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熱門】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

【熱門】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

斷斷續續地看完了,積累了一些有意思的話。作者用了旁觀者的視角讓這個故事顯得更“真實”,更玩味,更唏噓,因為給了讀者很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間。很多人在書中描寫女人的一些語句中批註道覺得作者對女性有偏見甚至惡意抹黑女性。如果不是這些人強調地指出來可能我還不會往這邊想。個人覺得還是不要強調這個女性身份來看這些表達,我覺得他更像是塑造一種和男主角不一樣甚至有些相反的形象來豐富小説想表達的東西,增加更多複雜的人性。再加上當時時代的侷限,這些對女性的刻板偏見也是能理解的,沒有必要抓着這點不放。

理想與現實的話題經久不衰,最美好的設想是我們追逐理想、實現理想,並且能夠獲得錢財、地位、名聲等“成功”附帶品,但現實,大部分人最後的.現實首先可能是根本沒有男主角那樣的才華,最後都是像男主角那樣在不為人知的世界一隅靜靜離去,而且可能不像男主角那樣平靜快樂,而是帶着一輩子鬱鬱寡歡的不得志之憾,不留下任何痕跡。到底該勇敢追逐自己看起來不靠譜的理想呢?還是屈於安穩的一眼能看到晚年生活的現實?我覺得這應該取決於你是把理想當做過程(生活)還是目標。佛經裏常説執念,當理想成為目標,一種我一定實現的執念,可能我們就會囿於其中。當理想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是你每天想做並正在做的事,可能我們能更明白其意義。世界上太少男主角這樣“勇敢狠心又放得下”的人,但我們仍可以有一點小小執念,讓平淡生活的一潭死水起些波瀾,我們仍可以做夢。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2

文章前幾章跟普遍的歐洲文學作品類似…無聊卻又不可少缺,讓讀者一邊吐槽一邊堅持讀下去……毛姆回憶“斯朱蘭”並後來到大溪地去追尋這位天才的足跡…寫下了這本書;作者寫了這位大畫家怎樣脱離世俗的牽絆拋家棄子去追尋自己內心的理想,寫了斯朱蘭的才華,也寫了他的人性;總的來説還是讓人心底肅然起敬,不過感性的.讀者恐怕要小心,因為文章中段對斯朱蘭性格的描寫實在是讓人窩火,我讀的時候也是暗想怎會有如此“忘恩負義”“狼心狗肺”的東西,可是越往後讀,我越否定了自己最初的對斯朱蘭的看法,一開始作者説他沒有人性的弱點,所以我覺得他我行我素,可是有的時候我又偏偏看到了他的弱點,從道德的層面來説對於斯朱蘭的行為我認為的確應該被批評,可是…後面我又覺得那是我們賦予人性該有的特徵,而人性本沒有特點,就像動物界強肉弱食,沒有人去評論一隻老虎吃了一隻兔子到底對或者不對……好在他在大溪地找到了自我,完成了內心深處才華表現慾望,所以到最後連自己也不察覺的原諒了他。都説這位斯朱蘭先生其實就是大畫家高更先生,於是我去網上搜了關於高更先生的作品(雖然我不懂畫也不懂藝術),希望能找到他的些許痕跡,找到跨時代感情的共性…最後竟莫名的懂了關於繪畫上的浪漫主義,古典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後和後印象主義的皮毛,倒也是個意外的收穫;最後,我當然佩服這位天才作家,可是彷彿我更喜歡毛姆先生。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

他在生活中總是痛苦地和各種各樣的困難做鬥爭,但我也明白大多數在世人看來很可怕的事情,他根本是不在乎的。斯特里克蘭和大部分英國人不同,他絲毫不講究享受,他從不為經年累月寄身於破落的房間裏而煩惱,他不需要周圍擁有許多漂亮的玩意兒。我想他肯定注意不到我最初去找他時那個房間裏的牆紙是多麼的骯髒。他不想要坐在舒服的扶手椅裏,他確實覺得坐在堅硬的餐椅上更為舒服。他吃東西的胃口很好,但不在意吃的是什麼;對他來説那無非是食物,都是為了緩解飢餓的痛苦才吞下去的;在沒有食物的時候,他似乎也能忍飢挨餓。我聽他説曾經有六個月他每天就靠一片面包和一瓶牛奶度日。他的言談舉止俗不可耐,但又毫不追求各種聲色犬馬的東西。他並不將身無長物視為艱難困苦。他這種完全追求精神愉悦的生活方式真叫人難以忘懷。

從倫敦隨身帶來的少量錢財耗盡之後,他並沒有垂頭喪氣。他沒有賣過畫,我想他其實也不想賣,他着手尋找某些能賺點錢的活計。他用故作幽默的口氣對我説,他曾經給那些想要領略巴黎夜生活的倫敦人當過導遊。這份職業很對他那冷嘲熱諷的脾氣,再説他對這座城市幾個聲名狼藉的'街區也是瞭如指掌。他跟我説他會接連好幾個小時在馬德萊娜大道[插圖]上走來走去,希望遇到英國來的遊客,最好是喝得酩酊大醉的那種,那些人渴望能見識各種違法亂紀的勾當。走運的時候他能賺到不少錢,但他那身破爛的衣着最終嚇壞了觀光客,他再也找不到敢於冒險將自己託付給他的人。然後他機緣巧合找了份翻譯專利藥品廣告的差事,幫助那些藥品在英國的醫療行業打開知名度。某次罷工期間,他甚至還當了粉刷房子的工人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4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作品。男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以法國畫家保羅·高更為素材),人到中年,一直過着平淡的日子,有着穩定的工作、賢惠的妻子、一雙兒女,卻突然拋家棄子,遠離故鄉,沉迷於對畫畫的執着追求,尋找他眼中的新世界。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查爾斯·斯特里克蘭,他冷酷、殘忍,拋妻棄子,獨自去追求畫畫的藝術夢想。他無情、不懂得知恩圖報,勾引德克·斯特洛夫這個給予他無限善意的朋友的妻子,最終導致布蘭奇自殺身亡;但他又是令人敬佩的理想主義者,他過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他拒絕享受、保持清貧,專注於對藝術的追求,窮極一生,為他那備受折磨的.靈魂,尋求自由的表達,他沉迷於畫畫時眼睛裏閃爍的光芒,多麼吸引人?試想,我們大部分人,庸庸碌碌的過着平淡的一生,以外界給予的眼光評判着幸福與否,受生存所迫,沒有時間思考生存的意義,乏味的、無聊的過完死水般的生活。我們只看到滿地的六便士,而斯特里克蘭卻抬頭看到月亮。

感情自有其理,理性難以知曉。

於大眾而言,斯特里克蘭,拋棄穩定幸福的生活,迴歸原始的衣衫襤褸的清貧生活,追求着幾乎不可能實現的藝術夢想,難以理解;布蘭奇背叛愛她更甚於愛自己的斯特洛夫而選擇沒有前途、沒有金錢、自私冷酷的斯特里克蘭,難以理解;亞伯拉罕放棄聖托馬斯醫院的主任醫生,來到亞歷山大港謀求一個小差事,難以理解……這些都無從解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唯心而已。

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希望我們可以聽從內心的聲音,眼裏不止有保障生存的“六便士”,也可以有嚮往的生活的“月亮”——“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5

我對這本書有一種本能的敬畏感,因為作者寫着毛姆兩個字,只有身為學渣的同類們才能明白這種感受。那種所有聽不明瞭的名人名言總有毛姆的一席之地。本能的敬畏,還因為那些繞口的外國名字。

斯特里克蘭,我難得的記住了這個外國名字,讀完之後,我甚至懷疑我是不是也是一個怪人,因為我完全能理解斯特里克蘭的一切行為。不在乎別人的眼光——與我何干。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兩個相悖的想法——不顧一切追尋理想,還是腳踏實地賺取麪包。斯特里克蘭選擇了前者,我選擇了後者。我並不認為這有什麼可恥,麪包和理想同樣偉大。真的只能感歎,小説畢竟是小説,斯特里克蘭有一個虛榮的太太,現實生活裏,可能就是個温柔的太太,斯特里克蘭估計就要背上更多罵名了。

我和主人翁一樣,不怎麼在乎別人的眼光的。每次在與母親的`“催婚辯論賽”裏,即使我説服了母親,她總是以“人們應當這樣”來綁架我。對啊,為什麼要在乎別人的看法?這件衣服好看,可只有自己知道穿着舒不舒服。親戚説這套房子這兒好,那套房子那兒好,可掏錢的並不是他們。倉促的結婚了,要接受後果的,也是自己。為什麼要在乎呢?不外乎是道德綁架罷了。在不妨礙到別人的程度裏,我儘量的隨心而欲。當然,其他人也別企圖要來妨礙我。這一點我十分認同斯特里克蘭。

我是個心裏有遠方,但願意活在苟且的人,沒那麼大的勇氣,完全的破釜沉舟。矛盾。奔着理想去,很多都不可預知。奔着生活去,又做不到卑躬屈膝。

在讀到斯特里克蘭填滿壁畫的小屋時。我竟然有點熱淚盈眶。替他高興,為他感動。捨棄了那麼多(或者對他而言這不涉及到捨棄),有成果是多麼的令人感到幸運和幸福。或許還有一丟丟的羨慕。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6

其實一開始讀這本書,不太讀得懂。現在終於明白原來藝術力量可以如此之偉大。斯特里克蘭一開始給我的印象就是不負責任,壞脾氣,不務正業。但是在讀到後面斯特洛夫的妻子為她傾心,為了她去自殺,我就在想,可能他身上確實有一種無形的魅力,有一種氣質在深深吸引着她。後來她死後,他依然繼續逐夢,到了馬賽,過着仍然是打一段時間工,畫一段時間畫,永遠都是在充飢。他對於生活品質根本就沒有什麼追求,鬍子邋遢,衣衫襤褸,可他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堅持不住的畫畫。後來他遇見了阿塔,那個一直深深愛着他的女人,她把他帶到了世外桃源,在那兒他可以專心作畫,那個地方對他來説那麼那麼合適。於是他一生中忙忙碌碌的奔波,在這兒他終於停下了腳步,因為他找到了月亮,所以他一直堅持在這創作。

儘管最後他得了麻風病,他依舊筆耕不綴,在死前完成了藝術之作。他畢生追求的東西,始終是最初的想法,他堅持了一生,儘管會被誤解,甚至被嘲笑,可是他無所謂,只要他覺得是正確的,他就一定一定會堅持。他最後依舊驕傲的毀掉了自己的傑作。他從來都沒想過用自己的`畫賺錢,他只想安安靜靜的完成,想追求內心深處的那份寧靜。我對他的態度,由一開始的厭惡,到現在深深的敬佩。他可以用一句話形容: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懂。由衷敬佩他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7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文章以“我”為第一人稱敍述斯特里克蘭追求夢想的一生。斯特里克蘭是一個追求夢想的理想主義者,47歲的他忍受不了倫敦家裏妻子的折磨和工作的枯燥乏味,逃離了倫敦,跑到巴黎生活。隨之遇到了斯特羅夫,畫家斯特羅夫看到斯特里克蘭身上的天才氣質,在妻子蘭琪。斯特羅夫出軌斯特里克蘭的時候,他出於愛才和愛妻子,成全了他們兩人,甚至騰出家讓他們居住,卻不知,蘭琪一開始的愛只是佔有的愛,當她得不到斯特里克蘭的時候,自殺,斯特里克蘭對此事以及斯特羅夫的話無動於衷。而“我”對斯特里克蘭無情無義冷漠的心態產生厭惡,對他不再關注。直到有一天,輾轉良久,得知斯特里克蘭在南太平洋的島上患上麻風病死去。又重新,追溯斯特里克蘭的足跡,“我”循着斯特里克蘭可能走過的路,一路上打探他的消息,獲悉斯特里克蘭與真愛愛塔和無憂無慮的'家人,過上安寧快樂的晚年生活,這時,不幸降臨於他的身上,患上了麻風病,因為土著居民出於恐懼的心理,時不時咒罵、驅趕他和他的家人。歷經滄桑的斯特里克蘭,面對這些旁人的污言穢語,依舊保持着對畫畫的執着,不顧世俗的眼光。文章前半段説他拋棄家庭、拋棄熱心幫助他的朋友的時候,我真的特別厭惡他的自私冷漠,後面才瞭解,無人理解內心的真正需求、環境的改造以及內心的呼喚讓他做出了逃離的決定,隨之,對他產生同情之感。這是一本我一看到開頭直接想看下去的小説。今年年度看到的最好的一本小説。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8

偉大的藝術家都是瘋子。

經典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交鋒

從俗世觀點來看,斯朱蘭是個妥妥的“渣男”,他對家庭不負責任,在當時那樣一個男人出門養家餬口的年代,拋妻棄子,害得前妻不得不外出工作,儘管工作做的風生水起,但在那個時代,那不是一位體面的太太需要做的事情。他傷害過很多女人,不在乎他們的死活,他只希望她們解決好他的生理需求,給他做模特,其他時間離他遠遠的。我作為一個世俗女性其實確實不太明白為什麼有女人願意為這樣的拒絕付出任何,心中只有畫的`浪子傾倒,在他生病同意她留下後甚至親吻他的腳踝。又或者因為他結束生命,即使他對此絲毫沒有產生任何心理變化。

可藝術家不都是這樣嗎,他的腦袋裏除了美,沒有任何其他的事情,名利金錢女人,他統統不在乎。不在乎現實世界,只想要理想中的美好。拋妻棄子如何,為他自殺又如何,照顧生病的他又怎樣。除了畫,任何事情在他心裏都泛不起漣漪。甚至在死之前要求燒掉最後的畫作。在他心中畫出來了就夠了,不需要他人看到。名利一點也不重要,他人的認可與讚美也不放在心上。只有畫,只有心中的月亮。

這樣的人哪裏還能用俗世的標準去看待他的。什麼倫理道德,他甚至不屑於知道他人如何看待他。

他僅僅需要一輪明月,和用來買顏料的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9

我很久沒見過月亮了,手機將我的夜晚霸佔的嚴嚴實實,不過今晚我有點話不吐不快。

以前我時常醉心於麻將,大學時跟我的朋友們幾乎天天“血戰”,甚至經常逃課去佔位置,那時候最大的願望就是開一家麻將館,外面還得有幾個枱球桌……

畢業後我們分道揚鑣,最想浪跡天涯的我無奈回了老家,待我再次與新朋友們坐上麻將桌的.那刻,我就感覺到我的麻將癮不知何時消失殆盡,那一刻其實我有些慌亂,至於為什麼慌亂卻不知道,直到有個朋友突然問了個問題:你們如果不做老師,還能做什麼?

“我的專業是商務英語,可能會從事外貿,我在大學時參加過學校的產業園,我覺得電商行業也不錯,我還可以寫東西,很多地方招編輯,我對這方面興趣比較高,我還可以做美甲!”r我只記着我説的話,其他的人的我丁點也想不起來,又或者她們什麼也沒有説。

雖然我嘴硬的説了那麼多,但我明白哪有那麼容易,就算我説的都成立也不過是從最底下的做起,廣而不精從來都是我最大的缺點,死要面子也是我生活的原罪。

許是日子太無聊,我打算跟自己玩個遊戲,這個遊戲叫“五年”,就是以五年為期限,完成叁個我,我賦予了每個我名字和標籤,希望五年後這三個我都可以在各自的領域有所成就。

等我27歲時我會再來留言,看這個遊戲結果如何。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0

我在看前五章的時候,真心覺得這本書應該是晦澀難懂的,只有那種潛心鑽研的人才看的下去。直到兩個月後重新拾起這本書,才知道那前面的鋪墊與後文的曲折有多麼大的反差。

我曾經形容我看這本書的感受,每翻一頁我的眉毛就會驚奇地上挑一下,斯朱蘭家庭的美滿,到斯朱蘭為藝術出走,到古德家庭美滿,再到古德妻子為愛跑路,跌跌撞撞,斯朱蘭的生活卻從來沒有激起過一絲波瀾。

藝術,是他生活唯一的光。

同樣是偏執,同樣是渴望,斯朱蘭的形象讓人驚訝又討人喜歡的多,他的'魯莽,他的狂妄,他的驚世駭俗,始終如一。儘管作者筆下的他那麼令人討厭。

但我始終不欣賞。放蕩不羈,野蠻無理,為了自己的渴求不去在乎其他人的感受,甚至給他人帶來傷害是不可取的。你總歸是要生活,要與這個世界接軌,你既沒有辦法擺脱俗世,又有何理由叛逆?

題外話。我真的被古德先生感動到了。當他面臨難以言説的痛苦,他比起斯朱蘭太太更是個明眼人。他看透了那些假裝和暗流湧動,仍然流着淚狠下心閉上眼睛,他是個温柔的人,他近乎絕望地愛着那個女人,即使她拋棄他,唾棄他,用盡全力傷害他作為一個男人的自尊,可他也只有卑微地躲起來,在暗無天日的角落裏悄悄注視着所愛之人,淚流滿面,喃喃自語。

“我不能走啊,她要是出事了我不在怎麼辦啊……”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1

最近終於把這本書看完了,整本書其實就是介紹天才畫家斯特里克蘭的生平,如果不是讀了書前面的序,我想我也不會知道這本書書名的含義,每個人都有夢想,可是隨着年紀的增長,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誰又敢灑脱的拋棄一切去追求自己的夢想,特別是藝術這樣虛幻的夢想,而且藝術家一般活着的時候是貧困潦倒,死後無人知曉,除非是世所罕見的天才才能流名千古,但是,這世上又有幾個天才呢。書中的主人公在我看來是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或者説追求美的道路上。

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哲學問題,是選擇美好理想的代表——月亮,還是臣服於現實,彎腰撿起腳邊的六便士。我們中國自古倡導中庸之道,理想和現實,不必一定做個選擇題,我想,在享受現實生活的同時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説,追求美是人類的天性。

書中另一個讓我感覺強烈的地方,就是超脱物質享受,沉醉於精神世界,感覺有點類似修行。想起一句詩: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經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不過我想作者想傳達的意思,是説:現在我們生活的世界太過複雜,太過精緻,反而沒有原始粗獷的'美。就像一個人,吃了太多精緻的食物,非但不會健康,還可能會生病。

精神也是一樣吧,我們被各種精緻的東西包圍,讓自己活得很體面,吃精緻的食物,欣賞了太多加工的精緻美景,精神也會生病的吧。

想起古希臘的一個神,只要身體接觸土地便可以獲取力量,它的母親是大地之母,很多時候,我們不開心,是因為內心的不踏實,腳下穿着鞋,踩着的是水泥地,與原始的土地隔離了,活在一座座冰冷的鋼鐵森林中。返璞歸真,放飛自我,尋求精神的解放,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2

“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是一本關於夢想與現實的書。本書的主人公克蘭德與一家人生活得安穩富裕,卻突然拋妻棄子、放棄所有而離家出走,在所有人忙着尋找他時,他卻在異國他鄉成為了一個潦倒落魄的畫手。在面對作者的斥責與批判時,他坦然無畏,他認為他只是在堅持自己的夢想,他不願在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上再浪費生命、虛度光陰。

誠然,在世人的眼裏,他的做法無疑是愚蠢又可笑,甚至是可惡——他就這樣毀了一個家庭,並且還毫無悔悟之心。但在他自己心裏,這或許是他這一生做過的最正確、最遵從內心的決定。我佩服克蘭德先生的勇敢與堅定,但他的做法我並不認同,我們生活在世俗世界裏,又必須遵從的世俗法則,我想我永遠也做不到那樣灑脱與無畏,但我並不覺得遺憾。我無法冷漠地面對別人的指責與批判,更重要的是我無法對我造成的痛苦視而不見。因此無論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我總要堅持無愧於心。

我想要月亮,可我更需要六便士。值得慶幸的是,我的月亮與六便士並不矛盾,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遙不可及的月亮,還是平凡世俗的六便士,都可以作為我們人生航程中的燈塔,照亮我們內心追逐的道路。

最後,借毛姆先生的話勸慰自己:“世界是冷酷無情的、殘酷的。我們生到人世間沒有人知道為了什麼,我們死後沒有人知道到何處去。我們必須自甘卑屈。我們必須看到冷清寂寥的'美妙。在生活中我們一定不要出風頭、露頭角,惹起命運對我們注目。讓我們去尋求那些淳樸、敦厚的人的愛情吧。他們的愚昧遠比我們的知識更為可貴。讓我們保持着沉默,滿足於自己小小的天地,像他們一樣平易温順吧。這就是生活的智慧。”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3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因為這句評價,我讀了這本書。

小説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穩定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像被“魔鬼附體”一樣,突然放棄了自己的生活,“我”從他妻子那裏得知他跟着一個女人逃到了巴黎,那時“我”對斯特里克蘭德是一種近於厭惡的感覺,之後他對真誠善良的'斯特羅伊夫的傷害,“我”對斯特里克蘭德不遺餘力的鄙視和痛恨。

但到了後來,“我”在從間接的過程中,瞭解到了他的超人之處,藝術的成就也令“我”佩服,甚至感到震撼。

這個人可以説是一個瘋子,他拋妻棄子,傷害了一直幫助自己的朋友,他對最惡毒的評價絲毫不在乎,他也確實該罵。

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他又是一個天才,40歲才開始畫畫,沒有任何基礎,也沒有人去教他,他也並不打算去跟任何人去學習。在巴黎生活窘迫到快要死去,他還是在追求他心中的“藝術之美”,後來他的畫作也證明了,他是一位足以載入史冊的藝術家。

天才異於常人,他們過着瘋狂的日子,創作出瘋狂的作品。在斯特里克蘭德心裏,藝術之美高於一切,在追逐美的路上,他自己就是神。

讀了這本書,人們才突然發現,潦倒與偉大、卑微與善良、仇恨與熱愛原來可以這樣毫不排斥地共存於一顆心中。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4

在剛開始讀到這本小説主人公的時候,對他的外形,和個性的描寫總讓我聯想到梵高,原來小説主人公 Charles Strickland 的原型是Paul Gauguin (保羅 高更)。而高更和梵高的友誼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們在藝術上相互借鑑,共同學習,可分歧卻也無時不刻的存在着,最後倆人的友情在短暫的62天親密接觸後,以梵高的割耳鬧劇收場。

梵高瘋了,梵高死了,高更也從此離開巴黎去了南太平洋的一個默默無聞的島嶼Tahiti;其實兩個人有很多相似之處,都差不多是瘋子一樣的天才,梵高是確確實實的瘋子,高更可能還差那麼一點兒就是瘋子了,所以他走了很長很長的時間才最終達到了自己的藝術天堂,而梵高相對於他來説要幸運的多,梵高早早的找的自己的藝術之路,在巔峯時刻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高更曾請求巴黎的朋友給他寄向日葵種子,由此可見他對梵高的懷念,我想他肯定後悔了,後悔在梵高最脆弱的日子裏開了他,他對梵高的死肯定是愧疚的;

非常讓人慶幸的是,高更生命中最重要的在大溪地島上完成的作品《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像何處去?》並沒有像小説中那樣被燒燬,而是幸運的留存了下來;

高更的晚年確實是貧困交加,疾病纏身的,但是具體的情形誰也不知道,毛姆在小説中的'描寫異常悽慘,可能是小説的緣故,作者加了很多大膽的猜想,和語言的加工,藉此增加對主人公悲慘命運的烘托吧。我覺得毛姆這篇小説的主人公身上有着高更和梵高兩人的影子,高更和梵高的個體互相矛盾,他們的命運和對藝術的執着又互相輝映,可能毛姆也是想對這段友誼給予些美好的詮釋吧!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5

一位親愛的書友,她以辯證的態度,和我討論這本書,她認為精神是建立在物質上的,當然我認為是無可厚非的,感謝她吐露心聲,對我敞開心扉,讓我有更加清醒的認識。

月亮與六便士,不知道作者是不是這樣想的,月亮代表靈魂,六便士代表物質。怎樣你才會抬頭看天上的月亮,而不是彎腰去撿六便士,當然是精神達到一定高度,物質也有一定保障,這才成為可能。有些人滿腦子的指夢為馬,浪跡天涯,用我爸的話來説,就是特麼吃飽撐得,所以我不敢和他説我想怎樣怎樣。畢竟在他生活的年代,物質極其匱乏,追求物質是更重要的事。如果他滿腦子都是浪跡天涯,估計我早餓死了[偷笑]

這兩個的追求,就像計劃生育一樣,要宏觀的去看待,有些國家鼓勵早生多生,我們國家就是少生優生幸福一生。為什麼會有差異性,就是目前那種對發展更有利。

在這個物質充盈的時代,很多人有了所謂的精神追求,去浪去旅行去尋找自己,在這個浮躁快節奏的'社會,我鼓勵人們這樣做。倘若社會大都是一堆這樣追求的人,一些讀書人就會倡導追求物質的生活,作者就是在自己優秀作品裏去注入倡導超越當時社會狀態的人。沒有人能説那種好,那種壞,就是作者的觀點去引領我們思考。就像計劃生育,我國是為了降低人口生長,一些國家是提高人口。

總之缺啥補啥吧!我目前的狀態,會抬頭看看月光,也會彎腰撿起這六便士,就像我爸不想把我餓死一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r54l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