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讀《歌德談話錄》有感

讀《歌德談話錄》有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歌德談話錄》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歌德談話錄》有感

讀《歌德談話錄》有感1

讀完《歌德談話錄》,頗受感動,使我全身心的受到一次洗禮,讓我的對人生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愛國、人類`自然、人生`榮辱、宗教`信仰、道德`情操、個人`集體、志向`成才、讀書`學習、文學`藝術的真正內涵,其中,最讓我震撼的部分有愛國、人生、信仰、文學、藝術。

《歌德談話錄》中提到"還有一點,什麼叫做愛國,什麼才是愛國行為呢?一個詩人只要能畢生和有害的偏見進行鬥爭,排斥狹隘觀點,啟發人民的心智,使他們有純潔的鑑賞力和高尚的思想情感,此外他還能做出什麼更好的事嗎?還有比這更好的愛國行動嗎?向一位詩人提出這樣白費力的不恰當的要求,正像要求一個軍團的統帥為着真正愛國,就要放棄他的專門職責,去捲入政治糾紛。一個統帥的愛國就是他統帥的那個軍團。他只要管直接與他那個軍團有關的政治,此外一切都不管,專心致志地去領導他那個軍團,訓練士兵養成好的秩序和紀律,以便在祖國處於危險時成為英勇的戰士,那麼,他就是一個卓越的愛國者了。"他敍述了一位詩人所持的愛國觀點,直接而又鏗鏘地表明瞭他對愛國思想的理解。

歌德説"在人類的天性中,存在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即使在我幾乎絕望的時候,這股不可思議的力量也會為我們準備退路,在我的生命旅途中,曾經數次含淚入夢,屆時,夢中會浮現善良的一面,安慰我、鼓舞我,使我在第二天早上又朝氣蓬勃、神氣活現地再度快樂起來"使我感觸很深,他運用那優美的語言,相詩一樣的流露到我的心靈深處,他其中的哲理,讓我有像啃骨頭那樣的感覺,越嚼越有味道,是啊,人生自然何嘗不是這樣。

它不變的速度,吸引人類貪婪的眼睛,但自然往往又展示一種可望不可攀的魅力,而並不是自然的一切表現的都是美的,自然的意圖固然總是好的,但是使自然能完全展示出來的條件卻不盡是好的。

同時,歌德的思想也存在一些偏頗之處,他説:"探測宇宙的活動,非人類的能力所及,理解萬物的奧妙,也非人類在小小的空間內所能完成,只是徒浪費努力。因為人的理性與神的理性,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人根本無法左右神的理性"。他認為人不可能探測認識宇宙,世間存在着神,人無法左右神,這是一種唯心思想,他的這種思想使我認識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真正內涵。每個人都有缺點,歌德也不例外,現在流行這樣一句話:你的不足就是你沒有缺點。我覺得這很能説明歌德是偉人,但又是常人。

我很崇拜歌德,不僅僅因為他的話語大半都使用的是優美的字眼來修飾,我更愛他的思想。他曾説:"世界是寬廣、美麗的,但是我卻由衷地高興自己擁有一個小庭園,這個庭園雖小,卻是自己的庭園,它的土地更不需要園丁的灌溉。傾心於自己庭園的人,擁有名譽、快樂與喜悦"。他這簡單的百來字卻是我一生的追求,我是個容易滿足的人,很多時候就在那裏想"我不要太多的金錢,不要太高的地位,因為那樣也不一定能快樂,同時,人是貪婪的動物,再多的錢和再高的地位也滿足不了人的慾望,我只要一個美麗舒適的小庭園,它裏面有着喜悦快樂就夠了,他的那段話幾乎説出了我的心聲。

在人的世界裏,一切都是那麼的平常卻有希奇古怪,他們渴望美好乞求神的保佑,但當現實與他們想像相背馳時,一切的一切就會顯得那麼虛無縹緲、蒼白無力。歌德説:"人真是深不可測,他們希望神對待他們如同自己同輩一樣,得到最高的存在。如果不如他們所願,神、愛神、善良之神等等,一概不再招呼。此時,神對人類,尤其是對每日讚美神的聖職人員而言,知識一句空話,徒具其名而已;即使口中仍然讚美神,心中卻毫無敬仰之心。但是,如果能真正深切的感受到神的偉大力量,而嘴巴卻不能説話時,也無法以敬畏的口吻稱呼神的聖名。"神---不在於人語言與否,而在於人的內心,它是一種虛幻的形象,是處於迷途中人兒的精神支柱,一種信仰而已。是由心去感悟的。

我總覺得歌德他的一生是由無數個精美的人生警世語組成的,每一句話都會導出一個人生哲理,他説:"光有願望是不夠的,還要行動"、"孤立自己並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孤立無法完成的事情,任何一個人想完成一件事,協力和刺激都是必要的"他從頭至尾的給我們指明瞭一條成功的道路,他説人需要思想、行動和團結,時至今日的我們,要通向成功,有怎麼能少的了其一呢?

一本好書值得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品味,《歌德談話錄》就是我生命中的這本書。

讀《歌德談話錄》有感2

時代往往造就偉人,但是作為一個偉人首先要具有超前獨有的思想,偉大的創造力,高尚的人格……等等一些因素;偉人是富有創造力的,總以一種巔峯的思想來看待世間萬物的一切風月變幻,以自己的思想理論為基礎用言論或文字來表述這種時代的造物。德國的偉大詩人、小説家和劇作家歌德便是一位狂飆思想的偉大人物,她具有高度的反叛精神,強烈的思想情懷,自身的矛盾衝突……構築了一個時代的偉人,時代的步伐,時代的巔峯。

似乎偉大的人物都是不能為人所理解的,不能被社會所容納。倍受時間的煎熬與思想的.隔閡,為了突破這種空間的禁錮與束縛,歌德與席勒建立了摯深的友誼,正如馮雪峯所説——“真正的友誼,是一定以共同的高尚的思想為基礎的。”兩個人共同努力,共同創造,共同進取。為時代的進展開闢了歷史的先河。歌德是個抑鬱、苦痛、自我矛盾的人,在歌德的筆下,總是展現出另人驚歎的思想和“復甦”的力量。書中所隱匿着巨大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讓人驚歎於作者的高度智慧。但是在作者的心中。只能去面對這迂腐、愚昧的社會。用文字的獨到力量去改變,卻不能融入這社會。不僅要保持自身的清高,還要有思想的距離與壓力;偉人總是難免要受到一些繩蠅苟且小人的攻擊與誣衊。歌德發出了“有才能的文人往往互相傾扎”這樣的感慨。哎,有才能的人往往遭人妒嫉,既不能超脱這空間的束縛,也不能保持自身的清高來回避小人。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想到了自殺,自殺是一種超脱,自殺是一種思想的喜悦。歌德便用別人的痛楚來安慰自己——“拜倫被流言蜚語中傷,被趕出英國,要不是早死使他擺脱了庸俗市儈們及其仇恨,他還會逃到天涯海角去呢”。歌德不能被人所理解,只能與自己的好友席勒與周身所接觸的人物來擺脱時間的圍困。

羅曼羅蘭説:“人生的苦難是不能的一知己。”但往往得到了知己卻不能相互理解,這也是人生最大的苦難呀!不是身心的痛楚,而是思想的壓抑於煎熬。

斯大林説:“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人生最需要的是學習,人生最愉快的是工作,人生最珍貴的是友誼。”歌德與席勒的友誼至高無上。正如索福克勒斯所説:“拋棄一個真誠的朋友,猶如拋棄你的生命。歌德與席勒的友誼是他們的制高點;可席勒就這麼靜靜的走了,比歌德早走了近20年,歌德一個人在晚年忍受着巨大的煎熬與壓力。在這種痛苦中自我反省來進行對世俗的看法與創造,歌德不僅要忍受着外界的壓力,又要進行自身的文學創造。終於創造了耗費他畢生心血的鉅著《浮士德》的第二部,它與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並列為歐洲文學四大名著。

歌德雖然是文壇的君王,但歌德卻是現實生活中的奴隸。他的作品總是讓人感覺思想上的開拓,情感上的赤誠,精神上的滿足。筆者就曾深受過《少年維特之煩惱》這部作品。那濃重的詩意,狂飆的思想,強烈的時代精神,高度的藝術性。都是被後世所肯定和景仰的。

歌德説:“勇於進去者長生!”歌德在黑暗中就這樣掙扎、進取。把握人生的每一個環節。譜奏了一曲人生的《浮士德》,造就了一個時代的先驅,抒寫了人生的一斷篇章。

那赤誠、飽滿的激情,掩蓋了滄桑、古老的遺憾。將那偉大崇高的思想傳遞給全人類。我將懷着一顆虔誠、尊敬的心靈去讀取那歷史所遺留下來的結晶。或許寂寞和無助會緊緊的將我吞併;但我希望,我能站在人生的制高點,去迎取我那真誠的期盼。

標籤: 談話錄 有感 歌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re9em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