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簡單教數學》讀後感

《簡單教數學》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簡單教數學》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簡單教數學》讀後感

《簡單教數學》讀後感1

本次暑期讀書活動一共發了三本書,書一發下來,我的眼球就被這本書的題目吸引了。簡單教數學,這不正是我們一線教師苦苦追尋的麼?一有空閒時間就迫不及待的讀,想從書中學到一些有效的方法,能夠促進自己的教學。

翻開目錄,看到戴老師從簡單教數學的六個三、簡單教數學如何達成和簡單教數學這麼來達成三部分來闡述,裏面的每個小點都分三個方面來講,可以看到數學教師所特有的簡潔美。

“數學,簡單地教,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了學生的成績,這是每個一線教師都必須直接面對的現實。為了學生數學思維和素質的發展,這是每個一線教師都不可迴避的教學目標。”戴老師就這樣娓娓道來,真誠的話語撥動着我們一線教師的心絃。

眾所周知,要達成以上兩個目標,教室門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靠“量”,加班加點,加重學生的負擔,讓學生被動地學習;另一種是靠“質”,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快樂的學習。就算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無奈的選擇了第一種,其實在心裏,哪個教師不想選擇第二種呢?這樣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我們教師自己也會輕鬆不少。認真的看了戴老師的書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我將在下學期做以下三點嘗試:

一、落實學生主體性原則

戴老師把學生的發展區細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學生能獨立完成的智力任務,二是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助能完成的學習任務,三是學生獨立或合作都無法完成的學習任務。那麼,學生能獨立完成的,就讓他們自己完成,學生能合作完成的,就讓他們合作完成,教師的教只承擔20%的任務就可以了。

在以後的課堂中,面對新知,我要多説“你會嗎?試試看。”鼓勵學生去嘗試,通過嘗試,我就能比較準確的瞭解哪些學生掌握了,哪些學生還有困難。其次,組織小組交流,讓會的和不會的同學展開討論,交流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提煉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適當放權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而教師只要動腦經激發學生去完成那80%的任務,幫助他們掌握他們無法完成的20%的任務就可以了。如果堅持這樣,相信教學會簡單的多。

二、教學環節“少”而實效

教學環節“少”一些,可以聚焦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節省課堂教學的時間,留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去思考。戴老師一般設計三個教學環節:一是導入,二是探究或講解,三是練習。導入做到快而趣,探究做到慢而透,練習做到精而活。在時間上,戴老師是這樣安排的:導入一般不超過3分鐘,探究一般不超過15分鐘,其他時間都用在練習和作業上。雖然我們小班一直在提倡把課堂的10到15分鐘時間用在作業上,但是戴老師把半節課的時間用在作業和練習上,還是出乎我的意料的。這説明要學好數學,一定量的鞏固練習是必須的,但為了減輕學生課外負擔,我們要儘量壓縮課堂,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把作業在課堂完成。其實在之前的教學過程中,我就已經嘗試讓學生把《課堂作業本》在課內完成。優點是學生獨立完成作業時,教師還能對學困生做個別輔導,批改學優生提前做完的作業,從而更加全面的掌握每一個學生當堂的知識掌握情況。遇到的困難是怎樣提高課內前20到25分鐘的效率?戴老師的話,給了我一個方向,他説:應該儘快進入主題學習,探究的形式不易過多,應該追求縱而深入,做到“透”,而不是橫向走過場。

三、落實課內批改

戴老師通過調查發現:教師們花在課後作業批改上的時間最多,這也是最無趣的一項工作,因為批改的作業是相同的,等於重複勞動。班級學生有多少個,教師一次就要批改多少份作業。如果教兩個班,就有雙倍的作業要批改。

自從我們學校實施學生作業面批百分百以來,課內學生有10到15分鐘的作業時間,我也有時間批改學生的作業,學生做完一個批改一個。可是在大部分的課堂上,我只能改完一部分學生的作業,還有一部分做得慢的學生的作業根本就來不及批改,而且在批改的過程中,一看後面長長的批改隊伍,就恨不得自己能變身。我們在這邊熱火朝天,可批完作業的學生卻無事可做。

戴老師的批改策略是:教師先改完第一個學生的作業,後面的學生作業就有兩個人批改,當教師和第一個做完作業的學生各自批改完後面兩份作業時,就有四個人加入批改作業的行列……這樣,只要全班學生都能按時完成,就完全有可能在下課前批改完全班學生的作業。戴老師的方法其實在我遇到之前的苦難時,也曾想到過,只是因為上學期評五星級學校,一直搞問卷調查,不太敢用,下學期值得一試。

當堂批改的作業當堂更正,當堂更正的作業當堂返改,學生更正後的作業給批改的學生檢查,如果還不對,就需要他的幫助,直到理解為止。這樣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書中還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戴老師是這樣耐心的、毫無保留的指導我們去達成簡單的教數學。這真的是一本好書,是一本值得我們放在案邊反覆學習的好書,讀了此書,一定會有收穫。

《簡單教數學》讀後感2

“教得簡單,學得輕鬆”是此書作者戴曙光老師所追求的的理想目標。我想這也是我們廣大數學老師所追求的目標。然而,簡單的一句話裏面裝的是大大的學問。下面從三方面紀錄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目標把握。

前幾年上了一堂公開課,教研員點評前的第一句話是問我“這節課你要教什麼”。然後她説,如果你對這節課要教什麼也不清楚,這節課也就失敗了。教研員是要我們明確“教什麼”與“怎麼教”到底哪個更重要?這與書中戴老師提到的大致一樣。“教什麼”具體而言是指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目標如果定偏了,直接影響“怎麼教”,關係到課堂教學的重量。從這個意義上説,“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因此,教學目標要定得準、定的具體。用什麼方法、採取幾個步驟掌握新知,怎麼激發學生的興趣,切忌空洞、華而不實。書中提到的的許多例子如“乘法的估算”、“分數的混合運算”、“數學廣角——集合思想”等做了詳細的説明,把握正確的目標才有正確的教學方法。

二、媒體選擇

現代化教學媒體(一般指課件)進入課堂,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堂教學中得到了普遍的運用,教師們慢慢地依賴上了課件,學生也慢慢地離不開課件的演示了。

確實,回想自己的教學實際,很多時候常常圖方便,用“智樂園”(一種現成的多媒體教學軟件)代替了自己的講解以及符合本班實際的教學設計,也有為節約課堂時間,用課件中的動畫演示代替學生的動手操作。現在想想,學生看課件的時候個個興趣盎然,真正做作業的時候又無精打采,錯題百出,學生到底喜歡的是課件還是數學本身?

課堂教學不能被課件捆綁,學生的'動手操作不能被課件演示取代,教師的示範、板書還得貨真價實。教學課件應該用在關鍵處,在材料呈現時用課件,可以節約時間;學生操作後用課件作總結性演示,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清晰。但過於強調形象直觀的動畫演示,可能會影響抽象化、符號化的數學化進程。其次,過多地依賴課件,容易被課件捆綁,使得每一個環節都得按設計好的進行。再者,過多地使用課件,也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孩子的視力。

三、作業佈置。

回想自己的日常教學,有時候我常常會為今天需要佈置什麼作業而煩惱。聽起來似乎幼稚,但實際上真實存在,很多時候佈置作業是出於一種任務,不佈置作業感覺説不過去,讓學生太輕鬆了,不佈置作業家長可能又會有意見,“這個老師怎麼這麼不負責任,連作業也沒有”。

對於這一困惑,戴老師在書中有關作業的認識及方法對我理清混亂的思路非常有幫助。戴老師在書中講到,過多的課外作業至少傷害了兩類學生:一類是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他們做課外作業相當於重複課堂練習;另一類是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都沒學會,課外自然就不會做作業了,於是就想着法子混,教師們往往將之歸罪與他們懶惰。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兩類學生慢慢地會對學科失去興趣,他們認為學習就是重複地操作。一旦學生對某一門學科失去了興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成為了空談。

所以,我在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説,過多的,沒有必要的,重複性的作業是不是可以看作是對教學的“污染”,對學生沒有好處,對老師更沒有好處:作業越多,批改時間越長。批改時間長,就佔用了老師大量的休息時間,備課時間,研究反思的時間,最終影響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看來教師做好教學的“環保工作”是多麼重要。再來看戴老師是怎麼做好“環保工作”的。

戴老師每天最多花20分鐘的時間來批改學生的作業。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原來戴老師佈置的作業本身就少。作業少不是老師不負責任,是因為大部分作業在課內都完成了。在他看來,如果一節課上學生沒有一段時間安靜學習,這節課的質量就會令人感?講話病Q生獨立作業的時間,是老師瞭解學生的最好時間。在這段時間裏,老師可以做兩件事:一是輔導班裏的幾個學困生,因為課內輔導比課外輔導要好;而是面批先做完的作業,面批比課後批改要好。大部分作業在課內完成了,學生課後的作業就少了,老師課後批改的時間就短了。反過來,教師把騰出來的時間用在課前準備上,把教材讀透些,設計到位些,提問精確些,組織嚴密些,又給學生節省出不少課堂中獨立作業的時間。

簡單的課堂真實,樸實,紮實,實實在在,沒有過多的華麗色彩,沒有過多的熱熱鬧鬧。書中值得我思考、借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簡單的課堂看似簡單,卻有內涵;看似簡單,卻有韻味;看似簡單,卻不簡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156vl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