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報告 >

語文教學調研報告

語文教學調研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學調研報告

語文教學調研報告1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我於XX年11月份,對我實習的學校語文教學運用多媒體的現狀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教師運用多媒體的情況以及學生對於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態度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的把握當前課程改革的主旨,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究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現狀

2、學生對於雲夠用多媒體教學的看法

3、學生希望運用多媒體教學應達到什麼樣的教學效果

(二)調查方法

1、訪談,與本學校幾個班共10位老師進行了訪談

2、學生問卷,內容涵蓋對多媒體教學價值觀、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

三、調查過程及結果

(一)教師使用多媒體的現狀

1、中老年教師的使用情況: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由於一部分中老年教師沒有參加信息技術培訓或培訓時間較少,所以在課堂上不用或極少使用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學生學得枯燥無味,教師講的很吃力,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2、青年教師的使用情況:

一部分青年教師,因其有過培訓經驗,其有熟練的信息操控技術,加之接受新知識、新信息較快。因此平時都會採取現代化教學手段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多媒體在年輕教師中使用率較高。

總的概括,不足40%的語文老師經常使用多媒體,33.9%的教師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應用,有10%以上的老師有計算機證,但上課從沒用過多媒體,另外9.88%的教師根本就不會用。

(二)學生的看法及建議

對於多媒體教學在中學語文課中運用的基本問答大多數學生對多媒體教學並不陌生,85%的學生認為運用多媒體上課效果好,15%的學生認為一般,94%的學生認為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了學習興趣,87%的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能夠提高創新意識,多媒體進駐語文學習課堂,徹底打破了傳統的師生對話,而是師生、機三位教學,學生有新鮮感。

四、調查結果顯示出的問題

目前學校教學工作的開展並沒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功能,調查結果總的來看,學生認為多媒體上課效果好,能夠提高學習興趣,認為多媒體教學可以從形、聲、色等方面給學生帶來更直觀的感受,是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習內容。

但它統一的展現方式容易抑制學生的想象能力,簡化了學生對知識探究的思維過程,造成思維的僵化和片面,會剝奪學生學生想象力的發揮,而且不利於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語文教學離不開語文教師的創造個性,教師不僅僅是一個演示員,更是一個教育者、引導者,在運用多媒體過程中,有些教師運用多媒體過程中,有些教師運用多媒體還僅限於傳統的講授式教學,還只是一種演示工具,在課堂上演示了大量的內容,有“人灌”變成了“機灌”,沒有注重發揮學生是主體,老師是主導的作用,沒有充分的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功能,只是突出的問題。

五、正確認識多媒體在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作用

儘管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作用很大,恰當藉助課件進行教學,使課堂教學如虎添翼。但如果每堂課都製作課件,這樣會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精力甚至會轉移教師的注意力,忽視對教材重點難點的鑽研,更何況並非所有的課文都適合製作成課件來進行講授,若為製作課件而牽強附會,課件不但起不了作用,而且還會弄巧成拙。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固然很好,優化語文教學,但這裏也存在着一個“度”的問題,合理的運用多媒體,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一味的濫用多媒體,就不會起到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作用了。只有合理運用多媒體,才能達到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所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切勿忽視人文精神。語文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學生要獲得情感的培養,人文的薰陶不能光靠教學技巧和小袋教學“武器”,更有賴於教師牽引學生靈魂,沉醉於字裏行間,留戀於墨韻書香。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既要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又要遵循語文課的特點,這樣,語文課堂才會在現代科技的氛圍中,洋溢濃濃的人文氣息。

語文教學調研報告2

一、基本情況

我們按工作計劃進行教學調研。調研內容分為兩大塊,一是深入課堂聽課,二是檢查教學常規管理。這次調研,聽了指定的課改年級與非課改年級的課16節,檢查教師備課筆記(教案),聽課筆記簿,作業批改抽樣檢查,召開座談交流會,情況反饋分析會。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課堂教學發生了明顯變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無論是課改年級還是非課改年級,部分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不管是從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給人一種新鮮的感覺,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新課程的理念。

②開始打破“教師為中心”,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

2.語文三個維度目標得到一定程度的呈現,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部分教師的教學較紮實,知識和能力這個維度落實得較好;

②注重引導學生積累。很多教師都重視引導學生積累字、詞、句方面的知識;

③重視發展性評價,課堂上激勵性語言多了。

3.部分語文教師都能夠將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能夠運用多媒體上課。教師在運用多媒體上課方面做得較好,課件製作得很精美,教學中也運用得恰到好處。

4.學校都比較重視教學常規管理,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絕大部分教師都能根據教學進度備課和撰寫教案,教案比較規範,書寫也認真;

②教師能夠有計劃地互相聽課,聽課簿內容較詳細。

③教師佈置的作業量基本適中,形式多樣,批改得較細緻。

作文批改基本上評有分數(等級)和寫有批語。中高年級還要求學生寫日記或週記。

三、存在問題

1.部分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出現了不容忽視的三種傾向:一是重視朗讀課文,忽視語言的運用,輕視在課堂上進行語文實踐,不通過有效的練習來培養語感,只是一味的把課文讀來讀去;二是重視感悟,忽視質疑,這在中高年級教學中表現得更加突出;三是課改年級的教學有弱化“雙基”的傾向。

2.學生的語文作業停留在知識性的層面較多,中高年級缺乏思維性拓展練習。如造句、寫話、日記、週記等。

3.閲讀教學方面學生缺乏有效的練習,教師沒有設計精讀課文中的重點語段練習讓學生進行閲讀訓練。不重視培養閲讀能力方面的書面練習。

4.課改年級教師的課堂教學“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較普遍,很多教師的課只有温度而沒有深度。

5.大部分忽視對習作教學的課堂教學研究,有的教師拔高習作教學的要求。比如,某教師批改三年級的作文時寫下“詳略不得當、中心不突出”這樣的評語,評分只有30、40分的作文也較多,打擊了學生習作的信心。

6.課改年級出現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弱化”現象,表現在教師一味放手,給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夥伴、學習方式的權利,過多進行意義不大的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7.少部分低年級語文教師執教精讀課文時還不能將識字教學與閲讀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8.教學常規管理方面:很多語文教師沒有寫教學反思,少部分教師的備課筆記(教案)太簡單,有的滯後於教學進度。有的教師聽課極少,一個月只聽了一節課。

四、教學建議

1.要正確處理好繼承傳統與發展創新的關係,加強“雙基”教學。課改年級尤具要注意夯實“雙基”。

2.加強語文實踐,中高年級教師要為學生精心設計運用語感的富於多樣性、創造性、選擇性的書面練習。每篇精讀課文學完後,課堂上要騰出5—8分鐘讓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

3.加強對習作教學的課堂教學研究,要舉行習作教學研究活動。

4.重視教學案例研究。在學科教研活動中,可以通過觀摩課例剖析個案讓老師明確什麼是該學習的,什麼是該避免的。

5.教師要寫教學反思。不是每課必寫,起碼一個學期要寫一些有價值的課後反思。

6.要結合自己所屬遠程教育的模式加強對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充分利用好現代教育技術資源開展語文教研活動。

7.加強集體備課。校本教研要帶着“問題”進行研究。

語文教學調研報告3

我縣國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如何?什麼樣的語文課堂才是學生喜歡且富有實效的?帶着這些問題,本人進行了長達兩年半時間的調研,走遍了全縣23所國中學校,聽評課達250餘節,積累了一些初步的思考。現將本人對我縣國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的一些調查與思考報告如下:

一、可喜的成績

1、教師敬業精神明顯增強。從聽課的情況看,絕大部分教師的課堂準備比較充分,部分教師不僅能夠精心設計課時教學方案,還能根據學生學習需要和教學內容特點編制學案,沒有教案進課堂的教師極少,在所聽的250餘節課中,只有個別教師教學比較隨意,教學預設不充分;絕大部分教師都有候課的自覺意識,能提前5分鐘到達教室門前等待上課,沒有候課意識或上課遲到的教師在所聽的250餘節課中只有1人。從訪談的情況看,部分學校開始實行集體備課制,少數學校的集體備課不僅落實較好,而且抓出了一定的成效,個別學校構建了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為主要特徵的課堂教學模式,且落實較好;部分教師有着比較強烈的專業發展與提升的意識和願望,其中城區和城郊的語文教師在自身專業發展與提升方面顯得尤為迫切;部分教師的教學質量意識和課堂效率意識明顯增強,並能想方設法改革自己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所任學科的教學質量。

2、教師教學觀念開始轉變。從整體上看,我縣語文課堂教學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農民穿西裝”,“滿堂灌、滿堂問”的傾向比較明顯,但在少數教師和少數課堂上仍然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一是開始倡導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二是開始使用學案教學;三是開始關注“方法”這一目標維度在教學過程中的滲透;四是有了初步的突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意識;五是能正確把握“工具性”這一語文學科的特點,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和語言的積累。

3、學科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儘管從整體上看,我縣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在全市排名還比較靠後,但進步的幅度較大:會考平均成績與市平的差距在逐漸縮小,且縮小的幅度較大;學科等級劃分的分數線在逐年提高;縣內各校的平均成績分佈逐年趨向均衡,差異係數逐年減校尤其是20xx年會考,我縣語文學科人均成績取得重大突破:在市直、五區、五市縣等11個單位中排名第七;在五市縣中排名第二,僅落後於攸縣。

4、一批青年教師脱穎而出。20xx年全市國中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競賽,世紀星實驗學校青年教師曾利平獲全市第一名;20xx年全市國中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素養大賽,下東中學組隊參加,獲得團體一等獎,單項一等獎2個、二等獎1個;20xx年和20xx年兩年會考研討會上的示範課都獲得了市教科院語文教研員的高度評價。

二、嚴峻的問題

1、教學理念整體滯後,適應不了課改要求。

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主宰了課堂。課堂教學“講風”太盛,教師獨霸課堂話語權,學生的閲讀、思考、交流、討論、書寫諸種權利被嚴重剝奪。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教師角色、學習方式、教學方式的轉變和教師課堂講授限時政策沒有從根本上落實到位,課堂教學中仍以講析繁瑣的“填鴨式”和提問瑣碎的“滿堂問”為主要教學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流於形式。自主學習時教師不給予有效指導,學生沒有任務驅動,隨意性比較大。合作討論前教師沒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閲讀思考和討論交流的時間,沒有考慮設計的問題是否有合作討論的必要和價值,沒有對學生進行明確的分組分工,沒有制定規範的合作討論規程,形式主義傾向比較明顯。探究學習時教師沒有設計具有一定深度的探究課題,沒有進行科學有效的探究方法指導,探究缺少必要的深度和廣度。

課堂教學改革推進不力。教師對新的課程理念、課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到位,擔心課堂教學改革會影響學科教學成績,存在觀望等待的思想。學校存在急功近利的教育短視行為,不重視過程管理,缺少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監督機制和制度保障,問題意識和研究意識不強,研究氛圍不濃。

2、教材研讀與處理能力不夠,教學有效信息把握不準。

對文本的內涵與外延缺乏深度挖掘。教師對文本不作深入的研讀,沒有自己的原初理解和獨立見解,只是照搬教學參考書進行教學。關注較多的是文本內容層面的東西,而對文本形式(語言表達)層面的東西研究不透,課堂教學缺少必要的深度與寬度。如一位教師在教《袋鼠之謎》(八年級下冊)一文時,整節課只是引導學生歸納概括袋鼠的“三大奧祕”以及奧祕背後的原因,而將文章最精彩的教學內容(“卒章顯志”的寫法啟示,用記敍文的框架、對話的形式介紹科學知識的獨特表達形式,精巧的構思佈局)捨棄,這是對文本內涵缺乏深度挖掘的典型表現。

對課程標準和單元目標缺乏整體關照。教師對課程標準、單元目標缺少透徹的研究,對情感目標、能力目標、學科基本思想、學科基本方法把握不準,致使課堂教學目標意識不明、教材處理過全、重點難點不突出、教學環節與教學目標錯位等。如一位教師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級上冊)第二課時時提出了以下幾個供學生思考討論的問題:①本文的寫作目的是什麼;②為什麼説不要想着下面的巖石;③父親是怎樣救孩子下來的;④父親為什麼不直接把孩子抱下來;⑤如何評價其他四個孩子。而根據課程標準和單元目標,本文的教學目標應該可以確定為:①學習朗讀;②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驗思想感;③品評文中人物,多角度解讀文本;④聯繫實際,探究文題、文末經驗句的含義。對比該教師的課堂提問和教學目標,我們便可以發現,該教師的課堂提問不僅不成序列,而且絕大多數是與教學目標背離的。

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缺乏整合利用。教師在處理教材和文本時,要麼把語文教材和語文課程等同,對文本不加取捨地全都列入教學內容;要麼把教材內容和教學內容等同,將一篇文章從頭講到尾;要麼把教材內容和考試內容等同,將閲讀教學異化為做閲讀訓練題。對教材內容沒有分析、選擇、重組和優化,更談不上對教學內容進行結構化、問題化和操作化組織;對文章插圖、研討與練習、音像資料、助讀材料、師生的原初理解等教學資源缺乏利用意識。如一位教師在教《安塞腰鼓》(七年級下冊)時,有兩個環節便沒有對教學內容和資源進行剪取和重組:一是在“觀看視頻,導入新課”這一環節中,沒有將能夠體現“安塞腰鼓”恢弘氣勢的視頻資料剪輯,從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達不到為閲讀文章奠定感情基礎的目的;二是在“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這一環節中,由於教師沒有將用於朗讀的材料進行剪取重組,而是全文朗誦,致使“通過朗讀,感受語速、語調的變化,把握文章的`層次結構”這一教學目標落空。

對文本的文體特點和能力要求缺乏研究。教師在處理教材和文本時,對文本特點及相應的文體閲讀能力訓練不作區別對待,而是按照一般文章閲讀的要求和程序來設計教學方案,實施教學,致使課堂教學或脱離文本、曲解文本,或放大人文教育、異化為非語文課。如一位教師教《錢塘湖春行》(古詩),讓學生思考的問題是:如果根據這首詩為遊人設計一個遊錢塘湖的路線,該怎樣設計?應該把哪裏作為旅遊的重點?把詩歌教學當做了寫實用文的依據。又如一位教師教《羅布泊,一個消逝的仙湖》(説明文),在指導學生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層次、歸納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後,便將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了“關於如何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的討論上了,而對於與説明文這種文體相關的閲讀知識理解和閲讀能力訓練根本沒有涉及,將語文課異化成了環保教育課。

3、教學策劃與設計的水平不高,教學目標達成度較低。

一是課堂情境的營造與教學內容的安排不和諧。教師在進行教學策劃和設計時,不能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如文體要素、情理要素、語言要素、風格要素等)創造出與之相適應的課堂情境,教師與學生之間常常是“隔心、隔情、隔智”,課堂情境與教學內容常常矛盾。如《最後一課》,教學內容本應該是嚴肅沉鬱的,教師應該據此創造一種莊嚴肅穆的課堂情境,但一位教師在教這一課時,整個課堂情境是嬉戲吵鬧的,讓人聽後覺得像一場鬧劇。

二是課堂教學安排違背適度原則。首先是課堂教學的容量安排過度。要麼過小以致乾癟,如課文閲讀教學課;要麼過多以致臃腫,如試卷講評課和綜合複習課。如一位教師在上《會考議論文閲讀指導》(一課時)課時,共安排了“會考考點回顧、論點知識、論據知識、論證知識、詞句理解知識”等5大塊知識,還有用於專項訓練和綜合訓練的7段訓練材料。另一位教師在教《喂!出來》(一課時)一文時,共出了10個思考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我縣教師的課堂教學容量是普遍過小,如一位教師在教《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時,一個課時只做了“教讀生字”一件事。其次是教學的難度、深度、起點安排過度。許多教師在教學設計時,缺乏學情分析的意識,不能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來恰當地安排教學難度、深度和起點,要麼過深、過高,學生夠不着,學習的積極性被挫傷;要麼過淺、過低,調動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能刺激思維神經系統的興奮。如一位教師在學生回答了“楷模”就是“榜樣、模範”的意思後,還要追問“楷模”為什麼是“榜樣、模範”的意思,難度太高。另一位教師在教《“友邦驚詫”論》時,將教學的起點定在學生自讀分析論證方法上,起點太高。再次是教學過程中,各個教學內容安排的時機不當。如有的教師的課堂教學思路通常是:①佈置學生帶着思考題看書;②指名上黑板聽寫、解釋詞語;③書看完後,組織學生講評黑板作業;④討論思考題。這樣的序列安排造成了教學思路的割裂與中斷,擾亂了學生的思維,破壞了課堂教學的整體協調。

三是教學程序的安排沒有起伏,節奏感不強。一般來説,教學程序的安排必須符合語文學科的教學規律、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和審美教育規律,要像寫文章一樣,抑揚頓挫,高潮迭起。但絕大多數教師的教學程序安排達不到這個要求。首先是教學的速度缺少快慢行止,從頭到尾一個速度,毫無起伏。其次是教學內容缺乏詳略的取捨安排,各個環節平均用力,看不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高潮。再次是學生的思維活動沒有鮮明的節奏感,問題與思維的難度不是漸次加大,教師提供的外部刺激缺少強弱變化,學生思維訓練的形式單一枯燥。最後是教學環節的安排沒有層次性、序列性和遞進性,且目標意識不強、意圖不明顯,不能形成一種層層深入的、循序漸進的整體節奏。

四是訓練與問題的設計形式單一,效益低下。在訓練設計上,主要存在訓練意圖不明、訓練指向不清、訓練強度不宜、訓練方式單一、訓練脱離文本、訓練缺少拓展延伸等問題。在問題設計上,主要存在設計的問題思維容量孝缺乏合作探究的價值,問題之間缺少關聯、沒有形成層進的序列,問題不能牽引對文本的整體理解與品讀等問題。

4、教學實施過程中缺乏規律意識,教學操作能力較差。

教師缺乏課型意識。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不論何種文體,也不管教學內容的特點,統一按照相同的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模式化傾向嚴重。如試卷講評課,許多教師對“講什麼、為什麼講、怎樣講”缺少整體規劃,逐題講習的多,重點突出的少,沒有充分發揮典型試題在知識建構和能力遷移上的作用,就試卷講試卷的傾向明顯;筆練意識淡薄,學生動口的多,動筆的少,能上黑板板演的機會更少,學生規範答題的習慣較差;試卷講評中忽視“互動性”,沒有為學生充分表達思維過程提供機會,學生參與度不夠。又如綜合複習課,教師中普遍存在教學起點和標高確定不當,示例分析中缺少方法滲透,方法領悟與示例分析脱離,示例呈現缺乏層次、梯度、拓展和延伸等問題。再如作文指導課,絕大部分教師在兩個課時中僅僅是命了一個題目,沒有方法指導和作文講評,學生學習寫作的環節嚴重缺失。

教學環節不完整。首先是部分教學環節的缺失,如課堂導入、課堂小結、課堂板書、拓展訓練、作業佈置等環節經常被教師簡省;其次是環節之間缺少過渡與照應,各個環節之間沒有內在的聯繫;再次是教學的各環節之間缺少一條清晰的教學線索,教學內容散亂,邏輯性不強。這些缺點在新教師的課堂教學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學生活動不充分。教師調動不夠,學生參與度較低,課堂活動成為少數優秀學生的專利。活動形式單一,個別學生活動時,其他學生因為沒有任務驅動而亂動。學習過程缺失,“結論教學”教學的傾向比較明顯,學生閲讀與寫作過程得不到保證,學生表達與交流的機會不夠充分,學生的問題意識得不到培養。活動的深度與廣度不夠,活動的效率低、價值不大,無效活動較多。討論交流的向度單一,只見師生之間的一問一答,不見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對話。

課堂點評與指導不到位。首先是課堂點評沒有原則,缺少激勵與引導作用,絕大部分教師錯誤的理解了新課程關於學生評價的理念,對學生的回答不問正確與否,不管是否合理,一律使用“好”“你真棒”“你真聰明”等語言予以評價,對學生的錯誤理解不及時矯正,尤為關鍵的是教師不能通過恰當的課堂點評,將學生的思維引向縱深,推動教學過程的有序展開。其次是課堂指導沒有到位,課堂上什麼時候講、講什麼、怎麼講、講多長時間,教師心中無數,如語文閲讀課中朗讀訓練的指導,絕大多數教師都用朗讀的數量來衡量對朗讀訓練的重視程度,至於什麼時候安排讀、讀什麼、怎麼讀、為什麼要這樣讀,教師基本上指導不力。

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運用不當。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中雖然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且製作了精美的課件,但使用的時機、長度、效度處理不好。要麼使用時機不當,多媒體應用牽強附會,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嚴重背離,而不是有機結合;要麼用之無度,有的教師在製作課件時,盲目地追求“高大全”,堆砌了大量的素材,把教學課件搞成多媒體成果展覽;要麼用之無效,不是把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根本目的落實到有效上,而是把它當成區別現代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唯一標誌,反而造成學生注意力分散,教學時間分配失當,教學重心偏移,教學效率降低。

三、誠懇的建議

1、強化教研意識。要充分利用集體備課這一平台,深入開展教學反思、課堂觀察與診斷、説課評課、相互聽課、集體研課等校本教研活動。應牢固樹立“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的意識,將教學與研究有機結合,在真實情景中研究,在研究狀態下工作,讓教學研究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常態。要儘可能利用上績效課這一契機,逐步養成研課、磨課的習慣,切實增強學情分析、教材研讀、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等方面的能力,並最終讓常態課能達到甚至超過績效課的水平。

2、提高自身素養。一要重視案例分析與研討。從調研的情況看,教師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不是教育觀念的問題,而是教學操作能力的問題,而提高教學操作能力的最有效的辦法便是案例分析與研討,如文本解讀案例分析、課型教學案例分析、教學設計案例分析、教材處理案例分析、課堂教學案例分析、課標研讀案例分析、問題設計案例分析、訓練設計案例分析等。二要狠抓業務自修與提升。一方面要強化專業發展的自覺意識,因為任何形式和層次的培訓,只有與自身的專業發展慾望相契合,才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要切實制定業務自修年度項目書,並認真落實,逐步改善自身的知識結構,豐富自身的教育教學素養。

3、改革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緊緊圍繞“突顯學生主體地位,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來構建教學模式。要依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已有學習水平來整合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程序、選用教學方法、選取教學組織形式。要堅決貫徹落實教育局提出的教師課堂講授限時制度,着力解決講與練、教與學、知識傳授與能力發展、教程推進與方法融合等關係問題,確保課堂教學的高效。要敢於突破教育教學傳統,正確處理好傳統與現代、改革與繼承之間的關係,按照“構建——實踐——反思”的思路構建自己的課型教學模式。

4、建立教學資源庫。教學資源庫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學設計、學案編制、課堂實錄、訓練檢測、經典試題、教學反思、教材解讀、課標研讀、教學交流、教育理論等方面。教學資源庫中資料的來源可以是教師的原創,也可以是教育名家的資料選摘。教學資源庫的建立可以以電子郵箱、個人博客等為平台,教研室應分學科設有公共的電子郵箱和教研博客,教師個人可以以教研組為單位設立電子郵箱和教研博客。

語文教學調研報告4

為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新聘國小語文教師快速成長,早日承擔明光國小教育的重任。各學科教研員,在教育局領導的正確領導和教研室領導的統一組織安排下,我們自11月8日起,歷時一個余月的時間,對XX年新聘分配的國小語文教師和從鄉鎮國小選調進城的語文教師進行全面細緻的課堂教學調研。本次調研我們充分發揮教研分會的組織作用,讓他們牽頭安排,把本分會各校新聘的教師,集中在兩三個鄉鎮的中心國小,採用借班上課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我們教研員按照所任學科逐一聽課,聽後進行面對面交流。在交流中,既肯定成績,又指出不足,着重提出改進方案。讓這批新聘的老師們實實在在地受到教益,為他們的課堂教學指明方向。現將具體調研情況略述如下:

  一、優勢

1、這批新聘的國小語文教師平均年齡23.3歲,。他們是經過教育局嚴格按照招考簡章通過筆試、面試、考核等層層篩選,最終獲勝的同志,才得以上崗,可謂來自不易。因此,他們年輕氣盛,精力充沛,工作態度端正,情緒飽滿。

2、這批新聘教師學歷均是大學專科,中文佔70.6%,初教29.4%, 可謂專業棒,文化知識紮實。教師資格均是國中,層次高,完全可以勝任國小教育。

3、通過認真的調研,我們發現他們具有一定的教學基本功;具有一定的新課改的教育理念;能初步掌握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學生是課堂主體的意識,知道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能掌握一定的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基本上能運用普通話實施教學,語言清晰,教態自然。

  二、不足

1、缺少教學理論素養。不少教師至今沒有完整地閲讀《語文課程標準》,不知道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不知道語文教育的總目標,階段性目標,以及教學的建議、評價的建議等。

2、沒有掌握備課的基本步驟,只是機械地抄寫現成的教案,至於人家教案設計的理念,不得而知,僅僅是為了學校的應付檢查。

3、缺乏崗前培訓。基本的教學常規欠缺,常常在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情況下,倉促教學。教學時,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回答問題,也僅僅是前排的幾名同學,不能夠照顧到班級的全體學生。學生根本沒有參與到學習的實踐中去,教學沒有實質性效果。

4、不能掌握教學的基本環節,步驟混亂。國小語文教材中的課文一般是兩個課時完成,在教學時,他們是常常混淆,分不清課時。

5、課堂板書,粉筆字很差,基本上是屬於“火柴棒體”,很不規範。也不能準確地反映教學的重難點,課文的基本內容。

  三、建議

1、定標 即制定明確的培訓目標。這批新聘的各科教師,他們有知識,有精力,有熱情,但缺乏經驗,因此,進行崗前培訓是他們教學的重要步驟,是他們走好教學人生的關鍵環節,我們學校領導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要根據學校的工作特點,實際情況,制定培訓計劃,確立培訓目標,專人分管,並紮紮實實地實施。

2、建模 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內容,擬定相應的教學模式,讓這些新上崗的教師,在教學中,嚴格按照這種模式實施教學。讓他們先穩穩當當地走好第一步,打下紮實的基礎,掌握一定的功力,然後在放手讓他們在教育的舞台上自由馳騁。如:一年級的漢語拼音教學的基本步驟。一課一般分兩個課時教完。第一課時重點是認讀字母;第二課時重點是學會拼讀。具體的步驟是:

第一課時

(1)利用“情境圖”引出字母。

(2)認讀字母。

(3) 利用“表音表形圖”加強對字母的記憶。

(4)利用“語境歌”鞏固字母的認讀成果。

(5)描紅仿影學寫字母。

第二課時

(1)複習字母的認讀。

(2)利用課文的插圖讓學生把握拼讀方法。

(3)運用拼讀方法進行拼讀練習。

(4)描紅、抄寫音節練習。

“詞串識字”教學的基本步驟。

一般可以分兩課時教完。

第一課時

(1)激趣入境。

(2) 藉助漢語拼音自學生字。

(3) 將詞語與事物掛鈎。

(4) 詞串連讀,識寫結合,描紅仿影。

第二課時

(1) 複習鞏固生字。

(2)讀詞成串,邊讀邊想。(把每行的詞連讀成串,邊讀邊想象畫面、場景、情景等)

(3)連串成篇,形成積累。(把詞串連起來當作一篇韻文來讀,熟讀成誦)

(4)識寫結合,指導寫字。

另外,還有閲讀教學模式,習作教學模式。等等。

3、嚴訓 即是嚴格訓練。就是各校要充分研究新聘教師的特點,制定系統的培訓方案,嚴格按方案內容踏踏實實地實施培訓。走培訓掌握理論知識,課堂實踐檢驗理論效果,總結形成教學經驗,再實踐,在總結,不斷提高,直至達到目標。儘量少走彎路,減少盲目,立志早成才,快成才,為明光的基礎教育服務。

語文教學調研報告5

4月初,我用兩天的時間,在聯校其他教研員的配合下對各中心校的語文工作進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調研。我採用學生問卷和詢問檢查學生學習效果兩種形式,對學生綜合素質和教師業務材料兩方面進行調研,從獲得了非常重要的教學信息。這對於指導我校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發現和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學生綜合素質調查

1、書寫

⑴寫字姿勢不正確是各班普遍存在的現象,這與我們老師的要求有關係。

⑵書寫整體來看比較整潔,但基本筆畫書寫不到位是通病,今後的教學中要加強課堂教學的書寫指導。各年級雖然都有寫字作業,但是淡化了對書寫的指導與訓練。學生的寫字訓練本,大部分是被當作課下作業佈置的,缺乏有效的課堂教學指導。

2、課文朗讀

檢查課文的誦讀情況,採用齊讀、指名讀和重點課文的背誦三種形式。

⑴學生的背誦和朗讀都使用普通話,基本能達到課標“正確、流利”的要求,但學生的情感流露不充分,表現為朗讀的節奏快,不注意停頓,唱讀是個別現象)。

⑵多數學生的讀書姿勢正確,都能自覺地將課本端起,且有一定的斜度。

⑶重點課文很少有背不過的。

3、讀書做記號

讀書做記號是四上提出的習慣要求。4-6年級也是這一學習習慣的檢查重點。

⑴多數學生課本上有標劃,標有注音,字典上的詞語解釋。

⑵從學生的課本中很難看到學生對好詞、好句、精彩片斷的個性感悟和體驗。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學生的標註中應該能體現出學生對文本的品味。可是很遺憾,在學生的課本中,能看到的有價值個性感悟鳳毛麟角。

4、古詩積累內化

前段時間,按課標要求聯校統一印製了20首古詩。對古詩背誦,可以説時間短、進展快,很多學生都能背得出。

⑴各校對古詩的張貼缺乏統一規劃,各班帖得比較凌亂。

⑵古詩積累要求層層深入:背誦—默寫-品味-交流-運用。聯校將按這一程序,循序漸進地檢查積累效果。

⑶繼續增加古詩積累量,實現穩步推進,逐步深化。

二、業務材料調查

這次調查重點關注了高年級的主題閲讀和採蜜集。

1、主題閲讀得到了大多數教師的積極認可。

2、採蜜集的使用從上學期至今效果都不好。

⑴現狀:學生對閲讀摘抄內容不加選擇,教師對此也缺乏統一的指導和要求。體現在摘抄的內容具有隨意性和無目的性;學生對閲讀內容不進行重複閲讀;所摘抄內容的面太窄,多數是摘抄作文選內容;我的平台部分則是摘抄作文後的評語。

⑵措施:明確把課外閲讀的目的當作獲取新知識的手段。

①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閲讀。

②重視閲讀質量和閲讀深度,重視閲讀的技巧。讓學生學會品味經典,咀嚼經典。對作品中的好詞、好句、精彩片斷反覆品味欣賞,做到精、細、密。

③期會考試後,結合採蜜集,3-6年級全面推動“5+2”經典閲讀模式。

確定可行的閲讀指導方法——學生閲讀採用四遍六步閲讀法,加大對各班閲讀成果的檢查力度。

三、今後工作目標

1、加強對各中心校的教學視導

2、全面推動古詩積累、主題閲讀、“5+2”經典閲讀,到下學期末初步形成我校特色,學生綜合素質(聽説讀寫能力)見成效。

3、各班建立這三方面工作的自主運行機制,健全學校評估機制。

語文教學調研報告6

課外閲讀課程的建設進程,經過五年來的努力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學生的讀書興趣得到了有效的激發,大部分學生養成了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以及做讀書筆記和日記的習慣;課外閲讀拓寬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時空,為學生的習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意識明顯增強,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訓練。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促進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優秀中青年教師。但在這一建設進程中,客觀上還存在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長期以來,國小語文教學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誤區,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講得辛苦、學生學得淺薄。薄薄的一本語文教科書被我們的語文教師視為聖經,前後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學生的語文能力還是不能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國小語文教學質量?困擾着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經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閲讀面窄、知識儲備少是影響國小生語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調查目標

1、學生課外閲讀書籍的擁有量以及課外閲讀知識的儲備情況;

2、師生對學校開設語文課外閲讀課的認識;

3、學生課外閲讀方法的掌握情況;

4、語文課外閲讀課課堂教學實施情況;

5、語文課外閲讀課的作用。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主要是學生的課外閲讀書籍的擁有量、學生所閲讀的課外書籍以及讀後所受到的啟發和閲讀評價等。問卷調查在吐魯番市勝金鄉中心國小進行,共發問卷170份,回收有效問卷165份,有效率達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口頭詢問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三次師生座談會。座談會涉及到課外閲讀的書籍、內容,還有課外閲讀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師對開展課外閲讀的態度等,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師生座談結果顯示,課外閲讀課程的建設進程,經過五年來的努力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學生的讀書興趣得到了有效的激發,大部分學生養成了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以及做讀書筆記和日記的習慣;課外閲讀拓寬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時空,為學生的習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意識明顯增強,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訓練。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促進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優秀中青年教師。

但在這一建設進程中,客觀上還存在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農村國小課外閲讀教學的窘境

從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普遍陳舊,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較深,教學中題海戰役擠去了學生大量的讀書時間。學生的課外閲讀大多處於自流狀態,不少學生無書可讀,也沒有時間讀書。國小生的語文閲讀量、語文能力發展很不平衡。教師滿堂灌的課堂教學策略、課外作業的題海戰役使學生飽嘗語文學習的乏味與無趣;部分教師也認為讓學生讀大量的書既浪費時間,而且收效甚微。為應付方方面面的考試,強迫學生死記硬背,背誦大量的優秀作文。調查結果顯示,中高年級學生基本人手一冊《優秀作文選》,擁有率高達98。2%。大量機械重複的背誦任務,使國小生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從而扼殺了他們廣博閲讀課外書籍的積極性,他們不再將讀書當作一種快樂,而是變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

(二)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的瓶頸問題

2 、厭讀。由於農村學生受家庭影響,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好多學生看書積極性不高。不少學生家長認為讀書不如做題。雖然老師也強調要求學生多看課外書,但他們缺乏良好的閲讀習慣和方法,對有限的圖書也僅僅是囫圇吞棗,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課外閲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家校聯手,為學生推介中外優秀兒童讀物

英國詩人柯勒律治告訴我們,閲讀者首先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這樣才能像挖寶礦的礦工,把礦渣甩在一邊,只揀純淨的寶石。

通過調查,我們瞭解到原有閲讀教學中的諸多薄弱環節,學生的課外閲讀水平明顯不平衡。通過召開家長會,將課外閲讀書目及具體要求印發給各位家長,提醒家長為孩子購買圖書,建立家庭書櫥,督促孩子讀書,檢查讀書情況,鼓勵他們為孩子的長遠發展做智力投資,為孩子的終生髮展奠定厚實的人文基礎。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則,根據市教研室對課外閲讀的總要求,以《課外美文》、《閲讀大綜合》、《國小閲讀》(素質教育小叢書)、《國小語文必背及精讀古詩文選》為藍本,結合學生實際,要求低年級着重閲讀《安徒生童話》、《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話》、《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側重培養想象能力;中年級着重閲讀《成語故事》、《兒童小百科》、《西遊記》等少兒故事、科技常識等,側重培養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級着重閲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愛的教育》、《中華上下五千年》等比較通俗的古今中外歷史故事、名人傳記等,側重培養鑑賞評價能力。必讀書目及選讀書目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點到面,既有階段性又儘量保持連貫性,使學生獲得系統、完整的知識的同時,又能逐漸鍛鍊和養成自學的能力。

(二)明確要求,拓寬課外閲讀的時空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課外閲讀應該是一種獨立的學習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需要,獨立自由地確定目標、選擇讀書、制訂計劃、控制進度,但教師必須加強宏觀調控與指導。從時間上來説,每週設立一節閲讀指導課,一節課外閲讀課,基本上保證每天最少半小時閲讀。從指導內容上來説,主要有讀物的推薦選擇、月度序目指導、運用工具書指導、閲讀方法指導和閲讀筆記指導等。具體地説,第一、二學段應着重引導學生進行優美詞句的摘抄;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練習和講故事訓練,教給學生背誦方法並幫助學生選擇材料;第三學段教給學生抓住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和講故事、寫好片斷賞析式的讀書筆記;指導學生如何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發表獨特見解;教給學生現場競技的技巧;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文章(或書籍),進行感情朗讀或複述;指導學生寫好讀書感。從指導方法上來説,要明確讀的目標、掌握讀的層次、指導讀的方法、抓住讀的時機、變換讀的形式和完善讀的檢測。

(三)以研促教,探索課外閲讀教學創新模式

課外閲讀不僅僅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過程,而且也是發展學生能力的過程。指導學生課外閲讀應特別注意教給學生思考方法,把讀的過程變成思維加工的過程。學而不思則罔,思緣於疑,要培養學生自問、自讀、自答、邊讀邊思的質疑解難能力,運用工具書的能力以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能力。即要求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然後按問題有針對性地自讀文章的有關部分,以默讀為主,最後以口或筆自答。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灌輸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確處理主體與主導的關係,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摒棄傳統語文教學的條條框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閲讀的實踐過程中,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閲讀樂趣,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挑戰意識(挑戰自我、挑戰同學、挑戰教師)和創新意識,帶領學生就教材的一些內容進行延伸、修改、重組、再創造,引導學生採取不同方式(上網、讀課外書、請教等)查閲資料,進行收集、加工,激發學生課前收集閲讀材料,課後依據課文內容拓展閲讀的積極性,為學生的課外閲讀鋪平道路。要重視以點輻射,把聯繫課文的課外拓展閲讀作為一個新的知識增長點、情感深化點和技能鞏固擴展點。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閲讀的時間和空間得到了解放,教師把花在多餘分析、討論、提問、機械練習上的時間省了下來,還給學生,讓學生實實在在地讀一讀、想一想,問一問,説一説,做一做,寫一寫,讓整個課堂活起來,讓全體學生動起來。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閲讀方法,努力培養學生自主閲讀的技能。如培養學生討論交流的能力、質疑問難的能力、預習的能力、自學的能力等,學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閲讀技能,才能由過去傳統的接受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四)活化課程,充分發揮小主人作用

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隻靠課堂就能學好的。所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不僅能激活學生的閲讀興趣,而且能夠豐富學生的閲讀積累,鍛鍊語文能力。如:課前5分鐘演講,語文開心辭典,成語典故,巧接詩詞,名著導讀,讀書心得交流,讀書筆記展評,創編童話、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講述、競答、推薦、品評、交流、創編等活動中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通過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使學生髮現不足,尋找差距,從而促進內需,變要我讀為我要讀,切實感受到閲讀是人生一大樂事。

此外,在指導學生課外閲讀的過程中,儘量提供多種機會讓學生及時輸出信息、運用知識,通過班級牆報、學校黑板、櫥窗、紅領巾廣播站,讓學生交流從課外閲讀中獲取的最新信息;召開故事會,讓學生講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氣憤、最精彩、最難忘的故事;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會,讓學生聯繫實際談讀書體會,相互交流,促進知識內化;舉行賽詩會,開展古詩接龍等豐富多彩的詩歌朗誦比賽;舉辦優秀讀書筆記展覽,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促進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幾點建議

1、要創造性的開展課外閲讀活動。教師要善於準確把握兒童的閲讀期待,激活他們的已有經驗,及時滿足他們的表現衝動,因勢利導,讓他們盡情地將自己的閲讀感受表露、溝通、碰撞,從而體驗到語言的張力、閲讀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感受課外閲讀的樂趣,增長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促進智力發展,全面提升語文素質。

2、對學生的課外閲讀要求要把握適度原則,謹防因為課外閲讀,人為地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尤其是讀書筆記的書寫,要輕形式,重實效。學生可寫、可摘、可畫、可剪、可貼,千萬不可因為強調寫挫傷學生的閲讀積極性;

3、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優化自身素質,提高指導能力。課外閲讀課程能否發揮最大成效關鍵在於教師。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大量閲讀,廣泛涉獵,不斷提升人文素養。如此,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激活學生閲讀的內部動機,實現課外閲讀教學的雙贏。

總之,經過對農村國小語文課外閲讀教學現狀的調查,我發現閲讀面窄,知識儲備少是影響國小生語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國小生的語文閲讀量、語文能力發展很不平衡。我認為課外閲讀應該是一中獨立的學習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需要,獨立自由的確立目標、選擇讀書、制訂計劃、控制進度,但教師必須加強宏觀調控與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語文教學調研報告7

20xx屆高三語文教學工作具有“任務重,變化大,時間緊”的特點。為此,我市全體高三語文教師正以愛崗敬業的精神,埋頭苦幹,認真教學。教學工作“五認真”,做得比往年更好。這是我們通過兩週的高三教學工作調研所獲得的第一感覺。

其次,大多數學校的高三語文備課組,教學和複習工作計劃制訂得較好。如省溧中、南渡中學等,教學計劃的指導思想正確,工作目標明確,教學措施紮實,教學進度安排恰當。

再次,集體備課的風氣一年比一年濃厚。

另外,各校的教學和複習資料的選訂與配備也比較恰當。

同時,我們通過聽課、查備課筆記和作文批改、查看教學工作計劃、交流討論等,發現了高三教學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

1.課堂教學中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情況、架空分析並且將現成的結論塞給學生的現象比往年大大減少。然而,部分語文教師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同時,卻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因而給學生的讀書、思考和語言訓練的實踐活動時間不多或不充分;另外,教師讓學生回答問題,常常要求學生講出教師備課時的答案即標準答案,如果學生的答案不符合要求,教師則千方百計要“引導”學生走上“標準答案”的軌道。這實際是借學生的嘴巴説出教師要説的話。客觀地説,這並不能真正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學生成了教師的傳聲筒。這樣做的結果同樣是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2.課堂訓練以一問一答式的口頭訓練為多,要求學生動筆進行語言表達的訓練少;識記、理解層級的思維訓練多,概括、綜合能級的訓練少,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則更少。

3.作文訓練,有的過多追求篇目數量;有的訓練質量不高。尤其是在幫助和指導學生觀察、思考社會生活及積累情感體驗、生活經驗方面做得不夠。

4.少數教師沒有能夠真正吃透大學聯考考綱和大學聯考對高三學生的能力考查要求,在複習教學過程中,花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去講解大學聯考不作考查的知識內容。另外,個別學校的高三備課組將第五冊的外國文學等單元教學內容全部捨棄,沒有具體的教學要求。

5.個別學校的高三語文備課組,集體備課不能落實到位。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提出如下建議和要求。

第一、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20xx年的大學聯考考綱,研究近年來的大學聯考試題,想方設法收集大學聯考信息,從而準確把握高三教學複習工作的方向和重點。

第二、認真修訂好高三教學工作計劃,使得計劃更加科學、合理,並且有一定的“彈性”,以便於能根據新的情況做出新的調整。要結合高三第六冊教材內容,思考下學期的教學複習工作的思路和安排,做到高三全年教學“一盤棋”。

第三、嚴格按照教學計劃開展教學和複習工作,大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①新授課。課堂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認真讀書、思考、討論、練習等,並用“心”去“悟”,訓練思維,培養能力,提高語文素養。對於第五、六冊教材中的有關內容,如外國文學單元、《紅樓夢》單元、科幻小説寫作等,大學聯考不一定考查,但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和終身發展,也應認真教學。

②踩點複習課。一要吃準、吃透考點要求,“化虛為實”,如,這些考點的大學聯考要求是什麼,大學聯考是怎樣考的,題型有哪些種類,歷年來這些考點的變化、發展如何,等等。二要篩選訓練材料,“精”字當頭,“以一當十”。三要講究訓練方法,提高訓練實效。突出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的訓練,讓學生悟深悟透,舉一反三,訓練思維,提高能力。

③綜合訓練課。根據本校學生學習情況和複習教學實際,精選試題,形成“拚卷”,不圖省心省力而照搬套用現成的試卷。訓練中重視考試速度、考試規範、考試技巧、考試態度、考試心理等等方面的指導,做到“嚴格要求,訓練有素”。

④練習講評課。針對學生綜合訓練中普遍性、典型性問題進行講評,要通過講評,能夠解決某一方面或某一類問題。

⑤寫作教學。要繼續想辦法幫助學生擴大閲讀面(如印發一些“千字文”,短小精悍的時文),拓寬知識面,開闊視野;同時激勵學生走向社會,關心生活,思考生活;幫助和指導學生對閲讀和社會生活中實踐中的有價值、有意義的材料進行思考、分析、體驗、感悟和提煉,分門別類加工成為寫作的半成品,蒐集在記憶的倉庫裏,以便隨時提取和選用;另外,要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最後,要重視寫作文體的訓練,要求學生寫什麼文體的文章就要象什麼文體。寫作訓練既要有數量的要求,更要有質的方面的要求。

第四、進一步加強集體備課。一要具體實在,不流於形式;二要措施紮實,落實到位;三要分工合作,羣策羣力,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baogao/mqk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