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優)傅雷家書讀後感

(優)傅雷家書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傅雷家書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1

當要回頭寫讀後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這裏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後的重要印象,以及我

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瞭解了什麼是細緻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為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

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緻、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如果説《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

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麼,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限於此,還有,傅雷先生由於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當然,我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於像我這樣並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書中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為一體的思想。

傅雷家書讀後感2

不得不説傅聰有如此開明、大度、博學、慈愛的父母是幸運的,傅老先生的每一封信都表達着最兒子的思念與關切,不僅在藝術學術文件與兒子交流切磋,在生活細節上發現了兒子的問題便立刻指正,耐心教導。或許大部分父母的初衷都一樣,希望能與兒女在精神與生活上一起進步,但能有傅老夫婦這樣修養及知識底藴的父母畢竟是少數,或許是接受國外文化較多的緣故,他們對兒子的愛的表達相對當時中國社會的父母要直白得多,對兒子的讚美與思念時刻流露;當然他們對兒子的性格、缺點也十分了解,時刻叮囑。

傅聰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毋庸置疑,但作為子女,他身上反應了許多年輕人的毛病。比如沒有及時回覆交代父母前信提到的.問題,經常需要父母再三催促回信,這跟現在許多孩子不愛給父母打電話一樣。人非聖賢,傅聰在父母的教導下終於也從懵懂少年走到為人夫為人父,雖然與父母聚少離多,但有父母的信一直激勵,也是他一直在異國他鄉求知的堅強後盾吧。

尤其佩服的是兩位老人的格局,在傅聰逐漸進入中年後,父親多次勸他減少演出次數,多多修養身心,出去散散心,享受寧靜的生活,錢財夠用就好,不要盲目追逐。我想傅家後人,繼承這樣的家風,必不會隨波逐流,成為追名逐利之輩。

傅雷家書讀後感3

樓適夷曾這樣評價《傅雷家書》: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這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這一百多封家書,不僅僅是信件,更是傅雷深沉如山的拳拳父愛,兒子小有就,他歡喜自豪;兒子遭受挫折,他滿懷憂慮;兒子驕傲自滿,他諄諄教誨。對兒子傅聰而言,傅雷首先是一位父親,然後是一位朋友,最後才是一位學者。作為父親,傅雷教育兒子為人處世的準則;作為朋友,他擔心兒子的日常起居、感情生活;作為學者,他與兒子探討音樂上的專業問題。毫無疑問,傅雷是一位嚴格的`父親,知心的朋友,淵博的學者。

這不由讓我想起我的父親。如果説我家像一個戲台,母親總是唱紅臉,父親卻總唱白臉。曾幾何時,我厭煩甚至怨恨過他,因為他如此的“不近人情”。

還記得我剛踏入二中校門時,不熟悉環境。很快迎來了我進入國中以來第一次重要的考試,我懵懵懂懂地走進考場,考了年級560名,一共1200名學生,明知道沒有付出努力,只是運氣原因卻依然居功自傲,向父親報喜。我本來學習不是特別好,我原料想父親會高興地誇獎我,不料父親卻面無表情,只是冷靜地叮囑我不要驕傲,繼續努力,你前面還有多少讓你超越的人,而我沉浸在眾人的鮮花與掌聲中,全然將良言警句丟在腦後,變得更加鬆懈。

教育方面,父親與傅雷一樣嚴格而理性,用嚴厲掩飾自己的温情,用理性遮掩住自己的期盼,直到孩子踏上成功之巔。我立於山巔,眾生仰望,父親是那個沉默的人;當我跌入深谷,所有人都懷疑我時,父親是那個拉我一把的人。

父親拳拳似海深,我慶幸在我成長路上讀了《傅雷家書》,是他讓我理解了父愛,理解了父親。

傅雷家書讀後感4

《傅雷家書》是一本書信集子,主要收集了1954年到1956年之間傅雷夫婦和兒子的書信內容。這本書不僅在問世之初轟動了世界,更是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學生,根據教育價值,可以指導我們學習和成長。

起初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立刻去閲讀,因為我覺得書信體的著作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但一讀之下,感觸頗深!書中不僅有傅雷夫婦和兒子之間對於家庭瑣事的交流,也有大量對人生的探討,還有對文學藝術的思索,其中不少內容具有很強的哲學反思和教育學價值。例如:“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讀後感。這句話表達了傅雷夫婦對兒子的關心,尤其是對他們的.成長十分關切,也讓我們看到了父子親情的深厚。再譬如:“特別是閲歷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這句話讓我們看到了傅雷夫婦的人生觀,他們認為人需要閲歷才會真正的成長,成為一個有意志力的人,而得到這些,需要從實踐中獲取知識和經驗。

這本書涉及的領域很多,政治思想、文學藝術、家庭與相處、人生觀、世界觀等等,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導,是一個父親對兒子深厚情感的表達,傅雷的教子之道讓我們收益良多。

我向同學們推薦這本書,因為它可以啟迪我們的智慧,幫助我們更好的成長,同時,對我們的學習具有指導性意義!

傅雷家書讀後感5

要説那本書最適合教育孩子,只有《傅雷家書》能首當其衝。《傅雷家書》講述了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他孩子傅敏和傅聰成百上千的書信。這些都是傅雷先生嘔心瀝血,作為一位父親時時鞭策着孩子的成長。他告訴他們如何去看待藝術人生,還有道德、文化、修養包括情操。數以百計的書信集成了這本人生之書——《傅雷家書》。

傅雷説,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傅雷使他們先做人,再做“家”,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時不失去最重要的人生觀念。

從《傅雷家書》中,我們不難看出,父親與孩子討論的多是做人之本,從各方面進行討論,信中體現出來的父子之情強烈有真摯,句句流露出關切之心。傅雷先生在外卻一直記着自己的孩子,寫下一封封書信。可以想象,在今天,把書信作對話平台可謂是十分罕見,一本厚厚的《傅雷家書》深深的飽含着傅雷對子女開闊前程的期望。在父親的教育之下,書信的薰陶之下,傅聰和傅敏時刻牢記父親給他們的.話語,努力向上,堅定不移,傅聰成為了一代音樂大師,家喻户曉,而傅敏則當上了英語特級教師,才華出眾。

受教育是成功的基礎,《傅雷家書》最有力的證明了教育的重要性。令人眼花繚亂的信件就像是最好的老師、最有智慧的老師,時刻接受着它們授予的最真摯的人生之課,領悟和分析,探究哲理,陶冶情操,改變自己的一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6

“我常問到你經濟情景,怕你開支浩大,演出太多,有傷身體與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為我深知一個藝術家在西方世界中堅持獨立多麼不容易,而惟有經濟有切實保障才能維持人格的獨立。並且父母對兒女的物質生活總是異常關心。再過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長大以後,你就會體驗到這種心境。”

羨慕傅聰有一個好父親。

翻譯家傅雷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後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由這些信件彙集而成了《傅雷家書》是一本教導中國孩子如何做人的書。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我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有着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裏傳承着!

這不禁讓我想起我的父親。父親是個嚴肅而又幽默的人,小時候,記憶中的他總是喜歡輕輕撫着我的小腦袋,給我講歷史故事、唐詩宋詞。而此刻,隨着我的開銷越來越大,父親也外出賺錢,許久才回來一次。而他卻沒有像傅雷一樣,不知疲倦地給我寫信。可是我明白,父親仍是很愛我的。

天下父親,或許不會像母親一樣,天天守候在我們身旁。他們的愛,一向很安靜。

傅雷家書讀後感7

暑假是閲讀的好時期,想想在涼爽的空調房裏,手中捧着一本·經典·,茶几上放着一杯飲料,自己則選擇最舒服的姿勢。這樣看書何止,是享受啊!這麼好的時光別浪費了,

這個假期我看了三本書,不過受益匪淺的還是《傅雷家書》

家書,現在已不復存在了吧,手機,電腦等早已取代了家書,即使你和你的家人遠隔千里,遠用手機互聯網就可以在身邊,但也正因為如此,家書就顯得特別珍貴。

一封封黃頁紙的家書最容易勾起人們的回憶,更能體會親人的情感。

杜甫不是曾説“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它是家人的'定心劑,放心藥。它是遊子在外奮鬥的動力,更是支持他的堅強後盾,它甚至在人孤立無援是是那無形的力量。

有了那麼多的期待,細細頻度《傅雷家書》,特別給人心動的感覺。傅雷一位翻譯家,他認為兒子的道路跟他是那樣相似,所以他利用了自己年輕是積累的豐富閲歷,所接觸的人情世故一一交給了兒子,使他的人生道路更加通暢。

排除他的身份,他也是一位嚴厲,有時也感性的父親。不過他不避諱自己的情感,他與孩子之間不僅僅是父子,而是兄弟,所以那種架子是完全沒有的,在他寫給孩子的書信中,除了他對兒子的祝福,對他的建議,還有他明白的寫出了自己對兒子的那種思念,顯得非常感性,這位父親給我帶來一種莫名的親切感。

等到幾年後在此翻開這本書時,應該會有不一樣的感觸吧,因為它常讀常新。

傅雷家書讀後感8

翻開這本書,一個關心孩子又不失嚴肅的父親的形象映入我的眼簾。傅雷不僅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一個博學、睿智的學者,更是一名偉大的父親。

翻看着一封封家書,我發現傅雷並不是以一個長輩對小輩的方法教育傅聰,而是以一個朋友的形式與傅聰談心,交流。以平等的態度幫助兒子成長,同時也教導兒子如何對待生活“人沒有苦悶,沒有矛盾,就不會進步。有矛盾才會逼你解決矛盾,解決一次矛盾即往前邁進一步……”他總是諄諄教導,循循善誘,教兒子如何做人。如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人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難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譽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終於在他嘔心瀝血的努力下,培養了兩個優秀的人才:著名的鋼琴大師——傅聰,英語特級教師——傅敏。這一家的成就着實讓人羨慕,但和傅雷一家良好的家風是分不開的。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總是喜歡溺愛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什麼都儘量滿足,長期以往,使孩子養成了惰性,並不懂得去珍惜:需要什麼,只要開口就好了,父母一定會滿足的。正是這種思想習慣促使現在社會上有一大批“啃老族”,甚至還發生了父母不滿足孩子,孩子就對父母拳腳相加的事例。發生這種事,我不禁為這些父母感到可悲,更對他們的做法感到質疑,如果這些家長一開始就不輕易滿足孩子,而是教孩子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心儀的東西,事情不會這個樣子嗎?在這一點上傅雷一家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愛孩子不是溺愛他,給他更多的磨礪才能更好的幫助他成長。

傅雷家書讀後感9

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傅雷家書》的,僅僅用了4天的時間就讀完了這本書。要知道我以前往往一個學期才讀兩本書,看來我的確很喜歡這樣的書。

我讀《傅雷家書》時很是開心,沒有讀《紅星照耀中國》時的提心吊膽。每讀付雷的書信,就有一種自己的父親給自己寫信的感覺。付雷給兒子付聰寫信當中,付雷提出的問題,我也會自我檢討一番。

付雷説過這樣的一番話:“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對你説,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看到這句話時,突然想到了自己。媽媽也批評我“光説不做”。有一種付雷批評我的感覺,話風很像媽媽。付雷告訴我們:一切都要靠實際行動來證明,人的心意如何,也應該通過行動證明給別人看。

付雷的書信大多是給付聰講鋼琴知識了,作為“行外人”,我也多多少少知道了一些東西。看了付雷的書信,倒有些衝動學鋼琴了。

大多家庭是父嚴母慈,在付雷家亦是如此。父親的信中,3分之2都是講鋼琴,讓兒子好好學習。而母親卻是讓孩子保證營養,告訴兒子家裏的事,不讓孩子過多擔心。

付雷與付聰一寫信就是十二年,每一封信都是父母給付聰的教誨。

那一封封家書,就像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兩人的距離。無論天南地北,身處何方,就彷彿兩人一直在一起。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人是馬大哈,做任何事情不拘小節,只把這件事完成了,卻沒有把這件事弄好,最後自己吃了大虧。還有一類人他們心細如髮,任何一個細小的關鍵都能被他們發現。我算是介於這兩種之間的人。

有時很細心,可以發現很多隱藏的信息,而有時候卻不知為何就像是選擇性的失明,一遇到關鍵信息就自動屏蔽,有時弄得我自己也是哭笑不得。

《傅雷家書》中傅雷對於傅聰細節的要求具體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學術、生活起居、待人待物,裏面提到了很多我們平時都沒有注意到的細枝末節。譬如:信封要書寫工整,研究學術要嚴謹,對待朋友不能總是一腔熱情.

注重細節,會讓我們從中受益很多,而粗心的人卻要吃虧了。我就是一個粗心的人,我們學校最近進行了生物和地理的.考試,考完試之後我覺得自己答得還不錯,反正會的不會的都寫完了,沒有空題。考完試神清氣爽,趕回家,也不想考試的事,開始寫作業。考完試的第二天老師開始對題,拿出試卷,順帶看了一眼,“咦?這個咋問的是半島,我寫的啥來着?好像是大洲。”想到這我恨不得自己抽自己一巴掌,這算啥?會的寫錯,太丟人了。越往下對,越認為自己在考試時是不是眼睛突然出現了故障,大腦也不受我的控制了。這種事兒但凡是在考試時絕對不會缺席,特別準時。現在我還在努力改正,但效果甚微。

在身體方面的細節就更不注意了。我常常不注意地下的坑坑窪窪,人稱“平地摔小公主”,走着走着別人就會看到我,身體一彎,立馬抓着身邊的人,這樣就説明我又崴腳了。

細節決定成敗,不僅僅是學習還是身體上的,多注重細節學習會完成得更加完美,身體也會少受到傷害。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暑假裏讀了《傅雷家書》,感觸頗深。

致力於法國文學的譯介工作的傅雷先生不僅是個著名的翻譯家,還是個嚴厲盡責有一套獨特的教育方式的父親。

家書包含了傅雷先生對祖國的赤子之心,對兒子深摯的愛。家書中強調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和麪對生活的問題。傅雷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説法,淳淳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到困難不退縮不氣餒,取得成就不去沾沾自喜,正如古人云:“勝不驕,敗不餒”。還要有對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對藝術對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另外,先生對兒子的日常生活也進行了細緻耐心的教導,譬如,日常生活中勞逸結合,正確理財,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傅先生雷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對我日後的工作受益匪淺。

傅雷先生用生動的語言及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藝術修養。洋溢着父子情深,他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能夠真正的去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做好一名優秀的領航人,對孩子們淳淳教導循循善誘帶領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翱遊。

《傅雷家書》其中一封家書令我記憶猶新。這封信中由莫扎特樂曲的特點談起藝術,即而得出結論:“藝術不但不能限於感性認識,還不能限於理性認識,必須要進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之後自然而然地談到了藝術家要有一顆赤子之心,真誠做人的主題,諸如此的循循善誘在書中的字裏行間都可以看到。

正如傅雷先生説的那樣:“真誠是做人的根本”,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要真誠做人,真誠待學生,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循循善誘孜孜不倦地投身教育事業。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我們什麼樣子,孩子就是什麼樣子。要求孩子做到的,我們也要盡力做到。傅聰的爸爸傅雷就是這樣一個好的家長。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如果我們的學習跟不上,孩子哪裏還有向我們學習探討的條件?

記得我有一個同事大姐,從農村裏出來城市打工,工作十分的勤奮,一直被單位評為勞動模範。但是,在孩子學習上,她是一籌莫展。因為她沒有多少文化。後來,她做了一選擇,下了一個決心:和孩子一起學習!孩子學什麼,她就跟着學什麼,自己不懂得,就向孩子請教!這樣孩子不僅是媽媽的老師,還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大家應該很難想象,從孩子一年級開始,這位大姐就和孩子抵頭學習的場面。好難啊!但是,這個大姐就能做到!到後來,這位大姐,已經能很熟練的寫文學稿件,投遞到單位的宣傳部門。而且,有時在單位內部的宣傳雜誌上也有了她的文章!

如果希望孩子學得更好,就要有和孩子一樣的高度!雖然很難,但是,這何嘗不是提高自己的一條路徑!

傅雷在孩子藝術的道路上的指引,是毋庸置疑的、是飽含關愛的。這體現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一個父親對兒子藝術提高的一個期待!

我想你更好!我想你更棒!我想你走得更遠!孩子!對你最真摯的是我對你的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限制的,而人的工作卻永久無止境。經過親生的兒女,連續自己的生命,也連續與開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氣。因而,培養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國際應該的盡的一項崇高的職責與職責。咱們看傅雷怎樣培養他的孩子,從家書中清楚明瞭。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大論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囉嗦,不是不可思議的,而是有好幾種效果的。榜首,我確實把你當作一個評論藝術,評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觸,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一起也能夠傳佈給其他青年。第三,借通訊練習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維;第四,我想不時刻刻到處給你做個警鐘,不管在做人方面仍是其他各方面。”貫穿悉數家書的友情,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莊嚴,能夠用嚴厲的情緒對待全部。做一個“德藝具有,品格傑出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日子中,從父親的這些信件中汲取了多麼豐厚的精力養料。不時給他輔導,鼓舞與鞭笞。使他有勇氣與力氣,去打敗林林總總的魔障。踏上自己合理的生長路途。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任祖國的精力,與傅雷在數萬裏之外對他深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隔的。

再看看這些信件的佈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境況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漆黑的災害”中遭到損傷,傅雷缺在其間顯出了他不變的本性。

優異的父親,超卓的兒子,不普通的家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這樣的教育在我們現在還是十分適用的。

傅雷的教育方法同時也讓我回想我自己所受的教育。在兩種不一樣的下產生了兩種不同的結果,就是傅雷的家庭整天和和睦睦,相親相愛。但是在我們家就沒有這種氣氛,原因在哪裏呢?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出籠了。

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我們家正是缺少這種溝通,我的父親是一個十分傳統的人,正是這樣,他説的話我不能反駁。導致了我們的感情變得陌生,從這裏可以想到,溝通是一個家庭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

《傅雷家書》給了我許多影響,傅雷的嚴謹作風和深遂的思想潛移默化地教導了我;我喜愛這本書,敬佩傅雷為人與學識,羨慕他和一家的相親相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悔。讀着滿載親情的一封封信,字裏行間藴含了父母對子女的關心和呵護,也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我便認真地用心聆聽着,體會着。

我從信中看出,傅雷是一個嚴於律己的人,他讓兒子立下三個原則:不説對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國籍。

傳雷,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寫在紙上的也是些家常活。他用筆無拘無束地書寫着心中的一切,心中所想所念的,用不着擔心“審查”也用不着擔心“批判”。

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傳聰的音樂學習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是反反覆覆要他有領悟作品本身,這也是凡事要多問“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和對祖國的熱愛與執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

《傳雷家書》給我的觸動遠遠不止這些,我想,我大概永遠不會忘記這本書,不會忘記這些字句,不會忘記那樣的一個父親。或許我做不到傅聰那樣成功,但卻可以盡我所有的力量,讓父親不至於失望,讓他可以如傅雷一般能夠為自己的孩子感到驕傲。

讀了傳雷家書後,我也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也讓父母更瞭解自己和孩子!

標籤: 讀後感 傅雷 家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e7mwq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