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班會課的教育教學反思

班會課的教育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班會課的教育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班會課的教育教學反思

班會課的教育教學反思1

古希臘特爾斐神廟前豎立着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面篆刻着一句警諭認識你自己!在人類的各種社會活動中,認識自己恐怕是最難實現的人類課題。對於即將升入國中的國小生來説,渴望瞭解自己、認識自己的內心需要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峯。本次班會中,我通過精心設計活動企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這一課題,精心創設情境,誘出問題,讓學生在合作探究活動中體驗和理解,再與學生共同分析解決問題,以達到做最好的自己的目的。仔細回顧和總結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我覺得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肯定的地方:

(1)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愛因斯坦曾經説過:“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負擔。”心理學也告訴我們,學生只有在愉快的身心放鬆的狀態下才能更有效地學習。如何有效的提高學生對於知識和技能的訓練,情感地體驗、態度地轉變以及價值觀的引導便顯得更為重要。因此,本節課中,我以《欣賞你自己》的小詩導入,為的是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積極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一種愉快的情緒狀態下參與課堂,獲得體驗,獲得成長。

(2)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快樂積極參與。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一系列的環節:“自己最美麗的地方”“你最欣賞的一個人的美麗瞬間”“你對自己的哪些地方不滿意”……讓學生通過寫一寫,説一説,議一議,真正體味到參與的快樂,收穫成功的體驗,促使學生從體驗中獲得自身的成長。另外,在課堂中鼓勵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培養他們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通過合作和分享,不斷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不斷激發學習的願望,滿足自我成長的需求。

(3)達到情感體驗、做最好的自己。

通過課前蒐集的一些名人資料,讓學生真正體味自己的不足與他們這些身殘志不殘的名人相比,顯得多麼不堪一擊,讓學生的情感再次昇華,心靈碰撞思維的火花,要想做最好的自己,不僅要正確的認識自己,更重要的是完善自己,爭當做最好的自己。

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階梯”。《做最好的自己》這一主題班會的教學設計方案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檢驗後,雖然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還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如(1)各個教學環節之間銜接不夠緊密,環節間的過渡不夠圓潤。

(2)有些教學方法比如合作學習的開展還比較膚淺,學生還不能有效地進行分工學習,常常是課堂上感覺挺熱鬧,學生卻沒有發生更深層的認知活動。

(3)在40分鐘時間內完成課堂教學,時間顯得比較倉促等等問題。

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以後的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得到不斷補充和完善。

班會課的教育教學反思2

由於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反覆的過程,所以除了在班會課上展開習慣養成教育,其實在平時任何時間都需要不斷重複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對於這一次以培養良好的行為與學習習慣為主題的班會。班會的目標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到習慣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告別不良的行為習慣。班會的形式主要形式是:討論。我們班學生大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道理從他們自己或者小夥伴的口中講出比從老師説教更為容易接受,事實證明,討論式班會效果也更好。

從內容環節上看,整堂班會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一、班上最近存在的不良習慣,習慣的重要性。

二、如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如何告別不良習慣。

其中所有的活動都是圍繞這三個部分展開,主線索比較明朗,但在三個內容的銜接過渡方面還需要改進和錘鍊,使之更加自然流暢。內容選材也比較符合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有些事例能夠引起中學生的興趣,增加了趣味性,也使學生從故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但由於這三個方面範圍較寬,每個部分拿出來都可以講一節班會課,所以內容略顯臃腫,時間有些緊張,沒有做到知識點的深入挖掘。還需要精簡內容,進一步深入展開,讓學生體會的更加深刻。

從形式上看,這次班會採用了多種形式。例如,運用事例感悟讓學生感受到習慣的重要性。通過故事續寫讓學生體會到不良行為習慣帶來的危害。運用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找出身邊的不良行為習慣並拿出解決的對策。但是討論時間比較難控制,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可以適當減少討論次數,增添知識搶答之類的環節。

班會存在的不足:

1、班會準備不充分,沒有讓學生蒐集相關方面的材料。

2、問題設問不具體,沒有更加密切的聯繫學生實際。

如果提前蒐集關於同學們現狀關於習慣方面的照片作為討論,效果可能會更好,尤其是學生討論時候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從學生主體地位上來看,基本上能夠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去體會,讓學生去找,讓學生去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但學生舉手發言不是很踴躍,提問範圍也太窄,沒有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其中去。在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探討方面做得不夠好。

總之,這堂班會課讓我感到了自己的很多缺點和不足,需要通過更加努力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水平,從而爭取更快的成長和進步!

在班會課以外,時時刻刻都要落實關於習慣養成的培養,只要一出現問題,及時以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反覆教育,最終才能使得良好習慣真正落實,總之,良好習慣養成教學是持久戰,班主任必須和學生共同努力,一旦鬆懈的話,壞的習慣可能又浮出水面,不利於班級管理。

班會課的教育教學反思3

這節課的活動目的是通過活動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雙手可以做很多事,明白自己已經長大了,不需要依賴別人,懂得自己照顧自己,樹立自立自強的心理。

同時讓孩子們體驗自理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有信心去挑戰一些他們目前不會做的自理事務。

這題材選得實,很符合現在的兒童。因為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為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基。培養國小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當今社會對兒童終身發展的要求。但是,現在的國小生由於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加上長輩的寵愛,事事有大人幫着做,使得他們不愛動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凡事想依賴別人,久而久之,產生惰性、自理能力低的現象。

在這節課的活動中,學生暢所欲言,課堂氣氛很活躍。因為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例,情境的設計很真,它能激發學生的説話興趣。我通過具體事例讓學生明白自己能獨立做很多的事情,樹立自信心,敞開心扉。繼而順勢引出生活中你還有哪些你能做卻還沒有去做的事情,為下個環節做鋪墊。

在整節課中,課件起到輔助的作用。一張張精巧的圖片,一個個活靈活現的案例能恰到好處地出現在投影上,讓他們彷彿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通過教授這堂課,我也發現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也知道了今後的努力方向。繼續努力吧。

班會課的教育教學反思4

所謂班會活動的反思,我們認為就是對班會活動的教育效果、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或轉變)情況作出價值判斷,使教師能根據反饋信息調整教育行為,家長能有針對性地配合學校教育,學生能知道自己的進步、成功與失敗,並據此調節自己的發展方向。班會活動的反思,是對班會活動目標達成度的評價。它要求老師對照目標,對學生的道德概念、知識、意志情感及思想品德行為進行分析判斷,找出成因,在學生合作的基礎上,制定矯正發展計劃,並經過一定的行為訓練,活動強化,真正達到預期效果。

我執教的這節主題班會課---我自信我成功,活動的過程中花了很多精力,班會活動一結束便放鬆了思想,出現“虎頭蛇尾”的現象,即“班會活動結束了,我的一切工作也就結束了”。僅僅滿足於同學情緒激動,受到“很大教育”,而沒有做到深入細緻的落實工作,甚至認為沒有這個必要。實際上,無論同學在班會活動上受到多大教育,心情如何激動,如果不把這些教育效果落實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來,這些效果便不能鞏固下來。任何班會活動的效果的發揮都不會僅限於課堂活動進行的過程中,一次成功的主題班會活動,學生受到的影響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甚至會讓我們的年輕一代終身受益。這就提醒我要十分重視鞏固教育效果、這一環節,要注意最大限度地發揮班會活動的後效。

班會課的教育教學反思5

教完這一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被課文的內容深深地陶醉了,同時被嘎羧的真情震撼了。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內涵豐富、篇幅較長的動物小説,全文接近20__字。課文記敍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着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一、讀課題,定基調

講課伊始,讓學生齊讀課題《最後一頭戰象》後,我定基調:課題讀起來有一種沉重的感覺,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在一次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戰象,再讀又有一種英武的感覺,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一頭在戰場上浴血殺敵的大象。就是這樣一頭大象,在它生命的最後歷程中,做了那幾件不同尋常的事呢?學生説。我隨機板書:"重披象鞍""告別村民""重臨戰場""埋葬自己"。從而以時間為序理清了課文脈絡。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把握。併為下面語段的品讀鋪墊了一個悲壯的基調。

二、做到長文短教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較多,學生在理解上肯定會有一定的難度。備課前我也去查閲了有關長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可以採取"直奔中心"法,即從整體入手,通過整體感悟,讓學生直接觸及中心正題,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研讀,放棄逐字逐句的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於是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從採用"讓學生提出疑惑自讀解疑,師適時引導,點撥,拓展總結點題。這樣一個三步曲。這樣充分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也很好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得投入。第一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現的幾種情感,以朗讀為主,在讀中體會戰象的品質,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描寫的細膩。

三、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本對話

在點撥疑惑的過程中,如何讓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走進文中的作者、波農丁。實現與文本的對話。這成為了我備課時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於是在教學"披掛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們抓住了

"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同時,也把抓事件品細節悟感情這一學習方法教給學生,為後面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讀中悟情,收穫感動

在學習本文中,我採用了讓學生快速閲讀全文,抓重點語段細讀,男女生賽讀,選擇令自己感動的語段邀請同伴自由讀等多種形式,學生不僅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描寫的細膩,透過這些文字。還體會到了嘎羧的善良,忠誠情懷,思想得到了淨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動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人呢?

五、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崔巒老師有一句順口溜説的是:"讀思議練重實踐,人文薰陶含其中",通過閲讀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的空白點需要學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戰場時"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親了又親","震耳欲聾"的呼喚等等,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點。於是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們開始思考久久的凝望裏嘎羧彷彿看見了什麼?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彷彿在説什麼?在震耳欲聾的呼喚裏,它彷彿在呼喚什麼。這些口語表達的設計,即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同時落實了"讀思議練重實踐"這一句話。

還可以嘗試,在進行長文短教的教學時?引導學生重點抓住一處(如嘎羧在打洛江畔憑弔的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樣的一幕?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際它為何這樣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從而體會嘎羧的善良與忠誠……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有待在以後的課堂實踐中,探索。

班會課的教育教學反思6

對於集體備課的理解,我目前的定位是個人對整個單元課文的把握加上同教材的老師的看法互相補充,以實現資源的共享。一個單元的課文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會更有利於教學效果的優化。而這需要教師提前用心地去研讀課文,去思考。在此,我把自己對於第二組課文粗淺的思考記錄在下。

本組教材是以"以誠待人"為專題編寫的。課文的內容生動、感人,從不同的角度讚美了誠實、守信等道德規範,使學生懂得誠實、守信比金錢、財富更重要;要用自己的勞動去維護個人的尊嚴;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講究認真,講究實在;遇事要將心比心,多為別人想想等。整組課文充滿豐富的人文內涵。4篇課文的語言簡潔生動,敍事條理清楚,尤其是對人物語言、行動、外貌等描寫,十分逼真,這些都是孩子們學習語文的好材料。

集體備課反思5篇教學反思《中彩那天》這篇文章我認為以下幾個點是要抓的。1、這個道德難題指的是什麼?為什麼説這是一個難題?從這個難中去體會父親的掙扎以及偉大;2、體會開頭與結尾之間的呼應關係;3、為什麼説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理解這個"富有"的特殊意義;4、展開想象,把車子還了之後家裏各人的想法、語言、神態等幾方面寫成一段話,用上多種對話形式。

《萬年牢》是一篇略讀課文,應引導學生在閲讀提示的基礎上自己去學習課文,重點是理解三個萬年牢的不同含義以及三者之間的聯繫,另外中心詞反覆出現也是寫文章的一個方法,這點也應該讓學生明白。

在學了這兩篇課文之後,可以佈置寫一篇讀後感,談一談人如何抵制住各種誘惑,堅守自己的道德準則。

《尊嚴》和《將心比心》這兩篇課文除了要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外,重點是體會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從中感悟人物形象。讓學生明白言語文字皆是有情之物,表達怎樣的情感,塑造怎樣的形象,用怎樣的語言表述才合適。

而本次習作內容為説説心裏話,我想把它作為一篇日記來做個簡單的指導,而因為我對單元作文的定位(在本單元的閲讀課中就要引導學生領會相應的寫作方法,在習作時回顧並學習運用,提高學生在作文思維拓展及結構行文上的能力),我把本單元的作文內容改為:成長過程中的一件事。竊以為這個內容比較符合本組課文的人文主題,而且此類寫事作文正好結合本組課文中關於人物外貌、動作和語言的閲讀體悟來引導學生如何通過此類描寫塑造人物形象,表達情感。另外積累一些富含人生哲理的名句,並學會運用。

班會課的教育教學反思7

《畫風》一課主要講三個國小生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並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畫風,進一步培養獲得美的享受,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並且把想象到的畫風的方法寫下來,這樣就達到讀寫的統一。

成功之處:

1、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量少,且要求認識的七個字中有六個出現在課文的人物姓名中,所以識字教學時我安排"打招呼、交朋友"的活動,先展示宋濤、陳丹、趙小藝的畫像,號召同學和他們三個做朋友,與他們打招呼,作簡要的自我介紹。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在活動中認識了生字,還鍛鍊了口語交際的能力,同時也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2、注重學生學法的指導,能把課文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

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當的是學生的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向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樂於交流的好習慣.

不足之處:

1、應該在課堂中注重"以讀為本",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本節課在學習過程中,欠缺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學習完課文,應該回讀課文,讓學生對這篇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和完整的印象。朗讀的形式比較單一,時間比較少,朗讀指導不到位。在讀上關注了量而沒有關注質的提高。學生朗讀不到位,教師沒有作必要的範讀指導。

2、在教學的過程中,也產生了一些值得探究的問題。例如,在教學環節上,我還設計了拓展:讓學生説説還有什麼方法可以畫風,或者畫聲音、味道。學生的想像力都非常不錯,説出了很多方法,積極性也不錯。但這方面就花了不少時間,所以讓學生在文本上的感情朗讀和分角色朗讀的時間就比較倉促,學生沒有什麼時間去消化、吸收文本文字。然而這部分的內容是不能這樣拉過去的,只能留到下一課時。課後有老師向我提議,拓展不是重點,有時間可以説多一點,沒時間就算了。雖然我很認同朗讀文本的重要性,但也產生了困惑: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訓練學生思維、口語表達能力,等等方面的拓展。

措施:

第二課時,及時鞏固,充分讀書。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厚。通過指名讀、男女生對讀、齊讀、比賽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學生已經對這篇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和完整的印象,不再是零零散散的支離破碎的印象。

班會課的教育教學反思8

國中地理新教材知識條理清晰,內容豐富詳實,是使學生們“獲得終身發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礎知識”的教學目的的具體體現。因此,教學中應該避免照本宣科,讓地理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們通過積極參與來獲得知識和認識自然發展規律的一個平台。能夠反映地球運動的自然現象有很多,例如:晝夜現象、季節變化、極晝、極夜現象等等。我選擇了地球的公轉知識加以介紹。該部分知識的難度較大,同學們難以理解,但同學們很感興趣。

雖然學生們對地球的運動會對地球表面產生的各種現象司空見慣,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變化規律。如: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的位置,什麼時間在什麼位置,會有什麼現象。這一系列問題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識沒有文字説明。怎麼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住地球運動(地球公轉運動)所產生的現象呢?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我先後想到了兩個教學方法:

第一,圖表結合講解法。鑑於教材中的圖像和文字系統都是我們要掌握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可運用空間想象的思維方法,通過讀圖(地球公轉示意圖)可使學生們加深對文字系統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有助於他們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空間結構和空間聯繫。但是,本課的內容比較抽象。由於學生們在國小的地理知識比較薄弱,而且空間想象思維特別是女同學的空間想象思維比較差。如果只通過圖表結合的方法,憑藉學生們的空間想象思維,將其儲存在大腦中,再經過加工、分析、比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來獲取新知識,對於他們來説那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用這種方法給他們有個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學器材來演示地球公轉示意圖。學校的地理教學器材不夠齊全。經過整理,我利用地球儀、電筒、在黑板上畫圖相結合及演示一年中地球運動的變化和直射點的位置、時間、產生的現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re1n9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