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材 >

淺析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論文

淺析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論文

論文關鍵詞:新課程;創造性;使用教材

淺析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從新課程標準下化學教材的具體要求、特點、教材教法去認識和理解新教材,通過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理解創造性使用教材的重要性,並通過具體事例探討創造性使用滬教版九年級化學新教材的一些具體做法和體會。作為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地學習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大膽探索,積極思考,不斷積累,總結經驗,才能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學生實際,更有效地挖掘教材內涵,輕鬆自如地駕馭教材,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新課程目標。

教材作為我國學校教育最基本的一種課程資源,是落實課程標準,實現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僅要用好教材,而且要對教材進行開發、創造。在新教材面前,不少教師仍試圖用舊的觀念和方式駕馭,從而制約了新課程的實施。那麼,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如何正確地使用好新課程實驗教材呢?現以滬教版九年級化學新教材為例,談談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供同仁們參考。

一、新課程下滬教版九年級化學的新教材的特點

新教材打破了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體系框架,依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心理髮展水平,在力求全面反映學科特點的基礎上,加強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的密切聯繫,將科學探究作為改革的突破口,讓學生通過探究的方式,從身邊的化學物質入手學習有關物質構成和變化的知識,然後應用所學化學知識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即“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新教材內容選擇反映新課程理念,改變了舊教材一味注重“雙基”學習的侷限性,從多方面注重學生的發展。新教材注重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方法的運用,例如觀察、收集信息、處理數據等,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形成和發展探究能力。新教材還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材料、能源、環境和生命科學等現代社會問題,並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新教材改變舊教材單調的呈現方式,加大以圖代文和利用圖畫資料等創設學習情景的力度,版式新穎,欄目設置多樣,有效實用。由於新課程內容有很大的調整,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很強的開發能力和創造能力,靈活地用好教材,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提高教學效果。

二、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善於結合實際教學的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師應把教材作為課程資源,要解釋教材,還要以教材為中心,適當向外延伸,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形式的。教學內容不能是教材內容的照搬,將教材內容變得更適合學生學習,更適合發展學生文化素養的教學內容,對新教材進行研究和挖掘,用出個性風格和特點,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

1.根據學生實際,對教學循序進行適當的調整。

根據學生實際和本校實驗室設備情況,對教材內容循序進行適當的調整。例如,滬教版九年級化學課本第4頁第一節的第一個實驗是加熱碳酸氫銨,由於做這個實驗時會產生氨臭氣味。使同學們在第一節化學課裏就對化學產生了誤解,認為化學就是污染。因此,我把這個實驗與第17頁加熱鹼式碳酸銅的實驗互換,加熱鹼式碳酸銅的現象為綠色變黑色,試管內壁有水珠出現,現象明顯,無氨臭氣味產生。這樣的互換,不僅消除了學生對化學的誤解,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2.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

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我們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例如滬教版九年級化學課本第2頁在介紹商代青銅器這個圖時,介紹我國古代的“濕法鍊銅”,並做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把銀白色的鐵釘伸入藍色的硫酸銅溶液,當再將鐵釘拿出來時,鐵釘上已覆蓋了亮紅色的銅。這就是“濕法鍊銅”過程。

這樣的補充,從實際的角度深刻地理解了教材內容,可豐富課堂內容,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並體會化學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3.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

新教材不像舊教材那樣單純依據化學學科的知識系統來描述內容目標,而是結合學生已有經驗、社會生活實際、人與自然的關係和學科的發展來選取和建構最基礎的、學生髮展最需要的化學知識。例如新教材第二章第三節“奇妙的二氧化碳”的呈現方式就是這樣,將二氧化碳的性質、用途和製取混合在一起來敍述。很多教師覺得太亂,於是他們就根據舊教材嚴格的化學學科知識體系來上,即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製取的循序來教。這就是所謂的“穿新鞋,走老路”。本人認為,二氧化碳知識的這種呈現方式就像一篇散文,具有語言文字的美,而不是枯燥的文字敍述。因此,我在教這節時,先讓學生整體感知和探究這節的課本知識。然後再讓學生自己找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製取。然後再進行交流討論,教師再進行反饋回授。這樣的教學,能消除學生對化學知識的陌生感,有利於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有利於學生自主處理信息,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高效、合理、有序的知識結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4.對實驗進行適當的改進和整合。

實驗是獲取化學知識,進行化學知識創新的重要手段。“充分發揮實驗的.作用,淡化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界限”,這是《新教材》實驗內容編排上的特點之一。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化學實驗的理解,尤其是對實驗探究功能的理解,充分發揮實驗的探究功能。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對實驗進行適當的裝置改進和內容整合。整合的目的是現象直觀,學生可把實驗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學生的科學設計實驗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化學實驗能夠形象、生動、直觀地產生化學問題,學生通過實驗研究和認識物質,掌握化學基礎知識的基本技能,初步學會化學研究的實驗方法;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積極地動腦動手,親身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學習的自信心有所增強,獲得科學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

新課程和新教材的變化給教學實踐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我們新課程的化學教材只是一種育人的手段,只是一個範例,新課程倡導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實驗教材的編寫也有意地給教師留下研究和擴展的空間,作為教師,我們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地學習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大膽探索,積極思考,不斷積累,總結經驗,才能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學生實際,更有效地挖掘教材內涵,輕鬆自如地駕馭教材,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新課程目標。

參考文獻:

[1]鄭長龍主編.化學新課程中的教學素材開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吳星等.化學新課程中的科學探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cai/14r6q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