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國學 >

國學經典讀後感(10篇)

國學經典讀後感(10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學經典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學經典讀後感(10篇)

國學經典讀後感1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裏有幾樣不可缺少的東西-----------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是孔子到孟子以及董仲舒一一完善的。

讀了這一套書以後我真是感慨萬千,它讓我明白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它似一個知識庫,點亮了我的心靈。“仁”裏面的《美金的價值》、“義”裏面的《大義橋》、“智”裏面的《無心的鹿》……其中我最喜歡“信”這本書,我能從中體會到“信”讓人受益非淺,那一句句簡練的語言卻藴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言心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古今中外誠信使人們走向禮貌。季布大家必須都熟悉,他只要答應別人的事無論多困難他都想辦法辦到。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大將,曾幾次打敗漢軍。劉邦當皇帝后下令通緝季布,季布只好化裝到山東一朱姓家當傭人,朱家明白他是季布後收留了他,並且幫他向劉邦説情。劉邦之後封季布為中朗。季布有個朋友叫曹丘生,專愛拍馬屁,聽説季布當了官便來巴結。季布見曹丘生來就虎起了臉,罵了他幾句。誰知無論季布態度多嚴厲,曹丘生照舊陪着笑還説:“我聽説楚地有‘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季布聽後很高興就待他為上賓,曹丘生走後到處宣揚,季布的名生就越來越大。這就是一諾千金。

誠信是不分國界的,在美國一個莊園主的家裏有一把新斧子,莊園主的兒子看見了十分喜愛,他想試試斧子快不快,就對準一棵櫻桃樹砍去,只聽“咔嚓”一下樹被砍斷了。男孩一看不好,就把斧子放在原位躲進了小屋,但之後因為‘誠信’還是承認了自我的所作所為。這就是美國總統華盛頓小時候的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情。

不管是季布還是華盛頓,在他們身上都有個共同點“信”,我們必須要以誠待人,正如李嘉誠的所説“我們要以誠代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國學,是你使我的知識一天天充實,是你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大聲對你説:“多謝你”!

國學經典讀後感2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共二十篇,成書時間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為後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子貢問他的老師説:“有什麼話是可以終身奉行的嗎?”孔子回答説:“那應該是“寬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孔子主張“以寬恕之心待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成了千百年來流傳的佳句,表明了孔子儒家之道“仁”的學説的一個方面,也是談思想品德修養,強調“修己”。

同學們,要知道有一顆感恩的心,一顆懂得去“寬恕”的心是多麼重要,這樣博大的胸懷,自然也會給其本身帶來幸福。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設身處地為對方想想,易地而處之,自己想想,看看對方對待自己,自己又不怎麼對待別人的,總可以找到自己不足之處,而這些不足之處還必須改正。很多事,看開了,自然就不會去怨天尤人了。

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説。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孔子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他的精神時刻都在激勵着我和我們要不斷的進步,做一個不同於平凡的人,為實現這一目的,發奮圖強,自強不息。

國學經典讀後感3

我國文學博大精深,在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的名著,可謂是國之瑰寶。而我們學校為了引導我們從國學經典中領悟國學精髓,就安排了我們去讀《大學》這本書。

人類文明發展到了現代,當物質極度豐富的時候,人們更容易喪失了自己的本性,"心被物轉",越來越關注物質的重要性。技術文明愈發達,精神文明愈墮落,有如一把秤的兩頭,要做到比重平衡,非常不易。對於儒家孔孟學説"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的先賢明見,在我們現在的社會環境中,的確有重新認識、深思的必要。

古語説,"知人先知己",就是説人應該認識自我,知道自己是幹什麼的,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該前則前,該後則後,前後不能顛倒。安份守己,按層次、級別盡職盡責,不越軌,不越級,不犯上作亂,把個人的道德修養應用於工作、生活當中,就會安定團結,興旺發達。

智中出禮,用禮來約束自己,做到克己復禮,誠於中,形於外。禮中出義(勇),義中生仁。仁、義、禮、智總歸一信(五德)。學以致用,使自己不斷提高,敢於攀登。一生無怨無悔,不半途而費,好好的做下去,做到至忠至孝,天人合一,就是真正的得道成聖。

仁、義、禮、智、信是人之根本,人以德為本。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天下太平,人民真正幸福!!!

《大學》這本書我們知道了對國家要盡忠,對朋友要義氣,對長輩要盡孝,對身邊的人仁慈。還了解了許多古代的名人故事,使我大飽眼福。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令我終身難忘

國學經典讀後感4

書,彷彿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阿姑和阿姨都是老師,所以我從小迷漫在書的海洋中。打開書本,一切不愉快都離我而去。這不,我最近又迷上了《中華經典誦讀》這本書,它讓我徜徉在詩的海洋中。

在讀詩中,我收穫到“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記得有一次,我病好剛回校上課,誰知下午老師説:“同學們,明天要考試了,回家要認真複習。”叮零零,放學鈴響了。我垂頭喪氣地回到家,慢吞吞地把作業做完了。我剛拿出語文書準備複習,心想:唉!複習還有什麼用,我都請了幾天的病假,怎麼也考不到第一。老師説過:“要在全組考第一才能當上語文組長。”反正當不了語文組長,還不如看看電視,輕鬆一下!我拿着作業找媽媽簽字,媽媽問:“你這麼快就複習完了,明天能考好嗎?”

我跟媽媽説了緣由,媽媽摸着我的'頭説:“你不復習,不努力,不去試一試,怎麼就知道自已不行呢?更何況你如果有不會的,還可以打電話問老師呢!如果現在放棄了,不是一點機會也沒有了嗎?語文組長可是你這段時間夢寐以求的啊!聽媽媽一説,我便跑進了房間,認真地複習起課本來。等考試結果出來了,我終於如願以償地當上了語文組長,這真是:事到臨頭,只要及時想辦法彌補,都來得及。

在一個星期五的晚上,我拿出書本準備做作業。可是又想:不是還有明天嗎?留着明天做吧,今晚看一下電視。當我打開電視看得津津有味時,腦子裏忽然想起了《中華經典誦讀》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為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於是,我關掉電視,回房間做作業去了,從讀詩中我感受到時間的寶貴。

從讀詩中,我體會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到頭禾黍屬他人,不知何處拋妻子”;從讀詩中,我領略了江南水田美麗的風光——“更被鷺鷥千點雪,破煙來入畫屏飛”;從讀詩中,我……

誦讀經典,我感受這世間的真諦;誦讀經典,我享受這世間的美景;誦讀經典,我分享這世間的真情;經典,伴我成長。

國學經典讀後感5

《增廣賢文》是一本好書,它不但讀起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而且故事生動有趣,以格言的形式講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同時也是教我“做人的準則”。

《增廣賢文》中的許多精闢的格言警句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這些格言警句都藴藏着前人豐富的智慧。

讀了《增廣賢文》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百讀不厭。特別是:“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這則《賢文》讓我聽後肅然起敬。它的意思是小羊為了報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父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時,小羊跪下來用乳汁餵養父母。小烏鴉為了報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父母年老不能外出捕食時,就將食物口對口地餵養年老的父母。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不僅是人類的美德,甚至連動物界也在奉行。羊與鴉就能如此何況人呢?總不能夠忘記自己的父母,它告誡我們要對長輩孝

《增廣賢文》教我學會了感恩,它能讓我樂於面對人生中每個階段面臨的每一個境遇;它能讓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能更多的影響身邊的人;它能讓我的人生旅途摧生出更多美好的回憶;

《增廣賢文》教我學會感恩,懂得知恩圖報,不忘恩負義,滴水之恩要以湧泉相報,受人一把土,還人一座山;《增廣賢文》教我學會感恩,懂得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已機會;《增廣賢文》教我學會感恩,贈人玟瑰,手留餘香。今天拉人一把,明天陷入困境時也會有人拉自已一把;《增廣賢文》教會我,對生活時時保持微笑,生活也會還你微笑。人人都需要一顆感恩的心。正因為有了它,所以愛才顯得偉大!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增廣賢文》這本書能豐富我的內心世界,使我在做人做事感觸良多,畢竟這本書也是人們經歷了千百年才感悟出來的。

《增廣賢文》這本書容易啟發我的思考,培養我的獨立意識;學而時習,一以貫之,經典的魅力讓我的心靈學會了感恩,也找到了學習自信,學習成績穩步提升。

國學經典讀後感6

《弟子規》也許在我們大家還牙牙學語的時候就接觸過了吧,《弟子規》中的每一個字都藴藏着極其深刻的道理,是我們如今不得不去把它理解的更透徹。

孔子用簡簡單單的1080個字描繪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個人生哲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啊,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整天為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裏必須是累了,我們為父母幹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務活,是就應的。我們就應盡心盡力的去為父母“服務”,因為爸爸媽媽給予我們不求回報的愛,我們這輩子必定還不完!

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還不夠,每一天放學回到家,爸爸勞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渾身痠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卻因為作業兒發着牢騷。“來,好閨女,給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憊的聲音又在我的耳邊縈繞,“沒時光,沒看見我這正寫作業呢嗎?”我不耐煩的應對着。我錯了,爸爸累還不是為了我,為了這個家?我就算是毫不猶豫的去給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對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錯事的時候,總是要被媽媽説一通。當然,我那不爭氣的淚珠,也隨之在眼角流落下來,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裏早已生出了許多不滿於埋怨。但是在讀完《弟子規》後,我明白了媽媽都是為我好,為了我能有一個完美的未來。正如大人們整天總嘮叨的,我們就像一個小樹,不為它修枝剪葉,總也長不成一棵正直的參天大樹。

今後,我必須要管好自我,自我心裏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規所講述的每一個道理,都給我帶來了啟示。“孝、悌、謹、信、愛、仁”就是一個人最就應擁有的,我必須要努力去愛做學習孔聖人對我們的教育與引導!

國學經典讀後感7

讀詩詞能淨化人的心靈,記古文能教人怎樣做一個品格優良的人。因此我們學校也要求我們讀記《國學經典誦讀》,不但能夠淨化我們的心靈,而且還可以增長我們的閲讀量,這難道不是一舉兩得嗎?

讀了這麼長時間的《國學經典誦讀》,我最喜歡的一句《論語》是: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馬牛憂愁地説:"別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子夏説:"我聽説過:‘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你只要對待所做的事情嚴肅認真,不出差錯,對人恭敬而禮貌,那麼,不論誰都是自己的兄弟。你為什麼要煩惱自己沒有兄弟呢?"我也是這樣想的,如果自己表現的十分謙卑恭敬有禮貌,大家一定都會接納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擺出一副驕傲自大,對別人不屑一顧的樣子,肯定沒有人會理睬自己,更別説是接納,甚至會討厭自己。

朋友之間就應該互相幫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邊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熱諷。這樣的人誰會接納你?誰會欣賞你?反而對人寬厚熱忱的人總會得到別人的欣賞。

看了《國學經典誦讀》,我從中學會了許多: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尊重,你尊重別人一分,別人就會還敬你十分,只要你寬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實意就會得到別人的重用,勤勞機敏就會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後還要讀更多的《國學誦讀經典》,看更深奧的古文詩詞,讓自己的知識更加充盈。

既然看《國學經典誦讀》有這麼多好處,我們為什麼不多看幾遍,多學點知識,你們説對嗎?

國學經典讀後感8

誦讀經典能夠讓我們積累名言名句,還能教我們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因此,學校也要求我們誦讀經典,增長知識,弘揚傳統文化,提高思想境界,做一個有用的人。

讀了這麼久的經典,我最喜歡的是孔子的弟子司馬牛及子夏之間的一段對話。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無兄弟乎?”意思是説,司馬牛憂愁地説:“別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沒有。”子夏説:“我聽説過,生死有命運主宰,富貴在於天意。君子只要認真謹慎而沒有過失,待人謙恭有禮,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君子何愁沒有兄弟?”

如果你表現很謙虛,恭敬,非常有禮貌,大家肯定都會喜歡你,但是如果你表現出一副自高自大,看不起別人的樣子的話,那就沒人會理睬你,更沒人會喜歡你。記得有一次,我在數學考試會考了全班第一,我便在班級裏不停地炫耀,還對他們説:“看,我厲害吧!”結果所有的同學都不理我了。我真是自討沒趣,只好灰頭土臉地回到了座位。我默默地想,以後不能驕傲自大了,要謙虛待人。

朋友之間也應該互相幫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不能在朋友有難之時坐視不管,甚至嘲笑別人。記得有一次,我在樓梯邊摔了一跤,腿上的皮破了,還流出了血。我的同學看見了,立刻走過來,把我扶了起來,又扶我進教室,再拿出乾淨的紙巾,小心地幫我擦拭傷口。我的內心不由地湧起一股暖流,傷痛彷彿也減輕了許多。

自從讀了經典後,我從中懂得了許多道理。只要我們誠心對待別人,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只要我們經常幫助別人,就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同學們,讓我們讀更多的經典吧,讓我們變得更充實,更聰明,更有用。

國學經典讀後感9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學習。《國學經典》這本書正是中國小生國學啟蒙的一本好書。

這本書分行節儉、強自信、講智慧這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由經典要義、故事、生活、實踐和經典誦讀四個部分組成。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這本書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中國小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讀了這本書,不但讓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為的規範,更讓我明白了要把這些道理應用在生活中。比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是警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儉節約,不要奢侈浪費。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不斷增長自己的知識才能,增強自己的獨立性;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不可能總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應該自立自強。

《國學經典》這本書在擴大我們的閲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其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僅產生了眾多的本土學派,也不斷有外來文化的傳入,這些不同的學派和文化,在矛盾衝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豐富了、發展了、壯大了,有的則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大約從東晉開始至隋唐時期,中國文化逐漸確立了以儒家為主體,儒釋道三家既各自獨標旗幟、同時又合力互補以應用於社會的基本格局。

國學經典讀後感10

大學之道講的既是成人之道,更是儒家“入世”之道。作者曾子本人就是傳承道統的中堅骨幹,所以將人倫作為維繫整個社會行為和政治規範的微觀基礎。

《大學》卷首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所謂“明明德”,前一個明是動詞,意指理解掌握;而後一個明為形容詞或名詞,強調儒家的道統而非其它的歪門邪道。明明德與親民、至善一直被認為是《大學》之重要的三綱。明德是根本,親民為路徑,至善則是境界,是個體行為的理想目標。

這對於一名教師就比較重要了。因為教師通常肩負明德和明明德的雙重責任。

所謂明德是規範的體例,説起來並非難題;關鍵在於明明德,這又是一個雙向的行為過程。作為一名教師就需要循循善誘,通過傳道釋疑解惑,激發學生對真和善的渴求,使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得到最高的發展,同時,在言傳的同時更可以身教。以教師自身的良好言行感染學生使其可以不斷地明明德,日積月累而達到教學雙方自立並立人。

親民、至善——大學之道強調的不僅是人的道德本性和道德實踐,它還要求把個人的道德修養應用於社會政治實踐,是一個推己及人的過程。親民,説到底就是將自己的道德修養普遍地施及於天下百姓,並使天下百姓都能體認到自己心靈中所具有的誠明德性,由此同樣再去施之於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共同創造出一個和諧社會,這樣就能做到大學之道所謂的“止於至善”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確實可以吾日三省吾身,明明德,親民,至善既不難;同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完美修身而齊家治國平天下亦不難。這就是通過《大學》篇學習受到的教益和啟迪。

標籤: 讀後感 國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oxue/qjjl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