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聽課評課稿通用15篇

聽課評課稿通用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評課稿,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優秀的評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聽課評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聽課評課稿通用15篇

聽課評課稿1

為了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為使我校教師有一個更好的學習、交流的平台,形成相互學習、相互探討、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我校於20xx年9月進行了二----六年級同課異構的教學活動。

近一個月以來,向陽實驗學校的校園裏充滿了濃厚的教研氛圍,教師們為了上好課下了很大功夫,認真備課、精心設計,犧牲了大量的休息時間。從資料的查找,教具學具的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到資源的有機整合等等方面,都作了精心的準備,切切實實把本次活動作為交流與提升自己教學水平的平台。校領導、級部主任、教研組長也十分重視,積極參加教研活動,併為老師們出謀劃策並進課堂聽課及其課後講評,各任教教師課後結合自身教學特點認真進行了課後反思。

總之,通過本次活動,既展示了教師的教學風采,又體現了教師之間的'密切配合,最重要的是促進了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 我校還將繼續努力,使得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研水平再上台階.

聽課評課稿2

《放飛蜻蜓》評課5月13日,聽了沈玉芬老師的《放飛蜻蜓》第二課時。

這一課敍述了陶行知先生髮現一羣孩子在捉蜻蜓,他沒有呵斥,沒有批評,而是因勢利導,跟學生講起了蜻蜓的有關知識,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讓學生自覺自願地放飛了蜻蜓的一個小故事。

在課上,沈老師跟孩子們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親切的態度,啟發引導的巧妙。學生們喜歡上了這位離他們原先較遙遠的先生。可親可敬的陶先生就這樣走進了學生們心間。沈老師在學生的座位間穿梭着,傾聽着,啟發着,點撥着。課上,學生們眉飛色舞地介紹着蜻蜓,那些數字,那些小故事在他們的脣間動情地傾吐着。

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對學生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沈老師突出了“慈愛”、“小心”、“商量”、“撫摸”等詞語,同時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詞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展開討論。學生進入角色,邊讀文、邊體悟,因此學生能獨立思考,體悟得較深,討論時也是有話可講。

在學完整篇課文以後,沈老師出示了圖片,讓大家欣賞,目的是引導學生想象,重回藍天的小蜻蜓會説什麼,並讓他們自由表達:你們有什麼想對小蜻蜓説嗎?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臨下課時,沈老師問孩子們學完了這一課有什麼收穫,學生們談了許多,有説關於蜻蜓的,有説關於陶行知的,有説要保護動物的等等,看來他們的收穫還真不少。

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內部動力。作為一名教師,要設法去調動他們的興趣,不斷讓他們感受學習的樂趣。只有這樣“寓教於樂”,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不是負擔,而是享受,從而提高語文課的教學效果。

聽課評課稿3

一、情境導入: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幅圖畫,想看看嗎?

1、仔細看圖,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2、指名交流。

3、揭題:今天,我們要認識的3位聲母寶寶就是g、k、h。

4、你想先認識誰?

指名一生隨意選擇,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進行教學。

[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卡通人物的形象引出g、k、h,為課堂營造了一種和諧、寬鬆、愉樂的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運用“你看到了什麼”的導向性體驗,誘發了學生學習探究的動機,使學生進入了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

二、學習g、k、h:

(一)學習g:

1、誰會叫它的名字?指名範讀。

2、指名讀,開火車讀,小組讀。

3、名字會叫了,再看看它的樣子,你有什麼發現?

4、引導編順口溜。

(生:像個9字g、g、g。生:像個花環g、g、g。)

[評:通過説説自己的發現,即激活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又鍛鍊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讓學生在不經意間記住了形,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品嚐到成功的喜悦,從而樹立起學好拼音的信心。]

(二)學習K:

1、出示蝌蚪,問:它叫什麼名字?

2、指導發好“k”的音。

3、開火車讀,同桌對讀。

4、g、k對比讀。

5、説説你用什麼方法記住K?

(三)、課中操,拍手念兒歌。

1、出示:哥哥有隻小白鴿,小白鴿愛唱歌,咕咕咕,咕咕咕,哥哥聽了笑呵呵。

2、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評: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年級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在這裏讓學生拍手念兒歌,一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了學拼音的枯燥泛味;二來可以把剛學到的聲母g、k在兒歌中進行復現;三來為引出聲母“h”做好了鋪墊。]

(四)、學習“h”:

1、讓我們來認識最後一位新朋友,它就是“h”,誰來當小老師?

2、指名讀、跟讀、開火車讀。

3、記清形。

(五)、指導書寫。

1、師範寫、講解。

2、生描紅、仿寫。

三、複習鞏固:

1“考一考”遊戲。

每人拿着卡片,離開座位,去考考其他同學,同時也要接受其他同學的挑戰。

2、“一對一”遊戲。

老師讀什麼聲母,學生就找出什麼聲母。

[評:一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在複習鞏固時進行重複單調的訓練,往往達不到目的,而採用遊戲的形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總結。

總評:

一年級學生好動,喜愛遊戲,難以長時間的保持注意力,思維形象具體化,對他們來説,學習漢語拼音有困難,而且容易產生厭學的心理。《語文課程標準》中“實施建議”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地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努力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力求做到教學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激起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樂趣。

聽課評課稿4

這篇略讀課文記敍了父親在一片荒涼貧瘠的山坡上開墾一塊土地,使它成為“我家”菜園的事,表現了父親勤勞、堅毅的品質。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依次寫了“失去菜園、決定開墾、開墾荒地、壘上石牆、種上豌豆、豌豆肥田、拾糞肥田、菜園豐收”這幾個方面的內容。通過對父親言行的具體描寫來表現父親的`優秀品質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個特點。

本文的執教者徐老師準確地抓住了本文的教學重難點,以“開闢難”為主線展開了對文本的教學。重點結合父親在 “開荒、填土”中所表現出的堅定不移的態度和百折不撓的付出,引導學生來體會父親開闢菜園的“難”。

一、由菜園引出。抓住“直到現在,那一塊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園。春有菠菜、萵筍,夏有黃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蘿蔔、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誘人的翠綠。”“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深入學習課文。

二、讓句子説話。學生通過研讀“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雨中……”“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牆,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可怖的巖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看着新菜園終於被開出來了,父親笑了。”“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這些句子感受父親的形象。

三、寫話補充形象。如教學“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雨中……”父親衝進暴雨中幹什麼,他是如何保護家園的?體會父親的勇敢。

聽課評課稿5

現在音樂課堂教學是一個很複雜的時間段,新的教學方法還剛剛起步,老的教學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如何上好一堂讓學生喜歡的音樂課,尤其是對工作不久的音樂教師來説,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今天xxxx上的課是《》。這節課一開始,xx採用情景教學的方法,以帶學生去做“森林之旅”的音樂活動形式貫穿整堂課。無論xx,還是學生,都在輕鬆的音樂活動情境中合作,共同完成本課的學習。學生學得較輕鬆,學得愉快。今天的教學效果是不錯的。

一、xx在熟悉音樂教材中,創造性地編排教材,面向全體學生,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步驟,注重音樂與自然,音樂與人文的結合,為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打下了基礎。

二、教學中,xx把握住每一個教學環節,注意挖掘教材的旋律美、節奏美。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中,通過聽《龜兔賽跑》片段,在分別讀一讀和拍一拍龜、兔的節奏活動中,充分地感受了歌曲旋律美;唱《大鹿》,引導學生從音樂旋律中充分感受歌曲所描繪的勇敢的動物形象——大鹿,懂得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道理。學生初步唱出了歌曲中第一部分要唱得短促、跳躍,力度適當控制;第二部分力度稍強,情緒飽滿,表現出團結起來力量大的精神面貌。xx啟發學生加入動作表演,使學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增強對歌曲的理解與表現,學生聽着歌曲的錄音,設計小兔、大鹿、獵人的動作和表情,分角色進行了表演,較積極地表現出歌曲的'內容及自己的想像。

三、教師動情的演唱,生動、有趣的講解,豐富多采的資料圖片,為啟發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以達到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趣味,積極進行審美體驗,提高學生音樂鑑賞力發揮了主導作用。

四、“態度決定成敗,細節鑄就成功,創新意味輝煌。”這三句話,是我們教育者應該牢記的。對新工作不久的音樂教師來説,xx這節課能取得了教好的教學效果,已體現出朱xx的不懈努力和優良的音樂基本功。相信她今後會更出色。

另外,教學中還應注意幾點:

1、歌曲大歌片應抄大一點。

2、在教學中,應注意音樂性。如:教學歌曲的唱法還可以再形式多樣些,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教唱歌曲難點——後十六分音符時注意,xx要引導學生劃拍讀準歌詞節奏,尤其是:“兔兒兔兒快進來,咱們手把手挽牢—”要讀得清晰、準確。

聽課評課稿6

今天坐在辦公室裏正閒着,聽説英語組進行評教評學活動,於是也去湊熱鬧。

雖然説,上課的內容佈置合理與否,課堂結構緊湊與否,教材處置到位與否,對於我這個門外漢平説都是不知道的,但是“外行看熱鬧”,這個熱鬧的氛圍我卻能深深地感受到。整堂課同學的熱情高漲,直到下課還意猶未盡,這種現象在語文、數學課中可能是很少見的。而且課堂上無論是優生還是差生都積極投入當中,可以説沒有一個不參與進來的.。為什麼對於一種自身毫不熟悉的語言同學會有如此大的熱情呢?深究其原因我想大概有以下幾點:

1、教師角色的定位準。整堂課中教師始終以一個合作者、夥伴、朋友引領小朋友們走進課堂進行學習,始終微笑面對同學,給同學一種親切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2、讓同學享受勝利的喜悦。“好小朋友是誇出來的”整堂課中,老師對於同學的回答都給予充沛的肯定,並採用多形式的褒揚,讓同學沉溺在勝利的喜悦中,這對於平時聽到都批評多的同學來説是很少有過的,因而上起課來興趣更濃,勁頭更高。

3、在遊戲中學習。玩是小小朋友最開心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假如一堂課都是在遊戲中度過,那小朋友們肯定是樂得合不攏嘴。在整堂英語課中,老師設計了一個又一個新鮮又有趣的遊戲,讓小朋友們在玩中學,學中玩,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讓他們一個個樂此不彼,怪不得連下課也不知道。甚至於我們這些聽課老師也興致勃勃地加入其中。

課聽完了,對於自身所任教的語文也應該好好地進行反思,也期待着自身能夠上出讓同學不願下課的語文課!

聽課評課稿7

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任雪瑩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課,我們每一位老師都從不同的角度對這節課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觀察,在這節課中我主要觀察學生的,對學生的觀察我首先找到了以下一個切入點:

1.參與程度

2.學生的地位。課堂是否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情緒是否被學生的情緒所感染,教師教學方式、技巧等的是否會根據學生的課堂的反應的變化而變化。

3.學生情感。學生情感表現在回答問題和同學間的.相處情況等方面。

4.對學習內容的感知程度。觀察學生課堂上是否敢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發表見解和所提問題是否具有價值性,積極主動性,創造性。

5.學生學習態度和動機。主要涉及這些方面:舉手的次數,學習速度,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轉註程度。

6.水平差異。

7.文化差異。教師應尊重各種不同的文化。

對學生不專注行為的觀察:

課堂教學中有些學生往往表現出一些不專注的行為

1、 打瞌睡

2、 説廢話

3、 干擾別人

4、 不參與

5、 等待

6、 個人需求

有了這幾個方面我在觀察的時候做到了學生學習和聽課的每一個細節,比如:當老師讓學生自己讀讀寫小紅馬的話時,由於老師給的時間不充足,積極參與者只有5人,茫茫然着有5人,其餘的人都看着老師的表情,不知道該説什麼。當老師讓同學們進行同桌交流的時候,大部分進行認真交流,但是有的在説閒話,説笑話,其中有四人不參與,在玩耍。當老師在大屏幕上放出,在沙漠中,因為小駱駝的腳掌,所以,積極舉手者3人,其餘的學生也不知道是會還是不會。最後老師讓學生講本課的故事的時候,積極參與者只有3人,不參與者35人,玩的有15人。總之,從這節課上來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性不容樂觀,還需要我們老師進行有序的組織課堂教學。

聽課評課稿8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啟發性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大海嗎?你見到的大海是什麼樣的?”(指名説一説)

2、你們想不想知道晚上的大海是什麼樣子?”(出示大海夜景畫面欣賞)你從哪些地方知道是晚上的大海?是呀,在晚上,風兒不鬧了,浪兒不笑了,大海睡覺了。

3、板書課題。請齊讀課題。(認讀海、睡)。大海睡了,我們不要打擾它,應該怎樣讀?再讀題目。

【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激發情趣,學生能積極投入到學習氛圍中,學生興趣濃厚,初步感受到大海的美。】

二、閲讀理解

(一)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遇到生字和難讀的字多讀幾遍;用△畫出所有的生字。

2、檢查自讀情況:

(1)帶拼音讀字詞:大海、睡覺、不鬧、抱着、鼾聲、那、深夜裏、她、明月、揹着

(2)卡片檢查單個生字。

3、指名讀課文。(注重音準)。

4、學生分小組自由朗讀,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小組內互説感受。

(二)理解內容,指導朗讀。

1、這篇文章共有幾句話?你是怎麼知道的?

2、你最喜歡哪一句,就把它美美地讀一讀。

①自己試讀。

②指名讀(學生讀哪一句,就出示哪一句。)

學生評一評:評音準、是否讀出感情;(請提意見的.同學示範,並説出理由。教師相機板書)

③教師出示電腦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抱着”、“揹着”的意思。並組織進行交流、談感受,教師給予鼓勵和相應的朗讀指導。

④學生練習感情朗讀。

⑤你能表演着讀一讀嗎?喜歡哪一句,就表演讀哪一句。(學生表演讀;學生評一評)

3、指名讀全文。師生評一評。

4、聽課文朗讀錄音,可以小聲跟着讀。

5、誰能美美地把全文讀給大家聽一聽

【這一環節中,學生髮言積極,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課堂上變被動聽講為主動參與、主動探求知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朗讀時感情投入,這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實屬難能可貴。】

(三)拓展延伸

1、大海媽媽甜甜地睡了,她會夢見什麼?(學生回答)

師述:為了使大海媽媽的夢更香更甜,我們人類就應該保護大海,不往大海里倒垃圾、污水,讓大海變得更美麗。

3、教師出示有關大海白天的錄象資料,引導學生自編白天大海的簡單詩句,並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朗讀自編詩句。

【這一環節中,學生在音樂聲中來到了“海邊”,觀看了白天大海的景色,隨着模仿所學詩文,創作簡單的詩句。學生的思維力、想象力、創新力得到了培養。】

(四)指導書寫

學習“月”、“背”。出示相關電腦課件“月”、“背”字

(1)指名讀。

(2)記字形:你怎麼記“月”、“背”?

(3)書空,按筆順描紅。

(4)引導觀察“月”、“背”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教師範寫。

(6)學生在田字格中練習寫字,並展示寫得好的同學的字

【運用展台展覽寫得認真的學生的字,樹立認真寫字的榜樣】。

(7)用“月”字説一個詞。

三、課後活動

1、拓展延伸我認識的大海。

教師提供有關大海的資料,組織學生活動,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展示、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圖片、實物等。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通過觀察、表達,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語言表達能力得以提高。】

評課: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獲得思想啟迪。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師創設了夜晚大海的情境,使學生彷彿身臨其境,讓學生在愉悦的狀態中讀、想、説、議、演,從而提高學生理解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發展思維。其成功之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教師角色的轉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2、注意了學生的想像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3、注意了以讀為主的訓練主線。

4、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

聽課評課稿9

對校長而言,深入聽課與評課是經常性的工作,是瞭解、研究、指導教學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在新課程所倡議的理念之下,校長應做到:

一、課前充沛準備,明確目的

校長聽課前應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準備:熟悉課程規範,瞭解某節課編者的意圖與教師拓展的空間;明確這節課教學的三維目標;瞭解教材編排體系,弄清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熟知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對所教的.內容應在頭腦中設計課堂教學的初步方案,粗線條勾勒大體的教學框架,為評課提供一個參照體系;要根據聽課目的(彙報課、研討課、指導性、檢查性)確定偏重點,針對教師業務層次和水平進行評議、指導以和提出不同要求。

二、課中翔實記錄,積極推敲

1、聽看結合,詳細記錄。聽課記錄是重要的教學資料,是教學指導與評價的依據。它應全面、具體、詳細,包括情境創設、教師點撥與引導、師生的雙邊活動、教法選擇、學法運用、練習設計、教學反饋、課堂的亮點與失誤等,還有聽課者的研討與建議。

2、集中精力,認真分析。在鮮活的課堂中,有些細節轉瞬即逝,過去的不可能再“回放”。聽課者如忽略某些細節,感知就會出現斷裂,影響其對教學的整體認知與評價。聽課時要全身心地投入,積極思維,認真分析,做到前瞻性與對照性兼顧。前瞻性是指聽課者的思維要先於教學進程,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進行多種合理預測,摸索課堂發展的趨向,為分析評價贏得時間,變被動聽課為主動聽課。對照性是指在聽課過程中,將實際教學與課前預設的方案和以往經驗(聽過的優秀課)進行對照,以便尋找課堂教學中突出的亮點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剖析問題,歸納小結。對於課堂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優缺點,校長應依據教育教學理論和課程規範給予過程性評價,即指出優點在於體現了課標哪一方面的理念,依據什麼教學原理等,同時指出缺點與缺乏,怎樣改可能效果更好,依據什麼等,並將這些環節點評和時納入聽課記錄。

三、課後客觀研討,加強指導

一看教師的教,主要關注以下四個維度:

(1)組織能力,包括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語言的組織、教學活動的組織等,核心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

(2)調控能力,看教師能否根據課堂教學進展情況與出現的問題,採取有效措施,調整教學環節,保證課堂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3)教學機智,觀察教師敏捷快速地捕獲教學過程中各種信息的能力,是否能靈活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果斷處置課堂偶發事件,激活課堂教學;

(4)練習設計,看教師能否依據同學個體差別,設計具有彈性、開放性、實踐性的練習題,達到鞏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滿足不同類型同學的需要。

二看同學的學,主要觀察同學學習中的四種狀態:

(1)參與狀態,看同學是否全員參與、參與的面有多大;

(2)交往狀態,看課堂上是否有多向信息聯繫與反饋、人際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圍、交往過程中同學的合作技能怎樣;

(3)思維狀態,看同學是否具有問題意識,敢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發表自身的見解,看同學提出的問題是否有價值,探究問題是否積極主動,是否具有獨創性;

(4)情緒狀態,看同學是否有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控調學習情緒。有時課堂會突然爆出笑聲戛然而止,有時會從激烈的討論轉入冷靜專注的聆聽,這就是一種良好的情緒狀態。

聽課評課稿10

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是關鍵。看似平常,並不平常的課堂教學,藴含着眾多的教學規律。教與學、講與練、主導與主體、學知識與學做人、學知識與提高能力、全面要求與因材施教等這都是在課堂教學中引出,在課堂教學中展開,又在課堂教學中運行。它以何種形式來組合,又以何種形式來優化就可能帶來不同的教學效果。怎樣來認識課堂教學規律和抓好課堂教學質量呢?聽課評課是一種行之有效地研究課堂教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一、怎樣去聽課,教師聽課應該按下面三個步驟來進行。

(一)課前要有一定的準備工作。

俗話説,留心天下皆學問。教師要想聽課真正學習點東西,就必須做一個聽課的有心人。要有心,聽課就要做點準備工作。打算聽誰的課,應該事先問問他教什麼內容,把課本找來預習一下,看看課文寫的是什麼,是怎樣寫的,有沒有難點、疑點;同時自己設想一下,假如讓我教這樣的課文,準備怎樣教法,以便聽課時有個對比。如果聽課不做準備,匆忙走進教室,懵裏懵懂地聽,不理解教者的教學意圖,不熟悉教材,就不會有較大的收穫。

教師去參加教研活動聽公開課也要做準備。由於大多數教師平時埋頭教學工作,對某些教學理論,學術研究知之甚少,因此去聽較高一點的公開課會有一些不適應。這就需要在參加教研活動之前,千方百計去了解與鑽研一下與之相關的學術理論,或向人求教,或者重温自己所積累的資料。這樣能拓寬視野,縮短與"學術"的差距,這樣去聽公開課就會收穫更大一些。

(二)聽課中要認真觀察和記錄

教師聽課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還要有虛懷若谷的態度。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聽,還要看,要仔細捕捉講課者的語言和表情,記下他每個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

教師要一邊聽.一邊觀察思考。既要看教,皋要看學,二者兼顧。看教者對教材的鑽研,重點的處理,難點的突破,教法學法的設計,教學基本功的展示。看學生的學,要看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學習參與的情緒,學習的習慣。總而言之要看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有機結合。有時教師聽課也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地注視課堂上的每個方面。根據授課者的特點和聽課者的目的,可以適當有所側重,一般説來,對熟悉的教師,由於對其班級情況有所瞭解,可着重就其課堂上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做跟蹤式的動態分析;對一般的研究課,就着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達成度;對於名家的課,宜着重領略其教學風格及其相應的學術思想在課堂的體現。聽課應詳盡記錄課堂的教學過程,也記下自己的主觀感受和零星評析。

(三)聽課後要思考和整理

俗話説,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教師聽完課後不能一聽了之。應對課堂實況過幾遍電影,應進行反覆的琢磨。思考的辦法有很多,或翻翻聽課記錄,或與執教者交談,或將幾節"互相牽連"的課作番比較,或寫一篇"聽課一得",或乾脆將他人執教的內容拿到自己班上試試等。

在分析總結他人課時要注意比較、研究,取長補短。每個教師在長期教學活動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教法。聽課的老師就要善於進行比較,研究、準確地評價各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和短處,並結合自己教學實際,吸收他人有益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在分析他人課時,聽課者還要注意分析執教者課外的功夫,看老師的教學基本功和課前備課情況。這種思考對自己也會有很大幫助。

二、教師如何評課

(一)、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目標是人做事的內在動因,目標越具體明確,做事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

首先,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其次,從目標達成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要看課堂上是否儘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

(二)、從處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我們在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的準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三、從教學程序上分析

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序中完成,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作。緣此,評課就必須要對教學程序做出評析。教學程序評析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一)看教學思路設計

1.作要有思路,寫文章要有思路,上課同樣要有思路,這就是教學思路。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

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評課者評教學思路,一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脱俗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三是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喲效果。我們平時看課看到有些老師課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個程度就是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思路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實際等造成的。所以評課,必須注重對教學思路的評析。

(二)看課堂結構安排

教學思路與課堂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教學思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側重教法設計,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課堂結構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課堂效果。可見課堂結構設計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計算授課者的教學時間設計,能較好地瞭解授課者授課重點、結構安排授課時間設計包括: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與銜接是否恰當。

1.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看有無前鬆後緊(前面時間安排多,內容鬆散,後面時間少,內容密度大)或前緊後鬆現象(前面時間短,教學密度大,後面時間多,內容鬆散)看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

2.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無教師佔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現象。

3.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大少現象。

4.計算優差生活動時間。看優中差生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優等生佔用時間過多,差等生佔用時間太少的現象。

5.計算非教學時間,看教師在課堂上有無脱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情。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的現象。

四、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評析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是評課的又一重要內容。什麼是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目的、任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總稱。但它不是教師孤立的單一活動方式,它包括教師"教學活動方式,還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的方式,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的統一。評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內容。

(一)看是不是量體裁衣,優選活用

我們知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是一種複雜多變的系統工程,不可能有一種固定不變的萬能方法。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的,它總是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也就是説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二)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會令人生厭。教學活動的複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所以評課既看教師是否能夠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同時還要看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三)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還要看改革與創新。尤其是評析一些素質好的骨幹教師的課。既要看常規,更要看改革和創新。要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體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四)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現代化教學呼喚現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陳舊單一教學手段應該成為歷史。看教師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還要看教師適時、適當用了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電視、電影、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當前在教學方法的問題上還存在"四個一"現象,這應該在聽課評課中得到解決。這"四個一"是:

1,一講到底滿堂灌。不給學生自讀、討論、思考交流時間,教"講""灌"包打天下。

2.一練到底,滿堂練。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教師備課找題單,上課甩題單,講解對答案,怪不得學生説:"不是灌就是串,要不就是滿堂練。''

3.一看到底,滿堂看。有的教師上課便叫學生看書,沒有指導,沒有提示,沒有具體要求,沒有檢查,沒有反饋。名為"自學式",實為"自由式"。

4一問到底,滿堂問。有的教師把"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而提的問題,缺少精心設計,提問走形式。

五、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評析課還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通常,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看板書:好的板書,首先,設計科學合理,依綱扣本。其次,言簡意賅,有藝術性,再次,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

2.看教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

3.看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係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準確清楚,説普通話,精當簡煉,生動形象有啟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4.看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微機等熟練程度。

六、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巴班斯基説:"分析一節課,既要分析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學結果方面。"經濟工作要講效益,課堂教學也要講效果。看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鐘,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課堂效果的評析,有時也可以藉助於測試手段。即當上完課,評課者出題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當場做以測試,而後通過統計分析來對課堂效果做出評價。

綜合分析還包括從教師教學個性上分析,從教學思想上分析等。整體評析法的具體操作,不一定一開始就從七個方面逐一分析評價,而要對所聽的課先理出個頭緒來。怎樣理:

第一步,從整體人手,粗粗地看一看,全課的教學過程是怎麼安排的,有幾個大的教學步驟。

第二步,由整體到部分,逐步分析各個教學步驟,要分別理出上面的七個內容。

第三步,從部分到整體,將各個教學步驟理出的內容彙總起來。然後再按照一定的順序,從全課的角度逐個分析評價。

聽課評課稿11

日前聆聽了我校古苑老師一年級的“生本”示範課,感受頗深,真切體驗到“三人行必有我師也“,在聽課中我感覺到古苑老師的教學中人文性凸現明顯。在此,我想將我的收穫與大家分享。本課從目標來看,有兩個大要求。一是讀通讀順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二是識字。

從設計來看,對應目標做到了簡潔,主要分為兩大塊:

一是識讀結合,寓識於讀,把課文讀好。首先是老師的示範讀,然後請小朋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小夥伴聽,接着是錄音示範讀;學生跟着錄音讀;小組展示讀;全班讀;每一次的讀都使得學生知道自己讀的目的是什麼;同時每一次讀都要求學生指讀,讀的形式多樣,非常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在多次反覆的讀中感知了課文內容,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二是寓識字於遊戲中。

識字教學是一年級生本教學的重點。本課教材識字量是相當大的`。古苑老師採取了多個小遊戲,寓識字於遊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是小組內互幫互學,然後小組展示,接着有摘桃子游戲識字,有開火車識字,一環緊扣一環是識字認字教學,學生學得興味盎然。

古苑老師的課中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古苑老師非常注重學生的習慣培養。一年級正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特別是生本的'教育理念倡導小組合作、探究,對學生的傾聽習慣、發言習慣要求更高,這節課古苑老師的課堂調控能力很高,組織課堂非常強。她利用學生耳熟能詳的古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課前師生交流中,“誰的小手最聽話?誰的小手最靈巧?翻書比賽等。”非常好地培養了學生課前的準備習慣。

這次聽課對我的震撼很大,教學是要充滿熱情,充滿追求的。我一定要在以後的不斷學習中去保持這種熱情,去激勵自己不斷進取。

聽課評課稿12

【教學講座】

國小聽課與評課要求

無論是傳統教研.還是目前大力倡導的校本教研.聽課與評課都是教學研究活動的重要形式。但我們發現有的老師在聽課、評課中存在隨意性和盲目性.使聽、評課的效果大打折扣。有效地聽課、評課.需要正確的方法和程序。本文結合國小語文課的特點.就聽、評課的操作方法、技術和相關程序做一些探討。

一、聽課

(一)課前準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克服聽課活動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必須增強聽課的主動性、目的性和針對性。為此.聽課之前.教師一定要做好做細相關的準備工作。

1、明確聽課目的

首先.要弄清聽課的類型。一般來説.聽課大概有三種類型。一是優質課.二是研究課.三是隨堂課.四是輔導課。

然後.要根據課型確定聽課的目標。

――聽優質課。優質課的獻課人大多是骨幹教師.主要是骨幹、優秀教師教學經驗的輸出。對於這類課.聽課人要抱着學習的態度.認真吸收授課人嫻熟的課堂教學技藝。

――聽研究課。這類課往往帶有實驗、探究的目的聽課人要以積極參與的態度.對教學中變革、探索的成分進行綜合、分析、比較.檢討教學中的得失。

――聽隨堂課。這類課一般是常態課。聽常態課時.聽課人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合理取捨.注意發現經驗和亮點.增加自己的教學積累。

――聽輔導課。這類課一般是指“師傅帶徒弟”的課.學校往往確定了“以老帶新”的結對幫扶成熟教師或骨幹教師對年輕教師的指導.主要通過聽課、評課來實現。聽這類課.指導教師要善於發現新手的有點.更要有針對性地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指導意見。輔導課可以“師前徒後”.也可以“徒前師後”。

2、瞭解教學內容

聽課前要對本學科課程標準、學科教學規範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認真研究。重點要了解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以及本節課前後教學內容的銜接。同時.還應對聽課班級的學生基本情況進行一些瞭解。

3、準備相關材料

①課本。

②本節課的教案(由授課者提供。如沒有印製.聽課人應課前參閲聽課人的教案.或課後翻閲授課人的教學設計)。

③聽課筆記。

④課堂評價量表。

⑤相關記錄工具:如“時間和活動過程雙向記錄表”、學生活動微格記錄表等

(二)課堂觀察

教與學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課堂觀察既要觀察教師.也要觀察學生。

1、觀察教師的教.語言是否準確、生動、邏輯清晰。

觀察教師的教的重點內容:

(1)課堂教學目標是否清晰準確.教學目標如何實現;

(2)如何創設教學情境;

(3)採用哪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4)如何展開教學過程。這是重點內容.重要的是觀察教學過程如何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

(5)教學目標達成度。既要看是否實現既定教學目標.還要觀察教學任務的生成與轉化。

(6)課堂教學氛圍。

(7)體現的教學理念.滲透的教學思想。

(8)教學表達與板書。板書是否正確、工整、規範。

2、觀察學生的學

(1)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參與的長度。

(2)學生的主動學習狀態與長度。

(3)學生的積極探究狀態與長度。

(4)學生的課堂學習情緒。

(5)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度。把學生的發展狀況和達成的學習目標作為課堂觀的關鍵點。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學生學習活動的結果是評價課堂教學好與壞、優與劣、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課堂教學目標不能侷限於學生學會了什麼、掌握了什麼.更要看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學生的學習思維是否被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態度是否受到積極的影響。如果有條件.聽課過程中或課後.聽課人可對學生當堂學習的效果進行及時的測試(抓關鍵.以口頭測試為主)。

(三)課後反思

聽課人不是旁觀者.聽課的目的一是提高自己.二是幫助別人。因此.聽課的過程中和課後一定要積極思考.既要積極吸納別人的經驗.又要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並將課後的反思進行有序的整理.為評課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評課

評課是同伴互助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還是專家引領的重要陣地。評課既要反對只講好話.相互奉承.也要反對只説缺點.相互詆譭。評課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既要看到成績.也要指出不足.更重要的要提出建設性的建議.與授課人共同進步。

評課前要充分準備.理清思路.抓住要點。切忌面面俱到、輕重不分、條理不清。重點要從一下幾個方面分析得失.提出改進意見。

(一)教學目標設定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

1、教學目標設定.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是指教學目標的設定.不能只設定單一的知識能力目標.還應在感情態度、學習策略等方面設計明確的目標;具體是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是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課標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難易適度。

2、教學目標達成.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一節課下來.教學目標達成度如何.是評價這節課效果的重要指標。

(二)教學資源整合

教學資源的整合.即我們通常説的教材處理。但教學資源整合較之教材處理具有更豐富的內容。對教材、教學輔助材料和其他教學資源的整合能力.是檢驗教師教學能力的一把尺子。評課時要從教師對現有教學資源的取捨、整合等方面進行分析.特別是教學內容的前後銜接、教學重難點的準確把握、教學資源的合理取捨、學生現有經驗的有效利用、課內外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是評價一節課成敗得失的重要依據。

(三)教學程序展開

教學過程的評價要點.既要看教學過程的預設.還要關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調整、應變、生成與發展。

1、教學思路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

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評教學思路.一要看教學思路設計是否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二看是否符合教學內容實際.是否符合學生實際;三看是否有一定的獨創性.能否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四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五看預設的教學思路是否根據教學實際及時有效地進行調整和發揮。

2、教學結構

課堂結構主要指教學環節或步驟。教學指導思想的科學性.教學環節的完整性和時間安排的合理性是評價教學結構的主要內容。

教學指導思想.是否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問題為核心”。

教學環節是否完整?以講授新課為例.通常應有複習鞏固、新課導入、教師啟發、師生互動、學生思考、教學小節、課堂訓練(練習)等環節。

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應十分注重給學生的參與、思考、討論、練習安排較多的時間。如江蘇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模式.整節課教師的講授控制在10-15分鐘.學生的自學、自悟、討論時間安排15-20分鐘.學生的課堂練習時間安排5-10分鐘。也有學校規定.課堂練習必須完成課本上的所有習題.並完成配套教輔上的部分練習。

同時.還要觀察和評價課堂教學節奏的把握.如是否突出重難點.是否前鬆後緊或前緊後鬆.是否有效的前後轉換與連接.是否根據課堂突發情況合理調整教學時間與環節等。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運用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條件和手段校際差異大。因此.評價教學方法與手段應主要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方法的適切性。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沒有最好的教學方法.只有最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運用要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優選活用。

2、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教學活動的複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即使同一節課.也要根結不同的教學環節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3、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還要看改革與創新.尤其是評析一些素質好的骨幹教師的課。任何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探索階段總會有許多瑕疵和不足.對於教學方法的創新嘗試.評課人要給予積極的鼓勵.而不要囿於慣性思維橫加指責。

4、教學手段與工具的運用。既要積極鼓勵教師運用現代教學技術與手段.同時也要肯定不具備條件的教師使用傳統的有效的教學工具和技術。要客服片面強調使用現代教學技術的傾向.不能“為使用而使用”.更不能為裝潢門面而濫用。教學條件和工具的運用.關鍵要看是否適時、適當、有效。

(五)教師基本功

“台上10分鐘.台下10年功”。課堂教學的好壞.歸根結底取決於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教師評課.要透過教學過程.看到授課人內在的教學基本功。

1、板書:一是看板書設計的合理性.是否言簡意賅.條理清晰.畫龍點睛;二是看板書字跡.是否工整美觀.特別是國小語文教師.更要強調書寫的規範、美觀;三是看簡筆畫.是否具備必要的簡筆畫技能。

2、教態: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是合格教態的基本要求。對教態的較高要求.教師還應該儀態優雅.富有表演力和感召力。

3、語言:準確清晰、精當簡練、語調適宜、快慢適度.是教學語言的基本要求。較高要求:語言優美、富有詩意或哲理、激情奔放、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幽默感。

4、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微機等熟練程度。

(六)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看課堂教學效率.即單位時間取得績效.達成同樣的教學目標.使用的時間越少越好、學生學得越輕鬆越好、學習過程越快樂越好、學習負擔越輕越好。

二是看目標達成度.主要看是否實現既定教學目標。這裏要強調多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不僅看學了多少知識.提高了哪些能力.還要看學生在思想教育、情感體驗、實際操作等方面收穫。

三是看學生受益面.要關注全體學生的收益狀態.從不單要看優秀學生的發展.還要看中等生和學困生的進步.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獲、各上層樓。

對教學目標達成度的評價.可結合聽課時當堂測試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以確保評課有理有據、客觀公正。

聽課評課稿13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人教版國小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四節的內容。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關於三角形的認識的直接經驗,形成了一些相應的三角形知識和技能,這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周老師充分採用“挖掘教材資源,創造性的應用教材”這一數學策略。理清教材的內在聯繫,找準教材的知識脈絡,預設出解決教材難點的策略。這節課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三角形內角和”的猜想-驗證-推理-小結-應用的全過程。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獲得數學經驗。好課不是處處精彩,許老師在合理應用科學手段給學生以正確的學法指導上、善於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能關注學生的認知結構和主動參與等方面做的非常好。在教學過程中的主線充分採用了“猜一猜——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等在做中學的教學策略。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教育理念,努力構建動手操作探索型的課堂教學模式。給我的啟示如下:

 一、巧用猜想,撞出學生思維的火花。

學生有沒有探索的願望和興趣,就看老師有沒有解決教材難點的策略。當學生在腦海中沒有形成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的表象時,採用大膽的猜想,把學生的思維放開。即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慾望,又為後邊的探索和驗證活動起了啟下和導向的作用。

 二、找準時機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

本節課安排了幾次操作活動。為學生營造了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課堂氣氛。即關注了學生的個人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又注重了學生的個體感悟,強調情感體驗的過程。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逐步獲得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這一難點新知。

1.在得出三角形內角和規律前進行的第一次“量一量、算一算”的動手實踐操作

2.在初步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規律之後,讓學生通過“剪一剪、拼一拼”的實踐操作來驗證新知識。

這兩個活動的安排的相同之處:都體現了學生在“在做中學”的數學策略。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有效的學習空間。再通過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來內化新知的難點。

不同之處:如,在得出三角形內角和規律前,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選擇了量一量-算一算的學習方法,在學生實際操作出現誤差時,幫助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出現內角和偏差的原因是測量手段和工具誤差造成的。

在初步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規律之後,又給學生提供的動手實踐的機會,不僅提高了操作的效果,更重要的使“聽數學”變為“做數學”。此處,許老師沒有操之過急,而是,在學生形成統一的猜想{即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後,她就把課堂大量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開展有針對性的數學探究活動。在活動中,先讓學生用自己想出來的方法驗證、再老師演示。最後,電腦演示。三個層次的動手實踐,步步相扣形成以個正確的表象。把放和引有機的結合,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從不同的途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但讓每個學生自主參與驗證活動,而且使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動過程中解決問題,發展空間觀念和論證推理能力。其次,注重了演示法和觀察法的運用。藉助多媒體課件的直觀演示和對實物的觀察,讓學生直觀地瞭解如何進行拼一拼的活動,增強了活動的有效性。為學生的有效學習上提供了一個正確的學法指導。做到了適當地解決教材難點的主題,可謂是找準了時機。

總之,周老師在把握教材難點的設計上,處處關注學生的學情、根據學生的學情來確定教學策略。主線就是在動手操作時,加強指導,巧妙組織,這樣,就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聽課評課稿14

按上週工作安排,本週進行我校第二輪教學常規聽課,原計劃聽課七節,因臨時有變,聽課四節,分別為xx老師《數學廣角-搭配》、xx老師《複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xx老師《修辭方法的複習》和xx老師《一次成功的實驗》。聽課是學校的一項常規工作,是教師素質、工作態度和課堂駕控能力的綜合展示,通過聽課,還能發現一個班級的學習狀態。

以《十六週聽課反思》作為標題發表日誌,是經過思考再三的,首先不是放大自己的工作,其次我知道自己從未參與過正式的、高水平的評課,只能算是現買現賣,自以為是的經驗別人也不一定認可,但我想,既然是交流,就應該發言,就應該去探索,優點要肯定,但必須正視我們課堂中的不足,從而在現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總體感受:

1、四位老師都注重了學生的學,都能夠盡力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這一點在課堂提問時能夠體現出來;

2、教學中都能合理把握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能聯繫學生的生活,尊重學生原有的學習基礎,也能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

3、課堂中都融入了自己對高效的理解,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如小組合作應用的不到位或未應用,當然各自情況不同,有的課為複習課,有的班級學生年齡小,還不知如何討論,但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大膽嘗試、敢於滲透;

4、聽課是上週四佈置的,老師們都在趕教學進度,以至於大家準備的不是特別充分,聽課不是為完成任務而聽課,即便是不評課,也應是講一回能有所收穫。

具體如下:

xx老師《數學廣角-搭配》一課,劉老師設置上衣、下衣搭配的一個生活情境,自己在黑板上繪製圖畫,非常形象。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説出答案,老師用粉筆相連,從課堂效果看,學生理解的很好,但如讓學生去連印象會更深一些。教學活動1中,用1、2兩個數字可擺出幾個十位數,這句話中首先不能説成十位數,而應説成兩位數,屬於語誤,其次在預留問題後給學生的'考慮時間短,很多學生還沒有反應過來,就開始反饋了。教學活動2中,用1、2、3三張卡片可以擺出幾個兩位數?學生到台前展示,學生的方法是先將一個數字扣在桌子上,然後將另外兩個數字交叉,之後扣另一張。老師對這種方法肯定推廣。個人認為還是採用將1放十位,2、3分放個位,再將2放十位,1、3放個位。更好一些,因為如果在今後學習中,出現四個數、五個數時,將卡片扣桌上的方法,學生很容易出錯,以學生角度考慮,先入為主的思想很重要。習題中3名學生排成一排照相,有幾種方法?這個問題解決的非常好,劉老師讓3名學生台前展示,再找一名學生做攝像師,將問題拋給學生,既調動了的興趣,又啟發了孩子的思考。

xx老師《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一課,是一堂複習課,董老師提前在黑板上繪製了表格,將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習題分梯度展示,包括口算、估算、計算等多種形式,用a4紙遮擋,吊足了學生胃口,也使知識點進行回放,設置非常用心。聽後感覺有三點,一是表格將知識點分的略細,如114/52、430/62、197/28與240/26、182/24、728/28、728/75兩組題區別不是很大,個人認為可減少或提煉一組,為後面的教學爭取時間;二是將商是幾位數的判斷方面適當放大一下,在每道計算題中都先讓學生説出商是幾位數,你是如何判斷的?因為這是解題的關鍵所在,是學生理解的入手點;三是教學時間緊,後面商的變化規律教學沒能完成。

xx老師《修辭方法的複習》,每次聽課中,都能感受到建利老師對課堂很強的管理能力,學生養成的這種學與思的習慣。本堂課中,建利老師開門見山,提出問題:我們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學生答出了很多,有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對比、反問、設問、對偶。這裏,有的學生認為對偶是,有的認為不是,老師沒有當場給出答覆,因有學生拿不準,應舉例説明對偶句的特點,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在課文中去找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設計非常好,我認為比出一些題目讓學生去判斷更能達到效果。這一教學時間為15分鐘,時間不短,足夠用,但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在之後的反饋中體現出來了,就是因為修辭手法多,學生不能一一記下來,或是記下後一個前面的就忘記了。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先找比喻、擬人、排比三種,給學生5分鐘時間,進行一下分解,效果會好些。再有就是課後和金友校長交流的,課堂不完整,一聽下課鈴聲,馬上就下課了,沒有課堂小結,作業,這一點,是不可取的

xx老師《一次成功的實驗》,是一堂新授課,我對這課不熟悉,聽課時我坐在一名學生旁邊讀了一遍,主旨是讓學生體會到做人要謙讓,要有先人後已的精神。個人認為,語文教學的一箇中心點,高效不高效放在一邊,就是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去懂得做人的道理,就如同我們讀文章時受感動一樣,讓他們也去感動一下,説出自己的想法。麗麗老師的素質很好,教學基本功很紮實,普通話很標準,讀文章能融入感情,適合搞語文教學,本堂課也達到了目標要求,過程完整。聽課過程中有幾點需要交流,一是我們在講的時候需要投入,也需要關注一下孩子聽的狀態,是否在跟進、思考;二是給學生編學號,在國小是否合適,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師接手一個班級,由於對學生不是很熟悉,提問時隨口問道,“穿紅衣服的女孩回答一下!”,這是非常常見的一個情境,可女孩頓了一下,將紅外套脱了,老師很尷尬,學生的理由是這麼長時間,老師不認識我,不能叫出我的名字嗎?。班裏人數不多,個人認為課堂上招呼學生的名字作為學生角度會更舒服;三是課上三人衝門小遊戲能夠使學生印象深刻,對理解課文有幫助,但存在危險性,應取消。

以上是自己個人的看法,不妥之處,多多交流!

聽課評課稿15

這是一篇有關環境保護的記敍文,文章描寫了塞特凱達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過程及人們的表現,説明了環境污染給大自然、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危害,告訴我們要珍惜、保護環境,愛護家園。從整堂課來講,整體風格為實在、紮實而有效,緊扣文章的重點段落,讓學生細細地讀,充分地讀,真正做到了以讀為主。

一、自主學習,文本對話。

凸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把學生當成大寫的人,放手讓學生去自主讀書,主動融入閲讀情境,感受文字,品味語言,感悟文章的真諦,學生緊扣文章的語言,與作者交流,與文本對話。此時,心與心在這裏交融,此刻,情與情在這裏碰撞。最終,作者、文本與學生融為一體。

二、以讀為主,重點突出。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本課教學中,以讀為主,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如分組對比讀,分角色讀,個別讀,齊讀,師生對比讀,在學生在找一找,比一比,讀一讀中,突破了該段的重點,讓學生真正感悟到了塞特凱達斯瀑布昔日的壯觀和今日的日漸枯竭。

三、直抒胸臆,指導練筆。

人們看到這樣的情景,又會有哪些感觸?會説些什麼?並試着寫一寫。交流中,很多學生寫出了自己的心聲,道出了真情實意,説寫結合,有效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四、幾個想法。

(1)一個好的語文教師應該抓住文本的空白,引導學生想象、拓展,如:塞特凱達斯瀑布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彷彿對世人説些什麼?(2)教學是一門藝術,特級教師於永正説過:“有情有趣是教學。”此時此刻,你就是巴西總統,在這個特殊的葬禮上,你會説些什麼?與此同時,教師作為合作者、幫助者,同樣可以以記者身份採訪大家:你作為遊客,有什麼話想對大家説,談談你內心的感受。

國小語文聽課評課稿10

識字、聽説、閲讀……頭緒紛繁的低段語文教學,如何做到有機結合進行,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近日,吳望舒老師執教的《烏鴉喝水》第一課時,便做到了教學環節設計緊湊合理,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兼顧,從而使這堂課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識字教學紮實有效

低年級生字詞的教學是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本節課中,吳老師設計了多種方法來幫助學生識字,這些設計,激發了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也使學生輕輕鬆鬆地獲得了新知。

吳老師也注重培養學生辨析形近字的能力。如對“烏”、“鴉”這兩個字的識記,吳老師引導學生説出烏鴉是一隻鳥,所以“鴉”字是鳥字旁;“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這樣學生就感覺非常有趣,記起來也就容易了。還有另一組形近字“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吳老師引導學生,讓孩子們自己思考,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喝水”要用嘴巴(即“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説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所以是三點水旁。這樣學生記起來十分方便,且不太會搞錯。

二、抓關鍵詞理解感悟

吳老師善於抓住課文的關鍵詞,採用了讀讀、想想、説説等方法,引導學生感受文本,可以説這些教學活動充分考慮到了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如:老師引導學生關注“到處”一詞。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詞語,老師引導學生看圖合理想象:烏鴉可能會飛過哪些地方呢?通過想象説話,讓學生體會到了烏鴉找水的辛勞以及找不到水的焦急心情。之後,又指導學生用“到處”進行説話訓練,讓學生對這個詞語達到真正理解並掌握運用。

三、注重進行朗讀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閲讀教學要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閲讀的樂趣,並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這堂課,吳老師帶着孩子們着重研讀了課文的第一節。第一節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話,但也是情節曲折。烏鴉經歷了找水,看見水,卻又喝不到水這個過程。隨着事情的變化,烏鴉的心情也是很不平靜的。吳老師在教學中帶領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讀,逐句品讀感悟,體會烏鴉心情的變化。讀文中體現了個性化的閲讀。

綜觀整堂課,上得既充滿語文味,又富有情趣。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標籤: 評課 聽課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2gvpp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