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國小數學ppt課件釐米

國小數學ppt課件釐米

為了讓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知道1米=100釐米。整理了國小數學釐米的ppt課件,歡迎借鑑!

國小數學ppt課件釐米

教學目標:

1.理解使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的必要性;

2.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

3.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數)

4.培養動手能力和主動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1釐米的實際長度和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

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

教具:

刻度尺一把,5釐米的紙條,圖釘,稜長為1釐米的小正方體,別針,花生。

學具:

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繩子,新的鉛筆一支,較長的紙條,一角的硬幣。

教學過程設計

一.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情景設置,用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估計和測量

提問:你能説一説你的課桌有多長嗎?你知道你的數學課本有多長嗎?(提示:左、右小組分開測量。可以用你有的東西比一比,測一測)

2.提出測量中的矛盾問題

(1)在剛才的實際測量當中,有的同學説數學書有5顆別針那麼長,有的同學説數學書有4個三角形那麼長,有的同學説數學書有2把小刀那麼長。

師:為什麼我們都是測量的同一邊量出的結果不一樣呢?

(2)實際生活中人們用不同的測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長度單位測量,這會帶來交流的不方便,那麼我們需要統一的長度單位,你知道有那些嗎?

3.揭示課題,介紹測量的工具

(1)我們要測量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請同學們拿出直尺,觀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麼?(大小刻度、數字、釐米)觀察這把直尺,它的每兩個刻度之間是多長?(1釐米,也就是説直尺以1釐米為單位。)

(2)今天我們來學習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釐米”做單位。

(3)板書課題。

二.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

1.介紹1釐米:那麼你知道1釐米是多長嗎?請你用直尺上表示出來。

首先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釐米。

2.感知1釐米的實際長度:

(1)把1釐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

(2)請你刻度尺和圖釘的長比一比,圖釘的長大約是1釐米;

(3)請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釐米;

(4)想一想1釐米有多長。

3.觀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從刻度“0”到哪兒是2釐米長嗎?(從0到2)從刻度“0”到哪兒是3釐米長嗎?(從0到3)也就是説,從刻度“0”到幾,就是幾釐米。那麼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釐米?

三.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方法

1.學生小組動手測量紙條長度

(1)這有一張紙條,你知道它有多長嗎?小組討論、操作測量紙條的長度。

(2)小組彙報:你們是怎麼測量的?

2.統一測量的方法

介紹:量物體的時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着幾,紙條就長几釐米。

現在紙條的右端正好對着“5”,説明紙條長5釐米。

3.實際測量物體的長

(1)測量同桌準備的紙條,看一看它們分別長多少釐米?量的結果寫在紙條上,同桌檢查。

(2)量一量你帶來的新鉛筆長多少釐米。看練習一的1題中鉛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麼量它的長度呢?利用三角板來卡一卡的量。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寬度是( )釐米。(取整數)

一??: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是( )釐米。(取整數)

四.鞏固反饋

五.發展練習

1.如果有些東西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麼量出它的長度呢?例如花生的長度和1角硬幣的長度。

2.討論交流,想辦法。可以有很多方法。

六.全課小結

今天學了什麼?

  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長度單位《釐米的認識》這部分知識時,考慮到學生初次接觸,因此教學重點是掌握“1釐米”的'實際長度,使學生建立起單位長度的觀念。在教學本課時我的思路如下:

一、聯繫學生生活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出發,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願望。 在新授課教學開始之前,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詢問學生身體高度導入新課。這樣,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不僅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能夠認識到釐米在生活中經常用到,也為學習新知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讓學生在操作實踐中參與學習過程,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學生親身體驗和感知易於獲得感性經驗,從而實現其認識的內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斷力的發展。學生正是通過擺弄客體而獲得客體的知識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驗證的東西,比老師講解給他們的印象深刻得多。而觀察、操作、討論┉┉是數學活動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給學生創設更多的操作實踐機會,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他們可以親自進行最廣泛意義的實驗、試驗及觀察,能夠提出問題,並從實踐操作中自己尋找到答案。

(一)抓住重點,認識“1釐米”。 “釐米”這一單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用,而且較容易讓學生認識。所以,我將“釐米”作為教學的基點和重點,首先來認識。 為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學“釐米”這一概念時,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1、看一看。通過觀察直尺,直觀感知“1釐米”的長度。讓學生從直尺上找出“1釐米”,並且知道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就是1釐米。然後讓學生找一找,還有哪兩個數字之間的長度也是1釐米?從而使學生充分認識直尺,認識1釐米的長度。 2、估一估,量一量。給學生提供學具,讓學生利用已有的長度單位表象進行估測,再利用學到的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找一找。從生活中找出長度大約是1釐米的物體,把數學和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 4、比一比。讓學生用兩個手指間的距離表示出1釐米,建立起長度表象。 總之,在“釐米”概念的教學中,利用看、量、找、比等環節,使學生在操作、實踐中獲得感性認識,在頭腦中切實、清楚地建立起“1釐米”的實際長度和空間觀念。

(二)運用遷移,認識“幾釐米”。 學習了“1釐米”以後,我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認識“幾釐米”。用眼睛觀察、用手比劃、用筆畫出幾釐米。使學生在觀察、比較、遷移過程中很自然地學會了知識。這樣設計,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更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學會測量,實際應用。認識了尺子上的“1釐米”、“幾釐米”之後,教會學生用尺子進行測量,使學生掌握了長度單位的實際應用方法,同時也理解了掌握長度單位、掌握測量長度的方法的意義。 三、在實踐中應用數學、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有價值”的數學應與生活密切聯繫,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的知識能使學生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總之,數學教學中始終貫穿學生主體性和活動性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從生活實踐中主動去探索,主動去發現,讓學生逐步建立起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的一種思想。利用多種形式、手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探索精神,以及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活動中獲得認識客觀世界的科學方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才是我們教學要達到的真正目標。

標籤: ppt 課件 國小 數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d2lr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