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精品】優秀評課稿

【精品】優秀評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評課稿,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瞭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那麼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優秀評課稿

優秀評課稿1

一、教材分析:

《小柳樹和小棗樹》是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組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都藴涵了深刻而豐富的生活哲理。對於這組課文的教學,要特別關注人文精神的挖掘與落實,在讓學生不離開對語言文字感悟的同時進行自然的思想教育,使生動的教材顯得更加鮮活。授以閲讀的方法,培養閲讀的能力,逐漸引導學生品味語言、運用語言。這篇課文以國小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藉助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情況的不同,賦予它們不同的性格特點。並通過它們之間的對話,生動形象地使學生懂得“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這一深刻的道理。

二、學生分析:

剛剛讀二年級的學生,對童話故事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但缺乏一定的鑑別能力。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喜歡讀書和表演,但語言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好動、好玩。

三、指導思想:

1、使閲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培養學生讀中感悟文章內涵的能力。

2、遵循直觀性原則,激發興趣,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民主的氛圍中學習。

3、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寓德育於課堂,教育學生懂得做人道理。

4、尊重學生獨特感受,聯繫生活,發散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和獨特個性。

四、設想意圖:

1、媒體輔助,創設情境。

生活在都市裏的孩子,對樹木的生長特點並不瞭解,更沒有刻意地留心觀察過。而本課棗樹和柳樹的生長特點是非常明晰的一條主線,對把握棗樹和柳樹人物形象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創設意境美是符合低年級學生主體參與的認知規律的。引導學生在刺激他感官及興奮點的很直觀且恰當的媒體中感受、想象,表達自己的理解,有利於學生對文章中心的理解。

2、整體刻畫,感悟形象。

通過比較小柳樹和小棗樹的多方面的不同來朗讀課文。一是生長特點不同(從外形入手);二是性格特點不同(從語言入手,對待對方的態度);三是小柳樹前後的表現不同(從得意驕傲到不好意思)。抓住小柳樹和小棗樹的樣子和語言進行朗讀、比較、體會。自然地刻畫兩種人物形象,第一部分着力刻畫小柳樹的美麗與驕傲,第二部分着重突出小棗樹的能結果子與待人的寬容大度,讓學生獲得兩種完整的、豐滿的、立體的人物形象。

3、以讀為本,以讀生情,以情促讀。

課標強調閲讀教學要重視“讀”的`訓練,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逐步感知、感悟、內化、延伸,這不僅是教學理念,而且是實現閲讀教學目的的有效手段。教學時,我設計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琅琅的書聲中益智、怡情。

在動態生成的課堂上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力求做到發展語言與發展思維結合。如理解小柳樹態度的轉變,突出寬容大度、善於發現他人長處的小棗樹的形象時,設計的一些發散性問題,可以激發學生説的慾望,發散學生的思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訓練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從而使學生走進文本,超越文本,張揚個性,形成富有創意的獨到的見解。

4、積累語言,積澱語感。

語文重在積累運用,讀書內化的過程尤為重要。小柳樹雖然驕傲,但是她外表的確美麗,這些描述的語句很適合學生積累。在反覆誦讀中,學生就會自然地同化、改造學生的語言,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學生重構語言模式。四、教後反思: 葉聖陶老先生説過:教育應當像農業,而不是工業。因為工業生產的是一個個毫無二致的標準件,而農業培養的卻是一株株充滿生命、絕不雷同的幼苗。所以,教育應是育苗工程而不是生產流水線。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呵護學生獨特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亮出學生獨特的個性。在教學中,我嘗試把課堂大膽地交給學生。在複習生字中,採用給生字娃娃找朋友的方式,讓學生自由發揮,不拘於課文中詞彙的簡單複述,取得了極佳的效果。每位學生在展示自己豐富多采的詞彙的同時,互相交流學習,甚至有的學生給自己提高了要求,用所組的詞造句。這是學生在寬鬆、和諧的課堂中表現出來的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在閲讀教學中,我採用了“讀-評-再讀”的方式。學生在聽完同學的朗讀後,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能針對同學朗讀中的不足,創造性地加入自己的獨特理解,配之以動作、表情,朗讀精彩紛呈。整個課文朗讀過程在師與生、生與生的互動中生成。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放手讓學生互評,不把自己的理解強加予學生,讓學生在初讀、互評、再讀的過程中自主探索,展示個性。在指導書寫的過程中,學生的個性一展無餘。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先觀察,再互相提醒容易寫錯的生字。學生們或像個循循善誘的師長,或像個真誠相待的朋友,細心地教同學寫字。我此時成了學生中的一員,和他們一起傾聽,一起學習。當我宣佈“小書法家”的名字時,全班歡呼了,他們為勝利者歡呼,為自己的進步歡呼,更為自己的個性得到展現歡呼!有人喜歡整齊劃一的道旁樹,而我卻欣賞不經修剪的樹。它們或旁逸斜出,風姿綽約;或異念出頭,一覽眾樹低;棵棵富有個性,株株風景獨異。所以,我覺得:教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呵護學生獨特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每位學生亮出自己獨特的個性,使學生們成為一株株充滿生機、絕不雷同的幼苗。

優秀評課稿2

《圓的面積》是在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及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認識了圓,會計算圓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兩節課老師能夠科學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有效開展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新課程背景下,一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理念,,特別注意了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兩節課亮點紛呈,我談幾點我個人粗淺的認識和感悟。

1、情境導入能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複習鋪墊有實效。

通過複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面積那樣將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去求面積,為學生採用圖形轉化的方法推導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做必要的準備,讓學生明白轉化的思想是學習新知的有效手段之一,激發學生將圓轉化成學過的圖形探究面積計算做準備。

2、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

本課時教學的重點是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教學中,在引導學生提出“將圓分割,然後再拼組成學過的圖形”的猜想後,組織學生分動手操作,分別將圓分成16等份和32等份,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使學生經過推理,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於長方形”。並從中發現圓和拼成的近似長方形之間的關係,根據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參與這一知識形成的過程,不僅有利於他們理解和掌握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探索問題的能力,學習了一些數學方法,進一步發展了初步的空間觀念。

3、充分體現“高效課堂”理念,以學生為主體。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從引導學生由已知到未知,認識圓面積的.含義,到提出有挑戰性的問題,激勵學生自主探索圖形變換的規律,並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歸納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的過程中,向學生提供了觀察、猜想、實驗等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探索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另外,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課堂練習,也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4、多媒體課件與課堂教學有機的整合,應用巧妙、自然,做到了多媒體資源位教學服務,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當然,本節課也有幾個值得商榷和加以改進的方面:

1、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本節課可以引導學生把圓折成三角形,嘗試推導圓的面積公式。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而且可以收到殊途同歸的效果。

2、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照顧到學困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總而言之,今天展示的都是精品課,不僅充分展示了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風格,而且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探索。

優秀評課稿3

趙老師執教的對象是三年級學生,三年級學生由於剛剛接觸英語,對英語非常感興趣,但於此同時存在的是他們的基礎還非常薄弱,還不會説很多的英語句子。這一節課上的是牛津教材第一冊Module 3 Unit 1,關於七種顏色的詞彙課。如果是按照傳統的方法進行教學,會顯得枯燥乏味,並略顯簡單。在本課中,趙老師能突破傳統的教學思路,大膽實踐,把重點放在單詞的運用過程中,充分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活動的設計有趣味性

趙老師能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生動活潑的活動,如:本課一開始,教師通過歌曲:Clour song 既起到複習熱身作用,也為後面的運用做好鋪墊。在新課導入的時候通過多媒體呈現美麗的彩虹,還有一朵紫羅蘭花,自然引出七種顏色,通過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的景物自然過度到今天的.單詞教學。在練習鞏固的時候,趙老師用what‘s missing? Let’s chant等的遊戲的活動,進行操練,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思維力和想象力。

二、活動的設計有層次性

本課中,趙老師在教學中先讓學生學説表示顏色的單詞,如:red 讓學生掌握單詞的音、型、意。再讓學生找一找身邊有什麼東西是紅色的,用簡單的句型進行表達,如: I have a red bag/pen等等,。最後,讓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進行拓展性練習,挖掘學生創造使用語言的能力,從教師的語言輸入轉為學生的語言輸出,符合語言的習得規律。能遵循語言教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的道理,注重活動設計的生活性。

三、活動的設計有生活性

趙老師在課堂一直在進行英語語言的滲透,如:think it over , let me see , here you are , you‘re welcome , what colout is it ……使學生在無意識中學習英語,這樣幾年下來,

需探討的地方:

1、整堂課缺少一個大的語言情景,是否應該課件呈現一副自然美景,讓學生感受自然之美並且給孩子一個語言運用的素材。如果能夠一條線索貫穿起來就更加好了。

2、對學生的小組活動需加強指導,培養學生用英語交流的習慣。整堂課中小組活動比較少,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中更好的學語言並且運用語言。

總得來説趙老師的這堂課是非常成功的課,值得我們學習和鑑戒。以上是我對趙老師整堂課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有不妥之處,敬請大家的批評指正。

優秀評課稿4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句話道出了多少母子之間深厚的感情,父母的愛是偉大的,無論孩子走多遠,父母的心都在牽掛着;父母的`愛是寬宏的,無論孩子犯了什麼錯父母都會原諒;父母的愛是無私的,從來不計較得失和索取,只是一味的付出。

我們因為有父母的悉心照顧所以才能夠健康長大,因為有父母的關懷所以在成長的道路上才不孤單。

接下來就有請擁有感恩之心的二年級2班,全體學生為大家帶來的《遊子吟》。掌聲歡迎。

優秀評課稿5

《盤古開天地》這篇神話傳説講的是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故事。故事極富想象力,文字敍述生動。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分三個部分,把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的過程描寫得非常清楚。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闢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聽了趙老師的課後,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指導個性朗讀

在朗讀指導“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時,老師先讓學生找到描寫盤古動作的詞,自己做動作,感受掄的力度,再指名讀,學生讀得不理想時,耐心指導,問:“他掄起斧頭時會怎麼想呢?”生答“我一定要劈開。”就這樣引導學生帶着這份決心再讀,體會掄的力量。並通過範讀指導學生重音輕讀。比如:引導學生“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輕聲讀,“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重音讀。通過這樣一步步的引導讀,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感悟能力。

二、在表演中體會

讓學生在閲讀中表演,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為了讓學生體會盤古因為每天頭頂着天,用腳使勁蹬着地而累得倒了下去。趙老師邊範讀邊讓學生表演,學生兩腳蹬地,兩手頂着天,當老師讀完,問你們有什麼感覺時,學生都紛紛説累死了。老師馬上過渡説:“你們堅持了幾分鐘就感覺累了,可盤古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着……”,從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了盤古開天地的艱辛。

三、充分發揮想象

教學時,趙老師扣住重點,在引導學生朗讀的時候,通過引導學生想象,來理解課文內容,如第四自然段盤古倒下後身體發生的巨大變化描寫很具體,她讓學生學習後問:“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偷偷地把一個想象空間留給了大家,你們發現了嗎?”讓學生從書中省略號引導到讓學生自己想象盤古身體還會發生哪些變化?讓學生想象,同學們説得很生動。

四.重視方法指導

趙老師教學過程中很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時刻提醒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讓他們一邊讀書一邊做批註,無論學生的程度是高還是低,無論學生體會得是深還是淺,他們都在品嚐學習的快樂,他們都在收穫着。

語文課堂是缺憾的藝術。我聽了這節課後,有兩點想法,提出來與大家商榷。

1、藉助媒體教學,固然有它的獨到的優勢,但學生閲讀文本還是要回歸課本中來,近距離接觸,或許效果更好。

2、可適當添加小練筆。

優秀評課稿6

《白楊》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邊疆建設者在火車上向子女們介紹生活在戈壁灘上的白楊,藉以表達自己服從祖國需要、為建設邊疆做貢獻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紮根邊疆的願望的故事。在這次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中,黃婷婷老師的這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重點突出,條理清晰。初讀課文了解課文梗概後,直奔與課文中心密切相關的段落,先學習“白楊樹的特點”,這就與理解“建設者的奉獻精神”自然銜接。在學習白楊樹的特點的同時通過理解“戈壁”的意思,瞭解了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反顧全文,深入理解作者為什麼寫白楊樹。既突出了重點,又梳理了順序,條理異常清晰。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首先體現在指導朗讀上,本節課上黃老師通過多種手段指導朗讀,例如:讓學生自評“讀出了白楊的什麼?從哪兒讀出來的?”、分角色讀課文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次,在初讀課文了解課文梗概時讓學生總結“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生通過自己思考總結髮展了組織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的能力。第三,鍛鍊了學生快速記憶文本的.能力。黃老師將課文重點段落中的重點詞句抽出來,形成課文填空,讓學生在有感情的讀過幾遍之後嘗試背誦。這不但能鍛鍊學生快速記憶文本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在記憶文本方面更加自信。

三,抓住關鍵,聯繫現實,深化主題。本節課中“白楊樹象徵着建設邊疆、紮根邊疆的建設者”,這一部分內容課文中沒有直接描寫,而這部分內容不僅是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黃老師抓住揭示文章主題的句子“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深入挖掘洋溢在字裏行間的潛在主題——讚美建設者。通過圖片展現了今日新疆的繁榮景象,使課堂更富現實教育意義。

這節課上學生的思維活動始終處於積極狀態,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思想的薰陶和美的感染,並在興趣盎然中發揮了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辨證的統一。

優秀評課稿7

楊小笛老師所授的《送元二使安西》這節課讓聽眾感受到了送別的難捨難離,學生的發言有一定深度,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法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

一、注重學法指導

楊老師按照“古詩四讀法”,即:學古詩,知詩人,抓字眼,明詩意,想詩境,悟詩情,這是學習古詩的基本步驟,也是學生自學古詩詞的一般思路。這樣做,即幫助孩子們梳理了課外知識,又提高了他們如何加工信息,還為進一步讀、悟古詩做了情感鋪墊。

二、貫穿落實了三維目標

老師在上這堂課時,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以讀為本”的理念,始終讓“讀”貫穿着整個教學過程。在讀中感受王維優美精湛的語言文字和對朋友的依依不捨之情;在吟中引領學生入情入境。體現了教學內容的整合,對教學方式的整合。採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與文本對話,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

三、課堂中呈現出“一唱三歎”的精彩兩點

一歎:“酒是離別的曲。”在對“酒”的多元解讀後,教師情滿胸腔地採用了“這是一杯離別的酒——”“這是一杯友誼的酒——”“這也是一杯挽留的酒——”“這更是一杯祝福的酒——”的層進式步步引讀,使學生透過平淡的表層看到了它深層藴涵的深摯情誼。學生每復讀一次,感情也隨之澎湃升騰。再歎:“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老師藉助這些景物,對“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句的層層渲染,無疑對詩旨的解讀又推進了一步。三歎:巧妙地對安西和渭城作了濃墨重彩的'強烈對比。此時,“勸君更盡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

當然,這堂課中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當本節課中學生聲情並茂的吟誦,老師應該加以鼓勵,因為鼓勵會大大的激發學生的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讀詩的興趣會更加高漲

優秀評課稿8

各位同學

大家好!

我是來自人文學院11新聞班的陸秀清。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一首古詩《遊子吟》。

教學整體設計: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分析、板書設計分析、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

教材內容:《遊子吟》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是唐代詩人孟郊,全詩語言自然質樸,表達了母子之間濃濃的親情,讚美了偉大的母愛。

設計理念:本課以“理解詩句,想象詩境,體會詩情,抒發真情”為教學重點,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體現“自主性、實踐性、整體性”及“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學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新秩序,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重難點:理解難點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感受母親對詩人深切的愛及詩人對母親的感激、思念。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課文。

能力目標:瞭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學習詩歌,感受母親對兒子的慈愛以及兒子對母親的真摯感情。

學情分析:

知識基礎——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對古詩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他們能夠藉助註釋或者課外工具正確的理解古詩。心理特點——學生在現階段對學習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認識,有較強的求知慾。認知特點——學生綜合能力有限,難以把課堂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教學方法分析:

在本課中,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合作學習、誦讀感悟、聯繫實際,激發興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讓同學們快樂學古詩,把知識拓展延伸至生活、指導行動,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板書設計分析:

我的板書設計將如PPT中所示,這樣板書簡單明瞭,概括性強,便於學生理解全詩的內涵,也突出了詩歌的重點,體現了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設計:

情感導入:課堂以一首歌曲《母親》導入,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增強情感體驗。

以讀會意、情境想象:對於古詩來説,讀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貫穿於全詩。首先的老師範讀和學生朗讀可幫助初步領會詩句的大體意味。創設情境主要是針對於詩的前四句,插圖能讓學生圖文對照,想象詩境,置身於詩中來品味情感,深化對詩的體會。

合作交流解重難點、聯繫實際分析:後兩句是本課的重難點,也是要理解本詩思想感情必須突破的.一關。在這步中,讓學生們聯繫實際、合作交流、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迎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補充其認知困難。 吟誦、寫作表感恩:對詩歌有充分的認識後,能力和情感目標都有一定的完成,學生再次吟誦詩歌,必能收穫甚好的效果,這時也要求最好能達到熟讀成誦的知識目標。寫作是作為課堂最後佈置的家庭作業,要求學生詳細描寫一件媽媽為“我“所做的事,深化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引導學生感恩母親,把學習付諸實際行動。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優秀評課稿9

這堂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能結合生活情景辯認鋭角和鈍角,能用簡潔的語言描述鋭角和鈍角的特徵,並學會藉助工具來判斷鋭角、直角和鈍角。在二年年級上冊中學生已經學會了如何辯認直角,並在判斷直角中滲透了比較大小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學生學習判斷了一個角是鋭角還是直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覺得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

1、關於鋭角和鈍角的教學屬於概念教學。雷老師老慮到建立鋭角和鈍角的概念要以直角為判斷標準,她就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直角出發,通過複習舊知識來為新知識做好鋪墊。

2、在活動探索中,雷老師設計了與學生共同畫一個小房子,讓學生數角、畫角,還讓學生用一張紙嘗試折出鋭角、直角和鈍角,通過遊戲活動既幫助學生認識了鋭角和鈍角,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3、本堂課板書較精簡,可以加深學生對鋭角、鈍角特徵的認識,便於學生辨別。

4、在講授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時,雷老師讓學生用手來比劃,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強化了概念。

在該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感覺到有幾點如果改變可以錦上添花:

1、在導入過程中,可以先出示一幅遊樂場的情景圖,讓學生觀察、發現角,這樣既可吸引學生的興趣,又可以為學習新的知識創造良好的情景,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數學就在身邊。

2、雷老師在授課過程中主要以講為主,而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在小房子中找角以及用紙折直角、鋭角、鈍角,都可以讓學生先自己動手摺,再彙報,最後老師再進行總結。

3、本課畢竟是節概念教學課,雷老師在新課中對鋭角和鈍角的概念未加過多講解,整堂課在時間上講多練少,還需要調整一下。

4、雷老師是名從教多年的老教師,所以上課比較嚴肅,在今後的教學中如果多加入一些激勵性語言與動作、並對學生的表現能夠做到及時評價的話會更好。

總體來説,本節課講得很好,能緊緊圍繞教學要求來進行授課,教學目標也基本實現。評課水平有限,敬請指正。

優秀評課稿10

聆聽了林紅萍老師執教的《母雞蘿絲去散步》閲讀指導課,深受感觸:

1、感受繪本畫面的魅力,體驗觀察、想象帶來的快樂

優秀繪本中的圖畫是圖書的生命,它細膩、含蓄、優美地表現着文字所無法表現的意藴與感覺。圖畫引導着孩子進入到美麗的意境之中。《母雞蘿絲去散步》是佩特。哈羣斯的成名作。作品色彩明媚,故事幽默,簡單流暢。《母雞蘿絲去散步》全書只有非常簡短的八句話,而且字又是隔上一頁才出現。這是一本純粹用圖畫來講故事的成功範例。林老師恰如其分地抓住了繪本的這一特點,引領孩子們“用心看圖,體驗心情,放飛想象”,在笑聲中理解畫面內容,感受着繪本畫面彰顯的獨特魅力,講述出隱藏在圖畫背後的故事,把這個無聲的故事變成了一個笑聲不斷的故事,從而“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課堂其樂融融。

2、尊重孩子獨特的個性閲讀體驗。

閲讀是孩子個性化的行為與體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哈姆雷特。每一個孩子由於其家庭背景、文化素養等方面的不同,對於文本的閲讀與感悟也是不一樣的。因此,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我們需要有意識地保護和尊重孩子獨特的個性閲讀體驗,不能搞一刀切,多用“疏”切忌“堵”。林老師在這方面做得很不錯。

3、讓“閲讀”成為孩子真正“快樂的事”。

總能發現一些孩子不喜歡課外閲讀,把閲讀當成了一種任務,併成為一種無形的壓力。究其原因是他感受不到閲讀帶來的快樂,缺少一種身心愉悦的體驗。如何讓孩子愛上閲讀,並樂此不疲?這與老師推薦的書目有很大的.關係。今天,《母雞蘿絲去散步》這個故事,選擇的故事內容非常有趣並令人發笑。當釘耙砸扁狐狸的鼻子時,你會笑!當狐狸一頭栽進池塘裏時,你會笑!當狐狸扎進乾草垛裏時,你會笑!當狐狸被面粉埋住時,你會笑……這麼有趣的故事,怎能不吸引孩子呢?課中,林老師一一展示繪本的插圖,再配上林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讀,還原故事情節,孩子們又一次走入文本,沐浴閲讀帶來的身心愉悦。這麼快樂的事,孩子肯定願意去做。於是,老師又適時推薦其他繪本,此時的孩子們早已迫不及待地想閲讀。這種閲讀引領,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優秀評課稿11

今天有幸來到沂南四小進行了品社學科的培訓學習活動,學習了朱洪福老師的《讓學生從“生活地理”中來到“地理生活”中去》—品德與社會中“地理與環境”題材教學策略,從策略解讀中知道了什麼叫地理、為什麼要學地理、地理題材設置的目的以及國小品社課中所涉及的內容等以後又給我們詳細的講解了品社課的教學策略,讓我更加熟練的瞭解到了品社課的上法。然後觀看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華人》、《破碎的山河》兩節多媒體教學錄像。下面,我就《破碎的山河》一課發表一下我的個人看法.

《破碎的山河》一課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的一課,教師王小峯帶領同學們一起圓滿的完成了這一節課的'教學,教學目標具體、明確,符合課堂標準要求、教材和學生的實際。重難點的提出與處理得當,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合理的呈現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知識水平,具有科學性、邏輯性。體現用教材教,把我教材內涵,善於挖掘教材資源,用活材料;分量適中,容量適度。教學過程思路清晰,課堂結構嚴謹,教學密度合理;師生共同創設學習環境,探究活動有較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生動活潑,紮實有效;圍繞教學重點有效展開,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問題設計有針對性、探索性、展示性和延伸性;體現知識形成過程,結論由學生自悟與發現。教學方法靈活運用了臨沂市國小課堂教學策略。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注重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尊重學生的發現,並做合理的處理;注意面相全體,調動、尊重學生的積極性,關注學生參與面和個體差異,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密切聯繫實際,重視培養學生的品德和科學素養,注重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動機、興趣、習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妥善處理學生出現的意外情況;充分利用校內外信息資源,合理、充分、正確利用現在教學手段。教學效果是在向40分鐘要質量,能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哦,注重新的課堂生成;課堂體現民主、合作的特徵,學生學會學,尊重學生,師生平等,氣氛融洽;學生思維活躍,積極體現參與活動,

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有發展。教師素質很好,用普通話教學,語言規範簡潔,生動形象;學科素養良好,教學基本功紮實,素養全面;教態自然、端莊大方,語言有親和力與凝聚力,師生關係和諧。

優秀評課稿12

《小小的船》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描繪出晴天夜空美麗的景象。這首詩韻律協調,音樂性很強。體現了一個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聯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藍天中航行,駛過星羣,看望星星的喜悦心情。詩中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起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於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

本課的重難點在於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

沈老師在執教本課時,把握了以下幾個重點:一是紮實的字詞學習;二是有效的初讀課文;三是深入的閲讀理解。

在字詞版塊的學習中,沈老師的引導紮實而且有效。在對字詞展開學習之前,沈老師以謎語的形式引出課題,激發起了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紛紛被這神奇的月兒迷戀住了,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着字詞的出現,沈老師在本環節的引領中又把握住了幾個難點,從讀音中進行區分,比較“翹舌音、三拼音、後鼻音”,使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對生字詞的朗讀也是層層深入,由扶到放,由易到難,並且重點指導好輕聲的朗讀技巧。在這裏,沈老師以“小小的、彎彎的、閃閃的、藍藍的”幾個特殊形式的短語進行訓練。孩子們在老師的`指點下讀得非常好。

因為這首兒童詩簡短且韻律協調,音樂性很強而且由於字詞版塊的有效鋪墊,初讀課文時顯得十分順利。在本環節的教學設計中,沈老師首先抓住了孩子們對於一句話的理解。在沈老師的引領下,學生知道了什麼是句號,什麼是一句話。沈老師也很大膽,能夠給予孩子嘗試標出課文有幾句話的機會。事實也告訴我們沈老師的嘗試是正確的,孩子們理解了“什麼是句號,什麼是一句話”,因此標得非常好。在引領孩子認識一句話的過程中,沈老師以“指名分句連讀課文的形式”進行了朗讀課文,使孩子們對於一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課文的閲讀理解中,沈老師的教學設計也十分巧妙。比較法是十分有效的一種方法。沈老師以“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與“彎的月兒小的船。”進行比較,在交流中孩子們首先在朗讀中感受到課文原句的妙處,朗讀上口的優勢中體會到這樣寫的好處。並且引導孩子理解“像”的句式,以“彎彎的月兒像”的句子形式出示給孩子,讓他們説一説,在交流中使學生理解了句子。在閲讀理解第二句話的時候,沈老師重點抓住“尖尖的”這個短語進行理解,使學生更加形象的理解為什麼説月兒像小船。

最後,沈老師在課堂結束之前指導孩子進行了寫字練習。本環節也十分紮實有效,孩子們也因此寫出了一個個漂亮的字體。一句話,本節課是一堂非常完美的課,孩子們學得高興而且有效。

優秀評課稿13

今天早上,我們聽了王老師的《五彩池》一課,感受到她那自信大方的教態,激情洋溢的話語,恰到好處的點撥。整堂課,王老師都以飽滿的情感調動着學生的情趣。 這節課的優點很多,我們簡單地來回顧幾點:

1、王老師非常重視朗讀,以讀為本,整堂課都回蕩着學生的朗朗讀書聲。學生走進文本,在老師的激勵、讚賞中,通過讀中感悟,悟中再讀,開啟了思維的閘門,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從他們朗讀中,繪出形異色美的“彩池” ,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美麗與神奇,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

2、本課時的重點是教學第二自然段。王老師把握住了學段特點,通過抓重點詞語、重點句子、教師範讀、學生反覆誦讀等手段,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水池多、大小不一、形狀各異、色彩斑斕等特點。比如“漫山遍野”的理解。“閃耀”這個詞教學。分號的強調和學習等。這樣巧妙地突破難點,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真正體會到五彩池那美妙神奇的景象,並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熱愛大自然情感的薰陶。

3、串讀第二自然段,整合整段內容,也是本課一大亮點。在學完第二自然段四個句子後,師生通過合作朗讀,教師簡潔、精美的引導語為學生的理解做了鋪墊,讓學生從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明晰文本思路,共同整體感受五彩池的`美。

總之,整節課,流程清晰,塊面清楚,師生活動自然流暢,前後渾然一體,學生在寬鬆民主的情境中充分展現自我。

但是我們最終的目的想讓王老師呈現一堂更為完美的課,下面是我們一年級段老師的一些小小的建議。比如:

1、王老師的課上得非常細緻、紮實,尤其是前面部分讓學生充分地讀,反覆地讀。在指名讀時,叫到的學生比較多,導致後面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很匆忙。我們在想,中間的教學節奏是否能緊湊些,捨棄一些不太必要的操作,使得整堂課的教學自然和諧。

2、根據年段目標,可以積累課文中優美詞語 、精彩句段,揣摩文章的敍述順序,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王老師確實也努力在這樣做,指導學生理清敍述的順序。但對課文語言的挖掘是不是能再深入些?文章的優美,學生已經感受到了。是否能從另一方面來進一步學習文章。比如對語言的模仿運用,學習作者是怎樣寫五彩池的美,從事物的各個方面來進行描寫。學習文章的寫作順序和方法,比喻句的運用,過渡句的使用等。

①比如學生字詞的積累。可以給學生拓展積累詞彙的空間,讓學生在劃、記文本中有關色彩詞語的同時,再由學生聯繫生活中所見的色彩,仿説,動筆積累,從而培養學生感知色彩的能力。

②安排一個小練筆填補空白。第二自然段,可緊扣輻射全文的文眼“神奇”,抓住文中的省略號,讓學生想象作者未盡舉的五彩池的神奇形狀,並用文中的句式“有像……,有像……,有像……”,把想象中的種種形狀寫出來。通過寫,五彩池的千姿百態得以充分展現,學生對它的神奇的理解和認識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昇華。

③ 學完第二自然段後,讓學生學着第二自然段的寫作方法,也寫五彩池另一處美麗的景物,進行交流反饋。這樣在讀寫練習中鞏固、積累,在遷移運用中內化、提高。

如果教學第三自然段來不及,補充上這個練筆的環節,應該能夠使課堂充實了。

3、還有一些非常小的細節問題。比如四上年級的課堂中,是否還要強調給自然段標小節號?在自由讀第二自然段中,數數共有幾句話,標出序號,這個要求是否可以刪去?

優秀評課稿14

《王戎不取道旁李》選自南朝文學家劉義慶等人寫的《世説新語》,講述的是一個善於觀察並冷靜分析的機智少年的故事。全文僅用四句話,就表現了王戎觀察仔細,善於動腦筋,能根據有關現象進行理智的推理判斷。針對本課的教學,我進行了以下反思:

一、講故事導入,瞭解《世説新語》。

備課時,我想:如何讓學生快速瞭解《世説新語》呢?我讓學生進行講故事比賽,講一講學過的“曹衝稱象”“司馬光砸缸”等四個故事,然後讓學生找到四個故事的規律性——都是寫人的。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效,從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表演故事,內化感悟。

文章故事性很強,適合表演,於是我組織學生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進行表演,讓學生在閲讀、表演的過程中,真正將書本語言化為自己的語言。學生從讀到悟,由悟到説,從説到演,進行語言實踐,內化語言,真正體會到王戎的機智、冷靜。

三、不足之處。

在總結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這一環節時,學生對於概括並提煉出哲理性的語言做得不夠到位,學生的認識不夠全面,還需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王戎不取道旁李優秀評課稿4

一年一度的滻灞優課是老師們學習、交流的平台,非常有幸能參與本次優課展示。活動結束後,深感意外的是自己並不是長舒一口氣完成了一項任務,而是回味無窮。回想從接到任務到今天,心中頗多感受,我想,這種獨特的體驗正是本次展示課帶給自己的成長吧。

我執教的是統編版第七冊教材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全文僅49個字,故事簡短,卻描寫生動。講述的是一個年僅七歲的孩子,能根據環境來分析路邊李子樹上的李子是苦李而不取的故事,讚揚了他的聰慧、善於觀察和善於思考。

接到任務後,我並沒有着急備課,而是反覆讀課文,問問自己讀完文章有哪些感受,明白了什麼,還有哪些不確定的知識。同時從一位老師的`角度出發,梳理出了本課需要教會學生的知識,然後根據學生的學情進行取捨、設計。本單元的人文要素是瞭解歷史中的俊傑,語文要素是“瞭解故事情節,簡要複述課文”和“寫一件事,能寫出自己的感受。”針對文言文語言精練的特點,教學本文時,需要將簡短的文言文變長,因此我將引導學生梳理文言文學習方法,圍繞“複述課文”及抓住人物的動作、心理、神態來想象畫面講故事作為本課的重難點。

本課設計了一個課時,如何在一個課時的時間帶給學生更多的收穫,哪些是學生明顯知道的信息,哪些是需要老師課堂上引導提升的方面,以何種方式來引導,突破重難點是我在設計教學時考慮最多的方面。

經過多次試教,我決定關注語文的實用性,將課堂還給學生,整體上設計了五個環節:字理導入,激發興趣;梳理方法,做好鋪墊;理解文意,挖掘形象;創造性講故事;拓展延伸,以文帶文。

優秀評課稿1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並瞭解鏡子的基本特徵及用途。

2、知道每個人的體形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3、細心觀察,體驗探索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鏡子、大口袋、萬花筒、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認識鏡子1、遊戲:摸口袋

師:①今天老師的口袋裏藏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摸它是什麼?②摸上去感覺怎樣?你覺得它是什麼?

2、自由探索

看看摸摸,鏡子是用什麼材料做的,他有什麼特點?

3、教師小結

我們剛才見到的鏡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涼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塗了層特殊的材料,叫金屬漆,這樣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體了。(幼兒學説金屬漆)

二、探索發現鏡子的用途1、回憶經驗

師:你還在哪裏見過鏡子,它可以用來幹什麼?

2、討論鏡子除了幫助人們整理儀容,還有什麼用途。説説汽車、商店等生活環境及自然環境中安裝鏡子的原因。

3、通過照鏡子使幼兒明白每個人的體形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要尊重別人。

4、請幼兒説出還見過什麼樣的鏡子。(幼兒説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如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

5、鼓勵幼兒將兩面鏡子擺放在不同的位置,説説有趣的發現。

6、教師小結。

三、遊戲:照鏡子1、介紹規則。

師: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玩照鏡子游戲,老師做照鏡子的人,小朋友做我的鏡子,我做什麼動作,你們鏡子也做什麼動作,好嗎?

2、遊戲:隨音樂做照鏡子的遊戲。

四、延伸活動請幼兒玩萬花筒,進一步瞭解鏡子的特點。

標籤: 評課 精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1woll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