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讀《傷仲永》有感(15篇)

讀《傷仲永》有感(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傷仲永》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傷仲永》有感(15篇)

讀《傷仲永》有感1

最近,我剛讀完王安石所著<<傷仲永>>一文,感觸頗多,不禁為方仲永的''泯然眾人''而惋惜.神童方仲永由神入凡的經歷,追根尋源,不可否認有眾多原因,在我看來,主要還是因為他所處的環境使其成長產生了畸形。

年幼的方仲永才華出眾,其父在名利的誘使下,使單純的方仲永過早的接觸了外界環境,邑人經常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的行為,終使得他'不使學'漸埋沒了。

古語曰人性如素,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以入者變,其色亦變.此可見,環境對人的成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讓我們放眼當今社會,試問:在這個信息高度發達的'社會,最需要什麼?你可能已經猜到——人才.如果我問:什麼樣的人才能算是人才,我敢肯定你此時一定很茫然。

在我看來,真正的人才是擁有自主意識的智者,而不是遇事只會照搬教條的機器,比較當今中國社會與美國社會,我不禁要問,為什麼泱泱華夏幾千年的歷史面臨人才匱乏的問題,而美國卻人才過剩。

我的答案是:環境。

美國社會十分注重培養青年的獨立意識,當他們還是幼年的時候,便同過為父母做家務取得零用錢,十八歲以後差不多都能自力更生了。

前美總統里根的女兒曾領取過救濟金,有人不禁要問,堂堂美國總統連自己的女兒都養不起嗎,他配做一位父親嗎,錯了,這就是獨立,只有脱離了家庭,面臨生存的問題.他們才會憑藉自己的才能與素質與他人競爭,物競天則,適者生存,美國社會才會擁有如此多的高素質人才。

而在中國社會,傳統觀念的束縛下,父母從小就要為孩子的生活而拼命掙錢,供養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比比皆是。

學習+父母供養+結婚生子+吃喝睡=生活,成了恆等公式,乃至於現今社會出現了一批啃老族。

試問,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人才能夠競爭,能夠創新嗎?如此社會又怎會發展,國家又怎會強盛。

蓬生麻中,不扶則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希望方仲永的例子越少越好。

讀《傷仲永》有感2

前幾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叫《傷仲永》。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小孩,五歲時,就會做 出頗有文采的詩,成名後,父親為了貪圖名利,讓方仲永放棄了學習,帶着他到處 拜訪、題詩,因為他不再努力學習,最終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讀了這篇文章,我既替一個有着極好天賦的人沒有成才感到惋惜,又受到了 深深的觸動。l‘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任何一個有着輝煌成就的人,他們無 一不是通過刻苦學習才取得成就的。如果你從小就有着非常聰明的頭腦,可仗着 自己有這麼一個與眾不同的優點而不去努力學習,最後你不會比普通人強到哪 JL去。

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寫出了告誡我們努力學習的'句子:“書山有路 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一分精神,一分事業;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又有 多少名人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在學校,被老師稱為笨 小孩,最後退學。可他沒有放棄學習,最終成了大發明家。一個人不一定小時候 學習好,就可成為名人;也不一定小時候學習不好,就成為普通人。只有你不斷 努力地刻苦學習,才有可能達到輝煌的頂點,方仲永、愛迪生不就是一個很好 的例子嗎?

方仲永給我們的教訓是深刻的,我們要向那些有成就的偉人學習,學習他們 那種刻苦精神。我們從現在開始,要利用好時間,奮發努力,掌握本領。只有這樣, 才能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傷仲永》有感3

在我看來,一個天資聰穎的人,那他的前途一定是無量的。直到讀了《傷仲永》這一課,我才認識到自己的這個看法是片面的,同時也對方仲永的境況深感同情,惋惜。有聖人般的天資,居然因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而成了一個平庸的人。

這篇文言文的情節實屬讓人意外,當我讀到“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時,我不禁大吃一驚,一個從未見過文房四寶的五歲孩兒,在一瞬間卻忽然想起要這些東西,並且還能立即寫出幾句詩,題上自己的名字,這不能不使人大吃一驚,欽佩之意油然而生。當我讀到“父利其然也,日挾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時,我就想:方仲永天資這麼好,如果努力學習的話一定會成為曠世奇才的。

帶着這個想法,我就繼續往下讀,當讀到“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時,就想:這次可能是一個失誤吧!不要在意,不要氣餒。當我讀到“又七年,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時,我才知道原來那次仲永把詩寫糟了,並不是一時之誤,而是他的才能的確消式了,他真的變成了一個毫無才華的平庸之人。可惜啊,真是太可惜了!

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思緒萬千。方仲永為什麼會由一個“神童”變成一個“庸才”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他沒有接受後天教育。由此我不禁想到王安石的話:方仲永——一個天資這麼好的人,因為後天沒有好好學習而成了一個平庸之人。那我們這些天資不怎麼好的人如果不好好學習,下場會和仲永一樣嗎?

深思良久,不禁想起了愛因斯坦對天才的詮釋和對成功的理解: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九的努力。今天在對方仲永的分析中,我也進一步認識了自己。我雖非神童,但生活在這個不平凡的時代,有温暖的祖國,温馨的家庭,快樂的.學校;有父母對我們的愛,老師的關懷,同學間的友誼;有……我們擁有這麼多,而這些都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我們都不平凡,我們都很公平。有了“她”們的滋養,我們應更當立凌雲之志,扯起勤奮的風帆!做一個不平凡的自己!

讀《傷仲永》有感4

天才方仲永才思敏捷,後來因為他父親的見財眼開,沒讓他接受後天的教育,導致他成為平凡的人,通過他的事我得到的啟示是,天才在於勤奮。

小時間才氣橫溢的'方仲永,不到二十歲就“泯然眾人”了!我“傷”屈曲無知、貪圖蠅頭小利的方父。由於他的“不使學”,直接地抹殺了一個英才。

我“傷”隨波逐流、整日“環謁邑人”的仲永。由於他“不受之人”,直接斷送了本身的大好出息。

文中所寫的方仲永五歲時的表現,儼然是一個神童,但他後來才氣喪失,令人惋惜,令人警醒。俗話説,“玉不琢不可器”,“人不學會落後”。原理再明白不外了——一個人天賦的條件再好,後天不琢不學不勤不練,也會成為一事無成的凡夫俗子,方仲永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要是方仲永態度剛強地變“不使學”為“我要學”,那便是另一番情形了,人們不是“傷仲永”,而是“贊仲永”“學仲永”……

讀《傷仲永》有感5

仲永在學習方面有天資,它是他的優勢。但有優勢就必定能取得成功嗎?仲永泯然眾人矣的悲劇結果雄辯地告知大家,客觀事實並不是這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許多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不難看出,仲永的天資不在使學的狀況下泯滅了。換句話説,他慢慢沒了優勢。

優勢分成二種,有優勢和無優勢。本身有優勢又有二種狀況,分別是勤奮和不努力。比如,姚明身材高大,它是他的優勢。而他變成籃球巨星則是與他的勤奮、他的努力離不開的。翔飛人劉翔從七歲起剛開始開展體育訓練,為他自此的奪冠之路奠定了牢靠的基本,這就是他的優勢。她們都是有優勢,而且根據自身的勤奮造就一番光輝。像仲永這類的.人,她們的優勢都逐漸泯滅了,當然只有淪落平庸之輩。

也有一種人,她們沒有優勢,但她們的勤奮,確是一股不容忽視的能量。曾國藩曾因技能不高遭竊賊奚落,而曾國藩卻此後知恥而後勇,勤奮好學治學,奮發圖強,根據後天性的勤奮努力,總算變成有史以來罕有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奇才。鄧亞萍個子矮,手和腳粗短,本應與體育文化沒緣,但因為她的勤奮、固執,最後變成當之無愧的全球乒乓球壇皇后。

我覺得,優勢的有沒有,並不可以立即決策一個人是不是會取得成功。如果我們能利用好大家本身的優勢,並而為勤奮努力,取得成功便在附近向你揮手。要是沒有優勢,就努力吧,總有一天取得成功會屬於你。

讀《傷仲永》有感6

近日我閲讀了王安石的名篇《傷仲永》。讀罷,心情很是不快,但有所悟,不快的是對方仲永幼年天資聰慧卻少年平庸無奇的大轉變而惋惜。這件事也讓我懂得了一個人的最終成功靠的不僅僅是天資,而更重要的是後天的勤奮。

方仲永一個年僅五歲的孩子,天資聰慧“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同縣的'人都願花錢請他作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就把仲永用作賺錢的工具,來謀取錢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而“不使學”。

時間如梭,光陰似箭.仲永的天資開始慢慢的退落。仲永年二十宛若常人“泯然眾人矣”。

可惜啊!為何仲永幼年天資聰慧,卻年少“泯然眾人矣”,其因——沒有接受後天的教育和學習。這事例是在警示我們知道:如果你想要有所為,即使你是一個天才,也是離不開後天的勤奮學習。

郭沫若曾經説:“天資的充分發揮和個人的勤奮是成正比的,如果個人不勤奮努力,那麼他天資再好也沒有用,終會變為常人。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良好的天資,只要他不懈的學習,照樣會有一番大作為”。

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藝術家俄國托爾斯泰,他在年輕的時候曾為了自己丑陋的相貌而失落過,在低沉了一段時日之後,他並沒有因為外表的缺憾,自甘落人,他將全部精力轉

移到挖掘自己的潛能上,他堅持文學創作,後來他在文學,哲學等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人才,多麼誘人的字眼。要想成為人才就必須跨過懶惰這個禁忌線。

生活告訴我:成功靠的不僅僅是天資而更重要的是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勤奮。

簡評:這是一篇讀後感,小作者表達了對方仲永的人生巨大變化而感到惋惜和同情,同時仲永的巨大變化也引起了小作者對人生的思考,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去啟迪讀者來思考自己在學習上的去和向。

構思巧妙,既引用原文的資料,有發表議論,有聯繫實際舉例論述,有總結感悟。語言表達上做到了簡潔,準確和精練。

讀《傷仲永》有感7

讀完《傷仲永》這篇文章後,的確讓我感到有些”傷”。仲永天生聰明、有才智,年紀小小就能作詩,但最後卻得到”泯然眾人”的結果。像方仲永那樣的神童,如果從小就努力勤奮地學習,將來一定會成為舉世聞名的才子,成為國家的棟樑

天才方仲永為什麼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呢?我覺得這是方仲永父親的錯,他要承擔主要的責任。仲永的父親貪圖財富,在仲永年小的時候,每天帶着他四處拜訪,尋求利益,而不讓他去學習,耽誤了他學習的機會,白白荒廢了一個天才的一生。這也告訴我們,作為父母的應該給子女最好的教育,而不應該着重與眼前的利益。

人們常説:”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而是勤奮的。”我們現在有這麼好的學習條件,老師和家長對我們的學習又是那麼重視,因此,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勤奮學習。青少年時期是學習最好的時機,我們要抓緊時間,學習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能”老大徒傷悲”。

讀《傷仲永》有感8

我們在前些天剛剛與老師一同學習了由著名詩人王安石所寫的《傷仲永》,這是一篇評論教育的事,通過學習這篇古文,使我深深的明白了後天的教育是多麼的重要。

《傷仲永》這篇古文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方仲永的平民,在他生長到5歲時,還從來沒有見過書寫用的工具,突然有一天哭着喊着問父親要,因為家裏沒有,所以父親特意向鄰居借來了工具,當他拿起筆來就立刻寫下了4句詩,父親覺得很奇怪。這件事馬上就傳遍了整個村子,有學問的秀才都想來認識認識這位“神童”,有的人還特意請他的父親到家裏做客,有的用錢求方仲永作詩,他父親認為這有利可圖,就每天拉着方仲永到處做客,沒有讓他繼續學習了。到了,十二三歲時,他做的詩就沒有以前做的好了,而再過幾年,他就如同常人,再也做不出詩來了。

由此,我也想起了前些天在《青島晚報》上的一篇文章,那是一篇介紹“數學神童”鮑某某的事,文章記述了他從出生到現在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同樣是14歲,為什麼他就知道這麼多數學知識,而且能提前上大學呢?”這些問題一直讓我百思不得其解,“那為什麼他的語文和英語又會這麼差呢?”當我學習了《傷仲永》這篇文章我從得到了答案,他雖然有數學天賦,但他沒有語文和英語天賦,有天賦的那一門功課,只要老師一點,他就會明白,而沒有天賦的那些科目,就要老師細心的講解他才會明白,而他又把心思全部放在了數學上,所有數學就提前達到了大學標準,其他科目也因此沒有學好。

這樣的例子在我們周圍是數不勝數,在一個班裏學習的同學,有的語文好,有的數學好,有的英語好……但沒有一個同學是在這所有的學科中學的都很好,我們都是要通過老師的指導才能學好,這也充分的説明了接受後天教育是多麼的重要,所以,我們應接受後天的教育,成為一名能為國家效力的人才!

讀《傷仲永》有感9

記得學過一篇課文傷仲永,説的是方仲永由一個讀後感怎麼寫天才變為普通人的事實,文中也着實強調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同上文相比,文章的主人公在前面的表現當然截然不同,但後面的結果卻更出人所料,一個從天才降為凡人,另一個由不爭氣的孩子變成了一個無產階級的英雄,打造出這天差地異的結果的,應該就是後天教育與個人努力造成的吧!

只有在磨難中歷練過得人才能成才,這就是文章所告訴我們的深刻含義吧x且本文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寫此書時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他強忍着病痛,歷時三年才完成此書,也是想讓我們這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刻苦學習和嚴格要求自己,擁有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鋼鐵班的意志和頑強奮鬥的高貴品質吧!

我想,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讀《傷仲永》有感10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説的真是一點不錯。一本好書就可以讓人明白很多的道理。一本好書可以讓人陷入深深的沉思。每讀完一本好書就會讓人豁然開朗。是書讓人類走上了進步的階梯,有了今天這欣欣向榮的世界。書這無聲的預言家,預知着未來,預知着中國的夢。

今天我和媽媽一道讀了傷仲永,我知道了,人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進步。小的時候很聰明,並不代表他長大了也聰明。因為天才是要付出努力的。

讀完傷仲永這篇文章後,的確讓我感到有些“傷”。仲永天生聰明、有才智,年紀小型能作詩,但最後卻得到“泯然眾人”的結果。

媽媽一直跟我説,當天的事要當天做完,不能半途而廢,只有堅持到底,才會成功。但是如果不用功,再聰明也沒有用的`,結果是不會成功的。學習就是是要用功,來不得半點馬虎,不付出自己的努力,是不會有回報的。只有不斷的積累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我和方仲永一樣地聰明,但我不能像方仲永那樣半途而廢,一定要持之以恆、努力學習,這樣才能成為有用於社會的人。

讀《傷仲永》有感11

施老師在我期末的評語上説到了“仲永”這個人,爸爸就給我找來了《傷仲永》這一篇文章。我看完之後很有感觸,我就來寫寫《傷仲永》。

方仲永出生於一個農耕家庭。仲永五歲時,忽然想要文房四寶,借到之後,立刻寫了四句詩。後來仲永的爸爸就不再讓仲永學習,整天到別人家讓仲永作詩。所以,仲永長大之後,因為沒有學習,就變成一個普通人了。

老師寫給我仲永這個孩子,是想讓我通過不斷努力,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不要像後來的仲永一樣成為普通人,所以施老師讓我好好學習,不會丟三落四,爭取一直成為小時候的'仲永。

我在五年級會在語文這一方面更加進步,字跡不再龍飛鳳舞,也不再所有課上開小差。語文作業塗塗改改,作業不會敷衍老師。

老師,看我五年級的表現吧!

讀《傷仲永》有感12

《傷仲永》中的方仲永是當時遠近聞名的神童。五歲就能“指物做詩”而且“文理皆有可觀者”。 而到了十二三歲,“令做詩,不能稱前時之聞”。最後淪為“眾人”。短短數十年間,一個卓有才華的少年就如此失盡光彩淪為眾人,是何原因?這一切全都是由於他的父親貪圖鄉人的錢財,天天領着仲永四處拜訪鄉里人,沒有讓仲永進入學堂讀書,接受教育,走上報效祖國的道路。唉,怎麼能不為仲永的`才華消失而扼腕歎息呢?

儘管文中譴責的是仲永的父親,但卻含有對泯滅人才的環境的批評。文中的社會環境的確不好,鄉里人想用錢財討取仲永的詩作,這才導致仲永的父親認為有利可圖。對於我們現在的社會環境,對此當然會引起共鳴。當今社會,父母只顧着賺錢,忽略了關心孩子的學業。他們往往認為多賺點錢留給下一代,下一代就會衣食無憂。可是現在是人才的時代,雖然現在還能勉強生存下來,可過個三五年,就會被社會所淘汰,成為世間的庸才。可見,環境對於人的影響是很大的。不能目光短淺,只看見眼前利益。文中仲永的父親就是如此,只看見現在有利可圖就要仲永拜訪同鄉人。如果你把他培育成人,利益比這眼前的要強不知多少倍。

一個人先天天資聰明是需要的,但後天的勤奮努力更為重要。但雖有天賦,卻沒有遇上有利於他成長與提高的環境也是徒然。所以作為與仲永同齡人的我們要抓住機遇,在如此優良的環境中成長,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一定會綻放出最鮮豔的花朵!

讀《傷仲永》有感13

《傷仲永》是國中課本上的一篇文言文,這不無道理。我想,其意在從小告誡我們後天教育的重要性,不可給予天資過高的價值。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我們生活中其實不缺天才,為何笑到最後的人寥寥無幾?一顆樹苗的品種好,這只是一種先天的優勢,倘若不勤加施肥、澆水,是很難茁壯成長的。人也一樣,天資作為與生俱來的特質,要想不止於神童,後天還應吸取知識的養分,在學習中將自己的優勢發揚。

有些人在天資上傾入過多感情,恃才傲物,不屑於與他人一道學習知識。但是幾年後,則“不能稱前時之聞”,又幾年,落得“泯然眾人矣”的結局,可能始終都不明白是無知葬送了自己的前途。牛頓説過:“如果説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一個人即使是巨人,知識和能力總歸是有限的,我們只有虛心學習,“繼往聖之絕學”,站在聖人的肩膀上,才能登峯造極,看得更遠。

文中的`邑人“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將天資作為獲利的手段。有些人憑藉天資,在幼年小有成就,覺得往後會一帆風順,便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其結局亦可知。記得一篇報道寫到,父母拒絕了孩子出道的機會,讓孩子先安心讀書。父母其實是想讓孩子讀書來增加一定的底藴,否則小時還有受歡迎的資本,以後的路就很難走了。何炅説自己儘管小有名氣,仍經常看書和學習,這樣才能避免言語的空洞,因為如果不接受新的知識,主持一段時間後思想就感覺枯竭了。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僅是成才中必不可少的要素,還應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

《帝範》有言:“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仲永的天資如此之好尚且成為眾人,故資質平庸之輩應更加重視後天教育,勤奮學習啊。

讀《傷仲永》有感14

今天,我們學完了第五課《傷仲永》,這是一篇古文,雖説一些字有些難以理解,可是經老師的點撥之後也就豁然開朗了。不僅如此,我還有了些新的見解和體會。

文中的仲永可以“指物作詩立就”也就是現在人們常説的“神童”,他天生通達聰慧,5歲時寫的詩就可以達到“其文理皆有可觀者”的程度,可見他擁有常人所沒有的一份天資,可是他的父親因貪圖錢財,拉着他四處拜訪,不讓他繼續學習,導致方仲永的那份天資慢慢地消逝了,最終成了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文章的結論頗耐人尋味。對他的遭遇我們除了惋惜和同情外,還有一些對方仲永父親和縣人的`責備,他們為了自己的一絲小利卻為國家損失了一個人才。這對社會造成的危害,難道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嗎?

方仲永天性聰慧,卻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最終成為了普通人,而本來就是普通人的人,如不好好接受後天的教育,豈不是連普通人也不如?

是啊!坐下來仔細想想,我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都不一定擁有與生俱來的那份天資,但父母卻盡力給我們提供最好的條件、環境供我們上學,是為了我們能夠通過後天的努力有所作為,考個好大學,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我們心裏雖也明白,可就是有心無力,難以付諸具體行動。平日裏父母的嘮叨和語重心長的教誨我們置若罔聞,學校裏,老師的嚴格要求和良苦用心我們難以理解,可當我們有了小小的進步時,笑的最歡的不正是他們麼?

古人云:“業精於勤荒於嬉”,勤學是成功之母,勤能補拙,近乎智,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一個不是通過勤奮學習而取得成就而得到世人稱讚的呢?匡衡靠着牆壁,藉着鄰居的燭光勤奮讀書,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濟學家;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裏偷讀《詩經》,並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成為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們都並非天生聰慧,他們的才能也不一定比方仲永優秀,他們的成功來源於他們的堅持和勤奮。

事實證明: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勤奮的。同學們,讓我們珍惜這寶貴的時光,抓緊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學習,超越自己,突破極限,千萬不要“老大徒傷悲”哦!

讀《傷仲永》有感15

我們最近學了兩篇文言文,兩篇所概括的內容也截然不同。《傷仲永》講的是天子過人的仲永由於他的父親沒有讓他受教育,才思衰退成了庸才。《孫權勸學》則是講隻字不聞的呂蒙經過孫權的敦敦告誡,就開始刻苦的學習。

這兩篇文言文雖然表達的內容不同,但也同時説明了一個道理:後天的教育對一個人是否成才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三次月考,我要想呂蒙學習,學習他那刻苦的精神。時間匆匆飛逝,但我知道複習的時間也十分緊迫,所以,我要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無限的知識裏去。

平時,老師就教導我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付出過自己的努力,就會有收穫。我應該聽取他們循循教導,努力學習,為今後打下一個堅固的基礎。

我也因此制定了一個計劃,每天早上用五分鐘的時間把該背的單詞與文章背一遍;看到精彩的.文章與段落摘抄下來。多看些課外書,託充自己的視線;多做數學習題,尋找新的解決方法,開動自己的思維。

桌上的牛奶還在飄着熱氣。

標籤: 仲永 有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e17q9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