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15篇)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15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相約星期二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15篇)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1

我還沒有把整本書讀完,所以只能就已經讀過的部分寫一點感想(在我的書中,莫里正在給米奇教授"愛的永恆"這一課)(那麼,如果讀完了,你一定還有更深的思考!)

俗話説:人老多情.莫里教授,也到了這個時刻,人一生最輝煌的時刻,他現在該做的就是站在人生之巔,回憶往昔,俯瞰人世。

此時,他的雙眼前所未有的明亮,他看破了世間紅塵,看穿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世態炎涼,他超越了空間與時間,他的心已經不是他那病懨懨的身軀所能束縛的',他的心也許早已在宇宙的盡頭翱翔.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莫里死前14個星期中給米奇講的話字字珠玉,因為這些都是從死神那一點一滴地搶過來的,他談到了生命的價值,金錢,權利等等,我比較關心的是生命的價值這一部分.我國從古至今也有不少關於生命的名言,"生命或輕與鴻毛,或重於泰山."這樣的絕句層出不窮.朱子清(朱自清)説的好:我赤裸裸的來,又赤裸裸的去.人死了,不能帶走塵世的任何東西,金錢也就不那麼重要了,但人究竟為什麼而活卻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就我而言,我認為,人的一生就是努力的做好現在的事,並且爭取做好更多的事,讓更多的果實留給後代,我並不同意別人講的演好自己的角色,這畢竟有消極的一面,試想,如果所有人都努力地做好當前的事卻只會安與現狀,那麼當疾病或者災難來臨時,我們何去何從?

我想,人的一生,只為了一個信念:不做第二給(個)誰,做第一個自己.這樣才能活得精彩,活出自我,雖然這是個沒有英雄的年代,但是,只要心中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主角,一定能讓世界矚目,讓世界為你讚歎,而不白費了人一生!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2

莫里教授對於死亡並不恐懼,他認為正正因不知道哪天會死,因此才要趁活着的時候珍惜生活,要準備好迎接死亡。死亡是必然的,它不會正因你想逃避就離開,世間的萬物註定要死的。“相愛或者死亡”是莫里教授最喜愛的句子。家庭不僅僅僅是愛,還告訴別人有人守護着你。這是金錢、名利所不能給的。不必羨慕別人所擁有的,正因你也會得到。在莫里教授看來,這世上的人都樹立了錯誤的價值觀,大多數人被灌輸錢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有些人會用物質的眾多來代替自己缺少的愛。但事實上,物質的東西是無法代替愛、善良、温柔或朋友間的親情。當你擁有巨大的財富時,你失去了那些財富無法帶給你的情感,最終你將孤單一人,直到死。原諒,世上的很多遺憾的事情,就是人們無法原諒對方。有的時候,原諒對方,就是原諒自己。正因你可能會正因無氟原諒他人而抱憾終生,這時,你就會埋怨自己當初沒有原諒他,因此原諒對方就是原諒自己。有時候,人缺少的就是放下已經過去的事的勇氣。最後莫里教授離開了人世,但他留下來的.那些觀念值得人深思。或許我們該像老教授那樣豁達的應對人生,釋懷人生,放下那些追究名利、金錢的思想,但真得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這就是真正的幸福並不是物質多少帶給我們的原因!)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3

米奇是一個幸運兒,他在短短的14個星期裏學到了這一生都適用的東西;莫里也是一個幸運兒,他在人生的最後14個星期裏讓所有人成為了他的學生,聽到了他的思想;我們更是幸運兒,在遙遠的這兒聽到了莫里教授的諄諄教誨。(是呀!我們都因此成為幸運者!)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似乎覺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那輪椅,那笑容,那台錄音機,我聽見他在説:“我不像讓世界驚慌不安。我要知道發生了什麼,接受它,進入一種安寧的心境,然後離去。?”這本書裏,莫里説的值得珍藏的有好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

這是一種對人生的泰然。人生在世,難免經歷一些挫折。泰然地面對,無疑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死亡。當然,莫里教授的話值得珍藏的還有很多。比如,“我們不僅需要原諒別人,我們也需要原諒自己。”“不幸的活着也同樣令人悲哀。”“人們把我視為一座橋樑。我不像以前那麼活着,但我又沒有死……我類似於……介於兩者之間。”“知道嗎?我死了以後,你説,我聽。”“……”很多很多,這些話語,這些真誠的話語,值得我珍藏一生。

莫里的死,對於所有人來説,都是一種悲哀。這位終身的教師,在人生的最後14個星期2裏,滿足了自己的願望,也滿足了所有人的願望。讀了這本書,我深深地震撼了。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覺悟,莫里的話無疑在告訴我們:“這就是!”

每一個人,總有一天,都會死去。臨死前,沒有人像莫里那麼死的有意義,沒有人像莫里那麼死的無私。我想,所有讀過這本書的人,這一生,都會受到莫里的影響。他的泰然,他的純真,他的思考,他的無畏。讓我們,向他肅然起敬!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4

平常總不怎樣談論到關於死亡啊人生啊什麼的,認為這些似乎離年少輕狂的我們太過於遙遠。這次,靜下心來,好好地讀了人生的這本書《相約星期二》。有着很個性的名字,一次很個性的人生之課。

或許此刻的我們還太小,關於人生只是一個開始。莫里把我們帶入了人生的旅途,在我們還未經歷過那麼多的時候,告訴我們以後的道路就應怎樣走。他不僅僅僅是在為他的學生上課,同時,也在為所有的讀者上課,讓大家受益終身。

茫茫宇宙之中,我們每個人只是那麼渺小的一點,由於某種特定的原因,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也但是幾十年的人生罷了。漸漸地,我們看清了這個世界的所有,完美的,醜惡的'。要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腳踏實地地走下去。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走在自己的那一條道路上。也許偶爾會迷茫,也許會害怕,但是要堅持地走下去,總有一天會看到光明,那個時候,就是讀懂人生的時候。

有時候也會問自己:我活着是為了什麼?

我就是這樣存在在這個世界,每一天過好每一天的生活。餘秋雨在序言裏説道“——與生活講和。”是的,我們無法去要求生活給予我們什麼,那就少一些抱怨,多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人生吧。漸漸地學會享受,享受所有的喜怒哀樂。

提前學習了人生的課,在享受人生之前,享受了莫里老人的一生,死前最後的一課。(把人生遭遇的一切都當做享受,需要勇氣、智慧、達觀!)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5

《相約星期二》資料涉及生命和生活,家庭和感情,世界和自然,婚姻和文化。《相約星期二》,是“一個來自美國的聲音”,一個充滿智慧的靈魂,是一個幽默的精神導師。

看着自己的身體漸漸衰敗,主人公莫里卻以特有的樂觀和達觀,痛苦而清醒地應對,並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光作為教案,展現着一個人在衰老和步近死亡的過程中的樂觀,幽默、痛苦、掙扎以及坦然。

回顧我們的'現狀,生活在上海這個大都市,我們每一天忙忙碌碌,做着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做着完美而奢華的夢。每一天鍥而不捨地追求,時刻悄然逝去而我們卻渾然不覺。我們有太多的藉口,為了父母,為了自己,為了家庭,為了活着……正因這些都是構成我們生命的元素,因此我們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時刻。

但所有的這一切,都抵擋不住時刻的腳步。當歲月流逝,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有勇氣以坦然的心去應對。於是,我們不知不覺地陷入了了迷茫,開始浪費生命……

直到有一天,我們突然意識到了什麼,開始珍愛身邊的一切。但到了那是,我們已經到了莫里那個時候了,我們便懺悔、哭泣,但是誰都不會像莫里那樣達觀、坦然……

因此,我們此刻就就應珍惜生命,珍愛生活,讓自己過得充實有好處,不好等到生命的終點在回頭感歎,那是哪怕你表現得再樂觀、再豁達,結局都不會是完美。《相約星期二》還告訴了我很多……(讀了這本書,我們會更加珍視生命!)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6

最近在看中國古代的喪葬文化?還一知半解又有點震撼?沒有一種統治能如思想統治這般強大從恐懼、茫然、自我懷疑到現在的慢慢釋然,只有你想明白死的問題以後,才能好好地活,我們都害怕死亡,究其原因,是害怕自己還沒有愛夠,怕自己還沒來得及去愛,來不及去道歉,來不及償還,來不及看看未來。相信沒有人會説是因為我還沒來得及去賺錢和玩手機吧。

很顯然,我們曾想破腦袋的生命價值,其實就在於和愛的人建立聯繫,共同生活。物質名利是基礎和保障,也是一個虛榮心,甚至是一個逃避責任的藉口罷了。當死亡來臨時,你會發現一切都那麼可笑。

這本書十天前看完的,一直沒寫書評,現在是時候了,我想,最好的直面死亡的辦法,是做好現在該做的事,無愧你可能會説,就這麼簡單?這算什麼答案。就這麼簡單,也很難。無愧於自己,意味着剋制自律又要取悦自己,讓自己保持快樂積極健康的生命狀態。無愧於別人,意味着對所有人坦蕩,時刻尊重温柔相待,從不敷衍。對自己很好很好,每天都會有感恩;對愛的`人很好很好,每天都坦坦蕩蕩;哪怕有一天,有些人要離開,也不會太遺憾。人生就是一班觀光車,到了某個地方,一些人就下車了,不捨但無悔,就足夠了。

這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他們從此一直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的童話。

最好的直面死的方法,是今日無悔,這也是最好的直面活的方法。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7

我不喜歡莫里,儘管他那樣的人很難得,如果碰到的話我肯定也會為那樣的人所觸動、引發各樣的情緒,被他的魅力所折服。還好書籍給了“離他很遠”這種理所當然的心理距離。他看似完美,因為他正是非常邪惡,他的真誠為目的服務:永生。一個終生的教師,這看起來很感人,我在其中看到的卻是“一個總是試圖教化他人的人”,這是很危險的。人必然會受自己的經歷所限,也總有與主流追求的價值觀相悖的時刻,“沉迷物慾”與“追求情感”並不總是主流,甚至“成為一個正直的人”“幸福的`人”也不總是主流。人們在現實裏多有掩飾,一個追求精神的人也可能表現出沉迷物慾的樣子,説到底用語言將行為道德化分類本就是不合理的,那意味着總有人被否定。

這本書讓人不安的也在於此:看似你無法否認的真理,又時常顯示出對另一些的壓迫。而作為擁有話語權的人,他的聲音必然使另一些聲音被淹沒,即便另一些聲音並不主流,甚至卑劣,那也是人類的情感,並且某個時刻表現出不被主流認可的卑劣的人,並不是那個人的全部,他也不應該因為那樣的時刻而被予以一種俯視的同情。舉個例子大概是:你覺得嫉妒不好,為了幸福我應該避免將它看得太重。而我理解的是:你覺得嫉妒不好,我也覺得,但為了幸福我不會選擇避免與它接觸,而是為擁有這份人類的情感而感到一絲甜蜜,不幸是人的一部分,不幸的情感也是,究竟是承認它更容易達到幸福還是否定它更容易,就像“為什麼非得追求幸福”一樣,如果將語言用於純粹分類,而與道德分割開來,一切會不會變得更加容易呢?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8

閒來無事翻翻書籍,看到一本《相約星期二》,懷着一顆好奇的心,翻開了這本書,於是整個週末在圖書館中度過。

書中講到一位身患絕症的老教書,將要不久於人世。當他年輕時的一位得意的學生得知老師身體情況後,匆匆來看望自己的恩師。於是老師就邀請他的這位學生,每個星期二來這裏聽他講最後一門課。學生米奇不遠千里都會在星期二那天出現在老教書的牀前聽他講人生之課。最後的十四節課沒有驚心動魄的`如何與病魔做鬥爭,有的只是那些平凡的,淡淡的人生道理,當你路遇悲傷時,你應該盡情的品味其中的滋味,品味完後,那種超脱,使你生活更加的寬廣。米奇一直與教授相伴,聆聽的他的內心,也思考着自己的生活。

他們談論的話題有:世界、自憐、遺憾、死亡、家庭、感情、對衰老的恐懼、金錢、愛的永恆、婚姻、我們的文化、原涼。最後一堂課是老人的葬禮。每上一次課老人的病情就會加重,説話就會更困難。到最後,要靠學生不停地用力地敲打背部才能説出話來。他是一名終生的教師。他留給了人們無限的思考!也許談人生太大、太空洞,但是人生的確很玄!誰也不知道下一妙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會有怎樣的故事發生。那麼還在等待什麼、猶豫什麼、好好把握今天!每一個今天都是精彩的!

看着這位老人安然的離世,餘生已經戰勝各種恐懼,坦然的面對死亡。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9

曾經在讀者上看到過這篇文章,文章講述的是一個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絕症後,在生命最後的一段時間裏,他與他的學生米奇約定每週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課,然後在他過世後,學生把他的筆記整理出了一本書,就是《相約星期二》。曾想過要看看這本書,不過不久就淡忘了……

寒假有時間整理我的`書櫃時,因為爸爸的書和我是放在一起的,所以一眼就瞄到了爸爸以前買的書。“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映入眼簾,這句話雖然精練卻引起我的注意,記憶被回憶出,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既然當初沒有看成這本書,那就趁寒假好好讀讀吧!

在書中我面對了一個很樂觀,親切,談吐幽默的一個老人。他竟然為自己辦了一場葬禮,並且隨着每個人給他寫的詩而又哭又笑。每天他都要面對他自己的萎縮,今天到哪裏,明天到哪裏?這幾乎比死亡更痛苦,看着自己的身體不斷萎縮,自理能力越來越差。但是這位社會學老教授卻享受着死亡,並經常和米奇笑談他彷彿又回到了嬰兒期,有人幫他上廁所,有人幫他擦屁股……

在不同階段都要享受着這個階段給我們帶來的快樂,而不是年輕時浪費青春時間,老了之後才開始後悔曾經。我欣賞莫里教授的欣然接受,他不羨慕健康人的身體,他只是努力地把這段時間過着充實,享受即使病痛中的美好的事。既然一天天都要過去,那麼為什麼不能利用我們能享受快樂和幸福的權利?而不是害怕並恐慌死亡,衰老的到來。

不過:“一旦你學會怎麼去死,你就學會了怎麼去活。”這句話好深奧的……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10

"我不想讓世界驚慌不安。我要知道發生了什麼,接受它,進入一種安寧的心境,然後離去。"《相約星期二》這本書裏莫里説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有很多,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我似乎覺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而自己就是那個聽課的學生。

因為他讓我看到了一種對人生的泰然,人生在世,難免經歷一些挫折。泰然地面對,無疑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死亡。沒有人能否認死亡的必然性,就像沒有人能否認地球是圓的一樣。人生莫非也就是生生死死。生,起始;死,終結。面對死亡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接受它".莫里教授對學生説,有一個重要的.哲理需要記住:拒絕衰老和病痛,一個人就不會幸福。因為衰老和病痛總會來,你為此擔驚受怕,卻又拒絕不了它,那還會有幸福嗎?是的,如果我們不幸福,這無疑是親手為生命鍍上悲色。世界上,每時每刻都有人死於非命,甚至不像病症有前因後果。鐵鎖易解,心獄難釋,既然死亡必定回來,何必逃避這樣的恐懼卻因此遁入自己製造的囹圄?

每一個人,總有一天,都會死去。臨死前,也許沒有人能夠像莫里那麼死的有意義,沒有人像莫里那麼死的無私。我想,所有讀過這本書的人,這一生,都會受到莫里的影響。他的泰然,他的純真,他的思考,他的無畏。

既然生,就生如夏花之絢爛;淡然死,卻死若秋葉之靜美,莫里用餘生給我們上了一堂永恆的人生課!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11

這本書講了美國的一名社會學教授——莫里,他已年邁,患了絕症,受一家電視台的“夜線”節目採訪,被他十六年前的一位學生——當今的作家,記者米奇.阿爾博姆偶爾看到。學生匆匆趕來看望即將離世的老師,而老師則宣佈要給這位學生上最後一門課,每星期一次,時間是星期二。這樣的課程沒有一位學生會拒絕,於是,每星期二,這位學生坐飛機飛行七百英里,趕到病牀前去上課。

這門課講授了十四個星期,最後一堂則是藏禮。老師謝世時,這位學生把聽課筆記整理了一下交付出版,題目就叫《相約星期二》,這本書引起了全美國的轟動,同樣也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開始思考人生,並從中反省自己,學會正確面對生活,面對生命。

在莫里生命即將結束的最後時刻,給這位學生上了十四節課,課的內容是:第一個星期二——談論世界;第二個星期二——談論自憐;第三個星期二——談論遺憾;第四個星期二——談論死亡;第五個星期二——談論家庭;第六個星期二——談論感情;第七個星期二——談論對衰老的恐懼;第八個星期二——談論金錢;第九個星期二——談論愛的永恆;第十個星期二——談論婚姻;第十一個星期二——談論我們的文化;第十二個星期二——談論原諒;第十三個星期二——談論完美的`一天;第十四個星期二——道別。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目睹了疾病帶給莫里的一切痛苦,但深深震撼我的是莫里的——樂觀、豁達、對事業的摯愛、對社會的奉獻、對生命的詮釋,對後人的人生指引。這不愧是一位終生的教師。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12

曾聽説,有一本叫做《相約星期二》的書在美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我慕名看了這本書。沒想到,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故事其實很簡單,作者米奇,像許許多多有事業心的人一樣,努力工作,拼命賺錢,逐漸在對金錢的慾望中迷失了自己,直到他遇見了大學裏的教師,已身患絕症的莫里,兩人相約於星期二,共同繼續從前的課程。

莫里老人用瀕臨死亡者的內心體驗,指導着人們如何面對生活。他説,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與生活講和;愛是人類一生都該追求的最高感情;最完美的一天並不要怎樣的奇異、奢華,而是簡單、輕鬆和快樂;他還告訴人們錢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真實感情

我不知道怎樣形容我的感受,我只是覺得在看多了江湖中的恩愛情仇,催淚彈似的偶像書籍後,這本書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我開始明白了這本書為什麼如此受歡迎。因為現實社會有時候太浮躁了,人們都在忙碌、彷徨,為功名利祿而奔波,忽略了內心深處真正的感受,所以內心空虛卻又不知道為什麼,而莫里的生活恰巧填補了他內心的空擋,所以莫里與他的人生觀,就開始被人們接受和喜愛了。

而且,莫里也給我們帶來了對生命的反思,真正的智者不僅僅勇往直前,還要不時停下腳步,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反思一下從前的生活。莫里也説,很多人在忙着工作,他們有了錢、房子、車,可是他們在精神上卻一貧如洗。

書的高潮以莫里的去世而結束,人雖然已去,而話語猶存,這本書讓我知道怎樣在平凡中尋找快樂,讓我知道如何在繽紛的世界裏永遠保持一顆純潔而寧靜的心。

莫里已去,但我知道他的生命正在以另一種方式延續,我想,我會用自己的一生去學習、去感受。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13

讀完《相約星期二》這本書,又看了兩遍同名改篇的電影,看完後,我最大的感觸是時光飛逝,只有面臨即將離世的時候才明白人生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只有直到那時才真正知道如何生活才不會虛度光陰。

一個年逾七旬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一年以後與世長辭。作為莫里早年的得意門生,米奇在老教授纏綿病榻的十四周裏,每週二都上門與他相伴,聆聽他最後的教誨,這位老師的醒世箴言不僅給予作者米奇一個重新審視自己、重讀人生必修課的機會,也藉由米奇的妙筆,感動了整個世界。

歲月的腳步如此匆匆,如白駒過隙,昨天的操場還在炙熱的高温下冒出濃濃的刺鼻的味道,今天的校園卻早已瀰漫着淡淡的桂花的清香。

人生的無常如此巨大,如天地之隔,喬布斯已悄然離開我們,投入了上帝的懷抱,而蘋果的發明依然深受眾人的追捧和瘋狂的'摯愛。日子一天一天地過,昨天和今天似乎沒有區別,明天也似乎不會有什麼不同。

可是你發現了嗎?

時間一去不復返,生命一日不可重複!

老去的青春不可挽回,新生的力量亦不可阻擋!

洪水、地震、海嘯、颱風等自然災害已讓人類受到重創,

地溝油、動車追尾、陷入絕境的“見義勇為”等等又何苦給人類自己平添這樣的人為的災難呢?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14

《相約星期二》這本書,是一位七旬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老人,在罹患ALS纏綿病榻的十四周裏,生命垂危之際,給他的學生米奇講授的一堂有關生死、家庭、感情等的人生課。相信,每個讀到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感悟。

而我,最深的感動是在看到書裏,學生米奇向莫里老人提出一個問題:

如果你現在健健康康,你夢想中完美的.一天,你會做些什麼?

“我想想……早晨起牀,進行晨練,吃一頓可口的、有甜麪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後去游泳,請朋友們共進午餐,我一次只請兩個,於是我們可以談他們的家庭、談他們的問題,談彼此的友情。然後我會去公園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麗的小鳥,盡情地享受久違的大自然。晚上,我們一起去飯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麪食,也可能是鴨子——我喜歡吃鴨子——剩下的時間就用來跳舞。我會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後回家,美美地睡上一個好覺。”

米奇問莫里,“就這些。”

就這些。

我在那份感動裏,腦子裏來回飄着的是毛不易唱的《平凡的一天》這首歌,截取一小段歌詞:

每個路口花都開在陽光裏

小店門前出來好聽的戀曲

不用太久就能走到目的地

人來人往滿是善意

這是最平凡的一天啊

你也想念嗎

不追不趕慢慢走回家

就這樣虛度着年華

沒牽掛

只有晚風輕拂着臉頰

日落之前斜陽融在小河裏

逛了黃昏市場收穫很滿意

朋友打來電話説他在等你

見面有聊不完的話題”

人生的話題太過深廣,書看過後的感觸沒多久可能就會被生活的慣性沖淡,但,我們可以牢記睿智的莫里教授告訴我們的臨別贈言:生活中從來沒有”來不及“這個詞。他直到説再見的那一天都還在改變着自己。

相約星期二讀後感15

我還沒有把整本書讀完,因此只能就已經讀過的部分寫一點感想(在我的書中,莫里正在給米奇教授"愛的永恆"這一課)(那麼,如果讀完了,你必須還有更深的思考!)

俗話説:人老多情.莫里教授,也到了這個時刻,人一生最輝煌的時刻,他此刻該做的就是站在人生之巔,回憶往昔,俯瞰人世.

此時,他的雙眼前所未有的明亮,他看破了世間紅塵,看穿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世態炎涼,他超越了空間與時刻,他的心已經不是他那病懨懨的'身軀所能束縛的,他的心也許早已在宇宙的盡頭翱翔.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莫里死前14個星期中給米奇講的話字字珠玉,正因這些都是從死神那一點一滴地搶過來的,他談到了生命的價值,金錢,權利等等,我比較關心的是生命的價值這一部分.我國從古至今也有不少關於生命的名言,"生命或輕與鴻毛,或重於泰山."這樣的絕句層出不窮.朱子清(朱自清)説的好:我赤裸裸的來,又赤裸裸的去.人死了,不能帶走塵世的任何東西,金錢也就不那麼重要了,但人究竟為什麼而活卻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就我而言,我認為,人的一生就是發奮的做好此刻的事,並且爭取做好更多的事,讓更多的果實留給後代,我並不一樣意別人講的演好自己的主角,這畢竟有消極的一面,試想,如果所有人都發奮地做好當前的事卻只會安與現狀,那麼當疾病或者災難來臨時,我們何去何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kloq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