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國小三年級數學評課稿

國小三年級數學評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評課稿,評課有利於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形成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我們該怎麼去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三年級數學評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三年級數學評課稿

國小三年級數學評課稿1

“可能性”這一教學內容在目前的國小數學教學中是一個全新的內容,本堂課主要使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的不確定現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並能和同伴交換想法。“可能性”問題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是比較抽象,國小生在學習這方面的內容時,存在一定困難,學生初次接觸感到比較陌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這些內容時,主要是以直觀的內容為主。因此,在教學中,朱帥老師為學生創設了具有啟發性的教學情境,大膽放手,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實踐、探索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突破教學的難點,幫助學生建立不確定現象這一新的觀念。是一堂依據新課程理念上的成功之課。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用活動貫穿始終,讓學生經歷“可能性”, 建立不確定現象這一新的觀念。

2、根據實際,有效整合教材。

教材只是為我們教學提供的一個參考,我們只能是憑藉教材去教,而不是死死地去教教材,所以我們在教學時,要根據學生實際、學校實際等,合理地有效地組合教材。

3、緊密聯繫生活,突出學以致用。

讓學生到生活當中尋找例子,讓學生感受到可能性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與價值。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4、練習設計合理,有針對性,有層次性,而且作業量大,達到練習效果。

5、關注情感與評價激勵。

情感態度與自信心作為數學教育的目標之一,在三維上標中、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為更好地實現雙基教學服務。同時也應該貫穿在教學的過程中.朱老師在結束語中對學生説的話:下節課如果你努力了,學習之星一定(或者説成可能)是你!這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與期望,這樣結束本堂課的教學,很乾脆,更精彩.當然,如果在教學中再給學生多一些鼓勵,且多一點鼓勵的形式,使得學生情不自禁地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同時也一次次體驗到成功的愉悦和師愛的魅力。這樣就要好得多,這也是新課標中所要求的,更是實現雙基教學所必須的。

建議:

1、 在小組活動中,也缺少合作的指導,使得實效性降低。

譬如分工、協作、彙報。教師只要説明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就行了,沒必要規定小組長彙報。哪個行哪個就説,哪個想説哪個想表現自己就讓他表現出來。讓學生得到個性發展。

2、要充分挖掘課本資源,進行拓展思維訓練。

例如:盒子裏不同顏色的珠子可不可以數量不等,再進一步判斷摸到哪種顏色的可能性的大與小?

國小三年級數學評課稿2

今天有幸聆聽了趙老師的《搭配中的學問》一課,簡單談談我個人粗淺的想法。這節課是簡單的組合,內容很抽象。在這節課上,我們看到了趙老師設計了寫一寫、擺一擺、畫一畫、連一連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表示自己的思維過程,把這些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具體化。整節課非常具體、細緻地給我們呈現了“三步導學”精緻化的目標達成過程,不僅認識追求思想實質,操作要求也精準到位,最後的結果更是務實高效。

以自主學習為例,我們看到:

首先有明確的學習任務和具體的學習要求。任務的選擇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的感受親切了、真實了,就很容易喚醒他們的生活經驗,從而調動學生積極的去探索。

其次,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操作交流,保證了活動的真實有效。通過實際操作,合作交流,學生的感知從片面到全面,從無序到有序,在不斷地分析和比較不同思考方式的過程中將內化的思維方式再次外顯出來,讓學生感受符號化思想並深化了有序思考的意識。

另外,這節課中針對自主學習的評價方式也是多樣化的,有自評、他評,有針對學生學習的個人評價,也有針對學習小組的集體評價,既有對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評價,也有對小組學習效果的評價,還有對學生優化學習之後水平提升的評價。

之後,趙老師不斷變化條件,促使思考層層遞進,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抽象概括,用不同形式的練習鞏固此類問題的思考方法,體現了有序思考的價值。

總之,這節課的自主學習,實實在在地讓學生能學、想學、會學並堅持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認識得到了提升,不僅達成了學生的學習目標,也非常好的達成了教師的教學目標。

國小三年級數學評課稿3

一、讀懂教材,讓教材用得恰到好處。

1、理解教材內容。一般地讀教材,往往是理解教材所教的內容然後教教材,這屬於淺層次的。《小數的初步認識》初始理解:由元、角、分的生活經驗導入,然後對長度單位的小數展開教學。看似也合情理。

2、思考教材內容:但是再深一步思考:為什麼不順勢元、角、分開展小數的新授,而要突然跳躍性地更換材料?既然本課的教學目標要求知道用米、元做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具體含義,那長度單位的小數倒是可以在新授後當做練習來設計。如果僅僅這樣調整材料,在教學中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比如2角等於2/10元后,學生往往從2角=0.2元直接得到,弱化了2/10和0.2之間的聯繫。

3、挖掘教材深意:細細比較人民幣和長度這兩個領域,對本課教學所具備的特點:對於人民幣的小數,學生具備的生活經驗較多,理解起來的簡單,作為導入確實合適。對於長度單位的小數,學生的經驗很不足,理解相對較難。但是本課要建立小數與分數的聯繫,對於在米尺上找分數,那麼長度顯得比人民幣直觀多了。因此教材會選擇直觀的米尺展開小數的教學,儘量凸顯分數與小數的聯繫。讀懂了教材,就能把教材真正用到實處。趙老師運用多媒體手段,取長補短。將1元=10角、1元=100分直觀地在課件上實物圖演示,又很好地達到了米尺上看分數所具備的直觀效果。他利用1角和1分突破教學難點,體會分數與小數之間的聯繫,然後在長度單位中完善教學。尊重和利用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簡潔而有興趣。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讓數學學習過程更加自然和系統。

二、讓學生大膽嘗試,給予充分思考的空間。

例如:胡老師很大膽地讓學生去回憶和想象1角還可以怎樣來表示?然後在思考交流後再課件演示1元=10角,1角就是1/10元的過程。其實,在自己教學的時候也曾試想過讓學生獨立思考1角=1/10元,只是在教學嘗試後發現學生存在着很大的困難,於是放棄了:直接由教師引導1元=10角(同時呈現課件),其中的1角也就是1/10元,也就是0.1元。

對比之後,我突然領悟到了一句話:一節好課並不是在於教師教學看似多順利或者學生回答多正確。數學課,在於讓學生思考,學會去思考。胡老師讓學生自己先去獨立思考,給了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至於有沒有馬上想出正確結果都不是特別重要,會的學生可以通過交流自己的想法,讓其他不會的學生有了思考的方向,最後呈現課件演示讓大家更直觀。這一過程,讓每個學生都經歷了一番自己的思考,思考後的知識才能深刻。顯然,我一步步引領的設計,阻礙了學生的思考,少了體驗,對於優生更是少了成功的喜悦。

再例如,胡老師突破1/10元=0.1元后,又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3角=xx/xx元=xx元,6角=xx/xx元=xx元,1分=xx/xx元=xx元。即使學生不能很高效地完成練習,但是每個學生都在安靜思考,獨立解決問題。這不正是課堂所需要的嗎?然後趙老師通過練習情況,靈活調整後續教學,讓教師角色真正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這一次徹底改變了我以往的想法,課堂應該讓學生大膽嘗試,不怕暴露問題。對於學生,即使得不到正確答案,但是他們也是收穫很大,因為他們有了思考,也許離成功就差一點點。

三、抓好認知起點,突破學生學生難點。

本課最關鍵的認知起點是學生對於分數的掌握程度。教材在三年級上冊安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讓學生能借助實物、圖形,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幾分之幾。像帶單位名稱的分數,還有百分之幾的分數學生也幾乎是第一次在課堂上接觸。趙老師特意把1角和1分放入方格來呈現,降低了學生對分數的理解。而且注重學生對分數的理解,一次次展示學生的思考過程。例如:1角怎麼想到1/10元?為什麼3角=3/10元?為什麼1分=1/100元?

四、重視學生體驗,感悟數學知識間的聯繫。

胡老師先通過交流1角=1/10元=0.1元,再讓學生獨立練習3角=xx/xx元=xx元,6角=xx/xx元=xx元,1分=xx/()元=xx元后進行集體交流。然後集體練習23/100元=0.23元、5/100元=0.05元后讓學生第一次進行觀察,學生各抒己見,沒有明確地表述出分數與小數的聯繫,胡老師也不急於歸納總結,而是讓學生帶着朦朦朧朧的感覺繼續往下學習,直到在長度單位裏研究小數這一環節之後,再次讓學生觀察,然後引導總結:十分之幾都寫成零點幾,百分之幾都寫成零點几几。

讓學生經歷了那麼多的體驗,不急於總結規律,真正做到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讓學生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

國小三年級數學評課稿4

李老師執教的《數學廣角》中的“重複問題”,這一堂中呈現出許多亮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一、創設情境,激發孩子的興趣

整堂課汪老師以進入數學樂園為引線,幫助遇到困難的小豬為為題解決的切入口,讓孩子們在一個個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享受助人為樂的樂趣,享受到學好數學帶來的巨大成就感,讓學生能更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

二、李老師能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放手又有效的調控教學。

例如:在整個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基本上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去獲取,老師只是起了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

三、注重學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充分獲取數學活動的經驗,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的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交流,可見,合作交流在數學教學中也相當重要,本課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理念,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合作探索中學會了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精心設計課堂練習

體現趣味性和層次性,先設計了遊戲,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然後設計了幾道有趣的`練習,使練習有坡度,難度適宜,真正體現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教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遺憾也是一種立美,為此,我提出兩個不成熟的看法:

一、是學生的錯誤也是比較好的教學資源,老師還應善於傾聽學生的錯因,才能更有利於幫助問題的解決。

二、是要規範學生數學語言。

國小三年級數學評課稿5

下面我就上午聽的《面積單位》這一節課談談自己的一些的想法,這節課的特點,我用三個字概括:新、活、實。

一、新

理念新,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也展示了一年多來,我們進行“三公開”教學的成果。新課程的教學觀就是自覺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體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合作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從而建立起新型教與學的關係。這節課,學中做、做中學,學生充分動了起來。“瞧一睢”、“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等環節設計適時巧妙,通過小組的互幫互學,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充分感受到了1cm2、1dm2、1m2究竟有多大,並能準確運用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做,便於學生樹立空間觀念,增強幾何直觀,達到課標所提出的“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的課程目的。

二、活

1、教法靈活,用啟發式教學,學生能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參與學習,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地動腦、動口、動手、動眼等各器官參與學習。

2、用活教材。教師不拘限於教材,注重挖掘課程資源。教師能利用周圍環境中和數學有關的信息,形成資源,教室中的鐘表、開關盒、粉筆盒、牆上的卡片、窗台上的機器人等能為我所用。數學變得不再空洞,不再是乾巴巴的數字、符號和抽象圖形,而是通過活動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數學是有用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進行培養對數學的興趣,進而喜歡上數學,為將來進一步學習數學打下基礎。

3、教活學生。只有課堂活起來,學生才能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司老師注重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敢提問題,會提問題。只有思維動起來,才是真正的生動課堂。

三、實

1、教學過程 真實。

體現在環節安排科學,邏輯性強。先講dm2。後講cm2和m2,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同時讓學生明白,數學概念的產生是生產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內容安排上,先製造衝突,讓學生明白學習“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然後熟悉實物,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接下來,讓學生經歷用面積單位度量面積的過程,體現“面積單位”的價值,最後結合實際選擇和運用合適的面積單位解決問題,環環相扣,水到渠成。所以這節課上得很實在。

2、讀、寫、説三個習慣的培養落實。

讀、寫、説習慣的培養是去年以來,教學常規所抓的重點工作,本節課中,教師上學生讀目標、讀教材,讀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只有讀到位,才能理解到位,我們知道,看到不等於看見,看見不等於看清,看清不等於看懂,看懂不等於看透。看,決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走馬觀花,做做樣子。寫的方面,認真板書,給學生以示範,讓學生上台書寫面積單位,在自己本子上寫。讓規範、正確的要求落到實處,説的方面,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説清楚,説準確,説完整的話,培養學生敢説,會説,能説的習慣。

國小三年級數學評課稿6

在學習了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後,要計算經過的時間,這也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難點,今天聽了兩位王老師的同課異構課,大家又進行了評議,有幾點感觸:

時間與時刻:

“時間”是表示兩個日期或兩個時刻的間隔。如“一節課上40分”,這裏的40分就是時間。“時刻”是指鐘面上所指的刻度數,它是表示一天內某一個特定的時候。如“上午7時40分上課”,這裏的“7時40分”就是時刻。所以在教學時應該讓學生明確這一點,而這也是學生計算經過時間的最基礎的知識。

經過時間的計算方法:

經過時間的計算方法一般有以下方法:數一數、撥鐘面、計算,而計算方法中也有兩種,分別是直接相減(結束的時刻-開始的時刻=經過的。時間)和分段計算的方法。而對於計算的兩種方法在學生理解起來是有一定的難易之分的,在第一節王老師的課上,先出示了在兩天內的經過時間的問題,學生分別用數數、撥鐘面和分段計算的`方法進行計算,師也很好地進行了指導,但在之後出現一天內的經過時間時,學生反而不用直接相減的方法;在第二節王老師的課上,與第一課不同,她先出示了同一天內的經過時間的問題,學生明白了直接計算的方法,也嘗試運用了分段計算的方法,但出現了情況是學生理解得不夠透徹。分析兩個課堂上出現的情況,對於經過時間的計算方法,應該是由具體到抽象,可讓學生先數數、撥鐘面,再向直接相減和分段計算的方法上進行引導,這樣更易於學生接受。同時,對於分段計算的方法,需要讓學生弄清楚如何找清楚時間的界點,如“正午12點”“晚上12點”等。

數學類知識的滲透:

學生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成長,也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新知識,對於往高年級去的孩子來説,適當的數學術語、數學方法和思維的滲透是很有必要的。如在本節課中,學生用到了兩種計算方法,為讓學生思維更加清晰,教師可明確兩種計算方法的名稱,如“直接計算法”“分段計算法”,這對學生之後的數學學習應該是有一定的幫助的,特別是對於其對數學知識的概括歸納能力提高有幫助。

數學知識系統化,但在“點”上也要注意突破,對於學生思維的發展也是促進和提升。

國小三年級數學評課稿7

1.關注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使算和用有機結合。

數學課程提倡向生活世界的迴歸,強調數學教學與生活的聯繫,計算教學更是不能只是簡單的計算,要把計算和生活應用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本課從例題材料(分氣球)到練習設計購買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為用。學生充分的感受到數學學習是有用的,它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重視算理探究過程,提倡算法多樣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計算教學的關鍵。教學時,我注意讓學生主動探索口算方法,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過程,獲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説算理的過程中,圖式結合,讓學生更清晰思考的過程。説時引導學生把過程説完整,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算法的選擇上尊重學生的想法,兩種算法各有優點,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

3.尊重學生主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本課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動探索者。首先放手讓學生自主嘗試解決8020,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展示自己的思維,使每一位想説的同學都有機會去説。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法,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歡樂。

4.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好習慣是一位良師益友,有些學生往往很聰明,內容掌握的也很好,可在簡單的計算中出錯誤。究其原因是做時只圖快,做後不檢查造成的.。課堂上我經常表揚認真、仔細的同學,讓同學友情提示,促使學生在計算中良好習慣的養成,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儘管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但仍有許多不足。這是我頭一次在這樣大型的教學大賽中講課,好緊張,有些細節未能顧及。如:8320,學生彙報算法時,忘了追問83為什麼要估成80?對學生反饋的信息處理的不太完美。同時我也很少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和評價同學們,若課堂中多一點兒童化語言可能就會另有一番風景。

總之,一堂課從設計到實施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總會有收穫、有感悟,它將為我以後的課堂教學借鑑。

國小三年級數學評課稿8

聽了許**老師的這節《認識分數》(《分數的初步認識》),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許老師的準備十分充分,為了準備好這節課,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教學態度十分嚴謹,值得我學習。我認為本節課有以下特色:

一、情境引入,激發學生興趣。整節課思路清晰,環環相扣。首先從學生野餐這樣具體的生活實例引入課堂內容,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也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怎麼分?平均分。平均分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很多老師在上本課引導學生説出“平均分”時費了很大的力,分數就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才出現的。許老師這裏引導得好,學生很容易就得出並會説了。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新的一個數 二分之一表示。引入很自然,很到位。

二、動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在構建“二分之一”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摺一折長方形的紙片,畫一畫摺痕;構建“四分之一”時,讓學生動手摺一折,畫一畫正方形的紙片;到最後的放手讓學生創造“幾分之一”,在圓形紙片上操作。在整個表象的建立中,層層深入,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活動中學習。

三、內容豐富,練習設計富有趣味性。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在構建完“二分之一”的表象後直接插入聯繫鞏固,判斷是否二分之一。在圓形紙片中創造“幾分之一”後,適時地進行了分數的大小比較,讓學生對分數大小初步有了概念。最後,能夠聯繫生活實際中的眾多實物,挖掘生活中的.“幾分之一”,體現了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整個課堂教學設計中,似乎課的容量有些大,導致最後的分數大小比較這一塊內容想要涉及卻涉及不深。許老師作為新老師,在對學生的因勢利導方面做得不夠,不能及時靈活的將學生的信息融為自己想要的信息,這一點我也正在努力當中。

國小三年級數學評課稿9

聽了鄧老師教學的《認識幾分之一》這節課,我頗有感觸。

我認為鄧老師的教學有以下幾個亮點,值得我學習:

一、情境引入,激趣引導,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分水果活動,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問題的探究。怎樣分小朋友才會覺得滿意,學生想到了平均分。通過平均分的結果有時能用整數表示,有時不能用整數表示的生活現象,讓學生體會分數的產生源於實際生活的需要,同時引出了教學內容幾分之一的認識。

二、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鄧老師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正方形紙進行一次或幾次對摺,然後用彩筆塗上顏色。這樣,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幾分之一。

三、教學各方面準備很充分。如教師事先準備好了水果、紙片(圓形、正方形),學生準備了正方形紙片等,能看出鄧老師是個考略周到細緻的好老師。

四、板書的設計很有新意。鄧老師為了避免板書時花費太多時間,她採用了把板書的內容事先寫在紙上,粘在黑板上,既節約了寶貴的時間,又起到了強調的作用,值得我在的教學中借鑑。

五、練習形式多樣並富有梯度性。有判斷題;我會説,我會寫;聰明你我他;動手對摺紙,一步步的讓學生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後來鄧老師又把數學還原於生活,讓學生分分桌子,讓學生體會到了身邊的幾分之一。最後愛迪生的名言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讓學生學生從中找到了這節課所學的幾分之一,名言中提到的百分之九十九也為後面學習其它分數做了鋪墊。

建議:

1.練習中有一道線段題,多數學生答錯了,教師應適當花點時間點撥學生,以免再犯類似錯誤,不應匆匆一帶而過。

2應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評價語言還不夠豐富。

3.教師不應對孩子的思維進行侷限,課前可以讓孩子們準備自己喜歡的各種形狀的紙,讓學生用不同形狀的紙去折一折,塗一塗,讓孩子的思維更加開闊。

4.摺紙活動老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去折去塗色,説出自己表示的是幾分之一,教師還可以指定具體的幾分之一讓他們去折去塗,這樣既訓練了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逆向思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dgqr3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