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高一歷史課後教學反思

高一歷史課後教學反思

本課一共講了高一四個班:14班、13班、12班、11班(均為理科班)。經課後反思,發現以下問題:

高一歷史課後教學反思

首先,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課堂時間的控制,時間分配不合理,教學內容完不成。導入部分時間過長,遲遲沒有切入本課主題;前兩個子目花費時間過長,導致宗法制這一重點的、難理解的內容沒有講透,這實在是本節課最大的失誤。

其次,除了13班,其他班級均使用多媒體授課,問題在於多媒體、板書、教師授課之間如何有效銜接,使其既不耽誤時間,又能發揮多媒體和板書的作用。某些班級授課中存在板書書寫與講課內容存在時間差。此外板書字跡要加強,應該“遒美中求速度”。

其三,在授課過程中應當注意自己的語言以及課堂中比方的運用。語言應當隨性,但不可過於隨意!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有可能你的一句不經意的隨意語言,他們會效仿;你的一個不恰當的比方,學生會四處傳播;在授課過程中,我打過幾個比方,比如以國家主席和省長類比天子與諸侯;以周朝王畿地區類比今天的北京周邊,雖然易於理解,但儘量少用!

其四,教姿教態問題。在授課過程中,我有喜歡走來走去,踱來踱去的現象,教師可以下去走動,也是監督學生的一種方式,但不宜過於頻繁,過於頻繁會使學生注意力發生轉移。

其五,教學過程中,各主題之間銜接生硬,刻板,不夠自然。

一天的課結束後,有如下幾點感想和可以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1、初次感受到了“以學促教,教學相長”。在我的觀念中,一直認為學生的認識水平有限,以為他們應該聽老師來講就可以了,尤其是文科!事實上,這裏面存在着刻板印象。換句話説,我“低估”了學生。今天上課,我有幾個討論環節和自主學習環節,比如夏商時代的王位世襲制,通過一段史料來展示,使學生歸納它們的特點;通過分封示意圖來歸納分封制特點等等。雖説預先設置了,但我想學生也會沉默不語,所以本想自己來講。但14班某位學生在回答分封制特點的時候,出乎了我的意料,他談到一點:“分封的`諸侯國鎬京東邊的多,西邊的少”(大意)。回答完畢後,我讓同學們鼓掌,以此來鼓勵他。這一點是我在備課的時候所沒有想到的,這也促使我課後回來進一步思考這個問題。看來,雖然是理科班,雖然是學生,但是學生的思維的發散的,不應過分“低估”。課後與學長們交流,他們提供我幾個觀點:1)西邊乃羌戎之地,開發的比較晚;2)東邊歷經多次族羣融合和商朝的開發,有分封基礎;3)地理環境,西邊多山;

2、課堂中生成性問題如何處理。比如11班曲心?賜?г諢卮鴟址庵鋪氐閌保?檔攪恕爸芡醯娜?Ψ稚ⅰ保ù笠猓?N業筆敝皇撬怠盎卮鸕貌淮恚?胱?薄F涫嫡飫銼嚦梢醖誥虻畝?骰故潛冉隙嗟模?蛭?以謐芙岱址庵撲?鸌饔玫氖焙潁?岬攪艘壞恪骯?胰?η饔諮廈堋薄U饈欠袂昂竺?苣兀糠且玻〉?俏頤揮兇プ≌飧鏨?尚暈侍猓?裝琢魘АL熱餱プ。?翁檬奔淙綰未?恚恐檔梅此肌?/p>

3、本課是請了葛連寶師和金麗青師去聽的,在課後交流過程中,也有幾個問題是值得關注的。比如,諸侯王的“權利和義務”還是“權力和義務”?還有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是歷史的進步性,而我的課上沒有提到。在備課過程中,我發現“三監叛亂”這件事兒,學界還存在爭議,究竟是“管叔、蔡叔和武庚”還是“管叔、蔡叔和霍叔”呢?與晉這一封國有關的典故“桐葉封弟”。

4、備課過程中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要知道學生心理,換句話説就是要“備學生”,昨天劉xx老師告訴我説:“一定要了解學生,不然你課講得再好,學生也不喜歡。”(大意)本課我在多媒體上用了較多的文言資料,還有繁體字,是否合適?因學生而異。

5、授課不宜“滿堂灌”,以前我認為“滿堂灌”很好,尤其對於人文學科來説。但現在看來,若是老師口若懸河,學生一言不發,除非老師講得“相當”激情洋溢、生動形象,否則,不僅老師累,學生也膩煩。以我現在的能力,雖説有激情,但若要整堂課都能抓住學生,功力還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應當選擇適合學生的問題供學生討論,教師引導。這樣既不使老師過於勞累,也可以活躍及課堂氛圍,因為學生的思維不可小覷。比如這堂課我讓學生通過讀圖歸納總結分封制的特點,我自認為是很好的一例,學生在仔細觀察中一定會發現一些問題,此外還可以培養學生閲讀歷史地圖的能力。

6、課堂語言不夠豐富。這裏的語言,專門指的是學生回答問題後,該通過何種表達方式讓學生坐下。我在授課過程中,基本上是“好,請坐!”是否過於單一呢?

7、誠如學生對老師的第一印象一樣,老師對班級的第一印象也會影響老師的情緒。比如在13班上課,第一次上課在他們班就感覺講得不好,課堂比較沉悶。這節課依然如此。

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l33wp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