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國學 >

國學經典作文彙編9篇

國學經典作文彙編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經典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學經典作文彙編9篇

國學經典作文 篇1

學校自開展國學經典誦讀以來,師生風貌發生可很大的變化,語文學科建設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學習着,實踐着,收穫着,快樂着,我們有這樣的體會:

一、有效地促進了學校教學工作的發展。誦讀國學經典活動的開展,不但拓寬了語文教學的時空,而且推動了學校德育工作、校園美化等各項工作的開展,也促進了良好的校風、學風、班風的形成,有效地促進了校園文化建設。誦讀活動實現了育人和學校“三風”建設的結合,使教師的思想觀念得到轉變,師生的“精、氣、神”得到提升,使學生的行為習慣進一步規範,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進一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國學經典,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藴深刻,是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國學誦讀對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積極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能力。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在朗讀水平大面積提高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的語感,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後,是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不但提高文學修養,而且開闊了視野,知識面不斷擴大。最後,促進了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俗語説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下筆如有神”。誦讀可以使學生積累大量的妙詞佳句,他們的語言“材料庫”在誦讀中不斷地豐富,而且在誦讀中也學習到一些表達方法。從學生的一篇篇習作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天天在進步。

為了培養學生們的誦讀興趣,我嘗試了多種方法,以下就培養國小生誦讀興趣的探索和思考與大家分享:

一、介紹誦讀意義,教師體驗先行

經典中藴含着大量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這些內容只有通過我們親身的誦讀才能深刻體味,也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才能夠親近和獲得聖人們的“不言之教”。誦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所特有的學習方式,最核心的原理不是當今科學界所採用的邏輯推理,而是一種“直覺啟發式”。這一點作為當前我們學習內容與方法的重要補充,理應保持與國學經典內容相匹配的特有的學習方式,而這一學習方式能否教給學生,首先與教師自身是否正確認識誦讀密切相關。教師對誦讀意義的瞭解和介紹是以其具備一定的誦讀實踐為基礎的。對於誦讀的意義,我在教學之前已經實踐過一段時間,取得了一些初步的體驗,這一點恰恰是非常關鍵的教學準備環節。因為,教師體驗先行是學生誦讀的第一步。

二、建構誦讀環境,體驗清靜自然

在誦讀之前,給學生放一些輕柔的民族音樂,引導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放鬆身心,感受心靈和身體的寧靜自然,緩解和消除平時的緊張或壓抑感,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現代社會環境下的傳統文化教學,如果是在喧囂忙碌的城市氛圍中,這種氛圍本身與經典文化所要傳遞和表達的寧靜、悠遠是不一致的。如果學生們找不到清靜自然的身心感覺,那麼經典誦讀也往往停留在動口不動心的狀態,難以深入體會經典的博大精深。事實證明,學生也非常喜歡這種音樂沐浴下身心放鬆的體驗。也許在人們日益忙碌的現代社會,哪怕是片刻的身心放鬆,找回清靜自然的感覺,

三、有聲有色,音聲相合

針對很多學生誦讀一段時間之後出現的興趣減退和注意力分散的問題,筆者曾運用“內觀經典誦讀法”,讓學生們嘗試在熟背的基礎之上,閉目回想經典中的字句。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解決注意力渙散的問題,還可以激發學生右腦的圖像思維,讓整個誦讀或背誦的過程不那麼枯燥,而是“有聲有色”,進一步提升誦讀的興趣。

儘管國學經典誦讀有以上諸種方法,但並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感受到誦讀的興趣。這時,教師的親身示範與表演,鼓勵學生勤於實踐,經受住最七年級段時間的“無聊期”,逐步找到誦讀的樂趣與感覺,是非常重要的。 前一階段如果喚起了學生的思考和共鳴,那麼下一環節學生就會更有熱情和參與意識,自然也會把這種學習的喜悦感和收穫感帶入到誦讀環節中去,有助於他們靜下心來專注於誦讀體驗。總之,培養學生的誦讀興趣,是讓學生接近國學經典、體會國學精髓的重要方面。

國學經典作文 篇2

《國學經典》是一本傳揚我們中國經典文化的書籍,是我們祖先讓我們從其中的知識和故事中學到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在經典要義這一章有這樣一些話讓我記憶猶新,比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告訴我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如實回答,所以我們不知道的就是要説不知道,好請教老師和同學。“萬物之生意,最可觀。”這句話告訴我們:萬物的生長情況是最值得觀賞的,我們應當多去觀賞一下各種動植物的生長情況。“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話告訴我們:水石靈動的,代表了變通,比喻聰明的人;山是沉穩的,代表了沉靜,比喻仁德的人。

在故事這一章裏,許多的故事都帶着一些道理。如《曾子殺豬》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要誠實守信,不要去欺騙別人,小朋友千萬不要從小養成欺騙別人的壞習慣。《網開三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學會寬容別人,如果我寬容了別人,以後別人也會幫助我們。《子罕睦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懂得謙讓,因為謙讓了別人,別人就會尊重你。

看,《國學經典》豐富多彩吧,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誦讀它吧!讓我們從優秀的國學經典中懂得知識與道理,讓它伴隨着我們健康成長。

國學經典作文 篇3

品讀《論語》,是一種精神境界的提升,那小小書上的每一個字都凝結了孔子及其弟子一生的心血,帶給人心靈上的一種寧靜,讓人感觸多多。

《論語》篇幅不多,卻出現了一百多次的“君子”。孔子不正是這樣的人麼?對學生,他以身作則,沒有半點虛假,他遊説列國,就是想把他的思想散播在人們心中,教給大家做人的道理。《論語》中還特別利用季氏之類的小人來襯托出君子的高大,於是,“君子”成了《論語》中的主角。到底怎樣才算君子?古人認為:梅、蘭、竹、菊代表君子。這就表示“君子”需要有堅韌不屈的精神。君子不能不堅強剛毅,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不能只對眼前的小小成功沾沾自喜,人生的道路還很長,責任還很重。但是將“仁義”作為自己的責任,會感到無比快樂。“君子”正是如此,往往將“仁義”作為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一直向前,不論路途多麼艱險,絲毫不退縮。

子曰:“君子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君子在沒有做成事情之前,不會誇誇其談,而在做了以後也不一定向世人説是自己做的。君子不會向大家誇耀自己的成功,而想着繼續努力,這不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精神嗎?

“君子”是《論語》中的主角,那《論語》中的配角便非學習精神不可了。

《論語》中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一句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確,只學習不思考就會惘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只思考不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肯定。它叫人學習要動腦子,不要一味的搞題海戰術,要學會思考和總結。只有在努力的基礎上,學會思考,自己的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才會更上一層樓。

我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學習要講究方法,不要一個死腦筋走到頭,才發現是個死衚衕,要經常反思總結。並且時刻提醒自己,只有親身付出,才能有所回報,不要坐等花開。國學經典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璀璨之星,品讀國學經典,感悟國學精粹。一部《論語》,受益終身。

國學經典作文 篇4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塊純天然產生的翡翠玉石,如果不歷經細緻的打磨拋光,就不容易變成一件價值連城的玉石。人如果不學習培訓,不遭受文化教育,他便不清楚做人的道理。

有一個故事講:有二塊具備靈氣的大石頭,被挑到一座寺院裏來打造出佛像。之後,大家發覺第一塊石頭品質更強,因此先用第一塊。但是,在打造出全過程中,那塊石頭感覺十分痛疼。它對雕刻師説:太痛了,我不會做了!快停下來!雕刻是由於它不協作,只能慢下來。

雕刻師對第二塊石頭説:現在我要雕刻你,十分痛疼,你可以憋住嗎?石頭説:我可以承受,你雕吧!果真,在雕刻全過程中,石頭沒有叫一聲疼。它被雕刻變成一個詳細的佛像。

佛像開光後寺廟來膜拜的人許多 ,因此和尚們將第一塊石頭粉碎把他作為鋪路石鋪在大門口供大家踩踏。

人如同石頭一樣,務必要歷經打磨拋光才可以變成受數萬人膜拜的佛像不然,不歷經磨鍊就只有變成在一般但是的鋪路石了。

在學習方面大家一定要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實質,發奮學習,積極主動發展,塑造好自身的個人目標;長大以後做一個對別人和社會發展有奉獻有協助的人。

國學經典作文 篇5

微風輕輕地吹着,夜晚月光朦朧.我坐在皎潔的月光下,還不忘手捧一本《唐詩三百首》,卻漸漸沉入夢鄉。

曾記得,在我非常小的時候,我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從媽媽手中接過我人生的第一本書―《三字經》。從此,兒童嬉戲的地方少了一個頑皮的身影。就是這本《三字經》,打破了我沉睡的心靈,讓聖潔的陽光照進來,。於是,我每天吟唱着“人之初,性本善”,敲開了知識的大門,,走進了經典的世界。

懷着一份不捨,我邁出了幼年。如今,《三字經》已不能滿足我的需求。於是,我便向更高的境界探求。而《唐詩宋詞》便是我探求的階梯。一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就使我心曠神儀,一首“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便讓我對大自然充滿嚮往,對瀑布溢滿了憧憬.我帶者對李太白的崇拜,對杜少陵的嚮往,去更深的瞭解經典,而對經典也又多了一份期望.

短暫的童年如流水,還沒有真正體會童年的樂趣,我又步入了少年時代.少年入花,在這如花的季節裏,我迷上了《古文觀止》關於國學經典的話題作文關於國學經典的話題作文。那一篇篇古文詩字,充滿了挑戰性。它使我學會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懂得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深深的沉入了着經典,暢遊在這知識的海洋,其樂無窮。

隨着時間的流逝,我腦海貯藏的知識越來越豐富。經典,等着我,等我步入青年,我定會更深的挖掘你,去享受更多的樂趣。

呵,也許沒有人知道,我與經典有約!

國學經典作文 篇6

一説國學,我就想起上幼兒園時學的《三字經》“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小朋友們都聲嘶力竭的跟着老師朗讀,我也大聲地讀着。當然卻不知所云。直到現在,才理解了其中所藴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也理解了國學魅力所在。

“入則孝”講的就是親情。“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告訴我們要認真聽取父母的教誨。“冬則温,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告訴人們要善待、照顧父母。現在家裏有暖氣空調,不需要我們扇扇子暖被窩,但我們也應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去真心的愛我們的父母。

關於學習,孔子也告訴我們“温故而知新”這個最好的學習方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在學習上不能弄虛作假,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要不懂裝懂,而且要做到學了新知識不忘舊知識,要不斷複習鞏固。

助人為樂、尊敬師長、愛護公物、勤儉節約都是良好的優秀品質。作為我們新時代的中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從身邊的一些所謂的“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良好的習慣。

現在《三字經》和《弟子規》已成為我成長路上的嚮導,是我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它就像一位嚴肅的啟蒙老師,教給我怎麼做才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不斷修正我的壞習慣,伴我成長。

願我們這一代在這些經典的文學的薰陶下,能擁有許多優良品質,能為國家作出一份貢獻,在其陪伴下健康成長。

國學經典作文 篇7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國學又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學習國學,讓我們領悟其中的精髓,並學以致用.

記得《論語》中有一句話是“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就在幾天前的一個傍晚,我寫完作業在院子裏玩。這時,郵遞員送來了我們家訂的報紙,我拿起報紙跑回家,開始翻看。翻着翻着,我被一則文章吸引住了,文章的大體內容這樣的:一對母子在逛商場出來的時候,母親很不經意的把一個礦泉水瓶扔到了路上,孩子看了看母親説:“媽媽你把那個瓶子撿起來扔進垃圾桶裏吧!”媽媽聽了,不以為然地説扔小瓶子沒事的。”而那個孩子 卻不這麼認為,他跑過去,撿起瓶子扔進了一個離那裏很遠的垃圾箱裏。讀完這篇文章,我合上報紙,思緒萬千:“一個那麼小的孩子就有如此強的環境保護意識,而一個大人卻沒有。”“五城連創,人人有責”你看,我們的城市美容師――環衞工人,一天天起早貪黑的工作,目的就是為了保持城市清潔。一方面,我們要尊重她們的勞動,另一方面,城市的衞生也要我們所有人都 來保持。我們都應該有文中孩子那樣的思想品德,要從自我做起,從細節做起,貴在堅持。

《三字經》裏有一句話“香九齡能温席”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黃香九歲裏的冬天,每天晚上都用自己弱小的身體替父親把那冰涼的被褥温暖過來之後,自己才去睡覺。而我們這些新世紀的“小皇帝”們,在家裏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憂無慮的生活。無論做什麼事總是想讓別人替自己做,而自己不想動手,更不用説去幫助別人了。學習了黃香温席以後,我們要改變自己的做法,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多關心體貼別人,多給別人一點愛,因為愛是信任,愛是承擔,愛是分享,愛是榮耀。

學習國學,我們學會了怎樣做人處事,懂得了感恩,我愛國學,更愛中華文化。

國學經典作文 篇8

國學,如夜空中的一顆明星,照亮了整片大地;如沙漠中的一片綠洲,滋養了一方生靈;如春夜裏的一陣細雨,滋潤世間萬物。

我能體會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憂國憂民;能體會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憤;能體會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崢崢傲骨;能體會到“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的潔身自好;能體會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之心;更能體會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孤獨寂寞……

如果説國學是片汪洋,那麼我就只是一滴牛毛細雨罷了;如果説國學是片森林,那麼我只是其中的一片葉子而已;如果説國學是浩瀚無垠宇宙,那麼我只不過是一隻渺小的螞蟻而已。其實我對於國學還是瞭解甚少,我所接觸的只不過是它的冰山一角罷了。

第一次看國學經典的書,是那本百看不厭的《三國演義》。那時我八歲,處於擁有極強好奇心的年齡段,我不知道這本書為什麼這麼多年來仍然被譽為名著,所以打算“探究竟”剛開始看的時候,我覺得這本書內容煩瑣,毫無趣味,可是我看着看着,對它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對它愛不釋手:吃飯拿着,上學帶着,連走路都想着。另外一本書,是我們中華民族之國粹:《論語》第一次接觸它是在六年級時,爸爸推薦的,我自然也讀了,只是沒有那麼用心去讀就是了。但它還是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其中説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我記得最清楚,給我的印象也最深刻。《論語》使我們修身養性,德行人生,教會我們如何做人,怎樣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峯,怎樣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意義,怎樣才是真正地對人有“仁愛”之心,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菜根潭》教會我們要在普通的生活中尋找快樂的影子,在榮譽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無窮趣味。教會了我怎樣面對生活,面對人生。

讀書好似爬山,爬的越高,望的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的多,收穫越滿。讓我們多讀這些書,讓國學和我們一起長大吧!

國學經典作文 篇9

從二年級開始,我和媽媽一起每天快樂誦讀國學經典《論語》。

《論語》你們想不想知道是它寫什麼的?是誰寫的呢?我猜你們都想知道吧!其實它是一本語錄。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師孔子,他對學生非常有耐性,對人非常的謙遜,所以很受人尊重。這本語錄主要是他的學生把孔子上課説的話和生活中做的事記錄下來。

《論語》記錄了很多孔子説的話,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幫助。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長第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這句話是孔子通過稱讚伯夷叔齊倆兄弟不記仇,因此別人就就不記得他們的舊怨這樣一個故事講述了為人處世應有的態度。

平時在班裏,我與同學之間相處難免會有吵架,鬧意見的時候,這時我就應該學會“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這樣我們才能夠友好相處,互相幫助!

其實,悄悄告訴你,這本語錄還有很多寶貝,雖然我只會誦讀,還沒有完全弄懂所有的語句,但古人説過,讀書千遍,其義自現!所以,我已經約好媽媽每天繼續誦讀《論語》,多學學裏面為人處世的道理。你呢,要不一起來吧!

國學經典教育了我

三字經裏有一句話: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塊天然形成的玉石,如果不經過精細的打磨,就不會成為一件價值連城的玉器。人如果不學習,不受到教育,他便不知道做人的道理。

有一個故事講:有兩塊具有靈性的大石頭,被挑選到一座寺廟裏來打造佛像。後來,人們發現第一塊石頭質量更好,於是先用第一塊。可是,在打造過程中,那塊石頭覺得十分疼痛。它對雕刻師説:“太痛了,我不幹了!快停下來!”雕刻是因為它不合作,只好停下來。

雕刻師對第二塊石頭説“:我現在要雕刻你,十分疼痛,你能忍住嗎?”石頭説:“我能忍受,你雕吧!”果然,在雕刻過程中,石頭沒有叫一聲疼。它被雕刻成了一個完整的佛像。

佛像開光後寺院來膜拜的人很多,於是和尚們將第一塊石頭打碎把他當做鋪路石鋪在門口供人們踐踏。

人就像石頭一樣,必須要經過打磨才能成為受萬人膜拜的“佛像”否則,不經過磨練就只能成為在普通不過的鋪路石了。

在學習上我們一定要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發奮學習,積極進步,樹立好自己的學習目標;長大後做一個對他人和社會有貢獻有幫助的人。

標籤: 國學 彙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oxue/mqo60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