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精】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精】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

一、備課的過程

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找準備課的方向。思考學生的認知規律,創制有效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應該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應該及時瞭解學生的現有的知識儲備情況和當前的思靠習慣方式。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將內容進行刪減。根據學生的思考問題的習慣,設計有效地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的難點。教師創設的教學活動也要體現時代的特色,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

備課反思:

教師備課時,應該擴充自己的眼界。適當運用課外豐富的材料來支持自己的觀點,讓歷史內容變得血肉豐滿。

教師備課時,應該認真梳理知識點之間的邏輯結構關係,明確每一節、每一章的主題,在主題的統領下,將一節課、一章、一冊書的內容吃透。在這個前提下,教師學會詳略處理。

教師備課時,應該向富有經驗的老教師虛心求教。學習他們對歷史知識的把握方式,向他們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也因該向優秀的年輕教師學習,學習他們生動有趣而又富有成效的教學活動設計。

二、反思

教師的教學目標應該簡單明確。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引導學生思考探索的方向。教師出示的學習目標,應該考慮學生的認識層次,設計時應該要簡單,明確,使學生理解學習任務。

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也應該要有向學生傳授開展活動的方法。在情境問題教學中,教師經常遇到問題時,學生雖然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討論積極熱烈,可是在展示時候,經常出現與活動目的相左的情況。我認為教師在備課時,應該也要考慮學生應該如何進行活動,採取怎麼樣的方式,甚至給學生做幾次師範以供學生進行模仿。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參與活動的能力,讓教學設計活動真正發揮實際的功效。

教師的教學設計也要應該有同現實世界相聯繫的部分,增強歷史課的現實感,進而培養學生的感悟歷史能力,在情感態度上有所收穫。歷史教師可以現實生活中的某些恰當事物作為導入,也可以談談歷史事物對於現代社會的影響等,拉近歷史知識同現實的距離。這也要求歷史教師在平時要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視野,對於當今的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應該有所瞭解。

教師的備課應該要考慮到學生的思維活動方式。國中學生的思維仍以感性思維為主,教師在授課時,應該給學生一些感性的材料幫助學生理解某些較為難懂的歷史知識,如直觀性的圖片模型、經常運用的史料等。這樣不僅增強歷史的韻味,而且讓學生有了感性的深刻認識。同時教師也應該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理性認識,利用一些問題鍛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

學生應該有質疑的活動。教師的教學設計重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學習並理解記憶歷史內容。學生能夠對他人的展示或者某些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那麼表明學生對於這段歷史有了一定的思考。學生的質疑也會讓展示的學生做好必要的準備,起到一個客觀的約束作用。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2

我的這節課主要反映出了這些問題:一是對本課的重難點沒有把握好,這就造成了本該重點講的地方反而因時間不足而沒有講透。“文景之治”本應是為下面“漢武帝的大一統”做鋪墊的,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並沒有處理好...

我的這節課主要反映出了這些問題:

一是對本課的重難點沒有把握好。這就造成了本該重點講的地方反而因時間不足而沒有講透。“文景之治”本應是為下面“漢武帝的大一統”做鋪墊的,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並沒有處理好他們兩者之間的關係。其實,我在課程設計的時候就已經想到過這個問題,但是在具體的講課過程中由於語言不夠精煉講的又過細和隨意性,使得大量的時間浪費了。

二是缺乏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比如説課前如何預習、上課時怎樣做筆記等。七年級階段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老師必須教會他們掌握科學高效持久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我在課上沒有完全落實教會學生勤做筆記和巧做筆記的任務並且缺乏講練結合,這就造成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比較低。

此外,在故事的引入和合理利用方面還欠考慮,沒有做好趣味性、生動性和啟發性的結合。在課程內容的過渡方面,自己也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

針對上面的情況,我要認真思考和正確對待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出現的這些問題。首先,我認為自己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追求,只有這樣才能擁有不斷改進的原始動力和方向。目標是指引我們行動的指南和參照物,每個人都只有努力過了才能收穫進步和成功。其次,要多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教學風格。孔老夫子曾説過“吾日三省吾身”,我認為只有看到並承認自己和其他人在教學方面存在的差距那麼自己才能有所進步,既然這樣那麼我們每天都應該對照一下反思一下以及改進一下。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3

(一)這節課下來我覺得做的較好的地方是:

1、靈活處理教材、靈活處理課堂、儘可能引導學生提出些問題並解決這些問題。本來準備4分鐘完成的自主學習部分,就用了12分鐘,打亂了預計的安排,好在及時做了調整,將學生已經掌握的秦暴政方面的具體表現略講一下,從而為後面的步驟順利實施贏回了時間。

2、歷史與現實生活相聯繫。比如講解徭役的問題,比如引導學生理解鴻門宴的寓意問題。在講鴻門宴問題,通過學生的講解引導學生理解這個典故的寓意,並進一步和學生的自我保護聯繫起來,起到較好的學以致用的作用。

3、將教材的知識做適度的拓展延伸,考慮到七年級學生的特點,通過引導學生理性、客觀、多角度的思考,還是讓學生(至少是部分學生)得到了昇華和提高。從而超越了教材。

4、環節的過渡方面也是處理的比較輕靈、流暢。比如導入設計、從秦暴政過渡到大澤鄉起義、從秦滅亡到楚漢之爭的過渡,這些小安排還是收到不錯的效果,讓整節課連貫,緊促。

5、三維目標的落實方面效果較好,通過自主檢測反饋的信息感受到這節課教學效果不錯。

(二)然而這節課操作下來,也有做的不夠好的地方。

1、學生自主提問方面的引導。這個環節由於該班學生可能突然間改變了教學模式,一時不能適應,弄得自主提問環節有些冷場,學生提不出一些有質量的問題,而且提問的學生積極性不高。

2、一節課的容量過大。可能長期呆在九年級的緣故,這節課忽略了七年級學生不可以長時間集中精力,最多25分鐘的“紅線定理”。本節課除了8分鐘的自主學習和8分鐘的自主檢測之外,差不多有半小時在讓學生緊張思考和解決問題,導致學生有疲勞感。

3、板書方面。由於時間關係,將課堂總結進行的較為倉促,而沒有落實到從基礎知識到基本能力再到情感價值觀方面的縱橫向聯繫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有種一目瞭然的直觀感受,從而實現本節課的昇華。

4、本節課圖像信息的處理較少,大量的文字信息,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也是不太適應的。

5、成語故事的蒐集與整理方面也做得不到位。

總的來説,這節課收穫還是蠻多的,有成功也有失落,有喜悦也有遺憾。好在人們常説:教無定法、教無止境。今後的教學中繼續完善和發展自己的課堂吧。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4

昨天在七2班,我感覺歷史複習課上的特別扭,課堂上提的問題沒人回答。我發了一通脾氣,説你們班每一次歷史考試總是倒數第一,並揚言今後再出現這種情況,堅決不客氣。

課後我冷靜下來,和同事議論了這件事,他們也給我出了許多好主意。針對這種情況我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大家寫一下歷史課的感受,和對老師的建議,而且我覺得任何事只要動腦筋思考,就會不斷完善。

第二天,我早早來到辦公室,作業已擺在我的桌子上。一個上午,我一直沒出辦公室。在那裏認認真真地閲讀同學們寫的內容。做了下面的分析,之後又根據同學們的要求對一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一、不回答問題的原因:

1、不會,懶得思考。

2、缺乏自信,覺得答案不夠完善,不敢説,怕嘲笑。

3、沒聽講,不知道老師的問題。

4、太簡單的,不想回答;太難的又不會回答。

二、學生困惑及急需解決的問題

1、上課思想不集中。

2、對老師所講的內容,整體上把握不好。

3、如何答好歷史材料解析題。

三、問題與解答:

1、設計問題要有針對性

老師講課要有吸引力,讓學生時刻關注老師,關注課上知識;不斷思考問題。特別是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要深思熟慮,考慮到學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問,沒有任何的價值。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這就是教師點燃起來的勤學好問、渴求知識的火焰。老師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願望。老師的思考能激發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嚮往。

2、我自信我能行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這樣説: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抬起頭來”意味着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任何一個人,當他昂首挺胸、大步前進的時候,在他的心裏有諸多的潛台詞——“我能行”、“我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會幹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對我來説不算什麼”……假如每一個學生,都有這樣的心態,肯定能不斷進步。有自信才能增強自己的實力,有實力你會更自信。

3、怎樣答好歷史卷子的材料解析題?

仔細審題,讀懂題意。這是成功解題的基礎,它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不對題”“答非所問”的現象。同學們在答題時首先要讀懂題意,弄清材料所反應的歷史事件,確定中心。其次,要讀懂試題的設問,明確用什麼方法來回答什麼問題等。

圍繞問題,尋找知識的.落腳點。開放性試題的命題依據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為導向的。同學們在解題時必須以教材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向教材求索,尋“根”問宗,找出解答問題的相關歷史知識,切忌隨心所欲,想答什麼就答什麼。注重發散思維,全方位解答。正確運用發散思維是解答開放性試題最為重要的思想武器。

我作為一個歷史新課程教師,在教材、教法、學生情況等把握不到位,應該多下苦功夫,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使學生苦幹加巧幹,考出優異成績。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5

貞觀之治一課的教學思路是:課前採用學案讓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預習。讓學生了解本課的知識結構。為課上的探究做好準備。課上前5分鐘對學生進行了學案預習檢測。與以往提問式檢查預習不同的是,能夠了解大多數學生的預習情況。由於預習學案的量小而精;學案檢測試題分為A、B、C三檔,可選性較強。學生積極參與,今天適用。效果很好,超出了預期的目的。為課上的探究做出了充分的準備。

教學過程中,當學生探討:唐太宗的制定措施是如何體現他的認識時。有學生提到;“政府輕徭薄賦,不讓老百姓幹很多繁重的活,不從老百姓搜刮很多錢,減輕了人民的負擔。發展生產,開墾大量荒地。促進經濟的進步,人民的日子愈來愈好過了。”另一個同學説:“這麼好的君主,中國現在讓唐太宗統治,我們的生活也一樣的幸福。”

作為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唐太宗,改變不了壓迫人民的本質。他的一切做法無非是安民心,從而穩固其統治的手段而已。從太宗的話中得出,他認識到人民力量強大的同時,擔心“水覆舟”。唐太宗的開明是與其他封建王朝的皇帝比較而言的。所以,評價歷史人物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看其做法是否有利於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是否做出了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貢獻。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6

本週在幾件大事中經歷了歷練,上公開課、上實驗性歷史課、抽測、學習成功學、和上美術課。這些事情都是我的目標,是我必須要完成的。公開課在微笑中上完,課本內容學習完成,而同步學習在課堂上沒能學習完成,説明課堂學習效率要繼續提高,爭取在最短的時間裏完成最多的事情。歷史課需要試驗一堂課上即能完成課本能容又能完成同步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而在教學過程中,屢屢沒能做到完成,需要用第二節課上的一部分時間來處理上節課上剩餘的內容,因此在課堂上需要控制好課堂節奏,兼顧好優秀生的進度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的進度,多鼓勵和激勵這些學生,加強努力求贏爭第一的思想,對後進生要給予足夠的關注和給予適量的學習任務以利於順利完成學習任務,並且要對後進生給予足夠的輔導,逐步樹立信心,增強努力求贏爭第一的思想。

本人對成功學的學習需要進一步進行實踐和運用,對學生多激勵和鼓勵,從心理上進行疏導學生在學習中的不滿和怨言,消除,為學生鼓足士氣和提高學習積極性提供心理支持。上好美術課,是調節本人心理和工作情緒的一塊重要的領地,接受藝術的薰陶和增強笑對人生的力量,增強人脈談資和人脈關係資源。為教學不斷努力學習和實踐,多重複實踐,多吸取經驗教訓,是教學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證。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7

本週七年級進行了一次單元檢測,第四單元《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考試成績不理想,並且班之間差別也很大,令人深思。平時個別班一部分學生行為習慣不夠好,從而影響了整體的學習效果,今後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另外學生從做題情況來看,學生對一些知識掌握不夠紮實、牢固,並且不能靈活應用,如22大題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否是歷史的倒退,結果大多數學生只看到了一方面,政權分立,戰爭頻繁,而另一方面,在這個時期,局部地區的經濟得到發展,江南地區得到開發,民族融合加強,民族融合成為這個時期的另一重要特徵,因而得出結論這一時期不是歷史的倒退。所以應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在馬上進入複習階段,今後在複習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能夠分析的問題教師決不代勞。複習要有專題,找出各個知識“板塊”各部分的聯繫。歷史基礎知識複習不應只侷限於識記,而要引導學生尋找聯繫點。只有這樣才能理清知識,連點成線。要讓學生學會理清歷史線索,這對學生識記知識有極大的幫助,理清歷史線索更是學生提高能力的重要基礎。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8

因為考慮到學生對三國演義的故事比較熟悉,隨便一個學生都能説出一二個三國時期的人物或者故事、成語,學生學起來會有比較濃厚的興趣,他們參與課堂學習的力度會比較大,能較好地體現新課標的特點。授課時,我遵循的是讓學生動起來的原則,設計了講故事、小組討論、分組比賽複述故事。上完課之後,我體會到有以下幾點值得改進:

(1)由於時間比較緊,備課不夠充分,因此對一些比較有趣的故事沒有進行進行太多的展開介紹,只是一帶而過。對於《三國演義》裏面的人物和故事,應該引導學生多講,充分體現學生參與的力度,調動學生的氣氛。

(2)在學生討論赤壁之戰中曹操失敗的原因時,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更深入些。

(3)最後在課堂小結時,不應該幫學生歸納,而應該讓學生作一個總結性歸納,讓他們談談通過學習這一課,可以學到什麼,有何啟發,以進一步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這樣可能效果會更好。

通過這節課,我發現了很多我關於教學方面的不足,特別是對新課標的認識的不足,以後我肯定會更加的努力研究教學,爭取進步,彌補不足。反思讓我看到自己的優點,有了進步的信心,但也看到了自己還存在很多的不足,找到改進的方向。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9

我把《明朝君權的加強》分為四個板塊,明朝的建立;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靖難之役;明成祖強化君權的措施。突顯明朝初期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為了鞏固統治而做出的努力。在課堂上有過多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這種問答的方式稍顯呆板,過程按部就班,但是內容不顯突兀和斷裂,相對來説比較連貫,但是也有一定的問題,即是學生參與的層面和深度較低,無法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激情。課堂上的精彩的生成不多,給大家印象深刻地就是歷史短劇中的錢宰的扮演者,他台詞雖短,但是節奏把握的相當到位,將老儒生的不願早朝的那種狀態表現的惟妙惟肖,更讓我吃驚地他對於角色的深入體惜,竟然把課堂當朝堂當堂一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作為老師我靈機一動,臨時設問,讓他説一説老儒生錢宰的心理感受,在錦衣衞嚴密監視下的生活感悟。這完全是課堂上學生和老師交流的生成,我雖然不贊同這一跪,但是作為老師我不得不佩服學生對於角色的領悟,自我犧牲的精神。

教學的過程是一個靈光湧動的過程,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實踐能力比我們教師想象的要多的多,如何發揮每一個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是我們當下教師的主要任務。對於傳統缺乏創新,更加註重學生的參與課堂學習的慾望,把課堂上話語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0

有一羣孩子在麥田裏自由自在的奔跑、遊戲,附近沒有一個大人,我呢,就站在那該死的懸崖邊,哪個孩子往懸崖邊跑來,就把他抓住,不讓一個孩子掉下“懸崖”。每次讀到霍爾頓-考爾菲德的這段話,我都在想作為教師就要做課堂的守望者,走出死板呆滯滿堂灌的教育,拒絕戕害少年自由心靈的“混帳懸崖”,為孩子們守望一方可以自由發展的麥田。

------

“反思”之反思: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的邊界就是行為的邊界。

給學生一個充分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發展學生。沒有最大的空間,只有相對大的空間。教育的邊界在哪裏?在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價值需求,讓人成為人,讓人成為更加高尚的人。

教育首先就是保全學生的生命,我們是聽到過有跳樓的學生的,這就是教育的警鐘,教育的邊界。課改必須改,早一點改,早一點救一批學生。

教育一定要告訴學生,你必須不做什麼。這個底線在哪裏?這個底線就是生命的底線、法律的底線、道德的底線。

教師“為孩子們守望一方可以自由發展的麥田”,“不讓一個孩子掉下懸崖”。“擁抱世界,我心飛揚”。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1

1、集體備課,打破個人思想的侷限性,集思廣義,充分體現本節課的實效性。

2、備課過程中特別注意充分利用歷史課程資源,因為我明白教科書是學生學習最重要的一種資源,但決不是惟一的資源,歷史教師和學生就是重要的人力課程資源,因此,我在備課時除了充公利用課文中的材料、圖畫、動腦筋、小字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以外,還在課前就給學生推薦和提供相關的課外讀物。並且努力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並互相促進。

明清時期君權強化為什麼為其統治埋下了危機?

當中國的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峯時,西方世界已經在權力的制約與平衡的基礎上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從而從政治上步入近代社會,為生產力的大發展開闢了道路。而中國高度集權的君主制度,嚴重地扼殺了社會的創造力,減緩了社會發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國落後於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2

《開元盛世》這一課是第一單元的重點,它主要是從經濟史的角度來論證唐朝的繁盛。經濟史學生積累知識較少,也不好理解,為此我精心設計探究問題,化難為易,讓學生感覺樂於接受。如學習開元之治時,利用書簡上開元年間“貞觀之風一時復振”。啟發學生思考:為什麼説這時貞觀之風一時復振?唐太宗與唐玄宗的統治有哪些相似之處?學生思考回答,既鞏固了上節課貞觀之治的內容,學習了開元之治的內容,又培養了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在學習盛世經濟繁榮這一重點子目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開元年間,出現了盛世經濟的繁榮景象,除了板書上(農業、手工業、商業)的表現,你還從哪感受到當時經濟的繁榮?培養學生認真閲讀教材,並歸納、總結相關知識。

在本節課上,我還設計了學生歸納知識點,分組講解等活動,調動學生小組合作,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在學生講解的基礎上,教師分類歸納、總結,並利用教材單元彩頁和教科書上的圖片,增加學生的直觀認識,梳理知識,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3

繁盛一時的隋朝一課,重點是隋文帝和大運河,難點是為什麼要開通大運河及其作用。課堂的環節很流暢,基礎知識落實的很到位。針對重點內容大運河,設計的動手繪圖,使班級的氣氛進入高潮。同學們很認真的繪圖,在他們認真的神情裏,我看到了希望。使得本課重點突出。為突破難點設計了兩個小組探究活動,大家積極的參與,結論很快得出。當對人物隋煬帝進行評價時,班級一團糟,無法控制。我剛提出評價歷史人物隋煬帝,話音未落。有同學説;功不可沒。還有同學站起來説:奢移腐朽,貪圖享樂,窮兵黷武,暴君一個······雙方爭得面紅耳赤。各自尋找論據證實自己的論點,非常認真。我在一旁靜靜的看,無心也不想制止他們。一會兒,在他們的爭論中,就把隋煬帝的功和過羅列的很清晰。

本課留有遺憾:

1、對於隋煬帝的評價在課上同學們爭論的很激烈,我也沒有時間給予總結。

2、繁盛一時的隋朝這課。在課堂上“繁盛”體現的充分,而“一時”並沒有充分闡釋。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4

作為一名歷史老師,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效率和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最主要的任務.

首先在歷史課堂上應該點燃學生學習歷史的慾望,,只有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學生才會積極探索,才會具有創造性,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不但要想辦法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的學習環境,還應該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而且還是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課下我們還要不斷的充實自己的課外知識,課堂才能夠生動,對學生產生吸引力,另外,還應該對教學方法進行反思,讓老師找到一種更適合,更貼近學生的方法,使學生喜歡,從而好學,課堂上要多給學生鼓勵和表揚,讓他們對學習充滿自信心。

通過課堂實踐,我也體會到了反思教學的益處,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名“反思”和“探究”刑的教師。九年級歷史教學反思歷史教學反思高中歷史教學反思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5

上覆習課,教師不能只就題講題,而應該縱觀全局,”俯視”各個知識”板塊”,找出各部分的聯繫。歷史內容龐雜,因此,複習時尤其注意環環相扣,形成複習鏈。

歷史基礎知識複習是整個複習鏈的起點。複習這部分知識時,不應只侷限於識記,而應引導學生尋找聯繫點。只有這樣才能理清知識,連點成線。

歷史線索則是複習鏈中的關鍵點。歷史線索對學生識記知識有極大的幫助。更是學生提高能力的重要基礎。因此我們教師要引領學生掌握歷史線索。

複習時,應該注意各部分的前後聯繫。複習前面的知識時,及時進行必要的鋪墊,為後面的複習埋下伏筆。而後面的複習,則要不斷照應,反覆深化,使複習內容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w5w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