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8篇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8篇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1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8篇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説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2

今天,我讀完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説,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作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諸葛亮是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七星燈,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書中描繪的諸葛亮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作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最後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目光短淺,氣量狹小,不是雄。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了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個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中國大學排名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3

我家的書櫃中有很多書,其中有一本介紹了古代的段征戰史,它就是《三國演義》。

有一次我在書店看到了《三國演義》(少兒版),我就毫不猶豫地央求媽媽將它買了下來,並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三國演義》(少兒版)寫了中國古代的一段歷史,“三國”是指蜀國、魏國、吳國。書中講述了這三國之間發生的戰爭。如果要説三國之中的皇帝誰最會用人,那當屬劉備。因為劉備的屬下徐庶當了他的謀士之後,曹操為了得到徐庶,模仿徐母的筆跡寫了封信催他回來,然後派人把信件送交到劉備那裏,徐庶看到後就回去了,落到了曹操那裏。但是徐庶雖然身在曹營,心還在劉備那兒,於是就有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俗語,因此可以看出劉備用人很好。

在“三國”的書中,有着眾多的人物,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諸葛亮。這是因為他能夠利用天氣、心裏的特點,使出許多妙計。比如:草船借箭、七擒七縱孟獲等故事,都足以看出他的足智多謀,所以我覺得諸葛亮最聰明。

通過閲讀這本書,讓我開闊了視野,也增長了知識。相信你們也會喜歡這本書。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4

在4月份開展的學校讀書節活動中,老師要求我們班同學最好去看看四大名著的原著,我先看了《三國演義》的原著,接下來就讓我來講一講吧!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三國時期蜀、魏、吳三國的故事,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羅貫中。我認為最精彩的是第三十八回——《三顧草廬》。這篇文章寫了劉備去拜訪諸葛亮,但連去兩次都沒遇到。劉備想再去一次。劉關張三人便騎馬前往隆中,離草廬還有半里之外時,劉備便下馬開始步行了,到諸葛亮家中時,童子告訴他諸葛亮還在睡覺,劉備便讓童子不必告訴他,還讓關、張兩人在門外等候,自己進去久立在階下,半晌,諸葛亮仍然未醒,張飛大怒,還揚言要把草廬燒了,又一個時辰,諸葛亮才醒,又半晌,才梳粧完出來迎接。

其中,我最欣賞劉備,我被劉備他那不厭其煩的毅力所打動,説明劉備有博大的胸懷,是一個尊重他人,並且非常有耐心的人。他善於團結他人,充分發揮大家的長處,努力提高自己,會關照集體的人。相比之下,張飛就缺少了耐心,還有點兒行為粗魯了。再聯繫自己想一想,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應該虛心向劉備學習。學習他有志氣、有追求、有思想、堅持不懈的精神,有這樣的精神做事才能成功。我們更應該追逐諸葛亮的步伐,發奮讀書。

不管我們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麼崎嶇,不管我們多麼困難,只要我們有毅力、有目標,只要真心誠意地去對待每一件事,成功就不會離我們很遠!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5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説家羅貫中,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説。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0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三國演義》裏有很多很多的英雄人物,有深謀遠慮的孫權,有心胸廣闊的劉備,也有忠厚老實的魯肅,還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赤膽忠心的.趙雲,義薄雲天的關羽等等都是一些大人物。其中我最敬佩和最喜歡的是諸葛亮和趙雲。關於他們的故事,我讀得最多了。也很清楚,諸葛亮的“空城計”“草船借箭”趙雲的“單騎救主”,現在我閉着眼睛都能講出來。

《三國演義》講的是軍事策略,講的是如何統治自己的國家,一個國家,最需要的就是忠臣,一個臣民,就算有多大的本事,只要他不忠,也不會有利於自己的國家。就像人們所説的“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一個能為自己主公、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就算不一定會給國家帶來繁榮強盛。但也不會對自己國家不利。

讀了這本名著,我得到了很大的啟示,受到了很大的啟迪。我要學習諸葛亮的“機智冷靜”學習劉備的“謙虛”學習魯肅的“忠厚”,在以後的學習中,我一定會做得更好!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6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羣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羣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説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説:"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説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沒錯我就要説的正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它講述的是東漢末年到晉朝同一期間發生地載事。在《三國演義》中有太多的創奇任務,有愛民如子的劉備,又狡猾奸詐的曹操,有稱霸江東的孫權,有天下無敵的呂布,有義學當天的關羽,有智勇雙全的姜維,有鞠躬盡瘁的諸葛亮,雖有這些任務但今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中的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説關羽,這是我讀三國演義中的我留下最深刻印象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蜀,通宵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曾水演七君,華工道義釋曹操,他忠於僱主,降敵之時,曾道一但聽聞僱主下落。便不知千里萬里投,這一事件可以體現關羽的忠與義,在《三國演義》中變現關羽的事情也很簡單,“丹鳳眼”卧蠶局,面如中蘇,並與青龍偃月刀,做起赤兔馬,曾刮骨,幾乎變得天下無敵,可惜到最後因輸於自身,而敗於麥城,死於非命,最後給人留下無數驚歎。

説了關羽,再説説諸葛亮。諸葛亮熟痴,天文地理,他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曾借東風,草船借鑑。智鬥華工道。空城計,七裏燈,錦繡殺魏延,這裏都是非常人都擁有的,身長九尺,面如豌豆,頭戴絲巾,身披他的戰袍,留下深刻的印象。總體來説,度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十人也給我深刻的感受,他很值得我們學習。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後感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自從我對歷史有所瞭解後,我的朋友不知什麼時候就來到了我的身旁,你想知道嗎?它就是《三國演義》。

我讀完《三國演義》之後,我最喜歡趙雲的形象,一個智勇雙全,品格高尚的將領。

趙雲武功高強,可他並不是武夫,他還很聰明。趙雲在長板坡救阿斗中表現出了他有勇有智。曹軍追殺劉備的妻兒至長板坡,圍住劉備的兒子阿斗和靡夫人,趙雲一個人去曹軍救阿斗,他直衝曹軍陣地,七進七出,順利救出阿斗。還有在劉備招親時,諸葛亮單派趙雲去護駕,最後在趙雲的保護下安全脱身。趙雲的智勇讓人佩服。

趙雲這個人忠直、深明大義,謙虛的品質值得人學習。在劉備要出兵伐吳,替關羽、張飛報仇,趙雲苦苦勸阻,讓劉備顧全大局,不要輕敵。還有,趙雲勸阻劉備不應該將成都的田地分給諸將官員,而應分給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這樣可以得民心。俗話説:得民心者的天下。趙雲是我心中的英雄。

我從他身上看到了“善”,他的身上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三國演義》中還湧現出了許多非凡之人,如:關羽、張飛、曹衝……我以後還要多讀幾遍《三國演義》,這本書真是有意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gvj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