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讀家春秋有感

讀家春秋有感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家春秋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讀家春秋有感

讀家春秋有感1

高公館是一個傳統的官宦家族,《家》《春》《秋》以大時代背景,描述新青年對抗傳統禮教。有時候感覺書就像一面鏡子,拿起來看的時候,好像和現實生活沒有太大的差異。一代人與一代人的對抗一直存在,思想的碰撞和傳承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理想。現在80後、90後與60後、70後的生活觀、職業觀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似乎每一次的對抗都會有覺新、覺民、覺慧的影子。

覺新代表新思想、舊的行動,他認同新思想也對新思想感興趣,然而卻驅從於老一輩的思想之下,依舊用符合老一輩的行為做事。或許他就像一把傘,撐起了那些判逆者,以至於不會在那些新思想還未成熟時就夭折。像覺新這一類人,往往極度受困於新舊的更替,也是最大的受害者;舊派用他來擋,新派指責他的拖泥帶水,而自己往往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忍辱精神。對比今天的職場,似乎也有典型的特徵80後的中層,似乎也是這樣的一個角色。對於90後的自由與任性,對於70後的嚴謹與職業道德;80後似乎也成為了這樣的一個角色。或許當某天也可以像《秋》最後那樣,分崩離析;脱離職場的束弱縛,卻追求自己所喜歡的事業。

覺民代表着在舊力量下的抗爭者,生活在大環境下,但是仍舊我行我素,為了新思想而堅持對抗。像他一樣,心中無懼,不懼怕老一輩人的所謂家法,有自己的作為。雖然在高公館裏孕育成長,但是卻是新思想下的新青年。對親情、愛情、夢想都有自己的追求。或許就像90後在職業裏,專注價值而不乎人情人言等等,似乎更加的灑脱。他們不在束縛於行政、加班等各種符加的條件及行為,不用在乎職場的微妙關係。或許專注於技能、工作時,不需要太在意別人的反饋,恰恰也因為這樣,技能的成長似乎更快。當許多人還在談職場競爭的時候,專注於能力提升的他們,早就有了她們新的選擇,新的追求。

覺慧代表着完全反抗舊力量的一代人,這類人完完全全走出老一輩的圈子,他們獨立成長於屬於他們的世界。就像可以不用再考慮人情事故,不用受縛於上輩人所擁有的資源基礎。新的追求,新的形式,新的嚮往,新的思想,一切都是新的。用自己青春的激情澆灌,成為新的一代人。如同現代的萬眾創新,莘莘向榮,當老一輩還在考慮威信、判斷力的時候,新人早就快小步快跑的幹掉了他們。

一部小説就如同一面鏡子,看得自己膽顫心驚,似乎它己經權釋了自己的命運一般。似乎自己也可以感受到覺新的壓力,可以想象是自己還是不得己的陷入這種糾結。日復一日的絞心,或許像這樣的大好人,從來不會有報復之心,可以安於所有不公平的對待。忽然發現覺新挺可悲的,他雖然無法選擇像覺慧一樣一走了之,但他卻可以選擇放棄所謂大家族的責任,守着自己一房的未來。

讀家春秋有感2

《家》、《春》、《秋》這是巴金的代表作,我看了以後,心底不禁為他人感歎!

這三本書都是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中國內地城市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的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

從表面上看,高家“一家人讀書知禮,事事如意”,家庭內部尊卑有序,禮法森嚴。但事實上這個大家庭裏處處充滿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真是個虛偽的大家庭!

因為在這個大家庭裏,我也認識了許多人物:怯弱而背貞壓力的覺新;充滿正義感的進步青年覺民、覺慧與張藴華;敢於抗擊命運的淑英、鳴鳳;花天酒地的克明、馮樂山、克定,還有高老太爺……這些性格與行為就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勇於進取、勇於抗爭的覺民、覺慧、藴華……他們都會有美好的未來。就像藴華所説的,這是一條路,一條充滿了危險與挑戰的路,這路上到處橫着青年們的屍體。如果不搏一搏,堅持着,怎麼會擁有自由、美好的青春呢?這條路,淑英、覺慧自由走過了,走到了上海……

覺民與藴華攜手走着,要到幸福的明天。而大哥覺新澤經過了這條路,他在長輩的一手包辦下,遠遠的繞開了這條路,但他卻在心中留下了痛苦,也在這條路留下了自己的“屍體”——他在長輩的一手包辦下,他失去了很多珍貴的東西,他失魂落魄,就像行屍走肉一般,他已失去了生活的鬥志,這就是一種死亡……

該走的.走了,該留下的留下了,殘存下來的高家哀嚎着,有的為舊時代的終結的害怕;也有為新時代的到來的惶恐。最終高公館散了,可那個時代人再繼續,掙扎着他們的命運,失去的已經是永遠的消逝,活着的仍在掙扎。

讀家春秋有感3

我很喜歡巴金,看了他的《激流三部曲》。他寫《家春秋》的時候還不到30歲,這讓我很佩服她。最近剛看完這部作品,心理一直起伏不定。書中的許多故事情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語言描述出奇的平淡。在日常生活對話中,巴金作品中人物的語言得到了很好的規範,這與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是一致的。而衝突中的語言刻畫卻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絕影與淑華的可恨對話,絕民與柯安的對峙,讓讀者為正面人物的命運擔憂,厭惡負面人物的語言,活寫。但我認為對於覺民的心理活動,語言描寫,尤其是普通敍事中的語言描寫,多少有些理想化,缺乏生活的積澱,不是微笑就是冷笑,與生活略有分離。和覺慧相比,差別不大。看完《秋》,覺慧幾乎會忘記,覺民會迷茫,語言描述不夠清晰。

字跡很乾淨。看《家》,雖然我只看了幾頁,但是一種簡單、活潑、大氣的筆法已經脱穎而出。對風景的描述和對月光的詮釋讓我覺得一切都是新鮮的。父母身上沒有短敍事,卻有大家族的眼光,挺精緻的。當然,老舍的“俗”也不差。

中心人物的描述打動了我的眼睛。你可能不喜歡覺新,但你不能忽視覺新。巴金給覺新投了很多錢。無論是處理事務還是感情生活,覺新的身影總是縈繞在讀者的眼前,有時會讓讀者覺得悶在胸口。關心一個他不喜歡的人簡直是一種折磨。巴金的《覺新》自然成為文學人物中的經典形象。後來孫道林表演成功。我有一個幼稚的想法。陳燦明道扮演?王怎麼樣?

風景描述。有一件事,只要提一千遍,人們肯定會記住。高的大花園,每一天,每一個月,每一年,從不疲倦。人都是懷舊的,巴金的筆和景物描寫都沒有脱離這個多愁善感的地方。似乎我們現在“回憶童年”,不同的人寫的不一樣,巴金年輕的眼睛,哪裏沒有多少出彩的地方,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月光的描寫,想起老舍的《月牙》,不斷指着月光,每次都不一樣。

讀家春秋有感4

讀巴金老人的《家春秋》,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平淡的語言,卻以書中人物迥異的性格,牽住了讀者的心,而不同的性格也決定了他們絕然不同的命運,一本書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家庭是一個社會的鮮明的代表。

書中的三兄弟同出自一個家庭卻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命運。老大覺新,從小就是長輩眼中的“寧馨兒”,乖巧、懂事、事事為別人着想,逆來順受,默默地承受着命運安排給他的一切。聽從長輩的安排放棄了學業繼承家業,放棄了青梅竹馬的愛情娶了長輩給選的媳婦,最終他所愛的人死的死,散的散。每次讀這本書讀到覺新的時候都感覺心裏發悶,看完後往往要伸伸地吐一口氣,為他的隱忍、窩囊,心裏不喜歡這個人物,卻又一次次地為他牽掛。

老二覺民是一個不為舊勢力屈服的青年,為了自己的愛情跟這個舊家庭頑強地鬥爭着,最終獲得了自己的幸福。老三覺慧是一個典型的新青年,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老大和他的兩個兄弟就像是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註定着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

《家春秋》讓我們看到那個時代不同性格的人物內心苦苦的掙扎,努力抗爭的迎來了温暖的春天,懦弱、畏縮的被舊勢力冰凍。

標籤: 家春秋 有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22rdg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