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5篇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5篇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

今天,我們學習了元末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寫作的《送東陽馬生序(節選)》。節選部分講述的是宋濂以自己青少年時期在艱難條件下刻苦學習的親身經歷,勸勉當時的馬生不要辜負良好條件,要刻苦讀書,爭取學有所成。學習後,我受益匪淺。

宋濂讀書刻苦勤奮。他年幼就喜歡讀書,因家境貧寒卻又無法買書來看,只好向別人借書,還自己親手抄書。在寒冷的冬天,硯台裏結了很硬的冰,手也凍僵了,可他仍不懈怠偷懶。但是現在,有些學生不是沒錢買書,而是有了零花錢就去買吃的,買喝的.,上網吧,泡歌廳……也就是説,他們把錢都花在了吃喝玩樂上。如今,他們也根本用不着像宋濂那樣去抄書,卻還一個勁兒地埋怨學校下發的書本多,怕書多了讀不過來,把自己累壞。這豈不悲哉!宋濂求學時的學習生活條件艱苦。出門求學,行深山巨谷,受窮冬烈風,穿緼袍敝衣,食粗茶淡飯,他卻一點不在乎,也從不跟那些富家子弟同學攀比,認為只要有書讀,能學到知識就足以感到快樂了。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看現在一些學生。有的學生到學校里根本就不想着讀書,老是與其他的學生比吃賽穿,唯恐在這些方面落後於其他學生,對學習成績落後於人倒滿不在乎。先前提到的那些不把心思花在學習上的學生跟宋濂幾乎成了截然相反的一類人。這樣下去,如此學生要想學有所成實在是難。

我們青少年學生要謹遵宋濂的教誨,把宋濂當做我們的學習榜樣,刻苦讀書,憑藉自己的主觀努力克服學習生活上的艱難困苦,努力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本領,以便將來更好地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2

讀完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我有數不盡的感受想要表達出來。

宋濂——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他家境貧寒卻依舊嗜學;天大寒卻弗之怠,從不逾約;踏深數尺雪,皮膚皸裂而不知;以中有足樂者而從不慕同舍生……

回憶過去,再想想現在。我們生活在衣食住行樣樣現代化的社會,在家裏是父母手心中的寶;在學校裏,還有老師教我們讀書做人……國家和社會也處處為我們青少年的學習創造條件。但是是我們呢?我們曾幾時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心卻飛到了外面的世界;聽着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卻想着明天要怎樣躲避考試;父母處處為我們着想,我們卻從未學會理解他們……

我感動於家貧卻依舊嗜學的宋濂,就像人們感動於那個天黑了都不肯回家的孩子一樣。輾轉六百多年,當今的社會條件與大學士宋濂那時相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是是,當今社會又有哪幾個傑出的人才能夠與宋濂相提並論呢?這也許就是環境變化的原因吧!艱苦的環境可以使人堅強,幸福的環境卻會使人懶惰。我曾經看過一篇關於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説,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是,澳大利亞的'父母卻秉着再富不要“富”孩子的原則,讓孩子們過着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鍊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能夠成為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如今這樣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我更希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青少年提供一些鍛鍊的機會,磨鍊我們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我們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3

古有鑿壁偷光、螢囊映雪,近則有宋濂求學之苦,就讓我們走進這篇藴意深刻的古文,開啟學習的另一扇成功之門。

《送東陽馬生序》是作者宋濂對前來拜訪的馬君則所寫的贈序。文中提到了宋濂自己的求學歷程。他自幼因家境貧寒而無書可讀,但這並不是他放棄他最大的愛好——讀書的理由。在嚴寒的冬天,筆墨都已經結冰,他為抄向別人借的書一刻也沒有怠慢,並從未違約。直到成年,他對學説更加仰慕,不遠百里去求師,遇師叱咄未曾灰心,堅持不懈地詢問疑難。最後,求學之路的艱辛和同捨生的華麗衣飾也沒能動搖他對學習的熱愛。作者通過這段曲折的.求學經歷來勉勵馬生珍惜現有的學習條件,勤奮學習,才能有所成就。

令我觸動的當然不是作者的寫作目的,在當時那個年代,窮人家的孩子註定沒有出息,可宋濂憑着似乎天生就具備的熱愛讀書的精神,和後天的勤奮與不畏艱辛,獲得了應有的成就,也成為一名“先達”。他所擁有的這些可貴的精神,是我們現在缺乏也是最應該學習的。我們生活在今天這個幸福的年代,書籍對於我們來説不是奢望,可我們有好好珍惜嗎?沒有磨難的生活反而造就了我們的慵懶,我們的學習勁兒是遠遠比不上宋濂的,除了學習他,還是否有些慚愧呢?學習還應有技巧,例如宋濂的多問才能多學,謙虛地向他人請教,與老師和睦相處,也是學習之路關鍵的一步。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4

《送東陽馬生序》寫了作者宋濂在少年時期求學的種種困難,與自己的艱苦作對比,以告誡“馬生“刻苦學習。文章讓我強烈的感覺到我們應該學會執着、堅強並珍惜優越條件,好好學習。

因為執着和堅強,宋濂可以在“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的'情況下抄錄下抄錄一本本的書,可以“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知經叩問。”可以“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並最終成為了大文學家。

國家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如果想看書,父母會給你找;如果想要文具,父母會給你買……我們的條件一點也不比宋濂的差,可是我們卻沒有他的那一份堅持和執着。

我的願望是長大當一名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教給他們堅持和執着,當然,還要有高尚的愛國情懷。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5

火紅的太陽在西方慢慢地落下了。我也始終相信,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管怎麼樣都會是一個擁有智慧的人,而只要擁有了智慧,那麼,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中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因此在我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始終把媽媽的教導記在心上;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裏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裏,硯台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羣書,最終成為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餘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餘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老師和顏悦色地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6

我從剛踏進國小的大門到現在,已經認識了很多古詩,但因為我的語水平不太好,所以我不會去背,但這首"送東陽馬生序"讓我懂得了很多,雖然這首詩內容很多,可是,讓我感到了"做什麼事情都要講誠信,講信用,做什麼事都要堅持做到最後,不輕易放棄"

宋溓—明初詩女三大家鄉之一,他家境貧寒卻依舊嗜學,天大寒卻弗之怠,從不逾約,踏深數尺雪,皮膚皸裂而不知,民主集中上有足樂者而不幕同舍生……

回憶過去,再想想現在,我們生活在衣食住行樣樣現代化的社會,在家裏是父母手心裏的寶;在學校裏,還有老師教我們做人……國家和社會也處處為我們青少年的學習創造條,可是我們呢?我們曾幾時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心卻飛到了外面的世界;聽着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卻想着明天要怎樣躲避考試;父母處處為我們着想,我們卻從未學習理解他們……

我感動於家貧卻依舊嗜學的.宋溓,就像人們感動於那天黑了都不肯回家的孩子一樣,輾轉大百多年,當今的社會條與大學士宋溓那時相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可是,當今社會又有哪個傑出的人才能夠與宋溓相提並論呢?這也許就是環境變化的原因吧!艱苦的環境會使人懶惰,我曾經看過一篇關於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

介紹説,澳大利亞出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澳大利亞的父母秉着再富不要"富"孩子的原則,讓孩子們過着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着很薄的衣服,磨鍊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我想、我想,出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能夠成為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寶劍峯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若寒,在如今這樣優越的生活條下,我更希望學校、家庭及至整個社會多給青少年提供一些鍛鍊的機會,磨鍊我們勤奮好學、不怕吃若的意志,使我們在優越的生活條下有更出色的表現。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7

《送東陽馬生序》一文中,寫到“餘”小時候是如何無書,無師,然後又抄書、拜師求學的這樣一個艱苦的過程。

“餘”雖艱苦,但卻有必要驗證一下此文章的真實性。文中寫到“家貧,無從致書以觀”!可是後文又提到“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首先我們可以知道作者小時候家中窮,沒錢,所以買不起書,而後面文章中又説到借有書的人家的書拿來抄,他沒有錢買書,卻有錢來買文房四寶——筆、墨、紙、硯。而且抄一本書用掉紙、墨的錢就足夠買一本書了!而他卻還要浪費精力,浪費時間去抄書,這固然值得懷疑!

暫且不説他抄一本書需要用掉的.精力,時間以及金錢值不值!再接着看後文,我想會有更多的BUG,儘管我卡不進去。“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中提到這個老師德高望重,且他的弟子擠滿了屋子!這樣出名,這樣紅的老師,肯定是經人炒作過的,不然哪有如此之紅!所以這樣的老師教書應該會收更多錢,他肯定會趁機大撈一筆,來賺得他鉅額的利潤。然而,這就要看他的商業頭腦如何呢?!噢!對了!我們還是繼續講正題!這樣的老師授課,學生應該要交很多錢吧!?啊?難道不是嗎?而前面又説他家貧,連書本都買不起,現在居然還交得起如此之昂貴的學費,你説假不假?騙小孩哦!

看文章的主旨與好詞好句固然重要!但是,文章的真實性!我想,似乎比文章的主旨等更重要!至於應該如何去思考文章的真實性,還是要看自己的聰明才智!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8

如今,科技發展迅速,國家日益強盛。我們的生活好多了,有好的學習環境,優越的生活條件。可我們卻整天無所事事。可當我看到宋濂小時候刻苦求學的事時,我徹底明白了。

今天我們學習了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瞭解到宋濂小時候刻苦的`求學路,為了及時歸還,竟在“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的情況下錄畢,無碩名人大師與遊時,曾跑到百里之外向當地有名的前輩請教。而我們呢?根本不用擔心沒有老師指導和沒有書看,唉/向我們這樣在蜜罐裏泡大的,怎會明白這種辛苦呢?

宋濂學習很認真,常提出疑問詢問道理,而我們上課卻不認真聽,上課只擔心老師不要喊自己回答問題,擁有好運氣剛好答對了卻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從不提出質疑。宋濂求學時,負篋曳屣,一天只吃兩頓飯,看見同學學都穿着繡花綢緞衣服,卻不羨慕,以從中有足樂者。苦難並非全都是壞事,我們只要化苦難為動力,困難則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也。”孟子也説過:“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正是因為這樣,宋濂通過自己的努力,被朱元璋稱為“開國文臣之首”,與劉基,高啟並列為明初詩文三大家。我們應該知足,以宋濂為學習榜樣。

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他們的父母提倡孩子要窮養,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過清貧的生活,磨練他們的意志,讓他們從小在大海里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因為他們知道??“梅花香自苦寒來”

因為“梅花香自苦寒來”,范仲淹劃粥充飢,我們青少年是應該反思反思了,我們的生活如此優越,卻不好好珍惜,只知道玩。對於宋濂我們真是天壤之別啊!

讀了《送東陽馬生序》,我明白了,在古代環境那麼惡劣的情況下,宋濂還不畏艱辛,刻苦求學。我們應該以他為榜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9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是明代開國文臣宋濂晚年所作,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浙江義烏人。

作家以質樸的語言,通過自己年輕時求學的勤奮經歷,勸勉同鄉晚輩馬生要刻苦學習,業精於勤。讀了這篇文章我受益匪淺。

宋濂幼時特別喜歡讀書。家裏貧窮,沒有錢買書來讀,所以常常向有藏書的人家去借,因為總能按期歸還,所以大家都願意把書借給他。宋濂每次借了書來就抄寫,就連寒冬臘月也不中斷。有一次,天氣冷得連硯台裏的墨汁都凍成堅硬的冷塊,手指僵得不能伸直,但他仍持之以恆,鍥而不捨。

對照宋濂,想想自己,感到臉上一陣發熱。想想宋濂幼時沒有錢買書,視書如珍寶,書讀百遍而不厭。回想自己,有優越的讀書條件,卻不珍惜,有能力買書,買了之後讀幾遍就膩了,甚至還將書當玩具,更沒有把讀書看作做人的.最大樂趣。

讀了《送東陽馬生序》,我不由得想起了天津書法家田藴章。在他五歲的時候,曾在自家的大門口,聽到其父田蔭亭跟一位衣着破舊的老者的對話,田蔭亭問老者為何快樂,老者答道:“我雖然很窮,衣服上打滿了補丁,但我愛讀書,我就很快樂。”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幼年田藴章的心中,激勵着他不斷努力、上進,“天道酬勤,持之以恆”,終於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書法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珍惜優越的讀書條件,把宋濂寫給馬生的一封信當作是寫給自己的,刻苦自勵,把讀書看作人生最大的樂趣。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0

宋濂自幼就喜好讀書,但因為家境貧寒,無錢購書,只得向別人借書來讀,為了能及時還書,“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走送之,不敢稍逾約”。宋濂的舉動,為他贏來了良好的信譽。“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最終,他成為了一代文學大師!

從書中所述事情能看到誠信的重要性,它有時甚至能決定我們的人生走向。在歷史長河中,已經得到了無數的事實論證。表現誠信的成語有很多:“君子一言,快馬一鞭”、“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言必信,行必果”...。等等。最著名的是季布“一諾千金”的故事,因為季布的誠信,而使他在朋友中得到很好的聲譽,後來,季布得罪漢高祖劉邦,劉邦懸賞重金捉拿季布,季布的朋友卻不為重金所動,反而幫助季布出逃,如果不是季布堅持信守諾言,贏得“季布一諾,值黃金百斤”的聲譽,他的朋友會不惜一切來助他出逃嗎?誠信決定了季布的命運!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是一個因為不誠信而招致殺身之禍的典型例子。周幽王為博寵妃一笑,不惜動用點燃烽火台來戲弄諸侯救駕,結果,真正的敵人來了的時候,諸侯以為周幽王又是在戲弄他們,沒有一個人前來救駕,最終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堂堂天子,因為不守誠信,最終落得個國破人亡,身首異處的結局,可悲可歎!

誠信是立人之本,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證”。它是一個人應該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説的是一個人缺少誠信,將在社會上無法立足,任何事都沒辦法做成。《左轉》“信,國之寶也”,指出誠信是治國的根本法寶!

反觀現在,卻是一個誠信缺失的社會,毒奶粉,地溝油,火鍋紅等事件層出不窮,在金錢面前,誠信顯得多麼的蒼白無力。就連現在幫助他人,都要瞻前顧後,怕被訛詐...。這讓從小被教育學習雷鋒,樂於助人的我們情何以堪啊!難道在創造物資文明的同時,精神文明就要被束之高閣嗎?難道身為現代人的我們,比起我們的`老祖宗,思想道德的滑坡竟然那麼厲害嗎?

沒有信仰,缺少誠信的民族是危險的!我還小,沒有辦法改變缺少誠信的社會現象,也想不出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現象的方法,我只能默默的從我自身做起,我也希望生活中的每個人能儘量做到這點,我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達到“吾以誠信示人,人以誠信示吾”。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1

學乃樂事:學者樂,懂者樂,識者樂,用者樂。——題記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宋濂如是説。

宋濂的一生,是學習的一生,是不斷追求着真理與智慧的一生。

宋濂小的時候,家裏窮,沒有多餘的錢專門去買書來看,只好四處奔波。借書,看書,抄書,還書……長之以往,所得甚多。

到了宋濂成年的時候,他更是為了拜師請教遠赴千里,俯身傾耳而請,一請不得,還要二請、三請,直到老師解答,自己把問題弄懂為止。

這種韌性,這種堅持,比較之下令我慚愧不止,同時也暗自敬佩。

更令人敬佩的是他那種沉醉於學習中的心性。試問:在一羣華服子弟中尚能不卑不亢,不移心性的人又能有幾個?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也許正是這種對學習的痴迷和熱愛支持着他,成就了他“開國文臣之首”的美名吧。

也許因為時代不同,我們和宋濂各自要學習的東西和學習的方式相差許多,可他這種精神卻絕對值得我們世世代代流傳、借鑑。

對我而言,學習的過程有樂,學會了有樂,理解了有樂,懂得了有樂。當你可以自如地運用時,那更是一件樂事。

在讀完全文的'一瞬間,我的心中泛起了一絲奇異的明悟,我突然理解了學習這件樂事,理解了宋濂口中的: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我的心中也泛起了由衷的敬佩。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2

心靈的武裝勝過軀體的武裝——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我以前在書裏讀到過宋濂,知道他是文學家,“青田四賢”之一;然而從前我對他無甚興趣。直到讀他的《送東陽馬生序》,我才瞭解到他當年求學的經歷,對他也平添了一分敬意。

宋濂令我敬佩的地方很多,比如他幼時曾發奮抄書,成年後在隆冬徒步翻山越嶺去拜師……不過,宋濂最令我景仰的,是他良好的心態——他強大的內心。

《送東陽馬生序》中寫道:“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或遇其斥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宋濂是個懂禮節的人,應該不會做出令老師生氣的舉動;所以老師的“斥咄”,多半不是宋濂的本意。在這種情況下,常人的沮喪與難過多少會流露出來;而宋濂卻“色愈恭,禮愈至”,老師氣消後,又繼續請教問題,這種良好的心態對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來説是難能可貴的。

我們常説要用知識武裝自己,而宋濂這個讀書人把自己武裝到了心靈。心靈的武裝並不一定意味着劍拔弩張,咄咄逼人;相反,他顯得冷靜沉着,波瀾不驚。但許多時候,武裝心靈的人都比只武裝軀體的人更強大。

我曾讀到這樣一個故事:明朝建立之前,洪都守將朱文正苦苦抵擋住了六十萬敵軍一個多月的進攻,時局日趨危急,他決定派書生張子明向主帥求援。回途中,張被敵人抓住,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之下同意與他們合作。敵軍押他到洪都城外,命他對城內喊話,讓城裏的人投降。張子明走到城下高喊:“請大家堅守下去,我們的援軍馬上就到了!”敵軍統帥惱羞成怒,弒之。不久,援兵到來,洪都解圍。

張子明的內心無疑是強大的。雖然他只是一介書生,但他憑自己的勇氣與智慧,完成了使命。他用自己心靈的武裝——忠誠與對正義的堅持,戰勝了敵人的軀體武裝。

至於宋濂,雖然他並沒有這類壯舉,但他也是了不起的。儘管他沒有華美的服飾——這也算一種“武裝”——但他與富家子弟相處時也毫不自卑:他的心靈被知識武裝了起來。

是的,心靈的武裝往往比軀體的武裝更強大。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3

今天,我重温了《送東陽馬生序》。

這篇文章讓我有很深的感觸。

文中的“我”——宋濂,自幼喜好學習,但因為窮苦,借書來看,來抄,即使在大雪天四肢麻木時,也不間斷。

為了拜師學習,還“嘗趨百里外”。

可以説,是磨難造就了宋濂,使他成為了一代文豪。

從這篇不到三百字的文章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首先就是勤奮。

“勤”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宋濂一生都很勤奮,每天不停地抄書,一旦有不懂就向老師請教,甚至在大山深谷中冒雪趕路,無處不體現他的一個“勤”字。

其次,則是“儉”。

和宋濂在同一個地方學習的學生都穿着華貴,光彩照人,而宋濂卻衣着樸素,並不羨慕那些服飾華麗的學生,一心向學,從來不去和那些學生攀比。

即使一日只有兩頓飯食,而且還是沒什麼油水的素齋,宋濂仍然可以專心於學習之中。

第三就是“專”。

宋濂一直專心於學習,堅定目標,鍥而不捨,最終取得了一個好的成果。

有句話是這樣説的:“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宋濂正是有了這種鍥而不捨的品質,才終於成為一方人才,得到世人的.稱頌。

在如今,也許我們可以吃飽穿暖,也有足夠的書看,不必像宋濂一樣去吃苦。

但我們仍然要有着像宋濂一樣“勤”、“儉”且“專”的品質,也應該學習宋濂從師的態度,不能不懂不問,同時,還要像宋濂一樣恭敬從師,做到“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種從師態度。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4

讀《送東陽馬生序》,我眼前彷彿浮現出寧濂在冰雪天裏忍受着刺骨寒風抄寫書籍,在鄉野的小路間奔波尋師、在深山中若覓住處,以及身穿破絮卻仍自得其樂的樣子。不禁深深感歎:果然唯有勤與苦,才能為將來開闊一片天地,造就一位將才。

宋濂元疑是在貧苦中求學的一他幼時家中沒有書,成年時無法拜師,無法有鮮豔明麗的服飾甚至是保暖的衣服。這一切的辛苦,是我們無法體會的。對於我們而言,所謂的“辛苦”是父母老師給予的期望和幾份作業。我們面對着父母老師般切的希望,卻把它們想象成無形且巨大的.壓力,我們面對着書桌上的作業,卻把它們想象成無法跨越的大山。於是我們仰天長歎:“我們很辛苦!”可這“辛苦”沒有半點能與宋濂的苦相比,因為至少我們能坐寬敞明亮的教室,捧着屬於自己的嶄新的書本,聆聽老師的講課。這些,怕是宋濂幼時所不能企及的。

可是宋濂沒有在苦難中退縮,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勤,去攻克那些苦所帶來的困難。沒有書箱,他便借他人的來抄寫,沒有老師,便四處訪問;沒有衣物,便默默忍耐寒冷與嘲諷。尺因他心中有讀書的願望與樂趣,他便能克服苦難,以勤求知。

而我們,在面對學習中的難題,學習中的苦難時,是否也應把苦難作為度過無涯大海的舟,以勤奮作為登頂的捷徑,不懼一切,向上攀爬?

古人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們應當向宋濂那樣,把苦難與困難當作是到達彼岸的幫助者、墊腳石,把勤勞當作是通往成功的陽光大道,以勤為徑,以苦作舟,在生活、學習中奮力前進。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5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作文

每個人都渴望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人們在享受優越的生活時,也極易養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學生。讀了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我對此感受尤深。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裏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裏,硯台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羣書,最終成為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餘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餘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老師和顏悦色地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

好多時候我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心卻飛到了窗外;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儉用,為我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的距離。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沒有大的進步,如果不是因為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因於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我曾經看過《要窮孩子不要富孩子》的文章,印象很深。這是一篇關於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説,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父母卻讓孩子們過着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鍊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成為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今天優越的生活條件下,希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磨鍊其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v701d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