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孔子觀後感200字

孔子觀後感200字

導語:“子温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孔子觀後感200字,希望大家喜歡!

孔子觀後感200字

孔子觀後感200字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朝聞道,夕死可矣”……電影《孔子》帶我們重回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恍惚中,我彷彿聽到了孔子對弟子們的諄諄教導;聽到了顏回謙和恭敬的話語;聽到了子路勇敢果斷的聲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們奉為“至聖”,他如一顆絢麗的流星,在歷史漫長的黑夜中用短暫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給後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啟示……

電影給我印象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顏回之死,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顏回為了搶救夫子的書簡,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點讓我很感動,在顏回的眼中,孔子的書簡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細想想,正因為後來有着無數個顏回,我們現在才可以領悟到孔子的精神。當我看到孔子抱着顏回的屍體大哭,弟子們勸他:已經三個時辰了,已經緩不過來了。可是夫子依舊抱着,那個場面真的和悲慘。還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實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但是他始終記着夫子的教誨,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記着夫子説過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後,喪徒如喪子,但是夫子沒有讓淚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雖然沒有如償所願,但已得為仁。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為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國家有用的人。

孔子觀後感200字二

這個寒假,我看了《孔子》這部電影,對此,我很是感觸。

一部電影,家國天下,短短2小時,一個2000多年前栩栩如生的孔子展現在我們面前,同時電影也將孔子所通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都在電影中得到了恰到好處的再現,一氣呵成,感謝曾執導過《雍正王朝》、《喬家大院》、《漢武大帝》、《芬妮的微笑》等着名影視劇片的中國第五代導演胡玫,她果然不負眾望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率真可愛的孔子形象。

孔子的電影是非常的難拍,弄得不好,難免説教,孔子是個聖人,但同時也是個普通人,他是聖人,巍峨聳立,為萬世師表,但在觀看電影之前最擔心的是電影流於説教,幸好導演的功力加上幾位大牌明星的表現也算可圈可點,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電影儘可能的逾越了此類古裝片的“台詞檻”,既未戲説,又輕鬆詼諧。

孔子觀後感200字三

孔子,這個出生在周朝(公元前551年)的文化人,對他之後的中國人影響巨大.電影《孔子》的開篇,是從孔子中年為官開始講起的.在那個禮崩樂壞諸侯割據戰亂連連的年代,孔子空有一腔熱血和鬥志,想借助魯國的君上實現自己宏偉的政治抱負,不想君上只是個傀儡君王,掌控不到國家機器——大-隊.所以孔子的改革就像街邊耍猴人的把戲,跳的最歡的時候卻遭到主人的叫停.

孔子的中年蹉跎,其根本原因是個人不着邊際的理想害的.孔子的理想彷彿空中飛舞的風箏,自己並不能完全掌控,線一斷便沒有了蹤影.一個人過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那是浮躁,過低則是自卑.而孔子恰恰前後都經歷了,直到兩個弟子先後死去,加上自己也上了年紀,於是思想方才變得穩重務實.孔子回魯國後,不涉足政治的決定實在是難得的清醒,要不然哪有後人傳頌的《春秋》。

孔子觀後感200字四

電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為什麼今天我還是要寫觀後感呢?因為我覺得作為一箇中國人,應該有自己的文化信仰。談到文化信仰我們想到的那首當其衝的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禱告於你丘山而得名。電影中孔子的出場已經是一個大夫的身份了。但是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雙親,所以孔子對下層百姓的疾苦特別的關注,回到電影上來。電影中的周潤發給我們很好的詮釋了孔子的許多東西,讓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電影所選取的一些故事單元也比較吸引人,孔子由中都宰而大司寇,進而代國相;夾谷會盟,憑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叛將陷都,鎮定自若,救大廈之將傾;墮三都,三桓掣肘,功虧一簣。比射藝奪兵符,守周禮以身作則,機智辯勇救家奴,一把古琴彈得如痴如醉;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弟子顏回、子貢、子路、冉有性格各異……,影片中有東周諸侯爭霸的宏大戰爭場面,也有子見南子時説的“愛德如愛色”的觀眾笑聲,讓我們有幸對兩千年前的這位君夫人想象一番,周遊列國,或許也只有這位君夫人才算得上是知己,因此對君夫人的離去心中不禁惋歎,也客觀上調節了下半場故事的節奏。

孔子觀後感200字五

《孔子》從入世到出世,最後希望逃避政治與爭端。“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戲中的孔子領悟到生命中彌足珍貴東西相當多:師生之情,知音之情,家園之情……而那些黨同伐異的鬥爭並無意義。這也是這部電影為什麼顯得相當“中庸”的原因,因為他要表達的本身就是“無為”的價值觀。因為缺失激烈的矛盾與可看性強的戲劇性鬥爭,所以電影節奏顯得相當緩慢。不過原本希望“逃避政治”的《孔子》,卻因循墜入戲外的“輿論口角”之中,這豈非另外一種黑色幽默?

《孔子》表面上竭力依葫蘆畫瓢照足歷史,事實上不過是借古喻今,依舊是近來影視劇題材不變的主題:對於信仰缺失,喪失“堅持”品質的主流社會,《孔子》依舊是在宣道。所以電影中的孔子即便顛沛流離無處遁藏,也依然堅持“歲寒而知松柏。”人只能在歷練中變得頑強,在風霜後看出本質。只可惜這部電影描摹出了孔子的“本質”,但卻對那些“風霜”和“歷練”沒有深入敍述,以至於電影主題先行而細節稀缺。

標籤: 觀後感 孔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qvle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