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讀《大學》有感15篇

讀《大學》有感1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大學》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大學》有感15篇

讀《大學》有感1

多元智能教育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教育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將人的智能分為八個方面,即語言智能、音樂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肢體動覺智能、內省智能、人際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

多元智能理論引入且運用到我們的教育中是有很大好處的。首先,它能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不要用一個標準要求學生,而是要看到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能。第二是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發現他們的不同的智能強項,並充分發揮出來。第三是對學生採用多元評價的方法,激發學生髮展的積極因素。最後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將來都能成才。

多元智能理論所倡導的尊重個體差異、尊重每一個體發展的思想,與這次新課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為我們挑戰傳統、形成新的有時代特色的課程設計思路提供了有意義的借鑑,它啟發我們的教師“為多元智能而教”、“通過多元智能來教”。前者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被看作是我們對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後者則可看作是我們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為多元智能而教”要求我們在進行學校課程設計時,擯棄原來只圍繞語文和數理化而設計的慣有思路,而充分認識到不同學生的不同智力特點,對學生的多種智力一視同仁,強調使每一個學生的智力強項得到充分發展,並從每一個學生的智力強項出發,促進學生其他各種智力的發展。“通過多元智能而教”要求我們的課程在努力使不同智力都得到發展的同時,通過調動不同智力活動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理解多元智能理論,理解這一理論指導下形成的“學生觀”和“教育觀”和“評價觀”,將有助於教師理解並積極地實踐新課程。

早在春秋時期,孔老先生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見解。多元智能的本質其實就是因材施教。材,就是是學生。的確如此,人的智能方式不一,人的智慧鑰匙就存放在不同的地方,就看我們的老師、家長能不能幫孩子找到那把通向成功的鑰匙!

對每一位老師來説,只有在全面瞭解學生智能特點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教育和指導,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都有各自解讀世界的視角和語言。敢於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視角看事物,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事物,就是老師發掘孩子自信的前提。老師要善於發現孩子的智能強項,也要引導孩子形成正確認識自我的意識和能力,使孩子充滿自信地實現個性發展。中國有句俗語:人各有所長。放眼四顧,我們常常看到生活中有人工於運算,有人精於言談,有人長於舞蹈,有人專擅繪畫……多元智能的研究者加德納曾經幽默地建議,判斷孩子最發達智能的一個好辦法是觀察他們在課堂上的“不規矩表現”:語言智能發達的孩子老愛説話;空間智能發達的孩子愛塗塗畫畫,發呆冥想;人際交往智能發達的孩子善於與人交往;肢體運動發達的孩子愛做小動作。這些課堂上特殊而不規矩的表現其實是一種信號,是學生在向教師表示他們具有這些特長,希望被老師認可並接受。加德納的理論給我們的啟示是:教師在教學中如能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智能潛質,依據多元智能理論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方法,就能真正地立足於學生實際,做到因材施教。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無疑給第一線的老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師的觀念要變化,樹立起正確的學生觀,給學生以充分的尊重;更為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建構起新型課堂環境;對現有教材進行重新定位,充分發揮其更為積極的作用;要用全新的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因此,作為21世紀的老師應該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這些説起來容易,做起來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畢竟學生生活在一個大環境中,接觸的不僅是老師,更多的是受到家庭的影響,他們一出生,父母就是他們的啟蒙老師,要更好的發掘他們的潛能,是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多一點關心,多一份關愛。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最棒的!

針對以上的內容,我們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應儘量的調動學生的多種智能協調發展,彰顯教育改革的理念。

讀《大學》有感2

高爾基先生曾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每一本書裏都包含着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裏都藴藏着無窮的知識,它們無形似有形,總是隱藏在最隱蔽的地方,等待着我們去挖掘,去發現。然而,書裏的知識無非是一些讓人受益匪淺的道理,這些道理往往能開闊我們的視野,陶冶我們的情操,讓我們的身心和言行都受到長足的進步。

《魯濱孫漂流記》就是這樣一本讓人身心受益的好書,它是英國著名作家笛福的長篇小説,書中講述了從小愛探險的魯濱孫不願過家裏平淡的生活,他不聽父親的忠告,執意要當一名水手。後來,再一次航海的過程中,魯濱孫乘坐的船隻不幸遇難,船上的同伴都被海水淹死了,只有命大的魯濱孫倖存了下來,他被海浪拋到了一個荒無人煙、與世隔絕的荒島上,面對着一無所有的難題下,魯濱孫憑着他那一顆聰明敏捷的頭腦和一雙勤勞能幹的手,建造住所,種植糧食,馴養山羊,打造傢俱……就這樣,魯濱孫在荒島上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園,孤身一人在島上度過了27個春秋。

要是把我與魯濱孫互換靈魂,我定會講他的命運搞得一塌糊塗。因為,我的膽量非常小,忽然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每天我肯定都是提心吊膽的度過的。還有,我的應變能力不強,萬一哪天我看見野人了,我肯定會被嚇得大哭起來,而不是事先想想,野人到底有沒有看見我。最關鍵的是,我的動手意識薄弱,荒島上沒有住所,沒有食物,還沒有日常生活用品,這些東西我又從未做過,所以,要是讓我在島上27年是絕對不可能的,若絕非如此,那後果不堪設想,因為我只有死路一條!到時候,魯濱孫的傳奇人生可就會在我的手裏了!

其實,在那種絕境下,魯濱孫的心裏也害怕過,也逃避過,但他明白,這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勇敢地面對,憑着自己頑強的毅力戰勝一切困難。

就比如他那次生病吧。被瘧疾折磨地痛不欲生的魯濱孫高燒不退,在沒有醫生、沒有藥的情況下,他隨時可能死去。更何況他一個人孤身在外,既沒有人照應,也沒有幫手;沒有人安慰,更沒有人指導。儘管如此,魯濱孫還是靠着驚人的毅力挺過了這一難關。

《魯濱孫漂流記》給予我的啟示是:面對困難毫不畏懼,受到挫折積極對待,至始至終心懷毅力,只有這樣,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

讀《大學》有感3

家長會上,盧老師佈置閲讀吳軍的《大學之路——陪女兒在美國選大學》,並寫出相應的讀後感。讀完這兩本書,感受頗多。作者陪女兒在美國選大學,並寫出了經典的教育讀本。這樣一位超級用心的父親,留給作者孩子的只能是優秀。最終,作者的女兒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

吳軍在序言裏強調“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成功的道路並不是想象得那麼擁擠,在人生馬拉松長跑路上,絕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動退下來了。剩下的少數人不是嫌競爭對手太多,而是發愁怎樣找一個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大學之路,只是終身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按照時間上的延續,終身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自我教育等三種方式。孩子從出生到青少年階段,家庭教育處於最重要的位置,成功的家庭教育可以為良好的學校教育奠定基礎。從國小到大學(或者研究生階段),學校教育逐漸取代家庭教育成為最重要的位置。從成年到進入社會以後,自我教育將逐步取代學校教育成為孩子持續成長的動力。這樣的終身教育過程,才能夠為人生馬拉松賽跑提供足夠的能量。在人生馬拉松賽跑的後半程,自我教育是終身教育的`核心環節,是持續人生馬拉松長跑的動力源泉。

自我教育形成的關鍵期在大學,成功的大學教育是形成高質量自我教育的基礎,不成功的大學教育很難形成適應自身發展的自我教育機制。因此,大學教育是終身教育的一個重要階段,是人生馬拉松承前啟後的關鍵階段。美國大學承傳了英國教育家紐曼的大學理念與德國教育家洪堡的大學理念。紐曼式的大學關注“道”的教育,推崇通才教育。洪堡式的大學應該關注“術”的教育,推崇專才教育,學生一走出校園就能為社會服務。我國大學基本上符合“洪堡式”的辦學理念。美國大學本科教育偏向於通才教育。如果單純地比較美國本科畢業生和中國優秀大學本科畢業生,就會發現美國本科生所學的專業知識更少,但是他們的知識面要廣得多,而且社會經驗豐富,綜合能力(包括寫作能力,講話水平和科學素養)要強一些。這是通才教育帶來的好處。美國大學為了彌補本科專業教育的不足,增加了一年碩士課程,以彌補通才教育的不足,從而達到兼顧專才教育的目的 。相對來説,面對紛繁複雜的未來社會,通才教育下的學生更容易成為社會精英。

面對美國優質的本科教育,中國太多的學子想擠進美國名校。但是,面對名校錄取的激烈競爭,以及並不公平的美國私立名校的錄取方式,學生的爬藤申請之路異常艱難,成功率極低。就連美國藤校的招生官退休後給中國學生做升學申請輔導,也沒有必勝的策略。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們主要的任務是抓住家庭教育的最後機會,幫助孩子如何變得更加優秀,而不是糾結大學申請技巧與應付對策。在孩子的知識、能力、心智成長方面,家長們需要不斷地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讓孩子成為一個健康、陽光、自信、自主、自強的人,成為一個善良、熱情、感恩的人。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申請到頂級名校,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更好的機會與平台。但是,在成功率極低的爬藤路上,我更加關心孩子是否具有持續學習的能力與熱情,關心孩子非智力因素的成長與完善,關心孩子將來在大學學到了什麼。任何時候,學有所成遠遠勝過藤校本身。

孩子們需要一如既往的堅持,把高中教育、大學教育與自我教育融為一體,為自己將來並不擁擠的馬拉松賽跑提供永久動力。

讀《大學》有感4

近日無事,便拿起閒置已久的《大學》細細品讀。品讀中,被其中儒家先賢的大智慧所折服,產生寫讀後感的衝動。奈何個人水平有限,在此便與諸君討論其中皮毛。

書中,我最喜歡這段:“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這便是儒家所追求的,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出處。在這段話中,明德天下者,既大賢與聖人,必先治國。國不能安定,何以明德?而治國又必須齊家,齊家在於管理好家族,使家族和睦。家人知禮而友善,從而社會人人皆仁。齊家在於以小見大,以家印國,一家不治,何以治大國?齊家又在於修身,以身印家,以身作則,做好表率。如何修身?明心見性,格物致知,養成一腔浩然正氣,此謂養性!

宋有大儒張載,修一身仁義之軀,養一身浩然正氣。以此發下大宏願:“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立那“天理之心”,立那仁孝之心;做那安身立命之事,做那國泰民安之事。

到了新時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如何齊家是未來我們必然要面臨的問題;對於有意官場的大學生來説該如何治國又是一個問題。現在我們自問,屆時該如何齊家?又該如何治國?回首過去,我們是否修身?又是否養性?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作為當代青年,我認為,我們要做,就做那,修得一身仁義禮智信,養的一身浩然正氣,做事問心無愧又胸懷壯志並且心繫國家的人。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我等生來不凡,何必平庸一生?我等壯志凌雲,何苦今生無悔!

讀《大學》有感5

《大學古本序》是陽明先生在治理南贛後寫下的一篇文章。陽明先生秉承孔子"述而不作",一生沒有太多著述,但對於五經之一、《禮記》中的《大學》,卻是多次進行闡述和講解,並特意寫了《大學古本序》、《大學問》和《大學古本旁釋》。而《大學》也是弟子入王門前的必讀。

《大學》講的是"大人"的學問,那什麼才是"大人"呢?大人是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人。大人之學,就是告訴我們如何找到通達"大人"的路徑。《大學》中有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陽明先生在這篇序中只談到了誠意,他認為"《大學》之要,誠意而已矣".整篇《大學》三綱八目,最重要的就是兩個字:"誠意".這是《大學》中最根本的地方,格物、致知、正心,都是用誠意的功夫。

如何誠意?誠意的功夫在哪裏?答案是格物,真正踏踏實實地去為善去惡,最終達至我們的良知。

心之本體原本是無善無惡的,我們要找到一條路徑迴歸這種狀態。這個路徑就是"意",有善有惡意之動,意動的時候我們就要為善去惡,把誠意之功做到極致。當我們把為善去惡做到極致時,便能夠像《大學》所講的三綱要那樣——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將自己本是光明、至善的心逐漸呈現出來。

陽明先生認為,大學之道在"親民"而非"新民"."親民"是天地萬物本為一體,我就是他,他就是我,彼此如同親兄弟、左右手。

陽明先生講《大學》,是要我們明白一個更大的道理:為什麼會有大人和小人之別?我們每個人原本都是大人,都有一顆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心,是我們將自己與萬物的聯繫一點點切割開,越來越小,成為了小人。今天,我們要回歸那種圓滿的狀態,獲得全新的境界和格局,找到全新的人生目標和方向。

政商關係,一個"親"字,一個"清"字。"親"是儒家的核心,"清"是道家的核心。我們學習《大學》離不開這個"親"字。現今,我們國家提倡的"一帶一路"就是親天下、通天下、利天下。雖然它只是一個倡議,沒有強制性,各國卻紛紛願意參加,為什麼呢?它與其他方案有什麼不同?答案就是共贏共享,這就是我們所講的天地萬物一體的精神。

《大學》中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誠意",一個是"親民".抓住這兩個要點,我們不僅可以修煉自己的心靈,更重要的是可以親天下、利天下。如此,才能真正在未來成就更大的事業。

讀《大學》有感6

讀完《大學》之後,我的內心踏實了很多,原本複雜煩躁的心慢慢隨着閲讀被潤了一遍。客觀地講,一切單單用文字去解釋《大學》這些抽象,虛的文化,我覺得都不能解其味,總是不知道該用什麼準確的言語去描述,總也表達不盡對它的理解,我是真的想把閲讀這些國學文化的感受一一詳細記錄下來,一點點滋潤我的心扉。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修身,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一家仁,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

閲讀《大學》的感覺是踏實,敦厚的,就像是一位慈愛的老者娓娓道來他生平的智慧,給我們無盡的關懷。

讀《大學》有感7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一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就是高爾基的原形他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為無法養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他的童年。他只上過三年學,十一歲就走上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過學徒工,搬運工和守夜人,麪包工等。十六歲時,他隻身來到喀山,進入了”社會大學”,在命運的鬥爭中他深入了俄國社會底層,和各個階層,各種人物接觸,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從中豐富了他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經驗。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自傳體小説讚揚了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同時也批判了腐朽的社會制度,揭露了黑暗的現實和自私,愚昧的小市民習氣,阿廖沙則淤泥而不染讓我敬配。

那個任勞任怨,堅強,聰明能幹又渴望知識的阿廖沙讓我佩服。他用常人沒有的勇氣和毅力去生活,在被黑暗籠罩的19世紀,,處於社會最底層的他經過磨難後走向新生活,成為人們心中的典範。阿廖沙雖然身與社會的底層,但是他有豐富的知識,如果我的阿廖沙決對不可能像他一樣勇敢面對生活,樂觀向上,所以我要向他學習,做一個遇到困難沉着冷靜不會就此退縮的人。看了着本書,我有了很大的啟發,我們現在的孩子都養尊處優,毫不知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是怎樣生活的。所以我覺得我們也應該多一點的社會實踐,去體驗一下生活。

讀《大學》有感8

翻開字典,可以看到字典上是這樣解釋“誠信”的:誠,即真心,誠實,實在;信,即誠實,不欺騙,信任。偉大的古人孔子這樣説誠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魯迅先生這樣説誠信:“誠信為人之本。”可見,從古到今,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人立身做人的道理、準則。

每年寒假,學校都要組織一次讀書活動,今年的推薦書目是《播撒誠信的種子》,全書有十個章節,分別有故事小屋、美文品讀、教你一招、活動天地四個欄目,閲讀這些內容,真的就像在自己心裏播種一顆顆誠信的種子。

通過仔細閲讀,我發現每一個故事都襯托出了誠信的重要性。在眾多的故事中,《大學者的真摯情》這篇文章尤其令我感動。

文章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剛考入北京大學的新生去學校報到,可是校園太大了,這個新生一頭霧水。這時,一位白髮老人迎面走來,新生忙問他自己究竟該去哪報到。可是北大實在太大了,老人也不清楚。但老人主動答應為他照看行李。新生謝過老人,輕鬆地去報到了。九月的天氣,火辣辣的,太陽照在這位高齡的老人身上,而這個時候,新生終於他辦完了所有報到手續,並找到了自己的新宿舍。正當他與同學交談時,突然想起了交給老者看管的行李。他忙向樓下跑去。這時,他看到了等待了一個上午的老者,依舊在校門口。看到年輕人,老者一句責備的話也沒有説。新生除了説“謝謝”,什麼話也説不出了。事後,他終於知道那位老者竟是著名教授、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

我們可以想象,在北京大學的大門口,一個古稀老人,右手拎着沉重的行李,左手不停地看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而無情的烈日照在他身上,就是一般人也不一定堅持得住,更不要説一位老人了。在他等待的過程中,當然有這樣的可能:也許他會因體力不支而頭暈目眩,也許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完成,也許他……但是,季羨林老人並沒有退縮,始終堅持着為年輕人照看行李的諾言,以頑強的毅力等到大學生來的那一刻。

季羨林老人助人為樂、信守諾言、寬容待人,真不愧為一代宗師,他不僅知識淵博,而且品德高尚。就是因為他品德高尚,所以在文學界,他是很受人們尊敬的,而他今天的成就,也是和他信守諾言的品質密切相關的。

誠信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它不僅包括了信守諾言,還包括了真誠地對待他人。這樣才能與別人產生真摯的友情。我的姨媽就是這樣一個人。

1月28日,是我的生日,姨媽本來答應給我買一盒磁帶當作生日禮物,但是,在我生日那天,姨媽卻沒有來,我很失望,開始埋怨起姨媽了。後來,媽媽告我姨媽在我生日這天因為加班而趕不過來了。哦,原來是這樣,原來是我錯怪了姨媽。令我想不到的是,姨媽在放假的第一天,就特地來接我,冒着雨,帶着我去遙遠的文二路圖書大廈購買磁帶。姨媽那樣為了自己的一句承諾,想法設法去完成,她也是我做人的榜樣。

不管是季羨林先生,還是我的姨媽,他們都是言而有信的人,如果天下間多一些像他們這樣的人,那麼,我們的世界將會變得多麼的美好。

讀《大學》有感9

我們的童年生活是豐富而又多彩;我們的童年生活是幸福而又充滿自由;我們的童年生活是有父母的呵護、老師的關懷、同學的友愛而組成的,因此我們的童年生活是令人難忘的。

可不是每個人的童年生活都像我們一樣絢麗多彩的。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就沒有我們這麼幸運。他三歲喪父和母親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在別人的冷嘲熱諷下他沒有放棄,沒有抱怨,更沒有悲傷,而是懷着一顆積極進取的心在奮勇前進。不堪入口的食物,他也高高興興的吃下去;穿着破爛的衣服,他仍然高高興興地去上學。他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就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十歲時高爾基的母親也去世了,他變成了一個孤兒,可是他並沒有自暴自棄,繼續努力着,奮鬥着;他也沒有逃避這種生活;而是來到“人間”去自謀生計。好像命運特別喜歡捉弄他,在生活的路上他遇到了許多坎坷、挫折和無奈,而他卻能在那種環境中,利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原來想上大學的他沒有如願,卻在“社會大

學”裏學到了許多著名大學所學不到的知識。開拓了視野,提高了覺悟,終於成長為一個革命知識分子。

在生活中,多數的人面對歧路會選擇望而止步,高爾基卻告訴我們,你只有勇往直前才會得到成功的喜悦。是啊,司馬遷就是憑着在逆境中搏一搏的精神才寫下了《史記》而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從小遭人嘲諷、斥責的愛因斯坦就是能在逆境中堅持,所以長大後才被譽為科學界的天才。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既有平原又有險灘。在學習中也沒有常勝將軍,但是我們只要有足夠的拼勁,在逆境中能坦然面對困難,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讀《大學》有感10

在一次舉行的“讀好書 好讀書”活動中,老師向我們推薦了《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這本世界經典名著。於是,我帶着好奇心迫不急待地向人借來這本書並開始細讀起來。

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高爾基。書中主要講他童年時期,雙親去世,生活困難,寄住在外祖父家,在那裏留下了“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裏”童年時光。沒有快樂,為了生活,作者不得不很早就走向人間,先後在鞋店、聖像作坊當學徒,做過雜工、洗碗工。在那段時間開始接觸書藉並從此沉浸其中,書中的知識開拓了他的視野。懷着對理想的追求,作者隻身來到喀山求學。在一羣進步人士的薰陶下,他的思想境界得到昇華。

讀完這本書,我臉紅了。為何?看看自已現在的童年生活,想想書中的作者生活,深知我們這代人是多麼的幸福啊!看!許多同學在家裏習慣了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但是,就是有這樣好的條件,我仍沒有好好地讀書,坐在那寬敞明亮的教室裏,上課有時不認真聽課,有時還開起了小差,不珍惜老師的辛勤勞動。書本不好好愛惜,到處亂塗亂畫。下課後不是記住玩就是想買東西吃。如果我也面對書中作者那樣的生活條件,我真的不知道怎樣渡過。

讀完這本書,我感受良多:《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是一本啟迪人們智慧的好書。生活中,只有在經歷了種種磨難之後,才能散發出人生迷人的芳香。我想:名人之所以被人所敬仰,是因為他們往往做出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對照自己現在的優越的生活環境,我更應該珍惜今天的美好時光,以高爾基為榜樣,努力學習,認真工作,用心生活,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讀《大學》有感11

《復興中華,從我做起》這本書,就像一本連環畫,頁頁都是那麼扣人心絃,感人淚下;它又像一部電視連續劇,每個鏡頭都是那麼催人奮進。然而,最吸引我的是其中的小鏡頭——《帶着養母上大學》這篇文章中的孟佩傑在我的同齡時所表現出的孝順,責任和擔當的事蹟深深感染了我,四千多個日日夜夜照顧好癱瘓的養母和學業兩不誤的善舉執着深深地鼓舞了我。

讀了這篇文章,我彷彿看到了,當我坐在熱氣騰騰的飯桌前,對長輩們嚷嚷着這個菜不吃,那個菜不好吃時,孟佩傑正在那冰冷的水中用凍得像紅蘿蔔一樣的小手洗着剛買回來的菜;當我依偎在媽媽的懷裏撒嬌,要買最漂亮的衣服時,孟佩傑正端着熱水幫養母擦身換尿布。十歲時的孟佩傑雖説是一個孩子,但她儼然像一個大人一樣擔當了照顧養母的重任。

從孟佩傑的身上,折射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百善孝為先”的高尚品德,聯繫到我日前在家庭生活中對長輩的態度,我深感內疚!

記得今年十月中旬,我因腸道不暢,爺爺勸我多吃青菜及含有纖維素的食物,我非但不聽爺爺的忠告,反而衝爺爺發脾氣,堅持説吃葷菜營養好,蔬菜營養不好。我對長輩的態度與孟佩傑相比真有天壤之別!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孝敬長輩有時需要像孟佩傑那樣有驚人的善舉,但更多的是體現僅是一個眼神、一個問候,一個舉手之勞。復興中華,我要從孝敬長輩的點滴做起,爭做孝敬長輩、關心親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合格的五好小公民!

讀《大學》有感12

被填滿的時間總是會有空閒下來的時候,正如奔赴南國的候鳥,在飛翔之餘,也還是有閒情逸致欣賞沿途碧空的藍,和峯巒疊翠的綠。

繁忙的學習生活難得在短暫的五一假期得以小小的放鬆。我把疲憊的心思放空,手指於落了灰的書架上游走,然後落在了那本薄薄的《學記》上。這本一年前陪伴我每個週四清晨的國學經典因課業的繁忙而被我小小地遺忘了,愧疚之情頓時湧上心頭,於是我打算用這個下午的時間去重温古仁人的智慧。我莊重地捧着《學記》在椅子上坐下,午後的空氣很安靜,初夏柔和的光線讓我感覺甚是愜意。蠶食桑葉般的紙頁摩擦聲裏,文人墨客的智慧是一股強大的暖流,匯入我疲憊的心房;那字裏行間藴含的“學”與“教”之間關係的真理,觸動了身為未來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我內心深處對教育和教學的熱忱。

那麼接下來我就從一個未來的音樂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簡單地談一談《學記》對我的觸動和我對它的理解。

一、 教育最根本的道理,在於對老師的尊敬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這兩句話讀來言簡意賅意,闡釋的道理也很簡單:尊敬老師。但反覆地咀嚼這短短兩行文字後,我卻參悟到了更深刻的道理。於是恍惚間,思想穿透單薄的書頁,駐足於千百年前的京城的一隅,白牆黛瓦,古舊青磚,暮色四合之時,雲朵被夕陽染成了桃花的色彩,教書先生小小的私塾裏,虔心求學的莘莘學子手捧泛黃的書卷古籍在先生的桌案前陸續提問,他們尊重敬仰面前儒雅的老師,渴望更深入地汲取先生淵博的知識學問,只有通過先生不倦的講解,書卷上晦澀難懂的道理才能得到解答。學生問,老師答;學生迷惑,老師解疑,尊師重道自古便是人們歷來所歌頌的,它恆久而古老,卻又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無一不把“教師”看做最尊貴的人,因為唯有尊敬老師,才會去相信和學習老師所傳之道;唯有相信老師所傳之道,一個國家才能重視教育,這個道理在如今科技與經濟都飛速發展的21世紀仍然適用,而作為未來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如今雖尚未踏上工作崗位,更應時刻謹記尊重我們的老師,這是教育最根本的道理,唯有尊師,方可推動國家社會的教育向前發展。

二、唯有對症下藥,方可助每一個學子向前發展不積極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這句話讀來實在難懂,於是我翻閲了文獻,詳細查詢了它的意思,大意是:老師必須明瞭學者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失誤。只有明白了學生的心意,方可補救學生的不足之處。想起上個月音樂教材教法課上學習的教案寫作,老師一再強調在教案的寫作過程中要時刻記得對我們所教授的對象進行學情的分析。一年級的學生想象力豐富,但少了幾分理解力;五年級的學生可以更好地吸收知識,卻染上了青春期孩童的頑皮;而中學生有了更深邃的思想去了解作曲家在音樂裏傳達的內心所想,卻缺了兒童時期最珍貴的創造力和表現力。只有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身心發育情況進行了分析,我們才能夠在教學中對症下藥,明白各個年齡段的孩子最缺乏的是什麼。我相信我在未來會是一位瞭解學生的好老師,不會把高中的音樂鑑賞課上得了無生趣,亦不會為調皮搗蛋的頑童而焦頭爛額,我會把每一堂音樂課上得妙趣橫生,在我所愛的音樂教育崗位上閃閃發光。

三、教育是引導,是勉勵,亦是啟發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也。”

這大概是這個初夏的午後,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也最讓我感同身受的一句話了。我回憶起了許多年前的往事,那時我還是個八歲的小姑娘,在二年級班級的角落裏認真學習每一節課,用稚嫩的筆跡寫滿厚厚的練習冊,我想要好好學習,渴望學期末鮮紅的大賀信。我靦腆又害羞,縱使心裏有了正確的答案也不敢在課堂上舉手發言,於是當時的班主任就以“上課不積極”為由取消了我參加公開課的資格,她的行為打壓了我的熱情和信心,讓我認為自己的“內向”實在是莫大的缺點。

三年級時我換了一個班主任,滿頭捲髮的語文老師欣賞我的寫作能力,她將我的第一篇作文在全班面前朗讀,告訴我怎樣把句子描寫得更加優美,鼓勵內向的我用這種無聲的方式記錄下我的內心所想,於是我便因為寫作在年段出了名,20xx年“海峽 冰心”杯徵文大賽一等獎的獎狀捧在手心裏時,我想用一個孩子能表達的最熱烈的語言告訴我的老師,我愛她。她理解我的靦腆,又致力於挖掘我的寫作潛力。我知道是她的鼓勵,引導和啟發,讓我從內心深處愛上了寫作和語文這門學科。我認為她是個非常好的老師,至少在對我語文學習的培養上是這樣的,而即將在不久之後走上教育崗位的我,也堅信並且要求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理解學生、善於挖掘學生音樂潛能的音樂教師。

《學記》帶給我的温暖和感觸,短短几句話實在不足以道盡,我也自認為我的淺薄學識不足以將它徹底頓悟和理解。《學記》所藴含的學與教的道理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思想的結晶,它以白紙黑字的方式為世人所吟唱,它是一枚時代的火漆,是茫茫星空裏孤獨駐守蒼穹的星辰,它頑強地站立於時代變更的長路上,身體裏的一磚一瓦,都烙上了千百年前那個時代的痕跡。但它的精神永不過時——千帆於沉舟側畔駛過,順着前人開闢的道路繼續它的冒險;新木於病樹的殘骸上生長,染綠欣欣向榮的春,我是千萬未來音樂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而我也將用盡所學,遵照《學記》所告訴我的教育的真理,用最熱忱與真摯的心,去踏足音樂教育的事業。

讀《大學》有感13

歌德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我懷着激動的心情,再次讀了一遍《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部文學作品。我深有感觸。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高爾基光輝的一生,也向我們展現了沙皇專制制度的黑暗。

主人公阿廖沙因為父親的去世,來到了外祖父家,並在那裏度過自己的童年。在童年裏,他從姥爺那裏學會了識字,從別人那裏聽到了許多故事,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但隨着母親的去世,他來到了人間,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靠做學徒工、在船上幫忙等維持生活,還要忍受老闆的剝削和有錢人的斥罵。十六歲時,他抱着想上大學的心願,背井離鄉來到喀山。誰知夢想破滅,他迫於生活的壓力,進入了社會大學”。在命運的鬥爭中他深入了俄國社會底層,在一羣進步人士的薰陶下和各個階層的各種人物接觸,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和一些朋友一起邁向了新的生活。

我非常佩服阿廖沙那驚人的毅力和耐力,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還有那種熱愛文學的精神。在十分艱苦的生活條件下,書對他來説很貴。他沒有書,也沒有時間讀書,但他不理會別人的譏諷和反對,千方百計地借書、看書。

“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這是高爾基的一句名言。我們應該向文中的阿廖沙學習,做到熱愛讀書、讀好書,並學會從書中積累知識,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讀《大學》有感14

1860年的10月6日,那是一個令人窒息的日子,我國的萬園之首就這樣毀於旦夕的日子。那是一個令人悲痛的日子,英法聯軍的侵入,讓我國的百姓命在旦夕的日子。那是一個令人痛恨的日子,就是因為祖國的懦弱,讓祖國的安危處於危險的邊境日子。那些人們飽受恥辱的日子,是多麼寒苦,祖國的人們沒有一絲絲的權威,就這樣被洋人欺負,辱罵,踐踏!

圓明園,一座舉世聞名的園林,它曾被法國大作家雨果讚美為夏宮,又稱圓明三園。它由萬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又稱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佈在圓明園的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圍繞在圓明園周圍。圓明園中有着金碧輝煌的宮殿,玲瓏剔透的亭台樓閣:有象徵着祖國風光的民主建築,也有風光奇特的西洋景觀。既有宮廷建築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水鄉園林的委婉多姿,同時,又汲取了歐洲的園林建築形式,把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築融為一體,在整體佈局上使人感到和諧完美。真可謂:"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圓明園不僅風光秀麗,奇珍異寶也是無法丈量的。園中文源閣是全國四大皇家藏書樓之一。園中各處藏有《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薈要》等珍貴圖書文物。

可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統統拿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拿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我國的一座藝術瑰寶就這樣毀了,一去不返。我痛恨,痛恨敵人的猖狂,野蠻,我痛恨祖國的懦弱,痛恨腐敗的清政府太軟弱無能,因為祖國的國力衰敗,祖國落後,只能任人宰割。我更痛恨祖國的將軍戰士,我們明明有那先進的武器可以還擊,明明可以不讓黎民百姓在血海之中恐慌,為什麼!為什麼!只要團結一心,我們明明可以不讓敵人欺國辱國,但是沒有,為了一己私利,人們並沒有反擊,導致我們的祖國受到了多大的恥辱。開放新中國以後,由於國力不斷增加,由於科技越來越發達,祖國也變得富強,由於人們越來越團結,不在被欺負,祖國又從新成為我們温暖的家。為了祖國的安危,我們要好好學習,早日成為為國家貢獻的棟樑之才!

讀《大學》有感15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本書是我剛剛畢業的表哥在我即將踏入大學校園時送給我的。記得暑假,我總是在家庭聚會時纏着他跟我訴説關於他的大學,我既興奮又期待。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算是他給我的一份開學禮物吧。面對大學新鮮陌生的環境,我有點擔憂。於是想到《讀大學,究竟讀什麼》或許可以給我一些指示,帶着疑問,我便進入求知的海洋。

這本書的內容都是給大學生的一些忠告,雖然有的是一些大道理,比如大學期間要多看書、學好英語等等。但不管我們愛不愛聽,相不相信,這些忠告都有一定聽取性的。畢竟這些都是前輩給我們的經驗教訓,我想我們沒有必要因為叛逆,犧牲我們的青春來印證這些的忠告的真實性。

我想我在這本書找到了我想要的。在書中談到專業時有這樣一句話:“冷門未必不給力,熱門往往很坑”。我想被分到冷門專業的人都會很懊惱吧,覺得自己應該要去讀金融會計等熱門專業,這樣才比較有“前途”可是誰不想去呢?我突然想起了在上專業導論課時老師講的一句話:只怪你分數不夠。是呀,你競爭不到那些熱門的專業,所以你理應到競爭小的專業再跟別人競爭。

熱門專業就一定好嗎?我有時在想,這些熱門專業都被別人探索、搜刮完了,再在這樣的基礎發展還有意思嗎?或許,從樂觀的角度去思考,説不定冷門專業,卻是熱門前途呢。誰會知道四年後社會會發生什麼?流行什麼?熱門專業又會是什麼?説不定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就會像現在的軟件工程、金融會計等等熱門專業一樣,人人都想擠破腦袋衝進來。社會發展日益完善,老齡化愈發嚴重,我想以後對這方面的人才,需求將會越來越多。所以那些還在為處於冷門專業而懊惱的朋友們,不要覺得自己倒黴不幸運,或許幸運在某一時刻就會降臨。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碌碌無為,而是創造更好的條件去抓住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然我也不是贊成書裏的所有忠告,比如“不逃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我就不認同。老師上課,我們都要到席,不管你喜歡與否,你都應該尊重他的勞動。你可以上課不聽做你的事情,你可以看書寫作業,但是逃課就不應該提倡了。況且學校在這方面管得也挺嚴格的,所以這種忠告不是對誰都適合的呀。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在我開學的第一個星期我就讀完了。有時候覺得多翻翻,看看,挺不錯的。它能在你頹廢的時讓你重燃起學習的激情,我就是這麼做的。不可否認,讀完它後我在開學的第一個月就讀了五本課外書,也挺欣慰的。所以朋友們,在你迷惘的時候就翻《讀大學,究竟讀什麼》吧,它可以給你一些啟示。

標籤: 有感 大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g4m4k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