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金鎖記讀後感5篇

金鎖記讀後感5篇

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金鎖記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鎖記讀後感5篇

金鎖記讀後感1

張愛玲擅長描寫各種各樣的女性。《金鎖記》也不例外。這篇小説記錄了一個發生在19世紀初舊上海女子身上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地位低下的女子。她大哥為了攀附權貴,把她嫁給了當地的一户大户人家—姜家七巧的丈夫從小就是殘疾。七巧的為人十分潑辣、刻薄,再加上嫁了個廢人,便特別不招姜人待見。於是她便不停地反抗,這樣她在別人眼中可就算得上臭名昭著了。過了幾年,她的丈夫、婆婆相繼去世。姜家便分了家,七巧脱離了這個封建大家庭,帶着兒女搬到外面住。然而她的生活並沒有好很多,相反她的下半生過得十分悲哀:三爺姜季澤來找她,她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騙錢的把戲,葬送了自己的愛情;兒子成家後,由於嫉妒兒媳,她把兒媳活活氣死了;女兒在30多歲的時候好不容易找了個人家,她偏從中攪和,斷送了女兒的一段好姻緣……最後,這個不幸的`女人在鬱郁中死去。

張愛玲的這篇小説用了許多寫作技巧,其中我認為最成功的要屬側面描寫。在文章的開始,作者並沒有正面介紹姜公館的情況,而是借兩個丫鬟的牀頭夜話將整個家族的人物關係和大致情況都交代清楚。這倒和《紅樓夢》開頭借冷子興之口演説寧、榮二府的興衰頗有些相似。接下來,作者又在兩個下人的交談中將七巧的身世向讀者作了交代。再由大奶奶、三奶奶背後的閒言冷語説明了七巧的為人以及她在姜家低下的地位。

金鎖記讀後感2

張愛玲是一代才女,她的人生早熟、奇特、充滿傳奇色彩,她的性格聰慧、執着、特立獨行、不受束縛,她對周圍的事物有着敏感、深刻、獨到的認識,她的作品悽幽、穠豔、蒼涼,充滿了人性的主題。《金鎖記》是她的早期作品,發表時她不過只有二十三歲,但作品已經是相當成熟,從取材的視角、思想的深度和表現技巧方面,都有突破,當時及後世的評論家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這篇小説題目叫《金鎖記》,為什麼叫“金鎖”呢,我認為是女主人公七巧被金錢套住,為自己帶上了黃金的枷鎖,別個愛她,她愛錢,最後葬送了自己的幸福,就連她的孩子的前程和幸福都葬送了,當然這金鎖也可以理解為封建社會的腐敗。

從這篇小説中也可以讀出一些封建社會的腐朽思想。過去結婚娶親,大户人家講究門當户對,小户貧窮人家想攀附權貴。七巧嫁到姜家,她大哥是高興的。儘管七巧嫁的只是一個殘疾人。姜家卻是打心底瞧不起她這樣一個出身卑微的人,連底下的丫鬟都敢對她議論紛紛。這樣勢力的思想在今天也是存在的。一個人當了官,底下便有許多人吹捧他,一旦這個人沒落了,那些原先吹捧他的`人便會煙消霧散。有一句俗語説得好“富在深山有遠鄰,窮在鬧市無近親”。

讀完全文,我七巧的感覺從先前的無理取鬧而厭惡,到後面更多的是同情與可憐。生活在那樣一個沒落的時代是不幸的,七巧所受到的種種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是她能逃避的,所以她只有選擇反抗——以自己的方式。

金鎖記讀後感3

有人説,張愛玲是一個傳奇,她寫盡了大上海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最早接觸到她的作品,便是那一道白玫瑰與紅玫瑰的永遠沒有答案的選擇題。再後來,便是戰火紛飛中流蘇與柳原的傾城之戀,芬芳卻沉重的第一爐沉香屑,以及苦卻不能忘懷的茉莉香片。每個故事都令我感慨萬千,記憶最深的便是那《金鎖記》。

七巧帶着沉重的黃金枷鎖,一點一點地慢慢將自己殺死,而在她害死自己的同時,又用這枷鎖殺死了自己的女兒、兒子。這個美麗而又悲哀的.女子,就像一隻美麗炫目的蝴蝶忽然被製成了標本,定在了門上,鮮豔而淒涼!她有愛,那個眼眸如水仙盆裏清水養着的黑石子般明亮的黑眼男子,曾使她心裏蕩起了多少的漣漪,只有她自己知道吧!她也有恨,恨哥哥嫂嫂的愛財如命,不論死活便硬將她塞給一個半死不活的骨癆病人,讓她還在夢幻之際就被推下了懸崖,甚至來不及呼救一聲。她更有愧,是她親手殺死了自己的一雙兒女,她親手扼殺了他們如花的生命!或許這一切都是註定的,當初那個錯誤的婚姻一開始就造就了兩代人的災難。對於七巧,也只有在彌留之際才能卸下壓迫她一生的黃金枷鎖。

生命的過程是開花的過程,七巧的花過早地謝了吧,未待烈豔卻已凋零。她也許並不欣賞她的花,所以她沒有好好照料,而當她終於意識到這花也曾經美麗過時,一切都晚了,過了花期,只能凋零了,她的一切覺悟,都像下半夜的曇花,太遲了。

每個人都是一朵花。請自我欣賞,自我珍愛,讓生命之花用開不敗。

金鎖記讀後感4

那個瘦巴巴的老太太,真是可憐憐又慘兮兮。

有人警告我説,不要讀張愛玲的作品,心裏會很彆扭。其實,不只是她的作品,是她那個時代,都是那樣的。新舊交替,舊的抱殘守缺,新的蠢蠢欲動,實力相當,所以撞擊出一種近似變態的不可理喻,最可悲的是這種狀態還可以自圓其説,美其名曰:歷史的印記。

曹七巧一輩子不容易,也不快樂。她不是壞人,也不是好人。她受了一輩子苦,也讓她的親人跟着受了一輩子苦。我想罵她,用最毒的話咒她,可是,她該咒誰呢?

誰都有青春年少,她也有過幾天爛漫洋溢的日子。上街買菜,接受年輕小夥的愛慕。然後為了錢財去了姜公館,受着所有人的冷眼,還要守着死人一般的丈夫。她乖張暴戾,可是她不這樣,早就死了。

最不能讓人原諒的應該是她毀了兒女的幸福吧。可是這更能説明她有多恨自己不堪的一生。她恨她的出身,她恨姜公館,她恨她受到的所有不公,只是,她若要報復,能得心應手的`只有她的兒女了。

誰也不怨,都是時代進步的犧牲品。

三十年前的月亮和三十年後的月亮有什麼不同?三十年前的人或許走不到三十年後,就算走到了,心態也會變了,三十年後,還有不少新人看到的是一輪嶄新的新月,時間遠去,留下的只能是回憶。

曹七巧死了,再怎麼頑固的醜陋,也隨着舊時代一起遠去了,未來路很長。一切都在慢慢康復。我相信結尾那個傳説是真的,也相信長安會幸福,不會像她娘一樣,我們總是在向前走的,不是嗎?

金鎖記讀後感5

《金鎖記》寫於1943年,小説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着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藴。她在她那創作的年代並無任何前衞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温情脈脈的面紗。主人公曾被作者稱為她小説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擁有着"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為了報復曾經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為病態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

作者將現代中國心理分析小説推向了極致,細微地鏤刻着人物變態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話語產生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金鎖記》在敍述體貌上還借鑑了民族舊小説的經驗,明顯反映了類似《紅樓夢》之類的小説手法已被作者用來表現她所要表現的華洋雜處的現代都市生活。

標籤: 讀後感 金鎖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wppe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