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悲慘世界讀後感精華【13篇】

悲慘世界讀後感精華【13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悲慘世界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悲慘世界讀後感精華【13篇】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

一個週日的早晨,我來到靜謐的金陵圖書館,欲在滿屋的書香中找尋一本我神往已久的書。在外國文學區,我抽出了《悲慘世界》,來到潔淨的桌椅旁安靜的閲讀,在我的身邊坐着一位頭髮花白的老者。

我沉浸在書的世界裏,遇見了冉阿讓、沙威、米里哀主教,遇見了芳汀、珂賽特、馬呂斯和他的朋友們。那一段段瑰麗的故事,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黑暗的世界被熱情的文字描述着,不停撞擊着我的心靈讓我身體發緊熱淚盈眶!

我看見冉阿讓——一個伐木工的兒子,自小的孤兒為了養活幼小的侄子而去偷了麪包,坐了19年的監獄。又受到米里哀主教的感化,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市長,幫助了太多的人!他説米里哀主教是“天使”。我卻覺得他才是天使,是個傳奇!悲慘的命運無法使這個堅毅的人倒下,而是讓他站的更高更穩。所以在他最終離開時,我悲傷的無以言表!這時我身邊的老者告訴我:“腳步不能達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達,眼光不能到達的地方,精神可以飛到。冉阿讓有着比海洋比天空最寬闊的胸懷。你看在某個黑暗的地方,有個巨靈張開他巨大的雙翅,在等待着這個靈魂。”

沙威應該是《悲慘世界》中最悲劇的人物。他一生只活在兩個詞語中——“警惕”和“監視”。他一生都在做保衞社會的人,並且做到他認為的最好和最徹底。他應該不是一個壞人,只是他堅持的是當時那個黑暗社會的所謂“秩序”。他的良知被黑暗所矇蔽,成了政府無情的工具。當最後他和冉阿互助互救時,冉阿讓的'原諒讓他驚愕,自己的原諒讓他害怕,他認為找不到自己了!他認為只有一個辦法可以拒絕明天,那就是死去。他的信仰崩塌了,他筆直的身體摔進無邊的黑暗的塞納河中。這時我身邊的那個老者又告訴我:“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製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織着廝殺着,這就是我們為之眷戀而又萬般無奈的人世間!”

貴族青年和他的朋友們舉行起義,他們想要改變這個黑暗的世界。可是革命失敗了,他們在那樣的年紀就死去了,多麼遺憾啊。但那緊鎖的門窗,麻木又冷漠的觀望,裝睡的人們是無法聽見起義者在廣場上的呼喊的。革命先驅者被人們的遺棄讓我悲憤莫名!我身邊的老者卻對我説:“人的兩隻耳朵,一隻聽到上帝的聲音,一隻聽到魔鬼的聲音。良心的覺醒是因為靈魂的偉大。”是啊,那是他們的信仰,我彷彿聽見了他們內心的吶喊:這個世界在黑暗過後必是光明!

我在圖書館裏待了整整一天,感受着《悲慘世界》帶給我的矛盾與震撼,它在講述着主人公們的孤獨和困苦的同時,卻又時刻讓我感受到他們相互温暖擁抱着度過黑夜。它表面上描寫着社會的黑暗,卻又在暗地裏不斷播撒着愛的種子,訴説着愛的温潤。它讓所有人在墮落中掙扎,卻又在掙扎中救贖,一切為了光明!

“嗯,小姑娘,你是對的!”身邊的老者微笑的看着我。“謝謝您,雨果爺爺!”我説。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2

“這部作品是一座大山。”本書作者雨果這樣評價。

可以説,《悲慘世界》這部皇皇鉅作在寫作之時具有深刻的社會根源。據雨果所知,1806年,一個叫彼埃爾的窮苦農民因飢餓偷了一塊麪包而判苦役;1828至1830年間,雨果先後蒐集了有關奧利主教和黑玻璃製造業的材料。此外,雨果參觀了比賽特和土倫的苦役犯監獄,在街頭目睹了類似芳汀受辱的場面。1848年的革命打斷了他的創作,12年後他才回到這部小説的創作中,直到1862年,《悲慘世界》在比利時問世。小説的創作歷史三十餘年,堪稱鬼斧神工。這段時間也是法國的多事之秋,政權在王權制和共和制之間來回變動,雨果在此期間也遭受了種種磨難。

文章的內容是這樣的`:冉阿讓為養活姐姐的孩子因飢餓偷了一塊麪包,幾次逃獄未果,服苦役達19年之久,以致出獄後產生了報復社會的慾望。但因卞福汝主教的感化成為了勤勞致富的馬德蘭市長。後身份暴露重又逃脱監獄,解救已故女工芳汀的女兒珂賽特。後不斷遭警探沙威的追捕,參加了共和起義,並解救了馬呂斯。既而,他促成了馬呂斯與珂賽特間美滿的婚姻。馬呂斯卻因誤會冉阿讓的真正身份而疏遠了他。在冉阿讓臨終前,誤會得到冰釋,他躺在青年夫婦的懷中安然死去。

文章情節曲折跌宕,敍述風格抒情味濃,語言昂揚激越、熱情洋溢。

文章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作者對人物內心活動的描寫。在探索人物的心靈時,雨果寫到:“在但丁面前也曾有過這樣一扇陰森可怖的門,他曾猶豫過,不過我們還是進去吧。” 冉阿讓內心善與惡的鬥爭,似乎失去珂賽特關愛的掙扎,以及告訴馬呂斯自己真實身份的矛盾迷惘,小伽弗洛什純真兒童內心世界,還有外祖父吉諾曼對馬呂斯的拳拳愛心與他倔強性格的衝突等等。雨果都使用了大量的筆墨去渲染、勾勒。瞭解人物的心靈世界,確是一件讓好奇心得到滿足又使人生悲的事情。雨果將其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文筆細膩激揚,理解和同情的心情油然而升。

文章還有一個特點,便是在情節展開中穿插許多宂長的介紹和議論。譬如,為了介紹馬呂斯的父親如何在戰場上被泰納迪埃解救,作者之前詳細敍述了滑鐵盧戰役的經過;還曾煞費苦心寫了一篇有關俚語的論文等等。這些固然不乏真實性,也顯示了作者的知識之廣與才氣之盛,但上百頁的篇幅的確影響到了情節的發展。

在情感方面,雨果自己説:“只要因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懲罰依然存在,只要本世紀的三大問題還得不到解決,只要在這個世界上,社會毒害的現象依然存在,那麼,和本書同一性質的作品就不會是無益的。”

總而言之,《悲慘世界》是人類苦難熔鍊的絢爛史詩。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3

以前我曾無數次叩問自己,面對他人的過錯,我該寬恕還是該懲戒?讀了雨果的《悲慘世界》,我找到了答案。

《 悲慘世界》無疑是十九世紀最光輝奪目的小説之一。小説不僅為我們鋪展開一軸半個世紀法國恢弘的歷史,政治,法律,道德,宗教信仰的畫卷,更為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下層人民的悲慘處境,以及冉阿讓面對懲處和寬恕後的靈魂鉅變。捧着這部鴻篇鉅製,我感慨萬千。

這個世界真的很悲慘嗎?不是,也是!世界原本沒有悲慘和幸福,是人創造了它們。雨果筆下的冉阿讓,用他可歌可泣的精神歷程詮釋了這一點。他本是一個品性善良的勞動者,社會的殘害,法律的懲罰,現實的冷酷使他“逐漸成了猛獸”,他盲目報復社會,以至犯下了真正讓他終身悔恨的過錯;而大主教的寬恕,仁慈讓他在悔恨中爆發出深刻的覺悟,思想發生轉變,促使他的人格精神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一個人的靈魂從人間到地獄,再從地獄到天堂就因無情的責罰和友情的寬恕!責罰還是寬恕或許只在於人的一念之間,雖然這一念會經歷內心的戰爭,猶如沙場,但,這種心靈的廝殺永遠抵不過拯救一個人的心靈以及改變自己生命意義的價值。冉阿讓是不幸的,但更是幸運的。

我們需要寬恕,它能點化人的心靈,是世界變得和諧。“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每個人都是軟弱,卑微,窮乏的,我們每個人都渴盼別人的.寬容,饒恕。寬恕無關於血緣,它是人與人之間關愛的彰顯,就像冉阿讓寬恕德納第、沙威、馬呂斯和柯賽特一樣,在一次次捨己中成全了別人。如今社會競爭加劇,人心失衡,多少靈魂在各種矛盾中掙扎。大到宗教之爭,文化之爭,地域之爭,資源之爭,小到名利之爭,財富之爭,權力之爭,遊戲之爭,人心被擠壓成縫隙,容不下別人。我們呼喚饒恕、寬容、仁慈去翻鬆人心的土壤,好讓愛的種子在心中萌發、茁長。

我們需要寬恕,它可以淨化人的精神,使世界變得美好。老子有言:以德報怨,常於善人。寬恕屬“人之情”,而非“法之物”,當然,法律必不可少,它可以約束人的行為。但當我們的思維僅限於各種規章、準則、條框的標尺時,人心是不是會越來越冷漠,堅硬,缺少寬仁、寬厚、寬容呢?我們的生命會不會越來越乾枯、石化,缺少感動、感化、感恩呢?懲罰總歸是冰冷的,就像警長沙威對冉阿讓秉公執法時的冷酷一樣。這個時代最大的危機是我們已經習慣各種契約對待一切,讓人世間漸漸喪失了寬容和信任。

我們需要寬恕,它能彼此傳遞,讓世界更加遼闊。當寬恕被送至他人靈魂深處時,會有意無意間洗滌人的心靈。大主教的寬恕感染了冉阿讓,使他洗心革面;冉阿讓的寬恕感化了沙威、馬呂斯,讓他們受到良心的譴責,從而知道如何去寬恕別人。這種傳遞的力量已藴藏在他們的心裏,而且他們堅信:一個人被救贖就是一個世界被拯救。寬恕可以相傳,同樣,懲戒也可以相傳,選擇哪條路取決於對人的信心,前者帶來希望,後者帶來絕望。

寧靜可以致遠,寬恕也可以致遠!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4

在現在的世界裏,有多少流浪街頭的人,他們無家可歸,飢寒交迫,既沒有東西吃,又沒有温暖;也就是因為這樣,讓多的人被迫走上盜竊之路。前幾天,我在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中也看到過這個現象。

《悲慘世界》主要寫了主人公冉阿讓因為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弟弟捱餓,就去麪包店偷了一塊麪包,後來被人發現了,被關進了監牢。經受了監獄之苦的冉阿讓終於重新獲得自由後,才發現自己衣食無着和無家可歸,就在這時,受到了米里艾主教的幫助,正想重新融入社會時,因為社會部接受他,而又再一次被關了。在一次做苦役時,冉阿讓為了救一位失足掉入海的海員,自己卻掉進了海。後來又人看到過他在法國的一次大革命中英勇的背影。看見他在戰鬥,他在幫助人們······

冉阿讓,這位好哥哥,因為不忍心看見自己的弟弟捱餓,而被迫去偷東西、去盜竊。因為盜竊罪加幾次逃獄總共坐了19年牢。這個青年,就是因為19年而被奪走了他的青春,他的美好前途。

當我看完這部名著的時候,我不禁淚流滿面,那可真是聞者傷心,聽者流淚啊!在裏面,我最喜歡的就是芳汀的'女兒——珂賽特。珂賽特是一個苦命的女孩,直到芳汀死的那一天都沒有看到過她一眼。為什麼?因為此時的她還在被狠心的德納第夫婦折磨啊!不過,我相信好人終究會有好報。

一想起珂賽特,我就想起了那一位慈祥的老爺爺的背影。那一天,我高高興興地騎着自行車去公園,因為我當時心情很好,所以,我越開越快。突然,有一個髒兮兮的小女孩出現在我的眼前,我看到了,馬上拉手置,可是來不及了,眼看就要撞上了,該怎麼辦呢?突然,有一個黑色的身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我正打算將車頭扭歪,讓自己摔倒。因為自己受傷好比讓一個手無寸鐵之力的小女孩受傷啊。可是,當那個黑影準備救下那個小女孩的時候,發現我準備讓自己受傷後,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我的自行車扶正。我睜大眼睛,一看,原來是一位年邁的老爺爺,可他高大的身影給人一種很温暖、很安全的感覺。“小妹妹,以後騎自行車要小心一點喲,不然又要撞到人了,聽到了嗎?”“是的,爺爺,您沒事吧!對不起,我以後會小心的,你沒有受傷吧?”“吭吭吭,我沒有事兒,倒是你,你嚇着了吧!呵呵!好孩子,還好爺爺我學過幾年功夫,不然,就接不住你啦!”老爺爺微笑着。這時,我覺得,這微笑,是最美的微笑,因為它裏面含着一種最真摯的感情——那就是“愛”。“再見了,孩子。”“再見了,老爺爺”。看着老爺爺的身影,我頓時覺得這個世界是多麼好、多麼美妙。

正是有着像老爺爺這樣的好人,世界才會和平、才會完整、才會完美。讓這份愛充滿這個人間,讓這些好人都出現在人間,讓世界真正充滿和平。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5

也許很少有人會把一塊麪包和19年的牢獄之災畫上等號。而在《悲慘世界》中,這樣匪夷所思的事情竟真實的發生了,25歲的年輕人冉阿讓因為飢餓打破商店的玻璃偷了一塊麪包被判了19年的苦役。

25歲,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年華,我不禁想到王小波《黃金時代》中關於這個年齡的精彩描寫“那一年,我二十一歲,正處於一生中黃金時代,我想吃,想愛,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彩。”可是,主人公冉阿讓因為一塊麪包而喪失了愛與自由,從一個充滿希望和幻想的青年變成了一個關押在黑暗陰冷的監獄中的苦役犯。

一切的一切,來的那樣急促,讓他難以承受。等他認清他的現狀後,他只是覺得不公,覺得絕望,覺得仇恨。他不過是出於飢餓,偷了一塊價值低廉的麪包卻慘遭這樣的命運,而那些貪污的官員呢?他們坐擁那麼多來歷不明的錢財,花天酒地,一擲千金,受着官員的包庇而心安理得。這和古代一位有識之士提出的“竊鈎者誅,竊國者諸侯”的不平之論意思是一樣的`。

這是一個不公平的社會,在這樣的不公平之下,處於被壓迫的人註定過着悲慘的生活。冉阿讓從此仇視法律,不再相信任何人,並要對社會進行報復,性格也變得兇狠而孤僻。他的委屈沒有人懂得,他的恨,只他一人獨自咀嚼。他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只要一有機會變決心給這個社會以報復,哪怕傷及無辜。無辜?他自己不無辜嗎?既然這個世界時如此的醜惡,那就讓報復的風暴來的更加猛烈些吧。

但是冉阿讓仇恨的火焰還是被一個人熄滅了,他開始自省,開始懺悔,認識並恢復了自己善良的本性。那個人就是善良而虔誠的老人“卞福汝主教”,這個基督的使者,他用仁愛之心,寬大的胸懷,點醒了暴怒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製燭台送給了他並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使他徹底悔悟,從此他化名為馬德蘭,棄惡從善,開始了新的生活……

改名換姓的他,經營工業,促進小城的繁榮,贏得當地人的推崇,當上市長。為了解救被誤認的無辜者,毅然自首,再度入獄。為了實踐自己對被遺棄而死於貧困的女工芳汀的諾言,逃離監獄,收養她的女兒珂賽特,隱居巴黎。珂賽特長大後,與馬利尤斯相愛。馬利尤斯參加1832年起義,起義失敗時身負重傷,被冉阿讓冒着生命危險救出。最終長期追捕冉阿讓的警長沙威面對多年捨己為人的人格力量,精神發生崩潰。珂賽特和馬呂斯結婚了,年輕人非常幸福。冉阿讓一個人過着孤獨的日子,最後他死在了珂賽特的懷裏。

《悲慘世界》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鋭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運,提出了當時社會的三個迫切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 。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6

輕輕撩《悲慘世界》的面紗,你看到了什麼?

苦楚、折磨。雨果爺爺的金筆下流露出了19世紀封建專制社會的腐朽和黑暗。世間的一切不幸,在《悲慘世界》裏流露得淋漓盡致。

故事中主人公冉阿讓前半生經歷了艱辛的貧民生活、黑暗的監獄生活。法律和習俗的壓迫使他由物質的貧困漸漸走向精神的墮落。但遇上了卞福汝主教,冉阿讓用後半生的時間實現承諾,做出了一系列震人心魄的事蹟。

讓我肅然起敬的是卞福汝主教。他雖然是一名主教,但是他沒有濫用權力,而是用自己的俸祿去幫助窮人,為人們造福,而自己卻簡樸節儉,毫無怨言。就這樣,善良的卞福汝主教成了窮人們心中的天使。他無私奉獻,忘我的精神也讓我敬佩。這種可貴的精神比天上的太陽還燦爛,比寶石還純真無暇,比天空還無邊無際。當看到卞福汝主教準備登山“拜訪”強盜時,我的心隨着故事情節高低起伏,在卞福汝主教做出決定時,我又是多麼着急呀!汗珠順着我的臉頰滑落,全身的肌肉繃得緊緊的,身子不由自主的顫抖起來,我凝視着字眼,焦急,恐懼湧上心頭。“他不怕嗎?強盜啊!九死一生的冒險行為。”我忘情地嘟囔着。當看到卞福汝主教對窮人斬釘截鐵説的那句話:“永遠不要害怕,盜賊和殺人犯,那只是身外的危險。而真正應該害怕的是我們自身。”語氣是那麼的堅定,毫不遲疑。我想這就是卞福汝主教給我的回答吧!主教的家庭生活和他社會生活一樣,自甘淡泊,卻又嚴肅而動人。

感動的`淚落在冉阿讓的故事裏。一個苦役犯在封建社會的無盡黑暗裏“掙扎”,因為“特殊的身份”,沒人願意相信他,試想一下,在面對無數的挫折、一切打擊後,自己已是千瘡百孔。沒有同情,沒有安慰,更沒有信任,像墜落在沒有光明的深淵,生活是多麼絕望啊!然而,在他遇上卞福汝主教後,他邪惡的靈魂被“天使”帶回。黑暗的角落裏,破天荒開了一道天窗,一縷陽光照射進來。他當上了海濱蒙特伊城市長,他也像他恩人那樣,愛民如子,為腐敗的社會做最後的努力。窮人們無不對他敬重、欽佩。倘若他當初並沒有選擇相信這個世界;沒有改變自己;也像以前一樣做令人討厭的“惡人”。那他現在依然在痛苦的深淵裏掙扎,依然生活在“悲慘世界”裏。我對他充滿崇敬,是因為他是“悲慘世界”裏的一位慈善家,不僅僅是因為他一位慈善家,還因為他選擇了愛,他還相信世界的美好存在,善良在向世界擴大,善良的力量你不可小覷。它比金子鑽石都珍貴,“信任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悲慘世界》讓我明白了:無論世間多麼邪惡,但你不能改變心中一直有的善良的種子,讓它成長,你會得到比什麼都珍貴的禮物——他人對你的信任。

一輪明月升在夜空,一盞燈火照亮黑暗。不要放棄世界,因為會有一盞燈為你照路。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7

比草原更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愛。

----題記

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有的人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他曾經是個被人嫌棄鄙夷,兇殘孤獨,心中沒有愛的逃亡者; 他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的善心人。曾經的他是惡魔的化身;而後來的他,就像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當我合上手中的《悲慘世界》,萬千思緒湧上心頭。是什麼力量促使一個兇暴的人棄惡從善?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去對那麼多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呢? 我想這個答案很肯定——愛。

冉阿讓,本文的主角,出生在一個貧農的家裏。他是個苦役犯,在牢裏度過了十九年。他仇視法律,不再相信任何人,並要對社會進行報復,性格也變得兇狠而孤僻。 然而就在冉阿讓放棄這個社會的時候,寬大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從此他棄惡從善,開始新的生活。

當他冒着可能被認出來的危險救下了被 壓在車下的老人時;當他公然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放棄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與榮華,以再一次進那已經呆了19年的.牢房為代價,救下了那位毫無血緣關係卻被別人冤枉的人時;當他不惜再一次越獄, 救出了珂賽特。並用畢生的精力把她當作自己女兒一樣細心地照顧時。 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與當時黑暗、醜惡的社會現象相對應的,竟是一顆如此善良、無私的心;以及那麼高尚的道德品質。為了使一些陌生人不受到傷害,他竟然一次次地挺而走險,甚至甘願付出自己的生命。要知道這是要付出多麼巨大的勇氣和力量啊!這一切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靈魂的高尚!

雖然冉阿讓一次次的被命運捉弄,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即使你再高尚、再偉大,在與社會醜惡現象的搏鬥中還是顯得有點孤立、單薄,但是,那種偉大的,高尚的靈魂和對整個世界的博愛卻是誰也打不倒的……

讀完整本書後,感歎過當時階級社會對窮人的殘暴粗魯;感歎過當時法國觸目驚心的社會現實;感歎過人們貪戀狡詐的邪念;更感歎過那些平凡而又普通的人民,為了反抗社會的不公而做出的巨大貢獻,那些心中充滿希望和愛的人。

“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的一切不幸” 這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雖然我們的愛沒有冉阿讓那樣偉大,但在現實生活中,平凡的愛也是隨處可見的。還記得當你沮喪不已時那温暖的懷抱;當你激動萬分時那熱情的擊掌;當你憤怒難堪時那理解的目光;當你驕傲自滿時那嚴厲的皺眉…… 還記得那温暖的語言,友善的微笑,温柔的目光和那輕柔的拍撫……

是的,愛或是一句親切的問候,或是嚴厲的責罵,或是人們之間的互幫互助,愛或許還是一個微小的動作……

冉阿讓死了,他安詳的閉上了他的雙眼。然而,在他的身後卻留下了一曲曲用愛編織的篇章,久久流傳……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8

“他長眠在這片土地上,曾經忍受着坎坷和挫折;他去了另一個世界,因為他失去了自己可愛的天使。然而時間的規律就是這樣,就像白天和黑夜不停地更替循環。”

再往下,也只是一片空白了。我合起書,那如澀茶般的悲傷仍然在我的心中揮之不去,主人公那回腸蕩氣的話語仍然縈繞心間。這是法國作家雨果的《悲慘世界》。

我細細的從頭細數那些情節:故事講述的是一位貧苦潦倒的工人就因為太餓,到麪包店偷了一塊麪包後經發現做了十九年的牢。出獄後,他遭人唾棄、鄙視、白眼相對。他連個過夜的地方都沒有,連狗都不願意接納他,當他舉起手扣響最後一扇門時,一位慈愛的老人映入眼簾,老人的笑容讓冉阿讓已經是冰雪裹着的心裸露了出來,如今鮮活地跳動着。他是米里艾主教。他説:“這扇門並不問走進來的人有沒有名字,但是要問他是否有痛苦。您有痛苦,您又餓又渴,這裏就是您的家。”。他關心人民的疾苦也理解羣眾的唾罵對冉阿讓施加的壓力。米里艾主教用自己的善良温暖他,洗淨他的靈魂,讓冉阿讓看見了世界温柔的一面。很快,主教變成了冉阿讓最知心的人,他被米里艾感化,立志要做一個好人。冉阿讓決定改頭換面,重新生活,重新讓人們認識,他改名馬德蘭。他做到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當上了市長。在一顆熾熱的心驅使之下,他答應了臨死的可憐女人芳汀照顧她的女兒珂賽特。

世界竟如此殘酷,冉阿讓已成為萬人愛戴的市長,卻因在為一位無辜的貧苦工人澄清時被人揭穿身份,他,承認了。於是,他又被抓入了監獄。但他卻不服於命運,他不相信,他的命運即是如此,他也不理解為什麼一個曾經犯過錯的人再重新開始做人就不能做一個好人。於是他逃跑了。冉阿讓找到了珂賽特,找到一處偏僻的地方隱居起來。多年之後,珂賽特與馬呂斯墜入了愛河,他們結婚了,冉阿讓過上了平靜而又孤獨的生活。然而,當冉阿讓再對這兩個年輕人講起自己和珂賽特的身世後,馬呂斯卻對冉阿讓拒而不見。當馬呂斯夫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冉阿讓牀邊懺悔時,冉阿讓撫摸着他們兩個的頭,揮動着沉重的翅膀,飛向了天國……

滑鐵盧戰爭的慘烈,法國底層人民生活的悽苦……雨果通過這部125萬字宏偉鉅著向我們娓娓道來。這一部小説像是一部演繹着世間所有疾苦的樂曲,每一個音符都是如此的苦澀,那麼的催人淚下;這部小説又像一卷卷帙,沉澱着歲月的滄桑。這部小説讓我親身感受到了貧窮的底層法國人民窮困、苦難、不平等的悽苦生活,激起了我心中疾惡如仇的洶湧波濤。

通過這黑暗的.生活,我不由得想到了如今我們的光明生活。再看《悲慘世界》,難道我們不該珍惜眼下嗎?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在那個時候的人民正處在水深火熱的黑暗之中,根本不敢奢望我們如今的光明。我們要知道,今日的和平是何等的來之不易,我們要知道,祖國的未來在我們的肩上,我們要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使我們的社會民主、平等並幸福、安康。讓我們攜起手來創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和諧大家庭!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9

感恩如一支畫筆,能在白紙上畫出一個燦爛的笑臉;感恩如一泓清泉,能滋潤忙碌的人們的浮躁的心;感恩如一縷陽光,能為黑暗的大地帶來光明……我們,都要學會感恩。感恩是沒有時限的。古人云:“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卻要説:君子感恩,十年不晚。有的人從小就知道要感恩、要報答別人,而有的人卻是在庸庸碌碌過了大半輩子之後的某一個瞬間才知曉要感恩。當然,這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區別,但我以為,後者對“感恩”的`理解更透徹、也更深刻。所以,我們要牢記—— 感恩永遠不嫌晚。説到這,又不得不讓我想起《悲慘世界》中的那個令人敬仰的冉阿讓。冉阿讓是一個出境悲慘、極度貧窮的年輕人。他沒有家人、沒有錢,甚至連肚子都填不飽。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只能行竊。在多次行竊之後,終於有一次,他被抓進了監獄。然而,監獄中腐臭的氣味、沉悶的氣氛令冉阿讓難以忍受。意料當中的,他逃獄了,並且成功了。

故事到此,很多人已經將冉阿讓定位為一個不可救藥的、被社會所拋棄的逃犯,但事情的發展萬萬沒有你所想象的那麼簡單 ——在逃獄途中,或許是命中註定,冉阿讓碰到了紅衣主教,並在紅衣主教的盛情邀請下住了一晚。第二天早晨,主教的僕人便來告知主教:櫥櫃裏的銀燭台不見了。毫無疑問,這又是賊心不改的冉阿讓所幹的另一項罪行。然而冉阿讓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紅衣主教在聽完僕人的報告後並沒有太大的反應,彷彿已是意料之中一般繼續神色平靜地做手邊的事情。另一頭的冉阿讓卻是在苦等了幾天既沒有等到紅衣主教的追兵也沒有等到主教對他的通緝之後終於明白:主教是想放他一條生路。好似就在那一瞬冉阿讓恍然大悟:自己不該再繼續偷盜,而應做一些好事。於是,冉阿讓懷着對主教的感恩之心,在他人生的十字路口,走上了一條光明的道路。自此,冉阿讓隱姓埋名,來到一個不知名的小城裏白手起家,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了可觀的財富。而在這段時期,無論是艱難的創業時,還是在富有的成功後,冉阿讓總是記得幫助別人、回饋社會。理所當然的,在再一次競選市長時,口碑與才能兼備的冉阿讓當上了市長。有誰能夠想到,當時的那個落魄不堪的逃犯如今會化身為受人愛戴的馬德蘭市長?從逃犯到市長、從行屍走肉到社會精英,這不就是一種成長嗎?如果沒有紅衣主教的慈悲之舉,就不會有成功的馬德蘭;如果冉阿讓沒能在中年時瞭解感恩的真諦,就不會成長。即使冉阿讓後半生的成就再輝煌,我們也始終不能否認他在前半生所犯下的罪行。但如果冉阿讓沒有在中年擁有感恩之心,他又會有怎樣一個結局呢?感恩永遠不嫌晚。無論何時,只要從現在開始擁有一顆感恩之心,你就會感受到自己的成長。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0

在2月28日,電影悲慘世界終於在中國上映。看完以後,我不禁想讀原作了。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所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説,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小説之一。內容講述了主人公冉阿讓為了養活姐姐的七個孩子偷了一片面包,被判五年苦役,途中越獄四次,均遭失敗,刑期也被延長,十九年後才獲釋。出獄後,好心的主教收留了又冷又餓的冉阿讓,可他卻又偷走了迪涅主教的銀器。主教的供詞使他免於再次被捕。受主教感化,他重新做人,化名馬德蘭,開設工廠,成了富翁,還當上市長。但是社會並不容許犯有前科的人,他在商馬第案件的庭審上自首後又被捕了。成功逃脱後將女工芳江寄養在德納迪埃德小酒店裏的私生女柯賽特領回,撫養成人。柯賽特長大後,在公園裏遇上具有共和思想的年輕人馬呂斯,兩人一見鍾情。這時爆發了一場共和黨人的起義,冉阿讓將在街壘戰中受傷的馬呂斯救出,成全了一對年輕人的婚姻,但自己卻一度受到誤解,抑鬱成疾,最後在柯賽特和馬呂斯的懷裏永久睡下。

《悲慘世界》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善良純樸的勞動人民註定要陷入受壓迫、受歧視、受境地的必然命運,憤怒地譴責和控訴了造成這一切不合理和不公平現象的原因。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無私的主教。

在書中,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着囚犯的身份,飽受着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製燭台送給了他並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如果沒有了主教的寬容,冉阿讓就不會變得樂於助人,如果沒有了主教的無私,冉阿讓怎麼會見義勇為從而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

面對着窮困潦倒,世態炎涼,卑微低劣的人他們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無論如何掩蓋不住他醜陋本性的事實。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他們卻能用自己的雙手實現逆襲,讓自己重獲幸福生活。

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願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着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也願我們擁有主人公冉阿讓的品質,勇敢地與生活對抗,即便犯了錯,也能在必要的時刻主動承認自己的過失。為了他人,可以付出自己儘可能的努力。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1

一個人的付出竟然可以超越血緣關係,面對一個失去母愛,過着奴隸般的生活,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小女孩,他會以親人的身份出現來解救她,儘可能的創造愛的環境來讓這個小女孩感受人間存在的温情,無言的付出--《悲慘世界》讀後感。他用全部的愛來彌補女孩殘缺的內心。這是一個苦役犯冉阿讓的崇高行為。"苦役犯"這個名稱就像是個火紅的鐵器重重的打壓在冉阿讓身上,頓時冒出了刺鼻的煙氣,留下的痕跡永遠也無法消除,它就是一個瘡疤。直到他死去還是沒有改變身份,仍是帶着苦役犯這個不了磨滅的身份稱號離開人世。是的,曾經他因為犯過錯誤,這個錯誤在今天看來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啊,因此受到判處19年的勞役的懲罰,可是自從遇見神甫後,他改變了,徹頭徹尾的改變了。摒棄了之前在牢裏埋下的所有惡念,以一副全新的面貌出現,而改名字也是洗心革面的表現之一。從此那個苦役犯的惡劣品質逐漸的離他遠去,可以説這個是個虛稱。可是人們好像很喜歡記着別人曾經犯的錯誤,而很容易忘記別人的好。永遠也忘不了給冉阿讓戴上"神聖的光環"!當然他自己也沒有忘記!一直以來冉阿讓對待珂賽特是慈愛的,竭盡全力來愛護她,保護她,兩個人相互分享來自彼此的愛。大概存在太大的年齡差距,使得父女間的遊戲很少,但這個不善言辭的父親總是以簡單而仔細的行為使他的小天使快樂、無憂無慮。他既是珂賽特的父親同時也是她的母親,讀後感《無言的付出--《悲慘世界》讀後感》。他依然在默默地付出,不求回報地付出着。他是位堅韌無言的老人,決定要做的事情從來都不是通過言語來傳遞的,一切的打算都早已呈現在腦海裏,冒着生命危險去救一個叫馬呂斯的年輕人,我不知道他為什麼要去救,因為他是珂賽特喜歡的人嗎?徒步走在充滿危險的下水道里,隨時會因為判斷錯誤而走入死盡頭,隨時會陷入沉積着淤泥的水坑,何況還揹着受傷的馬呂斯,在幾乎面臨失去希望的時候,他整個人被水掩埋,下身陷入淤泥中,但他始終沒有打算要拋棄年輕人一個人一走了之。憑着準確的判斷,這才一次又一次的遠離死亡。儘管是個老人,但他的力量永遠是那麼的'強大,永遠沒有放棄,這都來源於對珂賽特的愛。他太愛她了,不捨得她離開他,偶爾這個老人也會自私一回,為了滿足自己佔有珂賽特的慾望而採用一點點小手段讓珂賽特和馬呂斯分開,但是他的"反抗"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他心裏住着的天使已經成為了別人的妻子了,他祝願她得到了幸福。那股陽光清泉已經離他遠去了,一下子老人失去了存活的精神支柱,我想他的心裏應該既是快樂的又是空虛的。空空的,感覺像是丟了一件寶貴的珍品!冉阿讓對珂賽特的感情賽過了真正的父女之情。最後老人是帶着幸福進入天堂的!他不會再被"苦役犯"打擾糾纏了!他走得很安詳!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2

很久以前就聽説過《悲慘世界》這本世界名著,可是許多年來卻沒有讀過。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受傳統思想影響,對西方文化深有排斥。二是經濟拮据,即使買書也得秉承好鋼用在刀刃上的原則。有機會看到這本書,也是佔了兒子的光。一本書,兩人看,最起碼不算吃虧!由於是精簡版,我用兩天時間就看了一遍。不得不説,這本書改變了我對西方文化的傳統認識,尤其是小説主人公冉阿讓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讓我終身難忘

我不知道作者為什麼要用《悲慘世界》來給這本書命名。是的,如果單從故事人物的現實遭遇來衡量,確實是悲慘了點。但是冉阿讓在當時極度黑暗的社會下能夠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以仁慈、善良、博愛、寬容的精神重新喚回身邊每個人內心深處的良知,可見冉阿讓並不悲慘,他是精神的富有者。

故事中的主人公冉阿讓出獄後不被社會所接受,處處受到排斥和歧視,從而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在主教寬厚仁慈的的感化下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他隱姓埋名,憑着自己的努力發家致富,然後出任市長。不管人生境況如何變化,他卻始終不忘主教的教誨,為自己考慮的少,為別人考慮的'多。他創辦學校、招收無家可歸的窮人做工、投身慈善事業、幫助身邊的每個人,為當地經濟繁榮做出了貢獻。如果就這樣發展下去,將是冉阿讓之福,也是當地老百姓之福。可是,人生沒有如果,冉阿讓的身份遭到了警察沙威的懷疑。當他從沙威口中得知有個叫商馬第的人被誤認為是自己將要開庭受審時,內心雖然備受煎熬,但還是捨棄榮華富貴,坦然面對將要再次坐牢的事實。他的再次越獄也是為了兑現在芳汀面前許下的諾言,要把珂賽特撫養長大。可是在未來漫長的生活中卻要在沙威的追蹤下東躲西藏,惶惶終日。革命的起義者安灼拉要殺掉沙威時,冉阿讓主動請纓接受了這個差事,並以德報怨,為其鬆了綁,放了行。不得不説,沙威是個忠於職守的好警察,只是生錯了年代。他的跳江自殺,也是在冉阿讓善的感召下,做出的一種自我救贖的選擇。

如果説當初冉阿讓對珂賽特的關愛是出於同情憐憫,那麼在多年相依為命的生活中,他對珂賽特的感情卻已超越了父女之情。他把她看成自己的全部,不能想象沒有她的日子將怎麼渡過。但珂賽特卻和馬呂斯相愛了,這讓冉阿讓再度陷入痛苦之中。經過一番心靈的煎熬,他再一次選擇犧牲自己,在心愛的女兒和女兒的幸福之間選擇了後者。

冉阿讓去了,他的一生是悲苦的。但他的人格在坎坷生活的磨練中得到了昇華,他是精神的富有者。在我們這個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的年代,冉阿讓的精神同樣值得我們學習。當我們被社會上的一些爾虞我詐、唯利是圖所迷惑,當我們為生活中的一些不公、不滿而彷徨時。不妨看看《悲慘世界》這本書,從冉阿讓身上尋找一些有益的東西,做個精神的富有者。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13

一個悲慘的故事令人感慨萬千,內心的情感表露無遺,偉大的靈魂令人折服!《悲慘世界》講述了冉阿讓的悲慘但傳奇的一生。

本書的作者是法國的大作家維克多.雨果。書的主人公是一個悲慘的人——冉阿讓。

冉阿讓因為偷吃了一個麪包進了監牢,當了苦役犯。出了監牢後,住進了德高望重的老牧師家裏,但總歸是有前科的人。他賊心又起,偷走了牧師家裏的兩個銀燭台,出乎意料的是,運氣不好,被抓了,但當保安問老牧師的時候,老牧師卻説是自己送給冉阿讓的!

老牧師的寬容是冉阿讓一生的轉折,下面的故事:冉阿讓當了市長,寬容上帝的子民........

寬容是偉大的,寬容自己是偉大的,寬容你熟悉的人是偉大的,寬容陌生的人更為偉大!

有一次,我無意間讀到一個小故事:一個著名的美國的試飛員,試飛一架飛機,由於保養員的疏忽,試飛飛機燃料不足,在空中發生抖動,還好試飛員當機立斷,及時降落飛機,沒有發生大的災難。當試飛員走下飛機時,保養員傻眼了,他知道自己即將失去這份工作,因為沒有一個試飛員願意用一個會對自己生命有危險的保養員,但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這名試飛員笑着對保養員説:“你在測試我的技術嗎?為了顯示我的技術,你真是分外用心,我將用高薪聘請你!”

有時,你的'寬容會給別人帶來希望,帶來別人生命中最重要的轉折。

我有一個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我和她在一個班級,也曾經是鄰居,我們特別的要好,常常一起玩耍。以前她和我同班的時候,我沒那沒覺得她很好,如今她轉學了,我卻十分想念她。

小時候我特別的霸道,認為只有我欺負別人,別人沒資格欺負我。所以和她在一起玩的時候我經常欺負她。但她的反應是---寬容。

就拿那一次説吧,她過生日,她爸爸幫她買了一個立起來和她一樣高的大熊,我看着眼紅,就想佔為己有,我和她玩了一會,就像和她的大熊玩,我問她要,她不給,她看我生氣,就同意了,我不知足,得寸進尺,心裏就想把她的東西弄壞。我故意把大熊往水了扔,弄髒了我心裏開心了,可她卻眼裏有淚,我幸災樂禍,説:“壞了,我不玩了,我走了。”留了她一個人在屋裏。我知道她很生氣,可我卻不在乎,我想,除非她主動來找我玩,否則我就不理她,不就一個朋友嗎,我有的是,我才不在乎呢。

可是過了好久,她卻始終不來找我,我心裏開始有點不安了……

又過了幾天,她終於來找我玩了,玩得很開心,隻字沒提那件令她傷心的事,就像沒有發生過一樣,這使我的內心更不安了……

如今,讀了《悲慘世界》,我深有體會,我笑我那時的幼稚,同時也明白了,好朋友真的是很好,她寬容了我,使我懂得了世界上有一種珍貴的東西——寬容。

她的寬容是我懂得了友誼的不易,友誼的彌足珍貴,好朋友謝謝你!你的寬容教會了我以後怎樣與其他同學的和諧相處。

生活中需要寬容,寬容是一份美德,它是人間的天使,可以化解憂愁,憤恨,是溝通人與人之間心靈的彩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oql3o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