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中國古代歷史名人事蹟大全

中國古代歷史名人事蹟大全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事蹟的經歷,對事蹟很是熟悉吧,事蹟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那麼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古代歷史名人事蹟大全,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古代歷史名人事蹟大全

中國古代歷史名人事蹟大全1

河北省定州市,不僅保存着文物古蹟雪浪石和東坡槐,而且一直在傳唱着地方戲曲“定州秧歌”。這些,都與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有關。

蘇東坡,號東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縣,嘉佑年間進士。宋朝熙寧年間,他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被貶。後又因“愛性剛偏,黑白太明”,敢直言諫君,於元佑八年,又由禮部尚書貶為定州知州(刺史)。那時,定州北臨契丹,是宋朝的邊防重鎮,蘇東坡上任後,首先整飭軍紀,修建引箭社,以鼓舞士氣。他在定州任職雖然只有八個月,但做了大量利國利民的好事,至今傳為佳話。

蘇東坡在定州勤於察訪民情。一天,他來到定州城北的蘇泉、西坡、大西丈、小西丈村一帶巡訪,看到這些地方地勢低窪,沼澤片片,茂密叢生的雜草掩蓋着肥沃的泥土。於是,他便想到盛產水稻的老家四川眉山,如來個“南稻北移”,定會將定州變為富庶之地。於是,他責成專人,到南方運來稻種,並親自向農民傳授水稻的插秧、栽培和管理技術,使昔日的荒野水灘開出了一塊塊稻禾競秀的水田。

過了些日子,蘇東坡下鄉巡訪又路過這裏,聽到插秧的農民在唱:“蛟子咬哇螞鼈鑽,撓窪苦哇插秧難,眼看水荒變成了米糧川。唱不盡的插秧歌,心裏喜滋滋的甜。”生動樸實的歌詞和活潑動聽的曲調,吸引了這位既擅長詩畫,又精通音律的大文豪。於是,他將詞曲記錄下來,稍加整理,定名為“插秧歌”。自此,插秧歌在定州北部男女老幼間傳唱不息。後來,蘇東坡又填過幾首“插秧歌”歌詞,以“水上白鶴驚飛處,稻田千里盡秧歌”的詞句,描繪當年秧歌在定州一帶的普及情況。“插秧歌”開始時民間歌舞,後發展為有人物、有情節的河北地方戲曲“定州秧歌”。

蘇東坡在定州除鼓勵農民改良土壤、治理荒灘外,還廣為植樹造林。他非常喜歡北方的大槐樹。這種樹木質堅實,枝葉茂盛,夏季裏黃花滿枝清香怡人,並且耐嚴寒抗風雪。蘇東坡曾在定州他的“雪浪齋”院裏栽種了兩棵。此樹雖歷經千載,但至今枝繁葉茂,東面那棵的側枝向兩側伸展,猶如鳳凰展翅;西面那棵則挺拔高聳,猶如神龍遊天,故定名為“神龍”、“舞鳳”,成為當今定州市一大景觀。現在,“神龍”歷經千載風雨已有“龍鍾之態”、“舞鳳葱蘢如蓋”。樹下邊還挖有一口“龍井”,正好將架轆轤安在枝椏上。

至於蘇東坡在定州修建的“雪浪齋”,更是有名的一景。它是蘇東坡的故居,具有北方建築的樸實、幽深;又有江南園林建築之精巧、典雅,乃北宋羣體建築的代表之作。

中國古代歷史名人事蹟大全2

漢朝的時候,有一位歷史學家叫司馬遷。他祖上幾輩都是國家的史官,負責記錄歷史。司馬遷年輕時立志繼承家業,寫出一部完整的史書。他離開長安,到各地遠遊,考察歷史古蹟,蒐集到了許多珍貴的史料,瞭解了英雄豪傑和人民羣眾的動人事蹟。這使他更加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決心把那些豐功偉績記錄下來,傳給後代的人們。後來他父親去世了,他接着做了史官,想到自己的志向,就開始寫作。

沒想到這時候,一次政治事件把他捲了進去。司馬遷為國家着想,説了幾句真心話,得罪了漢武帝,被處以死刑。要免死只能出錢贖身或接受腐刑。司馬遷家裏沒錢。他萬不得已,接受了腐刑,以求活下去。腐刑是最殘忍的刑罰,失去男性特徵,成了宦官一類的人。這對司馬遷是多大的打擊呀!有的人認為他不該怕死貪生,甘受污辱;朋友們也疏遠了他。司馬遷不去辯解,只是夜以繼日地寫作。多少年後,他終於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記》。這時候,他才説出了自己的想法:“人都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死了有如九牛亡一毛,有什麼可怕的?我是為了寫這部史書而求生的呀!我不願意我們國家的歷史在我手裏中斷,英雄的事蹟在我心中埋沒。現在書寫成了,就是讓我死千次萬次,我也不怕了!”

中國古代歷史名人事蹟大全3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縣人,我國近代人民教育家。1914年畢業於金陵大學,後赴美留學。1917年回國後推行平民教育,認為“教育是共和國的保障”,並把畢生精力投入到了教育中。

陶行知在擔任一所學校校長時,一次,他看到學生王友用泥塊砸同學,當即制止,讓他放學後到校長室。

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王友已等在門口準備挨訓了。沒想到陶行知卻給了他一顆糖,並説:“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很準時,我卻遲到了。”王友驚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顆糖對王友説:“這第二顆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停止了。”

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顆糖:“我調查過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遵守遊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説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王友感動極了,哭着説:“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自己的同學……”

知這時笑了,馬上掏出第四顆糖:因為你正確地認識錯誤,我再獎勵你一顆糖……我的糖分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中國古代歷史名人事蹟大全4

明代,江寧湖熟鎮有十三個門,門門都有木柵欄開關,還造了五座更樓:東、西、北面各一座,南面有兩座,都造在柵欄門上頭。白天行人出入,夜晚有地甲看更,二更天一過,十三個門就關門上鎖,不許通行了。

東面的大門叫獅子門。一天,二更敲過,門外來了位客人叫門。老更夫就着月光一看,叫門的是位文弱書生,心裏想:人家説不定是遠道來的`,方便他一下吧,就下樓打開柵欄門,讓他進來了。更夫問相公了:“你找哪家?”相公回説:“我是遊玩到此地的,哪個也不認得。”更夫心好,就説:“深更半夜的,相公不嫌髒,就在我這更樓上避避風吧。”那相公沒有去處,也只好跟他上更樓。一看,更樓雖小,東西也沒幾樣,睡的是地鋪,卻生着一盆火,火上吊着一把紫銅茶壺,暖氣當中夾着一股茶香。更夫拿圍裙把桌子、板凳一陣擦,就請書生坐下來歇着。更夫又拿來一隻杯子,擦擦乾淨,從火盆邊上拿來酒倒滿,還捧出一把花生米,笑笑説:“相公,吃點酒解解寒氣吧。”那書生早已餓了,也不客氣,端起杯子就喝,花生米吃得津津有味,連聲説:“好酒,好酒,好菜,好菜!”

書生吃喝夠了,精神大好,拿出隨身帶的文房四寶,對更夫説:“老人家,難得你這一片好心關照,我畫幅畫送你,表表心意吧!”更夫一聽蠻高興,連忙把油燈捻亮,看他畫。只見那相公紙一鋪,墨一磨,提筆三畫四畫,就畫成棵大樹,樹上分出五個岔枝,樹正中一個大窩,窩裏伸出五隻畫眉頭。相公收筆對更夫道:“有了這幅畫,以後你看更就用不着點香來計時辰了。”更夫想不明白,書生就指着畫裏的五隻畫眉説:“每到一更,窩裏的畫眉就有一隻飛到樹枝上,一飛就叫一聲。五隻畫眉飛出後,也就是五更天了。以後,它們又會飛回窩裏去。白天,你把畫收好,晚上再掛,放心睡覺,誤不了打更的事!”老更夫嘴上不説,心裏疑惑:“年輕輕的,説的比唱的好聽吶。”將信將疑地把畫收下了。第二天大早,相公臨走,更夫才想起來問問他尊姓大名。書生笑笑道:“我叫唐伯虎。”等老更夫回過神來去追,唐伯虎已經沒影子了。

當天晚上,老更夫吃過晚飯,就把畫畫打開,剛剛掛上牆,那畫上已經有隻畫眉歇在枝頭上了。二更剛到,第二隻畫眉又叫喳喳地飛上枝頭。就這麼着,三更、四更;五更,五隻畫眉前前後後都飛出了窩,神得叫人不敢相信。老更夫笑得合不攏嘴。

中國古代歷史名人事蹟大全5

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我國書畫是極負盛名的。他所寫的《蘭亭帖》流傳至今,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珍品。《蘭亭帖》集中體現了王羲之的文學才華和書法藝術的成就。

《蘭亭帖》是對自己所作的《蘭亭集序》的書寫。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3月3日,王羲之和當時的名士孫統、孫綽、謝安、支遁等40多人宴集在浙江省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縣)的蘭亭。這一天春光明媚,與會的人詩興大發,紛紛吟出一些詩來。王羲之為這些詩作所感動,欣然命筆寫了一篇序,這就是後來傳誦的《蘭亭集序》。序中記下了集會的盛況,反映與會諸人的觀感。《蘭亭帖》就是對於《蘭亭集序》的精書,寫得遒媚勁健,為後世學習書法的楷模。

王羲之書法的高超成就來源於他幼年的刻苦學習。

王羲之幼年學書的時候,非常羨慕東漢書法家張芝。張芝,字伯英,他的書法也是非常有名的。據説張芝學習書法的時候經常在衣帛上寫字,然後再把衣帛放在染缸裏染上色,做衣服用。張芝還經常到水池邊上去寫字,用池水磨墨涮筆,結果池水都被染成黑色。由於他這樣用功,所以字寫得非常好,特別是草書更為出名。當時的人稱他為“草聖”。王羲之決心學習張芝的精神,並認為:只要自己肯於刻苦努力,就一定可以趕上或者超過張芝。

王羲之不僅學習張芝的精神,而且還學習張芝寫字的方法。他也像張芝那樣,經常到水池邊上學習寫字。

王羲之家鄉臨川城下有一條河,靠河的邊上有一塊地方叫做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個很深的長方形水池,這就是他經常學習寫字的地方。每當春天到來的時候,他就帶上紙筆硯墨來到這裏學習寫字,用池裏的水磨墨,用池子裏的水涮筆,每當他的黑黑的墨筆投入池水的時候,水裏立刻出現一片黑雲似的水墨。這樣,天長日久,池水也就漸漸變黑了。隨着池水的一天天變黑,王羲之的字也一天天的長進了。不久,他寫的字就超過了當時的書法家庾翼。

有一次,他用草書給庾翼的哥哥庾亮寫了一封信,庾翼看到以後大為歎服。他説王羲之的字“真可以與張芝的媲美了!”王羲之終於成為當時的書法家。

到了宋朝,新城的墨池上邊建立了一個州學的校舍。州學裏有一位姓王的教授(主管教育的小官)。他因為怕王羲之臨池學書的事蹟被世人所遺忘,就寫了“晉王右軍墨池”六個字掛在屋前的柱子上,並且邀請當時的大散文家曾鞏寫了一篇《墨池記》。

曾鞏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在《墨池記》裏除了記述王羲之當時臨池學書的事蹟之外,還闡述了有關學習的一些思想。他説。“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這也就是説,王羲之的書法成就並不是天生成就的,而是精心努力的結果;後人之所以趕不上他,並不是後來的人不能趕上他,而是後人學習艱苦努力的程度不如他,這也是王羲之臨池學書的事蹟給予後人的有益啟示。

標籤: 歷史名人 事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1om4y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