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中學英語教育教學敍事

中學英語教育教學敍事

教學敍事是當前國內外課程改革背景下廣泛流行的一種教育研究方法。小編收集了中學英語教育教學敍事,歡迎閲讀。

中學英語教育教學敍事

  中學英語教育教學敍事【一】

英語作為學生學習的第二語言,有着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殊性。從學科本身來講,課堂上出現各種意外事件的頻率比較高,再加上剛從國小進入國中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行為習慣相對差些,所以能否較為妥善地處理好突發事件就顯的尤為重要。俗話説的好“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只有“沉着”,才能“應戰”,才能將被動局面扭轉。

一次在快要上完一節還算滿意的課後,一個學生突然舉手示意。原本以為他要提出針對本課的疑問,沒想到是向我告狀。告狀的內容是他身旁的小許同學在課堂上偷偷地看了大半節課的課外書。因為他坐的是最角落的位置上,再加上我在平時告訴學生在課堂上不許學生隨便告狀的規定(怕影響學生上課),所以始終未發現他在看課外書。正當這時下課鈴聲響起,為了不耽誤給其他學生布置作業,我只説了句:“下課後,小許同學幫我把小黑板拿到辦公室去。”在回辦公室的路上,我一邊走在他身旁,一邊和他進行了這樣的對話:“上課看的是什麼書啊?”小許:“《福爾摩斯偵探記》。”

“哦,那這書講的是什麼故事啊?”小許:“講福爾摩斯是如何進行偵探的故事。”“哦?他和厲害吧?”小許:“他太厲害了。”“那具體説説啊。”他開始莫不做聲,估計在努力回想,但似乎因為語言組織能力不是很好,沒有立刻回答,這時也恰好走到了辦公室。讓他放下錄音機後我問:“你這節課共看了幾頁呢?”小許翻了翻書説:“好幾十頁。”我説:“不錯呢,一節課可以看那麼多。如果你一節課能學那麼多知識該有多好啊(自言自語),那你在課上有聽到我講了些什麼嗎?”小許:“ruler。”

(以前的舊知識,在這節課中運用於新舊知識的結合環節)我又接着説:“不錯,一心能二用,邊看書邊還可以聽課,説明你很聰明啊。”小許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我立刻又問:“那你能用英語説説這ruler是什麼顏色的嗎?”(顏色是這節課的新授內容)小許不是很自信地回答:“red?”

我豎起拇指表揚道:“Very good!”(接着便拿出了另外幾種顏色的詞語卡片,如我所料有大部分都讀不出,我便反覆耐心地教他讀,耐心的糾正)不到5分鐘,那孩子已經掌握的差不多了。我又問:“你覺得那書好看嗎?”小許有些不太明白意思地點了點頭。我説:“我是説你看的懂那本書的,對嗎?”小許回答:“是。”“那如果你沒有很好的語文基礎,能看懂裏面的內容嗎?”小許搖了搖頭。“你知道嗎?如果你英語學好了,能看懂更多更有趣的書呢。而且還可以看英文版本的書呢? 想看嗎?”小許説:“想。”“那以後上課...... ”小許沒等我説完就説:“我會認真聽講的。”我點着頭鼓勵他:“好,我會在上課時看着你的表現的,別讓我失望哦!”“嗯。”

從那次事情後,我在上課時就格外注意起像小許那樣雖然聰明但注意力不容易長時間集中的孩子來,有時候因為喉嚨疼,還回請他們來幫我做佈置作業的小話筒(我輕聲向他們傳達作業內容,讓他們大聲向全班同學宣佈),發現他們在上課時的表現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我上課也更有效率了。卡爾·羅傑斯有句名言:一旦真誠、對個人的尊重、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等態度出現了,振奮人心的事情就發生了。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們的幼稚和天真;用充滿愛的眼睛欣賞學生……即使是成績最差,行為最隨便的孩子,他們也有自尊,也要我們所説的“面子”。很多課堂上的突發事情其實並不需要立刻處理,如果留到課後,給學生和自己的思想一片天空,讓談話溝通給彼此的心靈一個自由,那麼我想教與學就將不再是心血來潮和靈感突發的過程了。

我上面提到的例子,是很平常、很普通的事情。我們做教師的幾乎每個人都能夠遇到,但要真能夠做到恰如其分,得心應手,卻也不是那麼容易,就我本人來講,在平時很多的教學過程中就犯過不少錯誤。解決一系列的問題除了自身的素質之外,仍然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自身的努力,加上對於教育事業的熱愛,加上對自己所教學生的深厚的愛,我想我會把這種應對此類“突發事件”的能力提升為一門教育藝術的。

  中學英語教育教學敍事【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是教學任務的執行者,而另一方面應該作為一個自覺的反思者,在不斷地自我追問中,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使自己成為研究者而不是“教書匠”。目前,許多國中英語教師由於課時較多、教學任務繁重,很難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另外,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覺得教學研究很深奧,甚至認為是與己無關的事。實際上,教師對教學行為的自我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如何進行反思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講自己的教育故事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可在課前、課中和課後進行,這裏筆者主要介紹一種課後反思的做法。

課後反思的形式有多種,常見的是教師在公開課後的評課。但是,筆者在參與本地區這類教研活動時發現,授課教師往往在授課上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在課後的反思活動中,通常只是聽課教師對該堂課的評價,很少有執教者本人的自我反思,即使有也只是寥寥幾句。

筆者認為教師講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是一種較好的反思方式。每位教師都應關注自己教學中的細節並對此進行描述。

例1:一位深受學生喜愛的英語教師在一次教研活動中敍説了這樣一件事:

“這幾天在某班上課時總感覺課堂氣氛沒有以前活躍,學生髮言沒有以前踴躍。我經過反思,並沒有發現什麼問題。昨天上課前與一位女學生聊天時才得知是因為我這幾天走進教室時表情嚴肅,導致了課堂氣氛緊張。沒想到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竟然與我的表情有關!”

這種敍事再現了課堂的'真實情境,有助於教師進行多角度思考。如上例中,這位教師所在教研組就此進行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討。教師們都各自反思了自己是否有類似的情況,總結出:學生在課堂上的很多表現其根源還出在教師身上。在英語課堂上,焦慮是影響學生口頭表達的重要心理障礙。怕説錯是形成學生焦慮過多的原因,而教師情緒的好壞往往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師在教學中的確應注意此類問題。

教師在自我敍述中需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反思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而改之。這種敍述還可以啟示同行,引起共鳴,最終達到教師參與教研的目的。

二、講自己的教學故事

教師在講述“教學故事”時,應注重教育實踐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即遇到了什麼問題,問題發生後是怎樣解決的,解決過程中是否發生了其他的事件。

教學敍事的具體做法可以是教師講述自己執教的某節課,也可以敍述某節課中發生的一件事。教學敍事可以是教師個人教育事件的敍述,也可以敍述集體備課或課後集體講座中的收穫與遺憾,教師將自己的感受完整地記錄下來,使之成為一份課堂教學實錄。

例2:有一位青年教師想了很多辦法來幫助英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下面這則教學日記記錄了她的教學困惑:

“近來,我發現班裏有幾個學生見到我時不打招呼了。通過和這幾個學生的誠懇交談,我知道了原因。英語課堂上開展小組活動時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但我發現不是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這類小組活動。為了使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也能‘動’起來,我便將他們組成一組,並親自參與這個小組的活動。但由於這幾個學生期會考試的英語成績不及格,班裏有些學生便將這個小組戲稱為‘紅燈區’。我真沒想到我的一片好心竟還有這樣的副作用。”

例1和例2只能説是一份教學實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敍事。因為它們沒有反映出教師本人的“反思”以及反思後所引起的教學改進和教學重建。所以,筆者建議教師對自己的實錄做些補敍,即把自己對這一節課某個教學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關的教學環節中,用“當時我想……”“假如我當時能……”等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改進教學的思考。這樣,教師就將自己的感想和對相關教育理念的理解融入到了課堂教學實錄中,使之成為夾敍夾記的反思。例2中的教師和她的同行在連續幾次的教研活動中都在探討在小組活動中怎麼分組會為最佳搭配,並就此成立了課題組。下面是這位教師的一則補敍:“小組劃分有多種方法,應視教學情況來定:可按學習能力和水平劃分;可按學習任務的難易度劃分;還可按學生的人際關係劃分;也可以隨機抽籤劃分。無論怎樣劃分都要把握一個原則,即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並能使小組成員相互協助、共同合作,以提高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效,並達到所設定的學習目標。”

關注發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故事,並通敍述這些故事進行反思與分析,是教師投身教育研究的前奏。這樣的教育敍事反思行動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並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rvlyq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