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豆瓣的競爭壁壘分析

豆瓣的競爭壁壘分析

Q:豆瓣的進入壁壘是什麼?

豆瓣的競爭壁壘分析

首先解釋一下進入壁壘這個概念,簡單來説,進入壁壘就是:對特定資源的佔有。

國外一個經典的應用就是“百萬像素”,百萬像素主頁在推出之後後很多網頁競相模仿,但罕有成效,因為只有Alex Tew的像素值1美元,BBC等主流媒體只會報道他的網頁,大眾也只會到這個網頁一遊,包括我現在的介紹,所以這裏的像素獲得了真實的價值,這就是最被容易忽略的進入壁壘。

另一個經典案例是iphone,iphone雖然採用的新一代的智能操作系統,包括多點觸摸等一系列創新,但這些都是可以被效仿乃至超越的。真正的iphone競爭壁壘是他的app store,通過建立對開發者有利的平台,不斷激發開發人員的創新意識,並不斷完善SDK,當一個完整且完善的應用開發生態圈建立完成後,用户粘度大幅提高,iphone變形成了自己的競爭壁壘。

回到這個問題,豆瓣的進入壁壘是什麼?我們分析一下豆瓣目前的主流應用

豆瓣社區,豆瓣讀書,豆瓣電影,豆瓣音樂,豆瓣小組

可以看到,豆瓣的幾大應用這件有着非常微妙卻很緊密的聯繫。

豆瓣社區與傳統的`社交網站區別不大,無明顯進入壁壘,但豆瓣小組的應用卻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種情況。豆瓣小組實際上更趨近去傳統的BBS形式,以BBS中的某一個板塊為中心,用户進行註冊,加入小組,通過發帖與回帖進行交流。但區別於傳統BBS的時,每個小組都是獨立的個體,用户有着相同的愛好,可以有共同的交流空間。同時,小組中滲透了其他元素,如本小組其他成員的收藏(關聯到豆瓣讀書,電影等等),這個小組常關注的活動和友情小組。因為豆瓣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成的生態鏈,通過信息的不斷擴大,有助於提高用户的活躍度,所以也不斷提高了用户的使用粘性,一旦用户將部分真實世界中的信息影射到虛擬網絡時,他就很難離開了。

這裏我又想到了另外一個相似的應用:百度貼吧。百度貼吧的實現形式與豆瓣小組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同主題,通過推薦可擴展訪問,集成相冊,分享等等,但感官上來説,雙方的受眾人羣有部分區別,百度貼吧更傾向於快餐類應用,這裏的用户粘性較小,只是依託於百度這個平台,可以帶來更多的流量,使用者也以獲取信息為主。而豆瓣更專注於個人用户的虛擬社會化,傾向於情感的網絡建設,以交流為主,所以,用户黏性度相對要大一些。不過,目前感覺,兩者的目標人羣雖然有衝突,但還只是一個很小的重疊,並不存在很嚴重的正面交鋒問題。

豆瓣讀書,豆瓣電影,豆瓣音樂:這兩者屬於同一類型,都是針對產品評價推出的BLOG類應用。基於豆瓣的龐大用户羣,用户對於書籍和電影和評價通常會有較高的質量,並且加入了用户評價系統,通過大規模普通用户的評價過濾,使得更多有意義的文章可以被檢索和分享,這無形中提升了網站的含金量,權威就意味着更多的流量,更多的流量就意味着更多更高質量的評價和文章,所以豆瓣現在形成了一個良性的發展模式

類似於全球範圍內的IMDB,IMDB對電影的評分系統具有非常高的權威性,很多影評人的參與和專業人士的評價為IMDB增色不少,而口碑的建立又吸引了更多的專業人士參與其中。豆瓣作為一個國產化的web應用,並沒有抄襲IMDB在這方面的經驗,反而,鼓勵大眾用户對產品進行評價,情感上更加貼近普通用户,同時一些高質量的文章也提高了評價的權威性,形成了良好的口碑,進而吸引更多用户進行高質量的評價。可以看到,豆瓣在可持續性發展上與IMDB是一致的。而這,也就是豆瓣電影等應用的進入壁壘一個良好的口碑效應和生態圈。很多國內用户目前在尋找一部電影,一部書籍或是一張音樂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就是去豆瓣,這樣一種口碑效應就是非常強大的進入壁壘。

豆瓣電台:豆瓣電台屬於個人非常喜歡的一個應用,向用户隨機推送歌曲,用户可選擇跳過,收藏或不再收聽。根據對歌曲的不同操作,通過後台的算法,將歌曲風格進行分類,之後推送給用户的歌曲具有自學習功能,不斷向用户喜好的歌曲類型發展。同時可以引入豆瓣好友的推薦,好友推薦或關注的人的歌曲類型也會影響自學習的效果。應該説,網絡電台的應用是非常之多的,暫不説林林總總的在線音樂試聽網站,單是幾大門户就都推出了自己的在線音樂網站,例如QQ音樂,網頁首頁的mini播放器等等,但豆瓣的這一模式創新,卻打開了市場的這個缺口,很多用户並不知道自己想聽什麼,他們只是想聽到一些音樂,而這種獨特的自學習模式,又可以最大程度上滿足用户隨便聽聽的願望。算法的建立依託於龐大的音樂庫,和用户已有的實踐效果,這並非短時間內可以形成。所以,對於有這部分需求的用户,豆瓣電台的進入壁壘就是龐大的音樂庫系統和高效的自學習算法。

標籤: 豆瓣 壁壘 競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192k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