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人才培養方案優秀

人才培養方案優秀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那麼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優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才培養方案優秀

人才培養方案優秀1

人才培養方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綱領。為全面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廣東省教育廳《以協同創新為引領,全面提高廣東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東莞理工學院創新發展戰略規劃(20xx-2020年)》、《廣東省教育廳東莞理工學院共同建設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協議》等文件精神,進一步推進我校創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加快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構建特色化的教學體系,按照基於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OBE)的理念,結合我校實際,現就20xx級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提出以下的原則意見。

一、基本原則

(一)突出應用能力培養

強調應用能力本位的人才培養,注重理論教學的同時,更加突出實踐性,注重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上,要針對現代產業發展的趨勢和經濟社會需求,做好充分的調查研究,使培養方案具備鮮明的時代特徵。

(二)突出以學生為本

人才培養要體現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中心,以學生的預期學習產出為導向進行專業和課程的相應設計。培養方案要注重加強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協同育人,着力推進和實施創新創業教育,重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並使學生獲得健康的體魄和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三)突出特色建設方向

在遵循學校培養方案總體框架基礎上,根據各專業的特點,充分挖掘現有教學積澱,科學設計人才培養體系和課程體系。結合專業建設實際情況,整合優質資源,選擇適合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重點突破,彰顯專業特色。各專業應根據社會需求和學生個性發展需要設置專業方向模塊,開設與本專業特色發展吻合,與學生全面發展相適應的個性化課程,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專業方向、自主選修課程。

(四)突出課程體系一體化

人才培養的落腳點是課程。課程設置要以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為依據,明確各門課程對於實現培養目標的貢獻及程度,進行培養目標、培養理念和課程體系的一體化設計,堅決克服因人設置課程。要進一步實現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注重課程之間在邏輯和結構上的聯繫和融合,妥善處理好思想政治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的關係,處理好課程的先行與後續、基礎與專業、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二、基本要求

(一)總體要求

1、各專業要制定專業層面的預期學習產出,在基於對教師、學生、校友、用人單位等利益相關者的調查基礎上,結合本專業國內外發展趨勢和學校定位,論證本專業的使命、願景、目標及實施這些目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2、要加大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專業人才培養的力度,共同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的規格,共同構建課程體系、確定教學內容、實施培養過程、評價培養質量。廣泛吸納行業專家以及專業教師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與論證。每個專業參加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行業專家應不少於5人。

3、理工科專業的培養方案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為基礎,其他專業的培養方案也應儘量引入相關專業認證標準或行業標準。

4、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表述要具體、清晰、精煉。

(二)課程體系設計要求

按照“通識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的方式構建課程體系。

1、理論教學

在保證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上,儘量減少必修課程,增大選修課程的比例,選修課程(含專業方向課、專業選修課和通識選修課)占課內總學時比例不能低於20%。

(1)思想政治課程

思想政治課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方法培養大學生正確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學分學時依據教育部相關規定,由馬克思主義學院為全校學生統一開設。

(2)通識類課程

通識課程由通識必修課程和通識選修課程兩部分組成。通識課程的教學計劃由教務處會同相關教學單位統一制訂。通識課程的設置與選擇應以利於全面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優質人文素養和豐富知識面為標準。

(3)專業類課程

①學科基礎課程

院系內同一個一級學科下不同專業的學科基礎課程應基本統一。各院系根據實際情況,對一些重要的學科基礎課程可按需要設置足夠的課時,以幫助學生加強基礎訓練。

②專業必修課程

面向專業的知識與技能課程,作為專業知識結構的必要組成部分。專業必修課程須重視各課程之間的前後邏輯聯繫,明確對專業能力素質的達成度。

③專業方向課程

建議各專業根據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的實際需要,靈活設置2-3個專業方向模塊課程供學生選擇修習。每個方向開設的課程應具有明確的方向性,瞄準就業方向,體現我校及本專業的辦學特色。(在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已經作為專業單獨設置的名稱不得作為專業方向名稱。)同一專業的不同方向課程學分數應相同。

④專業選修課程

專業選修課程設置以開發學生專業興趣,拓展專業能力範圍為導向,應儘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選修課程,規定的專業選修學分與提供的專業選修課程學分比例不小於1:1.5。

(4)專業核心課程

是在人才培養中為實現專業培養目標,對學生掌握專業核心知識和培養專業核心能力,對提高該專業核心競爭能力起決定作用的課程。除專業必修課程之外,其中還可以包括一部分學科基礎課和公共必修課。各專業根據人才培養規格實現的需要和學生成果導向的需要進行確定。基本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xx年)》,在培養方案中規範設置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總學分一般在40-45學分左右。

2、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要完整體現能力培養要求,層次清晰,確保實效。理工類專業實踐教學學分應不少於總學分的30%,非理工類專業實踐教學學分應不少於總學分的20%。應提高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按照課程實驗、專項設計、綜合實訓等模塊構建實踐能力培養體系。

各專業在第4至第7學期中的每個學期至少設置一門面向實際問題,以綜合實踐訓練為目的的項目性課程,開展項目引導式教學。

3、推進主輔修制

各院系應積極開設輔修專業,供不同專業學生跨專業選修,促進複合型人才培養。相關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法律與社會工作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等)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要制定相應的輔修專業計劃。參與輔修的學生比例將成為院系教學狀態和專業的評價指標。

4、創新創業課程與學分

加大對創新創業課程的建設力度,各專業課內總學分中必須包含不少於4個創新創業學分,可在統一提供的創新創業課程模塊中選擇適合的課程,也可由各學院自行開設與專業相關度高的創新創業課程。屬於創新創業課程的請在課程設置與教學進程表的備註中標註“#”。

5、其他

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指導意見,是在面向全校所有專業的基礎上提供的大體框架,各專業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化和細則化的修訂,如有專業實際與指導意見不能一致的地方,需在修訂報告中作出有依據的説明。

對於需要其他二級教學單位承擔的專業課程,應與相關單位進行充分溝通,研究決定教學內容及學時、學分安排。經雙方商定的課程,開課單位應保證課程的按時開出。同時加強課程在內容和開課時間上的銜接。人才培養方案一旦確定後儘量不再調整,否則將影響院系教學狀態評價。

三、人才培養方案框架

(一)培養方案組成

20xx級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基本內容包括:

1、培養目標(專業培養目標突出本專業特色,並與學校的總體培養目標體現對應關係。)

2、畢業要求

3、培養計劃:

(1)培養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2)課程結構及學分要求

(3)理論教學內容與體系

(4)實踐教學內容與體系

4、課程設置與教學進程表:

(1)理論教學課程設置及課時安排表

(2)實踐教學環節課程設置及課時安排表

(3)教學進程表

(4)輔修專業教學計劃表

(5)創新能力及素質拓展計劃

5、課外學分規定

6、畢業規定

7、學制與學位

8、專業核心課程

9、主要指標

10、人才培養方案校核表

(二)學時與學分要求

1、學分計算

計算學分的最小單位為0.5。理論教學課程每18學時為1學分;不夠18學時但達9學時以上計0.5學分,不足9學時的不計學分;

一般集中實踐教學環節每週計1學分,不夠半周的不計學分。畢業設計(論文)和畢業實習環節每2周計1學分。

2、周學時安排

第1-6學期必修課周學時控制在22學時以內;第7學期周學時控制在12學時以內。

理論教學周為18周,一般每學期的理論教學連續安排,集中性實踐教學儘量在學期末和寒暑假等時間靈活安排。

3、總學分要求

學生畢業應修的總學分,四年制專業原則上為140-150學分(不含課外學分15學分);五年制專業(建築學專業)原則上不超過200學分(不含課外學分15學分)。畢業前所修全校公選課學分不低於8個學分。

(三)其它説明

1、每個專業制訂一個方案,不須分方向制訂,有專業方向的在教學計劃中設置方向課程並作簡要介紹。

2、各學院要對各專業的課程予以規範和統一。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相同或相近的課程名稱要儘量規範一致。

3、20xx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於20xx年9月結束,10月底前完成院系審定和學校審定工作。

4、各專業在制定或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注重文字、符號、時間編寫的規範。如遇到與原則意見相沖突的問題,與教務處協調解決。

人才培養方案優秀2

—、引言

工商管理類專業在國內高校極受歡迎,近些年來,學校招生人數增多,每年都有大量畢業生,為國家和社會輸出了不少人才。然而現實情況並非如此,就業難現象已成了社會焦點難題,畢業生規模與企業用人需求不符是原因之一,前者遠遠多於後者。這也導致企業的用人要求提高,競爭愈發激烈。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學生自身,缺乏實踐應用能力。所以各高校應當認清形勢,結合企業職位需求,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將重心轉移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

二、明確目標定位,制定整體方案

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需要多方同時付出,所以從一開始,就應正確定位,樹立明確的目標。如果定位錯誤,目標不合理,之後的路會越走越偏,甚至會走上錯誤的方向,對最終人才的輸出不利。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展開實際調查,瞭解企業所需。我國中小企業以一種迅猛的速度發展着,數量驟增,對人才需求很大,但教育工作者要清楚,企業需要的理論型、學術型人才遠遠少於實踐型、應用型人才。從崗位來看,高層管理人員需求相對較少,一方面企業建立者不會輕易放權,另一方面要求太高,畢業生缺乏能力和經驗,難以勝任。它們需要最多的是中層、基層管理人員。所以,學校要了解實際情況,正確定位,明白人才培養到底是在培養哪方面的人才,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如此才能制定更詳細的目標。當前很多高校在目標定位上都不合理,比如不清楚畢業生去向,是往企業輸送人才,還是位科研機構輸送。以企業為例,小型企業、中型企業、高端企業、國外企業,哪個是重點?這些都需要去調查分析,對國內外的社會環境進行對比,而且一定要符合本校條件,切不可照搬外來經驗。

高校管理層應當樹立全局意識,認清當前國內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及自身缺陷,並能夠深人分析原因,加以總結並反思。教育在改革,高校管理人員的思想觀念也要及時更新,經常調整思路,試着從別的角度思考問題。就工商管理專業新型人才培養來説,教育工作者要理清楚各方面關係,多方借鑑,結合自身條件,形成適合本校發展的新思路。學校培養人才,關鍵在於教學,教的重點在教師,學校應當努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教師整體的綜合素質。學的重點在學生,既要養成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還要鍛鍊職業能力,提高職業素養,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中,解決管理中出現的難題。所以,新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圍繞教與學展開,進而以目標為指導,制定整體方案,主要涉及課程設置、教學體系兩大塊。前者又可分為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後者則包括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明確的思路,接下來的工作才能順利進行。

三、編寫特色教材,優化課程設置

工商管理類專業主要包括市場營銷、財務管理、會計學、審計學、人力資源管理、國際商務等,這些專業都和市場經濟以及大眾生活密切相關,既要反映實踐,又要應用於實踐。而當前社會複雜多變,信息更新速度極快,許多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日新月異,教材作為最直接的課堂教學工具,若不能跟緊時代變化,則難以真實全面地反映實踐,也就無法完全應用於實踐。所以教材內容應當及時更新,對於應用較多而且合理可行的新理論、新管理模式,要主動推薦和學習。理論基本上是死的,有時理論並沒有錯誤,但並不能指導實踐,所以要靈活適當地根據經驗加以修改。每個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不同,每所高校的實力也有很大差異,所以實際上並不存在完全統一的教材,而需要教育工作者自主鑽研,編寫具有特色的教材。既要順應市場規律,符合國內外大環境,又要考慮當地經濟狀況及學校特點。一般可以由資深的專業教師編寫,或者與當地其他高校教師商榷討論後共同編與。

在具體的課程設置上,要凸顯出多元化、綜合化、應用化、人文化、靈活性、市場導向性等特色。技能型人才重點在於技能的培養,要求相對較低,而應用型人才則是一個新的層次,除了掌握專業技能,還要有創新意識,能夠應用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可見,實踐創新能力、綜合應用能力是設置課程時必須考慮的要素。之所以強調人文化,是因為人文素養在工商管理中也不可或缺,而且當前時代提倡人文主義。同教材一樣,課程也不是完全固定,而要適應經濟結構的變化,因此課程設置要靈活,能夠根據實際所需而調整。

四、完善教學體系,提高教學效率

理論和實踐結合,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經之路,具體的方法包括假期參加社會實踐、實際案例教學、項目教學、邀請企業管理者舉辦講座等。在此着重談談實踐教學體系,這也是當前各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非常重視的部分,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基礎實踐階段。在學習完理論課程後,需要結合實踐加深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其逐漸適應實踐環境。很多高校都建設有綜合實驗室,能夠創設情境,模擬真實的市場環境,教師可組織學生扮演各種角色,在交流中能夠了解不同行業不同職位的特點。在交流過程中,適當涉及矛盾,令學生自主解決,可鍛鍊他們獨立思考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二,綜合實踐階段。工商管理類專業各門課程既獨立,其間又存在着聯繫,所以不管是課程設置,還是教材編寫,都要體現出內容的聯合,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也應經常總結對比,將各門課程融會貫通,靈活應用。綜合實踐則主要是針對多門專業課展開的實習實訓活動,畢業實習也屬於這一範疇。

第三,社會實踐階段。一般的本科院校,在校四年,有大量的機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常會選擇暑假,既能接觸和了解社會,又能提前熟悉工作崗位。

第四,創新實踐階段。有創新才有發展,很多畢業生水平相當,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呢?創新能力此時就顯得無比重要。在校期間可以經常舉辦相關的校園活動,或者開發科研項目,強化其創新意識。

五、創新辦學模式,加強質量保障

產學研一體化、校企聯合等新模式在當前高校備受歡迎,校企聯合是一種雙贏互惠的方式,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學校負責人才培養和輸出,企業負責實訓基地、實習崗位等投入。以本科高校為例,前三年的實訓活動主要集中於實訓基地,第四年則可嘗試進人企業實習,在教師和企業人員的雙重指導下參加實踐。對於表現優秀的學生,如果願意,畢業後可與企業達成協議,直接上崗就業。

為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還應建立起健全的質量保障體系。一方面,政府要加強應用型人才評估。建立行業化和社會化的高校教學質量專業指導和評估委員會,評估的反饋機制必須嚴格,使評估院校對存在的問題能及時糾正。

另一方面,高校自身要完善保障機制。構建一套全方位、多元化的評價指標,包括專業理論課程、專業技能、實踐、思想品德等方面,不再是傳統單一的專業理論課程和專業技能指標。評價主體加人學生自己、用人單位以及社會輿論等各方面的評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0ely3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