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歷史新課程教學反思

歷史新課程教學反思

經過一年的新課程實踐,結合課標理解,做出以下反思:

歷史新課程教學反思

一、以課標為依據,取各版本教材之精華,把握課堂教學

歷史新課程的總目標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為我們現代化國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因此,本課程的許多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思路都與過去的分科教學有所不同。這就意味着,在新課程面前,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深入鑽研新教材,建構新的課程觀念,摸索新的教學方法。因此我們教學的着眼點應該是實現被教育理論家稱為教學活動的“第一要素”──教學目標,即以“育人為本”,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為宗旨,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歷史地史實素材是豐富的,但在某些問題上又會出現資料不足的問題,因此在資料過剩時如何取捨,資料不足時如何增加,最為現成的就是現有的四個版本的教材:人民版、人教版、嶽麓版、大象版,各版本取材不同,風格各異,對課標理解及講述順序均不同,但是共同的一個參照都是課程標準,因此在一年裏,備課授課時,各版本均互相參考,互相借鑑。如:必修二《蒸汽的力量》一節,課標要求是:瞭解兩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探究其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落實到本節,即為了解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探究其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各版本對照後,可以用大象版和人教版的多幅圖片,它們具有清晰、彩色的優點,將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飛梭、珍妮紡紗機、瓦特蒸汽機、輪船、火車、19世紀晚期英國海外貿易示意圖等圖片應用於本課教學,彌補人民版這方面的不足;作為課外延伸部分:中西此時的對比,可用大象版的材料設置情景;工業革命的擴展內容,可用大象版的部分資料,補充人民版突出美國,但不具備完整性的缺點;在重點問題:世界市場的形成教學設計中,為了設計情景,引導學生分析後自己得出結論,更是將各版本的材料,選取最直接,最能説明問題的圖文資料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很容易聯想已學知識,由淺入深地學習分析歸納問題,效果很明顯,達到的重點難點的突破。

二、新課程實踐中出現的問題

1、體系問題。

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就是:刪繁就簡,減輕學生負擔。課程是按照政治、經濟、文化專題三個方面來編排的',這三本書每本又分為中國與世界兩個部分,更重要的是內容的選擇比較龐雜,體系也比較混亂。比如,高一政治文明史,有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有近代列強侵華戰爭,有中國人民的反侵略鬥爭與中共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還有共和國時期的政治制度、外交政策、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又加上古希臘羅馬政治制度,近代代議制,馬克思主義、十月革命、兩極格局,世界多極化趨勢等等。高一學生在國中對歷史的認識是很模糊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如此繁雜的歷史,這是人為地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所以難達到減負的目的。

2、新課程歷史教材與學生生活貼近嗎?

走進學生生活是這次課改的目標與原則,但各套教材很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始。如“中國古代農業的結構與特點”這個單元,完全是知識到知識,人教版在第五頁角落上才有了第一個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問題:今天我們的主食中大米佔很大比例,而西方人基本上以麪食為主。這與古代農業發展有關嗎?這個問題看起來是與學生的生活有關了,特別是有“我們”一詞,拉進了與學生的距離。但是,南方人是大米為主,而北方人呢?因此,要走進學生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起張元教授出版的歷史教材的開頭是:箱子打開,裏面……一個考古學家的故事。多麼形象,多麼生動,暗喻打開歷史沉睡的箱子。

3、新課程難以逾越的評價關。

學習的目的是發展,學習一段時間以後,要了解學習的效果。教學一段時間以後,也要了解教學的效果。新課程在講多元評價、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評價等等理念之後,就沒有了聲音。新課改,專家們指出了正確的方向,可是誰來實現呢?沒有相應的大學聯考制度,沒有適合的評價工具與方法。不具備操作的教育政策實際上就是拿民族的命運作籌碼。

具體到歷史學科來看,當然逃不出艱難的困境。比如,情感目標如何評價?價值觀的目標又如何評價?這不是一節課、一年、一次考試能評價的。考試怎麼考更是一個最為棘手的問題?新課程教材先行,評價滯後帶來很大的問題。課程標準本來是很抽象的,比如:瞭解隋唐至宋元的政治制度演變。這句話可以濃縮成幾個簡單的史實,也可以寫出幾十本專著,學生究竟要達到什麼目標,誰也説不清。這就給教學帶來了很多麻煩。這個問題現在誰也回答不了,因為考試怎麼考還不知道,那麼,失去了目標的新課程如何推進下去呢?也許有人認為這就是實驗。可是實驗本身是有詳細計劃的,每一個步驟都要反覆推敲,是否具有可行性的。如果沒有這麼嚴密的實驗設計,還談什麼國家級實驗呢?倒像是望天收的農民了!

4、課時安排與課程要求相矛盾?

教材的編寫按照新課程標準進行,高中歷史必修課增加了中國古代史、世界古代、近代、現代史,可以説內容增加了兩倍,可是教學的時間只增加了原來的一半。教師們上課無法按照課時計劃進行,很多內容都是壓縮餅乾,教師不講解,學生根本弄不明白。更談不上什麼主動探究了。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高中新課程究竟應該編多難?課時安排與課程要求如何相適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d7lo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