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打破教育的仰視鏈隨筆

打破教育的仰視鏈隨筆

江湖上傳説,人大附中的學生間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小時不努力,長大上隔壁。

打破教育的仰視鏈隨筆

是的,北京考生可以低分上清華、北大、人大,南京外國語學校可以一屆僅有21人蔘加大學聯考只因其他學生已全被世界名校錄取,多少三四線城市考生因此感歎自己生不逢地,只能對着別人優越的政策和條件望洋興歎。

可如果是北京考生,就無處仰望了嗎?

如果北京考生有外國國籍,連大學聯考成績都不用苛求,一部分學校隨便你挑。再往上去,這類有外國國籍卻非在美國本土求學的學生,申請哈佛、耶魯也得受到歧視,只能仰望着本土的美國學生。

那麼,如果僅是三四線城市的考生,就徒有臨淵羨魚之心了嗎?

講道理的話,中國十三四線城市比比皆是,許多人不得不上到高中就回家打工。這些人,也恰恰仰望着三四線城市那些擁有一個走出去的機會,能憑几張考卷改變自己人生的考生們。

社會學裏有一個著名論斷:鄙視鏈是無盡的。反過來看也可以這樣説:仰視鏈是無盡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樣的教育體制下我們從不缺仰望的對象,教育公平原來是講公平地接受教育,而不是接受公平的教育。於是生活在三四線城市的我們習慣於仰望遙遠的帝都。

但回頭看呢?

正如前面所説的,我們在仰望別人的同時,卻忘了自己也在被別人仰望。《塔木德》裏説道:“人的眼睛是由黑、白兩部分組成的,可是神為什麼要讓人只通過黑的地方去看東西呢?因為人生必須透過黑暗,才能看見光明。”

仰視能讓人感慨、嗟歎、怨天尤人,回頭卻能讓人挺起胸膛;仰視能讓我們看到自己擁有的是何等少,回頭卻能讓我們看到自己擁有的`是何其多;仰視會挫去自信,回頭卻會讓人把握當下。蕭紅在《生死場》裏説:“我不能決定怎樣生,怎樣死,卻可以決定怎樣愛,怎樣活。”的確,我們不能決定自己出生在帝都還是鄉下,但無論怎樣,我們都應回頭看到那些自己被別人仰望的優勢。這世上不缺麻省理工博士夫妻的女兒考上哈佛的故事,更不缺寒門貴子的傳奇。

打破教育的仰視鏈,在自身基礎上無限延伸,直至閃閃發光的世界盡頭。

標籤: 仰視 隨筆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3k27r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