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化學評課稿通用15篇

化學評課稿通用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有利於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形成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那麼問題來了,評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化學評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化學評課稿通用15篇

化學評課稿1

執教過後,筆者通過各種途徑瞭解到,聽課老師普遍認為這是一堂精彩的緒言課,主要亮點有:

1、教材整合巧妙。《緒言》部分的教學內容泛而雜,如果不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教學肯定會零亂無序。教者深諳此道,他將教材內容進行了巧妙的整合,緣於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真正體現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新型教材觀。所設計的六個教學活動,環環相扣,流暢自然,把學生一步一步地引入了化學學科的大門。

2、學生積極參與。因為《緒言》部分學科考點不多,因此,傳統的《緒言》教學,教師大多擺脱不了"知識本位"觀點的束縛,而採用滿堂講的方法,這與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型學生觀是背道而馳的。本節課,教者在學生活動的設計方面做得很精當,幾乎每一個教學版塊都融合了學生活動,既有實驗觀察、現象描述,又有教材閲讀、討論交流等,形式多樣。教者的教學設計始終沒有背離"不失時機地將話語權、思考權交給學生"的教學理念,趣味實驗中有學生對現象的描述,圖片展示中有學生對材料特性的推測,化學史呈現中有學生對化學成為獨立學科漫長過程的思考,學法介紹中有學生對觀察方法的體驗(讓學生第二次觀察苯分子的圖像),正因為教者敢於放手、善於引領,"説説化學功過"的教學環節中才有了"環境惡化——不是化學惹的禍,人為因素是關鍵"精彩的現場生成,才有了聽課老師發自內心的掌聲(聽課過程中聽課老師集體自發鼓掌兩次)。

3、目標有效達成。在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尤其是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達成上,本節課是十分有效的。在演示趣味實驗讓學生感受了化學的有趣、投影錄像圖片讓學生領略了化學的神奇之後,教者並沒有就此打住,而是將教學的視角轉向了化學和日常生活及工農業生產的聯繫,教者的設計意圖很明顯,有趣和神奇只能讓學生感到好玩,只有拉近化學和生活的距離,才能讓學生感到化學有用,感受了化學的有趣和有用,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才能持久。"回顧化學的歷史"教學版塊中思考題的呈現,巧妙地滲透了"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過程""真理是建立在謬誤基礎上"等思想觀念,幫助學生樹立了敢於向真理挑戰的信心和決心。"體驗化學的學法"教學版塊,沒有停留在空洞説教的層面上,而是把學生的思緒拉回了一開始所做的趣味實驗,拉回了先前觀察過的苯分子圖片上,通過具體的實例,讓學生真切體驗到仔細觀察、認真分析的重要性。

4、教學彰顯美感。首先是語言美,無論是導語、過渡語、結束語,還是教學過程中的其他用語,教者的語言都凸顯出了精練、準確、悦耳、親和的風格,給人以聽覺上的美感。其次是畫面美,ppt背景變換不多,但樸素清新,新課導入時呈現的上海外灘霓虹燈、節日禮花等畫面,都能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再次是板書美,黑板上留下的文字並不多,但佈局合理、勻稱,字跡清秀、灑脱,令人過目難忘

但也有聽課老師反映,本節課的設計起點偏高,一般教師不具備執教老師的語言功底,一般學校的學生也不可能有上課班級那麼好的綜合素質,這樣的教學設計在鄉鎮學校使用,恐怕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還有的老師説,鄉鎮學校不可能每個教室都配備投影儀,如果教者不用投影儀輔助教學,而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片資料,該課的推廣價值也許更大。

一節課的成敗和褒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一線教師應該立足於課堂教學,用新型課程標準去指導自己的教學設計,用新型教育理念去衝擊陳舊的教學慣性,不斷提升自己教材處理的功力和課堂的駕馭能力,如此,教學相長、師生雙贏的教育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化學評課稿2

觀摩了李老師的《電化學複習》一課。這是一節單元複習課,旨在幫學生鞏固電化學這塊基礎內容的同時,再加以鞏固練習。李老師對這節課做了精心的設計,緊扣考綱,以講練結合的形式,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復習,同時將知識進一步深化。歸納出學生易混淆的概念。李老師先在黑板上畫出了兩個反應裝置,讓學生判斷哪個是原電池,哪個是電解池,繼而再引導學生分析原電池、電解池的電極反應式,電子流動方向,離子移動方向,把整個電化學的知識脈絡做了系統的回憶。之後,李老師又通過讓學生書寫分析另外兩個反應裝置的電極反應式和總反應式加以鞏固,同時對其中出現的離子放電優先順序加以複習。

看了本節課的教學後,感覺整堂課井然有序,每個環節的銜接都很流暢。尤其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較強,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把所學知識系統地整理出來,從而鞏固掌握所學知識。在學生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就這節課在實施過程中,對於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是通過教師為主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的,本節課更加註重了過程與方法,使學生通過預測、設計實驗、實施實驗方案、獲得感性認識,與理性分析相結合,加深對新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科學實驗探究能力。

在課的結束時通過合理設計習題,既鞏固知識,又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方面的教育,讓學生知道利用所學化學知識可以解決生產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體驗學習化學的價值。

希望能夠給再多關注一點差生(後進生),給他們更多一點的展示機會和空間,或者把某些問題直接交給學生,讓學生們通過相互之間的探討、論證來得出正確的答案。

化學評課稿3

本節課注重從學生熟悉的日常事物着手來創設學習情景,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路,通過“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這一系列活動來認識物質的性質,分析現象後得出結論,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去學習,培養了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使其真切地體驗到探究學習的樂趣,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結合科學發展的現實向學生説明隨着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對物質的瞭解也會更加細緻,從而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嚮往,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的動力。

亮點一:教師能夠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本章實知識點,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增進了理解和記憶能力。

亮點二:利用會考題讓學生掌握考察本章知識點的題型。

亮點三:板書清晰,結合多媒體教學,與學生的互動較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不足之處:

1、有點緊張,語言不夠清晰、簡潔。

2、多媒體的使用要恰當:注意課件,板書,視頻之間的平衡。不要過渡依賴多媒體,忽視實驗的重要性。

本次化學教學活動對我的啟發:教師無論在課堂還是課後都要善於思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點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總結,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方法,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與時俱進。

增加對學生的瞭解,多和學生溝通和交流,接收學生在學習化學上存在的疑問等有效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同時也能增加師生的感情,令課堂氣氛愉快,促進師生互動,增大教學效果。

提高化學用語的表述能力,提高化學教師的專業素養。多留意教學上的細節方面,給學生打下紮實的化學基礎。

化學評課稿4

首先,歡迎大家百忙之中來到實驗學校參加本次全市化學教研課!借用一句行家的話來説:“張xx是天生做老師的料。”在常規的教學中,張老師的教學能力、組織能力、駕馭課堂的能力都很強,而且教學基本功紮實,專業素養高,課堂語言教學不但簡潔、精煉,而且詼諧、風趣、幽默(儘管這堂課不能全部展示,但我想大家也略窺一斑了吧!)

具備了這些素質的張老師在名師工作室孫老師的極力舉薦下,在教研員楊路路老師的悉心指導下,並在我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採用我校的“導讀探究,先議後練”的教學模式,成功的為我們呈現了這節複習課——《物質的鑑別》。

張老師的這節課是物質鑑別的第二課時,在本節課前,已經複習了物質鑑別的原則、步驟和常見的題型,本節課是對這部分的拓展和深化,意在使學生了解物質鑑別的多樣性,進一步認識到物質檢驗過程中防干擾的設計,多種物質鑑別方案設計及探究技能,使學生懷着興奮和愉悦的心情掌握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繼而將之內化為能力,並運用它去解決實際問題。説白了,就是去應對會考出現的一些會讓一部分學生頭痛的題目,如除雜、推斷、實驗探究等。如果深入挖掘,後續還會有物質的除雜、分離和提純等與之相關的內容,我們可以將這些知識歸納為一系列(利用3—4課時),進行專題探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將學生總結的幾組離子鑑別(學生回答出六組),與學生一起進一步深化處理,從中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繫,相互轉化關係,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知識網絡,儘可能使鞏固知識和培養能力有機結合起來,並找準恰當時機,指導他們去應用到實際的會考解題中,使學生融會貫通,進而學以致用,這是張老師設想呈現給大家的,也是我們今後課堂教學努力的方向。

我覺得這節課張老師準備充分,設計精心,環節安排合理,組織形式較科學,教學整體結構嚴謹,節奏較為得當。

本節課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張老師一直在組織和引導學生鞏固知識、探尋方法;感悟方法、反思改進;設計並完成實驗,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提升了能力。本節課體現了面向全體的思想,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發展學生整體素質的思想,用現代教育觀樹立學生主題地位的思想。張老師在充分掌握學情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學生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智慧,啟發思維,給他們充足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集體討論,自我展示,及時反饋信息,及時調控,使師生,生生合作和諧、默契,以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即教學過程最優化,教學效果最大化。整節課時,張老師充當的是組織者和參與者的角色,如同拋給了學生漁具,讓學生自己去捕魚,捕自己想捕的魚,捕自己能捕到的魚,這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穫,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方法的培養和能力的提升,如檢驗變質的NaOH是否存在時,要加過量的CaCl2溶液,一女生在展示設計方案時,説得是適量的CaCl2溶液,教師並沒有給予糾正,而是讓學生動手操作,來檢驗已經完全變質的NaOH中是否含有NaOH,通過有的組滴加酚酞變紅的現象讓學生動腦思考,查找原因,從而得出要加入過量CaCl2溶液的結論,學生記得更牢,並以此導出如有干擾的離子,要加過量的試劑以排除干擾……可謂用心設計、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本節課在內容處理上也詳略得當。比如六大離子的檢驗再回顧,為後面的鑑別五種白色粉末搭了梯子,減小了坡度;小組活動有設計、討論、展示和修改,動手操作,知識遷移加大了複習的力度,在師生、生生活動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再到解決問題,提高了複習的深度;而且還特別追加了對含雜質的物質檢驗的歸納,如同樣的試劑為什麼5組的結果變紅而7組的結果不變紅,引發學生思考,之後,結合NaOH變質、一模的探究題、最後的關於五種白色粉末的推斷題使得本節課又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

對張老師來説,上課很辛苦,準備課的過程很艱辛,但回過來看,收穫也是很豐厚的,首先是得到了專家們的認可,有認可才會有舉薦,然後是非常難得的悉心指導,多位校領導的關注、關心與大力支持,同組夥伴們的默契配合,班主任老師和全體同學的通力合作,都為這節課的成功增添了砝碼。雖然張老師的課還不是盡善盡美,但上升的空間很大。

祝願張老師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有更高的追求和更大的突破。

化學評課稿5

林老師的本節課注重從第一課時的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複習來引入新課。林老師的本節課在前分鐘導入複習第一課時有關於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知識,現問題,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路,通過“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引導思考→得出結論”這一系列活動來認識物質的性質,分析現象後得出結論,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去學習,培養了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使其真切地體驗到探究學習的樂趣,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結合科學發展的現實向學生説明隨着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對物質的瞭解也會更加細緻,從而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嚮往,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的動力。

亮點一: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十分準確,教學立足課本。讀是讓學生進入文本的一種重要方法,謝老師採用了全班同學朗讀的方式,使學生對温室效應的知識點熟悉。

亮點二:教師能夠對3個演示實驗(1、向長短不同的兩支點燃蠟燭的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氣體2、向一個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軟塑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3、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乾燥的紙花)進行分析,使學生對實驗現象更清楚易懂。這説明了教師的在講課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給學生一個感性的教材。

亮點三:傳統教學設計大多為以物理性質—結構—化學性質為主線,以觀察實驗得出結論為學習方法。這樣設計,重難點突出,層次明確,有助於學生應試。

亮點四:問題設計比較貼近課本,有利於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新教學方式與之不同在於更加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大膽設想,謹慎思考,勤於分析,善於總結。新的教學設計與生活聯繫也更為密切,體現“學以置用”的思想。但由於學生層次不同,能力不同,在45分鐘內每個學生學習到的知識是不一樣的。而我們必須承認考試的標準不因人而異,每個學生對知識把握程度必須達到或超過一個規定的標準,所以不能屏棄傳統教學的優點。謝老師在本節的教學設計中,採用傳統教學的主線,貫穿新教學理念,在層次突出的前提下,着重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培養。

化學評課稿6

陳老師這一節課的課題是“化學反應的限度”,主要內容為“可逆反應”和“化學平衡狀態”。在簡短而又精煉的導入之後,老師用同樣的方式處理了以上兩個內容,即老師先給學生一段時間,讓學生帶着問題閲讀課本,然後對學生進行提問,接着老師進行精講點撥。最後老師給出大約10分鐘的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陳老師今天就從全方位展示了一節新課程下較成功的公開課。

一、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

首先,這節課條理性強,教態自然,情緒飽滿,節奏準確,語速適中,講解透徹,講課從容不迫,富於啟發性。陳老師設計了許多小的問題,引領着學生亦步亦趨的緊跟老師的思路,因此學生思路非常順暢,接受情況良好,基本上沒有什麼障礙,真正做到了小坡度密台階。

二是授課過程思路清晰明瞭,富於邏輯性。每講解一個知識點,都是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閲讀教材,然後精講點撥。因此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感知教材,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問題,所以學生髮言積極,參與度很高,課堂氣氛很活躍。

三是教師能熟練運用多媒體等教具,實驗操作成功熟練,實驗現象明顯,極大地引起了學生對於學習化學的興趣。考慮到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概括能力還不是很強,教師對教材進行了處理,增加了一些演示實驗,讓學生通過預測、觀察、對比、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二、從教學目標和設計上分析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現在的教學目標體系是由“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組成,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價值追求。如何正確理解這三個目標之間的關係,也就成了如何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如何正確地評價課堂教學的關鍵了。

陳老師就準確地把握了這點。通過英國工廠加高煙囱事例引入,然後在教學設計上緊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問題展開,通過現實與現有知識不一致,使學生在矛盾衝突中,加強了質疑,更全身心地投入了新課的各個環節中。

此後的教學過程中,他也不斷地體現着“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這個想法。組織學生自行預習新課內容,做到有的放矢;通過視頻播放和生活的經驗,並創設了幾個不同的實驗情境,學生一邊興致勃勃地預測實驗結果,一邊仔細觀察實驗現象。教師一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一邊有序地做着實驗。隨着實驗的進行,引導學生思索並歸納有關知識,培養了學生從多方面思考問題,認識事物的習慣。

三、從教學程序上分析

這節課分配了適當的時間讓學生閲讀、思考、回答、總結等教學環節,教師也從學生即時的反饋中調整教學步調,作到教學預設性和生成性的和諧統一。

整堂課中圍繞重點和難點,教學思路設計層次清晰,結構安排緊湊合理。縱向聯繫學生已有知識,橫向聯繫前後專題內容,做到了承前起後,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四、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看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本課從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後又誘使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從問題開始,最後又以問題結束,體現了一種全新的以問題為主鏈的課堂學習模式,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雙邊活動較多。大部分學生參與了課堂教學中的思考過程。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不僅學生的化學知識與技能,還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思考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得到了發展。此外,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有效利用45分鐘,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陳老師的課沒有明顯的不足,提一點建議:課堂活動模式是否可以嘗試改為:創設情境→探究活動→分析問題→探究加深→掌握新知

如先提供實驗現象開始新的學習,學生們馬上充滿了好奇,然後教師就順水推舟的告訴學生要探究的主題。教師提供有關實驗材料,學生先分組討論,擬訂實驗方案,然後利用實驗探究。教師參與其中,加以有效地引導、啟發。學生實驗完畢後,各小組彙報實驗研究情況,小組間互相交流,從而理解化學反應的限度原理。最後教師設計問題情景讓學生分析實際問題。

化學評課稿7

張老師將本節課的知識目標——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三個知識目標設計成分三個版快梳理、總結,將枯燥的複習課教學以學生樂於參與的形式進行,不但異曲同工,而且效果更好!體現目標設計者的教育、教學的新穎理念,設計上頗具匠心!

由於化學用語中元素符號對學生而言難度相對較低一些,所以在教學中張老師將元素符號的複習做了“略”的處理。以快答完成,為後面的重點、難點教學減小坡度。在後面兩個部分中將化學用語、化學方程式以動一動、找一找、寫一寫、練一練的方式設計成小組活動,加大了複習的力度,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成為本節課學習的主體,使學生在參與思索、探討的同時提升學習的能力,較好的達成本課的知識目標!

本節課張老師在學生的充分配合下,採用了多媒體(電腦、投影儀)中多種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突破重點、難點。如難點“找一找”、寫一寫環節採用投影儀展示學生活動結果,擴展知識深度、難度!效果非常突出,起到了總結、歸納的目的,教學效果特別好。學生活動既有表面的語言、行為的活躍、更有深層次的思維活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有深度的思索,又有廣泛的參與!

在整個課堂中,教師以自然大方的形象,洪亮的聲音,清晰、流利的語言運籌帷幄,課堂活而不亂,並對學生學習過程及時鼓勵、總結和評價,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

複習課的教學不是簡單的舊知識的重複,讓熟悉的更熟悉、陌生的依然陌生,而是温故而知新。

在張老師的這節課中,學生通過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温故,必然能最大限度的解決長期困繞學生的化學用語運用不熟的問題,必然能使學生運用化學用語解決相關化學問題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同時學生在新的起點上運用化學用語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給化學方程式“會診病因”、寫一寫、練一練三個環節得到了實踐和驗證!我認為這節課中全體學生都獲得了較為滿意的結果,完全達到了教學設計的預期效果和目的!

化學評課稿8

聽了《化學能與電能》,收穫頗多。

本節課教學時間安排合理,教學環節完整,過渡自然,教學重點突出,難點處理得當,注重講練結合,及時鞏固,在學案中,學習目標的設置切合學生實際,要求明確具體,能讓學生清楚的知道本節課應掌握哪些知識,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值得借鑑。通過課堂教學,目標基本完成。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落實“三講三不講”,注重引導,學生思考積極,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突出了化學學科的特點——實驗教學。通過自主探究實驗,有效的培養了學生觀察對比現象和總結歸納現象的能力,並通過對實驗的分析,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利用神七發射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flash動畫演示,將抽象問題具體化,有利於學生理解掌握;最後的趣味實驗——水果電池可以是學生體會到化學就在身邊,引發學習興趣。

本節課也略有不足:

教師在課前根據試講情況調整了學案上小部分內容,由於時間倉促,未做到盡善盡美,出現了一些偏差,另外學案和課件中化學式上下腳標有些地方不規範。

個別環節教師應做一下評價。如學生通過flash分析原電池原理後,教師應用準確的語言將原理總結一下或引導學生總結一下;在學生做完水果電池實驗後,教師應點評一下。

總之,本節課從最初試講到最後上課,前後調整較大,如果準備的時間再充足一些,會更加完善。

化學評課稿9

其實關於説課的程序,作為教師的我們都諳熟。我僅僅是結合我參加市優質課的一些經驗,談一下自己的一些體會。

1、激發潛質,儲備能量。

“惰性乃人之共性”“懶散也是人之性情”,無壓力難以產生動力。不是因為晉級需要優質課,而參加優質課需要先説課的話,估計也不會有時間和心情去整理關於説課的材料。當這些逼着自己整理好以後,我感覺説課不再害怕了。當你領會説課的.程序和要求時,等於有了模式。只要對教材理解的到位,説任何一節課都會有的放矢。所以建議青年教師多參加一些這樣的活動,也是為自己積蓄能量。有未知到已知需要一個過程,但經歷永遠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2、明確目標,有的放矢。

説課不同於講課,重在説給同行。需要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去講述你的教學設計思路,所以必須要有理論依據,要有教育理論和教育學方法,它是你設計的理論根生點。明確了具體目標,他像一顆種子,決定了教學設計是一顆挺拔的白楊,還是成長成一顆婀娜多姿的垂柳。

3、思路清晰,過程詳實。

在説課之前,要讓被聽課人熟知你的教學思路。要明白你在説什麼,比如一般分為: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在這幾個環節中重點是教學過程的設計。此處佔用的時間至少要過半,否則有些喧賓奪主之嫌,也不利於你把課説清楚,説透徹。

4、合理分配,渾然一體。

把時間細化和具體化,讓一節課時間分配合理,使其自然渾成。

總之,自己的這次説課在和教研室的周老師交流時,説課的設計較迎合周老師的要求罷了。其實並非自己真的很優秀,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準備充分,方能有的放矢。套用賣油翁的一句話“無非聖賢,唯手熟而。”所以我感覺“無非優秀,唯稿熟而。”

化學評課稿10

聽了老師的《化學反應為什麼有快有慢》這節課,感覺老師對課堂的把握比較好,在課上先用了劉翔的跨欄,蝸牛的爬行充分進行比較説明物質運動有快有慢,吸引學生,同時讓學生知道今天大家探討的是速率問題,直接點題,緊接着讓大家“説一説”化學反應是不是也有快有慢,舉出大家知道的例子,學生能夠用生活中、生產中的事實,感覺化學反應有快有慢,再討論是否化學反應都是越快越好?對我們有利的`反應越快越好,不利的當然越慢越好。後面的老師讓學生自己動手“試一試”感覺化學反應有快有慢,這一步也是我所不敢的,讓學生自己動手做鈉與水反應、鎂與水的反應,在課上老師也可能怕學生出問題,讓學生先仔細想想後再動手,老師把要做的實驗以圖畫的形式打在屏幕上,比較直觀,比文字的效果要好,實驗結束後又點了兩個反應速度不同的原因是金屬的活潑性不同,我認為更可以指出因反應物的性質不同,而決定了化學反應速率的不同。

後面老師又做了一個碳酸鈉、碳酸鈣與同濃度、同體積的鹽酸反應吹氣球的實驗,雖然實驗很精彩,但我認為這個實驗可以不做,感覺為同一目的做兩個類似的實驗,累贅,同時浪費時間,我認為這節課的重點在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及其計算,體驗不是重點,花的時間過長了,概念的處理過於簡單,只邀請一位同學讀了一下,得出公式、單位。為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老師選擇了三道計算題,這三道計算題層層深入、第一題簡單代公式,第二題讓學生注意公式中的是濃度變化,而非物質的量變化,第三題得出對於同一反應用不同的物質來表示速率時數值往往是不同的,而且其比值是它們的係數比,應該讓學生掌握的都已經到位了這節課也圓滿結束了。老師在這堂課上一直保持着親切的笑容,讓學生很容易接受她,上課時教學目標明確,效果明顯,不愧是得一等獎的課。

化學評課稿11

對這堂課的基本位置分析:本章是化學知識的重要章節,學到好於壞關係到第六冊知識的學習,關係到高中化學的學習,乃至大學化學的學習。且比較難,要理解基礎上多鞏固、多反覆。張老師及時在學完化學進行歸納複習,引導學生總結規律並歸類進行專題複習是很一必要的。

一、張老師的這堂課中的幾個亮點:

1、整堂課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復習、歸納和總結,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活躍,參與度高。學生真正是用腦在學在想。

2、教師做了大量的精心準備,從課件的製作到材料的收集,再到上課的安排,都十分嚴密有序,有條不紊。結構緊湊,重點突出,難點化解有方。

3、與學生溝通很融洽,師生互動輕鬆自然。學生緊緊圍繞着老師穿插的主線進行探究式的學習,老師提出的問題能夠積極思考,大膽發言。不怕出錯,錯了及時訂正。

4、對推斷題目的講解思路清晰,學生容易理解,易接受。看來老師很能瞭解學生的`想法,心理學學的好。教會了學生解題的方法,而不是教他們這道題的答案。

5、時間安排的很緊湊,下課前五分鐘結束,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自學時間。

6、教學目標具體明確,科學地體現綜合學科的特點,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合理,層次分明,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二、值得改進的地方

1、題目難度偏大,以學生的基礎而言,大多數學生尚不能獨立完成這幾個題的解答。所以建議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而設計相應的問題。

2、題目有點偏多,他們解決一道加上講解需要大約10分鐘時間,4道題目稍微多了點。

3、題目不夠新穎,是幾年前的老題目,要與時俱進,選結合當前狀況的題目。

4、個別題目講解知識點有小錯誤,如硫酸銀並不是白色沉澱,氯化銅不是藍色是綠色。

三、總評

張老師這堂課應該是一堂高質高效高密度的課,該傳達給學生的傳授了,該學生思考訓練的訓練了,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完成了教學目標,並且使學生有所思有所獲。

化學評課稿12

在11月3日的“尤溪縣國中化學老師專業素養提升研訓”活動中,與會教師觀摩了尤溪文公初級中學王成芳老師關於課題“化學式與化學價(第一課時)”的授課。本人的評議如下:

1、準確確立教學內容的地位和教學重難點。本課時教學內容包括:化學式的概念、意義和化學式的讀寫,這是國中化學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在化學用語系列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直接影響後階段化學方程式的學習。教學重點是化學式的意義和會讀、會寫常見單質和某些氧化物的`化學式。難點是化學式的意義。

2、體現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化學符號的教學是枯燥的、抽象的,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更多從宏觀角度思考,如何將微觀粒子與宏觀物質建立聯繫,讓課堂更加生動豐富能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參與,是突破本節教學難點的關鍵。王老師通過組織“自主探學、合作研學、展示賞學”還組織找朋友遊戲活動,活動開展有序有效,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活躍課堂氣氛。

3、相信學生。王老師對學情有較好的分析,清楚學生的學習情況,該放手時就放手,在“化學式意義、單質化合物概念”的內容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主探學,合作研學,即達到學習知識的目的又能鍛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4、教學環節清晰,有效完成課題知識的教學。教學一開始就有激勵性。從寫由“H、O、C”組成的熟悉物質的符號開始,比比誰寫得多,引導觀察這些符號的內容,歸納出化學式的概念。通過目標導學,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要達成的目標。在自主探學中完成化學式“H2O”的意義的教學,又以“S2O”為例,通過分組討論,個別展示,瞭解學生對化學式意義的學習情況,又組織“卡片遊戲”活動,檢查學生對相關化學符號意義的掌握情況。“化學式讀寫”“單質和化合物分類”知識的教學在合作研學中進行,學生在小組中相互幫助,發現規律,及時總結歸納。最後通過幾道少而精的習題檢測了學生對本節知識學習效果,檢查了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

5、學生的參與度較高。小組中除個別學生外,大多數學生能參與合作學習和遊戲活動、課堂氛圍好。

6、不足及建議

(1)卡片找朋友遊戲活動雖然能降低難度,讓更多學生易於接受,但學生自主表達能力達不到訓練,展示面不夠,建議以“連線”的方式進行,並讓學生表述,這樣也能節省一些課堂時間。(2)討論符號的意義時,增加討論“H+、2H+”的意義,本人認為這會分散本節教學重點,學生也一定程度上混淆有關知識。(3)建議在化學式意義教學時,要突出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並通過分子球棍模型的組裝、展示,增進學生對化學式的宏觀與微觀意義的理解,建立二者的聯繫。

化學評課稿13

觀看了鄭老師執教的《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的優質課視頻。鄭老師這節課非常精彩,讓我收穫頗多。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層層深入

教學知識按照先從物理性質再到化學性質,化學性質部分知識從金屬與氧氣反應到與酸反應,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有無判斷金屬的活潑性強弱再到如何更準確測定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氫氣多少判斷金屬的活潑性強弱,最後運用金屬性質解決證明鋁表面是否生成氧化鋁的問題。這樣教學安排由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層層深入既遵循人類認識自然的發展順序,也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這樣設計教學過程流暢,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二、注重方法指導

整個課堂教學指導學生運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從觀察實驗現象中總結物質的性質,再用物質的.性質運用於解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金屬和氧氣反應、金屬與酸反應的現象,得出金屬能與氧氣、酸反應的性質,最後解釋鋁表面形成氧化鋁並用實驗證明。這樣的由現象到物質的性質,再運用性質的方法正是人類認識自然規律,運用自然規律的方法。學生親歷這樣的過程對人與自然有了更深的認識。

三、課堂體現學為中心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活動從學生實際出發設置任務驅動學生學習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堂課中,知識的落實始終是建立在學生實驗,學生觀察記錄,學生設計,學生彙報,學生得出結論這樣的形式展開的。教師在課堂中始終處於引導者的作用,體現了學為中心的新課程理念。這樣的方式正是我們在課堂中應該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本節課優點還有很多很多,我將在教學實踐中好好學習運用鄭老師課堂優點。

化學評課稿14

我們已經知道了很多物質都可以在空氣中燃燒,那麼是空氣中的哪種物質在起作用呢?很好,大家都知道,是氧氣。在之前我們已經瞭解了氧氣的物理性質,那麼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一下氧氣的化學性質。

首先請大家跟老師一起看一段視頻,播放的是木炭分別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大家在觀看的時候注意觀察木炭在空氣、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有何不同,在集氣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之後有什麼變化。好的,視頻播放完了,誰來回答一下,你看到了什麼呢?嗯,你來説,請坐。他説木炭在空氣中燃燒是發出紅光,在氧氣中燃燒是發出白光,倒入澄清石灰水之後震盪變渾濁。觀察的很仔細啊。那現在我們就發現了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產生了一種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那麼這種物質是什麼呢?其實是二氧化碳,那麼我們就可以用這樣一個文字表達式表示木炭與氧氣的反應(板書:木炭與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氧氣不僅可以與非金屬發生反應,還可以與金屬發生反應,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一下鐵絲在氧氣中反應的實驗現象是怎樣的。

把一段細鐵絲繞在一根火柴棍上,用坩堝鉗夾住在酒精燈上引燃,火柴燃燒過程中也會對細鐵絲加熱,之後緩慢的深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在集氣瓶底部已經實現放了一層水。大家注意觀看實驗現象!好噠,視頻播放完了,大家看到什麼了呢,誰來告訴老師。好的,你來説。好的,請坐。這位同學説他看到火星四射好像放煙花一樣,描述的很形象啊,還有沒有其他現象呢,有誰要補充一下呢。好的,你來。嗯好,你還看到了有黑色物質生成濺落下來,觀察的很仔細啊,請坐。那麼這種黑色的物質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四氧化三鐵,是鐵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的,用文字表達式來表示就是(板書:鐵與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那現在老師問大家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要把鐵絲繞成螺旋狀呢?對,可以增加鐵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那麼為什麼做這個實驗的時候要事先在集氣瓶底放一些水呢?老師看到大家都很疑惑,那現在老師解釋一下,大家認真聽,這是由於鐵絲與氧氣會生成高温的四氧化三鐵,直接落在瓶底的話可能會引起瓶子炸裂,所以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需要預先在瓶底鋪一層細沙或者放一些水。

金屬、非金屬都可以與氧氣發生反應,那麼其他物質與氧氣反應生成什麼呢,接下來請同學們觀看石蠟與氧氣發生反應的視頻,觀察實驗現象,判斷石蠟與氧氣發生反應的產物是什麼。大家在看完視頻之後前後桌四人為一小組討論一下,5分鐘之後老師請小組代表來回答問題。好的,時間到了,哪個小組代表願意回答呢?好的,第一小組,嗯請坐。他説石蠟與與氧氣發生反應的產物中有水,因為石蠟在集氣瓶中燃燒的時候瓶子內壁上有水珠出現。那麼其他學生有什麼補充的呢?好的,你來,嗯請坐。他説反應完後,在集氣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由此判斷產物中有二氧化碳。那麼現在我們綜合兩個小組的結果就知道了石蠟和氧氣反應的產物,現在誰能寫一下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呢?(板書:)現在大家不僅能夠仔細的觀察實驗現象了,也能根據實驗現象判斷產物了,很好啊。

那現在我們對比一下這三個實驗現象:三種物質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有何不同呢。很好,大家都發現了,這些物質在氧氣中燃燒要比在空氣中更加劇烈。由此就知道了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很活潑的氣體,那麼大家再來看一下這三個表達式,看反應物有什麼相同點呢。沒錯,都有氧氣。我們就把這樣的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稱為氧化反應,在這裏氧氣顯示出來的'就是氧化性。大家在看一下生成物的種類有什麼不同點呢,好的,你來,請坐。他説呀,第一、二個的生成物只有一種,第三個的生成物有2種。像這樣的(手勢:指示第一、二個)由兩種或者以上的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我們就給他叫做化合反應。那現在老師問大家:已知鹽酸和氫氧化鈉會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那麼大家判斷這是一個化合反應嗎。並不是,看來大家一下子就能抓住化合反應的特點:生成物只有一種。

那麼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裏,哪位同學説一下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呢。來,你來説。好,請坐。他説到他學到了氧氣的化學性質很活潑,並且是具有氧化性的,還知道了什麼是氧化反應什麼是化合反應,總結的很全面啊。最後給大家佈置一個任務:我們都知道性質決定用途,那麼根據我們本節課學到的氧氣的性質,它在生產生活中有什麼用途呢,請大家回家查找一些相關資料,下節課我們一起討論。這節課就到這裏,下課。

化學評課稿15

一,上課過程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高老師的整個上課過程十分流暢,思路清晰,輕重得當。教學目標十分明確,通過對學生預習單的批改,總結學生的不足之處,通過課堂各式的教學活動有效的突破重難點,學生學得輕鬆,掌握有效。其次,高老師的整個課堂的結構是十分完整的,除了教學環節的`設置,還包括了新課的引入,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過渡,對學生回答的引導等等,尤其是板書的設計,十分精緻。

二,注重學法指導

整堂課,高老師的教學形式多樣,在計算相對原子質量的教學上採取了先教後學的模式,而在計算相對分子質量的教學上又採用了先學後教的模式,有效的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點。

三,注重鼓勵和表揚學生

從這堂課中,可以看出高老師是一位十分關愛學生的教師,她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學生表現突出的時候不吝嗇表揚,在學生有困難的時候給予鼓勵,她總是能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她的身上,優點很多,而我認為這是她最大的優點。

總而言之,聽了高老師的課後,讓我對科學課的教學又有了新的想法,受益頗多。

標籤: 評課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3gk2k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