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瑣記讀後感(精選5篇)

瑣記讀後感(精選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瑣記讀後感(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瑣記讀後感(精選5篇)

  瑣記讀後感1

《瑣記》是魯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是《朝花夕拾》一書中第八篇文章。

《瑣記》介紹了魯迅先生衝破封建束縛,為追求新知識,離家求學至出國留學的一段生活經歷。文章從作者切身感受出發,寫出了進化論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對進步青年的影響。第九段中説城中唯一的一所中西學堂也成了眾矢之的。這也的確説明了封建舊思想的根深蒂固,人們對新思想的不瞭解、不認同。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電學堂求學時,校長出了個《華盛頓論》的文題,國文老師竟不知華盛頓是什麼。這也足見當時人們頭腦之古舊、思想之老化,人們對新思想的不理解與排斥。這樣的老師,豈不是要耽誤學生的學業嗎?

我也很痛恨那些所謂的中國通等,對中國悠久文化的曲解。他們簡直是對華夏文化的污辱。當然,那些奇談怪論是肯定永遠不會被我們所理解,也永遠就應去抵制的。

文中最搞笑之處當數要去日本留學之前的那兩條所謂的經驗,簡直是一堆廢話,沒有一點可用之處,也由此可見中國人當時對一些外國事物的誤解。

後面的幾段中,也寫出了當時一些新文化對青年學生的影響,和老一輩對學習新知識的不支持。

《瑣記》能夠説是哪個時代社會的一個縮影,很好地寫出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現象,是一篇不錯的回憶性散文。

  瑣記讀後感2

今天是短假的最後一天,中午,頂着炎炎烈日,我從書店捧回了一本《朝花夕拾》。到家後,翻開幾頁,雖説是小説,可我基本一點都讀不懂。偶然翻到《瑣記》這篇文章,感覺不那麼深奧,便讀了起來。

一開頭,是講一位姓衍的太太,她對自己的兒子雖然狠,對別家的孩子卻好的,無論鬧出什麼亂子來,也決不去告訴各人的父母,因此小孩們都喜歡去她家,剛開始我還覺得她很民主,可看着看着就覺得有問題了,她總是慫恿孩子們幹壞事,事後又充當“老好人”的一個角色,簡單的説就是“虛偽。”譬如,她慫恿孩子們冬天裏去吃水缸裏結的'冰,那可是在農村,一個水缸常年不打掃該有多髒啊!她還笑着説,“好,再吃一塊。我記着,看誰吃得多。”;她還鼓勵孩子們比賽“打旋子”,還從旁計着數,但當她看到孩子的大人出來時,馬上就會變換口吻説道,“你看,不是跌倒了麼?不聽我的話。我叫你們不要旋,不要旋……”看到這裏,她的形象在我心中已經大打折扣。

後來,魯迅的父親過失了,她竟然慫恿魯迅去偷錢,魯迅説自己家沒有錢,她又讓魯迅去偷家裏的首飾變賣。魯迅最終還是沒有去偷,可是不到一個月,就聽到一種流言,説魯迅已經偷了家裏的東西去變賣了,事情很明顯就是那個衍太太跑出去亂説的。

這種表面上對你很好,背後卻捅人一刀的人,我是最鄙視的,小時候,我總覺得別的同學的家長特別好,總是和顏悦色,而我媽媽卻很兇,總是管我。看了這篇文章我才明白,其他同學的家長,其實表面上對我好的,總是和顏悦色的,卻很少有內心真正對我好,只是覺得我是客人。而我的父母,平時對我總是很兇,總是管我,這也不讓那也不讓,其實才是真正對我好。

  瑣記讀後感3

在魯迅先生《朝花夕拾》這冊散文集中,有一篇文章的題目確實讓人覺得有點不同,那就是《瑣記》。不似前幾篇文章都有個明確的主題,這篇倒有點兒像形散神亦散的散文了。

《瑣記》先從衍太太這一主角入手,回憶了魯迅先生兒時與和衍太太之間的故事。衍太太總是給我留了一個不好的印象的,一個似乎有了小市民的種種劣根性的婦女,但是孩子們在她那兒總能得到百般的縱容,或許更是一種不負職責。最後竟然還從衍太太口中傳出先生偷偷變賣家當的謠言,此時的衍太太卻愈發的不可愛了。

文章還寫到了當先生不想再留在S城之時,南京求學的事,在那段做做學生的日子裏,先生對於學習的處所倒有個詳細的介紹,也證明了當時自己讀書的態度,對於一些先進的科學讀本均是喜愛的,對於一些陳古的文言,先生多是沒甚印象。這也得以看出當時先生為何要倡導新文化運動。

文章就在這樣一種不緊不慢的節奏中展開了。臨到最後的文章末尾,魯迅先生寫到了去日本留學的事情,4箇中國的留學生要去日本留學,文章的最搞笑之處便在此了:一些前年去日本留過學的前輩特意指教了關於“襪”和“錢”的經驗,不成想,這些讓新留學生們紛紛遵命的經驗,到了日本,簡直是一堆廢話,沒有一點可用之處,也由此可見中國人當時對一些外國事物的誤解和一些理想主意的存在。

總而言之,《瑣記》雖提名為瑣記,但卻頗能展現那個時代社會的一個縮影。文章很好地顯示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現象,是一篇很好的回憶性散文。

  瑣記讀後感4

今天看了魯迅先生的《瑣記》,《瑣記》記敍了魯迅先生為了尋找“另一類人們”而到南京求學的經過。作品描述了當時江南水師堂和礦物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以及魯迅先生等一些學子求學的艱難,同時揭露了洋務派不切實際的辦學方式,魯迅還通過這篇文章記敍了自己最初接受新思想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的反對閲讀《天演論》,表現了他探求真理的強烈願望。

魯迅的作品有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側面描寫來表達他所要描寫的人物的性格特徵,如本文中他家的房客“沈四太太”,通過她大聲的説了那句“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體現了房客沈四太太一種小市民階層的婦女形象。又如對“衍太太”的一些描寫:幾個孩子在打旋子,她在旁計數説道“好,八十二了,再旋一個,八十三,好,八十四……”還有衍太太在作者的父親去世之後説教作者去偷母親的首飾和錢去用,體現了衍太太勢利的一面。

後來魯迅先生為了躲避S城的流言去南京求學,漢文教員自己竟然惴惴的問學生“華盛頓是什麼東西?”體現了一些洋務派的學者不切實際的教學方法,明明自己是漢文教員,卻連漢文試題都搞不清楚,體現了洋務派辦學“烏煙瘴氣”的形象。

文章的結尾寫了作者去日本留學,在國內聽説不能穿日本襪,邊帶去了十雙中國的白襪,而且還換了日本的銀元,結果銀元早已廢置不用,而且穿制服和皮鞋,中國襪也全然無用,體現了國內人的思想封閉,與外界溝通較差,當時的國情也是出於閉關鎖國的狀態。作者藉此喻國情,的確有一番用心,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瑣記讀後感5

《瑣記》講的是魯迅從家到南京,從南京到日本的經歷,從中我不但看到了一個腐敗的舊中國,還懂得了不能從表面來看任何事物和事情。

衍太太是那種小孩子看不出,但大人一眼就看得出來的歪心眼的人,他對別人家的孩子“好”,“讚賞”他們吃冰,並且不告訴他們的媽媽,並且還鼓勵他們多吃,與之成反比的是沈四太太,當他看到孩子們吃冰,即使阻止,但因聲音太響,被母親聽到,罵了一通。表面上看,衍太太心胸寬大,懂得保護小孩的自尊心,會替別人保守祕密,而沈四太太就顯得有些大驚小怪。但是,吃冰對人的害處,遠遠大於衍太太的“熱心”沈四太太雖然方法欠妥,但是它是真心為孩子們着想。而衍太太所謂的“讚賞”就是變相的慫恿,放縱。當“我們”在那裏打旋,他在那裏計數,突然一個孩子摔倒了,正好孩子的嬸母來了,他非但發佈夫妻那孩子還説:“你看,不是跌了麼?不聽我的話。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這件事情突出了他愛推卸責任。

當孩子們跌倒了,像母親尋求幫助時,往往是一頓臭罵,但是衍太太絕不埋怨,立刻給孩子們上藥。從表面上看,孩子們的母親心狠異常,但是衍太太卻是和藹可親,孰不知,母親的狠心是要讓孩子們記住這個教訓,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然而衍太太的不厭其煩,寬容大度,是對孩子們的一種放縱,是真正的不關心。

標籤: 讀後感 瑣記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pwg2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