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藝術 >

愛的藝術讀後感9篇

愛的藝術讀後感9篇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的藝術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愛的藝術讀後感9篇
愛的藝術讀後感1

或許,每個人都會經歷那樣的一份愛,它時而酸澀、時而甜蜜、時而苦楚、時而幸福,然而,就算是心情每天像坐過山車一樣忽上忽下,也還是依舊迷戀着那種感覺,那是初戀。青澀而懵懂的我們在還不懂什麼是愛的時候愛上了彼此,在還不懂什麼是分離的時候離開了彼此,在期待着永遠的時候永遠卻變成了永遠觸不可及的遙遠。毫無疑問,愛是一門藝術,也許只有掌握了那門藝術,才會獲得持久而永恆的愛吧。

當我拿起艾裏希·弗洛姆的《愛的藝術》,輕輕地翻開帶有濃郁的愛的味道的篇章,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一句句富有哲理和藝術性的話語。弗洛姆輕輕地告訴我:“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他還對我説:“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永遠得不到滿足”,如果想要發展愛的藝術,便首先要使自己變得成熟起來,因為天真的、孩童般的愛情遵循下列原則:“我愛,因為我被人愛。”成熟的愛的原則是:“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其次我們要有愛他人的能力,愛情是一種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情緒,是人內心生長的東西,而不是被俘虜的情緒。即愛情首先是給而不是得,如果我確實愛一個人,那麼我也可以愛其他的人,我就會愛世界,愛生活。如果我能對一個人説“我愛你”,我也應該可以説:“我在你身上愛所有的人,愛世界,也愛我自己。”也許這便是愛他人的一種能力吧。如果大多數人掌握了這種能力,這個世界上,便不會有那麼多的愛的錯過。在愛情裏,最大的過錯就是錯過,錯過了便是一生。但就是這種遺憾的美,會讓我們一生珍戀,沒有了地久天長,那些美好的記憶會永遠伴着我們去追尋下一站幸福。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來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愛是人格整體的展現,要發展愛的能力,就要努力發展自己的人格,並朝着有益的目標邁進......

愛情是以信仰為基礎的,這種脱離自己的過程、誕生和成熟的過程需要另一種品質作為必不可少的條件:那就是信仰。正如尼采所説是因為人有能力許諾,那麼信仰就是人生存的一個條件。在愛情方面,就是要把相信自己的愛情並相信這種愛情能喚起別人的愛以及相信這種愛的可靠性看作是愛情的基本條件。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每個人都在找尋屬於自己的那份愛情,也許上天會對你開個玩笑,讓你錯過,讓你悔恨,讓你痛苦,但仔細想想,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禮物呢?慢慢地拆開它醜陋的包裝,仔細地品味它帶給你的傷痛,它給你的哭,給你的笑,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在成長,在成熟,有了更多的勇氣去追尋那未知的幸福。

看啊!遠方那束光,那就是我的幸福。

愛的藝術讀後感2

閲讀弗洛姆《愛的藝術》能夠使讀者對於愛的理解有一個質的飛躍。甚至説,完全顛覆對於“愛”的既有的認識,都是不為過的。《愛的藝術》的思考方式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的,具體説,是法蘭克福學派的。而《愛的藝術》這本書能夠很生動的向我們展現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們如何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為人類的生活尋求人道主義的關懷。弗洛姆對與愛的最終認識可以借用馬克思的話語歸納為:當個人的全面的發展成為所有的人的全面發展的條件時,愛情才會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態度。

在《愛是一門藝術嗎》一章中,弗洛姆認為,愛是一種能力,是一種需要學習、訓練的藝術。我們往往會被一些假愛情迷惑了眼睛:我們可能關注自己能否被人愛,而忽視自己是否具有愛的能力;我們可能認為愛的問題是一個對象問題,而不是能力問題;我們更可能誤將一種“情緒”看作是真正的“愛情”……以上種種,在弗洛姆看來,都不是愛情真正的認識。正因為愛是一門藝術,所以是能夠通過學習、訓練掌握的,只要有強烈的願望和足夠的毅力。

在《愛情是對人類生存問題的回答》一章中,弗洛姆認為,人的所有心理和行為背後的根源都指向對於孤獨感的恐懼,而只有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在對他人的愛之中,人們才能夠真正克服這種恐懼。而其他克服恐懼的方法,往往產生一種病態的結果,如對權利、對物質的極度痴迷等等,而這也是人們生活在痛苦中的原因。因此,尋找愛情,掌握愛的藝術,培養人類對全體生命的愛,是對人類生存問題的終極回答。

此外,作者還分別討論了博愛、母愛、性愛、自愛、神愛等愛的不同對象。而作者對於父愛、母愛的不同特點以及兩者的此消彼長對於孩子可能造成的不同影響。《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一部分對於家庭教育將會有很現實的指導意義。

概括的説,弗洛姆認為,愛情是對生命以及我們所愛之物生長的積極的關心。在作者看來,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愛情的基礎是具有獨立性的個體積極關心另一個個體,並尊重對方的獨立性。而愛情的方式是給予,是付出,是不求回報的,哪怕是心理上的回報。這與看似追求自由平等,實則以“市場”和“交換”調節一切社會關係,包括愛情關係,的當代西方社會邏輯是截然不同的。

《愛情及其在當代西方社會的衰亡》一章盡顯法蘭克福學派本色。在這一章節中,作者分析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對於人們生活方式的深刻影響——人的.異化,人的獨立性的喪失。“你給我多少,我就給你多少”的資本主義原則深刻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並使的現代社會中的所謂愛情在作者看來,更像是一種交易。總而言之,人們獲的真正的愛情越來越困難,人離人之所以為人,越來越遠。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掌握“愛的藝術”彷彿成為了人性自救的諾亞方舟。

愛的藝術讀後感3

《愛的藝術》是由?砸崦蘭?睦硌Ъ液駝苧Ъ野?鏘?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人的長期經驗導致的刻板印象確實容易讓人先入為主。拿到這本書看到封面的第一反應是:這書閲讀起來應該挺輕鬆的。結果不盡然,花了將近一週時間才費力地把這書看完。原本以為是輕鬆愉快的欣賞類文章,結果卻是晦澀難懂的心理學知識。

  此書共四章:

一、愛是一門藝術嗎?此書闡明愛是一門藝術,既然是藝術,就要求想掌握此門藝術地人有這方面的知識並付出努力。

二、愛情的理論,從前我們的觀念裏,愛情是愛裏面的一種,跟母愛等同等並列關係。而此書裏愛情則是全部:裏面包含了博愛、母愛、性愛、自愛、神愛。

三、愛情及其在當代西方社會的衰亡。

四、愛的實踐,愛既然是藝術,則跟畫畫這些藝術一樣,富有理論知識後,實踐是必不可少的。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是的,看這書能發現育兒經驗。父愛和母愛是有本質上的差別的,母愛就其本質來説是無條件的,並非因為孩子滿足了母親的願望,而是因為這就是她生的孩子。而父愛不同,作為現在的父系社會,隨着私有制以及將來需要繼承其財產的現象的出現,通常能討得父親歡心,與父親更為相似的更能得到父親的關愛,因此父愛是有條件的。

任何一種愛都是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比如母愛,因此無條件的本質,使得孩子能夠獲得完全的包容,不用擔心被拋棄,消極的一面是母子或母女關係過於親密,或者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過於強勢的話,容易造成依賴性過大的問題,這也是巨嬰或者媽寶男的出現的一大原因。而父愛,因為其有條件性的本質,消極的一面是必須通過努力才能獲得,在辜負父親期望的情況下,就會失去父愛,積極的一面是,正因為父愛是有條件的,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去獲得這種愛。

母親可以在生活上給予孩子安全感,而父親可以在未來中指引孩子正視困難,當一個家庭夫妻關係和睦,家庭氛圍融洽時,孩子更容易獲得幸福感,更容易成長為健康的人,所有在家庭中夫妻關係是首要的,親子關係應該排在第二位,當孩子在父母身上感受到愛,更更容易富有耐心,愛心,寬容。反之父母雙方中有一方更加強勢的話,還在會更多的像強勢的一方靠攏,比如母親特別溺愛孩子,而父親對孩子的關注不夠,或者如“喪偶式育兒”般情況,孩子會容易發展成為一個十分依賴母親的人。這種人往往容易感受到無助,需要獲得保護,難以獲得父親身上的獨立生活駕馭生活的能力。

心理學作為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的學科,個人認為很多問題都可以從心理層面尋其原因,而往往知其心理也能從行動層面採取動作,比如知道了父母的行為和關係對孩子性格各方面的影響,那麼如果要培養健康積極的孩子,那麼從夫妻關係着手解決則容易事半功倍。

總體而言,《愛的藝術》這本書是值得一讀的。

愛的藝術讀後感4

“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是亙古不變的師德規範要求中,道理很簡單,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什麼是師愛,師愛究竟如何構建,是我們平時很少深入思考的問題。關於師愛,學者們有許多論述。

最近我讀了弗洛姆《愛的藝術》一書,得到不少新的啟示。他是這樣將不同的愛加以區別並分析愛的歷程的:首先,他談到母愛,認為母愛是一種無條件的、對無依無靠者的愛。孩子獲得母愛不需要其他條件,只要是她的孩子。母愛無私而偉大,人們稱母愛是自然、是土壤、是海洋、是安寧、是無憂無慮。但母愛的無條件也有消極意義,孩子可能因此無所作為,從而推動自己的主體性。其次,他分析了父愛,認為這是一種有條件的愛。父親講,我愛你是因為你盡了義務。

父愛與母愛不同,母愛是存在的愛,父愛是應得的愛,代表理性的愛。這就迫使孩子為了獲得它而更加努力,這就有利於主體的發展。再次,他分析了愛的第三發展階段——自愛。經過母愛、父愛之後,人成熟起來,使自己既成為自己的母親又成為自己的父親,揚棄了父愛和母愛,把二者辯證地統一起來,既具母愛施愛的本性,又具父愛獲愛的能力,有了自我尊重、熱愛和對人尊重和理解,形成自己的良心。

弗洛姆把愛的發展歷程表述為:接受母愛——尋找父愛——表現自愛的過程。他認為,作為教師,這三種愛是凝聚在自己整體人格中的,並指出:會愛孩子的老師要根據不同情況把它零售給孩子,在零售中體現出教育目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藝術。那麼,教師的愛是一種怎樣的愛呢?首先,教師要像母愛那樣無條件,對任何一個學生,不管其長相、個性、家庭背景、學習成績、行為表現如何,都給予愛護。教師愛學生應是無條件的給予,認識到“我愛學生無條件,只因為他是我的學生”。

這種師愛會使學生感到母性的温暖,他失敗時可從母親懷抱中得到支撐,焦慮時可得到勇氣,成功時可獲得鼓勵。學生在“母愛”中不必膽戰心驚,而可以毫無顧忌地表現自我,從而為班級創設家園的氣氛。其次,教師在廣博母愛的基礎上又扮演着父愛的角色。

它與母愛互補互存,對學生有嚴格的規範要求,為學生履行規範創造條件,使其在“討好”中形成尋求愛的能力,在一種積極的心態中發展主體性。在學生形成自愛的階段中,外在規範內化為他的道德良心,自愛的學生從教師那裏繼承師愛的兩種牲:學會愛人和贏得別人的愛。高明的教師既能無微不至地關愛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又能讓愛的種子在他的心中發芽生長。這就是成功的教育,這説明教師已具備了成熟地師愛。

這種成熟的愛最核心的部分是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尊重的內涵十分豐富,它不僅指不體罰、不訓斥學生,更意味着尊重每個學生的發展權利、發展潛能、發展機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尊重是現代師愛的靈魂,是學校德育的核心,是最有力量的教育智慧。尊重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在師生交流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的最自然、最直接的人格精神的培育,就是讓學生在受人的尊重中學習尊重,在被人愛中學會愛別人。

愛的藝術讀後感5

了懂得什麼叫感情,感情到底能帶來什麼樣的用心好處,同時也是為了改變之前認為感情是無聊的東西的看法,我讀了這本《愛的藝術》當然這本書也談及到了親情和友情方面的知識,自己在這兩方面還是看的很重的!只是因為在之前不理解真正的感情。

讀完這本書之後,自己也懂得了不少!那麼感情到底是什麼呢?書中的幾個詞概括了其真正的含義。愛除了給予之外還有這些用心的要素瞭解,尊重,職責和關心。首先先談談了解和尊重吧,要想尊重一個人,首先要了解這個人。透過了解認識對方,認識對方才能尊重對方。為感情所持的職責感和關心程度如果不以瞭解為基礎,那麼,一切都只會是盲目的。然後再談談關心和職責吧,感情説到底就是對所愛對象的生命和成長的用心關心。如果缺乏這種用心的關心,那麼這種愛就稱不上真正的愛。關心也自然會牽動感情的另一個方面,即職責感。職責感完全是人的一種由心裏駕馭的自覺行為,是我對另一個具有生命好處的客體表達出來或尚未表達出來的願望和反應。

所謂愛人的職責感,就是建立再對他人的負責就像對自己負責一樣的基礎上的。同時呢,尊重也是感情的第三個重要因素,如果感情沒有尊重,那麼所謂的職責感就很容易蜕化成對對方的支配,佔有甚至是奴役。尊重這個詞的實際好處就是指客觀地正視對方的全部,並容納對方獨有個性的存在。讓一個被我愛的人能以她自己的方成長或發展,而不是要求對方服務於我,我同樣就應感到和她很一致,而且樂意理解他(她)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她)成為我預先設計好了的模型,更不是為了她當作我使用的工具。所以只有在自由和給予屬於她自己空間的基礎上才會有感情。感情是一種行為,是人的能量的實踐,這種能量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發揮,而且永遠不會是被外力強迫所導致的結果。那麼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用心感情呢?需要兩點重要的要素,第一:自覺擺脱自戀,第二:客觀性着眼於現實,不斷的培養自己的謙恭和理智。

愛一個人就意味着要獻出自己,而不是有條件地期盼得到對方的回報。感情是信念的一種行為!如果我在愛,我便會處於對我所愛的人十分關心的狀態,而不僅僅僅要求每一天都和對方溺在一齊!如果你不認同完成一切事情都需要有必須的時間和過程,一開始就急於求成,你就毫無目的地給自己施加壓力,你就會因此一事無成,更不可能得到真正用心的感情!

當我讀完這本《愛的藝術》之後,它讓我真正懂得了什麼叫作感情,感情需要彼此的信任,彼此的尊重,彼此的關心,彼此的包容,並且給彼此自己的自由空間而並不是整天溺在一齊,無所事事,整天喜怒無常,頹廢至極。而是彼此都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奮鬥目標,有為彼此未來的打算所以我相信感情並不是無聊的,感情能夠是用心向上的,能夠是彼此間的精神支柱。

所以我祝福天下所有有情人終成眷屬,祝福你們永遠幸福,快樂每一天。至於我自己呢?一切的一切等我自己真正成熟了之後再説吧。那麼何謂思想成熟的人?是指能夠創造性地發揮自己潛力的人。思想成熟的人只想擁有他自己的勞動果實,在理性推導下,他放下了先前那種無所不能的目標幻想,並能以一種謙恭的態度應對現實。

愛的藝術讀後感6

在讀過弗洛姆的《愛的藝術》一書後,感覺這本書的內容比較理論,不太容易理解,但是對其中個別問題還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自我感覺,弗洛姆在整本書中先是糾正了人們對"愛"這個概念的錯誤認知,然後向讀者講述了他認為的愛的理論以及對象種類,最後他又提到了愛的實踐問題,提醒了讀者在鍛鍊愛的能力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一些事情。

弗洛伊德介紹了很多很多關於愛的理論,其中他説學習去愛主要有三個方面:給予,關心,尊重。其中我對"給予"的想法比較多,沒錯每當我們提及愛這個詞語的時候想到最多的愛的方式就是給予,但是我們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給予的真正含義呢?就像書中所説,許多人理解的"給予"就是奉獻自己,奉獻自己的時間,精力,金錢等等。但是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有一些人的心理還沒有準備好無條件的給予,所以其實他們的給予還是建立在他們對"得"的期望上的。這樣一旦如果他的給予沒有得到回報,他就會認為自己被別人欺騙了,漸漸地奉獻,付出,愛也就與他漸行漸遠了。而另一些人則更會有一種更加病態的想法,他們自認為給予就是一種犧牲,而他們也會偏激的認為,給予後失去的"痛苦",才是最終追求的美德,所以他們便熱衷於給予,熱衷於犧牲。而還有一些正常的人,他們給予之後不求回報,超越自己心裏"得"的期望。而且他們也不是那種偏激的犧牲。但是即便如此,他們也可能會陷入一種誤區,那就是真的自己不求回報的付出就一定是已經做到自己的最好了麼?其實給予的意義不僅僅是你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奉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與精力,更重要的是你要給予出一種正能量,"正能量"這個詞的包含很廣。就拿本書中的母愛部分來説,母愛表現於兩部分,一是母親賦予了孩子生命,並且維護孩子,保護孩子的安全。二是要向孩子傳遞正能量,讓孩子熱愛生活,正如書中所寫,上帝所許之地裏流淌着乳汁和蜂蜜,"乳汁"代表着對生命的關心,而"蜂蜜"則代表着對生活的愛,所以我們給予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是那種熱情與希望。想到這裏,想到了我們現在的情況,作為一名中隊骨幹,我想我們所能夠奉獻給中隊的也不應該僅僅是我們的時間與精力,不能夠認為我僅僅是很準時,按照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已經可以了,而應該給整個中隊的戰友們傳遞一種正能量,傳遞一種積極向上,傳遞一種豪情壯志,傳遞一種精氣神。要想讓戰友們積極向上,奮發進取,首先我們自己就不可以消極懈怠,現在是這樣,以後我們進入崗位,參加工作,又何嘗不是呢?試想一個生活極度疲憊滿腹牢騷的人,怎麼會領導出一個有活力的集體?其實這和如何去愛是一樣的,首先從自我做起,自己對別人有價值並且有意義的"給予"是去愛的第一步,一個有創造性人格的人認為"給予"是自己生命力的一種表現,而正是他們這種生命力與活力的給予才會正確的去愛。

書中關於愛的理論介紹了很多很多,可能我理解到的知識其中冰山一角,但是無論是哪一種愛,正確的"給予"永遠是第一步的。

愛的藝術讀後感7

了懂得什麼叫愛情,愛情到底能帶來什麼樣的積極意義,同時也是為了改變之前認為“愛情是無聊的東西“的看法,我讀了這本《愛的藝術》當然這本書也談及到了親情和友情方面的知識,自己在這兩方面還是看的很重的!只是因為在之前不理解真正的愛情。

讀完這本書之後,自己也懂得了不少!那麼愛情到底是什麼呢?書中的幾個詞概括了其真正的含義。愛除了給予之外還有這些積極的要素瞭解,尊重,責任和關心。首先先談談了解和尊重吧,要想尊重一個人,首先要了解這個人。通過了解認識對方,認識對方才能尊重對方。為愛情所持的責任感和關心程度如果不以瞭解為基礎,那麼,一切都只會是盲目的。然後再談談關心和責任吧,愛情説到底就是對所愛對象的生命和成長的積極關心。如果缺乏這種積極的關心,那麼這種愛就稱不上真正的愛。關心也自然會牽動愛情的另一個方面,即責任感。責任感完全是人的一種由心裏駕馭的自覺行為,是“我“對另一個具有生命意義的客體表達出來或尚未表達出來的願望和反應。

所謂愛人的責任感,就是建立再對他人的負責就像對自己負責一樣的基礎上的。同時呢,尊重也是愛情的第三個重要因素,如果愛情沒有尊重,那麼所謂的責任感就很容易蜕化成對對方的支配,佔有甚至是奴役。尊重這個詞的實際意義就是指客觀地正視對方的全部,並容納對方獨有個性的存在。讓一個被我愛的人能以她自己的方成長或發展,而不是要求對方服務於我,我同樣應該感到和她很一致,而且樂意接受他(她)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她)成為我預先設計好了的模型,更不是為了她當作我使用的工具。所以只有在自由和給予屬於她自己空間的基礎上才會有愛情。愛情是一種行為,是人的能量的實踐,這種能量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發揮,而且永遠不會是被外力強迫所導致的結果。那麼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積極愛情呢?需要兩點重要的要素,第一:自覺擺脱自戀,第二:客觀性着眼於現實,不斷的培養自己的謙恭和理智。

愛一個人就意味着要獻出自己,而不是有條件地期待得到對方的回報。愛情是信念的一種行為!如果“我“在愛,我便會處於對“我“所愛的人十分關心的狀態,而不僅僅要求每天都和對方溺在一起!如果你不認同完成一切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和過程,一開始就急於求成,你就毫無目的地給自己施加壓力,你就會因此一事無成,更不可能得到真正積極的愛情!

當我讀完這本《愛的藝術》之後,它讓我真正懂得了什麼叫作愛情,愛情需要彼此的信任,彼此的尊重,彼此的關心,彼此的包容,並且給彼此自己的自由空間而並不是整天溺在一起,無所事事,整天喜怒無常,頹廢至極。而是彼此都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奮鬥目標,有為彼此未來的打算所以“我相信愛情並不是無聊的,愛情可以是積極向上的,可以是彼此間的精神支柱。“所以我祝福天下所有有情人終成眷屬,祝福你們永遠幸福,快樂每一天。至於我自己呢?一切的一切等我自己真正成熟了之後再説吧。那麼何謂思想成熟的人?是指能夠創造性地發揮自己能力的人。思想成熟的人只想擁有他自己的勞動果實,在理性推導下,他放棄了先前那種無所不能的目標幻想,並能以一種謙恭的態度面對現實。

愛的藝術讀後感8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本質上來看是互為陌生的,是自動機器之間的關係,其安全感的基礎就是要想方設法靠攏一羣人,在思想、感情和行動中同這一羣人保持一致。雖然每個人都努力同別人接近,但實際上都是孤獨的,充滿了不安全感、恐懼感和負罪感。只要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得不到克服,這種感覺就會不斷出現。但我們的文明提供了各種可能性,使人們感覺不到這種孤獨。這首先就是人們每天都重複着千篇一律僵化的機械性工作,這種工作秩序使他們不再自覺地感到人追求超越和統一的基本要求。但是光靠這個還不行,因此人就通過享受,通過娛樂工業提供的音樂、畫片,以及通過不斷地購買新的物品去減少這種尚未意識到的絕望”——弗洛姆《愛的藝術》。

當個性泯滅、社會趨同化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不可逆轉的潮流時;當色厲內荏、空虛與寂寥的陣陣寒流經常侵襲我們心靈已成為不真的事實時;我們再來品讀這些恰如其分、發人深省的經典論述,或許我們每個現代人都會有深厚的感慨與唏噓。因為我們在追逐名利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的雙眼,在經濟理性原則的唆使下,我們彷彿變地越發的冷漠。漸漸地,隨着歲月的流逝,我們的財富和權勢雖然達到了及至,但我們的內心卻變地荒蕪。慢慢地,我們發現我們自己遊走於心靈的沙漠,在承受一陣陣的痛苦之後最終走向頹廢。於是,我們試圖用慾望上的滿足去驅散心靈的孤寂,但就當自己沉溺於物慾橫流、性慾橫流的享受之時,我們內心的孤獨和寂寞卻依然如故。

現代人是痛苦的,在華麗的裝飾下遮掩的卻是心靈的空白。所以作為現代人的我們,是應該奮起、是應該清醒了。如果我們還依舊放縱自我、作踐自我,那生命的樂趣也就淡然無存。如果活着成為了一種負擔、一種受罪,那我們糟蹋的不但是我們自身,而且是賦予我們生命的神明。

但要在一個荒蠻的世界尋找一方心靈的沃土,何其難也!幸好,在《愛的藝術》中,弗洛姆這位天才的思想家以他那深邃而又遼闊的智慧之眼為我們指引了若干方向,不至於使我們在面對偌大的心靈沙漠之時手足無措。

“博愛——一切愛的形式都以博愛為基矗我指的博愛就是對所有的人都有一種責任感,關心、尊重和了解他人,也就是願意提高其他人的生活情趣”。

“博愛的基礎是認識到我們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同人共有的核心相比,人與人之間在才能、智力和知識上的差別微不足道。要了解這種人共有的核心,必須要深入瞭解人,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在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產生同情的過程中,人開始發展他的博愛。在愛自己的同時,他也愛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愛那些虛弱和惶恐不安的生命。同情包含着瞭解和認識的因素”。

讓我們牢記這份勸世囑託、記牢這份醒世宣言吧,從今天開始,愛你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物。當你真正學會了愛的藝術之後,你會發現你不再孤獨、不再寂寞!當你真正品嚐到了生活的樂趣之後,你會發現生活是何等之幸福、生命是何等之偉大!就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吧,用真心去交換一片真情,用愛把這個世界照亮吧!

  愛的藝術讀後感9

應許之地被描述為“流奶與蜜之地”,乳汁象徵關心和肯定,蜜象徵着生活的甜美、愛和生存的幸福。母愛真正偉大之處並不在於母親對嬰兒的愛,而在於對成長的孩子的愛。

第一階段的母愛,是關心和責任。小小的嬰兒離不開母親的餵養、撫摸、擁抱。母親全身心地愛着一切依靠着她的孩子,小手小腳小臉蛋怎麼看怎麼親也不夠。孩子的第一次微笑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咿呀咿呀,都叫母親樂開了花;孩子要是感冒了發燒了,母親的心懸在半空中,生怕TA病情加重。當孩子第一次喊出“媽媽”時,覺得再多的勞累也值了。

第二階段的母愛,要灌輸給孩子愛生命的態度,她對生活的愛會感染孩子。孩子的腦袋裏裝着十萬個為什麼,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天為什麼是藍的?鳥為什麼會飛?魚為什麼游泳?層出不窮的問題問得你焦頭爛額,你要上班,要做家務,要撫育孩子,帶TA去看花草樹木、小貓小狗、河流山川,要絞盡腦汁回答TA的問題。在互動中,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體會世界和生命的美。

第三階段,孩子長大了,TA要離開家,自己去闖蕩世界,過自己的生活。母愛指向分離,原來融為一體的兩個人分離了,母親要學會放手,希望並支持孩子離開她。

要盡力做到以上,才是一位慈愛的母親。而造成很多親子關係緊張的原因,我認為有幾點:母親以自己的好惡來評判孩子、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母親想控制孩子。

我小時候,媽媽生產勞動忙,沒時間給我扎小辮,就給我剪超短的男生頭,審美又奇怪,買一套墨藍色的運動服讓我穿,走在路上我都要哭了。迎面來了一對情侶,大聲爭辯着我到底是男是女,結果誰也説服不了誰,跑上前讓我給他們判輸贏。在穿衣服剪頭髮這些事情上,從不在乎我的意見。

父母也沒想我讀太多書,留在他們身邊很好。男朋友第一次進門就聲明孩子以後必須跟我姓。去男朋友家過年讓媽媽大發雷霆,説養我這麼大,説跑就跑了,也不管他們兩老口在家多冷清。她很傷心,感覺白養了我。

樁樁件件回憶起來,她也不是不愛我,就是希望我什麼都聽她的,她很怕我會離開她。

這也使我一直反思和警醒,讓我下決心好好對待自己的孩子,不犯上面的錯誤。但也有犯錯的時候,記得最清楚的有兩件事。一次是國小二年級時,我跟女兒説,期末要是考得好(按她的成績是可以的),就帶她去香港迪士尼樂園玩。我原以為她會很開心,結果她非常不開心——要是考不好,豈不是去不成了?從那以後,我不再獎賞她的成績,頂多誇誇她。每年該去哪兒玩就去哪兒玩。第二件發生在七年級下學期,女兒數學成績下降很多,補課也不見起色,我跟着輔導越看越急。

有一次x+0.34x她都不知道等於多少,我怒火攻心劈頭一頓吵,女兒哭了:“我也想學好啊,我也不知道我怎麼就是不會做啊。”超級無助,我的怒火霎時熄滅了。我的焦慮她感受到了,導致她的心情也很焦慮很緊張,越想做到就越做不到。等我放鬆了自己的心情,女兒的成績也漸漸上升。

現在,女兒已經快要離開家上大學,雖然學習很緊張,她每天依舊開開心心的。她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已做好分離的準備。不管她以後考到哪裏,上什麼學校,我都會在她身後,祝福她踏上新的旅程。

標籤: 讀後感 藝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shu/k7174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