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三字經》讀書心得(集合15篇)

《三字經》讀書心得(集合15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字經》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字經》讀書心得(集合15篇)

《三字經》讀書心得1

這學期老師要求我們誦讀《三字經》。通過誦讀和默記,我深深地體會到《三字經》中所講的仁、義、智、信在我們國小生成長中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令我折服。

在《三字經》這些淺顯易懂的文字中,講述了做人的準則,古人發奮圖強的故事,中國悠久的歷史,許許多多我們國小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和接觸的知識,比如,我讀了《三字經》中講歷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髮展、不斷生存下來的';讓我對歷史有了一個概括的瞭解;再比如,我讀了介紹古時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後,就知道了我們中國曾經有許許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我一定要像他們那樣,努力學習,爭取獲得更好的成績,為祖國爭光;又比如,我讀了書裏講孝敬那一部分,知道了如何去做一個孝敬父母與長輩的人;《三字經》中説到“有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為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先後三次搬家,讀到這裏,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們為了能讓我讀書,不辭辛苦的工作,我從心裏感謝我的爸爸媽媽!

在這薄薄的《三字經》中,藴涵着許多人生哲理,等待我們國小生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實踐,去學習!

《三字經》讀書心得2

高爾基曾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的,讀書能讓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暑假,我重讀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字經》,讓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是中華文化的經典作品,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讀起來朗朗上口,短短的文字,藴含着深刻的道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就告訴我們:我們就像一塊璞玉,要想發光,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像播種一樣,只有灑下汗水,才會收穫成功的果實。

其中,讓我最難忘的是——“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講的就是黃香温席,孝順父母的故事。這些古樸的文字把我帶入了一個愛的世界。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這樣的場景。炎炎夏日,黃香在父親睡覺時,輕輕地為父親扇涼,用孝心吹散炎熱;寒風刺骨的冬天,他先睡到牀上,用自己的體温暖牀,再讓父親睡上去,用孝心驅走寒冷。他的孝心像春雨點點,滋潤着我們的`心田。讀着讀着,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孝心女孩”——陳春林。母親病逝,父親癱瘓,可這些事都沒有難倒她,她勇敢地挑起了家庭重擔。用自己的孝心燃起了父親生活的希望,用細心地照護讓父親重新站了起來。她帶父上學的行為更是感動了無數的人,成為家喻户曉的“孝心女孩”。無論是黃香還是陳春林,他們都用孝心給我們樹立了最好的榜樣——孝敬父母,回報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這樣經典的故事在《三字經》裏數不勝數,《三字經》就像一位無聲的老師,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又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我們要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孝敬父母,發揚光大,讓生活充滿愛。

《三字經》讀書心得3

最近看了一本名叫《新三字經》的書,令我感觸很深。

仔細看過後,其中我最喜歡的句子是:“學與思,琢與磨,知與行,相交錯。成於勤,毀於惰,荒於嬉,敗於奢。省吾身,思己過,言必行,行必果。敗與勝,非天命,得與失,乃互生。”“學與思,琢與磨,知與行,相交錯。”意思是説只有把學習與思考結合起來,我們才能收到真實的`效果。我們既要重視行動,也要重視認知,兩相促進,才能塑造健全人格。牛頓就是經過反覆的思考,發現了“萬有引力”,居里夫人也是經過觀察,然後反覆思考,再試驗,才發現了“鐳”,所以我們要學會思考。

“成於勤,毀於惰,荒於嬉,敗於奢。”是説學業和事業的成功要靠刻苦勤奮。人不能過度的追求享受,否則就會敗在自己的手中。韓愈的《進學解》裏説:“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強調了勤奮思考的重要性。許多人的失敗是因為懶,一個人過於貪玩、貪圖安逸,就會自己荒廢自己。只有勤奮才能獲得成功。

《三字經》讀書心得4

《三字經》短小精悍,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它深深地吸引我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現代化開放意識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

每看一篇,我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可我覺得他只不過是一個順應了“弱肉強食,勝者王,敗者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他為了統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於士兵來説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麼殘酷的訓練卻為日後,統一中國做了奠基。統一中國後,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我們現在身處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謝秦始皇嗎?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為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字經》是古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學瑰寶,直到現在也不失為一本好書。《三字經》使我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要讓我的學生去學習去理解。讓孩子們學會刻苦學習,學會做人,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着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讀書心得5

我讀過很多書:漫畫書,小説書,歷史書,童話書……但從中得到道理卻不多,只有《三字經》使我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得到了很多啟示,懂得了許多道理。

《三字經》也的確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

東漢時期,一個叫黃香的人,九歲的時候就非常懂得孝順,每當夏天,總是先把枕蓆扇涼了、蚊子趕跑了再請父母歇息。冬天,則自己先躺下,用體温幫父母把被窩暖熱!這是一個多麼懂事的孩子啊!奶奶告訴我,這個故事講得不僅僅是孝順,更是愛!是親人之間至真至純的愛!而這個愛,就是關心,就是體貼,就是相互的照顧和無私的奉獻!

回想以前,真是慚愧!!

啊!學習不就在於勤奮嗎?要是學習不勤奮,再聰明又有什麼用呢?

我覺得孔融是一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從小就知道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長。我也要向孔融學習謙讓之禮。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幾個明天呢?懶惰是我們學習中最大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戰勝它,並要持之以恆,不斷的超越自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經典的語句藴含着古人的智慧,展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是最讓我難忘的話語之一。

《三字經》最後的“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們去深思。這句話告訴我們:勤奮努力地學習,一定會獲得成功,而天天玩樂,懶惰是沒有益處的。我們要引以為戒,應該勉勵自己努力去學習。這可以説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它告訴我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可虛度歲月,蹉跎光陰。我們是中學生,愛玩是我們的天性,但我們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做到勞逸結合,不要整天沉迷於遊戲。學習時也要改掉懶惰的毛病,要一絲不苟,認認真真的學習,要不斷地提高學習效率,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

一年夏天的一個下午,我在做一些英語題,但每一道題就像一座座迷宮,十分複雜,讓人看得一點頭緒都沒有。於是,我就懊惱的丟下它們去看電視了。然而,我的腦海裏卻一直沒有丟下那一座座迷宮,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勝,趣味橫生的電視劇,不一會兒就把我的思緒踢到九霄雲外去了。直到晚上快要睡覺時,我才記起英語題還沒做,心中一陣緊張,沒辦法,只能挑燈奮戰把它們做完了。題目做完了才發現:其實這些很容易解答,下午卻因為偷懶沒有認真思考!看來真是“書山有路勤為徑!!”

“融四歲,能讓梨”講得就是:孔融四歲的`時候,鄰居家送來一筐梨,他走過去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大人問他:“你為什麼挑小的呢?”他回答説:“哥哥們年紀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就應該吃小的呀。”

有一次,我和媽媽坐公交車的時候,看見一位老奶奶在我身旁站着,隨着車子的顛簸,搖搖晃晃的,很危險,我立馬站起來扶着她,讓她坐在我的位子上。老奶奶笑着問:“小姑娘,你為什麼要把座位讓給我呀?”我對奶奶説:“奶奶,我學習的《三字經》裏講了‘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所以我就把座位讓給您坐。”奶奶説:“你真是一個懂事又孝順的好孩子。”聽完奶奶的誇獎,我心裏美滋滋的,這都是《三字經》的功勞呀!

《三字經》讀書心得6

在今年的寒假作業中,有一個要求就是要讀國學經典。我和媽媽在書店買了《三字經》。之前背過幾段,也不是很感興趣,但拿起這本書一看,發現內容豐富,讀起來朗朗上口,還有清晰的筆記和短篇故事,寓意無窮,有些故事讓我很感動。

“香九齡,能暖桌。”東漢時,一個叫黃翔的小女孩九歲開始幫父母做家務,她對父母非常孝順。天氣熱的時候,她會用小風扇把墊子扇起來讓媽媽睡覺。冬天天氣冷的時候,她會在父母睡覺前暖牀.她知道如何為父母減輕負擔,小心翼翼地照顧他們。她真是一個懂事又孝順的'小女孩。看看她,再看看我,太不一樣了。我今年也九歲了,但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我在家不需要幫助,但有時我會對媽媽發一點小脾氣。我父母每天接送我上學。甚至老師佈置的作業有時候也需要媽媽幫我檢查。有時候我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也是為了好玩……所以我想向黃翔學習,做一個懂事孝順的孩子。

“四歲能做梨。”四歲時,孔融懂得謙虛,把大梨給哥哥和弟弟,把小梨留給自己。這是我們獨生子女最缺乏的美德。我們是在很多長輩的關心和寵愛下長大的,所以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很少懂得謙虛,尤其是同學之間。看完這個故事,我覺得同學之間應該像兄弟姐妹一樣,互相關心,如果有互相謙讓的事情,糾紛就會少一些。

《三字經》讀書心得7

最近正在讀《三字經》,頗有心得,夜不能寐,思緒萬千,五更時分輾轉難測,披衣起早,寫出心得。

《三字經》成書於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時期,自問世以來,就作為兒童的識字教材,家喻户曉,人人皆知,它與《百家姓》、《千字文》合成“三百千”,被視作傳承儒家思想和修身勵志的啟蒙教材;此經雖短,短短千餘言,但是卻能夠流傳至今,一直被世人傳誦至今,它的生命力是什麼,它的魅力何在?

本書雖短,但是很有特點。從形式上看,三字一句,短小精悍,讀來朗朗上口,易於記誦;品來意味深長,文化濃重。古代的兒童,入學的第一部書就是它。孩子們一邊吟唱,一邊搖頭晃腦,韻味十足。

這部書不光形式上易於記誦,內容也很豐富。它以精悍的'“關鍵詞”將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道德,做人典故融合在一起。《三字經》雖然是兒童啟蒙教材,但是其講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是難以改變的。它適合於任何年齡段的人去閲讀它,理解它,去在生活中運用它。孩童時代的人讀它記它,可能不知其意而背之,成年人讀它記它,有着不同的意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講的是:每個人出生的時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習性卻各有差異;假如不去教導他,習性就會發生變化,轉變,所以要重視教育,持之以恆的教導。

我覺得,這本書中所講的道理,95%還能夠在現在社會中適用。作為教師,更要認真拜讀拜讀。“教書育人”,我認為育人比教書更重要,我準備利用寒假認真地學習本書,開學以後結合學校工作,把這些道理加以運用,我想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字經》讀書心得8

每個人都可以背,但是每個人都可以背並且做嗎?我承認我只做了一件事,而另一半沒有。

就像《三字經》寫的那句“珍惜孟母,選擇鄰居,不學習,打破機制”,學生能做到嗎?不是的,“過去孟母選鄰居,孩子沒學,機器壞了”這句話講述的是孟子的母親孟母最早在墓地附近安家,孟子的學者們挖土建墳。孟母第二次把家搬到離屠宰場不遠的地方,孟子學者殺豬宰羊。這是孟子第三次舉家遷往學堂宮,他開始努力學習。沒想到有一天孟子逃學回家了。當孟母看到孟子逃學時,他拿了一把剪刀在織布機上剪線。孟母告訴孟子一些道理。孟子瞭解母親的.教會後,努力學習,成為一位傑出的思想家。

所以,我想告訴你,成年人和老師有多難。我們應該停止和成年人爭吵。我們應該認真聽取他們的建議,努力學習,不讓他們生氣,認真對待你所做的一切。當然,我們做事之前,要考慮成年人是否會同意,這會不會給特殊人羣帶來損失。如果有什麼事情對別人不好,我們就永遠不要做。現在,我們很高興努力學習。

《三字經》讀書心得9

星期六在家休息的日子,爸爸要求我把以前讀過的《三字經》拿出來重讀,並給我講解了每一句的意思。上學前背《三字經》時,其中很多話句的意思我都不懂,現在上學了,經過爸爸的講解,我能理解書中的一些含義,特別是關於古人學習方面的'內容:“昔中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勤編,削竹筒,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這六段的意思是這樣的,大聖人孔子曾經把七歲的項橐當作老師,古代聖賢尚且能入此勤奮的學習;宋朝趙普讀了一輩子的《論語》,做了宰相之後,扔勤奮學習;

漢朝路温舒把借來的書抄寫在用蒲草編的席子上;公孫私削竹片來抄書,他沒錢買書,卻如此勤奮;孫普怕晚上讀書打瞌睡,把頭髮系在房樑上,蘇秦學習睏倦時沒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們都有老師,但能自覺學習;晉朝車胤晚上捉螢火蟲當作燈光看書,

孫康依靠雪的反光看書,他們雖然貧窮,卻沒有因為點不起燈就停止學習,漢朝朱買臣一邊砍柴一邊讀書,隋朝李密一邊放牛一邊讀書,他們儘管勞累,卻不放棄學習。

讀懂了這幾段後,我非常感動,古人沒有我們現在這樣的優越條件,坐在明亮的教室裏,有辛勤的老師教導我們,書本都是新的,爸爸媽媽給我們買了漂亮的書包、文具,這麼好的學習條件,是古人所沒有的,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沒有刻苦、努力的學習就辜負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嗎,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

《三字經》讀書心得10

隨着錢文忠教授在《百家講壇》節目中講解《三字經》,學習國學的熱潮也悄悄興起。於是,我對照講解,開始認真閲讀起《三字經》這本古老卻經典的著作。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成書大約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經》一經問世,即廣為流傳,實際上成為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經》被尊稱為“經”。三字經植根於,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學習《三字經》對於我們來説同樣有着重要的意義,即學知識之前必先學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學習中,成績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經》採用敍事和論理並舉的方法,運用大量的歷史,藴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書。這本讀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廣泛深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字經》也啟發了我們,當今家庭都只有一個獨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會問題的出現都是不良或不嚴而造成的,《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等都説明了為人父母為人師的責任和嚴格要求學生的`重要性。另外,現在的獨生子女有很多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而《三字經》教導人們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書中説“香九齡,能温席”,“融四歲,能讓梨”。現在好多家長只看重學習成績,而忽視了教導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們能從小好好學習《三字經》,那麼我們是否能更好地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

讀了《三字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加深了,進行中國經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覺得讀《三字經》、習《三字經》,把《三字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課堂中是非常有意義的,它既是民族知識的傳承、又是民族精神的發揚。

《三字經》讀書心得11

中的一些句子是從古代儒家經典演變而來的,內容豐富多樣,更好地表達了中國古代傳統教育思想的精髓。有關於做人的.句子:“第一孝,第二知;父子、夫妻都聽話……”有關於教子的句子,“不教,父有罪,教不嚴,師懶……”有關於歷史的句子,“不滅金,不居宋;到中國,還有瓊迪……”

看完《三字經》,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句,“勤奮好動,玩無用,放棄,奮鬥”。看到這裏,我想到了唐代詩人李白。小時候,他親眼看到一個老婦人,把一根鐵棒磨成繡花針。因此,他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道理。從那以後,他努力學習,最終成為一名著名的詩人。我還想到了匡衡挖牆偷光的故事,還有車胤像螢火蟲映雪的故事。

總之,閲讀《三字經》讓我受益匪淺。"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知道了明責任,負責任才能為國家做貢獻;“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讓我明白了勤能補拙的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首孝悌,次見聞”讓我知道了“百善孝為先”的道理……

欣喜之餘,我也編了一段《三字經》:三字經,千字文,內容廣,知識博。華夏子,千古誦,增智慧,陶情操。

《三字經》讀書心得12

最近,媽媽和我一起誦讀了《三字經》,她還給我解釋了其中的含義。《三字經》的每一句話都藴含着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它教導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禮貌待人。

“人之初,性本善。”,讓我知道了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好的,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在生活中就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以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讓我明白了連動物都知道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換取勞動果實,人如果不學習,還不如動物呢。

“融四歲,能讓梨。”,講的`是《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四歲時,鄰居家送來一筐梨,孔融毫不猶豫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大人問他:“為什麼挑小的?”他説:“哥哥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以小居大是不好的行為。”這個經典的故事,讓我知道孔融是個明白事理的好孩子,從小就懂得尊敬和謙讓,我要向他學習,在生活中做到長幼有序,做一個孝順長輩、懂事的好孩子。

“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的母親為了讓兒子有一個優越的學習環境,先後搬了三次家,最後把家遷到了學堂邊,使孟子學到了不少禮儀和文化知識,成了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這個故事讓我更加體會到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含義,我的父母為了我的成長和成才,不知操了多少心,可有時候我不理解,還會埋怨他們,現在想想,真是慚愧。從今天起,我要更加體貼和關愛我的父母。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和未來。

我喜歡《三字經》這本經典讀物,因為它通俗易懂,讀起來琅琅上口,更重要的是它向人們傳誦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字經》讀書心得13

《三字經》是小時候媽媽陪我讀的第一本書,其中有許多廣為流傳的故事。《三字經》三個字一句,特別朗朗上口,十分好記,我非常愛看,愛學。到一年級暑假時,我已經能背誦整本《三字經》了。在《三字經》的故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香九齡,能温席”和“孫康映雪”這兩個故事。

“香九齡,能温席”這個故事是説黃香九歲那年冬天,他在睡覺前用自己的體温來給父親暖被子。黃香真是個孝順的孩子。我五歲那年冬天,我們全家從北京回長沙過年。長沙冬天很冷,屋子裏沒有暖氣,我們睡覺的被子冷冰冰的。我每天都比媽媽早上牀,總是睡在媽媽的被窩裏。有一天媽媽問我:“陽陽,你為什麼不睡在自己的被窩裏啊?”我笑着説:“媽媽,陽五歲,能暖被!”媽媽楞了一下,然後緊緊的抱着我,摸着我的頭説:“好寶寶,真懂事!”《三字經》讓我不知不覺懂得了要從小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字經》不僅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還幫助我養成了很多好品質。“孫康映雪”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孫康家境貧寒,白天得幹活,沒有時間讀書,晚上想學習卻沒有錢買燈油,於是他就用積雪的反光讀書學習。媽媽説我在學習上從小就不怕吃苦,應該就是受《三字經》中孫康這些名人的影響。記得在我二年級的`一個晚上,我感冒了,還把晚飯都吐了。爸爸媽媽十分心疼,讓我早點上牀休息。可我卻想着作業還沒做完,一定要堅持寫完作業。爸爸媽媽攔不住我,只好陪着昏昏沉沉的我寫完了作業。第三天,我病好了,上學後交上自己的作業,班主任劉老師表揚了我,我覺得很光榮。《三字經》讓我漸漸養成了刻苦學習的好習慣。

《三字經》內容豐富,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有很多給人啟迪的道理,真是一本讓我受益終生的好書啊!

《三字經》讀書心得14

這幾天我讀了《三字經》,書中的許多告訴讓我受益匪淺。在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源流長。

書中的每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着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是我閲讀《三字經》裏的一句話。這幾句講的非常好,它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過錯。老師如果教書不嚴厲,那是老師的懶惰。小時候不學習,將來長大想學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後回報自己的父母與老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三字經》不但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讀這本好書吧。

在我呀呀學語的時候,媽媽就經常背誦《三字經》給我聽,它是我接觸我最早的經典誦讀書。

一開始,媽媽只要有空就在我身邊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並沒要求我也跟着學,後來聽的多了,我也就慢慢會背了,從一開始只能背“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五子,名俱揚”,再到“弟於長,宜先知。”。再後來我就經常和媽媽一起配合背,有時候是一起背,有時候是接背,我背前面的,媽媽就對後面的,一句接一句。我越來越喜歡背《三字經》了。

媽媽看我背得越來越多,就開始給我講《三字經》的故事,像《孟母三遷》呀,《孔融讓梨》呀,我都特別感興趣,聽得津津有味。每天晚上,不聽聽這些故事就不肯入睡。這些故事讓我明白了好多道理,我下決心要做個尊老愛幼,對社會有用的人。

現在我已經是一年級的國小生了,能自己藉助拼音讀《三字經》、看《三字經》故事了。一有空閒我就把《三字經》從頭來一遍,那些經典的小故事,也成了我在小夥伴之間炫耀的'資本。課間的我,身邊總有很多“崇拜者”圍在身邊,那是我的同學在用羨慕的眼神看我背《三字經》、聽我講《三字經》的故事。

寒假一天,我非常認真的讀了《三字經》這本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被這種簡介精湛的哲言雋語所吸引;“孟母擇鄰”、“黃香温習”、“孔融讓梨”……我被一個個寓意深遠的故事所感動。

我特別喜歡讀“孟母擇鄰”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他就經常模仿那些辦喪事人的哭泣;孟母就把家遷到了集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學堂附近,孟子終於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説明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正所謂“近朱則赤,近墨者黑”嘛。

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每一個國小生,猶如一塊璞玉,不經雕琢,怎能成大器?我們應立鴻鵠之志,刻苦學習,勇登峯頂,長大要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還有“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講的是周武王推翻商紂王朝的殘暴統治,贏得了百姓的信任,周朝使我國曆代王朝中最久的朝代。讀了“三字經”後,我對這段歷史印象更深刻了。

《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如果你還沒有讀過這本書,我建議你去讀一讀,他一定會給你帶來很大的收穫。

《三字經》讀書心得15

從一年級開始,爸爸就讓我朗讀《三字經》了。雖然我那時不知道其中的含義,但讀起來依依呀呀的倒是別有一番韻味,朗朗上口。在不知不覺中,我已能將其背得滾瓜爛熟。隨着年齡的增長,我逐漸從中悟出了些道理,也慢慢明白了爸爸一直鼓勵我背《三字經》的一片苦心。

《三字經》中有很多讓人感人的故事呢!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曾子殺豬傳千古”。有一日,曾子和他夫人要一塊去趕集,曾子的兒子死活不讓自己母親走,母親就哄孩子説:“回來給你吃豬肉!好不好!”。兒子聽了母親的話,就鬆開了拉着母親的手。趕集回來後,曾子磨刀霍霍,準備殺豬。其妻看見了説:“我是哄孩子的!”“哄孩子?以後孩子長大了哄你、我,怎麼辦?如何了得!”説完曾子一刀便把豬殺了。曾子是《大學》的作者,也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言而有信,即使是對一個小小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讓我感悟甚深的.是這一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一塊玉在工匠的雕琢下,才能盡現它的光彩,成為一塊稀世美玉。人也一樣,不經歷磨練,很難成才。所以呢,從小就要刻苦讀書,長大才能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我從這段話中明白了自己做為兒女的要孝順和敬愛長輩,儘自己的能力。所以我現在已經開始為媽媽分擔家務活了:擦席子、擦傢俱、拖地,晚上睡前給媽媽敲腿,按摩肩膀。讓媽媽睡得香香的,我才開心。

《三字經》是古代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值得我們讀一讀的國學經典。一個人要多讀書才能懂得更多的道理。如果你還沒有讀過這本書,那就趕快行動吧!

標籤: 三字經 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om6n5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