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東周列國志》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1

《東周列國志》是明代著名通俗小説家馮夢龍據前人作品改寫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説。該小説取材於《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等史書。是一部少有虛構、根據史實創作的作品。故事按照時間順序重新編排,成為一部條理清晰、結構完整、內容豐富、語言生動的優秀文學著作,對後世影響深遠。

讀了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的是該書的第二回———鄭莊公掘地見母。本故事講述了鄭武公兩個兒子(長子寤生,次子段)爭奪王位,加上母親姜氏從中撮合,長子寤生即位(叫鄭莊公),母親姜氏跟段裏應外合,打算奪下王位,不料長子寤生早有準備,次子段覺得沒臉見哥哥和母親就自殺了。母親也離開了長子寤生的國都。鄭莊公後悔了,覺得自己成為不講天倫的罪人。有一天,鄭莊公手下的一位小官叫穎考叔。他為鄭莊公帶來了一隻貓頭鷹給他當野味嚐嚐鮮。同時,把貓頭鷹的寓意講了出來。(這種鳥小的.時候母親含辛茹苦地把它養大,長大後,竟然反過來把母親啄死。)鄭莊公聽了非常羞愧,同時看到穎考叔把好羊肉包好放在袖子裏,原來,他要帶回家中給母親吃。此時,鄭莊公讚揚穎考叔是一個孝子,同時問他如何彌補自己對母親的不孝,穎考叔為鄭莊公出了一計(把地挖開,一直挖到有泉水的地方,建一個地下室,把母親姜氏接到裏面,在此相會,這樣就不違背誓言了。),使鄭莊公能夠把母親接到國都。

讀了這一回,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孝敬父母,尊老愛幼,不能忘記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不能像貓頭鷹那樣忘恩負義,要像穎考叔一樣孝敬母親!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2

《東周列國志》是一本描寫春秋戰國時期的書,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英雄縱橫馳騁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百家爭鳴,列國紛爭的偉大時代。這本書詳細地記載了無數個國家和個人在這段長達五百多年的動盪不安中俯仰沉浮,講述了春秋列國時期的許多故事。

我讀了這本書,感觸很深。書中描繪了許多活靈活現的人物,有傾國傾城的美人,有力大如牛的壯士,有驍勇善戰的將軍,有心懷叵測的小人,當然還有很多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幹的君主。這些人物時而令我感動,時而令我敬佩,時而令我憎恨……

其中,《鄭莊公掘地見母》是令我感動的故事。那時鄭莊公發誓,不到黃泉,再也不見母親。有一個正直無私之士潁考叔見莊公對母不孝,便講了一個貓頭鷹長大後啄死母親的故事。莊公默默不語。晚餐時,莊公賞了潁考叔一塊肉,只見他卻把肉用紙包好回家孝敬母親。莊公猛然醒悟,掘地見泉,建了一個地下室,與母親相見。我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雖然莊公不孝於母親,但是他仍做到了他應盡的義務。

而《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令我憎恨的故事。周幽王昏庸無能,不理朝政。寵信他的愛妃褒姒,為了搏美人一笑,居然點燃了烽火,頓時火光沖天,鼓聲如雷。鄰近的諸侯以為有戰事,連夜趕來相助。可是幽王卻只是和他們開了個玩笑,諸侯們都非常生氣。褒姒見了,卻大笑不已,幽王也因此失去了威信。後來,真的'有外敵入侵時,再燃烽火,卻沒有人來救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講究誠信,如果失去了誠信,危險真的來到時,就不會有任何人來幫助你,到那時後悔都來不及了。

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這本書非常值得大家去會讀,因為裏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而且還能汲取古人的智慧,學習古人的精神。讓我們“以史為鑑”,從古人的智慧裏學習為人處世的道理吧。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3

今天,窗外的小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着,冬季的嚴寒還是有的,我讀着“荊軻獻圖刺秦王”,血流成河的場面鮮明入眼,荊軻的坦然自若、英勇就義的畫面,驚心動魄。荊軻刺秦王,沒有成功,留下了千古的遺憾。不久,秦王贏政就消滅了列國,統一了天下,自己做起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人稱秦始皇。浩浩蕩蕩、長達百年的戰爭終於結束,我也是用了近1個月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書。現在,我掩卷深思。

此時我的思維是混亂的,抬起頭望着玻璃窗上的雨滴,空中的麻雀成羣結隊地飛來飛去,絲毫不怕寒冬的風雨。是什麼原因?求生的慾望吧。對,就從求生的慾望説起。文中的諸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是權勢的爭奪,是求生的本能。常言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在這個時代是行不通的,國與國之間君主想的是吞併與擴張,“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從遙遠的歷史回到今天21世紀的中國,我國的與世界的和平共處的五項基本原則,是一種非常大的進步。審視我們的國情,周邊的美國、日本也想制裁咱們,有13億人的團結一致、眾志成城,他們是妄想的。

一代君主的身邊有些賢臣志士,也少不奸逆小人。若君主親近賢臣,國家必定富強穩定,若君主親近小人,最終免不了國破家亡。縱觀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其中也少不了志同道合的摯友,還有一心想致你於死地的“狐朋狗友”,不知你是否已經看清他們的面目?有人説:“現在這個社會,黑白兩道都得通。”對與否?“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在不同崗位上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我就自己在國小教育的道上,説一點自己的感覺。我的身邊是天真的孩子,他們是一張乾淨的`白紙,我要孩子們繪上色彩斑斕的畫面,給他們一個勇敢、向上的心態。我的要辯證地看待人們的話語,“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

每一章節都會寫道,某一君主在某事某地做好事善待他人,在某一個緊急情境中那人由來報答,所謂的“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有的是同師兄弟之間互相殘殺的場面,如龐涓與孫臏的恩怨情仇。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呢?有,我們還是要學習《弟子規》“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又想到了贛榆區第三屆傳統優秀文化公益大講堂的諄諄教誨,感恩世界萬物,感恩親人,我們都是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工作學習,小家好了,大家必然就好了。

軍令如山,嚴明的軍紀,是作戰成功的一半。今天的國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們一定要遵紀守法。班級中的紀律是成績好的一半因素,“不成規矩,不易方圓。”

看歷史,察世情,暢想人生,一個人要走向哪裏,要走多遠?窗外的雨停了,光禿禿的枝幹在寒風中屹然站立,走出室外,天地間一片清新的氣息。雨水沖洗了整個冬季的渾濁,頓感豁然開朗。

“念天地之悠悠,做人之堂堂正正……”一個聲音在長歎,我仰望藍天。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4

《東周列國志》講述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事情。

那時候,羣雄紛爭、天下大亂,天子周宣王已無力治理天下,大權都已經交到晉、魯、齊這幾個諸侯國手上了。其中,晉國實力最強,自然就最有權力。所以,每個諸侯國每個年頭都要給他進貢。

在此期間,出現了一名民主——重耳。他愛民如子,以仁德而遠名之天下。可惜,在他為太子之時,他的同父異母——驪姬在他父王面前説他與他的兄弟——申生的壞話。最終,她把申生騙進宮中用計殺死,而重耳逃亡在外,忍辱數年,終於重新當上了一國之主,治理晉國。這就是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生的故事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重耳,我們現在雖説不用愛民如子,也要尊老愛幼,比如:一位老爺爺拄着枴杖想要過馬路,你就可以攙扶着她過馬路;如果有一位小朋友摔倒了,你就可以把他攙扶起來……

愛是重耳身上最大的'優點,我們也要擁有愛:愛國家、愛同學、愛朋友、愛家人、愛動物等等等等。我們因該嚴重抵制破壞公共財產的人,他們這麼做是不道德的。

從今以後,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有愛的人。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5

《東周列國志》是明代小説家馮夢龍所寫的。

它講述了春秋戰國,這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間段。奴隸制社會開始瓦解,新的封建社會開始形成。

《東周列國志》一共五十八回,起自周幽王戲眾諸侯。終於秦始皇兼併六國,跨越五百多年的歷史,講述了春秋各諸候國之間的吞併及稱霸,戰國七雄之間的鬥爭。書中事件雖多,但是並不凌亂,而且回回有道理。

這裏面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講的是周幽王寵信他的愛妃褒姒,為獲得褒姒的一笑,點燃了緊急報警救援用的`烽火。臨近的諸侯看到後,急忙過來救援,卻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白擔心了一場。結果周幽王的確讓褒姒眉開眼笑,但卻讓各位諸候對他寒了心。下一次真正有人來犯時,當他再次點燃烽火台,卻沒有人來救援,最終導致亡國了。

有一個故事雖然不出自《東周列國志》但卻與《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有着異曲同工之處。

《狼來了》的故事中的孩子就像周幽王一樣,只為博一時的歡樂。喊“狼來了”,來騙大人們,當大人們跑來卻什麼都沒有發生,自己就開心了。

幾次以後,當狼真的來了呢?即使他再怎麼拼命喊:“狼來了”!卻再也沒有人來救他了。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講誠信。以欺騙別人,看他們出醜取樂。最終,一理危險真的到來時,是不會有人拔刀相助的。

《東周列國志》這本書把五百多年的歷史興衰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人物雖多但各具特色。從帝王到將士,從官員到百姓,個個特色鮮明,讓人影響深刻,令我大開眼界。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6

很早之前,我就閲讀過了東周列國志一書。這是一部講述國與國之間鬥爭為主線很有意思的歷史小説,書中描寫了東周時期長達500多年的紛繁歷史,從大周王朝衰落起,到諸侯國次第崛起: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等等在這個歷史舞台上羣雄逐鹿!

這部書中也充滿個性鮮明的人物:傾國傾城的美人,力能拔鼎的力士,仗義行俠的義士等等。其中着墨最多的是或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幹的君主以及盡心輔佐他們的`名臣或是助紂為虐的奸人。這些飽滿鮮活的形象,為讀者演繹了一段段波瀾壯闊的史詩!

而給我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是書中湧現出的捨己為人、盡忠報國的那些人,其中介子推這個人最讓我欣賞、敬佩,特別是在三十一回晉惠公怒殺慶鄭 介子推割股啖君這個故事中的表現使我對他念念不忘。

介子推割股啖君這個故事表面上有些血腥,但卻是一個忠君為民、捨己救人的感人故事。

話説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外在流亡,他追隨的臣子先是逃向了小國狄國,狄國國君不僅對重耳禮遇有加,還讓重耳娶妻成家。但當時晉國國君晉惠公擔心重耳對他有威脅,於是派人到狄國刺殺重耳。得到消息的重耳,無奈下又開始逃亡,由於一行人的盤纏已經被偷走,一路上吃盡苦頭,流亡到衞國時,幾天沒吃上飯的重耳已經奄奄一息,飢不能行。眾臣採野菜煮食,重耳不能下嚥;忠臣介子推偷偷的進山溝裏,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塊,同野菜煮成湯,狐偃把湯送給重耳。重耳接過來狼吞虎嚥吃了個精光,這才問從哪兒來的肉菜湯,狐偃忍住痛苦的表情,低聲説:大夫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果見介子推正從山溝裏一瘸一拐的走出來,重耳感動得淚如雨下,發誓有朝一日做了國君報答他

後來,歷經磨難的重耳果真成為了一國之君。當他開始論功行賞之時,陪同重耳在外流亡19年,歷經艱苦、受盡歧視,始終對重耳忠心耿耿的介子推卻悄然離開帶着母親進入大山。

19年中介子推一定有很多機會,可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7

《東周列國志》這本書是一部描寫我國東周歷史的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説,比較全面地反映出東周五百年間爭霸稱雄的故事。

我喜歡看這本書的原因是:這本書挑選了最為精彩的故事,是能讓我瞭解春秋國史的最佳通俗讀本。

在這本書裏演繹出了許多精彩紛呈的歷史故事,書裏有傾國傾城的美人、有力能扛鼎的壯士、有精於兵法的將軍、有心懷叵測的奸人、有忠肝義膽的門客們,當然還有很多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幹的君主。

神箭養由基的故事中有個叫養由基的小士兵,他射箭技藝精湛,百步穿楊,在與敵方一位覺得自己箭術超羣,天下無敵,沒有人可以打敗他的驕傲自大的將軍比試中一箭就射中了他的脖子,射死了敵方的大將,獲得了勝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驕傲浮誇導致失敗,謙虛穩重能使人進步,獲得勝利。

書中趙氏孤兒這個故事也十分精彩,更令我感動。故事是這樣的:佞臣屠岸賈十分嫉妒趙氏家族顯赫的地位,便誣告趙氏家族謀反。正巧國君晉景公也十分討厭趙氏家族,所以他讓屠岸賈悄悄地剷除趙氏一族。此時趙朔的妻子已懷孕了,在千辛萬苦下生下了男嬰趙武,為躲避屠岸賈的追殺,趙氏的門客程嬰用自己的.親生兒子冒充趙武,公孫忤臼抱假遺孤趙武甘心被殺,才使趙氏的遺孤逃過一劫。後來程嬰帶着趙武忍辱負重藏匿在盂山,15年後等趙武長大成人回到宮中殺死了佞臣屠岸賈,為趙氏一族報仇。故事中趙氏門客程嬰和公孫忤臼為了報答趙朔的知遇之恩,不惜犧牲自己的親生兒子和自己的性命,這種高尚偉大的情操着實令人佩服啊!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8

前段時間我讀了《東周列國志》這本書,講述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它忠實而精彩地記錄了這段寶貴的歷史,它從西周末年寫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內容豐富,頭緒紛繁。那時,東周王朝已經衰敗,對諸侯國沒有了約束,於是,諸侯們各自為政,並相互攻伐。經過長期的戰爭,許多國家被消滅了,逐漸形成了戰國末期的七個強國。在這本書中,既有“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田忌賽馬”等膾炙人口的故事,也記載了許多精彩的歷史人物,在這些歷史人物中,我最佩服管仲,他非常聰明,很有謀略,如果沒有他,齊國就滅不了山戎,齊桓公就不可能稱霸天下。

裏面還有許多故事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如:《狼來了》這個故事大家一定都聽過吧!故事中的孩子用“狼來了”騙山下種田的人以獲得快樂,開始兩次人們都信以為真你聽到小孩的呼喊都直奔而來,看到的.卻是小孩在哈哈大笑,大人們知道被這小孩欺騙了。當狼真的來時,不管怎麼叫喊都沒人相信了,都説這孩子又在騙人了。別人已經不相信,不去救他,讓他差點命喪黃泉!通過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做人應該誠實,不能因為自己的利益而欺騙別人。

在這本書裏,我不僅瞭解到那時候的歷史,更瞭解了做人的許多可貴的品質。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9

甘鹿是屬於長風公主的,他對你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一天,她正在講課,突然眼前一黑,倒在了講台上。翻越了夾金山,還有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黨嶺山又橫在他們面前,一些年齡大、身體弱的紅軍戰士,走着走着就走不動了,有的倒在雪裏就永遠起不來了。"小弟弟一把握住空氣,張開手問?

這20xx餘年裏中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先是周幽王腐敗然後西戒鬧京最後秦國政變統一天下。所有的強國都是強不了永遠,因為有些人是十分腐敗的而且是公子,比如:周幽王。一上任就“壓榨”百姓最後這個國家不會墮落才怪。《莊公平叛》裏我覺得那個母親很壞就因為長子在她發惡夢驚醒後出生的就不喜歡他,不讓他繼承王位。一心讓小兒子——段當皇帝還千方百計地把長子拉下王位。《完璧歸趙》、《刺秦義士》等,也都在稱道英雄業績的同時,表彰了忍辱負重、抗暴除惡的品德。《王周童瑤》裏的周宣王的墮落、腐敗顯現出來,迷信使他從王位上掉下來,死之前還把賣箭袋和弓的'人都砍了頭並燒掉弓和箭袋來告戒人民。《女妖亂周》裏周天子把杜伯拉來給自己解夢,不小心説錯了話被周宣王殺了,但反被杜伯和左懦的冤魂勾去了。

中原的發展總是一高一低的沒有人能知道這條飛翔在東方的巨龍會有什麼變化。但生活總是酸甜苦辣的。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10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期,封建社會制度開始形成。西周滅亡後,崛起的東周沒有約束力,各地諸侯稱霸一方,經長達數百年的連綿不斷的戰爭,形成許多國家,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先後登上歷史舞台,演出各種精彩緊張的歷史故事。舞台上,有力頂千斤的壯士,有精於兵法的將軍,有心懷叵測的'奸人,還有許多或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幹的君主。

書中最讓我敬佩的人是勾踐。一次,吳王親自伐越,結果大敗,吳國國君闔閭也在戰爭中陣亡。他的孫子夫差即位為吳王。他打敗越國後,勾踐求饒,夫差答應了。於是,勾踐來到了吳國養馬,而且穿着童僕的衣服,天天斬草料餵馬,還親舔過夫差的糞便,夫差見勾踐忠於他,就放鬆了對他的警惕。其實,他每天卧薪嚐膽,不忘國恥。就這樣,20年後,文種訓練的越國精兵終於滅了吳國。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雖然這是一本講國家與國家之間發生鬥爭故事的書,但是裏面卻湧現出捨己為人的人,如管仲、介子推。其中介子推這個人最讓我敬佩,他竟然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煮給了飢餓的重耳吃,這真是沒人能夠做到的事啊!這難道不是捨己為人的精神使他做出這樣偉大的事?

每個人都要有無私奉獻、捨己為人的心。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11

春秋時期,羣雄四起,周室衰敗,無力號令諸侯,中原大亂,外有楚國之患。

這是一個弱肉強食,道義無存,禮樂仁義敗壞的時代。此時急需一個能平定中原,號令羣雄的人,此乃伯也。

欲成伯業必有如公子小白(後為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之智。想當年小白為奪齊王之位,以為父出喪之名返回齊國。誰知為扶持公子糾的管夷吾,卻於途中暗放冷箭。雖然管夷吾的箭並未射中小白要害,但小白咬破舌尖,吐血詐亡,不僅騙過了管夷吾,防住了他的第二箭,竟然還騙了隨行的鮑叔牙。此為急中生智。

誤以為小白已死的公子糾放慢了腳步,而小白則換了便服快馬加鞭。終於小白趕在公子糾之前到達了齊國。由於他的'賢德和鮑叔牙的舉薦,小白終成齊桓公。桓公之善在於願納賢人之諫,亦有容人之量。鮑叔牙知管夷吾賢德,將他推薦給齊桓公。桓公不計之前的一箭之仇,還任用管夷吾為相。此等容人之度,普天之下有誰能不臣服?

雖然,齊侯有智,但更為重要的是他的自知之明。齊桓公深知自己的才能不如管夷吾,於是他下令:“國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憑仲父裁決。”不過,桓公此舉不免讓人有覆國之憂。但齊桓公之智正在與此,他下令國人只得稱管夷吾為仲父。他用免死大恩,相國之職,萬人之敬將管仲“囚禁”於齊,讓他為齊效力。

齊桓公可謂:“知賢,知賢而用,用而任,任而弗以小人蔘之,可霸天下也。”

若欲霸天下,兵甲必足,但是霸主必以德服人勿用威。如衞國為狄所破之時,衞民半罹狄刃,衞懿公亦死於鐵騎之下。桓公麾師驅狄,助衞重修宗廟,又送木材重建其國。此乃桓公之仁也,亦為親鄰國之計。在混亂的年代裏,桓功亦行周禮,伐楚亦以以討楚久不效周為名。並請於周天子,聯合七國之兵,以壓楚境。正如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齊桓公以兵安亂邦,以仁平中原,以禮服人心,被譽為春秋五霸之首。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人可以霸天下,得人心,恐怕有也只是屈指可數吧!而僅靠武力奪取天下又能維持多久呢?

兵者救人,能者治人,仁者愛人,伯業之成。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12

鄭莊公為了不傷母子之情,成全兄弟之義,只好將京城分封給段。誰知段仗着母親的寵愛竟然得寸進尺,到京城後就着手積聚力量,擴充地盤,擴大勢力,準備奪權。後來更以打獵為名奪取了鄢和廩廷,但是鄭莊公對此仍然忍讓。直到得到段謀權篡位的確實證據才起兵吧段打得落花流水,人仰馬翻。

段兵敗自殺,鄭莊公十分傷心,覺得是母親的偏愛害了段,於是將她逐出王宮,並當眾立誓:不到黃泉,決不再與姜氏相見。不過鄭莊公終究是孝順的,氣頭一過就覺得這樣對待母親於心不忍,又怕天下人笑話。但説出去的話收不回,怎麼辦呢?於是大臣潁考叔獻計,派人掘一個地道,待掘到泉水後在泉邊建一個地下室,這樣母子才得以相見,兩人禁不住抱頭痛哭。一直以來,在我的概念裏,封建王朝的統治者為了爭奪王位向來是不擇手段的,但這個故事告訴了我有時候單憑武力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仁者才是真正無敵的,孝義之人天不負!它也啟發我平時遇到事情要多一些寬容、仁愛,這樣才會成為更多人喜愛的孩子。

當然書中還有很多讓我們深受啟發的故事,它們一樣引人入勝,膾炙人口,流傳甚廣。《東周列國志》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朋友,你也來讀一讀吧!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13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明末小説家馮夢龍的名著《東周列國志》為我們拉開了春秋戰國長達500多年波瀾壯闊的史事序幕。那些被歲月塵封的帝王將相、英雄豪傑、平民百姓像被賦予了新的生命,來到我的'腦海裏,走進我的心田。

我彷彿看見各地諸侯稱霸一方,戰亂不斷;列國紛爭,刀光劍影,人民生活災難重重。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勾踐胸懷大志,忍辱負重;齊桓公不計前嫌,任人唯賢;程嬰、公孫許捨己救人、矢志不渝……他們驚世的創舉,慘痛的教訓,遠大的志向,高尚的品格,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古語説得好,“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將相和》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這個道理。藺相如足智多謀,定國安邦,而升為上相。廉頗不服,怒罵藺相如。藺相如總是一再退讓,理智地克忍。原來,藺相如並不是懼怕廉頗,而是顧全大局,以國為重。廉頗在他的感召下幡然醒悟,負荊請罪。最後,兩人結為生死之交。“將相和”保證了趙國的長治久安。

“禮之用,和為貴。”“和”是力量的源泉,是勝利的保證;“和”是一種精神,它已深入人心。人與人交流“以和為貴”;家庭講究“家和萬事興”;做生意“和氣生財”,國家“政通人和”。小到個人,大到國家“和能致祥”。社會需要和諧,我們更需要擁有平和的心態。平和的心情能化干戈為玉帛,結交益友,人緣廣佈;平和的心情能化失敗為動力,把握機遇,造就成功;平和的心情還能把自卑熔鍊成自信,把嫉妒鍛造成奮鬥,把孤傲揮灑成謙遜,把挫折捶打成坦途……

“和能嫁接無根樹,能挑海底燈”,和諧並不深奧,和諧就是孝順父母、親近朋友、寬容待人、真誠對己,和諧就是從身邊的事做起!

讀《東周列國志》有感14

這個寒假,我讀完了《東周列國志》這本書,讓我記憶猶新。

這本書講了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期,奴隸制社會開始瓦解,新的封建社會制度開始形成。西周滅亡後,代之而起的東周沒有約束力,各地諸侯稱霸一方,竟長達數百年的連綿不斷的兼併戰爭,形成許多國家,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先後登上歷史舞台。舞台上,有傾國傾城的美人,有力能把鼎的壯士,有精於兵法的將軍,有心懷叵測的奸人,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幹的君主,一個個人物都讓我難以忘懷。

本書的原著是餘邵魚,改寫是侯榮榮,書中演出各種精彩緊張的歷史故事,講述了許多春秋列國的史實,書中的歷史真情都讓我無比讚歎和感動,例如:大義滅親,管仲和鮑叔牙,管仲的遺言,一鳴驚人的大鳥,卧薪嚐膽等許許多多緊張的'歷史故事,豪傑蘇秦身掛六國相印,成就了前無古人的六國合眾功秦穆公邀做宰相,成大器晚成的典故與此而來,管仲隨齊恆公爭孤竹國,有了老馬識途這個成語······

伍子胥和孫臏是我最喜歡的兩個戰國英雄,有人曾説過,自已喜歡那種英雄,他身上就那種英雄的背影。孫臏和龐涓一起在鬼谷子下學習。龐涓急考功名,早早出山投奔魏國當了將軍,但是他嫉妒孫臏的才華,他知道自己比不上孫臏,於是他應了下流的手段,把孫臏騙到魏國,然後監禁起來,處以臏刑。孫臏受了臏刑,苦不堪言,被齊國救走之後,孫臏圍魏救趙,在掛林打敗龐涓,又在馬陵殺了龐涓,最後同鬼谷子歸隱山中。孫臏是春秋戰國時期為數不多的幾功成名就後,全身而退的英雄中的一個。想想,看看我們自已,我們身上會不會有孫臏的影子,會不會知道自已現在所做所為的後果,會不會看到遠方自已的未來······

《東周列國志》給了我許多人生啟發,儘管東周在遙遠的公元前,它的思想業精神卻一直延續下來。孔子,孟子,莊子的思想,英雄的意志。那種浴血沙場,馬革裹屍的氣概,那種“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的豪情,那種悌孝為本的,以德為先的文化。

在現在的時代,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更應該將祖先的核心價值傳承下來,不能在這世界中,迷失了自我。因此,我難忘《東周列國志》,更難忘它的精髓。

標籤: 列國志 有感 東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33rk1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