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教育調研報告

教育調研報告

在現在社會,報告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調研報告

教育調研報告1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迎接21世紀挑戰,提高國民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戰略舉措。20xx年10月19日至11月5日,筆者對漳縣三岔中學和漳縣殪虎橋中學的素質教育實施情況進行了深入細緻地調查與研究,並以八年級學生為例採用訪談調查、查閲相關資料等方法對學校進行了分析與思考,現將情況總結如下:

一、素質教育實施的現狀

兩所中學都是鄉(鎮)初級中學,由漳縣文教體育局直管。兩所中學共有學生1836人,八年級學生有751人,其中三岔中學438人,殪虎橋中學313人。兩所中學學生都來自農村,所以從學生角度來調查來看素質教育實施的成果,看對學生素質的提高是否真的起到大的作用。調查顯示,八年級的學生93.52%都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有體育、美術、舞蹈、音樂、跆拳道等,但是隻有12.28%的學生認為自身素質確實得到了很大提高;20.16%的學生認為有一定提高,但是效果不明顯;而超過一半51.39%的學生認為收穫不大,基本沒有提高;16.17%的學生認為自己對學校組織的活動興趣不大,從中得不到任何提高。素質教育還包括全面提高每個學生思想品德素質、道德素質。經過調查發現,43.65%的學生並不認為自身的道德思想素質有提高,

甚至有13.92%的學生認為與上一輩相比,思想道德素質有所降低。筆者瞭解到,有些教師認為現在的八年級學生屬於浮躁的心態,缺乏遠大理想,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甚至根本沒有信仰。過去説為報效祖國學習、為實現偉大的共產主義學習,為人民服務,而現在由於社會經濟的轉軌和現實的誘惑,越來越多的中學生把學習與自己的命運聯繫起來。

二、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的制約因素

素質教育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踐問題,但歸根到底是一個實踐問題。所以兩所中學的素質教育的實施是受許多因素制約的,綜合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育觀念。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是凸現學生主體性的教育,是充分開發學生潛能的教育。但現實中,農村家長們的觀念常常是"讀書--考大學—吃公家飯"的思想模式,所以把傳授知識與提高素質、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考試與素質、智育與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割開來。錯誤的觀念不轉變不糾正,素質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途。

二是教師隊伍。素質教育不只是對學生的要求,它首先是對教師的要求。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教師。一個素質不高、缺乏創新意識的教師不可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而教師狀況的根本改變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而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從兩所中學現實來看,師資力量短缺,師資力量薄弱成為制約素質教育發展和提升的瓶頸。

三是課程建設。且不説課程的內容改革是個難題,單就課程的形式而言,要實現由教師的"教材"向學生的"學材"轉變,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是考試製度。會考作為選拔國中學生能否到高中學習的一種比較公正的手段是無法取消和代替的,只要考試存在,應該就具有合理性。問題的關鍵是什麼樣的考試能把學生真正的素質考出來,減少偶然性和片面性,這又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五是教育評價。評價是檢驗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但屬於情感和價值觀念方面的內容能否評價出來?怎麼樣去量化評價?用什麼方法來評價?誰來評價,是社會還是學校?是家長還是老師?它不能像語數外等用單一的考試成績來確定,因此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手段,素質教育的尷尬局面就很難改變。

三、針對以上問題及制約因素可採取以下措施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為目的的基礎教育,是要通過努力使學生學得"自由",學得"主動",促進他們主動發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造能力,以保證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通過本次調查筆者認為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進而全面提高素質教育的質量,應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引導學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當然,強調學生的自主性,絕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放鬆學校的組織紀律。而是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前提下,採取相應的措施,引導、推動學生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

教育調研報告2

針對目前農村越來越多的富餘勞動外出務工,導致農村許多兒童脱離父母的直接教育與監護,成為一個獨特的留守兒童羣體這一現狀,近期,寶應縣黃塍鎮婦聯對全鎮8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6—14週歲的留守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情況開展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總如下:

一、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

黃塍鎮是一個不足三萬人口的農村較小鄉鎮。近年來,隨着越來越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留守兒童的人數在逐年增多。據調查,截止20xx年底,全鎮留守兒童有468人(不包括父母一方外出務工的),約佔在校生(1604人)的29.2%。在留守兒童中,由祖輩照顧的有405人,由親友照顧的有39人,寄宿學校的有22人,無人監護的有2人。

二、留守兒童面臨的突問題

從調查反映的情況看,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庭經濟的壓力,為留守兒童教育成長提供了必需的物質條件,有利於於留守兒童自立自強性格的培養,但同時也使留守兒童接受義務教育面臨以下幾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1、家庭教育嚴重缺失

由於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留守兒童與他們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這些長輩平時對孩子很少溝通,過分溺愛,物質上給予多,精神上關注少,平時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困惑解決方法不當,存在年齡和文化的差異,想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與孩子的父母不一樣,“代溝”問題更加明顯。由於監護人不善於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兒童長期缺少親情和家庭教育,養成任意、放縱、隨意的性格。

2、學習成績普遍不高

留守兒童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較差,厭學、逃學等現象較為普遍,絕大多數留守兒童的上進心不強,學習上有畏難情緒,成績普遍不好。

3、行為習慣普遍不良

由於父母長期在外務工,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兒童存在着許多不良習慣,缺乏基本的禮儀常識,自制力較弱,自立、自理能力較差,上網玩遊戲等現象較為普遍,國中留守兒童中少數學生甚至染上抽煙、喝酒等不良習慣。

4、性格發展很不健全

留守兒童上國小的佔絕大多數,處於6—11週歲之間,是孩子性格、品行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由於長期與父母分離,在性格、脾氣形成上缺少父母的影響,孩子的心理上得不到滿足,致使有些孩子內向、孤獨、膽小、嬌慣。少數留守學生受社會不良分子的影響、引誘、教唆,已有行為不良表現。另外,留守兒童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等方面有強烈的傾訴、關愛和指導需求。這種情緒需求長期積累得不到正常疏導,對他們的心理健康也有較大的危害,致使一些留守兒童或變得自私任性,以自我為中心;或性格孤僻,舉動反常,形成畸形心理。

三、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成因分析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產生,除了其自身的因素外,還有來自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因素。

1、家庭方面

由於外出務工,父母收入普遍不高,居無定所,城鎮教育費用較高,難以將子女帶在身邊;平時與子女缺少溝通,疏於管教,造成親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留守兒童大多數由年邁而沒有文化的爺爺奶奶照顧,隔代撫養大多偏於溺愛,以生活照顧為主,知識、精神上基本無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養、輔導、督促孩子學習的義務。因此,留守兒童的家庭文化和道德教育基本處於空白。

2、學校方面

側重在校時段教育管理,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關愛難以顧及,與家長的溝通難以實現,對那些“問題兒童”難以管教,個別教育在教育無效時乾脆放任不管,致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節。

3、社會方面

農村基礎教育相對薄弱,教育資源缺乏,教育觀念陳舊,不能有效地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關愛的不足;對一些娛樂場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兒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學校、家庭、社會三大教育中出現盲區是產生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

四、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採取的措施及成效

針對黃塍鎮留守兒童出現的上述問題,鎮中國小匯同居委會、行政村、關工委創辦的校外教育輔導站及家長學校,曾探索以下一些做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創建流動家庭學校,發揮“三位一體”的教育作用

近年來,黃塍鎮嘗試創辦了 “家長學校”、“校外教育輔導站”,讓更多的家長學會“育兒經”,並創辦各類不同形式的家長學校,授課、受詢、聽課、諮詢家長達千人次。其具體做法是:一是開好以講授、引導、建議為主的每學期1—2期的家長培訓座談會;二是跟蹤學生,拜訪“問題學生”家長;三是根據老師掌握的情況,結合家長的建議、意見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反饋,並編印成冊,作為幫扶資料。

2、轉變教育理念,暢通家校聯繫渠道

中國小奉行“教而無類”的信條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師”的理念,對留守兒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心換心,用感情交融感情。在我鎮中國小每位老師結對幫教兩名留守兒童已堅持多年。老師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耐心細緻,不厭其煩地做留守兒童的思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3、校內設立心理諮詢窗口

中國小均聘請了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給壓力大的學生提供心理諮詢,為他們解決疑難問題。建立學生成長檔案,給在外打工父母彙報,同時給予記錄。

五、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困惑與對策

關愛留守兒童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件大事,關係到社會的安定和團結,關係到公民整體素質的提高,需要地方政府的重視與支持,需要各相關部門及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參與。通過構建組織管理、職能保護、社會呵護、學校監管、親屬監護“五大關係”網絡,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

1、強化政府統籌,構建組織管理網絡

政府及有關方面應高度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切實擔負起責任。首先,要提高認識,把留守兒童教育成長問題納入政府議事日程,;加強領導,明確一個單位牽頭,多部門組成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協調小組,並形成制度,一年召開1—2次會議,彙報和研究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其次,要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研究,制定有利留守兒童教育成長的政策,儘快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留守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2、加強部門合作,構建職能保護網絡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協調小組成員單位要加強聯繫,共同做好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宣傳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和教育人們提高對關愛留守兒童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引導和教育外出務工家長轉變家庭教育觀念,強化監管責任;教育部門要形成教育保護合力,出台相應的關愛和保護政策與措施,加強監督和檢查,強化學校對留守學生的監管和教育力度;不斷加大農村學校基礎建設投資的力度,逐步建設農村中國小寄宿制學校,淨化留守兒童的生活和教育環境;司法部門要深入學校開展法律宣傳和諮詢活動,增強留守兒童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幫助他們排擾解難;民政部門要關心貧困留守兒童的生活,把貧困留守兒童列入救濟對象,把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落到實處。

3、發揮基層組織作用,構建社會呵護網絡

鎮、村(居)委會應做好留守兒童檔案的建設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兒童的有關情況,針對各類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採取有效措施,更切合實際地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對於那些生活較困難和問題突出的留守兒童特別關注,建立社區幫扶中心,並組織幹部到留守兒童家慰問,切實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實際問題,要加強農村基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負責,統籌鄉村學校的老師、村婦代會、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力量,給予留守兒童“一對一”的特別關懷,組織他們開展有益的集體活動,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4、完善學校教育,構建學校監管網絡

學校要健全關愛留守兒童的制度,建立留守兒童專門檔案,對留守學生這個特殊羣體。除了知識的傳授和學業的管理外,要給他們更多的心靈關懷,更多地瞭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心理狀況,關注他們的成長變化,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庭通報情況。學校的心理老師要對留守兒童及時進行疏導教育,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的家庭教育缺失。要豐富課餘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兒童參加文明健康的活動,讓他們融入集體之中,消除他們的`孤獨感、自卑感,要重視與外出打工的父母、代養人聯繫溝通,交換意見,或者可以充分利用假期和春節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指導他們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監管網絡。

5、強化監護責任,構建親屬監護網絡

建議相關部門要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家長在外出務工的同時,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後要加強與孩子溝通、學會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學方式和方法,發揮家長對孩子的獨特的教育功能,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此外,要加強臨時監護人的家庭教育指導,轉變監護理念,引導臨時監護人及其他親屬對孩子的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給予更多的關注,讓遠離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合力營造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六、今後本地區推進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設想和打算

經過調查和反覆思考後,做好現階段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來承擔起這一共同的歷史重任。

1、學校要加強管理,完善制度,為留守兒童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面對留守學生日益增多的現狀,作為學校,要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不求人人升學、但求人人成才的教育觀,把如何提高綜合素質當作一件重要的工作長期抓下去。 一是學校要建立留守學生的心理教育,二是建立聯繫卡制度,用來溝通學校與留守學生家長及監護人之間的聯繫,以確保雙方信息能及時溝通。三是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定期開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開展心理諮詢、心理矯正工作,給予留守學生更多的生活上的心理上的關注。四是要建立健全家長學校,充分發揮家長和學校的作用。通過開展討論、座談會、培訓學習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利用農閒時節。加強對留守學生家長和監護人的培訓。

2、留守學生家長要轉變觀念,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留守學生家長要從孩子健康成長的長遠目標出發,儘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聯繫和溝通。留守學生出現生存危機和道德失落問題,家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家長要破除“只要給孩子貿下更多的錢,讓孩子有實力接受教育,就是對孩子負責”的思想,樹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發展需要家長的精心呵護和全面關懷的成長理念。要認真從孩子成長需求的角度出發,尋找和確立孩子監護人,細緻地落實孩子的被監護權。同時,要拿出更多的時間與孩子聯繫,創造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採取更多的方式與孩子交流溝通,對孩子的全面發展和精神需求給予更多的關注。學生的代管人和在家的家長要積極參加家長學校的培訓學習,努力提高家長教育素質,從而配合學校加強對留守學生的管理。

3、各部門通力合作,為留守學生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留守學生現象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地方政府要加快學校佈局調整的步伐,積極探索新的辦學形式,由學校來多承擔一些監管責任與義務,讓留守學生得到解決應有的管理照顧與關愛。地方婦聯組織要與教育部門配合默契好,抓好家長學校的工作,利用農閒時期培訓農村孩子的家長,提高他們整體素質,讓他們懂得教育孩子的知識,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學會教育孩子的本領。派出所、司法、工商、文化等有關單位要協助管理,加強對校園周邊環境和娛樂場所的整治,徹底根治精神污染對孩子的毒化。要號召全社會共同關注,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愛“留守兒童”的合力,建立共同關愛“留守兒童”的救助機制;建立健全“留守兒童”的生活教育監管制度,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管理體系,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管理的機制,經常組織開展交心、談心和社會實踐活動,為“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建立一個良好和諧的成長平台。

4、地方政府應做好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工作

要千方百計地引進項目,讓本地的青壯年農民在自家附近就能找到工作。這樣可以減少一部分留守兒童的數量。

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羣體所產生的問題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如果任其發展,毫無疑問將給社會帶來嚴重的影響,將直接影響到未來勞動力的素質,影響到下一代的人口質量。我們期待社會各界及職能部門要充分發揮重要作用,調動社會力量,把關愛“留守兒童”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切實為“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羣體建造一條共同關愛、呵護的橋樑。

教育調研報告3

一、當前農村學校藝體教育現狀分析

(一)對藝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1、教育導向有偏重。雖然我國一直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教育方針,但在貫徹落實中,由於大學聯考指揮棒的導向因素、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方向因素等問題,使得長期以來,“體、美”培養遠遠落在了“智、德”培養的後面。

2、教育考核不完善。在很長一個時期內,上級主管部門對學校工作的考核均主要考核語文、數學等統測學科和升學率;學校基本未對音體美教學情況進行考核。導致了在農村學校管理中,師資配備的不合理性、課程管理的隨意性和實際教學的任意性現象較為嚴重。

近年來,隨着國家對藝體教育的重視,相關政策的不斷出台,各級層面對藝術教育的重視程度有較大提升。例如縣從20xx年開始,對學校體育教學情況進行抽測,所得成績在教育局對學校教學質量評估中佔20分,20xx年將對學校的音、體、美教學情況全面進行考核,同時出台了關於陽光體育活動、社團建設及各種競賽的一系列方案和規定,這些極大地提升了學校對藝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但由於歷史原因,學校、教師和學生及家長對藝體教育的認觀念轉變仍不徹底,重視和認識仍然不足,配套跟進的教學管理措施、考核評價機制仍未建立和完善。

(二)師資隊伍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

1、編制相對不足。一是藝體教師核定編制總數相對實際需求數的不足。近年來,僅在20xx年以20xx年藝體教師人數為基礎對編制數進行了微調。並未考慮入學兒童人數增加、流動人口就學、校點分佈等因素,核定編制數不能滿足實際需求數。二是偏遠地方學校的音體美專業教師相對縣城區內學校及據中心城區半徑距離小於五公里的學校不足。藝體教師的缺編集中在偏遠地方學校,特別是村小一級藝體課程基本形同虛設。以縣玉屏鎮為例,全鎮共有中國小教學班25個,在校生近1000人,但僅有音樂專業教師2人,美術專業教師4人,體育專業教師1人。其中中心校僅有1名體育專業教師和1名音樂教師,村小均無藝術專業教師,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

2、專職程度低。藝體專業的.教師在學校工作中未擔任所學專業的專職教師的現象普遍存在。由於整體教師編制不足的原因,加上學校評價考核的不完善。很多藝體專業教師都擔任了其它學科的教學,成了兼職教師。仍以玉屏鎮為例,藝體專業畢業的7名教師均擔任了統測學科的教學,都是兼職教師。由於編制不足,再加上專業老師未專職,導致更多的非專業教師擔任了藝術教學工作。這直接導致了學校的藝術教育狀況參叁不齊,總體水平低。

3、教研水平差。由於專業教師不足、兼職教師專業化水平低再加上重視程度不夠等因素,使得農村學校藝體教研活動的開展基本是空白。這使得從事藝體教育的教師業務水平長期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在教學中根本無法落實教學的要求,教師“不想上好、不能上好”藝體課的情況十分嚴重,擠佔藝術課程挪作它用或“放羊式”教學情況十分普遍。

(三)設備設施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

由於財政投入不足、生均公用經費較低等原因,農村學校的藝體教育設備設施還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目前,雖然農村學校的藝體教育設備設施配置在“普九”、“督政”工作中的得到了改善和提升,但若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要求和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的標準來看,仍處於十分低的水平。

仍以玉屏鎮為例,從體育教學設備設施上看,存在着活動場地不足、體育設施不齊的情況。玉屏鎮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均無環形跑道,僅有幾個籃球場,更無單雙槓、鞍馬等體育設施;村小的活動場地僅有百餘平方米,一兩張乒乓台。教學設備設施不足的情況在音樂教學和美術教學上更為嚴重。全鎮學校均無專門的音樂教室、美術教室、舞蹈教室。諸如教學中如需的鋼琴、電鋼琴、石膏像等更是廖廖無幾。

二、解決農村學校藝體教育問題的對策思考

(一)強認識轉觀念,突破農村藝體教育的束縛

1、強化宣傳、提高認識,切實轉變傳統觀念。“藝術教育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不僅關係了個人的全面發展,而且對於全體國民素質的提高以及社會的長期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20xx年教育部便出台了第一個藝體教育法規性文件《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隨後又相繼頒佈了《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國小藝術教育活動的意見》和《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小藝術教育的意見》,但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些文件在實際工作中均未能在農村學校得到有效的貫徹和落實。所以,解決藝體教育問題首先需要各級部門不斷加強宣傳,深入討論藝體教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的作用及藝體教育與德育、智育等的內在聯繫,要使教育工作者及社會各界認識到以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為目的的素質教育離不開藝體教育,藝體教育對於開發學生身心潛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轉變長期以來重智育、德育,輕體育、美育的觀念。

2、高度重視、建章立制,擺脱應試教育的束縛。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層面應分別制訂出相應的相關藝體教育的工作制度和考核評價體系。使藝體教育考核具有不同於應試教育考核的特點,切實擺脱應試教育對藝體教育的束縛,提升教育工作者對藝體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加強師資建設,突破農村藝體教育的瓶頸

1、要配好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要根據實際需求,重新核定藝體教師編制人數,進一步加強對學校藝體教育的師資編制配備。同時加大音體美專業教師的引進力度。在教師配備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向農村學校傾斜,實現校際間師資配備的均衡。

2、要用好人。用好人關鍵在於學校。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做好工作:一是實現專業教師專職化、兼職教師穩定化。逐步實現以專職為主,兼職為輔。在工作安排中,改變過去因整體編制不足而“挖肉補瘡”的方式,真正將有限的藝體專業教師專職化;同時在兼職教師的安排時,也要充分考慮教師實際情況,讓對音體美相關專業有一定水平的教師擔任工作。二是統籌安排、整合好現有資源。當前學校的藝體教育專業教師配備也存在着不合理的情況。例如針對玉屏鎮中棉國小有4名美術專業教師,中心校沒有;中心校有1名體育專業教師,中棉國小沒有;兩所村小沒有藝體專業教師的具體現狀。筆者認為,由鄉鎮中心校來一體化管理所轄學校藝體專業教師,將專業教師從某一個學校的教師變為全鎮的專業教師。

教育調研報告4

開展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是黨中央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促進“三農”問題解決,推進農業產業化、信息化和市場化進程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作為xx縣這樣一個偏遠的、發展相對緩慢的農牧區邊境縣,遠程教育的開展無疑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引導農村黨員幹部轉變觀念、加快農牧民致富奔小康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使這樣一項“強黨”、“固基”、“惠民”、“利民”的工程真正在廣闊的大地“安家落户”、“生根發芽”,xx縣對此作了大量的工作和有益的探索。

一、工作開展情況

xx縣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經過兩年的建設發展,目前已建成遠程教育站點53個,準擴展型站點5個,遠程教育覆蓋率達到72.6%,到XX年全縣73個行政村都將建立遠程教育終端接收站點,實現遠程教育的全覆蓋。全縣目前共有遠程教育工作者117名,其中縣級管理人員4名,鄉(鎮)管理人員9名,村級站點管理員52名,村級操作員52名。初步建立起了一支縣、鄉(鎮)、村三級三類專兼職相結合的遠程教育工作隊伍。兩年來,全縣各遠程教育站點通過加強人員培訓、規範站點管理、創新學用活動開展,逐步使遠程教育為廣大農村黨員幹部羣眾接受和喜愛,並在發展農業生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培育新型農民等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的“瓶頸”問題

一是鄉鎮遠程專幹不能“專幹”的問題。從XX年遠程教育開展以來,我縣從各鄉鎮選配了一批具有年齡優勢,精通計算機知識的遠程專幹,他們對於促進遠程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於大多數專幹都是鄉鎮的業務骨幹,常常是身兼數職,各項工作任務重,不能專注於遠程教育工作,一定程度制約了遠程教育工作的規範開展。同時,存在遠程專幹更換頻繁的問題,往往是剛經過系統的培訓,就被調換崗位。兩年來除鐵買克鄉外,其他鄉鎮遠程專幹均因工作需要上調至縣直部門,接任者都是新手,不熟悉,不瞭解遠程教育,直接影響了基層遠程教育工作的連續性發展。

二是村級站點操作員“駐點”時間少的問題。XX年我縣通過公開招聘村科技副主任,為53個行政村配備了站點操作員,初步解決了遠程教育站點“無人管”的問題。但根據具體工作開展實際情況反映,村級站點操作員忙於事務性工作時間多,進村駐點時間少。部分鄉鎮的站點操作員直接被安排在鄉鎮黨委政府工作,一年中很少進村從事遠程教育工作。直接導致站點不能按時開放,教學資源接收不全,教學管理不規範,影響了黨員幹部羣眾參與遠程教育的積極性和遠程教育站點作用的發揮。

三是村級遠程教育站點缺少必要的經費保障。XX年我縣所有行政村都將建立遠程教育站點,實現遠程教育的全覆蓋。但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就是,站點運行經費沒有保障。目前,每個站點一年正常運行需要取暖、用電、網絡運行、設備維護、耗材等費用一千元左右,但是縣、鄉、村三級均沒有建立固定的經費投入機制,站點的使用僅僅侷限於下載資源,播放收看;諸如“節目預告”、“資源需求登記”、“光碟借閲”等貼近黨員幹部羣眾的工作方法不能很好的開展,制約了站點作用的發揮。

三、建議及對策

一是試行鄉鎮遠程專幹工作年限制。參照“大學生志願者”服務制度,探索建立遠程專幹在崗年限制度。明確鄉鎮遠程專幹在崗必須達到兩至三年,期間不允許調崗或調動,如特殊原因需向縣遠程辦備案,經縣委組織部審批同意後方可進行;遠程專幹在崗期間,必需培養一至兩個後備人選,由縣遠程辦進行相關業務考核,達到崗位要求後,遠程專幹方可離開本崗位。同時,建立遠程專幹綜合評價制度,每年定期考評,將考核結果作為遠程專幹入黨、提拔、交流的重要依據,到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顧,不斷激發其幹事創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是合理選配站點操作員實行津貼制。隨着村科技副主任編制問題的解決,遠程站點操作員隊伍的流動性必然進一步加大,而且從目前站點運行實際情況分析,操作員不能“駐村”已成為制約遠程教育作用發揮的“瓶頸”所在。而部分由本村村委委員、計劃生育宣傳員擔任操作員的遠程教育站點作用發揮比較明顯,如xx村、恰庫爾圖鎮喬先拜村、哈希翁村,基本達到了站點的“全天候”開放,可以滿足黨員幹部羣眾的學習需求。針對這些實際問題,採取村推、鄉選、縣考的.方式,對全縣遠程站點操作員進行重新整合選配。村推,即村兩委從現有村委委員、計劃生育宣傳員及長期在本村生活的大中專畢業生中,確定一定比例的操作員候選人,在全村進行公開推選,由黨員幹部羣眾選擇自己信賴的人,每村選出2—3名;鄉選,即鄉黨委按照村推選出的人員,根據年齡結構、文化層次、羣眾滿意度等向縣遠程辦推薦1—2名站點操作員候選人;縣考,即縣遠程辦對鄉黨委推薦的人員進行必要的理論知識、實際操作技能考試,最終確定站點操作員人選。

同時,對新任沒有納入編制的站點操作員每月給予200元的崗位津貼。津貼實行差額發放的辦法,由縣遠程辦按照站點設備管理、資源下載、學用活動開展、黨員幹部羣眾滿意程度等實際情況,按季度對站點操作員工作進行考評。依據考評結果,將全縣站點操作員劃分為一、二、三類。一類站點操作員每月給予200元津貼,二類站點操作員每月給予150元津貼,三類站點操作員每月給予100元津貼。並且縣遠程辦結合年終考評,開展優秀站點操作員評選活動。每年評出3名“優秀站點操作員”,每人給予300元獎勵。獎優罰劣,充分發揮站點操作員在實際工作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是推行評星定級建立運行經費獎勵機制。嚴格按照《xx縣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接收站點星級管理辦法(試行)》,在全縣遠程教育站點全面推行評星定級工作,由縣財政投入專項資金建立遠程教育站點運行獎勵基金。對達到五星級的站點每年給予XX元獎勵,四星級站點每年給予1500元獎勵,三星級站點每年給予1000元獎勵,三星級以下站點取消獎勵資格。站點獎勵基金由縣遠程辦統一管理,各站點運行實際支出由遠程辦支付,確保專款專用。

教育調研報告5

自我局開展“四羣”教育以來,按照上級部門的安排和部署,結合我局工作實際,明確了工作目標和工作責任,嚴格要求機關幹部深入鄉村,作民情調研。

一、鄉情概況

鄉轄5個村民委員會,61個村民小組。末,全鄉總人口9924人,其中農業人口9713人。全鄉總耕地面積有12496.4畝,其中旱地11601.73畝,水田894.67畝,全鄉糧食總產量432.05噸,人均有糧441.2公斤,經濟總收入1392萬元,人均經濟純收入1414元。全鄉農業生產值完成2145萬元。

二、村基本情況

鄉村地處鄉政府東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5.2公里、縣城23公里,從村委會到國道為土路,交通方便。總人口2869人,其中農業人口2783人,下轄21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氣温16.90攝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桐油、漆樹、核桃等農作物及經濟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積年來在國家“三農”政策的幫扶下,該村糧食增產、經濟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據調查,,單個農户家庭年總經濟收入最高達10000元,最低僅有840元,兩極分化嚴重。村民主要以種植玉米、核桃、漆樹等為主要經濟來源,由於受氣候、自然條件和歷史因素的影響,村85%的農户居住在山頂和半山腰一帶,不適應種植水稻,養殖業方面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絕大多數村民僅僅依種植幾分田地、幾棵核桃樹、漆樹,養幾頭(只)豬雞來維持生活。

三、農村低保工作開展情況

農村低保工作是一項關注民生、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頭萬緒,涉及千家萬户,與人民羣眾聯繫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國家各項涉農惠農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國各地貧民百姓得到了實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縣貧困人口享受農村低保人數發展迅速。據調查瞭解,目前,鄉村已享受農村低保人數達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學生104人,殘疾人296人,貧困老黨員21人,其他人員944人。享受農村低保人數佔該村總農業人口的56%。維護了人民羣眾的`基本生活,促進的社會穩定。

(一)建立農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請審批享受農村低保户過程中,村委會主要做到了幾方面工作:一是嚴格農村低保申請審批制度。村委會及時成立由村支書、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組組長組成的工作組,通過調查瞭解家庭人口基本情況及家庭經濟收入情況,做好調查摸底、政策宣傳、對象產生、低保金髮放等各個環節工作。二是及時傳達省、州、縣農村低保有關政策,通報全村農村低保人數及相關工作情況,共同分析研究當前村內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三是嚴格按照《雲南省農村低保實施辦法》《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方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實施細則》等相關辦法和、細則,村委會加強對低保制度的落實,本着“本人申請、村務公開、民主評議、村組審定上報、張榜公示、政府審核、民政審批”的農村低保工作方式,認真做好該村農村低保工作,形成了農村低保工作責任制度。

(二)加強低保政策宣傳,營造良好的氛圍。自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來,村加強農村低保政策宣傳,堅持輿論先行,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村幹部通過辦宣傳欄、貼標語、召開村民大會等方式,把實施農村低保工作的目的、內容、方法步驟、工作程序、資金髮放和管理等講明講透,做到農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曉。據瞭解,村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專項宣傳農村低保相關政策,召開了2次會議,重點動員青年羣眾積極投身到經濟建設中,參加會議人數達1593人次,印發宣傳涉農惠農政策資料500餘份。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三)堅持原則,規範低保工作程序。按照縣民政局及低保實施辦法和工作細則,村堅持動態管理、區別對待、分類施保的原則,合理確定農村低保對象範圍,以户為單位,深入調查瞭解家庭收入,認真核定家庭收入,嚴格審核審批程序。對符合享受的對象,在本村範圍內進行為期7天的張榜公示,公示後無重大異議的,由村委會造冊登記並報送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鄉政府提出審核意見並張榜公示後報縣民政局審批,縣民政局審批同意後,經所在村委會再次向社會張榜公示。

確認無重大異議的,發給由省民政廳統一印製的《雲南省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後方可領取農村低保金。在低保金髮放過程中,鄉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組到村委會進行集中發放,這樣,確保低保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保障對象手中,同時,方便了低保户。

(四)按時足額發放低保資金。縣級民政部門下撥那粗低保資金後,由鄉民政辦負責造冊登記、逐户發放應享受保障資金,發放情況按月向縣民政局彙報,並核銷相關發生業務賬務。

四、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由於該村村民居住在山腰半山腰,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還有相當一部分尚未享受到農村低保待遇。二是全村生產資料少,林果地少,耕地面積少,現有人均旱地面積僅為0.88畝,沒有可耕種的水田。加強發展種植業存在一定的困難,由於缺乏管理能力,全村的養殖業發展態勢不明顯。三是進村路面為土路,汛期開車進不了村,需要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有待加強整治;四是保障標準偏低,農民羣眾生活改善不明顯。在實際工作中,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一般是通過貧困線來確定的。我縣農村低保保障標準為每人每年840元,即每人每月70元。從目前的物價上漲情況看,這點資金只能夠買點糧食,買肉類和植物油等生活必需品就顯得比較困難。農村羣眾在沒有相對穩定的經濟來源的情況下,這樣低的保障標準是很難維持一個農村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五、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農村低保政策宣傳,按時足額發放低保資金;同時,縣級民政部門正確引導農村低保工作,並督促指導好相關工作;

(二)、建議林業、農業部門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加大核桃、漆樹、草果、黃連等樹苗的供應和扶持力度。

(三)、建議結合實際,加強農村低保工作調研,適當增加享受農村低保名額。

(四)、加強做好思想工作,積極協調勞動保障部門,幫助聯繫務工場所,正確引導和輸送外出務工人員,每年可以至少安排20~30名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

教育調研報告6

楊陵區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9所,其中初級中學5所(城區1所、農村4所),國小24所(城區3所、農村21所);在校學生12951名,其中國中學生5715(城區1524名、農村4191名)名,國小生7236(城區2484名、農村4752名)名;農村中國小教職工823名,其中農村國中教師356名,農村國小教師467名。

自XX年以來,根據國家、省、區關於“完善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的相關通知和要求精神,在區委、區政府統一安排部署、關心指導下,我區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工作已逐步得到了實施,取得了較明顯的收效。XX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我對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工作進行了廣泛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落實情況及收效

1、“以縣為主”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全面實施。全區從“以鄉(鎮)為主”轉變為“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現了“四個統一”,即教師工資由區財政統一發放;學校和教師隊伍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中國小公用經費和危房改造資金由區財政統一安排;學校領導班子的選拔、配備、使用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避免了原體制財權與事權分離,學校和教師隊伍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更有利於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全區教育教學實際,對教育資源進行宏觀調控,優化配置現有教師資源,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公用經費和危房改造資金由區財政統一安排,打破了鄉(鎮)界限,使經費投入更加合理,避免了部門重複建設,對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

2、進一步理順了農村中國小管理體制。XX年8月,經區委會議研究,撤消了4個鄉鎮教育組,農村普通國小劃歸鄉鎮中心校管理,農村國中由區局直接管理。精簡了人員,簡化了辦事機構,提高了工作效率。XX年6月,按照區委安排農村中國小黨組織歸屬區局管理,徹底改變了學校黨政管理兩張皮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教育自主權,便利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籌安排教育工作,促進城鄉教育人事合理流動、均衡發展。

3、學校領導和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XX、XX年,在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支持、指導下,區局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教育工作實際調整了中國小領導班子,一批年富力強、業務精良、作風正派的年青同志走上了學校領導崗位,為學校管理工作注入了活力,學校工作有了較大起色。與此同時,順應教育發展趨勢,結合教師隊伍現狀,區局制定了教師隊伍建設五年規劃,出台了學校領導幹部管理規定、學科骨幹教師、帶頭人暫行管理辦法等制度,使學校人事管理工作得到了進一步規範,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培訓學習工作常規化,有效的促進了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為教育質量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學校網點調整工作逐步落實,辦學條件得到提高。自XX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下,在各鄉鎮、村組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先後撤併了楊村鄉喬家底國小、李台鄉杜家坡國小、五泉鎮湯家國小、大寨鄉杜寨國小等10所國小,優化了教育配置,整合了教育資源。新建了楊村鄉川口國小、李台鄉陳小寨國小、楊村鄉中心國小、五泉鎮茂陵國小、王上國小等5所學校。搶抓機遇,利用上級項目支持,新建、改建、維修了部分學校教學樓或辦公樓;農村中國小全部實施了現代遠程教育項目建設,建成了18所農村中國小新農村衞生新校園。“兩基”工作中,全區共配製課桌凳2200套,價值40萬元,購買價值78萬元的實驗器材,添置30萬元的各類圖書。辦學條件和校園環境得到了徹底改善,促進了我區義務教育辦學水平的整體提高、發展。

5、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逐步完善。區上設立了基礎教育資金管理專户,教育經費撥付達到了三個增長中的“預算內教育撥款的增長要高於地方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教師工資、學校辦學經費、農村義務教育補助經費等到了落實。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預算編制制度,實行區級預算管理、分期撥付經費、嚴格審批報帳、審計監督制度,理順了新機制運行下的上下級財務關係,保證了各項資金按時撥付、合理使用,增強了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二、存在問題

1、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宣傳力度不夠、責任不明確。雖然“以縣為主”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實施了三年多,但社會對這種管理體制的形式和職責瞭解不多,習慣於多年來的老管理模式。鄉鎮對此認識不夠,認為目前學校的管理是教育部門的事,與鄉鎮無關,辦學積極性不高,責任不強,缺乏支持、監督和指導。在學校建設、合校後的.學校資產處置等問題上常常出現扯皮、推諉等現象,個別學校用地產權不明,存在租用關係等問題,影響了學校發展。

2、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影響了教育發展。隨着農村教育體制改革的實施,教育經費的投入主要是區本級,而區本級財力不足,難以足額撥付教育經費。如工資改革後,教師工資的津貼部分不能得到落實,直接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熱情,不利於教育系統穩定。學校維修、改造資金難以保證,上劃之前鄉鎮、村對學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現在沒有了,學校維修、改造給教育部門、學校帶來了較大困難。

3、教師隊伍建設跟不上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國小教師年齡結構老化(45歲以上佔40%),薄弱學科無專職教師(體、音、美等學科);國中教師專業結構不合理,非專業代課現象嚴重(佔34.4%)。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學科門類增加,教師培訓經費不能保障,普遍存在教師課業負擔過重,工作量大、知識老化等現象,給教師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

4、學校硬件設施跟不上教育發展的步伐。雖然,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和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學校辦學條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相對滯後。目前,21所農村國小除李台鄉永安國小外(99年購置22台微機,配置偏低,需更新)均沒有微機室,信息技術課程無法開設,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

5、義務教育債務化解任務艱鉅。我區學校多年來因“兩基”達標、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危漏校舍改造和“兩基”提高等共舉債1666.8萬元。近幾年在上級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相關政策規定,經過努力以償還655.5萬元,尚欠債務(含利息)共計1123.9萬元。債務化解任務給本來就經費緊張的學校和教育部門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影響了教育工作的穩定和發展。

三、幾點建議

1、提高認識、加大宣傳,營造全社會齊抓教育的良好氛圍。各級黨委、政府要從科教興國的戰略高度認識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工作放在重要議事日程,加大宣傳。進一步完善“以縣為主”教育管理體制和各項規章制度,強化教育內部管理,建立鄉鎮領導幹部教育工作督導考核制度,增強責任感,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圍,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2、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促進教育事業全面發展。農村教育體制改革後,鄉鎮、村對教育的投入相對減弱,學校本身又無造血功能,教育行政部門無力投入,影響了教育發展。因此,區政府應積極執行上級相關精神,保證教育政策得到落實,教育經費足額撥付,特別是教育建設資金要納入財政預算。加強教育經費使用管理,減少浪費,保證教師工資足額發放到位,真正體現“以縣為主”,促進全區教育發展。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結合課程改革,進一步加大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在職培訓工作力度,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設立教師培訓專項基金,保證不同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順利實施。充分發揮現有教育資源的作用,辦好楊凌教育網站,利用遠程教育資源,為教師提供培訓、教學和交流服務。完善教育人事體制改革,加大教師合理流動,整合師資結構,科學配套師資,解決教師結構性短缺,充實緊缺教師。強化教師隊伍考核,完善用人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轉變觀念,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專長,使每個教師都成為教育和教學的中堅力量。

4、加快農村國小合校並點步伐,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完善學校網點調整佈局,科學制定學校發展長遠規劃。將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與學校佈局調整結合起來,與災後重建結合起來,建立“以縣為主”的學校危房改造和新建規劃的長效機制,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整合教育資源,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效益。

5、統籌安排專項資金,逐步化解義務教育債務。“兩政一教”債務化解情況複雜,牽扯麪廣,欠債年限較長,數額較大,要一次性解決存在一定難度。建議政府成立清欠小組,制定清欠計劃,採取多種方式積極籌措資金,落實相關部門責任,各部門協調一致,分批次逐步化解債務,徹底解決教育所面臨的巨大困難。同時嚴格執行相關政策,制定配套制度,杜絕新的教育債務發生,給教育創造一個寬鬆的發展環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調研報告7

近幾年,xx教體局緊緊圍繞整合資源,加強管理,提高質量這一中心,通過檢查評比,提升了學校管理水平;全縣質量抽測,按成績進行縣模獎勵,極大調動了教師積極性,樹立了良好的教風學風;校園文化現場會和電化教學現場會的召開,推進了電化教學的運用,營造出了良好的教學氛圍;連續兩次特崗教師和三次縣級教師招聘,補充了師資隊伍,為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名師工程推出了一批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和優秀班主任,使教師看到了奔頭,能更加傾心於教育事業,20xx年中招升學率在鶴壁市縣區排名中均居第一,xx教育正蓬勃發展。目前,xx五中、朝歌鎮中規模日漸擴大,影響力在逐步提高,勢頭喜人,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優質生源大量外流,內部管理較為鬆懈,尤其是農村學校教研氛圍不濃,教師隊伍不穩,學校條件較差,制約着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為了解具體原因,教研室對我縣的11所中學(1所縣直、1所城鎮、9所農村中學)進行調研。據各校上學期統計,目前11所中學,任課教師共503人,其中公辦教師460人,協議教師43人,學生總數7761人,班級總數138個。通過調研,認為存在如下問題。

一、農村中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師資結構不合理,有待進一步調整

1、擔任學科與所學專業不符

很多教師因學校課程安排和教師職稱評定需要,所擔任的學科與自己所學的專業不符,不能很好的發揮自己的學業專長,有的甚至是現學現賣,每位教師所擔任課程調整頻繁,導致對教材生疏,教學效果不理想,農村中學表現更為突出。下表是全縣各學科教師人數、專業與所任學科相符人數以及所佔比例。

2、教師擔任學科多,無法專心於一個學科因教師缺乏和學校規模小,同一個年級班數少,因此一位教師擔任兩門課的現象較多,這樣就造成了一主一副或者跨年級擔任,教師只能顧及一門主課,顧此失彼,既增加了教師的負擔,又不利於教師專業的成長,學生綜合素質較差。

3、教師年齡比例不合理調查發現,40歲以下教師佔67%、40—50歲佔22%、50歲以上佔11%,年輕教師多集中於城鎮,農村中學40歲以上教師所佔比例較大,他們接受新觀念、推廣運用新教法和進行多媒體教學難度較大

4、協議教師多,教師隊伍不穩定經統計,全縣11所中學中,協議教師共有44人,她們均為臨時性代課教師,工資低,思想波動大,教師隊伍不穩定,教師的頻繁更換,學生無法適應,又不利於學校的持續穩定發展。

(二)教師素質較低,需儘快提高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素質直接決定着教育質量,因此,提高教師素質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名師出高徒,有什麼樣的教師就會有什麼樣的學生,通過調研,可以看出,教師素質較低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教師的敬業精神不高目前,大部分教師還是把工作當做自己的職業,目標定的較低,缺乏理想和追求,積極向專家型教師努力的較少,因此,教師的敬業精神不夠高,有的教師甚至評上了職稱就意味着達到了目標,工作上不思進取,學習上不求上進,缺乏競爭意識,對本學科知識鑽研少,無法很好的適應現代教學。

2、教師的教學理論不精一是新分配的招聘教師,學歷高、起點高,但缺少教學經驗,不能很好掌握常規教學的各個環節,對課標把握不準,對教材不夠熟悉,對教材中的重難點內容搞不清楚,教學盲目性較大,同時,組織教學能力差,不能進行有效教學。二是中老年教師雖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知識老化,思想陳舊,觀念轉變慢,又不注重學習、提高,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過於傳統,在推行“三勤四環節教學法”等新教法中接受難度大,不敢大膽嘗試,不能很好的適應學生。

3、教師教學方法陳舊

教師不能按照新教材新要求去備課、上課,新的教法不敢大膽進行嘗試、實踐,課堂效率低,學生厭學。

(三)學校管理機制落後“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可見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學校管理機制相對仍較落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人文管理為主,難以形成競爭局面

目前,學校教師“吃大鍋飯”現象仍較嚴重,除去縣級抽考和中招考試給教師一定的壓力(主要害怕排名批評)外,內在動力少,因教育的特殊性和保持穩定的要求,績效工資執行較難,甚至出現幹多幹少一個樣的觀念和認識,現有的管理機制無法有效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難以激發教師內在動力,教師間缺乏競爭,這一點尤其在農村學校體現更突出,對教師的管理只靠人文管理,很難有較大的突破,與私立學校無法相比。

2、學者型、專家型管理人才缺乏。因年齡、學識、思想等因素影響,學校管理人員觀念陳舊,開拓能力不強,創業精神不足,大多是事務性、交際型校長或管理者,學者型、專家型管理人才十分缺乏,導致學校管理落後,教育教學質量低。

(四)教研氛圍不濃新課程改革,面對的是新教材、新學生,新理念和新教法,在教育教學中會出現許多新問題,這就要求學校要有濃厚的教研氛圍。而目前學校教研氛圍不濃,教研組活動流於形式,教師探討意識不強,上進心不足。其原因是:

1、缺乏學習型、研究型的領導集體。領導只是在會上做要求,卻不能真正坐下來深入課堂、深入教學,深入教師,研究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於是,教師的教研自然也就流於形式。

2、教師教研意識淡薄。教師只重教不重研,缺乏自我提升。

3、教師擔負的其它迎檢性或臨時性任務多,佔用了教師大量的研修時間或授課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

(五)教學條件較差,硬件設施跟不上

雖然義務教育經費能夠按時足額撥付到位,保障了基本的辦公經費,但對於改善辦學條件來説,卻無濟於事,杯水車薪。農村的辦學條件仍然很差。表現在:

1、硬件設施不完善

(1)多媒體教室少,難以滿足上課需求

快速發展的現代教育必須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而目前我縣每所國中僅僅配備了一所多媒體教室,全校十幾個甚至幾十個班共用一個多媒體教室上課,再加上管理和維護等原因,有的班級甚至一週難以上到一節電教課,雖然像高村實驗中學、西崗鄉中教師都配備了筆記本電腦,xx五中建立了電子備課室,但因無多媒體教室,備出的電子課無法使用,這樣的條件如何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

(2)三室建設應加強

實驗室、儀器室建設上:近幾年,通過教科室配備了一定數量的實驗儀器設備,基本能夠滿足教學需求,但因無專職管理人員和任課教師怕麻煩等原因,平時實驗開出率極低,學生動手操作的實驗少,達不到新課標、新教材的要求,在中招實驗加試時,搞臨時突擊,集中操作,這樣不利於動手能力的培養。

圖書室建設上:目前xx五中能充分利用新華書店圖書的優勢,引入校園,專人管理,按時開放,並開展各項閲讀活動,很好的滿足了學生的閲讀需求,而全縣其他各鄉鎮中學的圖書大多陳舊,沒有大量的資金購置圖書,再加上人員緊張等原因,圖書室不能經常向學生開放,學生借閲量較小,“書香校園”的氛圍難以形成,學生閲讀面狹窄,綜合素質較差。

2、教師生活條件有待改善。農村學校教師路途遙遠,大多住校,辦公室破舊,教師生活條件差,待遇低,流動性強,骨幹教師更難留住。

(六)優質生源流失嚴重近幾年,學生流動性大,優質生源流失嚴重。九年級學生更是如此,根據上學期統計,北陽二中九年級為45人,橋盟鄉中28人,鐵西國中12人,究其原因:一是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不惜重金為子女選擇優質學校;二是私立學校採取各種措施挖掘生源;三是就業壓力大,導致“新的讀書無用論”,學生中途退學;四是因管理等原因造成兩極分化嚴重,差生中途退學。學生的流動、輟學,直接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給學校增加了壓力,使學校生存艱難,在上學期統計中橋盟鄉中僅有251人、黃洞鄉中258人,鐵西國中僅剩82人。

二、城鎮中學教育現狀與問題

(一)大班額問題較嚴重

xx五中,朝歌鎮中地處縣城,因地理位置優越,硬件設施完善,師資水平高,學生大量擠入,造成班額過大,管理困難,影響了整體的教育教學質量。

(二)教師負擔過重

xx五中和朝歌鎮中,教師擔課多,基本為滿負荷工作,同時因班級學生多,作業量大,輔導任務重,難以抽出更多的時間用於自我學習和提高。

(三)學生程度差距較大

1、兩極分化嚴重。因班級學生多,學生程度不同,再加上管理和輔導難以到位,同時又因追求升學率等原因,學生兩極分化較為嚴重,尤其是八年級更是如此,無形中影響了學校整體質量的.提高。

2、入校學生英語程度良莠不齊。因五中和鎮中招收全縣各鄉鎮學生較多,同時因地處城區優勢,學生參加大山外語或其他輔導班學生多,各鄉鎮國小英語開設情況不同,導致學生入學程度良莠不齊,難以彌補。

三、改進措施

鑑於以上城鎮和農村中學存在的種種問題,要想迅速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進一步加大資源整合力度

提高質量的有效辦法就是加大管理,引入競爭,目前鐵西中學、橋盟鄉中、黃洞鄉中學生人數在不斷減少,大多流向城鎮學校和周邊地市,難以形成競爭局面,必須進一步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合班並校,使學校能夠能夠儘快上規模、上檔次,真正有利於管理,有利於競爭,將學校做大、做強,這樣才能真正留住優質生源。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二)進一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

1、引入競爭、選拔和交流機制

決定一所學校的關鍵在於管理者,因此必須引入競爭,建立領導、班主任選拔機制,將優秀的人才選拔上來,才能真正帶動一所學校,打破死水一潭的局面,讓能者上庸者下。

2、真正實施績效工資管理。要打破吃大鍋飯的局面就必須真正實施績效工資改革,使教師的勞動真正與工資掛鈎,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學校才有生機和活力,校長的管理才真正能發揮作用,教師的積極性才能真正調動起來。

3、打造名師工程。進一步推進名師工程建設,使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真正能夠選拔出來,真正能在教育教學中發揮作用,真正在經濟上、地位上得到實惠,真正能夠引領本學科教育教學。

(三)加大培訓力度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使教師真正能夠適應現代教育發展需要,就必須進行知識更新。近年來,隨着招教教師增多,又正值鶴壁市的“三勤四環節教學法”推廣階段,同時,教育現代化正逐漸推廣,因此,必須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使新教師能儘快掌握課標,熟練把握教材,嫻熟駕馭課堂,可充分利用教研室編寫的《中國小常規教學工作指南》進行學習培訓,對中老年教師進行知識更新,通過各種方式掌握和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能,儘快適應教育現代化。培訓可多采用集中培訓、聽報告、送課下鄉等方式,建立長期培訓機制,根據學校實際,加大校內培訓、學習力度,使校內自己的問題通過自己教師的努力進行解決。

(四)大力開展校本教研

解決學校問題最根本的途徑就是開展好校本教研,調動學校領導和教師的積極性,營造好校本教研氛圍,使教師主動參與,走人教學研究,提高教師專業水平,使教師向學者型、專家型轉變,在教學研究中實現教師的幸福人生,使教師真正體驗到教學的快樂,體驗到研究的幸福。北陽鎮正在進行的校本教研,就為各鄉鎮開展校本教研開了個好頭。教研室編寫的《聚焦校本教研》,為校本教研的開展提供了理論上的幫助。

總之,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查出根源,找到解決的辦法,使教育教學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出名校,建強校,使學校真正充滿生機和活力,使xx教育有一個更加輝煌的明天!

教育調研報告8

一、基本情況

**市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位於**自治區西部,1976年建市,面積1754平方公里,轄**、**、**三個區,全市總人口50萬人,有蒙、漢、回等25個民族。經過近50年的開發建設,特別是經過近年來的改革、調整和發展,**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建材、特色冶金為主體,第三產業和城郊型農業相配套的經濟格局,地區特色經濟的框架初步形成,全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XX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562。56億元,比上年增長14%;地方財政收入完成94。6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區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700元,分別增長15%和17%。

截止XX年底,全市有學校、幼兒園168所,在校生84256人,教職工7598人。其中:公辦學校、幼兒園67所,在校生70292人,教職工6246人。

二、**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成效、經驗

**市現有義務教育學校47所,其中:初級中學17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在校生15849人,專任教師1480人;國小30所,在校生30593人,專任教師2344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92人。

全市下轄三個區,沒有旗縣,農區面積與人口很少,且已完全實現城鄉一體化。消除了農業户口,農村學校基本已經融合到城區,學校建設管理與城區學校完全執行相同標準,不存在城鄉差異。

辦學體制上分三區、市直屬四塊,民族義務教育(1所蒙古族中學)和特殊教育(1所特殊教育學校)由市直屬管理,其它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歸三區政府管理,實現了以區縣為主的管理體制,管理體制順暢,責任明確,工作有序,發展良好。

**市黨委、政府一直非常重視義務教育的發展,再加上多年來經濟狀況較好,全市義務教育整體水平較高,均衡狀態良好。1996年在**自治區率先實現了盟市整體"普九"達標;率先實現了城鄉一體化,消除了農户籍,整體改造了農村學校,實現了農村學校與城區學校一體化標準、一體化管理。率先在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一直能夠享受同等待遇。近幾年,經過校舍安全工程的實施,全市所有義務教育學校的校舍條件及校園環境整體上又提升了一個檔次,校際間差距基本上得以消除。目前正在推行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和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大力推進學校設施設備配備,將整體上提升義務學校裝備水平,實現學校辦學條件的均衡。

師資隊伍整體良好。由於市區人口較少,居住集中,全市設立一個教師培訓中心,教師培訓從機構、制度、內容、形式等各個方面形成了較完善的體系,常規繼續教育培訓、知識更新培訓、提高培訓、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以及分職能分類別的培訓均成為常態化,每位教師均能及時得到充電、提高。按照隸屬關係,市直及三區每年都有計劃地引進新畢業大學生及優秀教師充實到教師隊伍,並注重加強相對薄弱學校的師資力量,教師隊伍梯次連續,結構合理,形成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結構。根據實際,出高薪聘用部分名優校長,為薄弱學校增添力量。此外,各區還積極探索內部調整機制,制定激勵性政策,調整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經過幾年的努力,應該説全市師資隊伍水平在地區、校際間是均衡的。

注重並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嚴格落實國家規範辦學行為的有關規定,下力氣治理有關招生、收費、教學等行為。徹底消除了義務教育階段重點校、重點班;包括外來務工人員在內,均實現了劃片、就近、免試入學;強化學籍管理,規範"小升中"分配手段和程序,遏制擇校現象也有明顯成效。所有學校均能按國家課程計劃,開齊開足課程,按學科配齊各教師,學生的入學機會,升學機會均相對公平。同時積極探索實施改革,支持薄弱學校發展,近幾年實行的將一部分高中招生計劃按比例分配到各國中的改革措施,對促進薄弱學校的提升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市整體現狀看,地區、校際間的辦學條件、師資配備、課程實施、升學機會都應該是均衡的,但是,偏失的質量觀和盲目的擇校觀製造並助推着教學質量校際間的不均衡。由於歷史的原因以及城市改造,城區居住區出現收入層次和文化層次羣體差別,收入和文化層次較好居民區的學生,由於家庭教育的基礎較好,其片區學校學生成績就好一些,客觀上造成了學校質量差別,這些學校就成了羣眾極力擇校的熱點,擇校又為學校間質量從輿論到事實差距的拉大,超了助推作用。儘管採取了許多遏制擇校的手段,但由於人際關係複雜性,擇校現象仍然很熱。目前,全市核心區內2所國中和3—5所國小擇校熱現象比較突出。

四、對策和建議

1、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機制需進一步完善。我國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行了國務院領導下,地方負責,以縣為主,分級管理,省級政府統籌的體制後,對推動義務教育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從義務教育現狀看,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細化各級政府的責任。如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對義務教育投入分擔比例,各級政府制定政策的權限。特別要強調頂層設計,對長期難以解決的,地方各級政府及基層羣眾認識不統一的,關係到教育大局的,一定要強化頂層設計,出台統一政策,標準等,如,義務教育質量的標準,義務教育均衡的.標準,經費投入的標準,甚至包括考試測試標準等。

2、要強化政策、法規的嚴肅性,強調令行禁止。有關中國小生減負、規範辦學行為等規定政策已很明確,而且無疑是正確的,由於執行不徹底,基層仍在"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的討論,廣大家長羣眾認識一直提不高,各地學校執行政策一直不完全到位,學生負擔仍然很重。

3、教師職稱制度需要調整完善。中國小教師職稱實行"評聘分開"後,本意要激活分配製,打破論資排輩的固化局面,但由於操作難度過大,各學校無法通過考核自行聘任職稱,仍然處於固化局面,不能以此調動職工積極性,出現了有些地區乾脆不開展聘任,導致大量評上職稱的無法聘任,而有些條件好的地區放大聘任職數,降低難度,又回到按資歷聘任的老路,而且出現了地區間教師待遇的不均衡。這一問題需要從頂層上研究解決。

4、義務教育財政投入機制與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是國家保障農村牧區義務教育公用經費,但對城市既沒納入保障範圍,也未做公用經費保障的政策規定標準,由於各地城市的財力不同,重視程度也不一致,城區間存在經費水平不均衡,甚至出現城市不如農村的經費水平。

二是投資結構上普遍存在不合理。多注重房舍、校園建設,對內部設施設備的配備,更新注重不足,需要做好政策規定,對設施設備投入要加大,並對地方政府提出要求。

三是對區縣一直以"第一個增長"即,"財政對教育的增長比例高於地方經常性的財政收入增長比例"的標準與要求已經不盡合理,地方經常性財政收入忽高忽低,而對義務教育的投入應該穩定增長。應該研究調整更細更具體要求。

四是應大力推行學校公用經費科學預決算制度。目前按生均標準撥付經費,人數少的學校顯然會因生均成本高而欠缺,應推行地區生均公用經費標準保持一定值的基礎上,按學校運行成本給予預算安排的制度,保證各學校經費公平,有利於促進均衡發展。

教育調研報告9

教育亂收費問題是一個社會熱門問題,這一問題一出現,就引起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20__年以來,黨和政府一直將治理教育亂收費作為糾風工作的重點。現在,教育亂收費蔓延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教育收費行為進一步規範,治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軌道,但教育亂收費問題依舊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

一、教育亂收費問題的主要表現

教育亂收費的形式、名目經過多年來的演繹,花樣翻新,但其實質沒有變化。譬如,一些中國小校通過招收擇校生,收取各種名目與學生入學掛鈎的贊助費;舉辦特長班、補課班,亂髮學習資料,收取一定的費用;一些社會有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以學校為市場,以學生為盈利對象,推銷保險、校服、食品和學具等。

二、教育亂收費問題產生的原因

產生教育亂收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項:一是政府部門對教育投入不足,導致學校難以維持正常運轉,滋生了部分學校的亂收費現象。二是受利益驅動,頂風違紀,進行亂收費。三是教育資源失衡,家長學生擇校,導致擇校費的產生。四是學校因為升學壓力、競爭、新課程實施等造成管理投入加大產生的收費問題。

以下主要從教育和學校的角度就教育收費個別問題產生的原因作以分析。

第一是教育資源均衡問題。歷史上,我國的教育有國家、各級政府、企業辦學等多種模式,因為各辦學主體的不同,所以對教育的投入也就有了很大的區別。到了鄉鎮政府一級,因為財政的原因,教育的投入更顯不足。各個層面的投入也因為財力的不同,十分的不均衡。長期以來投入的不均衡在教育上就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是學校的校舍、操場、設備等硬件環境存在巨大差異;二是環境差的學校留不住骨幹老師,鄉鎮教師專業結構、年齡結構普遍不合理,專業課無人帶,年齡偏大,教學整體水平較低;三是鄉鎮學校大多學習氛圍差,學校教學成績提高慢,教學質量差強人意,造成社會、家長有意見;四是鄉鎮學校投入的不足,限制了學校的發展,跟不上當前大多數家庭對教育的需求。相對來説,城裏的學校長期以來擁有着大量的優質資源。這些學校回過頭又把優質教育資源當作一種高消費產品,巧立名目辦校內校、校外校、優勢班、補差班,或明或暗向學生收取“擇校費”、“拔高費”“補差費”“家教費”等各種名目繁多的費用。

第二是社會對教育的壓力和學校之間的競爭問題。社會對教育的評價當前仍然是大學聯考和會考。大多數家庭現在都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很多人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考慮上什麼學校,接受什麼教育,從事什麼職業。高度的期盼對家庭和教育都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形成了家長之間的競爭,學校之間的競爭。家長為了實現願望,找家教、上培訓班,上奧數,為教育名額買房子,目的就是選擇好的學校,選擇優秀的師資。現在有很多城市,在開發房地產或者賣房時,把房源和教育資源捆綁起來,沒有房要享受這裏的優質教育,就要交 “贊助費”,或者“進門費”,或者其他名目的費用,從幼兒園至高中階段,所有學段概莫能外。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天的教育亂收費有着很深刻的社會因素。學校為了提高社會聲譽,對外挖取優秀的老師,對內加強管理,要求教師加班加點,努力提高教學成績,以此獲得社會的認可和家長的贊同。挖取他校的老師,加劇了校際間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加班加點,則造成經費支出的加大。而個別學校應家長的要求,開設自習課、延點班、補習班或提高班,因此學校要向學生收取了一定數額的自習費、延點費或補習費。無論是何種收費,當前在義務教育階段及高中階段或多或少的都存在,或者變相的存在。

第三是經濟利益的誘惑。不可否認,長期以來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都不是很高。受經濟利益的驅動,一些學校以發獎金、補貼的名義,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巧設名目,進行亂收費。或者為了個人或小團體利益,頂風違紀亂收費。個別學校領導或教師受經濟利益誘惑,經不住社會上一些部門或商家的利誘,利用職權代其向學生推銷教輔讀物、學習用品、學習資料和保險等等,從中撈取好處。雖然省市有明確的規定,按照國家有關中國小教輔材料管理辦法,加強中國小教輔材料管理,嚴禁搭售、攤派、強行徵訂教輔材料和課外讀物。但是一些學校和老師仍然在通過種種形式給學生購買教輔資料,有個別學校的學生甚至出現過一個人擁有2、3套教輔材料的現象。也有個別學校和教師扛着素質教育的名堂,開設各種類型的提高班、興趣班、特色班等,巧立名目,藉以收費。這些收費現象都帶有一定的經濟利益色彩。對於所收費用的使用,多數學校都以獎金、補貼或津貼的形式用在了教育教學上及學校的發展上。因此一些學校主要領導認為只要沒有裝入個人的腰包,多收點費用沒什麼。這暴露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很多學校領導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亂收費與國家的政策是相違背的。

第四是幼兒園收費問題。近幾年來,隨着社會發展,幼兒入托問題成為了一個社會熱點問題。按照規定,幼兒園(所)嚴禁違規以開辦各種特長班、興趣班、實驗班等為名向家長另外收取費用,不得收取與幼兒入園掛鈎的贊助費、支教費等。幼兒園收費,基本上在國家規定的範圍內。問題又恰恰出現在特長班、興趣班、實驗班上,現在每個幼兒園都不同程度的舉辦美術、舞蹈、英語、算術等興趣班,其收費均是自行確定,物價部門失去了對其監控。另外就是其服務收費方面,如其餐飲費,由於缺乏專門的、明確的政策,籠統地有一個保本的原則,難以操作。實際其中利潤很大,缺少有效的監督機制。

三、治理教育亂收費問題的對策建議

教育涉及千家萬户,教育收費歷來是羣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治理教育亂收費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們認為要從根本上剷除滋生教育亂收費的土壤,從源頭上杜絕教育亂收費的發生,必須做到:

(一)加強法紀教育,提高教育系統幹部、教職工法紀意識和政策執行力。結合教育實際,制訂培訓計劃,對學校校長、教師、財會人員有計劃地安排培訓,使教育系統幹部和教職工學法、懂法、守法、守紀,受到法紀教育,不斷地提高法紀意識和政策執行力,真正做到依法治校,認真執行教育收費政策,切實維護羣眾利益。

(二)加強管理,杜絕亂收費的經濟誘因。在工作中,必須克服注重治標不注重治本的現象,堅持治標治本相結合、懲治和預防相結合,進一步建立健全懲治與預防教育亂收費的體系。增強治本工作,加強對教育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教育,加強對教育工作者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教育,幫助他們增強職業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增強糾正和抵制教育亂收費的自覺意識。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完善治理教育亂收費的制度和機制,使國家收費政策得到貫徹執行。

(三)加強政策宣傳,充分發揮羣眾、社會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全面系統的宣傳國家教育收費政策,大力宣傳治理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客觀反映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進展和成效,努力營造治理工作的良好輿論氛圍。積極推進校務公開,完善學校收費信息公開制度。將教育收費範圍、項目、標準,程序、政策依據和舉報電話及時向社會公佈,全面接受監督。

(四)加強監督檢查,充分發揮嚴肅查處教育亂收費行為的警示作用。教育、糾風、監察、財政、物價、審計、文體廣電等部門要及時溝通信息,協作履行監督檢查職責,堅持經常性檢查與專項檢查相結合,抓住開學、期中、期末、假期等重點時段,採取重點檢查、隨機抽查等形式開展檢查工作,及時掌握學校收費情況。對發現的問題,督促限期整改。對頂風違紀、情節惡劣和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嚴格實施責任追究,不但要嚴肅追究當事人的責任,還要追究相關領導的責任。對典型案件要公開曝光,充分發揮案件查處的警示和震懾作用,堅決糾正存在的問題。

另外,我們還要深入思考,在當前大學聯考形勢依然嚴峻的形勢下,針對教育如何建立一個合理的評價體系,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徹底從根本上杜絕教育亂收費現象。

教育調研報告10

按照縣委領導指示精神,清豐縣教育局於4月20——28日組織力量對全縣教育事業發展狀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後深入到全縣10所中國小、8所鄉鎮中心校,6所縣直學校進行了實地調研。廣泛徵集了各級各類教育工作者對全縣教育工作的評價和建議。所到學校和單位都能積極配合視察調研工作。這次視察調研,關注熱點問題,深入工作實際,在全縣上下引起廣泛關注,得到了社會的普遍好評。

一、總體評價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及教育局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圍繞創建省級教育強縣目標,切實加大教育投入,積極推進辦學條件標準化、辦學行為規範化、課堂教學高效化、師資隊伍專業化和育人環境優良化建設,各級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20xx年以來,縣教育局先後榮獲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各類獎項34個 ,全縣教育綜合實力明顯增強,教育的公平性、普惠性初步體現。

(一)組織領導進一步加強。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教育事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的重中之中,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將教育工作列為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強化檢查督導,提高了各級抓好教育工作的積極性。教育局認真貫徹落實教育方針、政策,深化改革創新、突出精細化管理、狠抓內涵提高,促進了全縣教育健康發展。有關部門和單位密切配合、通力協作,推動了全縣教育快速發展。

(二)辦學條件全面改善。“全面改薄”和擴充城鎮義務教育資源五年規劃順利實施。20xx年,總投資1.2億元,實施新建改擴建項目41個。投資4700萬元,在城區建成投用縣誠睦路國小、縣第一初級中學實驗綜合樓、縣第三實驗國小教學樓等項目。投資4158萬元,建成投用農村中國小校項目17個。投資2281萬元,實施“全面改薄”項目18個。投資1095萬元,建設六塔鄉中心幼兒園、鞏營鄉中心幼兒園、柳格鎮東趙店幼兒園等3所公辦鄉鎮中心幼兒園。創建標準化學校31所,全縣標準化學校達到XX5所。創建花園式學校25所,提升36所。投資260萬元,對全縣中國小校進行綠化美化,有力配合了全國園林縣城創建工作。

(三)教育質量穩步提高。縣教育局和各中國小按照“設施一流、管理一流、質量一流”的要求和“國小打基礎、國中抓鞏固、高中求突破”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機制,全面落實縱向對比和橫向對比並行的指導思想,努力搭建教學比武平台,促進全縣教育質量均衡提升。創新評價機制,大力開展教學競賽,不斷提高縣一高錄取分數,為提升高中教育質量提供堅強保證。舉行全縣中國小一至八年級期末教學質量監測,國中採用標準考場和網上閲卷系統,嚴格按照程序進行操作。近幾年,我縣中國小考試、競賽一直位列全市前列,先後榮獲河南省基礎教育教研先進集體、河南省教育宣傳十佳縣、省基礎教育先進縣、省家庭教育示範縣等榮譽稱號。

(四)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全面推進學校佈局調整,教育資源進一步優化。按照“縮短戰線、擴大規模、優化配置、資源共享、提高效率”的工作思路,採取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辦法,科學調整

學校佈局,採取獨立辦園和國小附設幼兒園的辦法,各鄉鎮辦起了公立幼兒園,有力促進了鄉鎮幼兒教育的快速發展。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學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建立了一系列學校激勵機制和責任考核管理制度,學校創新管理取得突破。每年制定一個主題,狠抓落實,內涵發展年、教育創新年、依法治教年、規範管理年,有力地提高了全縣各級各類學校的管理、發展、創新水平。持續開展教育教學創新活動,縣一實小的“三核三層”課堂教學、六塔鄉中心校的“草根式小課題研究”等XX個新模式不斷湧現,仙莊鎮中心校的“名師名校戰略”、韓村鄉初級中學的教師微課堂競賽等,邁出了可喜一步。開展中國小教育質量先進單位及個人、“學生最喜愛的老師”評選活動。積極開展“書香校園”、“校本教研示範校”創建活動。有力地促進了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

(五)教師素質普遍提升。首先是強化校長專業化成長工程,舉行全縣中國小校長家庭教育高端培訓,實施校長專業化發展工程,評選出一批優秀校長、名校長、傑出校長,充分發揮其示範帶頭作用。其次是紮實開展“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師德主題教育活動,組建“清豐縣師德巡迴報告團”,深入農村中國小校開展巡迴報告,弘揚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精神,做“四有”教師。第三是依託縣教師進修學校,協調教研、電教等組建清豐縣教師發展中心,加快教師教育一體化建設步伐。

(六)學校管理創新發展。突出“優教、減負、保質”目標,圍繞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學及管理,在全縣中國小開展了各類優秀學校創建活動,有力推動了學校內涵發展。通過開展“陽光體育”、經典誦讀等特色校園文化活動,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開展名優教師

支教、校長論壇、縣內校際互訪研討等活動,極大的提升了學校的管理水平。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執行黨的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帶頭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強化學校安全“三防”建設切實提高師生的防範能力,為師生安全保駕護航。

二、存在問題

總體來看,近幾年我縣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客觀的講,清豐教育的發展與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還不太適應,與全縣廣大幹部羣眾的期望還有差距。從深入全縣各級學校實地調研、召開不同層面的座談會了解掌握到的情況,我縣教育工作在縣城幼兒園、國小校舍建設,高中教育質量,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縣城學校教育資源配置不足。雖然縣政府和教育局不斷促進教育資源的統籌安排和均衡配置,但城區國小仍然存在校舍不足,大班額現象嚴重,縣第一實驗國小60個教學班學生平均人數超過75人,三實小48個教學班,人數也在75人以上。縣城只有1所標準化公辦幼兒園,在建幼兒園2所。部分私立幼兒園辦學場地狹小,設施簡陋。不能有效滿足城鎮化帶來的幼兒和國小入學需求。

二是高中教育質量亟待提高。20xx年參加高招1715人,本科上線740人,本科上線率為43%;20xx年參加高招18XX人,普通類本科上線723人。其中:一本共54人;二本249人。本科上線率40%。當前我縣教育最大問題就是高中教育質量不高、家長對高級中學的信

心不足,優秀生源流失,使高中教育陷入質量低、生源差的惡性循環之中。

三是專業教師不能滿足教學需求。目前,我縣教師隊伍總體水平達到編制標準,基本能夠滿足教學需求,但存在“結構性缺編”問題,對於音體美、英語、計算機等專業教師,每個學校都達不到編制要求,部分鄉鎮還存在編多人少現象,存在借調、考走、教師年齡結構偏大等因素導致教育發展艱難。

四是教師地位及待遇仍需提高。近年來,隨着政府“尊師重教”工作力度的加大,通過提高教師待遇,為全縣教師進行體檢,有力地提高了全縣教師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但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教師工資仍偏低與社會。特別是年輕教師,工資一千多元,從實際購買力來説,除去生活、交際、房貸外,每月工資所剩無幾,成了“月光族”。另外教師的工作壓力普遍較大,尤其是農村教師,常常要兼課、包班,還要完成許多臨時中心工作。工作缺乏自豪感、認同感,缺乏尊嚴感。

五是教師管理機制不靈活。鄉鎮之間、縣直學校校際之間教師正常調動手續繁瑣,甚至難以調動。縣直學校隨着近年來生源持續增加,對教師的需求持續增加,原編制不能適應教育發展。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就阻礙了教育的發展。

教育調研報告11

關於農村國小現狀調查問題應該説是一個老話題,多年來,許多來自一線的教師以及教育管理人員、教育研究人員等都曾就此做過不少文章,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時,它又是一個新話題,因為隨着教育形勢的發展變化、國家及地方關於教育的決策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調整,農村教育隨之會呈現出新的特徵,並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和解決。下面,筆者謹以我鎮國小教育為例,作簡要調研分析。

一、基本情況

我鎮地處建湖縣西北部,與阜寧縣毗鄰,面積50。78平方千米,轄12個村(居),人口29820人,為鹽城市最薄弱鄉鎮之一。全鎮現有中心國小1所,定點村小2所。

1、辦學條件

多年來,由於受到全鎮經濟薄弱、交通閉塞、教育投入相對較少等因素的影響,學校辦學條件極其簡陋。

(1)校舍。中心國小現有校舍2184平米,其中教學樓1020平米,為b級用房,其餘平房校舍均為c級用房。目前現有校舍中,教室、辦公室及生活用房嚴重不足,各功能室配套用房無一間達標。兩所村小校舍總面積為1590平米,除增壽國小630平米簡易教學樓為b級用房外,其餘平房校舍均為c級用房。。經有關部門建築安全性及抗震鑑定,全鎮國小所有校舍均在“建議拆除”之列。

寶塔鎮國小校舍基本情況統計表學校簡易教學樓平房校舍面積(平米)建築時間安全級別面積(平米)建築時間安全級別寶塔國小10201997b116480年代c增壽國小6301992b19490年代c朦朧國小077680年代c注:校舍安全及抗震鑑定建議均為:建議拆除。

(2)辦學設施。辦公設施:辦公桌椅基本達到教職工每人一套,但絕大部分為80年代所添置,陳舊、破損嚴重;目前因辦公用房緊張,仍有部分教師在教室裏辦公。電教設施:全校現僅有多媒體教學設施4套,電視機、dvd等配套教學設施5套;電腦95台,45台為今年新配“龍芯”電腦機房,另50台方正電腦已屆淘汰年限,大都不可使用;村小為中心校淘汰電腦,各15台,均已報廢;教師用機目前才配至部門、科室,無教師辦公用機。錄音機、語音教學系統:無語音室及可用錄音機。圖書資料:中心校生均6冊,村小生均20冊。

寶塔鎮國小辦學條件統計表學校辦公設施電教設施辦公桌椅教師用機學生電腦(台)多媒體(台)電視、dvd寶塔國小36套(90年以後3套)部門科室有95(其中45台已屆淘汰年限)45增壽國小13套(無90年後新置)無15(已報廢)01朦朧國小13套(無90年後新置)無15(已報廢)01電教設施教學儀器圖書資料(生均)語音室可用錄音機可用投影儀冊數無無無僅省“四配套”b類器材6無無無僅省“四配套”c類器材20無無無僅省“四配套”c類器材20(3)公用經費。就目前公用經費的安排而言,我省在全國的排名約12位,國小生均370元,與江蘇教育發展狀況很不一致。同時農村國小由於生數相對較少,享受到的公用經費總額少,往往難以滿足學校功用經費使用需求。

寶塔鎮國小公用經費收支情況統計表學校公用經費總額(元)公用經費支出需求(元)生數標準總額代扣網絡費徵訂電教等水電費電話費等維修費差旅費辦公費寶塔國小560370元/人207201380050003000025000XX030000增壽國小65370元/人24050XX5000300030005000朦朧國小73370元/人27010XX5000300030005000學校公用經費支出需求(元)環衞費培訓費徵訂報刊等參加縣級比賽等特色發展費用招待費臨工工資寶塔國小3500XX0XX050005000600003000增壽國小500XX4000100030003000朦朧國小500XX40001000300030002、學生狀況

我鎮原上報人口數29820人,剔除虛報和已外流人員,目前全鎮國小施教區總人口約24000人,其中國小適齡兒童為1148人,在本鎮就讀671人,在縣城、周邊鄉鎮以及隨父母、親屬外出讀書567人。目前,全鎮國小在校生698人,生源嚴重不足。3、師資隊伍

全鎮國小現有在編教職工83人,借出1人,派出學習交流2人,因政策因素退二線11人,年老體弱休養未上班6人,在教育辦、成人校工作5人。全鎮國小實有一線工作人員58人。在58名學校一線工作人員中,全工、全合工7人,因接班頂替、民師轉正等因素進入教師隊伍15人,由師範院校畢業分配的36人,其中中師起點30人,無一名音樂、美術、科學等學科的專職教師。一線人數全工、全合工接班、民師轉正等師範類分配中師起點音樂等專職5871536300二、農村國小辦學的優勢與劣勢

(一)農村國小的辦學優勢

相對於駐城及縣直學校來説,一般農村國小几乎沒有什麼辦學優勢可言。如果勉強説來,大概有兩點:

1、班額少。中心校各班級生數一般都在40人左右,村小各年級一般都在20人以下,有的班級甚至不足10人;而駐城及縣直學校班額一般在60以上。應該説,在農村學校的教學過程中,為老師儘可能多地關注每一個學生,發現並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體驗提供了可能。

2、教學質量的壓力小。雖説“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作為家長的共同心理,但總體來説,駐城及縣直學校的家長這種願望和要求顯得更為迫切和強烈,不少家庭經濟條件、社會背景等均相對較好,對子女教育培養的期望值較高。此外,一部分農村家庭,跳出“農門”心切,往往從幼兒園開始便在城裏租房或買房供孩子讀書。因此,農村學校在落實“減負”要求和貫徹“五嚴”規定方面面臨的困難要比駐城及縣直學校小得多。

(二)農村國小的辦學劣勢

相對於駐城及縣直學校而言,農村學校在辦學過程中,面臨的矛盾和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辦學條件簡陋。一是教學及配套用房不足,且安全性及抗震要求不達標。二是教學及設備條件相對較為簡陋,難以滿足教學需求。三是學校公用經費相對不足,難以滿足學校正常發展經費使用需求。

2、教師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一是教師人崗對應極不協調。一方面按師生比來説,在編教師總數明顯超標;另一方面從學科教學的實際需求來説,人員相對緊缺、學科不配套的問題又較為突出。二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在教師隊伍中,專業知識不強、業務能力偏低;缺乏工作活力,缺乏敬業進取精神,安於現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以及不安心從教,無病呻吟、小病大養等情況都有一定的比例存在。

3、學校的品牌效應及綜合影響力較小。農村學校難以像縣城學校那樣對學生及家長有吸引力。在農村學校中,學生家長存在擇校的心理和願望還是較為普遍的,有相當一部分屬於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無法進城讀書的類型,一旦條件成熟,仍要想方設法進城裏學校讀書。

4、缺乏促進教育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社區及地方政府支持和重視教育的力度不夠,學校在學生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和學校組織開展的有關活動時常得不到家長足夠的理解和支持。

三、問題成因分析

農村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究其成因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投入不足制約着農村教育的發展。隨着“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施行以來,對促進教育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教育發展也隨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縣級財政供給與全縣教育發展的投入需求間仍有較大的差距,目前,按照省政府計劃安排,應化解的義務教育階段有關債務我縣尚未完全撥付到位;縣直較大規模的學校在建設發展過程中的債務等待政府償還,同時,作為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的教育重點工程建設急需政府大量資金投入。因此,儘管全縣上下都在大談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一定程度上講,教育局、縣政府均已無力兼顧面廣量大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和發展。

此外,隨着“以縣為主”管理體制的實施,鎮級政府都迫不及待地甩開了教育這一包袱,不再承擔自身在教育發展上應肩負的責任,使得農村教育的發展更加舉步惟艱。

2、教育經費使用與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當前,我縣學校公用經費是按生數多少為標準撥付的,即按每生每年370元的標準向學校下達公用經費總額,而學校公用經費的使用並不完全與生數成正比,就好比一個“三口之家”與一個“五口之家”的家庭開支一樣,並不是“三口之家”只用“五口之家”的五分之三就夠了。在這種經費管理模式下,對生數相對較少的農村學校而言,則必定在維修費、辦公費、教師培訓費、學校特色發展等方面的支出上大打折扣,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和制約學校的改革和發展。

同時,目前學校經費支出採用國庫集中支付、大宗物品由政府採購的模式,對於規範學校財務管理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審核支付手續煩、規矩多,集中採購耗時長、效率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經費使用的效益。比如,不少鄉鎮校在規定的報帳日報帳,往往一天時間無法完成,結果還要住到旅店等第二天再去繼續排隊。再如,我鎮在4月份就上報計劃,打算購買一台草坪機,但至9月低尚未落實到位,結果在8月底校園環境整理中,僅清除草坪雜草就花去3000元左右。

3、在農村未能真正形成“教育優先發展”的良好氛圍。一是“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施行後,學校與社區、村(居)以及鎮級政府的聯繫沒有原來那樣密切,鎮級政府的教育責任相對減少,社區及地方政府對教育工作的關心重視顯得相對不夠。二是學校工作得不到家長足夠的理解和支持。由於受到學生家長觀念、文化素養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家長支持和理解教育的程度遠不及城裏家長。做同樣一件工作,比如學生報刊雜誌的徵訂、家校通平台的建設等,城裏家長十分熱心;而在農村,儘管這些做法對學生及家長來説是有益的,可真心支持者寥寥無幾。再如,學校在學生到校時間管理、學生路隊管理、家長接送學生管理等制度的實施方面,不少家長以自我為中心,不予理解和配合,不服從學校管理,我行我素,動輒因某一小事不如意,漫罵甚至揚言毆打老師。

4、在教師的使用與管理上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一是教師流動不合理。歷年來教師“農進城”選調對象均為農村優秀教師,優秀師範類新生分配基本是駐城及縣直學校優先,優秀教師外流,又得不到新教師補充,使得城鄉教師隊伍素質的差距逐步拉大。目前,我鎮國小一線教學人員中,由師範院校畢業參加工作的僅36人,能勝任某一學科教學的不足45人。全鎮國小無一名科學帶頭人或教學能手,無一名音樂、美術、科學專職教師。二是農村教師結構老化。我鎮國小在編教師83人,其中年齡在55週歲以上達20人,因政策因素退二線或年老體弱生病休養的達17人,堅守教學一線的人員僅58人。三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偏低。①不少教師由於長期在農村工作,這裏管理相對落後,工作、生活條件艱苦,社會、家長對教育的關注度低,甚至有的同志在某一學校一干就是10年、20年以上,導致部分教師不思進取,工作缺乏激情,養成鬆散習慣,難以專心教學。②對於一些中老年教師而言,因信息閉塞,學習、見識的機會少;加之思想封閉保守、教學水平與業務能力欠缺,儘管課堂教學、課程改革風起雲湧,但他們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等方面依舊“風雨不動安如山”。對於青年教師而言,置身於鎮校範圍內,因教師整體素質和教研水平不高,幾乎沒有什麼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師間的傳幫帶流於形式,效果差,在專業成長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引領。③由於現行管理體制因素和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很難貫徹落實有效的激勵機制,幹好幹壞一個樣,教師缺乏競爭意識,沒有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當前,儘管已實行了教師績效工資制度,但上上下下始終堅持“穩定壓倒一切”,怕引發矛盾和問題,在績效工資分配上無法拉開較大的差距。從而安於現狀,不注重學習,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水平者有之;擺老資格,以功臣自居,未到退休年齡不肯上班者有之;無病呻吟,小病大養,不安心工作者有之。上述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農村教師隊伍的戰鬥力大打折扣。

四、加快農村教育發展的對策

隨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出台以及國家、省、市教育工作會議的.相繼召開,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均衡教育的呼聲逾加強烈,加快農村教育的發展成了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切實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

眾所周知,當前農村學校與縣城學校在學校硬件條件上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的,這也正是農村家庭擇校縣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促進教育公平與均衡,在學校辦學條件上的公平與均衡理應成為首當其衝的重要任務。

1、加快實施農村學校校舍改造工程。進一步加大農村學校佈局調整的力度,按照原則上每鎮舉辦一所國小的佈局要求,對現有學校校舍情況作調研分析,立足學校實際,按照教學及配套用房基本滿足教學需求的要求,對農村學校校舍進行全面改造,使農村學校在校舍條件上既滿足需求,又達到整齊劃一的程度。

2、加快推進農村學校辦學設備條件達標工程。由於受到經費使用的限制,農村學校在辦學過程中自行添置設備、設施相對較少,“等、靠、要”傾向較為明顯。目前,各校教學器材等主要是省“四配套”添置的,與教育現代化要求仍有教大距離。要組織對全縣各學校辦學設施設備條件的普查,立足縣域實際,制訂區域推進教育現代化標準,督導和幫助學校開展達標創建活動。

3、加大對農村學校的經費投入。教育主管部門要聯合財政部門要深入學校作好調研分析,科學合理地安排學校公用經費,要保證學校經費總額能基本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求。

(二)進一步調優資源配置,努力促進全縣教育均衡發展

加快農村學校發展步伐,是實現公平教育、均衡教育的緊迫任務。在這一過程中,除了加緊實施校舍改造工程和辦學設備條件達標工程外,對全縣教育資源進行重新“洗牌”,使得各學校在教育思想理念、師資配備、教學設施設備條件等諸多方面逐步趨於均衡,是促進農村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

1、逐步建立起教師合理流動機制。目前,縣城學校是全縣優質師資最密集區,縣城學校在師資配備上高出農村學校一個較大的層次;農村學校師資配備校際間又有較大的不平衡性。為促進師資合理流動,宜採取以下措施:一是實行全縣教師統一調配製度。由教育局相關部門根據各學校規模統籌安排教師。二是實行教師輪崗制度。學校領導與教師在同一學校連續工作不得超過六年。三是選派縣城優秀教師到農村任教制度。在縣城學校選派一定量的教師支援農村學校,做到縣城學校教師原則上有不少於三年的農村學校任教經歷。

2、建立起縣城與農村學校對口支援制度。根據縣城學校規模及辦學實力等因素,確定其對口支援農村學校的數量,各援助學校要在辦學思想、教學理念上對受援學校產生實在的影響,要在人員及設備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以促進農村學校的加快發展。

3、組建縣域教育聯合體。以縣內知名校、龍頭校引領,組建多個教育聯合體,實行人才、資源共享與互動,組織開展幫扶與促進活動,實現教育思想、教學理念、辦學質量、師資配備、辦學設備條件等方面高位均衡,促進區域教育的均衡與繁榮。

(三)進一步改革教育人事制度,不斷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當前,教育改革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突出表現在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果,產生了積極的效應和影響。但多年以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直波瀾不驚,教師崗位“鐵飯碗”的傾向表現得依然較為明顯,特別在農村學校,“幹多幹少、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問題較為嚴重。

1、切實開展動真碰硬的師德教育活動。毋庸諱言,目前來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提法,我們作為教師本身已覺得不再是那麼底氣十足,以教謀私、有償家教等諸多行為的存在使教師這一職業的崇高形象大打折扣。迫切需要展開一場至上而下的“整風運動”,通過展開深入有效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排查在思想上、行動上與《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要求上的存在問題及差距,並制訂出台具體而明確的制度與規範,對新發生的違規行為作何處罰,進一步規範與約束教師的從教行為。

2、有效推進教師全員聘任制改革。制訂與出台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實施方案,由縣教育主管部門根據按需設崗的要求,對各學校核編定崗,由學校組織實施民主公開、公平公正的全員聘任制改革,使能夠勝任教學一線工作並享有較高的羣眾信任度的教師優先聘任到教學一線工作,享有高於教輔、後勤等崗位的待遇和報酬。促使不能勝任一線工作、不安心從教、以功臣自居不肯上班、小病大養不願上班等各種類型的人員轉崗或待崗。在實施全員聘任制的過程中,可允許農村學校依據工作實際需要,招聘一定比例的擁有教師資格的社會從業人員,方可保證農村學校全員聘任制改革不會因教學崗位人員不足而流於形式。

3、全面實行教師績效工資制度。當前,教育行業中義務教育階段已經實施了績效工資制度,但在目前的農村國小由於思想觀念的束縛,他們所理解的績效工資就是“漲工資”,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不少學校依然是“打和牌”,不能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得經濟槓桿未能在調節與規範教師工作行為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要通過教育行政部門的調控,一是要保證績效工資考核發放的民主性、真實性,二是要合理拉開工資差距,真正做到依據德、能、勤、績等綜合因素考核發放。做到有為才有位、績酬掛鈎、優績優酬。從而形成勤於學習、樂於鑽研、敬業愛生、廉潔從教的良好風尚。

教育調研報告12

學習方法是學生取得良好成績的先決條件。一套好的學習方法不僅能使學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學生更好更系統地掌握各科內容。同樣,學習方法對教師而言也同樣重要,教師不僅要研究教學法,更重要的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總結並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因為我們對中學生的預習、聽課、作業和複習等學習做了如下初步調查。

一、調查目的

1.瞭解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

2.分析學生學習效果產生差異的原因。

3.找出改善這種差異的方法。

二、調查對象及其方式

本次調查主要是對石化一中的全體學生進行部分抽查問答的方式,並在重點班選出幾名優等生進行問答。

三、調查結果

(一)預習情況、方法。

眾所周知,預習是聽好課的基礎,也是體現學生自學能力的方式之一,經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還沒有養成自覺預習的習慣,其中“老師要求預習”和“想起來就預習”的學生大約佔45%,而自覺預習的學生只佔25%。大多數學生預習也只是把課本看一遍就算完成了預習,而通過預習發現問題並找出課本中的重點和難點的學生則很少,重點班的優等生也有人經常預習,但是他們預習通常採用找重點和難點的方法,而中等生和差生則大多是看一遍新課內容,而且只完成老師課前佈置的預習任務,以上結果都表明預習還是中學生學習比較薄弱的一個環節。

(二)聽課情況、方法

聽課是學生學習的最主要途徑,中學生自制能力不是很強,很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影響學生聽課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老師講課的方式和課堂的活躍氣氛,這種情況約佔70%,因此老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課堂筆記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成績較好的學生多采用上課記重點的方法,這樣的學生約佔22%,説明他們是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學習,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還能節省大量的時間,大部分中等生採用做詳細筆記,以便課餘時間複習,有其被動的一面。基於從上學生聽課和記筆記方法上的.區別,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聽課記筆記,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四)作業情況及其方法

由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採用“先做後看書”的比率較高,而“先看書後做”的比率相對較低,結果表明中等生和困難生基本採用這兩種方式完成作業,仍有抄襲作業的行為。從教學環節的連貫性來看“先看書後做”的方法較理想,先看書比較清晰地掌握知識點後,再通過作業來檢測學習的知識,強化對有關內容的記憶,這樣會有更好的效果,有的優等生也採用先做作業後看書的方式,他們認為只要做好課堂小結,就可以直接採用第二種方式完成作業,這樣既能起到鞏固和提高的作用,又能針對作業中的問題有目的地看書,使得對問題理解得更透徹。

(五)複習情況和方法

此次調查顯示,經常複習的學生佔大多數,考前複習的比率也較高,複習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重點複習不懂或不會的知識,當然複習方法因人而異,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複習方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比如一位優等生介紹,他每次的考前複習都針對自己知識缺漏的地方,自己選題出捲進行自測,這説明好的複習沒有固定模式,關鍵是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採引導學生複習。

經過這一個星期以來的調查,目前中學生還尚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大多數學生還沒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要改變這種情況,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教師講課之前,應先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講課時,要變“滿堂灌”為“少、精、活”,要抓住教學的關鍵,將適當啟發和適當精講相結合,這樣,學生注意力才能集中,才能圍繞老師問題重點認真思考,找出規律,解除預習中的疑難,學生攻克了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體會到方法在學習中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學習效率。

教育調研報告13

近年來,隨着監獄轉型發展的需要,勞動改造模式,已經逐漸由室外向室內組織,由分散向集中轉變,密集型的勞動改造,雖然有利於監獄管理的管控,但也暴露出教育改造工作如何轉變,並與之相適應的問題,特別是在密集型關押管理環境下,如何在勞動改造中提升教育改造質量,做好教育改造工作,還有待於我們深入研究和探索。

今年以來,隨着司法部部署的“教育質量年”活動開展的不斷深入,監獄系統教育改造工作出現轉型發展,我們應抓住契機,積極主動的做好新時期監獄教育改造工作的研究,完善教育改造理念,初步實現科學的教育改造體系設計,積極探索出實施教育改造的有效舉措,從而落實“首要標準”,服務於法制中國,平安中國建設,下面我從當前監獄服刑人員的實際改造狀況入手,對教育改造工作的發展,進行一些膚淺的探討:

一、當前監獄服刑人員存在的改造現象

當前監獄服刑人員,存在的改造現象主要表現為三“喜好”:

一是喜好“簡單”,服刑人員之間的言行以簡單為主,缺乏感情交流和溝通技巧,直來直去的言行雖然看上去節約了時間,但也堆積了大量的勞動改造、生活、學習及衞生矛盾和問題,乃至於很多服刑人員習慣於用暴力解決問題,所以打架鬥毆,對抗管教,嚴重的違規違紀問題出現較為普遍和突出。

二是喜好“以自我為中心”,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勞動改造過程中,很多服刑人員(特別是有特定技能犯)非常喜好以自我為中心,過於自念和自私,自私和自唸的言行,不僅導致服刑人員之間缺乏合作和配合,窩裏鬥、相互拆台過多,影響勞動改造的有序開展,還導致改造風氣不正,互監互控制度落實不到位,易出現監管事故隱患。

三是喜好“一根筋”,雖然當前服刑人員的文化水平較以前有較大進步,但服刑人員容易認死理,不易轉彎的情況出現增多,他們認識的狹隘性和偏執性,導致他們喜好“一根筋”的思維模式,不能進行自我心態調節,跳出固定思維的能力較弱,民警對服刑人員開展説教工作的阻力較之以前有所增大。

二、導致監獄服刑人員改造現象形成的原因

萬事皆有因才有果。上述三種現象存在的原因,在我看來主要是因為三個“缺乏”:

一是缺乏科學嚴格的服刑人員系統教育,一方面新犯行為規範整訓沒有與時俱進,源頭性教育還有待改進和調整,入監教育缺乏必要的力度和針對性,導致不少新投改的服刑人員,對於服刑的規範學習不到位,對於改造的權利和義務學習不全面,特別是近期大量投送監獄改造的短刑犯,有不少表現出身份意識淡薄,勞動熱情缺乏,改造動機不純,為誰改造的意識不明現象,對良好的改造風氣具有較大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缺乏較為科學的技術教育思路和設計,缺少科學系統,具有前瞻性的培訓教育目的調研,也缺乏系統的技術骨幹階段性的過程培訓設計,技術教育基本還停留在基層監區自行安排組織的層面,流於形式的培訓效果是差強人意,既資源浪費,又造成基層單位普遍技術儲備不足,不僅導致質量問題,設備維護問題較為突出,更為關鍵的是影響勞動改造成效,使得勞動改造發展不能與教育改造發展相匹配。

二是缺乏高水平的專業教育團隊,監獄雖然一直在組織教育改造工作,但教育內容的更新及時性,教育手段的新穎性和技術性,教育課程設計的科學性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雖然教育課程是開設了,但上課的老師水平卻難以讓人滿意,課程效果還不理想,缺少一支高水平的專業教育團隊,把課程開好,能吸引住廣大服刑人員的興趣,能在潛移默化中引起廣大服刑人員思考,教育性和影響性還有待加強。

三是缺乏具有正能量的文化引導,在當前監獄服刑人員羣體中,由於缺乏健康、積極的羣體亞文化引導,導致不少基層監區服刑人員自我調節能力普遍較弱,而現象產生的'根源,在我看來,主要是服刑人員長期缺少自己的時間,缺少自我心靈淨化,他們缺少閲讀,特別是有益於心靈洗禮的書報,更是鮮有看者,我觀察了一下,我目前所在的監區服刑人員來看,參加自學考試的只有八名,佔總人數的1。69%,訂閲各類報刊雜誌共計76份,訂閲率只有16。1%,而《讀者》、《雜文》、《文摘》等有益人生思考的報刊,更是鮮有人訂閲,只有8份,佔總人數的1。69%,佔總訂閲數的10。5%,大部分訂閲者訂的是《健美》、《知音》、《健康與生活》、《男人裝》等書刊,缺乏人生哲理的啟迪和引導,導致服刑人員缺乏思考,喜好簡單的想問題,處理問題,不僅增大了民警的教育難度,還佔用基層民警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影響基層監區、分監區領導對教育改造工作的科學謀劃和積極實施。

三、對當前監獄教育改造工作的幾點建議

1、重塑教育理念,推崇教育改造出效益。

一是應建立“磨刀不誤砍柴工”的理念,要重視服刑人員入監教育工作,嚴格新犯入門教育,通過源頭性的教育整訓,幫助服刑人員養成良好的行為規範,強化服刑人員的身份意識和勞動改造意識,要解決當前服刑人員中普遍存在的為誰改造,為誰勞動的問題?變要我改造,為我要改造;

二是進行必要的罪犯改造發展動態教育探索,對於一些想改造、真改造的服刑人員,我們應考慮開展具有素質和技術提升性質的中途教育和繼續教育,此舉,不僅可引導服刑人員繼續積極改造,還能形成改造示範效應,引導其他服刑人員也積極改造,踏實改造,更為關鍵地是,可提高好素質服刑人員的比例,提高我們的勞動改造成效,進而促進勞動改造的模式與教育改造發展要求相匹配,讓教育質量年活動,得到真正的開展和取得較好的實效;

三是積極探索出監適應教育,勞動改造和教育改造的目的是一致的,即為“首要標準”服務,當服刑人員改造到刑期的尾期時,我們應進行一些與社會接軌地適應教育,一方面可以播放一些社會打工人員的就業現狀調查紀錄片,另一方面可進行必要的生產模擬和就業模擬教育,讓即將刑滿的服刑人員,對當前社會創業和就業有較為客觀的認識,儘量減少服刑人員出獄後的心裏落差,儘可能的減少自暴自棄行為的出現。

2、強化文化建設,藉助文化教育促正氣。

一是鼓勵文化學習,特別是在目前施行“5+1+1”教育改造模式下,我們應大力倡導文化學習,鼓勵服刑人員多看好書、好報,鼓勵他們參加自學考試(通過一門可外加3分的獎勵對服刑人員誘惑非常大),雖然這些學習看上去佔用了服刑人員的一些業餘時間,但其增強服刑人員自我調節能力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還有我們還可把參加自學考試,同服刑人員的改造表現相掛鈎,只有表現好的,才能報名,如有違規可以限制報名,引導服刑人員踏實改造,真誠改造;

二是加強基層監區的文化建設,當前我們不少基層監區,由於硬件條件的短板,從環境上就缺乏文化的氣息,勞動改造環境和監舍顏色的單調,壓抑服刑人員的心理,鮮有的文藝演出和娛樂條件設施,導致服刑人員的業餘生活缺乏調劑,我們應該鼓勵有書畫和文藝才能的服刑人員利用休息時間,多進行文藝匯演和創作,形成改造正氣,通過加強監區文化建設,豐富服刑人員的業餘生活,多方面的引導服刑人員平穩改造。

3、創新教育內容,形成教育改造的正能量。

除了日常開展的文化教育、形勢教育及技術教育以外,我們還應積極開展一些具有正能量的娛樂和生活教育,一是可組織觀看具有正能量的電影和文藝晚會,如電影《中國合夥人》和每年一度的《感動中國》頒獎晚會,激發廣大服刑人員內心的至善,鼓舞起他們的生活熱情;二是還可有選擇的看去年開始出現的《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等健康向上的娛樂節目,教育廣大服刑人員,社會成功的渠道已具有多樣化,對於他們來説,努力可以造就成功,只要踏實改造,積極勞動改造,將來也有機會去贏得社會成功;

4、重視隱患化解,抓好個別教育穩秩序。

個別教育是我們監獄管理者一種最簡單、最實用的教育改造手段,可惜的是,隨着監獄管理的不斷轉型,個別教育工作在基層單位有弱化的趨勢,但近年來的一些獄情隱患化解與個別教育工作的適時開展不無關係,如近期出現的一些要自殺、抗改等苗頭性獄情,就是由於個別教育工作到位,及時發現,及時採取措施,從而及時化解,穩定了改造秩序,確保了監管安全,因此,我們不能弱化個別教育工作,還應有所創新,要引入必要的技術信息手段,加強個別教育的技術含量,提升個別教育的質量,通過個別教育工作的實在開展,鼓勵民警多發現監管安全隱患,並及時採取措施予以化解,確保監管秩序的穩定,實現監獄安全。

教育改造是個出成績慢的工作,我們的廣大監獄民警一定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的胸襟和心懷,積極的投身於“教育質量年”活動中去,踏實地抓好教育改造工作,主動探索,積極實踐,豐富和創新教育改造的手段及內容,只要我們用先進模式做範本,用科學理念引導人,用正能量激勵人,全力踐行“首要標準”,監獄服刑人員的教育改造必將會有新的成效,法制中國,平安中國就會與我們漸行漸近!

教育調研報告14

近年來,適應大規模培訓幹部的要求,我區努力探索新時期幹部教育培訓的模式,促進了幹部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基本形成了幹部教育培訓的長效機制。為深入貫徹中央《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的精神,進一步創新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整合培訓資源,提高培訓質量,不斷開創我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新局面,xx區委黨校調研課題組對我區幹部培訓工作進行了調研,分析了當前幹部培訓工作中取得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對進一步加強我區幹部培訓工作進行了探索。

一、近年來我區幹部培訓工作取得的經驗和成效

目前,全區共有正局級部門67個,副局級機構18個,街道15個,截至20xx年底,共有在職幹部20xx名,其中,局級領導幹部711(含調研員、副調研員)人,專業技術幹部1080名。據統計,20xx年—20xx年期間調訓幹部3萬人次,舉辦遠程網絡培訓132場,培訓幹部10847人次。幹部培訓工作在區幹部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下,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發揮了整體優勢,提高了培訓效能,培訓工作呈現以下特點。

(一)區委高度重視,培訓力度不斷加大

近年來,我區認真貫徹落大規模培訓幹部的有關精神,把加強對幹部培訓工作的領導作為抓好大規模培訓幹部工作的關鍵。區委把幹部教育培訓作為一項事關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工程納入全區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進一步完善了區委領導,區幹部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區委組織部主管、區委黨校負責實施的幹部教育培訓管理體制。一是建立健全了幹部調訓制度。每年按照幹部管理權限,分級分類實施幹部調訓;二是建立培訓與使用相結合的制度。把幹部培訓和培養選拔結合考慮;三是建立完善幹部學習檔案制度、幹部培訓考試考核制度和黨政領導幹部政治理論水平任職資格考試製度;四是出台相關文件,為幹部培訓提供政策和經費保障。如制定了《20xx—20xx年xx區大規模培訓幹部的規劃》,並在幹部培訓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每年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並抓好落實,切實為促進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人才保證。

(二)擴大培訓範圍,逐步形成全員培訓的格局

近年來,xx區堅持黨政幹部隊伍、企業經營管理幹部隊伍、專業技術幹部隊伍和其他幹部隊伍一起抓,分層次、分類別地開展幹部培訓。包括上級部門組織的調訓、輪訓、掛職培訓、區級組織人事部門組織實施的領導幹部及公務員培訓、各業務部門組織的短期培訓、講座、參觀(考察)學習活動、集中教育和各單位的日常培訓和幹部自學教育。通過建設學習型組織,強化全區幹部教育培訓,逐步達到了覆蓋全員的培訓目的。

(三)培訓內容豐富,培訓方式靈活

為了強化幹部培訓內容的針對性,我區堅持以幹部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幹部能力為目標,充分發揮黨校在幹部教育培訓中的主陣地作用,以政治理論、政策法規、業務知識、文化素養和技能訓練等為基本內容,將理論培訓和實踐鍛鍊相結合,多層次、多途徑對全體幹部深入開展各類教育培訓。在培訓方式上大膽改革創新,一是積極推行“體驗式”、“案例式”、“研討式”、“參與式”、“調研式”培訓方式,二是利用現代科技,充分發揮遠程教學的陣地作用,利用中央黨校遠程網絡c級站調訓全區領導幹部參加遠程網絡理論培訓,三採用“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即每年都要聘請知名教授和專家到我區來做專題報告,並組織部分幹部到外地進行異地培訓、部分學員到省、市和當地大學進行專題培訓,使培訓質量穩步提高,培訓效益逐步顯現。

二、當前幹部培訓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形勢的不斷髮展變化要求幹部培訓工作要不斷創新,但我區幹部教育培訓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幹部培訓主陣地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單位和幹部對培訓工作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黨校是幹部培訓的主陣地,因而建設一支與黨校改革、發展基本相適應的教師隊伍,不僅是提高黨校教學質量的載體的要求,也是辦好黨校的關鍵。《條例》規定,黨校隊伍建設的重點是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一方面,受多重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區黨校師資力量薄弱的狀況仍然存在。黨校整體隊伍結構、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存在不合理的現狀,全校教職工21人,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所佔比重甚少,具有高級講師職稱僅3人,40歲以下教師僅2人。同時,由於受經費等因素的制約,教師的繼續教育相對落後,絕大部分教師沒有機會參加脱產培訓,到省外、國外學習、考察過的更是屈指可數,致使教師綜合素質得不到提高,直接影響到幹部教育培訓的效果和質量。另一方面由於單位之間工作發展不平衡,個別單位還停留在一般性的落實上級部門要求上,還沒有自覺建立完善教育培

訓工作的長效機制。此外,部分幹部不能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認識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重要性,沒有充分理解接受培訓既是權力,也是義務,這樣一些因素的存在直接影響了幹部培訓的效果。

(二)幹部培訓渠道較為單一,培訓的針對性有待進一步增強

近年來幹部接受教育培訓陣地主要是黨校,僅僅在部分間短、專業性特別強的培訓中依靠“外請教師授課、邀請社會培訓機構開展培訓、依託區域內優質培訓資源開展培訓”等渠道進行培訓,不能完全滿足新形勢對幹部培訓的要求,制約着培訓效率的提高。同時,目前幹部培訓的方式從總體上看仍顯得陳舊、單一,未走出教師講、學員聽的老傳統。從組織部徵求意見反饋的情況來看,作為教育培訓的對象,幹部普遍希望進一步提高培訓內容和形式的針對性,其中最突出的是針對政治思想教育方面,認為目前政治思想教育的內容和形式跟不上形勢發展的要求,仍然停留在傳統教育形式。

(三)幹部培訓管理激勵機制相對乏力,培訓資源利用不合理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正在走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建設的.道路,但一整套系統的、可操作的檢查、督促、考核、獎懲制度尚沒有形成,幹部教育培訓缺乏直接的“動力”與“壓力”。雖然現在對幹部在任期內有一定的培訓要求,但這一培訓要求僅僅對時間做了泛指性的要求,並沒有真正把幹部培訓與選拔任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客觀上影響着幹部參加教育培訓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同時,幹部培訓資源的利用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多頭培訓、重複培訓現象較為突出,如在xx區委辦公室下發的《20xx年全區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安排意見》中,除黨校(行政學校)參與的培訓外,其他部門(或委託其他培訓機構)組織的培訓有36期,佔總培訓期數的50.7%。這種教育培訓體制分散了人力、財力、物力,造成人力和智力資源的閒置、財政資源的浪費和有限的教學硬件和軟件閒置,使參學幹部感到疲憊,導致培訓質量的下降。

三、進一步加強幹部培訓工作的思考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應按照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要求和《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的精神,抓好培訓陣地建設、整合培訓資源、創新培訓方式、完善培訓管理等工作,不斷加強和改進幹部培訓工作。

(一)進一步完善幹部培訓主陣地建設,逐步形成開放性幹部教育培訓模式

加強黨校建設,是提高幹部培訓的關鍵因素之一,着力把黨校建設成為教學、科研和諮詢三位一體的幹部教育培訓主陣地。為此,應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切實把黨校工作列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理順培訓管理體制,避免多頭培訓的現象。要整合師資力量,增強黨校的幹部教育優勢。有計劃地引進高學歷、高水平人才,同時制定規劃,通過在職攻讀學位、掛職鍛鍊、社會調研、參加重要科研課題等方式,培養與黨校的地位和任務相適應的教師隊伍。另一方面,可建立“專家庫”,選聘一些理論水平較高、工作實踐經驗豐富,並且有一定教學經驗的黨政領導幹部和專家到黨校任兼職教師,逐步建立起包括本地各行業、各部門、各學科優秀人才在內的外聘師資網絡。同時,要注重在合作交流中培訓幹部,通過掛職、互派回訪等方式培訓進行培養鍛鍊。此外,高等院校具有師資優勢和教育培訓的陣地優勢,應加大與高等院校合作力度,在高校建立培訓基地,開設一些專業性強的培訓班,改善幹部的專業知識結構,逐步形成開放性的師資網絡和開放性的培訓模式。

(二)進一步創新培訓方式內容,突出培訓針對性

在培訓內容上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進課堂,在堅持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同時,緊緊圍繞當地的熱點問題和重點工作,深化拓展培訓內容,同時,在設置具體內容上,應組織培訓者深入調研,摸清培訓需求,設置相應的專題、菜單,供受訓幹部選擇,以增強培訓內容的實效性。在培訓方式上,要加大教學改革力度,提高培訓水平。從教的角度深入積極探索案例教學、情景模擬、拓展訓練、考察實習等新的培訓方式,採取講演、示範、練習、演練、參觀、個案研究、多媒體教學、電腦化訓練、模擬、辯論等多種方式進行培訓。在培訓針對性上,應以學員需求為導向,注重個性需求,區別培訓重點。根據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幹部的特點,因人而宜,因崗而宜,合理設計培訓內容,達到增強培訓實效的目的。

(三)進一步加強培訓管理,構建幹部培訓的長效機制

建立幹部教育培訓的考核制度,激發幹部的學習動力,進一步完善我區幹部培訓的機制。要做到:一是科學管理,完善培訓考核機制,按照《條例》中“有條件的地方和部門可以實行幹部教育培訓學分制”的規定,可試行在領導幹部中開展學分制教育培訓。學分制教育培訓採取脱產培訓與在職教育相結合,學員自學和集中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既能量化幹部參加各類培訓的情況,又能進一步規範和督促培訓管理,推動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科學化、制度化和規範化,建立健全乾部教育培訓管理和考核長效機制。二是建立幹部教育培訓與使用相結合的制度。進一步完善幹部教育培訓檔案,在幹部年度考核或述職時,建立“述學”、“評學”制度,堅持領導幹部理論學習的年度登記考核制度,切實將幹部參加教育培訓的表現列為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並作為幹部任免的依據之一,激發幹部自己要學的積極性,真正解決“學與不學一個樣”、“學好學壞一個樣”的問題。三是建立幹部繼續教育制度。支持並鼓勵幹部繼續教育,引導幹部自覺地在崗學習,讓幹部通過培訓實現其知識結構與工作崗位的最佳匹配,確保幹部培訓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教育調研報告15

20xx年,我率領教研中心主任肖賢、副主任李立強等一行5人對區屬各校(園)的教育科研發展狀況進行了專項調研。調研組聽取了學校的專項彙報,組織了教師的問卷調查,瞭解基層教師的心聲。調研中我們分別針對每所學校教育科研發展情況進行了認真地分析並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中肯、專業性的建議,給學校指明瞭方向,拓寬了科研工作的思路。

一、調查目的

進入新世紀,教育現代化建設已進入內涵發展階段,在一個區域內推進教育內涵發展,有許多問題需要探索,需要研究,大到教育發展戰略,小到課堂教學的改革,都要在調查研究、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決策。區域教育科研建設已成為推進區域教育發展的關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對東湖區的教育科研發展狀況進行了調研。為充分了解本區中國小(幼兒園)教育科研工作的現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科研工作的研究、培訓和管理模式,使教育科研工作更加務實,總結其成功的經驗,發現其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為整體推進全區教育科研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客觀的依據。

本次調研,普選了全區20所學校(園)(九年義務教育學校6所、國小1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2所)為對象,採用材料彙報和問卷調查結合的方法。圍繞對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認識、對教育科研工作的看法、“九五——十五”期間開展教育科研的情況及“十一五”期間承擔課題研究的現狀、學校如何開展課題研究等問題與各校(園)領導進行了座談彙報;就個人教科研的體驗、開展課題研究的經歷和參加教育科研培訓情況在教師中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調研內容

此次調研的內容主要包括:

1.瞭解目前全區教育科研現狀(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2.對學校教育科研所涉及的體制、機構、運行機制、研究方法、現代技術、專業引領、制度建設、文化建設、知識管理和生態環境、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教育科研成果的評選與獎勵方法等作較全面的調研。

三、學校教科研隊伍現狀

對教師基本情況的調查包括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執教年級及所教學科情況。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

1.科研骨幹隊伍年輕化。

通過調研數據,我們發現:

從學校教師隊伍的構成來看,所調研學校的科研骨幹隊伍偏於年輕化,平均年齡不到31歲,各個年齡層教師呈現梯狀分佈,也相對比較均衡。這樣的隊伍結構,對於老、中、青教師間的教學經驗的傳遞、對於保持教師隊伍的活力有積極的意義。年輕教師的比例高一些,對於推動教育科研進程是有利的。因為他們顧慮少,接受信息快,年富力強,是東湖教育科研的新生力量。

2.職稱水平良好,教師富有教育教學經驗。參加問卷的教師中,有高級職稱(中學高級)的4人,佔總人數的2%;中級職稱中一2人,小高86人,佔總人數的46%;初級職稱中二7人,小一63人,小二10人,佔總人數的42%;無職稱青年教師20人,約佔總人數的10%。教師隊伍職稱結構基本合理,但職評與教師教育科研水平的相關性不高。

3.從所教學科來看,語文教師97人,佔總人數的50.5%;由此可見,在教育科研隊伍中,語文教師居多。數學教師44人,佔總人數的22.4%;綜合學科教師佔總人數的27.1%。在綜合學科中,又以英語學科教師居多,説明在綜合學科中,英語教師還是具備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的。

4.從任教的年段情況來看,國小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積極性明顯高於國中教師,在國小中,以四、五年級教師為多。希望在教育科研方面要誘發國中教師的參與積極性。

四、學校教科研情況分析

1.尋求合作。

要把一種理念、一種方案付諸於實踐,並且在這個基礎上總結、提煉、推廣,需要依靠集體的力量;既要有學校管理部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以創造一個良好的研究環境,還需要理論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的共同參與,分工合作,建立合作的研究羣體,保證學校教科研的健康發展。東湖區教育科研的多年實踐表明,尋求三個結合,是建立樂於合作研究羣體的有效載體:一是基層學校與教研、科研機構的結合;二是基層學校教師(實踐)與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學者(理論)結合;三是學術因素與非學術因素(特別是利用當地人力資源)的結合。通過這三個結合,既發揮了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和教研、教科研機構的教研員、科研員所具有的理論和信息優勢,也發揮了基層學校、特別是一線教師所具有的實踐方面的特長。

尤其是充分調動和利用好江西本土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方面的專家和學者資源,博採眾家之長,獲取更多的有效信息,避免走歪路,是合作研究羣體有效運作的關鍵。東湖區近幾年來所取得的比較重大的科研成果,均是這三者有機結合、有效運作的結果。

2.明確意識。

把科研工作擺在“先導”的位置,是大部分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的共識。各校領導都明確地認識到了教育科研是區域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全體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在座談會上,不少校長都談到要依靠教育科研更新觀念、提升專業水平。如,育新學校向科研要質量,不僅是學校的觀念,更成為全校教師的共識。學校形成了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科研為主線、以課題為依託、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立足課堂教學帶動全校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郵政路國小一直堅持以“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特色顯校”為治校方略。百花州國小以創建科研教師隊伍、學習型校園文化為目標,推動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績效顯著。豫章路國小作為名校,始終堅持科研興校,積極打造科研型、學者型、管理型三類骨幹教師羣體。

3.保障經費。

多數學校能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對於開展教科研工作所需的財力、物力,給予有力的支持。如,對人員培訓方面捨得投入,在教科研活動中分批派實驗教師外出學習。使立項課題能按期保質完成,同時也促成了課題管理的規範。

在192位接受問卷調查的教師中,有65位實驗教師參加過1-2次的課題專項培訓,25位實驗教師參加過3-4次的課題專項培訓,83位老師參加過6次以上的培訓。只有19位老師沒有參加過課題專項培訓。

4.夯實校本。

在與各校的座談中瞭解到,學校普遍認為培訓教育科研人員是至關重要的一部。據座談與問卷得知,教科研教師參加課題專項培訓情況,其中國家級27人次,省級50人次,市級57人次,區級53人次,校級65人次。其中國家級培訓中有部分屬民間團體,校級培訓佔多數。

5.落實制度。

為確保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在制度建設方面,不少學校力求從學校發展的需求出發、逐步完善,將教育科研工作制度、教育科研管理條例、教育科研課題管理辦法、教育科研成果推廣制度等一一列入學校章程。為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的積極性,使課題有序規範地開展,有些學校還制定了一些相關制度和措施。如,育新學校在課題研究中力求做到“一個建立(課題組)、一個嚴格(考核與獎勵制度)、一個確保(資金)、三個突出(科學性、規範性、羣眾性)”。百花洲國小的“兩評兩選一獎勵一評價”激勵制度使課題發展得到有力保障。郵政路國小制定了《課題研究成果獎勵制度》。豫章路國小制定了內容詳細的課題《同伴互助》活動考評條例。城北學校制定了《課題組考核激勵制度》,將課題研究與職務聘任掛鈎。右營街國小的“課題實驗工作獎勵條例”明確規定:課題組優秀實驗教師在學校評優、評先、晉級、聘任等方面享受優先待遇。課題管理人性化,激勵機制的健全,大大推動了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和可持續發展。

6.紮實工作。

(1)從調研資料顯示,目前,全區各校(園)都開展教育科研工作,校校有課題。如育新、郵政路、豫章路、百花洲、濱江等學校在原有諸多的“十五”教育科研課題順利結題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十一五”教育科研課題。而百花洲國小由一個大課題輻射出十個子課題,課題涉及的面廣,參與的教師多,使科研深入到年級組、深入到普通教師當中,在全校營造了濃郁的科研氛圍,眾多教師在科研中專業素養得到了發展。

(2)各校對教育科研工作有整體規劃,大部分學校的課題組在學期初能認真制定計劃,科學安排活動內容,紮實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做好階段性總結,如育新、豫章、郵政路、百花洲、濱江、向榮、鳳凰坡、東幼、青橋等。有的學校注重了對資料的規範管理,分門別類歸檔。濱江學校在開展課題研究中不僅能紮實地去做,更重要的是能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去做研究,重數據、重過程、重提煉,顯示了實驗教師較高的科研能力。

(3)大部分學校能定期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教科研活動堅持以校本研訓、校本研究為導向,重在日常教育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的個案研究、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研究,將課題研究與課改實驗結合起來,活動形式有專題研討、觀課評議、科研講座、成果交流、教育科研工作會議等。調研中發現不少學校科研特色鮮明,形成了良好態勢。如豫章路、鳳凰坡、培智、向榮等學校在實驗中能結合本校特點,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是鳳凰坡國小能根據學校生源狀況,開展了《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課題研究,被評為省級重點課題,課題進展紮實有序,有效實現育人與辦學雙贏。有些學校能結合課題開發校本課程,彰顯了各自的辦學特色。如向榮國小結合校本課程《詩歌教學》,開展了學校詩歌教學文化特色展示活動,在全區乃至全市產生了轟動效益。

五、東湖區教育科研面臨的主要問題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師素質的熔爐,是使教師從“教書匠”走向名師和專家學者的必經之路。但由於各種原因,我區教育科研發展不均衡,現狀令人擔憂。究其原因:

1.人員層面:

(1)科研培訓措施有待於加強。

從調研情況來看,學校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均有待於提高。學校要搞好教育科研,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校要根據承擔的課題情況,積極開展科研培訓,採取“分批培訓”的辦法,開展“青藍工程”的科研培訓方法。把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作為重點,以提高創新型教師綜合素質為目標,以點帶面,以面輻射全校教師,讓老師儘快具備相應的科研能力。

(2)領導認識不夠到位。

由於領導重視程度不同,學校教育科研發展不同。一些教育科研氛圍濃厚的學校,發展勢頭猛,工作水平提升也很快。如南昌市育新學校在校長的帶領下,主動聯繫專家,根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學校的實際,從“八五”期間就開始確立了研究課題,通過教育理論和科研方法的.學習,老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開展研究,使課題研究的過程同時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在實踐中提高了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研究成果被評為中央電教館、中央教科所、省市電教館、教科所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學校的知名度也大幅提升。但也有部分學校領導表面重視科研,卻沒有切實深入到教育科研一線,沒有主動尋找專家支持,難以找到切合學校實際的研究課題,搞教育科研或流於口頭或只是教育科研專幹的事,因此,教師積極性不高,學校教育科研工作開展舉步維艱。

(3)教師缺乏科研意識。

通過調查問卷得出的數據,可以看出實驗教師缺乏一定的科研意識。

據數據分析,40%的教師曾參與課題研究。60%的教師沒有搞過課題研究,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麼研究”,對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識瞭解不多,操作層面的科研方法、技能更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片空白”;絕大部分教師不瞭解“課題研究方案一般由哪幾部分組成”。可見,廣大教師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也有參與教育科研的熱情,但是由於缺乏開展教育科研的知識和方法,使他們想投身於教育科研,卻難以進入。

2.操作層面

(1)課題多雜氾濫,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各校課題很多,但雜,哪類都有。有的課題的選擇缺乏科學、規範、有效的論證,選擇的課題往往過大,超出了學校的能力範圍,也與學校的實際情況有很大的差距,影響了實驗的深入開展和實效的取得。有的定位不明;有的選題太廣,研究範圍太廣;有的思路狹窄、內涵有待拓展;還有的課題研究內容籠統,目標不明確,面面俱到,往往沒有重點,實驗成果出不來。有些學校在某項課題研究中,完全充當了“替人打工”角色。如有不少學校承擔了《同步教學》課題,實驗教師只是為完成輸送資源的任務,並未做其它研究和思考,沒有達到該課題總課題組的研究目標,失去了進一步昇華的機會,很可惜。其實利用網絡共享、交互的大量資源,是有許多文章可作的。

(2)科研機制不全,制度不完善是影響教師科研自覺性的客觀因素之一。由於科研管理的力度不同,學校教育科研發展不同。教育科研發展迅速的學校,教育科研分工明確,參加課題的領導、老師都知道自己的項目任務,如百花洲國小。而有些學校由於分工不明確,或分管教育科研的領導人事變動,科研管理有些混亂。似乎大家都在做,但沒有人主管,所以造成問啥似乎都知道,卻説不明白;材料都説有,就是拿不出手。還有些課題研究隊伍不夠穩定,研究人員的結構不夠合理,專業人員培訓未跟上,致使實驗效果受到影響。

(3)缺乏嚴謹的科研態度,科研氛圍不濃,影響了教師科研的自覺性。許多教師缺乏教育科研相關理論知識,不能規範地、科學地進行教育科研。如大部分課題實驗缺少調查問卷數據分析,使課題的信服力減弱,而這是典型例子替代不了的。而有的有調查問卷,但沒有進行分析;有的設計不科學,分析不深刻,思考的對策缺乏針對性和個性化特點;有些學校在課題進展中,過程性資料歸檔不規範,不齊全;還有的學校在實驗中存在浮躁心理,急於結題,取得所謂的成果,至於實驗任務是否完成的有效等問題考慮不夠。調研中,我們對20所學校的192位教師進行了有關教育科研方面的問卷調查,參與問卷調查的老師大部分對學校原有課題了解不夠。有的學校的老師對學校原有課題名稱的填寫不正確正確。大部分參與了“十一五”課題研究的教師對課題名稱、級別選擇正確,但部分學校參與問卷的個別老師因為沒有加入“十一五”期間課題研究,沒有填寫。

(4)科研能力急待提高,缺乏專家引領和技術支持。教師的科研能力不強,科研培訓缺乏,理論與專家的指導不夠,制約了教師科研水平的發揮。實驗老師文科佔多數,所以課題的質性分析較強,量化分析欠缺。

六、今後教科研工作的幾點思考及對策建議

根據此次調研,對今後科研工作的開展有以下幾點思考:

1.促均衡,謀發展

一個區域範圍內的教育科研均衡發展並不是要求同步發展,而是承認差異,允許差異,在此基礎上形成多樣性的發展,這才是真正的均衡發展。就東湖區而言,要實現教育科研的均衡發展,當前應着重解決好三個問題:

一是更新觀念。觀念是行為的先導,在正確的科研觀念指導下,才會有正確的教育科研行為。必須強調,中國小搞教育科研一定要有課題,因為課題是教育科研最基本的“細胞”,特別是開展科研活動的起步階段,學校應該挖掘影響本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核心問題,提出問題,逐步形成學校的“龍頭課題”,通過“龍頭課題”的研究,全面帶動學校的教科研工作,進而形成學校良好的教科研氛圍。

但是,學校開展教育科研決不能僅僅停留於此,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要逐步拓展到教師培訓、教學資源開發、學校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使教育科研真正成為“興校”、“興教”、“興師”的助推器。

二是穩定隊伍。區教研中心作為一級科研機構,不僅應該擁有專職的教育科研人員,指導基層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組織科研培訓、完成教育主管部門的有關任務等等,而且應該逐步形成高學歷、專業化發展的教研隊伍。以促進教育科研向縱深發展。

學校教科研負責人是學校教育科研的帶頭人,是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的實際組織者和操作者,頻繁更替,尤其在課題研究週期內的頻繁更替,會影響、甚至終止課題研究的進程,不利於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因此,在教育科研管理條例中,是否可以增加相應的條款,如:學校教科研主任最短任期為3年,保證學校教科研主任隊伍的穩定和水平提升。

三是加大投入。開展教育科研需要經費的保障,教育行政部門除了繼續爭取外聯相關部門的支持,將課題納入當地有關部門計劃項目之中,爭取項目和經費支持外,自身也應該有專項科研經費。

2.提高認識,強管理

領導對教科研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發展。領導不能迴避教育科研,要從推動學校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來考慮新的工作方式。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發展,這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各校領導要靜下心來思考,因校制宜,推進“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調動更多教師及學校管理人員參與課題的積極性,不要使老師們都跟着校長的思路轉,要讓老師們更多地承擔責任,自主思考,自選路走。

3.區域培訓,帶骨幹

區進修學校和各校要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通過請進來、走出去,重視專家的引領和理論建構,切實加大對教師教育科研培訓力度。學校要充分認識到越是在關鍵時期、轉型時期,越要積極通過科研之路把教師引向幸福之路,消除倦怠感。要通過加強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其科研素質,為教師的終身發展謀算。

4.紮實研究,重實效

課題研究要嚴格按照科學性、系統性,規範化進行操作,要注重定性與定量的結合,數據的蒐集、分析,實驗班與非實驗班的對比等。申報課題時要力求突出權威性、學術性,要加強與教育科研專門機構的掛鈎。我們還要充分意識到,開展教育科研不在於學校大小,只要選準富有時代性,針對性的課題,國小校同樣可以在教育方面走出成功的路子,(鳳凰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為自身找到發展的機會。

5.建激勵機制,促持續發展

在政策措施上,把教科研與學校評估督導結合,把教育科研列入評比、評職稱、考核的內容,提高學校教育科研的熱情。只有這樣,才能調動教師的科研積極性,才能促進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6.可持續發展

在區域範圍內如何使教育科研保持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從方法論的角度看,要實現區域教育科研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可採取以點帶面、區域推進的策略。

首先,東湖區今後應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各種層次的課題研究,鼓勵校際合作研究,在豐富多彩的學校教育科研基礎上,整合區域優勢,注重區域推進解決全區教育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其次,加大優秀成果推廣的力度。目前,各級領導都十分重視優秀科研成果的推廣,但實際情況並不理想。近年來,東湖區取得了一批在省內外有影響的優秀成果,對這些成果推廣、深化研究,可以發揮更大的效益。因此,建議在成果推廣這一課題上進行探索,包括成果推廣的模式、機制、策略等等。有必要強調,從一定意義上説,優秀成果的推廣,是一種行政行為,需要行政領導牽頭,才能順利推進。可以建立“教體局——教研機構——學校”三級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網絡,教育局主要抓好領導、決策、調控;教研機構抓好宣傳、指導和評價;學校則着力抓好優秀成果的應用和反饋。多方力量的有機整合,確保優秀成果的推廣應用落到實處。

第三,學校在開展教育科研時,必須擺脱狹隘功利主義的羈絆,克服科研為獲獎的錯誤傾向。必須從本校教育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中選題,致力於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要根據學校教育科研的原有基礎,採用不同的策略,科研基礎好、氛圍濃的學校,可以在原有優勢研究項目上挖掘、創新,尋找新的研究點;科研基礎薄弱的學校,先找影響學校全局的問題,逐漸轉化為學校的研究課題。在學校教育科研過程中,還必須建立有專家和教師組成的合作研究羣體,重視專家的引領和理論建構,但同時也不能走入誤區,完全依賴專家,畢竟學校教科研的主體還是教師。

東湖區的教育科研已經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居危思安,通過尋找問題,以促進今後更大的發展,這也是我們本次調研的目的所在。我們相信,東湖區的教育科研工作在後續的“十一五”末期乃至“十二五”期間將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標籤: 調研 教育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0q9q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