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國學 >

國學經典徵文15篇

國學經典徵文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徵文的身影吧,藉助徵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徵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學經典徵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學經典徵文15篇

國學經典徵文1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漢字是人們智慧的結晶,而古詩更是漢字文化的精髓所在。昨天晚上我觀看了一個經典誦讀比賽節目《國學小名士》觀看之後,就像推開了一扇神奇的大門,讓我穿越在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燦爛文化中 。

比賽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是“我愛記詩詞”是根據大屏幕顯示的關鍵詞,選手依次背誦包含關鍵詞的古典詩詞、名句。打錯出局,依照出局分別得到五分、十分、十五分、二十分、二十五分。第二環節是“名家對對碰”本環節邀請諸位文壇大咖,手中持有十分、二十分、三十分,不同分值的題目。先手可以選擇分值,答對得分打錯扣分。第三環節是“美德大考驗”通過導演組選手日常任務中,特別設置的隱藏環節,選手在無意識狀態下,是否踐行傳統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比賽越來越激烈,選手們更是爭先恐後、大顯身手。

觀看這個節目以後,我也愛上了古詩,我被語句的優美、詩韻的高雅所吸引。我們每背一首古詩,我們不但要讀出它的韻味,理解它的內涵,而且還要根據詩的意境繪畫出風格不同的圖畫。通過誦讀,我理解了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深刻,蘇軾的豪放和李清照的婉約……通過那一讀、一誦、一寫、一畫之間,我領略到古詩的魅力,我將自己與詩融為一體

我體會到了中華經典文化的情趣和神韻。成了我的良師益友。

誦讀古詩可以使我們陶冶情操、增長知識。書香四溢、書富五車,誦讀古詩可以讓我們的內心變得豐富,精神上擁有巨大而寶貴的財富。詩對於我就像魚兒離不開河水,花兒離不開陽光根離不開土地,鳥兒離不開天空,詩歌是我呼吸的氧氣,是我生命裏温暖的陽光。

國學經典徵文2

自從新課改以來,國學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大力加強國學教育也是中國小教育改革的一個傾向。我們東山國小推廣國學教育已經十多年了,我一直擔任國學教育這門學科,在多年的國學教育中我有了自己的體會,下面就來談談自己的體會吧。

第一,學會甄別,吸取精華。

國小生對什麼都感到好奇,很容易接受新的觀點,對不少新的知識沒有分辨的能力,而我們學校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國學學習內容分別是《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增廣賢文》《笠翁對韻》和《論語》,而這些國學經典都是封建帝王制度下對人的行為進行規範的作品,“魚目混珠,泥沙俱下”,作為我們國學老師在備課和教學中一定要學會甄別國學中的糟粕,並在教學中批評性的接受,比如我在教學《千字文》中的一句話的時候“”就對同學們説:“孩子們,這《千字文》是古人的作品,當時是封建社會,國學的最高統治者是皇帝,效忠皇帝就是愛國的表現,我們現在是社會主義國家了,我們要愛我們的祖國,要忠於我們的祖國,為建設我們的祖國而獻出生命。”

第二,多種形式,讀出韻味

國小生是人生記憶的黃金期,在這個階段學習的壓力相對小些,如果記憶一些東西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如果在國小階段接受國學教育薰陶,將受用不盡。我們學校選用的《三字經》《弟子規》等這套國學經典,從內容到形式,從文學性、知識性到道德啟蒙都比較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和水平。儘管國小生還不能完全理解,內容豐富,讀起來朗朗上口,還有精彩紛呈的國學趣味故事,可以幫助孩子感悟經典的特色閲讀等,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既學習了國學常識,又鍛鍊了閲讀能力。所以我們在國學課堂上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如齊聲讀、分組讀、男女比賽讀、指名讀等,為了能讀出節奏,讀出韻味我們還邊讀邊做一些動作,如拍手、搖頭、跺腳、伸手等,學生在各種形式讀中激發他們讀經典的興趣,學生喜歡上了國學課,喜歡上了讀經典了。

第三、巧用故事,幫助理解

國小生心理學告訴我們,國小生對於超出自己年齡的一些事情是不能正確的理解的,但會隨着年齡的長大,理解能力會不斷提高,會慢地明白。我們現在學習的《三字經》《弟子規》等這些國學教材,雖然他們現在還不能完全理解這些背誦的內容,,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會自然而然地對留在他們記憶深處“讀經”的內容進行理解和感悟,國學經典會成為他們受用一生的寶貴財富。這些經過現在的積澱厚積而薄發,孩子成年後,在文化素養、個人修養等方面都會有更勝一籌。不過對於能理解的一些內容,我們利用故事,尤其是身邊故事去理解經典的內容,比如我在執教《弟子規》中的“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先講宋代朱熹讀書要“三到方法,再介紹胡適的四到讀書法“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還講了魯迅的五到讀書法:“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理解讀書法,還表演了一個有趣的小品:一個孩子有空無心地讀書了兩個多小時,可媽媽買菜回來,讓他背,他依然不會背。同學們邊看邊笑,在笑聲中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從而也學到讀書方法。在國學教學中巧妙地運用一些有趣味的故事,通過聽故事、看故事、演故事,從而理解經典的內涵。

第四,結合實際,指導行動

《教育學》告訴我們,對學生要進行德育教育要遵循知行統一原則,即要重視要有思想道德知識的教育,更要有道德行為方面的指導,兩者統一起來,讓他們成為表裏一致、內外一致、言行一致、真誠的、有責任心的人。我們在進行國學內容學習的時候也要運用知行統一的原則,重視學生品德和良好習慣的養成,我還記得學習《弟子規》中的“借人物,及時換,人……”學完這段話,我就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談一談你如何借別人的物品,有的孩子説:“上次別人借了我的東西,老不還,我自己也用不成,我再也不借他了。”有的同學説:“有一次我看別人削筆器很好,沒有跟同座説,就帶回家,媽媽批評我了,第二天我就還給他,他不很高興,我再也不這樣做了,借別人的東西我一定要跟他説清楚。”還有個孩子説:“有一次上美術課,同座忘記帶彩色筆了,他想我借,我沒有借她,她就找另外的同學借了,她和另外同學成了好朋友,我很後悔,不應該小氣。”同學們都結合自己的實際談了自己的想法,對於糾正不好行為,從而指導了自己的行為。

第五,親子互讀,共同提高

遺忘規律告訴我們,每個人的遺忘都是先快後慢的,為了複習鞏固當天所學的內容,也讓家長能參與到國學教育中來,我們要求家長每天和孩子一起讀國學十分鐘,學生把當如所學的國學內容講給父母聽,和家長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多年以來,我們的學生不僅能熟練背誦所學的國學經典,瞭解傳統文化中藴含的人生觀、價值觀,家長在學習的過程也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情操,還喝我們一起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正如我們一名學生家長所説的那樣:“和孩子一起讀國學,一起努力,一起成長,這種感覺真好。”

國學經典徵文3

在斑駁歲月的甲骨上,在風塵歷史的竹片裏,在絢爛千年的錦帛中,處處記錄着中華文化的美麗容顏,它猶如一束束光芒養育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今天讓我帶領大家走進經典故事,感受國學的魅力。

我想大家都知道人是怎麼來的吧。但是《山海經》説:有一個神通廣大的女神,叫女媧,她正月七年級創造出雞,八年級創造了狗,九年級創造了豬,初四創造了羊,初五創造了牛,初六創造了馬。忽然她靈機一動:“雖然,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可單單沒有和自己一樣的,多沒意思呀!”想着想着,她就順手從池邊掘起一團黃泥,摻和了水,在手裏揉呀,揉呀,揉成了一個娃娃模樣的小東西。她把這個小東西放到地面上。説也奇怪,這個泥捏的小傢伙,剛一接觸地面,就活了,開口就喊:“媽媽!”於是,女蝸給她心愛的孩子取了一個名字,叫做“人”。你聽,多有趣呀!

春秋時期的郯(tán)子,父母年老體衰,而且都患有眼疾,他特別傷心,不辭辛苦,到處求醫。聽説鹿乳能治好雙親的眼疾,他便披着鹿皮,來到深山,混入鹿羣。獵人誤認其為鹿,正要舉箭射他,他趕緊大叫,並將實情相告。獵人聽後非常感動,想辦法給他弄來鹿乳,並護送他出山。“首孝悌,次謹信。”郯子鹿乳奉親,讓我懂得了做人首先應該孝順父母。

漢朝時,有個少年叫匡衡,非常喜愛讀書。可是家裏窮,白天須幹活掙錢,天黑時又沒有燈光照明。匡衡心疼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他的鄰居家裏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求知若渴的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藉着小洞中透過的微弱的光線,他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勤奮好學的匡衡成為了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並出任漢元帝的宰相。“鑿壁偷光”,讓我明白了學習應該持之以恆,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唐詩、宋詞、神話故事;《論語》、《三字經》、《水滸傳》;成語、諺語、歇後語;………中國古籍,車載斗量。被人們傳承詠唱的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紐帶,是民族復興的力量源泉!

同學們,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弘揚國學、傳誦經典”!用心去細細品味那古老卻不陳舊、遙遠卻不陌生、高雅卻不脱俗的國學經典吧!讓民族文化、傳統美德在我們的手中得以傳承,得以發揚光大!謝謝大家!

國學經典徵文4

從入學開始,我就接觸國學,從通俗易懂的《三字經》,到朗朗上口的古詩,再到稍難一些的文言文,都是一個有趣的過程,裏面有很多故事。

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我《三字經》,一小句只有三個字,我讀起來可容易了,讀熟了也會背了。每三個字的意思也是很明確,通俗易懂。上學後,我們開始學習古詩,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表達詩人們不同的感情,反應古代人們不同背景下的日常生活,詩人們的愛國情懷等,真是千姿百態。再大一些,就有專門的國學課了,來學習一些經典。它們藴藏着哲理,告訴我們做人基本的原則和禮儀。

到了三、四年級,我們有了以國學為主題的活動,我們班又以《明日歌》為主題來表演。班主任為我們煞費苦心排練,還準備了道具、服裝等。我們女生穿裙子,男生穿短袖、短褲,統一顏色是白色,還戴白手套。我們充分利用休息、音樂課、午休時間認真地排練。終於在表演那天發揮的非常出色,那整齊的着裝、統一協調的手勢,讓人耳目一新,至今還歷歷在目。我們表演《明日歌》是為了告訴大家:要珍惜時間,把握今天,今天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做,這樣拖下去,既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又將錯過許多好時機。

每一次的國學課,國學老師都讓我們背一些結合實際、藴含哲理、通俗易懂的句子,並摘抄下來。這樣,在每天的午間和放學隊時,我們就可以背誦了,用來加強記憶,從而明白其中的道理,因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一定要讀一百遍,而是讀熟並理解它的真正內涵。

再大一點,我們就開始學習並背誦文言文。文言文也就是用一個故事來突出一個道理,語言也十分精練,不容易明白。有時它的每一個字,都有每個的意思,不是指讀一讀就能明白的,要在老師指導下細讀,認真理解,才能讀懂這個故事,明白它的意思。這些故事往往反映某個人或某事物的性質,它所藴含的道理也非常深刻,它們會告訴你以後要怎樣做。比如《守株待兔》中的耕田者,只想得到,卻不付出,最後什麼也沒有收穫。他因偶然而得到一隻兔子,卻以為還會再有兔子撞到樹樁上,而不耕田,不種地,只等着食物自己送上門來,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我們應該用雙手去努力,自己創造生活來源,因為只有付出,才有可能得到;如果不付出,就一定不可能有收穫。這就是這個故事給我的啟迪。國學中的故事、文言文、句子都給了我許多啟發,使我明白很多人生的道理,少走彎路。

國學是我們一生都應該學習的經典,它的人生哲理使我們更懂得禮儀,而且告訴我們如何做人、做事,國學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啊!

國學經典徵文5

有什麼能比乘一葉輕舟在浩瀚的大海上漂泊更讓人心醉神馳,渾然忘俗呢?那滿載思想的小船便是書――名家經典。它帶着我漂過知識的海洋,智慧的溪流,駛向誘人的港灣,神祕的小島,未知的遠方。

名家經典真是個奇妙的東西,那上面一個個字就像一塊塊具有魔力的磁石,拽引人們的眼睛和靈魂。無論何時,只要一手在手,能使你忘卻世俗繁華,融入別樣的人間仙境。

我是從三年級開始認識經典的。那時候,根本不知經典是什麼。通過老師引導,才慢慢認識經典,瞭解經典。我認識經典已有兩年了。老師上的每一堂生動的課堂,我都能體會到經典文學它非凡的魅力。我都能體會到經典文學中每一個字的意義、每一句的含義。

經典文學,我的夥伴,我的老師,我的追求!

經典文學,在我的成長道路上刻上了一個令人震撼的印章。

國學經典徵文6

前幾天,我觀看了《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大賽,感觸很多。

看到那些小名士們,一個個博學多才、出口成章的樣子,我心裏真是羨慕極了。各種經典詩詞他們都能脱口而出,説的頭頭是道。無論是《四書》、《五經》還是《紅樓夢》、《三國演義》、《周禮》等等都不是問題。可想而知,他們平時是下了多麼大的功夫。

在答題的環節中,有一道選擇題,題目就是《論語》中的一句話:“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有四個選項:A、誠信,B、忠義,C、孝悌,D、仁義。當看到這裏時,我是激動的,因為這個答案我知道,應該選C、孝悌。答案出來了,果然就是C。頓時我心裏有了一種自豪感,看來我學的《論語》也排上用場了。但是,整場的比賽看下來,我才答對了四道題。跟場上小名士們的國學知識比起來,我還真是小巫見大巫了。他們的知識量還真是豐富啊!

通過觀看《國學小名士》這個節目,讓我更明白了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國學是祖先們留給我們的寶藏,我們應該從小就開始學習國學知識,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國學經典徵文7

是什麼?猶如一股清流淌過心間,令人心曠神怡;又是什麼?可以流傳千古,亙古不變?書本上在讚頌它,身邊的人在傳頌它,它——便是我們的國學經典。

你難道還沒看見嗎?多少詩詞歌賦、詞牌曲名被千古流傳。李白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震撼心魄,又一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令人徒增思鄉情,一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彷彿天地都為此共鳴……這便是經典閲讀的魅力呀!回想起來,我也是被它這如詩般的語言所吸引,才開始接觸國學經典的呢!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陰霞生遠岫,陽景逐迴流。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媽媽,那是誰在讀書呀?”剛剛開始校園生活的我,陪着媽媽進入校園,繼而就聽見了一陣朗朗的讀書聲,聽得令我着迷。

“那是學校裏的哥哥姐姐在讀書呀!等你長大了,也要這樣讀書呢。”媽媽微笑着回答。

“哦……”我若有所思。不過很快又被那悠揚的讀書聲迷住了。

“……鳥鳴山更幽,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多麼優美的詩句呀!恰到好處的詩詞,意境優美的詩句,立即激發了我對經典閲讀的興趣。

在媽媽和老師的安排下,我順利地入學了。捧着嶄新的課本,我迫不及待的閲讀了起來,一篇篇文章都富有情趣,可惜,沒有我想看到的古詩詞賦。

回到家,媽媽關切地詢問我對新學校的印象,我有點失望的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的課本里沒有那些優美的詩詞呢?”

媽媽愣了一下,也很快的回答:“別急,學習詩詞歌賦得一步步來,更重要的是平時對經典閲讀的興趣,慢慢的去品味這些經典的佳作。所以呀,先別急着這麼快就去囫圇吞棗的閲讀,等你學習的程度越來越深,老師自然會指導你們學習國學經典。”

“真的嗎?”我似懂非懂地問媽媽。媽媽用力的點點頭。

轉眼,幾個學期就過去了,我已經從一個懵懂的孩子升入了四年級,而就在這個學期,學校為了讓我們更好的學習國學經典,提高學習氣氛,專門編寫了《千人誦讀》這部校本教材,着實讓我期待。

開學的時刻終於到來了。老師把書分發到我的手上,我激動的捧着這本新書,翻開扉頁,又一頁,又一頁……不知不覺,我已經捧着它讀了幾個小時,這本教材不但收錄了各種古詩詞,而且還編入了各種現代詩文,令人蕩氣迴腸,回味無窮!我小心翼翼的捧着它,讀了一遍又一遍,品了一次又一次,把每一處妙詞好句都爛熟於心,把每首詩詞的意境細細品味。宋詞、元曲、唐詩……每一個字都是那麼的美妙,彷彿都在閃着金光,記載着天地間的萬物。

就像媽媽説的,國學經典得細細品味,每當我讀它一遍,便會發現一些新的東西,這些新發現令人驚喜又滿足,所以,我才會被經典閲讀深深地折服!

白駒過隙。現在我們已經是六年級的大孩子了,馬上就要開始新的國中生活。那一本本《千人誦讀》還被我珍藏着,它們會永遠被我珍藏着。國學經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字的享受,更是心靈的充實,靈魂的震撼。讓經典的芬芳,瀰漫我人生的每一個角落!

國學經典徵文8

在昨天的語文課上,老師領我們觀看了一部“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為主題,紮根齊魯文化沃土,體現孔子儒學思想在當代的具體運用,呈現濃郁的山東特色的一場電視的比賽——《國學小名士》。

《國學小名士》通過讓選手對弈中華古詩詞,品讀詩文裏的美麗中國,同時也把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集結了山東省裏的各個縣市的學習尖子,讓他們互相比拼、互相學習,最終角決出一位勝者,從而傳承和發揚了齊魯之鄉的文化。

節目的開始是一羣身着青藍色衣服的小女孩們跳舞,她們手拿着一片片的荷葉,嘴邊詠頌着我國儒家的經典——《弟子規》,有的還翻着跟頭。當她們詠讀完《弟子規》中的一小段後,節目也就正式開始了。

這次節目上演的是濟南賽區的決賽,十位選手的實力也不容小蓄。第一環節是“博覽羣詩”,作答的關鍵字是“東西南北”四字。好像對於這些詩句,那些選手們早已經掌握了一般,瞬間脱口而出,有的是詩,有的是詞,還有的是曲。看着這些和我一般大的孩子們,在他們口中詩句像行雲流水一般脱口而出,而我卻想不起來一個時,我已經對他們佩服到了極致並且我也默默的在心底裏定下了我的目標。“南朝四百八十寺”“滾滾長江東逝水”“開我東閣門,做我西閣牀”“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等等都是我平常裏應該能熟練的倒背如流下來的,但這正正説明我對於平常裏學習的基礎知識還是不牢固。這一輪一共五個人對戰,可到了最後只有三號選手險勝,這正説明了競爭的激烈啊!最後三號張雲舒勝出了。第二輪的關鍵詞是“風花雪月”,另外五位選手也上台來對戰,競爭的激烈超過了前一輪到了最後只有六號和十號相互對峙着。經過了三十三個回合的比拼,八號王一涵最終勝出,還多説了兩三句詩,好像意猶未盡的樣子。在最終關卡,她們的勝算最大。

第二環節是學富五車。主持人圖片和視頻的提示都是我們平常生活中易於見到的而選手們也是處變不驚,即使有九位選手同台共舞。其中看點最大的是六號在作答時只聽了五個字就回答出了問題的答案,就連評委們也沒有反應過來,鏡頭轉向了評委們,他們都向他投去了肯定的目光。還有一次是題目是一首歌,而六號只聽了幾秒鐘就回答上來了,他説:“是自己的第一感覺的告訴了自己。”劉承丞同學的想象力何其的豐富啊,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點啊。他也因為這麼努力,所以後來居上成為了積分榜上的第一名,這才是真正的不積跬步無以成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啊!

最後一個環節是“名師高徒”。劉承丞同學已經得到了九十分之多,但他卻選擇了十分的題目,原來他為了保住自己能夠晉級,才選了這道題,而他也是成功的想起了他四歲時候背過的《百分之多。而最終他也成了市區的冠軍。

看了《國學小名士》後,我感覺我的思緒一下被打開了:原來我們曾經學過的知識有這麼多相同的地方,而中國的儒家文化也如此的博大精深啊!國學,從古至今是文學史上智慧與力量的結合,雖然經受歷史的錘鍊與大自然的選擇,卻終成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國學中有時間,而實踐給了國學靈魂。國學的傳承與發揚,要靠我們新一代人的拼搏與努力!

國學經典徵文9

經典如黑夜中的一顆明星,點綴了夜空,他又如沙漠中的一顆小草,點染了沙土,而在當今,他似一個知識庫,點亮了我們的心靈。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華夏文明璀璨奪目。回首歷史的滾滾長河,不能磨滅的,是傳承千年,經久不衰的國學文化,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體味到一種寧靜和祥和。無論你是有雄心壯志,遠大理想,還是閒情雅緻,修身養性,都可以從這些國學文化中得到你要的東西。古人聖賢留下了很多的經典,它伴着我成長,猶如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讓人感到了希望;也像嚴冬中的熱火,讓人感到温暖;又似盛夏中的一捧涼水,沁人心脾……經典文化從小伴我成長,指引着我,滋潤着我。

在幼兒園的時候,我就在父母的“玉不琢,不成器”教誨中成長起來。我知道了大概的意思:如果一塊好玉不經過長時間的打磨,就不會變成精美的玉器,就像一個人不努力學習,就不會懂得知識和道理。所以一到老師教我認字、唱歌謠、算術的時候,我就認真聽着,不敢有一點馬虎。

記得三年級的時候,一次考試讓我深刻地明白“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這句話選自《尚書——大禹漠》。它點明瞭自滿和謙虛的弊與利。自滿使人沾沾自喜,裹足不前,謙虛才能使人進步,不斷有所得。

六年級時,一節語文課上,老師讓我們自由組合做上課用的PPT。我很快找到了自己最要好的幾個夥伴,與此同時,許多同學都找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可我發現,還有幾個同學還坐在位置上,仔細一看,原來剩下的同學都是班裏成績不好的學生,怪不得沒人跟他們組合。這時候,老師站起來,説:“你們中隊委員跟中隊委員,普通學生跟普通學生,差生乾脆沒人要了。你們這樣不行。這是一個大家庭,‘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不存在好的跟好的,差的跟差的,大家都是一家人。”説完,老師給我們重新分了組。“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句話選自《弟子規》,意思是:對於大眾有關懷愛護的心,如同蒼天與大地,絕對沒有私心,不論好人、壞人、聰明、愚笨、寶貴、貧賤、種族國界都一樣給予保護和承載。對每個同學更要一視同仁,正是“天同覆,地同載”的大同境界……

“經典”是一個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晶,所載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價值歷久而彌新,任何一個文化系統皆有其永恆不朽的經典作為源頭。正如有一位國學大師所説:“國學的品性是精短、智慧和雋永,像一條活潑而飽滿的溪流,擋住了喧囂,浮躁和沙塵,滋潤着我們的心性,使其淨了,深了,活了……”

國學經典徵文10

新學期,我們的書包裏多了一本《國學經典》課本,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書中的名言警句、歷史名人故事給了我很多啟示,從中我學會了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也感受到了偉大祖國曆史悠久,國學文化博大精深。

《國學經典》裏有一句話:“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塊天然形成的玉石,如果不經過精細的打磨,就不會成為一件價值連城的玉器。人如果不學習,不受到教育,他便不知道做人的道理。

星期天,我在家裏學習寫毛筆字。一開始,我連最簡單的橫也寫不好,練來練去我便失去了耐心,氣呼呼地把毛筆、字帖一扔,不想再寫了。這時候爸爸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塊具有靈性的大石頭,被挑選到一座寺廟裏來打造佛像。後來,人們發現第一塊石頭質量更好,於是先用第一塊。可是,在打造過程中,那塊石頭覺得十分疼痛。它對雕刻師説:“太痛了,我不幹了!快停下來!”雕刻師因為它不合作,只好停下來。雕刻師對第二塊石頭説:“我現在要雕刻你,十分疼痛,你能忍住嗎?”石頭説:“我能忍受,你雕吧!”果然,在雕刻過程中,石頭沒有叫一聲疼。最終它被雕刻成了一個完整的佛像,後來寺院來了很多的人對它頂禮膜拜。第一塊石頭呢?和尚們將它打碎當做鋪路石鋪在門口供人們踐踏。聽了爸爸的故事,我恍然大悟:人就像石頭一樣,必須要經過打磨才能成為受萬人膜拜的“佛像”。否則,不經過磨練就只能成為再普通不過的鋪路石了。這不正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所藴含的道理嗎?想到這裏,我又打開字帖,拿起毛筆,一筆一劃,一絲不苟地練了起來……

在學習上我們一定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發奮學習,積極進取,樹立好自己的學習目標,長大後做一個對他人和社會有貢獻有幫助的人。

國學經典徵文11

什麼是“國學”?

坐在時光機中,我來到秦始皇的夢裏。這位一統六國的皇帝,在夢中尚在思考“焚書坑儒”的計劃。“皇帝,什麼是‘國學’?”我恭敬地問道。“法家乃國之根本,無法,何以治國?無法,何以王天下?國無國法,家無家規,天下必亂!”“可是,‘國學’不是‘儒學’嗎?”我疑惑了。聽到了我的這句話,秦始皇橫眉以對,“來人!把她拖出去斬了!”我連忙坐上時光機,離開了秦朝。

燭光搖曳,我看見了一名男子正拿着儒家經典著作《論語》在仔細品讀。“吾乃董仲舒,爾為何人?”發現了我的.存在,男子放下書。董仲舒?原來這裏是漢朝。我好奇地問道,“你為什麼要推行‘儒學’呢?”“‘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以仁禮治國,方可得天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才是正確的選擇!……”看着董仲舒激昂地抒發着他的政見。我悄悄地坐下時光機,離開了漢朝。

一走下時光機,我便被一陣水花濺濕。我急忙後退了幾步,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形似摩天輪的巨大水車,上面掛着一個個水桶,不停地灑水澆灌着農作物。“咦,這是水車嗎?”我向一旁的老婦人請教。“年輕人,你連筒車都不認識啦?”老婦人搖搖頭,指向不遠處犁田的人們,“你看,那是曲轅犁。自從有了這兩樣工具,我們幹起活來也輕鬆多了!”老婦人一臉欣喜。打造農具?這應是屬於墨家吧。我一邊唸叨着,一邊踏上時光機,離開了唐朝。

微風吹過,金色的海浪此起彼伏。一走下時光機,映入眼簾的便是廣闊無際的稻田。一個農民裝扮的男子拿着一株稻苗正在喃喃自語。這不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嗎?“袁爺爺,你在研究水稻嗎?”我好奇地看着他手中的那株稻苗。“是啊,如果成功了,我們國家的糧食問題就能解決了。我得好好想想這個問題……”説着,袁爺爺陷入了思考中。我無聲地走到一旁,踏上時光機。他,不正是“農家”的代表人物嗎?

其實,“國學”並不等於“儒學”,它涵蓋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所有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在今天,我們應繼承發揚“國學”,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儒學”而去爭當公務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應繼承、包容多樣的文化,讓“國學”再創輝煌!

國學經典徵文12

學習是無止境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學習,只有學習才能有收穫,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我們要虛心地向他人請教,絕不能不懂裝懂。

在我小時候,我就學習國學知識,由於我膽子很小,不懂的地方都不敢去問老師,憑着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到了比賽那天,什麼也對不上號,最後才得了三十多分。 在有了那一次經歷以後,我的膽子也大了許多,遇到了不懂的問題就去問老師,經歷的多了也不害怕了,只要把老師當成是自己一樣的同齡人,這樣就不會產生膽怯的心理了。在老師眼裏,只要你肯去問,老師就會很高興,但如果你不去問,不懂裝懂,那老師對你的印象就會不好。總而言之,我們在學習中必須要虛心,請教別人不能算是恥辱,這是一種非常良好的習慣。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養成這種好習慣,向孔子學習! 在我上三年級的時候,又有一次國學知識的比賽。這一次,我充滿了信心,因為,我不懂的地方都虛心請教老師,可以説是十拿九穩,但是,在比賽的時候,我還是有一點緊張

比賽結束了,我的成績還是蠻不錯的。這下,我終於知道了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好處,這次功勞不單單是我,老師也有很大的功勞! 現在,我已經是畢業班的學生了,眼看又要比賽了,我也不再有什麼恐懼感了,因為我一直在想:沒關係的,相信自己,只要努力、認真去做,能夠獲得成功!事情果然不出我所料,成績比上一次更好。在以後的日子裏,我相信我一定能做的更好!

從小的時候,我就開始學習,一直學到現在。我覺得這對我的幫助很大,讓我學習到了不少知識,這些功勞動應該歸功於孔子,我們都應該向孔子學習。孔子是多麼偉大呀!他為我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留給我們的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讓我們一起學習,學習孔子留下的知識!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的裏暢遊吧!

國學經典徵文13

所謂"國學經典指的是什麼?"

國學是統領中華民族文化幾千年的國粹,"經典"是一個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晶,所載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價值歷久而彌新,任何一個文化系統皆有其永恆不朽的經典作為源頭。羅曼?羅蘭曾説過:"一個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為了探索它內在的生命——它的各種行動的源泉——我們必須通過它的文學、哲學和藝術而深入它的靈魂,因為這裏反映了它人民的種種思想、熱情和理想。"這段時間我認真誦讀和網上學習國學經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頗深。

近期我讀了曹雪芹寫的《紅樓夢》,頗有感觸。那就讓我彙報下我的學習成果吧!

《紅樓夢》是清代乾隆年間誕生咯一部長篇章回小説。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它是中國古典小説創作的巔峯,是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也是整個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在《紅樓夢》的創作中都有曲折的藝術反映,賈府的衰敗明顯有着曹家破敗的影子。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風月寶鑑》《情憎錄》《金陵十二釵》等,作者曹雪芹,名~,號雪芹,他的一生極富傳奇性。曹雪芹早年生活極其奢華,晚年去困頓不堪。最後在貧病交加中去世。這種特性的經歷,使他對人生和社會有了深刻的體悟和思考,而這種思考,在紅樓中都有曲折的藝術反映,賈府的衰亡明顯有着曹家破敗的影子。

在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些當今社會xx的一面,如:薛蟠殺死店小二那段情節中的描寫,"薛姨媽不知如何是好,無奈下,只得去賈府託賈政,賈政問清了原委,含含糊糊的答應了。薛姨媽擔心賈政這邊不管用,又去找鳳姐兒,求賈璉幫着疏通,又花了幾千兩銀子,才買通了知縣;那邊薛蝌又花錢賄賂證人改了證詞,這才給薛蟠判了誤傷。"在此情節中,可以看出賈政是明事理的人,絕不扭曲事實,即使自己再有實力,也不遠願違反公堂上的紀律,這一點值得人們學習;另一面從賈璉、薛蝌幫着薛蟠洗清罪名的這種行為來看,在當時社會的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

同時在紅樓夢中,賈寶玉是人人皆知的人物,他很聰明但有些不愛學習,有些貪玩。從中我得到的啟發是:在當今的社會中,即使我們的家庭很富有、很有錢,我們不要依賴父母。要好好學習知識,憑藉自己的本事、來創造屬於我們的天地

在我讀完後,我明白了誦讀經典,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文化共有的精神家園,以民族精神修煉人格,借聖賢思想啟蒙智慧,用文化經典涵養生命。有聖賢藏於心,篤於行,德必向善,學必精進,功自然成。

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一路向前,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

國學經典徵文14

我的國學啟蒙老師是陳嶽叔叔。他中等個子,高高的鼻樑上戴着一副眼鏡,斯文的樣子讓人感覺他特有學問。他是成都電視台少兒頻道“陳嶽叔叔講故事”欄目主持人,他還是“金話筒獎”獲得者呢,但他一點都不高傲,平日裏總是對人和藹可親,所以大家不喊他“老師”卻稱他“叔叔”。陳嶽叔叔上課的時候風趣幽默,總是逗得我們哈哈大笑,但偶爾嚴肅起來時,我們也會怕得在心裏打小鼓,但那時多是我們在做了壞事的時候。

我是在上學前班的時候開始跟陳嶽叔叔學國學的。我們學的內容有《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增廣賢文》等。陳嶽叔叔總能把枯燥難懂的古文變成吸引人的故事,讓我們讀記的同時還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記得學習“香九齡,能温席”這句話時,陳嶽叔叔動情地給我們講起故事:東漢時候的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聽完故事我很感動,雖然那時還很小,但我卻懂得了要從小孝敬自己的父母。

上二年級時,我鬧起了情緒,不想上國學班了,真實的原因是我怕吃苦,覺得國學內容太深不好背,要背這些不僅要花時間還要動腦筋。陳嶽叔叔知道後,教我學了一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想提高自己的修養,成為優秀的人,就要通過學習、動腦思考才能實現”。還講了“隔籬偷學”、“宋濂苦讀”等故事給我聽。陳叔叔雖然沒有批評我一句,可我心裏卻暗暗慚愧,我現在學習條件這麼優越,卻沒有古人的勤學精神,不知道利用有利條件獲取更多知識,反而為了貪玩不想學習。後來陳叔叔幫助我改變了學習的方法,更加輕鬆地學習國學,我慢慢體會到了國學經典帶給我的快樂和充實是其它玩樂不能相比的。

陳嶽叔叔還經常給我們講歷史故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草船借箭”和“空城計”,讓我佩服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之餘,也更加佩服陳嶽叔叔的博學多識。

現在,每個週末我都堅持上陳嶽叔叔的國學課,我越來越崇拜陳嶽叔叔,也迷上了國學經典!

國學經典徵文1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小時,總是覺得國學就是沒用的,古人寫的話,我們還需要背,每次老師教給我們時,我總是會讓思想開一會小差,現在呢,長大了,我現在體會到了,國學那種獨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細細地品味,就會品嚐出它的奇妙之處。而這種奇妙之處也正是其他沒有的。

國學是我國古人博大精深的見證,古人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書,傳授了下來。來到中國,不得不看看長城,體會它的雄偉壯麗,我認為,也不得不讀一讀國學,國學,是我國所固有的學術,裏面包含着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這不是如長城一樣嗎,正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見證。

當然,國學的文章有時是幾句話,有時是一片文章記得讀課外老師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文章並不算太長,我們學了一個星期,卻一點不感到累。在這一週裏我們被故事的內容深深吸引着,古人的文筆是那樣的流暢、優美,用詞是那樣的精闢,悽美的情節讓我們為之而動容。

國學的道理清晰,透徹,充滿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當然,國學的道理不僅實用於古代,也實用於現代,我相信,國學的道理一定會永遠的都實用的。

國學,適用的範圍十分大,比如在寫作文上,在結尾上寫上幾句國學,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滿詩意,令整篇文章充滿生機,説話時説上幾句國學,既可以清晰的表達意思,還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

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從書包裏拿出國學這本書,靜靜地打開,看着古人智慧的結晶,一絲驕傲湧上心頭,不禁,拿起了國學這本書,一邊搖頭晃腦,有聲有調地讀開了國學。一種輕鬆的感覺充滿了全身,腦子裏越來越充實了……

標籤: 徵文 國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oxue/12gk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