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父母做對了,孩子才優秀》讀後感

《父母做對了,孩子才優秀》讀後感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父母做對了,孩子才優秀》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父母做對了,孩子才優秀》讀後感

《父母做對了,孩子才優秀》讀後感1

學會學習,學習愛做家長的不僅要學會提高自己的修養,自身努力學習,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怎樣給孩子正確的愛,只有愛的對了,才能給孩子好的成長環境……

一本能改變你的家庭的書。第一次我如飢似渴的讀完這本書,感覺這麼多年來我心靈的指導師終於出現了,書中提到的許多家長所犯的錯誤我幾乎全犯過,同樣的問題王老師處理的結果令我茅塞頓開,於是我第二次讀的時候認真的做了筆記,把書中的案例及解決方法都整理出來,然後照着實施,效果果然不錯,和孩子的溝通愉快了,孩子學習勁頭也變高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感謝王老師的書,希望各位家長都能拜讀一下,你會受益匪淺的!

學會溝通

以前我也很羨慕那些和孩子們打成一片的爸爸媽媽,也許是我個人的原因,總有做長輩的威嚴,所以對孩子總是要求很嚴格,儘量以一個嚴父的角色來對待兒子,搞得我們之間的話題越來越少,孩子看見我就犯怵,有什麼事情也是直接跟他媽媽説。前一段時間經朋友介紹,我才認識了王金戰老師的教育方法,不得不承認,在教育孩子這個方面,我還真的做的很差勁。我現在也在按照王老師所説的這些告訴我們家長的招數裏面來調整自己的心態,儘量去多表揚孩子,不再那麼嚴肅地去和孩子交流,現在我們的父子關係也在慢慢改善,昨天晚飯的時候,兒子還竟然給我講起了在學校裏的.趣事,説真的,我很感動。在找自己的缺點的同時我也在嘗試慢慢改進,就想王老師説的那樣,我們既然把孩子帶到了人間,就有責任有義務把他教育好,給他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希望有一天我們也可以成為人人羨慕的父子兄弟。

從這本書我已經知道孩子學習教育方應該從什麼地方着手王老師真是一位懂得孩子心裏的好老師,不知道未來我的孩子能否有幸也碰上這樣的好老師,起碼現在在幼兒園她的老師可不咋地,對孩子們凶神惡煞般,孩子老跟我要説不想去幼兒園了,覺得沒意思,幼兒園沒意思那意味着什麼?可見孩子們是多麼沒有自由,多麼受拘束。

看了這本書,我覺得未來在孩子學習教育方面應該從什麼地方着手了。孩子沒有所謂的好壞與優差之分,人為的劃分,只會扼殺一個個有潛質的孩子,瞭解孩子,欣賞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和立場與孩子溝通,就可以跨越隔代之間的鴻溝。就可以將“差”生在短時間內轉變為優等生。

《父母做對了,孩子才優秀》讀後感2

很早就聽説過鄭委,知道他是著名的教育專家,中國家長教育領域的開拓者和實踐者,不過他的書和教育理念卻從來沒有認真讀過,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説文解字的這個電視頻道有幸聽見他在講壇上的專題講座“父母做對了,孩子才優秀”後,然後馬上購買這本書,看後細細想想,竟發覺感觸頗多,簡單的東西,大家都熟知的教育知識,他能給予通俗而深刻的解釋,讓讀他文章的人受到啟發,而且心中豁然開朗,對自己的教育方式會不自覺地進行反省。

比如他的教育“三句話”:第一句話:“孩子,爸爸媽媽沒本事,靠你自己吧。”第二句話:“出去別害人,你出去要害人就別回這個家了。”第三句話:“大膽出去闖吧,實在沒飯了,回家爸媽還管你一口飯吃。”這三句話正是我的父輩們常對我們説的,這些年有時還想,父輩們對孩子的要求就這麼簡單,為什麼當年就不能依據孩子的特長好好培養呢?心裏總有些許的抱怨。而鄭委先生卻一語道破天機,這就是德重要還是才重要?鄭委先生説“大部分家長都説德重要。現實生活中天天都説德重要,但他們關注的卻是孩子的才華!讓孩子彈琴、跳舞、學奧數……我常説,彈鋼琴和當小偷一樣啊,都有基本的指法,要不斷練習。

當神偷也是才華,但是在有德的基礎上才能講究才華。”讀到這裏,以往困惑的問題迎刃而解,原來老三句教給我們的東西,竟是做人的根本,教育的根本,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忽視、拋棄甚至不屑的東西,其實早在我們心裏生根發芽,在不知不覺中指導和影響着我們的人生。而我們卻不願意再把這樣的理念傳給下一代,其實我想,幸福真的很簡單,著名佛學大師星雲大師説過,一切孽障源於我們心裏的慾望,不如享受放下的幸福。

我想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是這樣,家長教給孩子的除了學習的技巧外,更重要的'還是那句已經被大多數人當做笑談的那句話——“就是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幸福觀”。就如我們這些家長在談到孩子的問題時,大多數時間會旁徵博引地否定教育的失敗,其實,我們只想證明自己沒有錯,自己辛辛苦苦付出那麼多,怎麼會有錯呢?錯,都在孩子,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結果,心裏就平衡了,而孩子卻迷失了。

回想我父親的教育,從小就給我們很自由的空間,就算考試不好也總是鼓勵説下次努力,從不責備和打罵,就是這樣才讓我總是充滿信心,不斷的進步。而我自己現在有時教育孩子卻很極端,孩子聽話了就一個勁的表揚,不聽話時就大發脾氣,罵孩子甚至是打孩子。

這次讀了鄭委老師的書和觀看了他的講座深受啟發,知道了孩子有問題説明他有進步的空間,要找到問題並解決問題。感謝鄭委先生,讓我們在越來越感覺無力的孩子教育上突然有了方向,從我們做起,和孩子尤其在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中成長。

《父母做對了,孩子才優秀》讀後感3

孩子是我們每一個做家長的驕傲!同樣孩子的不省心經常讓我會去惡補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但大都是讀時心血來潮,讀後波瀾不驚。為了營造一個温馨的暑假,我依舊的學習提升自己的內涵,老師也提供了一本關於家庭教育的書《父母做對了,孩子才優秀》,這本書是鄭委老師之作。這本書真的對我影響很大!

翻開前言,第一個問題引起我的共鳴:是啊,我們這一代人,家長何時煩過心,都是望天收、自由發展,而到我們做家長的時候怎麼就這麼累呢?鄭老師説的好:只要擁有智慧,每一位家長都能把孩子培養成才,而智慧與知識,學歷不相關!是的,教育是一門學問,而鄭老師是用心來做這門學問的。從這本書中,我發現有許多經驗和方法值得我借鑑。

這本書中提出一個新的教育觀點,即做一名智慧型的家長。對照老師的原則我才發現自己是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

我們來説説鄭老師説到的平等與尊重的原則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覺得我和他是平等相待的',隨着孩子一天天的長大,我感覺的自己像大姐姐一樣,現在看來我沒有用心去做。我總是把坐下來講道理當成是對孩子的平等和尊重。可我沒有把平等和尊重的前提“相信”與“信任”理解清楚,捫心自問,對孩子我是完全相信與信任的嗎?沒有,真的很慚愧,很多時候我總是不放心。在我眼裏他一直是個小孩,很多事不敢放手讓他去嘗試,現在想想我這並不是愛他,某些程度上來説會害了他,在爸媽的呵護下他會沒有想象的堅強,很多事不是孩子不去做,而是我們捨不得讓他去做,看了鄭老師之作,這個暑假,我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發現,孩子真的可以做的很好!很優秀!真的感謝老師的提供,鄭老師真的教會我很多!“你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誰會相信你的孩子”,這句話我會牢記在心!

我們再説説鄭老師書裏提到的聽話原則

孩子長這麼大,我們從不強迫他上什麼興趣班,所有的興趣班都是他自己選擇的,可大多都半途而廢,我總是會説我的孩子沒有長性,做事不能堅持。按照老師的説法是我們家長沒有幫助好,方法不對,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六字真言”是個好方法!這叫欲擒故縱、有機會我一定試試。

接着説説鄭老師書裏提及的行動原則

所謂行之合一就是去做。做一個好家長,真正的與孩子平等,尊重孩子,只有好家長才會有好孩子,好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做榜樣,身教重於言傳。

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我也非常渴望通過自身的學習和努力掌握教子方法和技巧,很好的幫助孩子。為了家庭、為了孩子,我會努力的變成智慧型的家長。這個暑假因為我的改變,孩子的表現真的很好!我都沒發現原來孩子可以如此優秀!希望我和孩子可以共同成長,一起進步!他的未來會更好!

《父母做對了,孩子才優秀》讀後感4

在這個假期裏,按照學校的要求學習了《有紀律的孩子更優秀》。一開始不以為然,可看着看着就放不下了。該書全面、詳盡的對教育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詮釋。

首先,從事教育者包括家長都可以用“陶匠”和“園丁”兩種不同的角色來加以説明。選擇以“陶匠”作為理念的教育者,希望“塑造”他的學生,他會插手學生的成長,對學生加以限制、要求,要求學生守紀律,併為學生創造自主的空間,讓學生為獨立做好準備。也就是説,他要強迫學生獨立自主、取得自由。以“園丁”為方針的教育者,着重的則是:年輕人需要良好的成長條件,所以支持他多於要求他,較少干涉學生的成長,相信學生自己會守紀律,也就是説,不太需要強制及權威。

教育本身並不是一個機械化的工程,沒有任何一個教育模式可以完美地套用到所有孩子的身上。教育,是種種對立之間永無休止的相互拉扯消長,父母、師長在許多對立的兩極之間,尋找合適的平衡點。該管教引導還是該放任成長;一視同仁或因材施教;紀律還是愛;堅持原則還是殷切關懷;該強制孩子還是信任孩子。取得平衡點不是去計算,而是加以整合,因為這些對立面缺一不可,要建立起真正的.教育,就得把這些對立的元素成功整合起來。

我的孩子和大多數的孩子一樣,夢想着自由,希望能獲准按照自己的意思做或不做。他們渴望一種沒有規則、禁令與斥責的生活,他們的“自由”就是“不受拘束。”本書作者認為:能成功走向自由之路的,一定是準備好服從,學會放棄,然後逐步找到自律、找到自我的人。反過來説,一個孩子如果還沒做到自律,他就不會有自由。當孩子繼續反抗着説“我要自由”時,我就會要求他,什麼時候不再偷偷摸摸看電視、玩電腦了,作業不再拖拉、能按時完成,不用我催你了,我就不會這樣時時管着你、時時“監視”你了,你就會得到自由。

孩子們常常將“自由”與“獨立”混為一談。他們以為拒絕順服於權威,覺得“不受”管束,就是“自由”了。家長們一定要明白:如果給予孩子們太大的空間,有時候反而會讓他們感覺迷茫。就好像不交給他任何東西,將其在丟在一個黑暗的原始森林當中一樣,他們對於身邊的一切都無所知,這樣怎麼能夠獨立面對?

《有紀律的孩子更優秀》為我解答了許多教育中的疑難,是我們身邊的良師益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e76lv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