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角的度量評課稿

角的度量評課稿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評課稿,所謂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並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為作出正確的解釋。快來參考評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角的度量評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角的度量評課稿

角的度量評課稿1

《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在總體目標中明確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把“基本思想”作為“四基”之一,這就明確了數學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而我認為譚老師在《角的度量》這節課的教學中不僅成功地引導學生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還十分成功地在數學知識的發生、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向學生滲透重要的數學思想——符號化思想、分類思想。下面我就結合這兩個數學思想來談談我對譚老師這節課的一些想法:

一、符號化思想

數學發展到今天,已成為一個符號化的世界。英國著名數學家羅素説過:“什麼是數學?數學就是符號加邏輯。”《數學課程標準》也把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作為必學的內容。譚老師在教學認識量角器以及角的度量單位時,向學生介紹了角的度量單位“度”的符號“°”,面對這個簡單的數學符號,所有的學生都知道它表示的是角的度量單位,甚至是全世界任何具有國小文化程度的人都知道它表示的意思,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層次地感受到數學符號的高度概括性和簡捷性。雖然在這裏只是簡單地把漢字“度”符號化為“°”,但也是滲透符號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分類思想

國小數學分類思想,就是根據數學對象本質屬性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將其分成幾個不同種類的一種數學思想,它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譚老師在突破教學難點時巧妙地向學生滲透了分類數學思想:為了讓學生完全掌握所有的量角方法,譚老師首先設計了量角1的教學環節,得出一般的量角步驟,但是開口向右、水平位置的角1只是生活中一種比較常見,也比較容易測量的鋭角;接着在鞏固新知的環節裏,設計了開口向左的鋭角2,讓學生找到什麼情況下讀內圈刻度線,什麼情況下讀外圈刻度線的方法,完善了測量開口方向不同各種角的方法;通過角1角2找到測量鋭角的方法,與此同時,譚老師還在繼續向孩子們滲透最後一類角——鈍角的測量方法:先判斷要量的角與直角的'大小關係,再量一量,最後驗一驗,量得的結果是否比90°大。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量角的方法時,就可以全面的掌握測量各種類型角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在這個過程中,譚老師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材料和時間,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學生在認識層次上得到極大的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

以上是我對譚老師這節課的一些看法,請大家多多包涵和指教,謝謝!

角的度量評課稿2

是第二次聽張老師的課。內容是《角的度量》第2課時。通過第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但是還不夠熟練,會經常讀錯刻度數。因此安排這節練習課,就是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這節課張老師一開始出示一個角讓學生測量,複習“兩對齊,一看”測量的方法;接着通過一組練習題(讀刻度、量角、判斷、測量生活中的角度等)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已有的方法。最後再出示一組容易混淆的角,讓學生測量,一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整節課教學過程比較流暢,師生互動良好,課堂活躍,各環節的處理比較到位,教學效果良好。

不足之處:

1、在量角器上讀角時(55°),教師應全面瞭解學生的情況,找一找有麼有學生誤讀65°的現象。從而指導學生怎樣正確度刻度。

2、練習時應讓學生用更充分的時間指一指,説一説,這樣在後面學生説自己量角的方法時語言表達可能會更準確。

角的度量評課稿3

聽了盛老師這節課,給我帶來了較大的震撼。在盛老師的課堂上我感受到了數學的濃濃的味道。這節課創新的教學設計,精美的課件製作,清晰的教學思路,流暢的課堂節奏,精緻的細節處理,和諧的師生互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角的度量》屬於空間與圖形中測量的一個部分,也是測量中難度最大的。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經歷量角的方法的探索過程,瞭解量角器的構造特點,掌握正確的量角方法。認識角的計量單位“度”,並認識1°角的大小,通過一步一步的操作能正確、精確地讀出角的度數。通過觀察與、思考、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索與實踐能力。下面簡單談談我的感受。

我認為注重知識的生成是這節課的一大亮點。傳統的教材教法是由認識量角器---揭示量角的方法---進行量角的練習的順序進行的。而這節課打破了以直觀認識為開始的常規,而是向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探索實踐的,經歷量角器的形成過程。教師先從比較角的大小引入課題,找準了知識的生長點,從僅憑眼睛看比較兩個角的大小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引發度量角的需求,也激發了學生探索量角工具的慾望。引導學生用同樣大小的一些小角來比;在學生欣喜地用小角比出大角比小角大了一個小角時,教師又進一步啟發學生改進一個一個小角貼上去麻煩得問題,通過電腦演示量角器地雛形:半圓工具。在學生用半圓工具量角發現一個小角多一些,想知道不滿一個的部分到底是多少怎麼辦,學生想到用更小的單位,從而優化量角器,即把單位小角分的更細些,讓學生了解量角器地構造特點,並逐漸掌握量角器地使用方法。為了進一步完善量角工具,又設計了數小角的活動,引出了認識刻度線。就這樣引領學生不斷經歷自主探索學習過程,讓學生親歷數學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化為具體的、摸得着的、看得見的、可操作的數學。

總之,本課的教學設計的每個環節都值得細細品味,有效地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思考中不斷獲得了思維的鍛鍊和發展。

標籤: 評課 度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6neqp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