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你一定會聽見的》評課稿

《你一定會聽見的》評課稿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評課稿,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評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你一定會聽見的》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你一定會聽見的》評課稿

《你一定會聽見的》評課稿1

一、説教材説學生

(一)教材的地位和特點

《你一定會聽見的》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一篇隨感式小品。本篇課文放在以“祟尚科學”為主題的第四單元,其目的是要引導學生注重觀察,體驗生活,在感受生活豐富多彩的同時,堅持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而又有主體意識的人。

結合八年級學生“獨立意識萌芽但又很不成熟、渴望夢想卻又容易忽略現實”的心理特徵及“語文課要有語文味”的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朗讀課文,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2)能力目標

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及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標

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引導學生用心靈去感悟生活,去體驗生活,學會尋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各種美妙的聲音。

將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三)教學重難點

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用心靈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二、結合教法和學法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無聲的感受)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在導入新課時我只設計了簡短的開場白:“同學們,眼睛給了我們五彩斑斕的世界,耳朵則給了我們悠揚婉轉的樂聲,有人説‘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其實耳朵也是,下面就讓我們來做一個模擬性實驗——假如世界沒有了聲音。”

現場模擬無聲的情境3分鐘(在這段時間內教師通過課件和手勢與學生對話),讓學生感受無聲的世界。這時讓學生進一步想象“假如世界沒有了聲音”,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哪些具體的聲音沒有了,感受如何。還讓他們和自己的同桌打招呼,無聲之後,這些平常很簡單的事情也將變得困難,學生一定感到很壓抑,這時,先讓學生們都隨意發出聲音,回到有聲世界,再談談感受。

通過模擬實驗聽覺的重要性,喚起學生對聽覺的感情體驗,切入課文主題,“不知不覺地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題上,引起新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看聲音畫面,讀聲音文字的感受)

從大自然中常有卻往往被我們忽視的聲音引出課題,根據課題中的“你”理解課文運用第二人稱的好處,並讓學生走進課文,同作者一同去發現、感受生活。

A、先是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課文。讓學生運用朗讀法學習,學生自然會被文章生動活潑的語言所吸引,通過朗讀熟悉課文。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就很有必要讓他們勾畫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歡或認為寫得很精彩的`語句或段落,並談談讀後的感受。

同時《語文課程標準》還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這是一篇自讀課文的特點,因此在這一環節要讓學生盡情發揮個人的感受,無論從語言風格還是所運用的修辭方法、語段講述的內容及描繪的意境均可,教師只要適時運用點撥引導法在精彩段落的寫作和朗讀方法上稍作指導,對於學生的發言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表揚,對於不當之處適當給予點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B、為了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梳理課文內容,我還設計了一系列小問題:“為什麼作者稱蒲公英梳頭的聲音、螞蟻小跑步的聲音、雪花飄落的聲音都是想象的聲音?”“這麼細小的聲音作者為什麼能夠感受得到並描寫得這麼優美呢?”“像這樣只有用心靈才能感受到的聲音你還知道有哪些?”“有些人不僅不會用心靈去感受,而且不用心聽又沒有興趣聽,久而久之,就成了沒有感覺的人,作者稱他們為什麼?”“木頭人的具體表現如何?”“用我們知道的一個成語就是……”(人云亦云)“那麼聰明的人又會如何利用自己的聽覺功能呢?”從而得出:我們不僅學會用心感受,還要有選擇地聽,聽好聽的、“有益”的、充滿愛意的、能充實我們生活的聲音。

然後讓學生找找看課文中描寫了哪些生活中充滿愛意的聲音?哪些大自然中充滿愛意的聲音?並説説你還知道我們生活周圍還有哪些充滿了愛意的聲音呢?

C、接着回顧課文,再現課文部分精美的畫面和聲音,並朗讀課文前三段,揣摩細微聲音的美妙。

這樣讓學生對課文的感受進一步加深,同時感悟到生活中美妙的聲音無處不在。從而點撥得出:生活中一切都是如此,如果你能用心靈去感悟,就一定能感受得到。

(三)情境體驗(抒寫聆聽美妙聲音的感受)

然後放音樂《苗嶺的早晨》,讓學生留心去聽,聽聽有什麼內容,通過描述畫面的形式用文字表現出來。並在交流後伴着音樂觀看風景畫冊,看與自己想象的是否一致。

這是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讓學生聆聽音樂以激發閲讀興趣,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書面表達能力,交流後讓學生觀看畫面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

(四)成果交流(學生再現有特別感受的聲音)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因此我在課前設計了一個“找尋生活中的聲音”活動,讓學生將生活中或大自然中引起自己關注和喜愛的聲音錄製下來,拿到課堂中進行交流。

這時學生通過模擬實驗、課文感知、情境體驗,對作者以及老師所設定的聲音已經有了一定的感受,再通過合作交流的方法把課堂完全還給學生,讓學生們再現自己尋找到的有特別感受的聲音,並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就能進一步讓學生明確生活中並缺乏美妙的聲音,也體現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精神。

愛因斯坦説“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成果展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營造出一種輕鬆活潑的教學氛圍。

(五)課堂小結(感悟生活)

最後通過一連串的質問引起學生對自身實際的反思:

我們是否對周圍美妙的聲音已經麻木了呢?

我們是否已經充耳不聞身邊充滿愛意的聲音了呢?

我們是否有自己對聲音的獨特感受呢?

從而得出: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對大自然對生活充滿愛,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靈去聆聽和感悟,你就一定能聽見生活中各種美好的聲音。

(六)課後作業(深化體驗)

好好體會課文中的幾個小遊戲,嘗試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300字以上)

佈置此項作業,其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並將已經調動起來的生活體驗深化,通過寫短文,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

《你一定會聽見的》評課稿2

這篇課文看似很散,如果脈絡把握住是一篇形散神不散的好文章。

聲音在我們身邊是無處不在的,但是對於我們來説,有太多美妙的細微的聲音被忽視了。動物、風、雪這些景物對於孩子來説是熟悉的,但是又有哪個孩子聽到了,所以我們要以“人學會傾聽”為主線貫穿全文。

本課張老師採用以“自學為主、學生為主”充分發揮小組合作意識的方法。首先努力讓學生嘗試參與學習,讓他們大膽發言,大膽討論,如:各小組交流彙報,預習方案,學生大膽的板演、評比,講解思維導圖。目的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其次,充分發揮小組合作意識,在自學的基礎上提出一些問題,學生先自學課本,小組討論,這時,學生興趣很濃,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暢所欲言。如:你聽到過那些聲音?聽後有什麼感受?問題一出,課堂上掀起了一個高潮,每個人都想談談心中的感受。這時,我來了180度大彎,引出文中的中心,“學會傾聽”達到“活中有序、序中有活”

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最後張老師安排了個小遊戲“創造聲音”。把課堂帶入高潮。

一些思考:

一、合作的課堂是為了課堂還是為了學生。

把課堂交給學生是必要的,合理地進行課堂合作討論,也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瞭解,使學生認識到的長處和不足,取長補短,提高課堂效率,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模式是服從效果的,當我們明確合作的目的時,深入瞭解課文時,也就知道了合作的時機。

二、追求主體的同時,不能忽視了學生的`能力。

把課堂教給學生,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是很有必要的,但國小生也有他們認知的侷限性,我們要針對學生的能力,包括行為能力、思維能力、心理特徵等主,開展適合本年級本班的合作。

三、注重合作的同時,不能忽視了操作的可行性。

合作是有任務的,指向性很明確,在讓學生合作時,我們設計的問題要便於操作,也就是説,在備課時,也要備合作,包括學生合作的任務,合作具體的操作流程,人員的分工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eo7kd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