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優選【9篇】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優選【9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優選【9篇】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 篇1

初看《不跪着教書》這題目,不解,教師如何跪着教書。看至一半明白,確實,一個沒有思想,只做“傳聲筒”的教師不就是跪着教書嗎,若你跪着教書,沒有精神的追求,學生又如何能站起來。吳非老師發出如此的呼喊:不跪着教書,不僅站在了學生的角度,更是從民族,祖國的立場發出這樣的呼喊,教師不跪着教書,民族才能不跪着!“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文革給有中國人帶來的恥辱,想到下一代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辭典中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

教師如何能不跪着教書,也許有這麼幾個關鍵詞,“自尊”“精神追求”“讀書”“思想”“風格”。終身學習的教師必會教會學生終身學習。而終身學習也許是現代教育最重要的一個目標之一。時代在不斷的發展進步,學習永無止境。

吳非老師説“不跪着”,我問自己,你是否經常也跪着了,你是否有喪失掉師道的尊嚴,喪失了獨立的思考,喪失了對教育的神聖感?學生是否喜歡你,學生是否因為你喜歡你的課,你任教的學科,你把對語文的熱愛傳遞下去了嗎?你的課堂有思想的交流嗎?如果沒有,是不是該反省自己,問問,今天你看書了嗎?今天你思考了嗎?今天你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輕鬆的自由的學習氛圍了嗎?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也許我們該反省的是自己是否一味的追求規定的教學目標,而忽略了以生為本的考慮,站在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教會他們做一個思考的人,一個有温度的人,一個人。我們也該反省,自己要求學生做到這樣那樣的要求時,我們也做到了嗎,為人師表,以身作則,這是教育界永恆的至理,用你去影響學生,你站着,讓學生也站着!

猶記得大學時我的導師説過的一句話:也許我們是平凡人,但是我們教出的學生會成就不凡。這也許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榮譽,而非頭銜,職稱。但凡學生記住過你一言一語,你的教育也是有價值的,因為人生漫漫長河,遇到的人事何其多,而影響你的你記住的又有幾何?若等到畢業,學生對你的課毫無印象,對你的人毫無想法,連你的名字也不知道,這真的是悲哀。

而比較這種悲哀,與另一種付出的歡愉相比你選擇哪種?當有學生説,我每天睜開眼睛最幸福的事就是能看到老師。聽到這樣的話為人師者能不感動?或者學生説,每天睜開眼睛最幸福的事是可以到教室。這也值得窩心的事,因為你的凝聚力創建了這麼一個温馨的教室。但是能讓學生説出這番話,又談何容易,學生必是嚐到了求知的樂趣,受到了崇高精神的薰陶,才能説出此番話,教室裏若只是冷冰冰的教學任務,和冷冰冰的老師,是不會感染學生的。

這兩種選擇,任何一位教師都不會選擇第一種,怎麼做到,唯有改變。

不能跪對學生。和諧的師生關係應是平等、民主、融洽的,既要拋棄師道尊嚴,也要直起脊樑做人。對學生的正確態度是:熱愛,尊重,不遷就。

不跪對權威。教師首先要自尊、自信、自強,也要保持一顆淡泊寧靜之心,無欲則剛,無求品自高。

不跪對社會。教師要做一個正常的社會人,一個普通人,不要整日忙與社會應酬,不要下跪於名利之中,應固守自己的一方天空。

不跪對家長。教師要與家長保持一定的距離,又要彼此在必要的溝通之中平等、理解、信任、支持。避免庸俗化、功利化。

是啊,我們要做站直了的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遠、底藴和智慧。要時時瞭解學生、關心學生,給學生以真愛,要從細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學生的真實的思想,讓他們不斷地發現人性美,做一個正直的、真誠的、寬容的、有愛心的、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的人。這樣我們的學生才可能成為站直了的人。

這就要求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成為一個思想者,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這是吳老師一篇文章的標題。我想其中的含義不言而喻,教師是工作者,教師是勞動者,教師是指導者,而更應該是“思想者”。我國有過不需要思想的年代,所以我們愚昧瘋狂。那個時代已經過去,我們除了反省,更重要的是去實踐,去破除內心的封閉意識,要學會思想。如果一個教師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很難想象他所教出的學生會是什麼樣子,真的就如吳老師説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羣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語文學科應該是認知、思想的工具。如果僅僅是把它當作一門學科知識,照搬教參來傳授,而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沒有個人智慧,那勢必會使這門學科黯然失色,而且我認為這種行為還是對教師職業的褻瀆。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塑造人,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要堅持讀書,善於思考。“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讀書應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現在,我覺得,在教師進修問題上,也得用這句話。——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 篇2

第一次聽到這本書的名字——《不跪着教書》,我很驚詫,亦很迷惑,不知其意。不跪着教書?平時我們不是站着教書的嗎?怎麼是“跪着教書”?這“跪着教書”指啥?怎樣才不是“跪着教書”?帶着疑惑和好奇,我把江蘇省特級教師吳非所寫的這本《跪着教書》一口氣讀完,胸中湧起了無限的温暖,書中充滿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對人、對教育的熱愛。作者吳非是南京師大附中的語文教師,擅寫雜文隨筆,這本書就是一本隨筆集,這本書收錄的,是吳老師平時對於一些教育教學現象的思考與感悟。此書篇幅很長,分為六輯,從不同角度講述了不同問題,吳非先生確是一代大家,把近三百頁的內容濃縮為一段話啟迪我們,使我感觸頗深。

吳非先生所説的跪着教書是説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的一種不自由的狀態,老師常常不自覺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機器,成了書本的奴隸,考試的奴隸,各種教學比賽的奴隸。吳非老師在書的“序”中説:“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由此引出一個話題:看了書,值得我深思的問題是:教師是什麼?要如何才能不跪着教書?

教師是什麼?

有人把教師比着辛勤的園丁,培育着祖國美麗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師比着無私的春蠶,為學生的成長吐盡最後一口絲;還有人把教師比着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着學生美好的心靈;更有人把教師比着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人生的道路。教師是什麼?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再説,教師自己的靈魂又由誰來塑造呢;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

那麼,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

如何做到不“跪着教書”

1、思想有深度

因為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活動已不再是單維的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而必須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學生的人格建構。只有教師的思想光明才能燭照出學生的精神燦爛,只有教師的情感高尚才能薰陶出學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師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學生的健康心理。語文名師竇桂梅老師的課堂就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在不斷的提問和師生互動中體會的愛生之情讓人感動,她那親切、和善、平等、尊重的言語,無時無刻不觸動學生的心靈深處,從人格上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老師的熱愛,從而內在的履行“親其師信其道”。

2、知識有厚度

吳老師在《只要肯讀書》中提到:天下事道理多有相通。換個話題,説到教師的教學觀念及業務素養,可能也該説一句:“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為什麼教師的地位仍舊沒有高起來,為什麼教師羣體的綜合素質提高緩慢,除了社會的原因之外,教師本身道德修業意識比較淡薄也是一個方面。這集中反映在主動學習的意識不夠。

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永遠地讀書,從書籍中獲得教育智慧,讓自己有一定的高度、深度和厚度,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否則的確會“人云亦云”。

以讀書為支撐,教師可以立足課堂,從從容容播種傳道,以讀書為信仰,教師可以積極坦然而寧靜,明朗的面對人生;以讀書為生活,教師可涵養自己的豐富的感情、健全的理性、敏鋭的判斷,和不竭的創造力,更好服務於學生的發展;以讀書為己任,可使教師的生命之樹常青,無聲的潤澤學生也悄悄的葱蘢自己。

讀書,思考,實踐,再讀書,再思考,再實踐,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規律,是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們要在今後的教育進程中堅持遵循這一規律,一路前行。

最後我想説:《不跪着教書》真是一本好書。在此我只想好好地感謝吳非老師,他給我帶來了觸及靈魂的感悟。為了愛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這樣的美好。願吳非老師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境界能給教育界乃至全社會都帶來深刻的反思和啟迪,願中國湧現出更多更多的“鐵骨教師”,教育出的學生都能成為“站直了的人”。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 篇3

假期中讀了《不跪着教書》,讀了之後就捨不得擱下,索性一口氣把它讀完,感覺自己內心深處一直以來想一吐為快的想法在書中得到了宣泄。這本書中沒有深奧晦澀難懂的教學理論,沒有華麗的辭藻,有的只是簡易實在的教學雜感,教學反思和教學隨想。讀了作者沉甸甸的思考,且不説受益匪淺,有一點對自己日後的教學生涯的幫助,就應當值得去讀。

同樣作為教育工作者,同樣是語文教師,吳老師是怎樣認為做好語文老師的呢?

吳老師認為評價一位教師的工作,簡單地説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言簡意賅,把握住了現代“師道”的實質。當然,他也沒有迴避“應試教育”,高中語文教學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在培養語文素養的同時給學生一粒人文的種子,一是設法幫學生搞到一張進大學的門票。這是現階段我們這些“語文匠人”的追求。同時,吳老師又在更高的`層次上闡述了語文教學的使命。語文課應當擔負起思想啟蒙的任務,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

這就要求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成為一個思想者,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這是吳老師一篇文章的標題。我想其中的含義不言而喻,教師是工作者,教師是勞動者,教師是指導者,而更應該是“思想者”。我國有過不需要思想的年代,所以我們愚昧瘋狂。那個時代已經過去,我們除了反省,更重要的是去實踐,去破除內心的封閉意識,要學會思想。如果一個教師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很難想象他所教出的學生會是什麼樣子,真的就如吳老師説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羣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語文學科應該是認知、思想的工具。如果僅僅是把它當作一門學科知識,照搬教參來傳授,而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沒有個人智慧,那勢必會使這門學科黯然失色,而且我認為這種行為還是對教師職業的褻瀆。“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塑造人,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愛因斯坦語)作為青年教師,我要學習和思考的東西還有很多,努力保持的教學個性,要有自己的教學見解和主張。

語文教師要保有職業的激情(精神追求)。吳非老師在書中談到的上海於漪老師於老師雖已是古稀之人了,但是她依然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她能夠在長年從教後依然保持對新事物新思想的敏感,能對未知領域不停地探索,能始終對教學保持濃厚的興趣,在靈魂深處永遠地有那種“熱愛”的稟賦,這是實屬不易的事。於漪常説:“我上了一輩子課,教了一輩子語文,但還是上了一輩子深感遺憾的課。”這是一種永不滿足的精神。而現在許多教師沒有任何“精神追求”,就是在那裏“混吃等死”,這是十分遺憾可悲的事情。我作為青年教師,前方還有很長的路,心中還有理想。堅持向吳老師和於老師學習,始終保持自己的職業激情,教書的心永遠年輕,一輩子學做教師。

要堅持讀書,善於思考。“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讀書應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現在,我覺得,在教師進修問題上,也得用這句話。——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

然而現實卻遇見了尷尬的事情,在中學裏學生讀書,準確地説是讀點小説,甚至名著都是一種罪過。有些教師自認為讓一些平時酷愛名著、小説之類的同學改邪歸正,從此不再看這等“閒書”,是教育的成功。想起這我心中油然就會產生悲痛之感。我現在已為人師,但是我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所以對於這我當然很有感觸。説實在的,我如今不愛讀書跟以前讀書是一種罪過的教育不無關係。剛有點想讀書的念頭,就被老師扼殺了,拿着收繳的書揮袖而去,這樣的背影一次次的出現我的眼前,自然,久而久之讀書的興致沒有了,到了大學裏有了時間卻沒有了興致。不愛讀書,這是可悲的。

不讀書也就沒有了知識的營養,也就不會思考,自然也就沒有了獨立思想的精神。我教語文學科,而語文是最有靈性的、最具思想性的學科。我們和學生之間的需要橋樑,這個橋樑就是語文,語文是人與人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徑。

為人師表,説的就是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學生的最初的理想很有可能就是來自學科的基礎學習,一個能言善辯、妙語連珠的語文老師很可能“鑄造”有成就的學生。於是如何做好這個表率,吳非老師説的好: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只有教師肯讀書才能要求學生肯讀書。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地進德修業,努力使自己成為最出色的教師,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人。

簡而言之,作為一名教師,要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要有“精神追求”,要多讀書。當然這只是我從書中讀出的幾個觀點,要做好神聖有尊嚴的教師,遠不止這些。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 篇4

最近,讀了吳非《不跪着教書》一書,讀着作者的一個個對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讀的過程中像在看一個個教育故事一樣,這些故事有的似乎很遙遠,有的確離我們很近,有些好像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書中説了很多我們想説的話,教了我們許多遇到一些教育問題的處理方法,有些問題也有作者的無奈。總之,此書又好像一面鏡子,反射出了我們作老師的身份,時時提醒我們肩上擔負的責任。

我首先關心的仍是在我看到書名後就想弄懂的幾個問題:何謂“不跪着教書”?不跪着教書又該怎麼教書?

書中並未對此作出系統的論述,但透過那些零零碎碎的感言,不難窺見問題的答案:

“多年來,語文教師屈從於世俗的評價,憂饞畏飢,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教學上也搞‘無一句無來處’,言必稱宗師權威。”選自《呼喚風格》——這是一種跪。

“教師沒有信仰,沒有精神追求,他的學生很難成為站立起來的人。”選自《教師要有精神追求》——這樣的跪也是極為可怕的'。

“為了崗位拋棄做父親、做丈夫、做兒子的責任,我以為他的情感雖不健全的,其價值觀也是虛偽的。”選自《模範如是説》——被“主流媒體”大肆頌揚的“模範”,也是跪着的人。

再摘錄作者另一部分經典語錄:

經典是一個時代語文和人文的最高成就,青年時代讀這樣的書,會給一生的讀書打好“底子”。在這種閲讀中,培養人文精神,學會獨立思考,終身受益。

教師對學生講“學貴乎疑”,至多停留在對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上,這是很不夠的。如果教師不敢於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未免是葉公好龍。所以我認為,教師要學會教書,首先應該學會讀書,學會思考。

讀書也要站直了讀,跪着讀,和不讀書差別不大。

—— 《不要跪着讀》

天下事道理多有相通。換個話題,説到教師的教學觀念及業務素養,可能也該説一句:“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為什麼教師的地位仍舊沒有高起來,為什麼教師羣體的綜合素質提高緩慢,除了社會的原因之外,教師本身道德修業意識比較淡薄也是一個方面。這集中反映在主動學習的意識不夠。

——《只要肯讀書》

格即人。

有教學個性的教師,他們的課往往體現着一種獨立思考的意識,展現自己的學養;而一個不善於思考問題的教師,只能做“傳聲筒”。

沒有風格就不會有地位。

—— 《呼喚風格》

每個健全的人都有可能成為思想者,因為上蒼公平地給了我們大腦,賦予我們感知的器官。然而總是隻有很少的人能成為真正的思想者,因為大多數人沒能從精神上獲得解放,不知道自己可以站起來。匍匐的人總是認為自己應當卑微,如果他有思想,站了起來,就會發現太陽每天是從自己腳下升起來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應當是知識分子的必備要素。

思想者往往是寂寞甚至痛苦的,因為“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因為他要掙脱“瞞與騙”的禁錮,這種追索的意識會使他突前於時代的潮流,他的思想會像荒原上傳來的第一聲嚎叫,使大部分習慣於常規的人不寒而慄。

——吳非《思想者》

例如讀了“善良的心是一盞燈”、“感恩之心”、“做最出色的教師”、“小睡有何不可”、“跑,還是別跑?”、“教育無小事”……等這些隨筆雜感時,感觸頗多。

例如,看到“跑,還是別跑?”一文,我也是有同感的,在學校時,經常看到學生在走廊上飛奔。有些學生確實是趕時間,有些學生確實在打鬧,我也總會叫學生小心,慢點,我也經常為學生捏一把汗。你想啊,走廊上有時剛拖了地板很滑,人流量又大,有學生和老師拿着實驗器材的(尤其是教學器材),有老師拿着筆記本電腦,萬一撞着了,萬一滑倒了,後果都是不堪設想的。 所以我也總叫學生課間文明休息,別瘋趕打鬧,如需鍛鍊,則去操場運動,別在教室走廊狂奔。

是的,學校對學生實施教育的過程不僅僅在課堂,學生在校的全部活動都是接受教育的過程。教育者應當教會學生仁愛,教會學生學習感恩,教會學生好好做人,讓學生知道人格尊嚴、品格往往就在細微處體現出來。教育事關人格修養,校園裏生活中無小事,所以我們老師處處要做好學生的表率,認識到教師言傳身教的重要作用。

拉拉雜雜寫了些許讀後感受,當然書中有些觀點與作者也有不同看法,但作者那種真實的深沉的情感深深打動了我,讓人心生暖意,若我們的教育官員教師隊伍都能如此,大概是另一番景象吧!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 篇5

起先看到這個書名後,我不由的陷入了思考中,什麼叫跪着?誰跪着了?向誰跪着?老師怎麼會跪着教書?帶着種種疑問我拜讀完了吳非老師的這本隨筆集,看完之後才明白,此書寫的是吳非教師多年教學工作的實際經驗,該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這本書強調要想學生成為站立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看完以後我再一次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因為吳非老師的很多思想的確是讓我有震撼!

《不跪着教書》——很有骨氣,很有個性的書名,透着倔強,透着理性,透着思索!《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閲讀》等文章顯現出一種為人的道理,一種正直、純潔的氣質,深入的剖析、新鋭的理念、獨特的視角、無畏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想要教師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封面上的這兩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

書中讓我最感動的是《永不凋謝的玫瑰》,這篇文章講的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記下了這樣一則真事。校園的花房裏開出了一朵碩大的玫瑰花,全校師生都非常驚訝,每天都有許多同學來看。這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裏散步,看到幼兒園的一個4歲小孩在花房裏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從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這個女孩為什麼摘花,他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害羞地説:“奶奶病很重,我告訴她學校裏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點不信,我現在摘下來給她看,看過我就把花送回來。”聽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她攙着小女孩,在花房裏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説:“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這個故事長久地感動着我。為了愛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這樣的美好。

吳老師在書中提到“小睡有何不可?”這恐怕和很多老師的想法大相徑庭,吳老師在書中説到多年前默許學生課上睡覺的事情,並且怕學生睡覺着涼,還請同桌給他蓋了件衣服,並且事後對大家説,以後上課如果誰睡着了,就輕輕地替他蓋件衣服,少聽幾分鐘語文課不要緊,萬一生病了,損失就大了。他還舉了單位開會(包括學校教職工大會)的例子,先到的人都喜歡往後排坐,講台前都要空出一大片,為的就是坐在後面可以分分神,小聲聊聊天嘛!既然如此,為什麼對學生那麼苛求!對教師而言,要有本領把課上得讓學生喜歡,讓學生輕鬆愉快的學習。如果學生能喜歡他的課,只是因為特殊原因偶爾打個瞌睡,老師們實在不必大驚小怪。看到這裏,我覺得吳老師是真的在用心去教育他的學生,是真正的人道教育。

在當中我也看到了很多觸目驚心的例子,有個大學有女學生跳樓自殺,屍體躺在教學樓前,大樓裏的老師還在照常上課,學生正常嬉笑,誰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還是有個外國留學生看不下去了,給死者獻了一朵花,這時候師生才開始對死者有動靜。浙江有個高中生殺死了親生母親,在監獄裏有人問他,如果你能夠出去,你最想做什麼?他説,我最想好好讀書。吳老師氣憤地寫道:“他殺了自己的媽媽,居然沒有一點悔罪的意思,居然想不到人死不能復生,這還是人嗎?”這就是冷漠教育的典型作品。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用硫酸潑熊,雲南大學大學生馬嘉爵無端錘殺四個同學,這樣的新聞有轟動效應,但是更多人的冷漠一樣的可怕。人文教育缺失,必將會有報應。吳老師的教育思想就是回到常識,他希望學生有感情,有愛,有憐憫,敬畏生命,知恥,知感恩圖報,説真話……這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大目標。

我認為,現在的道德教育應該重視讓兒童不斷感悟人性美的方面,多給兒童一些真實的東西,如:我們的`社會應給學生一些美好的東西,學校應營造人性美的氛圍,讓我們的學生具備美好的人性;同時我們教師首先應該是站直了的教師,要不斷的學習,要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給學生以真愛,要從細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學生的真實的思想,通過一些真實的事例,找回他們的同情心,讓他們不斷地發現人性美,這樣我們的學生才可能成為站直了的人。

這本書裏還有很多很多發人深省的案例以及吳老師對於如今教育界的一些看法,看完後的震撼和反思是無限的。我想我已經慢慢明白吳老師在書中説的那句話的含義了“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 篇6

很偶然的,我在上網時看到一個大學同學的QQ簽名上寫着:不跪着教書,我很詫異,亦很迷惑,更百思不得其解,心想:這人,平時驕傲得很,怎麼難道真的有學生給他難堪了?原來,丟臉丟大發了的一直是我,他説他指的是吳非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着教書》,亡羊補牢,我立馬跑到圖書館買下了這本書。

我對這本書的感覺真的可以用貪婪來形容,可能是工作一年以來一直感覺自己很忙,根本就沒時間好好的閲讀,現在一定要好好惡補一番。正如吳非老師在序中説: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也許一直以來教師這個職業的真諦很難捉摸:教師到底是什麼,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呢?

常常有人這樣形容老師這份職業,老師是辛勤的園丁。但是我並不這麼認為,我覺得,教師不應該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都在奉獻的,都在實現自身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冶煉,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

但是,一直以來,提倡的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然而,吳老師也在書中提到,現在的老師是對課本,對參考書是頂禮膜拜的,記得在我記憶中聽過這麼一句話:老師是神,放的屁都是香的,意思就是説老師的話都是真的,而老師的話大多來自於書本,今天這個話題有些沉重了。在課堂中,也不乏有一些照本宣科的,缺乏的是教師自己獨立思考的精神。一個學生,只有成為一個思想者,他才有充實的內心,才有可能始終充滿活力,才能稱得上知識分子。現今課堂上最缺少的通用語是我認為,我們不能培養馴良的思想奴隸,要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一個優秀的教師如果自己都喪失了對思考的精神,能靠他去立人嗎?作為教師,應當時常提醒學生學會識別皇帝的新衣,敢於提出自己的觀點。而且,吳老師的認為,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更不能跪着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着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這比喻非常生動形象,現實中,教師就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

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教師應該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頭頂天,腳踏地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絕不能跪着教書。

同時,吳非老師還認為,評價一個老師的工作,簡而言之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這話雖説簡單,做好的還需花一定的功夫。

首先,讓學生喜歡你的課。我覺得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不然學生聽了兩三年也説不出對這個老師上課的印象。其次,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説實話,語文是最有靈性的學科,讓學生喜歡很難,討厭也很難,畢竟這是最為基礎的學科。所以,讓學生單純的照着課本的知識點梳理,機械記憶,這遠遠不夠的,最關鍵的是要引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這種思維,理科適用,學習語文同樣也合用。從課本出發,學習閲讀課外的名著,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吳非老師説: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我想現在的學生家長,包括大部分老師也是持這樣的觀點的。關鍵學生自己是這麼認為的嗎?如何做呢?老師要有表率作用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

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的第二輯是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這是有一年由吳非老師出的一道作文題,我同樣深有感觸。現在所謂的美麗,都被外表的光環罩住了,真正的獨立的思想者鮮有所聞。而吳非老師就是其中一個充當思想者的角色,他在本書中不僅僅找出了中國教育的痼疾,還開出拯救痼疾的良藥。縱觀全書,你就會發現,作者在書中談到的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或者説痼疾,比如不讓學生請假過生日、不讓學生遲到、不讓學生組織課外活動,教師接受學生禮物,以及怎樣做一個出色的教師、做一名優秀的校長、做一位合格的父親等等,這些除了在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以外,作者還為所有的閲讀者開出了一副普遍適用的良方,那就是:讀書。

不跪着教書,不做刻板思想的奴隸,站直了教書,才能教出大寫的人。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給了我一次思想的洗禮。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 篇7

"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文革給中國人帶來的恥辱,想到下一代人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條。"當我開始看《不跪着教書》這本書時,題目下方的這段話深深地撼動了我。

吳非以高度的責任感把他看到的當前教育存在一些腐敗、墮落以及種種不人道所表達出的那種憤怒讓我感同身受;他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對祖國教育現狀的擔憂、以及對理想教育的嚮往和追求,不能不使我對他產生深深的敬意。我看到了作者對人和生命本質的全面地關注。對那些反人性的愚昧殘酷的教育,對扼殺生命的專制落後的`教育,作者或扼腕長歎,或抑鬱憤慨,或無情譏諷…

蘇霍姆林斯基、幼兒園的一個4歲小孩、那朵碩大的玫瑰花,在不停地拷問着我,從教20多年,在忙忙碌碌中度過的一天又一天,到底給了學生什麼?

參加四川師範大學的國培示範項目的培訓和周麗蓉老師名師工作室以來,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這麼多年來,忙着工作,書讀少了,思考少了。正如吳非所説"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他説,"一位教師,只有不斷地進德修業,把自己的工作和學生的成長結合起來,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學生的敬重,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人。""要讓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是啊,語文老師要讀書,讀大量的有價值的書。所有的名師都讀過大量的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做過像餘映潮老師那樣的讀書筆記。我所接觸到的周麗蓉老師、魏光虹老師都是讀書不倦的老師。可是在生活的忙忙碌碌中,很多時候我只讀一點雜誌,看一點自己感興趣的書,忘記應該讀一讀理論書籍和專業書籍了。我和昆明市教科院、雲大附中、昆十中、新迎中學的幾位老師成立了"醜小鴨"讀書小組,互相鼓勵,互相監督,讀一點有意義的書。我們每個月讀一本書,開展一次活動,檢查讀書情況,交流讀書心得。現在已經開展了兩次活動,每次都有一些新的收穫,因為發自內心地想讀書,因此不覺得是負擔,還有一種久違了的幸福。

吳非説:教師應該有獨立思考的精神。那麼獨立思考的精神來自哪裏?我以為是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要有底氣。二是不盲從。

先説要有底氣。教師要具備專業知識,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就要具備獨立解讀文本的能力,而不是教參的傳聲筒。離開大學走上講台後,我們許多語文老師就成了教參、考試的奴隸,不再讀書,不再寫文章,不再看月亮、嗅花香,失去了自己。可見如果教師沒有學習,一切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要説創新超越了,可能連最起碼的教書育人的底氣都沒有。作為一個語文教師,還應瞭解學科內容與學科的教學方法--理解學科的知識是如何創造的、如何組織、如何同其他領域的知識整合的;能夠運用專業知識把學科內容傳遞給學生;形成適於知識的多種途徑。也就是説必須具備教學生學習的能力。簡單説,一個語文教師就應該會讀、會寫、會教,只有這樣,才可能是一個有底氣的語文教師,才有可能進行獨立思考並有所創新。真正成為吳非認為的一個合格的老師: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

其次是不盲從。各具特色的著名教師、鋪天蓋地的教育思想、面面俱到的教學設計、五花八門的複習資料,面對這些,有的選擇了跟從,選擇了失去自我;清醒的教師則一種審視和思考在前行。教師是勞動者,教師是指導者,而更應該是"思想者"。如果一個教師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很難想象他所教出的學生會是什麼樣子,真的就如吳老師説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羣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語文學科應該是認知、思想的工具。如果僅僅是把它當作一門學科知識,照搬教參來傳授,而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沒有個人智慧,那勢必會使這門學科黯然失色,而且我認為這種行為還是對教師職業的褻瀆。"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塑造人,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讓我們從讀書和思考做起,讓我們的名師工作室給昆明語文教學帶去一縷清新的風。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 篇8

在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就拜讀了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最近再次拿起這本書,讀到一些貼近我們一線教師各種狀況下的勸勉以及指導方法,有了很多和以往不一樣的想法,有人説這不就是類似雞湯嗎?把教育放在心上,育人放在首位的人會明白,這“雞湯”是真材實料,是我們可以“喝”一輩子的。

(一)“對一個教師來説,最大的安慰,就是我們培養出了人,一個有感恩之心的人。”

相信很多青年教師會同我一樣,懷揣着一腔熱忱從學校畢業,剛踏上崗位之時,把自己的熱情揮灑在講台之上。可是能夠保持這樣勁頭的人可能漸漸地減少。教育是一件良心活,所以我一直保持自己的初心,去愛自己的學生。

感恩教育是老生常談了,儘管如此,我一直在思考我們教師本身如何看待這件事呢?是不放心上?還是時刻滲透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之中?想起我帶的第二屆學生,他們如今在六年級,我帶到他們三年級後就沒接着教他們了,離別之時我們都非常地失落。他們熟悉了我,熟悉我的班級管理模式,很喜歡我,捨不得我,我則有種把自己親手帶大的孩子拱手讓人的感覺,相當難過。回憶起和這些孩子三年來的點滴,從一年級時我就把感恩教育滲透到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晨會、班會、單獨談心等方式,開展感恩類型的活動,講感恩主題的故事,寫小日記,製作手抄報,畫感恩主題的畫等等,最主要的讓學生懂得換位思考,讓他們懂得父母的心情,或者模擬場景,情景再現,讓他來做當時的爸爸或媽媽,學會換位思考,就會減少很多矛盾。還有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開家長會。家長會上必須提及感恩教育,並爭取家長們的全力支持,做到在校在家態度保持一致的,家校合作,讓孩子成為有感恩中心的人。三年如一日,我班上的每個孩子都非常善良,團結一致,班級氛圍良好。從無撒謊之事,待人誠實友善,也無忤逆父母之舉,方方面面體現着感恩教育帶來的影響。之後的兩年我都不在他們的學校工作,偶有事情回來一趟,每回遇見,他們都會像一羣小雞遇到雞媽媽一樣飛奔過來,那情景讓我難忘。每當説起這些學生,我會不禁露出微笑,“得意門生”不正是最好的形容嗎?他們是我的驕傲,我知道,這份懂得感恩的心,會伴隨他們走過人生每一程。

(二)“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孩子,而不是爭論是非曲直,爭輸贏。不要訓家長,這可能使他們為難。”

和家長溝通方面,我一直秉承這個觀點。良好的家校溝通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關鍵點之一,取得家長的積極配合,才能全力地教育學生。如果真的為了學生着想,而不是為了自己學科成績的平均分、優秀率,那麼就應該讓家長與我們站在同一戰線,或者説我們的出發點一致,因此不應該把家長放置於和自己的對立面,那樣自己只會孤立無援,與此同時,在家長學生心目中,你也不會是一個負責、工作能力強的老師。

我們班有個孩子,在學習上是沒有要學習的意識的,但是也不惹事,上課的時候自己安靜地坐着看書,下課後和自己喜歡的一兩個同學玩。班上有幾個調皮的學生,覺得他很好欺負,平日裏經常和他開開玩笑,有一次兩個男生認為這個男生用言語侮辱他們倆,因此伺機找機會“報仇”,在排隊的過程中打了這個男生一巴掌。我當時看到後立馬跑過去制止,隨後分開處理,讓被打的.學生先去上課,打人者留在教室,結合我自己所見,將事情瞭解清楚,立馬通知兩位家長前來學校處理此事。電話中大致告訴他們請他們過來的原因,讓他們注意安全。隨後在辦公室中等待他們的到來,這個過程中,我讓兩個打人者分開,冷靜思考。待家長來後,再將事情經過原原本本告知,並告訴他們此次要他們過來的意義在於什麼?同學之間玩鬧可以,若是仗着他人天性軟弱進而轉為欺負,這樣的勢頭必須立刻阻止,否則火苗蔓延,影響性格、影響未來。出了這樣的事,家長肯定首先關心自己的孩子什麼原因打架,因此客觀陳述事實是他們想聽的,也是我們應該做的第一步,他們會覺得你很公平,取得他們的信任後,再進一步進行溝通。如果這裏我們不夠冷靜,不夠智慧,質問他們你們怎麼在家教育孩子的,想必接下來的談話都沒有任何意義了,甚至無法繼續談下去,原本是過錯的一方可能因為這樣的批評無地自容而拒絕溝通。因此看到吳老師這段話的時候,我深有感觸,我們只是學生的老師,這點絕對不能逾越界限,我們要想讓自己的工作順利進展,怎麼能夠把學生家長當作學生一樣來對待呢?

事後我找到被欺負的這位同學,告訴他遇到這樣的事情必須要挺起胸膛,軟弱不能給自己安逸,只會帶來更多傷害。耐心教他處理此事的方式,願他能夠成長,不再為這樣的事犯難。後來我和他的家長用電話進行了一番溝通,將此事悉數告知。這位家長也知道自己的孩子軟弱,家長本身人也善良,她認為孩子之間的矛盾,她就不去計較,因此我又把吳老師的這段送給了她,“不要寬容那些以愚弄別人為能事的人,他們不僅僅是在捉弄人,而且褻瀆了人世間的善良。”掛電話後,沒一會我收到了一條短信:“李老師,你人真好,就像《淘氣包馬小跳》裏的歐陽校長一樣讓人覺得倍感親切。我們家長會全力配合您,一起讓孩子變得更好!”這是心靈靠近發出的動人的聲音,這是家校之間友誼的聯結。

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給了我一次思想的洗禮,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我要提醒自己身為人師的激情永遠不能消退,讓自己站直了教書。

《不跪着教書》讀後感 篇9

《不跪着教書》,看到這個書名,心裏覺得非常奇怪,什麼叫跪着?誰跪着了?我也像學生看到課題就會質疑一樣。這會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帶着期待、懷疑、審視和好奇的心態,我打開了這本書,便就放不下了,書裏沒有什麼高深的觀點,也沒有那些晦澀難懂、拒人千里的理論,而是對教育現象的反思或教學隨想,是和同行或學生的對話。那充滿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對人、對教育的熱愛,使我胸中湧起無限的温暖。

跪着,意為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意為人云亦云,意為趨炎附勢,意為為生存而失去教師的責任。書中闡述了吳非老師幾十年教育教學工作的信條是:“不跪着教書”。也就是説教師首先必須成為一個思想者,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一個具有獨立思考精神的教師人格獨立了,才能給學生良好的示範;思想獨立了,才能教會學生用智慧去懷疑,去判斷,去立論,去創新!“如果一個教師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很難想象他所教出的學生會是什麼樣子,真的就如吳老師説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羣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 只有用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師的思想光明才能燭照出學生的精神燦爛,只有教師的情感高尚才能薰陶出學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師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學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師的人格偉岸與厚重,才不會導致學生的人格猥瑣與淺薄。

不跪着教書,必須要有站起來的勇氣,要有視野的寬度、知識的厚度、思想的深度。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獨立的思考。深記自己做為教師的責任。開啟學生的智慧,完善學生的品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要把學生培養成有道德,有理想,有知識,有能力的人。作為教師還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從我們內心深處長出來,其長勢取決於土壤的肥沃程度:我們的文化底藴,我們的學識修養,心性修養,精神修養。”也就是説要想擁有並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必須從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藴、淵博自己的學識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養、昇華自己的教育追求來入手,才能不斷地積澱自己的教育智慧,舍此,別無他徑可尋。“教師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是跪着的,那他的學生只能趴着了。”這句話,我想對教任何課的老師都適用。針對目前教育界很多教師“跪着教書”的現實,吳老師給出了一個良方:就是讀書。“教師要學會教書,首先應該學會讀書,學會思考。”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了教育生命。教師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

吳老師認為評價一位教師的工作,簡單地説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言簡意賅,把握住了現代“師道”的實質。課堂中我們要有激情,這種激情勁兒很重要地來自言辭,不僅僅是將預先準備的內容表達地流暢、有韻味,更多的還是對隨機出現的問題能接過話題闡釋和借題發揮,有了新意,有了深度,學生怎麼會厭學呢,學生喜歡有激情的老師,喜歡有激情的課堂,我們得靠激情感染學生。我們要和學生對話溝通,要展現所教學科的內在魅力,體驗老師的妙趣橫生。你看,這將是一件多麼令人人興奮的事,我們現在所做的不僅僅是傳播,更是創造,傳説人本來是泥做的,因為得到一口靈氣而開始了生命,也許經後我所做的就是要傳承着這股靈氣,讓更多的生命有新的`呼吸。有教學個性的教師,他們的課往往體現着一種獨立思考的意識,展現自己的學養;而一個不善於思考問題的教師,只能做“傳聲筒”。

教育首先要培養有善心有同情心的人,這是吳非的基本觀點。因此教師要有“心”:愛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純潔的心;要教會學生擁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愛一切生命,懂得寬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溝通情感,用智慧啟迪智慧,用心靈觸摸心靈!這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大目標。也只有教師的思想光明才能燭照出學生的精神燦爛,只有教師的情感高尚才能薰陶出學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師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學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師的人格偉岸與厚重才不會導致學生的人格猥瑣與淺薄。

我們要做站直了的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遠、底藴,、和智慧。要時時瞭解學生、關心學生,給學生以真愛,要從細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學生的真實的思想,讓他們不斷地發現人性美,做一個正直的、真誠的、寬容的、有愛心的、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的人。這樣我們的學生才可能成為站直了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ngn0j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