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語文評課稿範文大全(15篇)

語文評課稿範文大全(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評課稿準備工作,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那麼優秀的評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評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評課稿範文大全(15篇)

語文評課稿範文1

早上,劉彬主任找我:“你今天上新課吧。聽你課。”

“好”。

和劉彬太熟,所以被她聽,不緊張,也沒壓力。平時怎麼上,就怎麼上。上完,好的大力讚揚,差的毫不留情,覺得意見不同,也爭起來,兩人絮絮叨叨講了一個大課間,直到下面一節課的老師進教室,才作罷,上的和聽的,都挺愉快,她説下次還聽,嘴上説:“別來了。”其實,心裏還是很歡迎的。原生態的課,才能反映出真正的教學,好的和不好的,兩人討論才明白,才更清楚。只是一上公開課,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化化粧”,不以完全的真面目示人。

今天上的是《快樂的節日》第一課時。

被表揚的地方:

1、送詞。

雖然是第一課時,但沒采取帶讀,幫教的過程。把所有的生字都直接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在自學、熟悉的基礎上,採取兩人小組合作的方式,一個把所有的生字讀出來,另一個直接給生字組詞。檢查的時候,先問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什麼地方打頓了,施改明之説:“我不知道健康的康組什麼詞語?”我説:“哈哈,其實你知道呀!就是健康呀。這樣,王老師再送你幾個詞,安康,小康之家,康莊大道,康復。”孩子聽得很認真,嘴裏還默唸着。

其實,如果換一個人來聽,學習生字詞的流程,我應該不會這麼上,這樣一上來,就直接檢查,沒有標註拼音就讀,拔高了。但我平時上課,就這麼上,覺得學生也能接受下去,作業的反饋也沒什麼問題。這樣省事,時間用得也少。

2、畫詞。

進入課文的學習,我問學生願意自己讀,還是聽我讀?孩子的意見不統一,我説:“那我讀,願意聽的人,豎起耳朵,願意讀的人,跟着我小聲讀。”

讀完了,我説:“這裏有個詞用得多好呀,鮮豔的紅領巾,紅領巾的顏色這麼漂亮,戴上它,多自豪呀!我要拿筆畫下來。”我從孩子的桌上拿了一支筆畫下了來後,接着説:“這課裏還有很多的好詞,快找找,畫下來吧。”

劉彬説,她觀察到學生在看我畫詞的`時候,很多孩子就拿起了筆,後來在畫的時候,也很投入,這樣用做的方式來引導孩子,他們的興趣濃厚。

3、彙報詞語

每個小組活動地兒不一樣,有的在教室前面,有的在後面,分小組彙報的時候,大家都站着,好幾個孩子聽得不認真,跳來跳去的,我説:“在聽的過程中,我注意觀察了同學們,都馮弋珂、彭澤文、韓蕊,她們一邊聽,一邊看着書,找到對應的詞語,特別要表揚張靜娟,她聽到有的同學找的好詞,是自己沒畫的,就隨即拿筆畫出來。”劉彬説,我説了這段話後,那些小調皮們,很快就約束了自己,知道改怎麼做了,效果比批評他們還好。嘻嘻,其實我看到他們的那個樣子,也想批的,但畢竟有人聽課嘛,只能換個方式了,看來這個方式得常用。

寫到這兒,我使勁想了想,這節課,哪兒上的有問題來着?沒前面記得清楚,被表揚的記得牢些,被批評的,轉過身我就忘了,和俺們班的學生一樣,哈哈。

挨批的:

最後的五分鐘,我安排了學生查字典,完成課後的第四題。學生對“希”的偏旁認識模糊。劉彬説,這就是我在前面的生字教學中,遺漏的地方,應該在學字的時候,順帶就把字的部首提出來,不花多少時間,學生記得還牢。結果,我在學生產生了問題後,再講,又浪費時間,還容易混淆。其實,這反映了一個問題,説向課堂要效益,課堂就那麼多的時間,老師把課堂的前後知識點聯繫起來,多思考,合理佈局,才能去談“效益”。課前,多想想,比課中,課後,去補,要有效的多。

語文評課稿範文2

徐老師對學生技術知識掌握的教學非常有一套。做到了情景引入,步步深入。他首先通過讓學生看地圖,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學生認識了中國地圖,還認識了五角星表示了中國首都北京。這些看似最平常的知識,但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感知能力十分有限非常需要老師的指導與講述,我想這樣學生能更深刻而有效的瞭解知識。緊接着交流北京的一些資料,勾起了學生想去看看的渴望,順水推舟的引導課題《我多想去看看》。

低段就是一個不斷積累文字知識的階段,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是首要的。徐肅波老師在生字教學環節,能讓學生自主學習,回想曾經學過的一些識字方法進行認字。比如用比一比,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來認識新字。再接着找朋友,説句子,層層深入,更好的.落實字詞的運用與表達。

可在指導朗讀環節,還是不那麼盡人意。儘管老師很強調,但是學生還是不能掌握。主要問題在於老師沒有更好的重視朗讀,表達句子的情感,進而朗讀無味,沒有情感的層層遞進,因而朗讀出來總是那麼的平凡,甚至是呆板。比如在指導句子:沿着彎彎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彎彎的小路”,老師進而突出“彎彎的”教學,但學生還不能在讀中悟出“彎”字,缺乏的就是讀的量,讀的形式,有層次的指導朗讀會更好。還有一處:媽媽告訴我,沿着彎彎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這句子應強調哈哈哈説話語氣。

在生字書寫的教學中,非常紮實。做到:看、記、想、説、練等步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心態。

在徐老師的這節課中,讓我學到了紮紮實實學知識的課堂教學。

語文評課稿範文3

今天,兩次聆聽了師傅王老師的語文課《白鷺》,一次是我們六(4)班,一次是他們六(3)班。面對同一篇課文,不同的學生,上出來的效果也不盡相同,也給了不同的感受。讓我這個徒弟獲益匪淺,從中學習到了許多,也引起我的一些感想。下面就説説王老師的這節示範課給我的感受:

1、注重課內外的結合與延伸。

王老師在課前為學生尋找並介紹了一句羅丹的名言“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引導學生明白美在於我們學生要具有一雙慧眼,善於去發現美。進而出示了兩首古詩《絕句》、《鷺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古詩中的美,讓學生在初步觀察之後,講述出其中的美,讓學生體會到發現美並不十分困難。進而王老師告訴學生其實在我們的課文中也有許多美的地方,這樣就為學生更好的學習課文掃除了障礙,鋪平了道路。事實上,王老師的整個教學過程,都是這樣,讓學生從課文中發現美,認識美。可以説,這個理念是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的。

2、重視語文的薰陶作用,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也是多元的。因此,王老師在教學時特別重視對課文文本的研讀,抓住語言文字材料,通過讓學生讀、思、議等讀書活動,讓學生品味語言文字所帶來的美,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例如在研讀“顏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一點兒則嫌長,減一點兒則嫌短,素一點兒則嫌白,深一點兒則嫌黑。”這兩段文字時,就引導學生抓住“適宜”兩個字,通過找詞語、讀句子、説體會來讓學生領略一種和諧的美、適度的美。

語文學習是學生個體的行為。語文閲讀也是學生個性化的閲讀,所產生的感受也是不盡相同的。王老師在教學時就非常注意尊重與呵護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於學生的回答,王老師能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導學生把內心的感受説出來,回答得好教師給予肯定,對於學生回答過程中不太明確或不合理的'教師也能給予正確的導向與引導。例如“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句話的理解,教師就引導得非常好。”

3、重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語文課堂,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課堂,還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在這堂課上可以窺見王老師平時的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多麼執着與重視。例如在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讓學生在書本上劃劃,隨手寫上一些讀書後的感想和體會。這對於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和閲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何等的重要。這一點我想聽課的老師都會有此感受。

就這堂課而言,我還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僅供參考:

1、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為什麼説白鷺是一首歌?”“為什麼説白鷺是一首詩?”對於詩和歌的理解其實已經比較到位了。對於詩可以結合詩的結構來理解,而歌我想是否可以這樣來理解:因為白鷺是那麼的美,讓人看了忍不住對它讚美。而歌是讚美方式的一種。這裏的歌可以是讚美的意思。課堂中讓人覺得有些混淆不清了。

2、對這樣一篇充滿詩意的課文,其中的美自不可言,教師還得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表現文章語言文字的美。就本課而言,讀好讀美課文的訓練還應加強。

語文評課稿範文4

《雲雀的心願》是四年級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用童話形式,以形象化語言描述了小云雀與媽媽的所見、所聞、所言,從而讓學生明白了森林的重要作用,不能亂砍濫伐。表達了要保護環境的心聲,目的在於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李華嬌老師上的這節課,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做得不錯:

1、直奔主題。在引入課文後,讓學生説説小云雀的心願是什麼?這樣直接而又有效地把學生帶進文本,激起了學生內在的需要,從而我想讀書成為每個孩子的心聲。

2、圍繞“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這一重點進行教學,每個環節的教學都進行小結,讓學生歸納出森林的重要性,抓住重點,突出主題。

3、理解森林為什麼會變成水庫,學生不但知道了有關森林對環境的作用,還提高了學生的説話能力。

經過聽課,我想提出一些建議:

1、朗讀的訓練缺乏有效指導。朗讀的有效是這一堂課做得比較不到位的,特別是雲雀媽媽和小云雀的對話,因為這些對話既是文章內容的呈現方式,同時也是人物情感的寄託之處。我建議,李老師在平時的課堂中,可以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如抓住重點詞品讀,創設情境引讀,聯繫生活實際感悟讀……同時,引導學生在評價朗讀時關注語言的內容、關鍵詞、提示語,甚至可以聯繫生活實際或自身體驗,真正做到讓學生在自讀自評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推敲。

2、本文可以進行兩個比較重要的句式訓練。在學習森林是水庫時可以讓學生以“……可以……,……可以……,……可以……”的句式進行説話;在學習森林是空調器部份時,可以進行“森林是個巨大的空調器,夏天……,冬天……”的説話訓練。老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出示這兩個句式,讓學生的小組學習後以這樣的句式來彙報學習的結果。

語文評課稿範文5

《樹和喜鵲》是部編版語文第二冊的第6課。這是一則有趣的童話,寫的是小鳥和小樹由孤單到快樂的生活,告訴孩子們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起玩耍,一同遊戲,才能享受快樂的生活。

胡老師整堂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心裏感受,讓學生與生活實際相,談出自己的真實情感。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到沒有夥伴和朋友的生活才會孤單。理解“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這句話,很自然能理解課文,學生體會了這篇課文的人文價值。

教師充分挖掘了教材的語言價值,着重於語言文字方面的訓練,培養了學生在語言方面的基本功。老師設計了運用語言文字的訓練,如:你就是那棵樹,當你長出第一片小葉子的時候,你想對鄰居説什麼?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所想的情景,同時也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又如:喜鵲喜鵲,你有那麼多鄰居,可以和鄰居們幹什麼?像這樣的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訓練,胡老師課上還有多處。可以看出,整堂課學生所表現出來的高於一般一年級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平時胡老師這樣不斷訓練的結果。

胡老師整堂課非常善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且十分温和善於啟發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化解學習過程中的難點,並抓住學習重點。老師積極地參與學生的討論,用自己投入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因此,整堂課上自始至終學生臉上都洋溢着學習的熱情。

如:一開始,學習練習上下文理解“孤單”,孩子們積極地響應,能想想自己什麼時候覺得孤單,後來體會樹和喜鵲的快樂,教師引導到位,突破了教學難點,理解了有夥伴的重要性。課堂上讓學生參與,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如:為了幫助學生有了鄰居熱鬧的場面,胡老師讓學生來做做它們的動作,模仿喜鵲和樹的口氣來説話,學生表演得惟妙惟肖。

然而,課堂教學使缺憾的藝術。一年級的孩子學習課文還應該多給他們一些讀課文的時間。其實,無論是什麼年段的語文課,課堂上都應是書聲朗朗。朗讀就像一位出色的導遊,引領着學生欣賞課文中每一處風光秀美的地方。反覆地讀,把文章讀得越好,學生就越能體會到作品的思想內容並受到感染。

不必老師再費口舌去分析講解,學生們很容易就理解到。比如,學習第6自然段,以讀帶講,師生合作對讀:師讀“每天天一亮”生往下接“喜鵲們……”;師讀“天一黑”,“他們……”,嚮往快樂是孩子們的美好天性,學生立刻明白樹和喜鵲快樂的原因,結合自身實際能理解到朋友的重要,無痕滲透人文教育。在反覆朗讀中,還能讀出“嘰嘰喳喳”、“安安靜靜”這類詞語的妙處,課適時積累拓展。

另外,對於朗讀的指導不僅僅是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還應該注重學生的朗讀感悟。有些地方,如2、6自然段的感情基調是不同的應該讀出差別來,前者聲音低沉,後者歡快。讀準字音後,讀不僅就是讀,還得有感情,老師可以進行範讀,讓學生試着比較一下怎樣讀更好。

總之,本節課亮點頗多,如果朗讀跟上去了,整節課就更錦上添花了。

語文評課稿範文6

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不僅僅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憑藉,也是推送教學進程的手段,更是學生語文學習的第二文本。它對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語文教師要不斷錘鍊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語言的品質,從而提升自已語文課堂的品質。

現以肖xx教師執教《孔乙已》課例為例,談談有品質的課堂教學語言具有哪些特質,又具有怎樣的作用。具體的細節的點評見實錄,不再贊述。

從培東執教《孔乙已》的課堂實錄來看,有品質的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這樣一些特質:

首先,有品質的課堂教學語言,應當是平實易懂、一清如水的。課堂,不是教師炫耀文采和口才的地方。教師的教學語言,是為教學服務的,為學生的課堂活動服務的。如果學生在理解教師的.語言信息時,還需要二次加工才能聽得懂,這無疑是在加重負擔。培東在課堂上,跟學生交流如話家常,氣氛簡便。不搞噱頭,親切自然。這節課,我是在現場聽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説的每一句話,都清晰,簡明,順暢,不繞彎子,不故意設置障礙,以單句和一個層次的複句居多,儘量少用或不用句羣。如此,不但能保證最迅捷地進行課堂評價,並且也能最大限度地被吸收和處理。平實,不是簡單。平實,更不是膚淺。它體現出的是一種尊重,一種效率,一種智慧,一種品質。培東他自己對文字曾有過這樣的理解:淺到心底的文字,純淨地堆積起來,就是高度。那麼,課堂教學的語言,也一樣。他用最清澈純淨的語言,引領着學生在文本里反覆進出,讀懂了孔乙己這個人,也讀懂了《孔乙已》這篇文。

其次,有品質的課堂教學語言,應當是前呼後應、連貫遞進的。我們在課堂實錄中隨便抽取一句話,都能找到這句話的前言與後語。你會發現,他説的每一句話,都不是抽離的、孤立的。它們,存在於一個渾然的整體之中。究其原因,奧祕全在於一個記字上。能夠説,一個記字,輕簡便鬆撬動了了一堂課。謝你們王教師記得我的生日,課堂伊始,用記字切入文本,親和自然;同學們從多個角度闡述了對孔乙已這一文學形象的‘記住’。再看看,文章中孔乙已以外的人對孔乙已最能記住的又是什麼呢課堂中間,用記字過渡和銜接,深入走進文本,剖析人物形象;這樣的話教師就再想問一個問題,你們覺得這些真的是是記住孔乙已了嗎課堂高潮,用記字轉折和提升,點化學生,柳暗花明;課堂尾聲,用記字作結,耐人尋味,言已盡而意無窮。這種課堂語言的呼應和遞進,從教學層次的安排來看,是很有必要的。它能使課堂線索分明,走勢順暢,首尾圓合。從學生的思維品質的遞升要求來看,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讓學生的思維從凝滯走向貫通,讓學生的思想從膚淺走向深刻,讓學生的理解從平面走向立體。

最終,有品質的課堂教學語言,應當是與學生活動共生共長的。有些教學語言是能夠預設的,如主問題,如小結與過渡。而有些教學語言,是必須現場生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足夠的教學智慧,捕捉到教學語言的生長點,並能迅速組織語言信息,傳遞給學生,從而激發起學生更為廣泛更為深入的迴應。這個迴應的資料,又激發起執教者更上一個層次的教學評價......如此循環,生生不息。我們看培東的這節課,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教學語言,屬於現場生成,這是十分可貴的。尤其是他與學生的對話,時時閃現出智慧碰撞的火花,時時結出共生的果子,這就更為難得。當學生説孔乙已是個孤兒時,他順勢點撥,得出結論孔乙已是個孤獨的人;當學生説孔乙已落魄時,他立即追問學生,讓他們認識到了孔乙已落魄的原因......經過他不斷的點撥、啟發、追問、補充和小結,學生的回答愈見精彩和豐富。就這樣,他的課堂呈現出一種和諧共生的狀態,可謂風生水起,魅力無窮。

有品質的課堂教學語言,是一種需要時間和閲歷來修煉的技巧。因為經過了沉澱,它顯得簡單而平靜;因為經過了淘洗,它顯得晶堂而飽滿。品質二字的內涵,即在於此。

語文評課稿範文7

在自主合作中探究——評吳老師《動物的互惠互助》一課

一、自主——確定探究目標。

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新課程要求我們徹徹底底打破傳統教育中老師牽着學生走的“滿堂灌”教學方式,給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機會,使他們成為真正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吳老師在教學《動物的互惠互助》一文,課始她把課題板書好,讓學生讀準音、讀連貫,再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疑問。學生們思維活躍,熱情高漲,大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經過羣眾梳理,歸納出兩個重點問題:

1、哪些動物互惠互助?

2、它們是怎樣互惠互助的?

此時,吳老師由衷地表揚學生:你們能自己確立學習的目標,真了不起啊!老師的肯定與信任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深入學習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合作——體驗探究過程。

心理學研究認為:人的發展不是一個完全外塑的結果,而是一個在認識、實踐中主動建構的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應引導學生憑藉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

1、選取最感興趣的部分合作學習

《動物的互惠互助》一文為了説明“動物的互惠互助”這一搞笑現象,列舉了蜜獾和導蜜鳥、海葵蝦和紅海葵、鱷魚和千鳥這三對動物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趣事加以證明。學生對這三對動物互惠互助的現象十分感興趣。吳老師引導學生採用六人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並根據本小組的`實際狀況選取最想探究的部分進行閲讀,能夠選一對,也能夠選多對。這樣做,為的是照顧到每個小組、每個學生,使他們享受到閲讀的快樂,體驗到被老師尊重的幸福。一旦選定學習資料,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能自覺地全身心投入課文中,或圈圈劃劃重點詞句,或在有疑問的地方做好記號,對這部分資料做到“心中有數”。崔巒同志曾指出:“要給每個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因為自主閲讀是合作學習的基礎。不然,勢必助長學生的依靠心理,又怎能進行有目的的討論與交流呢?也就不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終身學習的潛力。在學生與文本深入對話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把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來,大家共同討論,以羣眾的智慧攻克難關。也能夠把自己讀懂的資料和小組同學分享,其他同學如有同感,則互相補充,如有疑義也可反對、辯論。在此過程中,思維與思維的碰撞十分顯著,我們在激發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時,就應多注意教給

學生一些溝通的技巧,尤其在出現意見不合時,更要去除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尊重事實,構成共識。例如,有學生對“蜂蠟”一詞不理解,小組的成員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猜想,但是,誰也説服不了誰,爭得面紅耳赤。此時,我們能夠帶給參考意見:課後查查有關資料。

2、選取最具特色的方式合作展示

課堂上,各小組在合作學習之後,根據已有的學習經驗商議如何展示小組學習成果,或有分有合地感情朗讀,或有主角分配的小表演,或用聲情並茂地介紹……只要是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的,都就應得到掌聲與肯定。這樣的展示其實也是其他小組學習課文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不是理解的容器,而是湧動着生命靈性的個體。他們儘管還沒有系統地深入地學習課文每一部分,但是由於有預習作基礎,因而對本小組以外的學習資料並非一無所知,反之,還會有新的問題產生,隨着新問題的產生,學習又向縱深邁進一大步,新的智慧便由此生成,課堂也就煥發出個性閃亮的色彩。例如,有學生在聽“蜜獾與導蜜鳥”研究小組的彙報後,立即發問:“導蜜鳥‘做出特殊的動作’究竟是怎樣的動作?”再如,某學生聽了“海葵蝦與紅海葵”研究小組的介紹後,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紅海葵能用有毒的觸手對付來犯者,海葵蝦夾着它就不危險嗎?”當聽到這些發自內心的聲音,我們感到無比驚喜,這才是學習啊!這時,吳老師及時保護他們的探究興趣,引導他們課後繼續探究。下課後,各小組通過查閲圖書、請教老師或上網蒐集資料等途徑蒐集到了其他動物互惠互助的資料,及時摘錄或下載下來,並進行交流與展示。展示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精彩的介紹,有剪貼、摘抄本,有圖文並茂的手抄報、搞笑的網上錄象……在此過程中,學生多項潛力得到鍛鍊與體現,尤其是在更新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過程中,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力得到體現,語文素養更得到進一步提高。

語文評課稿範文8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話故事。聽了雷教師執教的《青蛙看海》一課,感受很深。

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青蛙和松鼠、蒼鷹的對話展開,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體會、感悟。

教師首先引導孩子説出對於青蛙來説,登山看海是件難事,然後抓住難字,問學生難在哪裏?課文中哪句話能體現登山難?學生找得都很準,一句是天哪,這麼高的山!另一句是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樣上得去呢?教師重點指導了這兩句話的朗讀。

上不去就不上嗎?在青蛙感到很失望的時候,小松鼠來幫忙了它,引領它一級一級的跳上台階。這兒的'節奏編排又獨具匠心,這時青蛙開始變得有信心了,為了讓學生體會青蛙登山的艱辛,教師又設計了讓學生交流登山時遇到的各種困難,還會遇到什麼意外,同時讓學生一起做登山的動作來體會辛苦。最終,教師展示小松鼠、小青蛙爬上山頂的圖片,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體會到實現願望時的幸福感、成就感。

聽完這課,我豁然開朗,突然覺得我們教師不正是帶領青蛙登上山頂的這隻松鼠嗎?我想,僅有我們正確的引導和不斷的鼓勵,每個孩子都會實現夢想,到達成功的彼岸。

語文評課稿範文9

近日,聽了李蕾紅老師執教的《我多想去看看》一課,不禁為她的精心設計而叫好,整堂課,李老師創設了多種學習情境,學生始終處在愉悦的狀態裏學習了課文。精彩的地方多不勝數,如:

1、教學伊始,創設情境。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力求做到入情入境。李老師在課的開始,創設情境,藉助課件,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猜想、帶着嚮往進入課文,引發學生和文本的對話,當學生與本文的願望融到一起時,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自由讀詩歌;指名讀,引導學生相互評價讀。

2、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品讀感悟三句話時,學生的模仿讀、體會讀、比較讀,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主動積極的狀態下,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這首詩歌共三句話。品讀感悟第一句時,教師範讀,引導學生傾聽,並評價。利用評價的方式來告訴學生哪個地方該怎麼讀,這種方法很好地指導了學生讀書。

師:師範讀第一句。你覺得老師哪個地方讀的好?

生1:大山這個詞讀得好。我聽出大山很大。

師:那誰能像我這樣讀讀嗎?

生2:讀。

師:不僅山很大,小路也很彎。讓小路再彎點,誰來讀?

生3:讀。

師:還不太彎。你讀。

生4:讀。強調了彎彎的。

師:小路多彎啊。你也讀。

生5:讀。

……

3、教師根據詩歌三句話內容的不同,靈活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如“廣場上升旗儀式非常壯觀”,考慮學生對壯觀一詞理解有難度,及時出示天安門升旗儀式的掛圖並進行動情地解説,引導學生在積極的狀態下理解詞語,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師:大家看,每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向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時,來自祖國各地的名羣眾早已不約而同地相聚於此,在清冷的寒風中滿懷崇敬地等待着五星紅旗升起的那一刻。大家看,觀看升旗的既有白髮老人,也有幼小的孩童;既有工人、醫生,也有許許多多中、國小生。

看,他們的服裝怎麼樣?

生:都穿的一模一樣。是解放軍的服裝。

師:他們的動作怎麼樣?

生:非常整齊。

師:那這種場面用書上一個詞形容,就叫?

生不約而同:壯觀。

師:會學習的孩子和老師一起來寫這個詞,師生板書

語文評課稿範文10

《觀潮》一課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這天聽了深圳學府國小桂英老師上的這篇課文,受益匪淺。桂老師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學生為本,以讀為本,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

一、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首先桂老師在屏幕上出示錢塘江大潮到來之前人們在大堤上等潮來的情景,提出“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情緒如何?你會怎樣做?觀潮的人羣又是怎樣做的呢?”。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情緒。

二、讀中感悟,感受大潮的氣勢

學生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教師要求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讀出精彩來,並跟同桌説説自己喜歡讀的理由。這就在閲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如讀"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教師要求學生反覆讀,並分組讀,一層一層,彷彿大潮就在身邊,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也讀的很好,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氣勢磅礴。

三、運用電教媒體,直觀感受,激發情感和興趣。

學生通過感受到了大潮的`氣勢,老師就問潮水真的像作者描述得那樣嗎?想不想親眼看看,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然後放錄像,展現大潮來時的雄壯的情景,在體會文中描繪的情景的基礎上再次直觀感受到大潮氣勢的雄偉和壯觀。最後在佈置作業時,要求學生給錄象配解説詞,既鍛鍊學生運用詞彙的潛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潛力。

語文評課稿範文11

近日,聽了吳明紅老師執教《我多想去看看》一課,不禁為她的精心設計而叫好,整堂課,吳老師創設了多個學習情境,學生始終處在愉悦的狀態裏,在遊戲中,不知不覺認識了許多漢字,學習了課文。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力求做到入情入境。吳老師在課的開始,創設情境,藉助畫面、錄音,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猜想、帶着嚮往進入課文,引發學生和文本的對話,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詞串模塊,使抽象的'詞和形象的事物整合在一起,來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這篇課文共要學13個漢字,吳老師在教學中沒有過多地包辦代替,而是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漢字,自主探究漢字,在自主感悟中發現一些漢字的規律,培養漢字的能力。我想,只要我們善於把乾巴巴的抽象“符號”變活,善於尋找規律,就可以使學生愛學、樂學。

語文評課稿範文12

今天有幸聆聽了xxx老師的學區中青年賽課——蘇軾的散文《記承天寺夜遊》,獲益匪淺。對於xxx老師的《記承天寺夜遊》一課,我想作一個簡要的評析。

xxx老師紮實的.語文功底和開闊的思維方式從他的課堂教學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從他的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模式也可以看出這位老師的教學理念,緊密地與考試結合起來。在整個課堂教學中,他的優點就一一顯現在我們面前:

(1)課前備課準備充分,導課精彩

用“清風明月本無主,心閒便是其主人”詩句導入新課,引出“閒”字,並要求學生用“閒”造句。這個導課新奇、精彩,既切合文中對月色的描述,又為下面理解蘇軾的情趣、突破本課的難點埋下了伏筆。這個導課可以總領本課內容與主旨,高屋建瓴,實在精彩,可見xxx老師課前充分的準備及對文本透徹的理解。

(2)課堂環節完整、流暢,訓練有梯度

導入課文後學生自由朗讀、大聲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停頓,而後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形式多樣,xxx老師熱情鼓勵,在朗讀中初步感知文本。接着,老師教給學生簡單的翻譯方法,讓學生對照註解疏通翻譯,有疑惑處圈點或舉手回答,而後出示幻燈片“自我挑戰”,落實關鍵詞與重點句。指導與自讀相結合,訓練有梯度,把文言詞句理解落到實處。

(3)課文朗讀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方法得當

導入課文後學生自由朗讀、大聲朗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疏通、翻譯課文學生再讀思考:蘇軾為什麼夜遊承天寺,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其實文言文的教學要學生在朗讀中慢慢地體會語感,從而達到理解文意的目的,我們平常的教學往往把朗讀和理解人為地分離開來,早自習就要求學生預習、熟讀至背誦,然後再上課也許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背誦課文,但對於理解文意卻存在問題。

(4)問題設計巧妙、材料引入靈活

為掌握重點、突破難點xxx老師主要設計下面幾個問題並及時靈活引入材料:1、蘇軾為什麼夜遊承天寺並及時介紹相關寫作背景;2、為什麼作者眼裏只有竹柏並及時引入竹柏象徵義;3、何謂“閒人”你是如何理解“閒人”並及時引入餘秋雨及法國世界報對蘇軾的評價。問題設計雖少卻很有深度且給學生切實的幫助,切中肯綮且遊刃有餘。

縱觀全課,xxx老師的這一節課內容充實、具體,有深度、廣度,教法靈活、得當,教師熱情鼓勵、及時點撥,學生參與度廣,在基礎不太好的班級能把文言文上得如此紮實有效,着實不易。

語文評課稿範文13

聽了黃老師執教《我多想去看看》一課,整堂課,黃老師創設了多個學習情境以及環節,使學生不知不覺認識了許多漢字,學習了課文。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力求做到入情入境。黃老師在課的開始,創設情境,藉助畫面,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猜想、帶着嚮往進入課文,引發學生和文本的對話,來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本堂課有以下兩個方面優點。

一、抓住細節識字教學落實比較到位

一年級是學生識字的重要開端。因此,識字能力的培養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在這節課中,黃老師的識字字教學抓得紮實到位。他將本課要學的`字分散在句子中,避免了單一識字的疲勞。讓學生在句子中識字,避免脱離課文。再讓學生讀準字音,通過不同方式朗讀,培養了學生認真細緻的識字能力。

二、抓詞語理解課文

黃老師在教學“天門廣場的升旗儀式非常壯觀”一句時,問題設計的非常好,激起學生的情感。黃老師拋開抽象的解説壯觀的意思,而是讓學生一起觀看天安門廣場莊嚴的升旗儀式的壯觀場面圖片,對於大部分沒有親眼見過升旗場面的孩子們來説,此時,他們和山裏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神情專注看完圖片,黃老師借情續情,問孩子們,你剛才看到了什麼?然而請孩子們把剛才看到的壯觀場面讀出來,孩子們在反覆誦讀中,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熱愛北京的情感在無形中得到昇華。同時也讓學生領悟“壯觀”的意思。遙遠的意思理解落實的很到位,通過地圖演示,以及列數字來説明遙遠的意思。

幾點建議: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現在備課備什麼?備了教學重點、教學環節、備了課件,卻忽略了“備學生”。這班學生還只是一年級,可整堂課的內容含量卻那麼多。因此,造成一些環節的操之過急了。看來今後,對學生還得倍加關注,備課一定得備學生。教師也應針對不同的教學環節,不同的學生採取的不同評價方式。

語文評課稿範文14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節很有個性,極為精彩的好課。王老師的課堂教學讓學生也讓我感受到了語文的魅力!

首先,在教什麼的問題上,王老師對重難點的把握準確到位。她抓住了山水遊記借景抒情的特點,抓住情感的內核,以“雪”為突破口,抓住“雪”這一物象的特質,引領學生深入文本,逐漸理解了“雪中人”“雪中事”“雪中情”,敏鋭而又巧妙地抓住了文本的價值內核。

其次,王老師很注重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這樣一種學以致用的勾連與適度發散,既降低了理解的難度,又豐富了課堂的內容,更有利於學生語言的積累,更給學生一種積極的學法暗示:新舊知識是要融會貫通的。

再次,我很欽佩王老師極高的綜合素質。比如她對文本解讀的深刻領悟,以情切入,牽一髮而動全局的匠心設計,還有入情入境的“説功”,這些剛才學員們都已經談到。但我還要補充的一點,就是教師的激情投入與態勢語言的運用,比如在講解“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時,對“痕”“點”“芥”“粒”的講解都配合着相應而又適切的動作,既讓學生加深理解,又感染並打動着學生。

另外,我還想借這個機會和王老師以及在座的老師們探討文言文教學的一些策略。在説課中,王老師把教學預設的過程與方法定位於“在串講中落實字詞句的意思”,我們也看到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王老師確實始終以串講為主,但是,“落實字詞句”這一目標並沒有凸顯。我認為串講固然有其優勢,特別是像王老師這樣能説而又説得好的老師,但整節課給我的整體感受是見“文”不見“言”,我感受到的更多是“文章”甚至“文化”,而少見語言和文字。語言文字應該是語文課堂的基點,發展學生的語言是語文課的根,對聽説讀寫能力的培養則是發展學生語言的最重要手段,但這節課,我相信學生確實收穫了知識,但似乎不見能力的提升。這又讓我想起另外一種截然相反的課堂,在那樣的課堂上,老師們只是忙着落實通假字、一詞多義、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翻譯,翻譯完了,給文章貼上主旨的標籤,課堂的學習也結束了。這樣的課堂,顯然是見“言”而不見“文”——漠視文本的.核心價值與靈魂,而把她肢解為毫無生命力的詞句解析。

反觀這兩種課堂,各有其弊端,如何在兩極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是我一直思考並努力突破的難點。今天我也想借這個機會將我的嘗試跟大家做個簡單的交流,希望能得到大家的修正。

我對自己文言文的課堂定位為“文”“言”並舉,知能同構。具體的操作是以讀為手段達成各項目標:初讀,掃清障礙,讀準讀順;再讀,整體感知,梳理文脈;研讀,落實詞句,探究主旨;美讀,讀出理解,讀出感情。在有目的分層次的讀的過程中,以讀代講,以讀明義,以讀悟理,力求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既落實“言”,又凸顯“文”,既有知識的建構,又有能力的提升。但這樣的課堂是不是會平了一點?

語文評課稿範文15

《閃光的金子》是對徐虎這種高尚品格形象的比喻。故事真實感人,課文語言流暢,資料淺顯易懂。逯小粉教師執教的《閃光的金子》這節課,讓在坐的每位聽課教師讚不絕口,感受頗豐,不愧為一節課改典範課,真正起到了示範作用。

逯小粉教師這節課,能緊圍課標,以生為本,展開教學。教師大膽改革,擺脱了教案的束縛,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解答、自己感悟,改革了以往按部就班、死板硬套、逐段分析課文的方法。

教學中,逯教師把三種習慣的培養貫穿於課堂始終。主要體此刻:

一、開課伊始教師經過檢測學生上節課所學字詞、聽寫生字,落實了寫的教學。

二、採用緊扣課題反覆研讀感受人格的策略引導孩子與文本充分展開對話。

1、緊扣課題,激趣導讀

教師導入板書課題時,故意丟掉雙引號,以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後複習,激活孩子先前經驗:閃光的金子為什麼加上引號?它指的是什麼?學生興趣盎然,帶着疑問,帶着好奇走進文本。經過快速朗讀課文後,教師採用倒序教學,讓學生劃出課文中有課題的句子,抓住課末的點睛之句人們都説他的一顆心像閃光的`金子,輻射全篇,反覆感悟,品讀。

2、反覆研讀,自主探究

自讀課文,想一想,文中哪件事突出徐虎的一顆心像閃光的金子,精讀品悟,請你找出文中最讓你感動和敬佩的詞,並説出令你感動的理由。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挨家挨户、休息時間、千家萬户品悟。

3、展示朗讀,自主感受

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表達孩子們對徐虎的敬佩之情。然後,結合孩子的展示讀,引導孩子走進文本,真切感受人物內心。

三、學生總結,徐虎是個怎樣的人?結合我們生活中的事例説一説。培養了學生的説話能力。

提議:作為低年級國小生,如能留給孩子更充足的時間動筆寫一寫,會更加完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jplw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