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聽講座有感

聽講座有感

聽講座有感1

“學校要舉行法制教育講座了!”聽了這件事我先是十分高興,後來便起了疑問:法律不是大人的事嗎?和我們小孩有什麼關係?這次舉行講座的目的又是什麼?在這一連串問題的驅動下,我決定明天好好的'聽這一次的講座,解開這若干個問題。

聽講座有感

很快,學校舉辦的講座就要開始了,天公也在作美,太陽被雲遮住了,一點都不熱。我和同學們高高興興的拿着自帶的小凳,和隨身的筆記本來到了操場上,講座也開始了!

主持講座的是萬警官。在她的演講中,我知道了什麼是犯罪,青少年犯罪的危害,怎麼通過法律保護自己。而開始的疑問也就就此化解了,原來法律是每一個公民都因該遵守的,就像我們平時所講的“規矩”,違反了“規矩”當然就要受到“懲罰”嘍。當然,我們國小生也不例外。學校舉行這次講座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懂“規矩”守“規矩”的好孩子。

知道了這些,我並沒有就此罷休,因為我想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萬警官講述了一個又一個青少年犯罪不爭的事實,讓我瞭解到犯罪的不僅僅是成年人,未成年人也有犯罪,聽了這話,我決定不能向他們一樣誤入歧途,遵紀守法。

很快,講座就結束了,雖然只有短短的40多分鐘,但還是令我意猶未盡。聽完講座後,我受益匪淺,自己平時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增強判斷能力,這次講座還給了我許多的啟發,我會一直受用。

聽講座有感2

週五,甘亦農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個健康講座。到了六年級,我們對健康的意識和理解還是模糊的,我對它很感興趣。聽完後我受益匪淺。健康原來還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甘老師語言幽默,這點我很喜歡。我最喜歡的就是《三黃雞的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這樣的:有一段時間,有人到市場上賣三黃雞,他説:“這三黃雞可是吃精飼料長大的!營養價值好的很!不信買回家試試!”然後就有很多人來買,並互相宣傳。有一個科學家知道了,買了一隻回去研究。過了一段時間,科學的結果出來了:吃精飼料的三黃雞營養價值不僅沒有散養的三黃雞好,而且雞皮鬆弛,沒嚼頭,還多油,雞肉一燒就爛,軟軟的不好吃。這隻能證明一個問題:人吃補品沒用,會增壽嗎?不會。能強健身體嗎?不能。可能吃了補品還比不上不吃補品的.人活得好呢!看看電視上的廣告把補品説得神乎其神的跟仙丹似的,我咬牙切齒:原來是消費欺詐!!其實要有健康的體魄很簡單,有兩條就足夠了!第一運動!第二要有良好的、樂觀的心態!

我身邊就有這樣活生生的例子,那就是我的太外婆,今年89歲高齡!精神矍鑠,走起路來健步如飛。我們要小跑才能追上她,她吃補品了嗎?她“吃”了,這個補品就是每天的運動:她每天都去走大約一公里的路去紅梅公園打太極拳,散步。這才是真正的補品!運動早以將她身上的污濁之氣全除光了!況且,幾年前,她還做過胃切除手術。術後,她還是一如既往,堅持運動,保持樂觀的心態。還有望活到100高壽!

運動就是最好的“補品”。多多運動,保持樂觀的心態,這樣才會身心健康!為生命加油!

聽講座有感3

5月18日下午,王賢德副校長為大家做了《新大學聯考背景下的學校行為方略》的講座,使我對新大學聯考的制度和模式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海南省將從xxxx年起實施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從大學聯考科目調整角度上講,不分文理,採用3+3模式,語數外為必考科目,再從其他7科中自主選擇三科參加學業等級水平考試,其餘4科參加合格性考試,且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大學聯考科目的調整充分尊重學生學科學習的意向和自主選擇權,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個性的發展。

從大學聯考總成績上講,除了語數外的分數外,還將學生任選的三個科目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以等級方式計入大學聯考總分,而合格性考試的分數不計入大學聯考總分,並且減少和規範大學聯考加分,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的加分。

從對學生評價角度上講,新的招生制度將考生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校錄取參考之列,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情況,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考證,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學校、家長必須更新觀念、堅持素質教育為止,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以便他們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培養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

新大學聯考改革方案,不僅要求教師要逐步調整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更是要求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必須從被動走向主動。而作為學校的管理者,要明確和培育學校的優勢學科,準確把握選考和非選考科目的.學考策略,切實落實“選課走班、分層教學制度”,構建適應選課走班的教學管理管理制度等等。

在教學中,堅持育人為本,堅持科學高效,促進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重視教與學過程的評價,有利於大學聯考改革的貫徹落實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從而促進有效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聽講座有感4

今天下午,我們學校請來了中國心靈美育第一人高兵來為家長及老師進行講座,這場講座的主題是“智慧父母”家庭教育講座,雖然主要是針對是家長朋友們,但是作為老師的我們聽完之後,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教育的思考。

他講到:“好農民不讓莊稼枯萎,好父母不讓孩子自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帳户,你賞識他就是存款,抱怨他就是取款”;“萬物改變從我開始,我是一切的根源,愛是所有的結局”;“父母太愛孩子卻不懂孩子,不會愛愛為害,愛是需要學習的能力!”

這些觀點在我看來,就是學會賞識孩子,學會正確的愛孩子。賞識教育在教育界已經提出了十幾個年頭,賞識教育是一種心態教育,從某種角度來説就是一種找感覺、找自信的教育。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更需要別人的肯定與賞識,以戰勝自己的恐懼與自卑,讓心靈有一種安全感。説到這裏,我就想到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們的老師都是很敬業的,對待學生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但是有時候被學生“氣瘋”的時候就會失去耐心,説出一些打擊學生的話來,或者聽到一些老師説到“以批評為主”的話。其實,我們想想,我們作為大人,大部分時間還是願意聽到大家對你的肯定,這樣我們就會更有動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更何況小孩子呢?但是也不是沒有原則性的去誇讚他們,錯的地方還是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是錯了,對他們應該嚴愛有加。

高兵講到,父母是標兵,是榜樣,使孩子模仿的對象。那我們老師呢?是一樣的,甚至在孩子們的眼裏,我們比父母還要神聖,我們應該言行一致,言傳身教的對孩子們進行教育,這樣孩子們才會更加的信服我們。

聽講座有感5

週四下午業務活動時間,朱麗紅主任進行了新概念快速作文專題講座,讓我收穫頗豐、醍醐灌頂。

首先,朱主任向我們轉達了市教研室張自福主任關於快樂讀書吧的建議:讓我們把快樂讀書吧上成語文閲讀的系列活動課,把課外閲讀課程化;要分階段、有計劃安排快樂讀書吧活動,要重視過程指導,讀書指導課可以讀前指導,可以讀中推進,還可以讀後交流展示;要綜合運用閲讀策略,體現年段特點,創新成果展示形式;另外,還要加強閲讀評價,引導學生做好四讀:快快樂樂地讀,學會品讀人物品質的美,要思考地讀,要創造性地讀……讓我對如何開展“快樂讀書吧”活動有了較多的認識。

接着朱主任又對我們做了新概念快速作文課本的簡介及使用方法。新的統編教材中,雖然作文的編排顯得挺有系列,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有許多困惑。新概念快速作文這本書雖然早已經發到學生手中,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如何使用它。通過朱主任的講座,讓我眼前一亮,豁然開朗。

新概念快速作文是着眼於人的發展,以好方法快抒真感受,以快思維快述善品行,以新視角快寫美生活。新概念快速作文共分七個大板塊:習作目標、生活體驗、寫作演練、評改反思、語海拾貝、思維練習、習作情志。五大序列:目標序列、思維序列、內容序列、寫法序列、情志序列。曹洪彪老師在這本書中,強調了寫作的序列化、層階化,注重思維訓練,寫作願望的培養。這本書着眼於學生一生的發展,讓學生學會快速作文,讓老師不再愁作文,達到人人會教、善教;讓學生不再怕作文,達到人人願寫、能寫。

是啊,強烈的寫作慾望的培養、寫作感情的培養,對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太重要了。只有喜歡,才會關注生活,才會關注所閲讀書籍中的信息,才會形成積累的習慣。這樣寫作時,在具備寫作技巧的前提下,有了充實的寫作內容,寫作速度和水平自然會提高。

這麼好的一本書,我一定好好使用它,讓我們班的學生40分鐘能完成500字的習作。

聽講座有感6

星期四下午,老師突然説:“今天下午,郝移淼的媽媽要來咱班講‘心理學’。”打架聽了,嚇了一跳。並且議論紛紛,有的説:“哎呀媽呀,郝移淼的媽媽竟然還會‘心理學’。了不得呀!”“這專業不專業,會不會把人看出毛病來?”

伴隨着上課鈴的響聲,那位家長也來了。她首先跟大家問好,並且交朋友。然後就開始講課了。

做自己

“心理學上的白金法則是:別人希望我真樣對她(他)好,我就怎樣對待她(他)。”“要做自己”“自己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自己。”“還要活出我自己的特色與滋味!”

我覺得她説的.話句句在理,因為:我就是我自己!

還有一句話也很好,那就是:“我不完美,但我在追求完美。”

然後她讓我們説説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需要做到那些。

男生認為:“信心、品味、聰明、勇敢、樂觀、誠實、冷靜。”

女生認為:“責任心、勤快、認真、道德、善良······”

愛自己

永遠的愛自己,要善於保護自己,愛自己都在方方面面。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要樂觀,要平和。只有冷靜,才能讓我們更強大。

別人的事情我們管不了,也就不要去管。

要鍛鍊自己的身體,要對所有的食物,有所選擇。

成就自己

心態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學習要有認真的態度。活到老,學到老。

愛閲讀,要摘抄。

語文:要有閲讀的習慣。

數學:糾錯。

我以後也要做到這些,並且要做的好。我相信:只要做到了,就一定能成功!

聽講座有感7

三月,伴着春天的微風細雨,我有幸聆聽了周慧玲老師的講座,周慧玲老師從教40年,現為鄭州市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家庭教育研究會會長、河南省家庭教育指導培訓教師,曾獲鄭州市十佳母親、三八紅旗手、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新中國成立60週年感動中原人物等多種榮譽稱號。

在報告會上,這個白髮蒼蒼的老太,在台上站了一上午,傾囊相授,時不時在白板上寫一寫,認真勁讓人肅然起敬,聽周老師的講座,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激情和睿智。收穫最大的是兩句話:家庭和諧的祕訣是把責任往自己的身上攬,快樂的祕訣是凡事要往好處想。

周老師將家庭教育理念和自己身邊的親子教育實例相結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使老師、家長產生強烈共鳴。她結合自己教育女兒的經歷,用“小鬼早當家,長大愁不發”來形象説明家庭教育的祕訣。用“一朝為父母,終身為教師”循循善誘家長。告訴家長要善於與孩子溝通,並正確引導孩子,對於孩子的成績,父母要相信“每一位孩子都是花園裏的一朵花兒,之所以沒有開放是因為花期未到”。最後,周老師提出幾點建議:給孩子積極的情緒;讓孩子瞭解、參與父母的工作;父母要善於與孩子老師溝通。

再想到我們的教育工作,第一,老師要熱愛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喚。它需要教師從情感上熱愛學生,從生活學習的'細微處關愛學生,教師要用自己高水平的情商給學生以“細無聲”的“滋潤”,不但會使學生愛其所教的學科,產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的情感效應,而且會促使學生情感的健康發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質的形成。第二,教師要寬容學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學生是未成年人,犯錯誤是難免的,有不足是正常的。在學生出現錯誤時,應少加些指責、批評,多一些循循善誘。切忌簡單粗暴。寬容不是無能的表現,而是教師人格美的體現。寬容有時比聲色俱厲的“嚴格”更有力量。第三,教師要幫助學生,人都喜歡受人重視、被人需要,學生也一樣,喜歡被人誇讚,喜歡在集體中顯示自己的長處。學生一旦在集體中表現自己並獲得成功,得到老師、同學的稱讚、承認,就很容易化作求知、上進的動力。

再分享一下週慧玲老師語錄:1、家庭教育的和諧是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2、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和原點。3、為國教子,為世育人。4、要想讓孩子對學習、生活產生興趣,家長就要做孩子興趣的保護神。5、愛孩子的目的是“分離”,世界上所有的愛不是為了融合,而是為了分離。6、好孩子不是管出來的,也不是慣出來的;而是教出來的,養出來的。 7、做父母的教育子女要做到以下幾點:“行為上不放任,物質上不放縱,精神上不控制,生活上不包辦”。8、謀定而思動。9、認真做事,做對;用心做事,做好。10、人生處處是起跑線。11、看見自己心的人,心靈就有指向。她強調了教師應有“興小家,為大家”的觀念,在家庭教育上更要盡心盡力,“為國教子,為世育人”。

聽講座有感8

昨天,我們十分有幸地請到了著名的動物小説大王沈石溪先生來講座。在這次講座上,沈石溪先生給我們講了很多他在西雙版納經歷的各種趣事,大禮堂裏不時會傳出陣陣笑聲。

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沈石溪先生強調,寫作文要寫自己親身經歷的。

一次,課外輔導班老師要我寫一篇作文。老師説:“這次寫作,只准寫以前沒寫過的內容!”我想:寫游泳吧,可很久沒去游泳了,寫不出新意來;寫打遊戲吧,又太難寫了。我冥思苦想着,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來一個辦法:可以編一個故事來寫。我胸有成竹地編了一個。

40分鐘後,我寫好了作文。老師一看,問我:“你這件事是不是編的?”“不是。”我回答。“那好,”老師説,“我問你幾個問題。”老師馬上問了我幾個關於這件事的細節問題,我一個也沒答上來,因為根本沒有打針這回事的.。我真恨不得找個洞鑽進去。“算啦!”老師對我説,以後寫作文一定要寫自己經歷過的事,這樣才能寫出真情實感來。

在這次講座上,沈石溪先生還告訴了我們許多寫作方法。如:人物心理可以想象,對我們很有用。

聽講座有感9

這個星期五,學校請來了享有“動物小説大王”美稱的沈石溪先生,和我們一起談談寫作。

我讀過沈石溪先生的很多書:《狼王夢》、《斑羚飛渡》、《瘋羊血頂兒》……剛一開始,他就給我們帶來了2個有趣的故事,逗得我們哈哈大笑。沈石溪先生不僅給我們講故事,還告訴我們寫作的方法:

1、要牢牢記住“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這句話;

2、要寫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

3、要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去發現那些別人容易忽略的事物。

是呀,寫作就是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這讓我回想起了一件往事……

鄰居家有一隻叫“菁菁”的狗,我跟她的感情特別要好。每天放學回家,只要聽到我的'腳步聲,她就會從家裏衝出來,熱情地迎接我。有時候,我們還在吃晚飯,她就會偷偷地溜到我們家來,乘機找點兒東西吃!

一次語文單元考試,作文題就是:我與動物之間的故事,我立刻想到了菁菁。於是,我就把她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來,還加上了一點點自己的想象。結果,作文得了“優秀”,這讓我感到很高興!

看來沈石溪先生的話還真準!從這以後,我也一定要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聽講座有感10

今天,我們學校來了一位老前輩,給我們上了一堂特殊的課,給我們更詳細地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我們全中國人民奮鬥的方向。

我們少先隊員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肩上承擔着建設祖國的重任。我們要刻苦學習,不斷增長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了祖國的未來而作出努力。那麼我們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呢?

首先我們要記住老師和父母的要求。在學校,老師指出了你的錯誤時,你一定要聽從老師的教育,並記在心中,讓自己不要再同樣的錯誤,做一個有用的人。在家中,父母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盞指明燈,時時刻刻引導我們前行。我們應以他們為榜樣從細節成就自己。

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我們要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小培養自己文明舉止的'好習慣。在學習和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不向困難低頭,勇往直前。

我們要有遠大的理想。“少年志,則過志。”“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建立明確的個人目標,持之以恆,奮發向上。我們要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政策,把建設祖國視為己任,好好學習。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設計師,與祖國同夢;與祖國奮力前進,繪製祖國明天的美好藍圖。

聽講座有感11

我讀過沈石溪老師的許多書,有《駱駝王子》、《狼王夢》、《鳥奴》、《最後一頭戰象》。沈石溪老師寫的是動物小説,他將裏面的動物寫的十分生動,為什麼他能寫出那麼好的作品呢?我心裏一直有着這個疑惑。

今天,我校請到了沈石溪老師,讓他來給我們演講,介紹自己的寫作經驗。我坐在大屏幕前,帶着滿懷的好心情,期待着這次講作的開始。

首先,沈老師先介紹了一下自己,然後講起他來到西雙版納的親身經歷來。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養小鷹的經歷了。他的小鷹是由母雞抱窩孵出來的,母雞苦苦餵養着那隻小鷹,小鷹長大時,獵王波農丁提醒他:“小鷹餵食的'量一天比一天大,你那隻老母雞今天捉一條蟲餵它,明天叼一條蟲給它,一定不出一個月就會活活給餓死的。”

但沈老師堅決把小鷹留了下來,小鷹不但沒死,還健康地生長了兩個月。難道布農丁説的話有假?沈老師抽了一個時間,觀察起來。原來,他給雞餵食時用一個小臉盆裝一些穀粒,貪吃的老鼠來偷食時,小鷹便撲上去,用翅膀將臉盆罩住,然後將老鼠吃了,接連吃了好多,所以小鷹才能長得這麼健壯啊!原來是沈老師細緻地觀察着,才有今天的作品中一些精彩的描寫啊!哦,原來寫作是需要有真情實感的。同學們也專注地盯着大屏幕,看接下去的內容。

沈老師又説,當來了一條毒蛇時,母雞嚇得毛都立起來了,蛇要吃蛋,它便勇敢地擋在蛋前,小鷹也跟着母雞一步步向後退,當小鷹被擠住,探出頭來時,便興奮地眼睛直亮,它撞開了老母雞,和蛇對面對站着,蛇原本見到雞那種有着綠光的眼睛頓時愣住了,想:怎麼我一眨眼,老母雞就變成鷹啦!這種風趣且獨特的想法,也是沈老師的優勝之處。

當小鷹吃了蛇後,沈老師也給老母雞設進了心理活動,老母雞會想:我們天生是被蛇吃的,怎麼我的孩子也會吃蛇,説不定哪一天把我給吃了呢!我們大家都哈哈大笑,但在笑的同時,也應該體會到沈老師的幽默之處。

為了證明老母雞很怕小鷹,沈老師故意用“又肥又大”這個詞來形容老母雞,從一開始六斤二兩瘦到二斤三兩,可見老母雞確實被小鷹嚇壞了,這些,也為下文作了鋪墊。

在歡笑聲中,講作結束了。我卻悟到了許多:要寫好作文,首先要流露真情實感,要細緻地去觀察某一事物,然後,還要用許多手法來襯托你要表達的思想。而沈老師,還自行為動物配上了動作、心理,使文章更加生動、具體了。經過這次指導,我相信我們對作文的認識也會上更高一個台階!

聽講座有感12

昨天,我們聽了崔雅婷老師關於國學經典的講座。崔老師談到了“熱愛祖國”、“身殘志堅”、 “感恩教師”、“感恩父母”等多個發人深思的話題,我聽了之後,深受感動。

首先,崔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身殘志堅的小夥子劉偉的故事。的主劉偉是個殘疾人,他從小失去了手臂,卻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他熱愛音樂,熱愛彈琴,沒有了雙手,但還有腳。他堅持用腳彈琴,終於在中國夢想秀大放異彩!失去雙臂的他更加明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勇敢的活下去。他最終完成了夢想,實現了生命的價值!他那永不放棄的精神使我們為之感歎,他那種堅強的毅力更使我們折服。

接下來,崔老師談到了我們無私的父母每天都默默的付出,還講到了那些平凡老師們的敬業精神,最後又聯繫到我們自己的班主任身上……

當我們看到老師那日漸消瘦的面龐,看到她被時光沖刷後留下的痕跡,我內心不禁深深地一顫,眼淚像開閘的洪水一般泄了下來。的確,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但老師卻是我們的'第二任父母啊!他們與我們非親非故,卻如親人般的關心我們,呵護我們。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他們顧不上照顧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傾注到我們身上,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熱愛我們的老師,有什麼理由不感激我們的老師呢?

崔老師那發顫的聲音,感人的心聲,激動的吶喊,讓在場的領導、家長、老師與同學們熱淚翻滾,台上台下一片激動。在這短短的2個多小時中,很多同學和家長都是流着熱淚聽完了報告。我更是感動得淚流滿面,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其實,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你感恩的對象。心中充滿感恩,才會想到回報,才會想到奉獻。感恩的心容易感動,感動的心充滿感激。

聽講座有感13

近期,聆聽了虞永平教授的《過程意識和經驗指向》視頻講座,受益匪淺。

“過程“和”經驗“這兩個詞,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裏。我所理解的“過程意識”就是要有關注過程的想法,將幼兒園課程轉化為孩子實際參與的過程,過程中讓孩子獲得活的知識。“經驗指向”就是在有價值的活動中,幼兒通過探究、操作、體驗、交往、表達去感受自己的內心從而獲得經驗即過程性的知識。如何讓幼兒園的課程迴歸過程,如何讓孩子獲得經驗並走向新的高度,通過研修學習,讓我在虞教授的講座裏得到了更好的解答。

正如對虞永平教授所講幼兒園老師的備課和國小國中高中老師的備課不一樣,幼兒園老師不單單是備課,而是將知識點轉化為孩子實際參與的過程,讓孩子們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獲取經驗,收穫知識。對幼兒園孩子來講過程性的知識是更適宜的。要給孩子“原料”讓孩子自己把它加工成”熟料”。

曾經也迷航

記得在國小實習的時候,有一篇叫做《雪地裏的小畫家》的課文。我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們認識生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這幾個方面。學生們跟着我一句一句的讀着,讀的很準確他們讀得聲音很響亮,也很好聽。但是當時心裏總是覺得少了點什麼似的,學生們在整個過程中始終始終在被動的接受知識,沒有一點的主動探索與互動,課後我幡然醒悟,這是我的失誤,我沒有給予孩子們探索的機會,沒有給予孩子們自己去發現知識的平台。

遠航的燈塔已樹立

走上現在的工作崗位,在一個下雪的午後,腦海裏瞬間浮現出陳鶴琴先生的一句話: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我想:讓孩子在大自然中主動探索,獲得直接經驗豈不是更好?我靈機一動,將孩子們全部帶到雪地裏,用神祕的語氣説:“孩子們,你們知道嗎?我們幼兒園的小動物會作畫,不用顏料不用畫筆。”孩子們吃驚的問:“老師,是真的嗎?”孩子們有些已經迫不及待,“那我們邀請小動物們也來試試吧!“孩子們在雪地裏高興地蹦起來,連忙拍手叫道“好好好”!讓孩子們帶着好奇心去觀察去探索,一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於是我把孩子們帶到幼兒園飼養區,哪裏的'小雞,小鴨,小花狗都出來迎接我們。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孩子們目不轉睛的看着小動物們。可是有的孩子等不及了,急切的問:“老師,小動物們沒有畫畫啊?”我安慰他説:“你再仔細再看看,看看它們的腳下,看看它們走過的雪地!”“這時候,有的小朋友大聲歡呼道:“小狗踩在雪地裏的腳印好漂亮!”孩子們都圍觀過去,我趕緊引導幼兒:”哇,小狗畫的畫真漂亮,小朋友再看看,它畫的是什麼呀?“小朋友們你一句,我一句討論起來:“像小花”,“像點心”……這時,幾個小朋友大聲喊我:“老師,老師,小雞畫的小草,小鴨畫的樹葉!”“我故作吃驚的説:”是嗎,我看看,那他們畫的是什麼葉子?“孩子們大喊:“小雞畫的像竹葉,像松葉。小鴨畫的像無花果的葉子,像楓葉!”我又問:“為什麼他們畫的樹葉不一樣?”孩子們説:“他們的腳長得不一樣。”

背上行囊重新上路

轉瞬間我醒悟了,許多時候課堂上的講解僅僅是間接經驗的轉述和灌輸,缺少的就是這種直接經驗獲得的過程和參與的積極性。仔細想來,幼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幼兒園的活動是千變萬化的,這不正是幼兒參與其中,直接獲得的最佳途徑嗎?

後來,為了讓孩子在此經驗的基礎上獲得新的經驗,我將這個活動課程請進了區域活動。閲讀區中,孩子們不僅輕鬆容易的學會了兒歌,還學會了自己創編兒歌。美工區中,孩子們用畫筆記錄小動物們的腳印畫,還請小朋友們一起收集樹葉,認識不同的樹葉,用樹葉作畫。科學區中,孩子們探索:“為什麼小雞和小鴨的腳掌不一樣。”通過實驗探索他們知道:小鴨的腳掌是連着的,撥水用。小雞的腳掌是分開的,拔土用。與它們的生活習性有關。

正如虞教授所提倡的:幼兒主要是通過直接經驗來學習的。幼兒教師不是要傳授知識,而是要幫助幼兒獲得經驗,更重要的是要用正確的兒童觀引導幼兒主動探索自然,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仔細觀察。只有讓幼兒親身經歷過、親自去感受,他才會深有體會難以忘卻,僅僅通過老師去講,作為旁觀者去看是沒有用的。讓每個孩子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這項任務任重道遠,讓我們一切從發展的角度出發,俯下身子,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切實瞭解他們的需求,給孩子真正需要的關愛。

聽講座有感14

我曾經看過一本叫《小鳥的項鍊》的書,書中講述了許多牽牛花和一隻小鳥是好朋友,它們成天幸福快樂地生活着。可是有一天牽牛花們將被城裏的人們拔掉,牽牛花們把它們的種子竄成一串項鍊,交給小鳥,讓它去播種。小鳥飛呀飛呀,努力地尋找着安全的地方來種牽花。它飛到一片碧綠的草坪,它剛想播種,小草們傷心地對它説:“你還是去別處播種吧,不久的將來,這片草坪將被改造成一個大型的停車場。”小鳥聽了只好失望地離開了。小鳥又飛到一片茂密的森林,那裏地土壤很肥沃,小鳥剛想播種,大樹們憂傷地對它説:“你還是去別處播種吧,你沒聽到那隆隆的鋸子聲嗎?不久的將來,連我們這些粗壯的大樹都要被伐木工人砍掉,經過加工做成又細又長的筷子,更別説你剛種出來的小苗苗了。”小鳥聽了難過極了,只好不停地繼續尋找……我看了覺得這些植物真可憐。

前不久,我幸運地得到了一次機會,去聽了一個關於綠化的講座,做講座的'老爺爺給我們講了許多新鮮事兒。他説成都有一個著名的公園,裏面有一個湖,那湖裏有許多魚,引來了很多遊客。但另人驚歎的是,這湖裏的水原來是骯髒的污水,後來是河岸兩邊的植物一層一層地淨化了污水,當這些淨化後的水流到湖裏後就變成了能夠養魚的清水。聽説上海張家浜裏的水也是被植物淨化的呢!浦東的空氣比較清新,是因為浦東幾乎每條道路兩旁都有一排樹木,和許多大片的綠地,樹木能淨化空氣。

樹木的本領真大,既能使空氣變得清新,又能淨化污水,看來做講座的老爺爺説的沒錯,愛護綠化就是珍愛生命。讓我們一起為牽牛花、為小草、為大樹、為小鳥……共建一個和諧美好的綠色家園吧,它們一定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聽講座有感15

虞永平教授《讓幼兒園課程迴歸經驗》帶給我們不僅僅是思考,更多是讓我們清醒認識到自己所做的工作離綱要精神還有很大的距離,綱要的核心精神沒有真正進入到教師的教育行為中。

一、 綱要精神是一種傳承。

我們以開放的胸襟接納西方文化中如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等理論時,我們對陳鶴琴、張雪門的思想有了解多少,原來五大領域劃分不是今天提出了的,在陳鶴琴先生的五指理論中已經提出,幼兒的學習是綜合的,整體的,就像五個手指缺一不可,血脈相連,這與五個領域不矛盾,因為綱要提出‘……相對劃分,各領域有機結合,相互滲透。’這些觀點是在陳鶴琴理論上發展,因此學習西方文化時更要注重自身文化學習與建構,如幼兒多方面的經驗是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的。

二、 瞭解孩子是教師的責任

從虞教授寫三個孩子的故事的案例中讓我們知道:看似瞭解孩子的我們其實並不真正瞭解孩子,每個孩子身上都發生古老的、現代的、個人的三個故事,教師不僅要了解現代故事,還有知道古老故事,形成個人故事,教師要學會觀察孩子,記住其行為特點及發生的事,把握已有經驗這是實施課程的基礎,因為所謂課程就是形成其個人故事。

與孩子的溝通不難,虞老師用自己到託班的其身經歷告訴我們進入孩子的世界其實就是接納他們,甚至可以你的目光告訴孩子你喜歡他們,跟孩子交流不是蹲下我們的身而是我們的心。

三、良好的課程是幸福童年的.保證

課程就是做事,讓孩子快樂。

做符合幼兒需要的事,做符合幼兒天性的事,做幼兒力所能及的事,做幼兒感興趣的事

活動要多樣化,讓幼兒感受多方面的經驗.

做有挑戰的事讓幼兒不斷做新鮮感。

四、 幼兒的主動學習

幼兒經驗是從活動中得到的,有效的經驗有利於幼兒的主動學習,繩子的例子告訴我們幼兒的學習不僅僅是教育活動中,幼兒準備過程中也是重要學習,關於橋樑的研究孩子可以問專家一上午時間問題,學習……教師的高明在於説少量的話,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説,幼兒可以建博物館,減少等待不僅在排隊中,區域活動中醫院沒人看病也是等待,浪費時間,可以讓孩子自己準備製作藥品……,這也是學習。

虞教授讓我們看到綱要真正的涵義,經驗、課程有了新的生命,糾正國小化傾向,讓每個孩子得到發展我們任重道遠。

標籤: 有感 講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ql2j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