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教育教學讀後感

教育教學讀後感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教學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教學讀後感

教育教學讀後感1

如果孩子生活在讚賞中,他便學會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便學會譴責;如果孩子生活在敵視中,他便學會好鬥;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懼中,他便學會憂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會相信自我周圍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他便學會鍾愛別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幫忙中,他便學會關心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親情、友誼中,他便會覺得他生活在一個完美的世界。

每個學生的心中都有一個用心、樂觀、進取、勤奮、堅強、勇敢、好學、豁達、善良、聰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極悲觀自卑,而是外界壓抑的結果。多給學生説“我期望、我推薦、你覺得、你能行”,尊重孩子是貫徹素質教育的前提。徹底改變評語中“該生”怎樣樣,寫出“你”的特點、對你的推薦、對你的期望,要點燃學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現學生高高興興進學校,而一部分學生“雙差”而出。

教育要為學生的一生負責,決不能僅僅為了考試,我們在培養一個人,一個將來在社會立足的人,一個要有創造性潛力的人。這是教師神聖的職責。家庭教育很重要,但問題是家長缺少教育觀念!家長會必須要給家長講清楚:1、儘量多表揚孩子,輕易不要批評他們,因為他們已經長大。2、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和進步,不要因為考試失誤而責備學生。3、多瞭解孩子的心理、交往和想法,必須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員之間要民主,要談心,要溝通,但決不能對孩子放任自流。4、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教師,不能在別人面前説孩子的缺點,堅決不能給孩子下結論。5、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讓他們學會待人接物、學會關心、學會尊重別人、學會負責。6、必須要給孩子做表率,經常與學校溝通。

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知識、尊重社會,學會尊重、學會關心能夠作為高一德育培養的目標的主要目標!

青年教師應努力實現三個突破:首先突破課堂關,要熟悉教材,善於組織課堂,掌握必須的教學技巧;其次突破知識關,要超多做題,研究大學聯考,明確每節課該講什麼,重點是什麼,能圍繞中心講課,提高教學技巧,做一名優秀的“演員”;第三突破教學關,講解深入淺出,方法靈活多樣,“教”“學”並重,有思路、有深度、有高度,做一名優秀的“導演”。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學的學生??新教學觀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有機統一,教學是一種對話、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教學相長。

教師不僅僅僅是傳知解惑,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讓學生會學而不是學會知識;教知識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從知識的發生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培養學生學習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潛力是教學的關鍵。

新教學觀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潛力,在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會學。這種參與不僅僅僅是簡單的課堂提問!

新教學觀首先要求教師要吃透學情,要明白學生需要什麼、學生在什麼狀況下能發揮潛力!興趣、方法、習慣、性格、個性、心理品質、目標、非智力因素等都值得重視。

國小教育的核心在於喚起他們的信心,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基本的學習行為習慣,懂得為人處事的基本道理,進而掌握基本的知識(知識決不是第一位的目標)。

教育教學讀後感2

讀完《學習助手》的文章後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顯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讀完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為什麼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了二、三年級甚至有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學生呢?”是這些學生太笨,是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是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

因為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學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為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羣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等待我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後勁生。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麼困難,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習題。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們光聽別的學生流利的回答,記黑板上的內容,而要設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為思考的過程已經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獲得一點點進步也好。

説説容易做做難。我覺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為我給學生上着同樣的課,提着同樣的問題,做着同樣的作業,考着同樣的試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養的原因吧。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時間忙於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教育孩子,有多少時間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雜誌閲讀呢?所以今後,我要象要求學生那樣要求自己:多讀書,讀好書。

一名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吧,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師有一桶水,現在隨着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讓孩子更有所學、有所獲!否則,拿什麼來教給孩子呢?這就要求:一要勤於讀書,充實自我,使自己的知識海洋不斷得到充盈,不會枯竭,才能源源不斷地使自己充滿活力。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帕夫雷中學》有這樣一段話:“一所學校可能什麼都齊全,但如果沒有了人的全面發展和豐富精神生活而必備的書,或者如果大家不喜愛書籍,對書籍冷淡,那麼,就不能稱其為學校。一所學校可能缺少很多東西,可能在許多方面

教育教學讀後感3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合作學習”已經深入了“學會學習”的課堂。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於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它能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共同發展,更是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成功快樂的法寶。

但正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一書中所説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如重“學習”輕“合作”,學生“作”而不“合”;重“形式”輕“實效”,合作徒具其形;重“結果”輕“過程”,學生合作不充分;重“學生”輕“教師”,教師“放”而不“導”。如何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真正領會合作學習的思想內涵,切實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我在教學實踐中也作了一些嘗試,採用到一些書中提到的策略保證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談談感受。

一、合理組建學習小組,明確分工

合作學習小組是學生合作學習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我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4人,組長一名,負責組織工作;副組長一名,負責協調、記錄工作。組長為1號,副組長為2號,兩名組員依次為3號、4號。這樣做既可以保證小組學習有序有效進行,又能為全班交流提供便利。教師可以就同一個問題請不同小組的同一號學生髮言。這樣做利於不同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促進共同發展。

二、精心安排學習內容,學前提要求

為了讓合作學習的內容更具討論價值,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安排設計合作討論的問題,只有適當的、有價值的合作學習內容才能激發學生討論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習內容的有效性。教學中我大都會在關鍵處設計一些具有啟發性的、適合展開討論的問題讓學生自學,然後組織小組交流,再進行彙報交流。為提高學習效率,我要求組長在組織學習時,可先由小組裏的4號同學發言、質疑,因為相對而言,他在小組裏學習較差,提的問題也較簡單。所以小組交流的基本順序是:4號質疑,3號解疑,2號補充,1號總結。依此類推,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交流中學到知識,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三、把握合作學習最佳時機,學時拓思維

首先是課文的重難點處。一般説來這些地方具有挑戰性,學生也更願意去討論解決問題。如《永遠的白衣戰士》這一課,針對課題提問“為什麼説葉欣是戰士而不説是護士?”學生合作解決的意識和慾望都會更加強烈。其次,在學生對課文出現迷惑時,如《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當小女孩質疑“這個連衣服也穿不整齊的人,怎麼能是‘最偉大的人’呢?”學生也存在這樣的疑問,不妨讓他們抓住課文討論下,這樣有助於擴展他們的思維,形成自己的認識。最後在學生討論出現分歧和矛盾處,也要展開討論。

教育教學讀後感4

我學習了“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中的第二卷“學習指導”一書,通過學習,我認為學習魏書生一、要學習他的教育思想;二、要領會他的教學藝術。

魏書生的教育思想和課堂藝術不僅僅是體現在課堂上,而是體現在課前、課後和課外;不僅僅是體現在教書上,而是體現在育人上;不僅僅是體現在教師的如何教上,而是體現在學生的如何學上;不僅僅是看學生在課堂上如何學,而是看學生在課前學的怎麼樣。所以,魏書生的課堂藝術的魅力主要表現在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積極性的調動、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效果的檢測上。 因此,縱觀魏書生的教學全過程,魏書生的教學,不僅僅是師生之間簡單的教與學的互存關係,而存在着一種普普實實的教學組織環節和組織形式。

魏書生教育思想的實質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即自學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學會學習是通向21世紀的個人護照。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使學生會學,促使差生轉化一直是他努力 的方向。要使學生會學,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魏書生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時,總是把直接興趣和間接學習興趣結合起來,使之互相促進,這樣學生的 學習興趣就會越來越濃,變成滿足心理需要的一種極大樂趣。培養學習興趣,還應注意既要有廣泛的興趣,又要有中心興趣。學習興趣與老師教學有着密切的關係,同樣是課堂,有的教師視為畏途,有的教師則視為樂園。魏書生上課,學生興趣盎然,忽而眉飛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覺得是一種享受。

綜觀魏書生的教學,方法靈活 是他的特點。魏書生常説,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保證。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傳授知識的程序,要研究教學方法,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改進教學,教師的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教師在課堂上創造精神的飽滿和樂觀愉快的語調,在培養牢固持久的學習願望和取得越來越好的成績方面,對興趣培養都有極大的意義。並對一堂課還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要求:一堂課應當激發出真正的激動心情。魏書生教學,就是要通過各種教法找到興趣的源泉,他認為,教師講課,寡淡無味,平鋪直敍是教學的 大忌。他總是力圖為學生創造一種輕鬆活潑的學習氣氛,在課堂上,趣事,樂事層出不窮,學生思維可以馳騁,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久而久之,學生對他教的語文學科產生濃厚興趣,愛上了他並迷上了他。

新的事物,學生會有興趣。變換教學方法從中得到快樂,學習興趣就會成倍增長。魏書生老師在校或外地講課,課前總喜歡用氣功冥想的辦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魏書生常説老師要教給學生一些常規性的學習方法,幫學生制定一些學習的規矩,制度,計劃,在一些方面使學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規矩可遵守。在一些方面讓學生猜的透,但在具體一堂課的安排上,具體教法的運用上,在一些小的技術,技巧問題上,又應該讓學生猜不透。越猜的半透不透,學生越願猜,越猜學習興趣越濃。與教師感情越進,對教師所講的理解的 越深。

教育教學讀後感5

一段時間以來,我認真拜讀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專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於教育改革並付諸實踐。他以藴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在陶行知看來,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於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他主張把教育與生活完全熔於一爐。“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內容是“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陶行知認為,人們在社會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過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可見,陶行知所説的“教育”是指終生教育,它以“生活”為前提,不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他堅決反對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

陶行知認為,“生活主義包含萬狀,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屬之”。“生活”不是人們通常狹義的理解,而是“包含廣泛意味的生活實踐的意思”。“生活”是包括整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生活的總體,是人類一切實踐活動的總稱。“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質而言,是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具體講,教育的目的、內容、原則、方法均由生活決定;教育要通過生活來進行;整個的生活要有整個的教育;生活是發展的,教育也應隨時代的前進而不斷髮展。教育改造生活是指教育不是被動地由生活制約,而是對生活有能動的促進作用。生活教育的實質體現了生活與教育的辯證關係。陶行知認為:“在一般的生活裏,找出教育的特殊意義,發揮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時要在特殊的教育裏,找出一般的生活聯繫,展開對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響。把教育推廣到生活所包括的領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準的水平。”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脱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對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麼一個高度,讓人為之震撼,震撼於他的精闢和深刻,同時感歎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繼續前進、感悟和探索……

教育教學讀後感6

在假期我認真讀了“學會為人生護航”這本書,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尤其是對後進生的教學更有了比較清晰地教學思路。下面便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一、教師對困難學生的尊重和接納,是使他們輕鬆愉快地學習的重要條件

一般來説,這些學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經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師對自己“以誠相待”,不歧視,不諷刺,不打擊,不揭短。他們有一個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對他們抱有誠摯的愛,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熱愛學生,融洽的師生感情是轉化後進生的思想基礎和前提。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愛生的情感投射到學生心裏。比如,在數學課堂上,老師提出問題時,隨之對他們投去一個充滿信任的、親切的目光,一張和藹可親的笑臉等都會在他們心中掀起波濤。老師心中有他們,他們心中才會有老師,師生感情上的一致性,會引起雙方信息的共振,此時學生的接受能力最強,教學效果最佳。

  二、改進教法,加強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理解困難、思維能力差,因此根據教材的不同特徵,教法上要不拘一格,靈活多變.講課時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儘量降低學習坡度,分散難點,給予模仿性練習的機會。還要加強變式訓練,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情況及時得到反饋。講授速度要適合他們的接受情況,講課語言應儘量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另外特別應加強直觀教學,凡能利用直觀教具的應儘量利用。提問時應該選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評價時,特別應注意他們的進步處和閃光點,及時予以鼓勵,耐心鼓勵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善於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具體事物去説明數學知識,用數學知識去解答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從這些學生常見又感興趣的事物中提出他們沒有想到或解答不了的問題,能有效地激發求知慾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三、降低要求,減輕作業負擔,幫助困難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

對於數學作業,應以課本為主,不搞偏題、怪題,不搞題海戰術。題量要適中,可以結合學生能力,不搞一刀切,作業數量和難度可作適當調整。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髮現解題規律,掌握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數學題目千變萬化,但其規律和類型都是有限的,引導學生抓解題規律,用規律指導練習是搞高質量,減輕作業負擔的根本途徑。

由於種種原因,學困生的學習不僅僅是來自於學業本身,還有可能來自於外界的各種壓力,這其中就不乏有教師的“一筆”。所以教師一定要調整好心態,重新審視一下自己身邊的學困生,重新尋求一種教育方法,使這些孩子能夠早日重拾學習的信心與樂趣,綻放出和別的孩子一樣燦爛的笑臉!

教育教學讀後感7

在這段時間,我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當代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是他一生心血築就的紀念碑。在此我們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驗;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素質教育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鑑。下面來談談我讀書的心得。

一、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好的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儘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育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愛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讀後感《教育教學論著讀後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

二、蘇霍姆林斯基説:"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我們上課時有時常常會感覺到學生學的沒勁,教師也感覺講得沒意思,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教師講課時激發不出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對教材研究不深,沒有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除對教材講述的含糊不清,針對性不強外,不注意調節課堂氣氛,以至於孩子們有的聽不進,有的聽不懂,也因此形成了一種沉悶的感覺。教師的這種淡而無味的課堂教學,對教材鑽研不精的態度,立即會傳遞給學生,這樣一來,教學內容似乎成了架設在師生之間的一條鴻溝。面對着難以逾越的寬度,學生怎麼能精神得起來,興奮得起來?學生對學習的熱切願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願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讀了這本書後,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他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它讓我謹記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努力改進並完善教育方法,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搭建發揮發展才能的平台,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

教育教學讀後感8

所謂物理教學最優化,是指運用系統的觀點組織物理學科教學過程的結構,促使教學整體最優化的一系列方法。

一、系統規劃學生髮展的重點內容

所謂系統規劃,是指老師根據教學大綱、教材、教學目標,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學力水平、教學條件和教學環境等因素,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品德、能力等方面進行不同層次的劃分,從整體上構建具體學科教學最優化的目標體系。知識包括語言知識、讀寫知識、史料知識、概念、原理、規律等;技能包括聽説技能、閲讀技能、書寫技能、計算技能、實驗技能等;品德、能力諸方面的發展包括幫助學生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培養愛國主義情操,發展思維能力、自我評價能力以及良好的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二、綜合設計物理教學目標

物理課堂教學目標是指導教學內容的選擇、控制教學過程和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人們常常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潛能綜合制定目標體系/其操作程序是:確立目標層次分類(知識、技能、態度、方法等)———分析教材整體及各章節的知識構成——確定知識、技能與學習能力目標———按目標界定的要求進行教學——檢查目標到達與否——進行教學評價及目標優化。

物理學科教學目標優化的策略是:建構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目標體系,力求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較大的提高;減少教學時數,選擇最簡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實現目標;突出目標的具體性、可操作性和可測性,以利於教學的實施以及對教學的診斷和評價。

綜合設計目標體系時既要明確當前必須達成的目標是什麼,又要了解達到這一目標之前先到什麼,還需考慮達到這一目標以後的發展目標是什麼。

三、合理構建物理教學方案

物理教學目標明確規定了教學的具體任務,或教學應達到的最終狀態。如何實現目標,必須研究具體途徑,用文字、圖表等將其“固化”,即構成教案。形成教案的首要工作是分析該單元或該節課的具體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本節課目標密切相關的先前目標有哪些?學生的掌握情況如何?不經複習能否直接導入新課?目標完成程度如何檢驗?在實現本節課目標的過程中學生可能產生的反應有哪些?通過分析上述問題,可以獲得各種可能的學習途徑,再經比較、選擇,從中找出一至兩種合理的方案,嘗試其可行性。即定的教學方案並不是不變,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不斷完善教學方案。

四、優化組合物理教學方法

經驗表明,在一定情景下,包括“滿堂灌”在內的各種教學方法都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方法。若人們人為的割裂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的整體聯繫,採用極端的做法,盲目追求外國“時髦”的教學方式,對傳統一概否定,就會嚴重妨礙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我們不能忽視教學方法的系統性,從某一側面討論如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實驗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的類型和功能,而應類似於“探究———發現教學法”“程序教學法”“單元結構教學法”等以研究整體為出發點的“綜合式”方法,其最大特色是側重解決問題的系統分析。

標籤: 讀後感 教學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dqmo6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