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語文評課稿範文(集合15篇)

語文評課稿範文(集合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評課稿,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評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評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評課稿範文(集合15篇)

語文評課稿範文1

本學期我有幸聆聽了盧老師的語文課《匆匆》讓我獲益匪淺,也引起我的一些感想。

1、重視語文的薰陶作用,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也是多元的。因此,盧老師在教學時個性重視對課文文本的研讀,抓住語言文字材料,透過讓學生讀、思、議等讀書活動,讓學生品味語言文字所帶來的美,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注重引導學生抓住匆匆兩個字,透過找詞語、讀句子、説體會來讓學生領略一種和諧的美、適度的美。

語文學習是學生個體的行為。語文閲讀也是學生個性化的閲讀,所產生的感受也是不盡相同的'。盧老師在教學時就十分注意尊重與呵護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於學生的回答,盧老師能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導學生把內心的感受説出來,回答得好教師給予肯定,對於學生回答過程中不太明確或不合理的教師也能給予正確的導向與引導。

2、重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語文課堂,不僅僅僅是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課堂,還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在這堂課上能夠窺見盧老師平時的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多麼執着與重視。例如在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讓學生在書本上劃劃,隨手寫上一些讀書後的感想和體會。這對於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和閲讀理解潛力的培養是何等的重要。這一點我想聽課的老師都會有此感受。

語文評課稿範文2

一、揭題導讀多韻味。

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的把握,主要是強調學習過程中“情、趣、韻“的追求。課始,力求在讀讀背背,吟吟誦誦中引領學生進入一個詩意的春天

方法一:導讀揭題。

1、讀句導入。讀讀下面這段話,並補充完整。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

2、齊讀這段話。説説你對燕子的瞭解。

3、陽春三月,春天的使者燕子翩然而至,拉開了春天美麗的畫卷。(出示課題,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4、自由讀課文,捕捉幾幅春天的鏡頭。(設計點評:把課文第一段話作為特殊的謎面,以近似猜謎的方式引入新課的學習,更符合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既增添了童趣,又快速接觸了文本,營造出濃濃的語文學習氛圍。)

方法二:古詩營韻。

1、春天到了,站在春天的肩頭,感受着春天的温馨和甜蜜,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人對春天的讚美。請同學們來背誦幾首有關春天的詩。(根據學生的交流隨機板書與課文有關詩句)

A.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B.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C.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2、明媚的春光裏燕子翩然而至。(出示課題)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從課文中去發現這些詩句所描寫的畫面。

(設計點評: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古詩積累,導入新課學習,架構起學生舊知與新知的橋樑,使學生在吟吟誦誦中享受詩韻,邁入春天。)

二、品讀積累守本位。

學語文最主要的目標之一就是要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能正確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而這必須通過學生的閲讀實踐來完成。以學生讀通課文感知內容為基礎,力求通過想像品讀、配圖解説、積累誦讀等多種形式的閲讀實踐,進行不同層次地讀,完成全程閲讀。

方法一:概括品讀,摘詞解説。

1、概括畫面。讀着課文,你發現了哪些美麗的畫面,給畫面取個好聽的名字。(預計學生能概括出“可愛的燕子”、“光彩奪目的`春天”、“機靈的飛燕”、“春天的曲譜”等有關燕子外形、飛行、停歇及春光四方面內容的畫面題目。)

2、圈點品讀。哪些詞語描繪出燕子的機靈可愛與春光的明媚,自由選擇四個畫面中的其中之一,找到相應的段落讀一讀,圈圈點點做上記號。

3、交流品味,感情朗讀。

4、摘詞解説。請同學們自選其中的一個畫面,在小卡片上寫上圖的名稱,在卡片上摘錄關鍵詞語,看着卡片介紹自己喜歡的這幅畫面。

烏黑光亮俊俏輕快

剪刀似的

可愛的小燕子

斜着身子“唧”的一聲

掠沾盪漾

機靈的飛燕

語文評課稿範文3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很美的寫景散文,指導學生美美地讀課文是教學本文的重點。聽了羅老師的課,總感覺很簡單,她那親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態,都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總的給我的感覺有以下四點:

1、讀中有悟學中指導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已成為語文課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明理,在讀中得法。當學生讀着讀着,就自然而然點起頭,露出笑容來,不用老師多講,就把課文讀得美美的,我們着實感受到文貴自得,熟讀自悟所帶來的喜人效果。在這節課中,羅老師正是把讀慣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感悟課文的語言美、情感美、景色美。而隨機地進行點撥與指導,讓學生頓有云開見月明的感情,如這一句:它帶着清涼和温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老師用柔美深情的語調讀,學生一下子就明白像這樣的句子該怎樣讀,同時也理解了它的意思:秋天是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的。

2、民主平等營造和諧氛圍

課堂教學中體現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課堂上沒有喝斥、沒有譏諷、沒有批評,有的只是老師那始終帶着微笑的臉,以及鼓勵、讚賞、期盼的眼神。學生因為有了信心,有了勇氣而變得想説,敢説、願説。你讀得真好,小朋友們都想來試一試,老師也想來讀一讀。一句話,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的距離。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在簡單、和諧的環境裏,思維才能表現得最活躍。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能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如一學生把扇哪扇哪的扇音節讀錯了,老師範讀了一遍,立刻説:我相信你會讀的,再讀一遍一句鼓勵的話語,消除了學生的緊張心理,如此一來,學生不會因為怕出錯而產生畏縮,影響今後課堂上的表現了。

3、重視語言積累運用

豐富語言積累和運用,成為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熟讀成誦,這是一種積累方式;品讀好詞佳句也是一種積累形式。如紅紅的`楓葉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等句子,學生細細地品讀着,彷彿感覺真的很涼爽。羅老師在注意語言積累的同時,也注意了引導學生運用已學過的好詞佳句,比如:引導學生用一個詞來概括顏色多種多樣的菊花,學生説了很多:五顏六色五光十色色彩斑斕。講到秋天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學生説道: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4、圖文結合注重語言訓練

在閲讀教學法中,突出語言文字訓練是很必要的。羅老師不僅僅注意讓學生反覆讀書,還重視培養學生有條理的説話潛力。例如:在導入課文時,讓學生説一説自己蒐集秋天景色的圖片,在每段課文出示前,老師首先出示相關的圖片,讓學生看圖説説看到了什麼,然後再讓學生看看課文是怎樣寫的,讀讀課文上的句子,體會意思,這樣的説話訓練不僅僅鞏固課文中所學的知識,而且透過語言文字的運用,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潛力。

語文評課稿範文4

一、很好地突破了教材的教學難點,滲透了優化的思想

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本課主要是透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標準》中指出:當學生應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找到,而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的策略,那裏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構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潛力。

在課前談話中,老師從學生熟悉的爸爸、媽媽在廚房間燒飯、燒菜的事中讓學生體會到同時的意思。讓學生明白我能夠在用電飯鍋燒飯的同時他們還能夠做好多事情,讓學生初步感知同時能夠提高效率。透過沏茶的方案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激發他們探索數學的興趣,初步感知合理安排就在我們身邊。對烙餅問題。老師很好利用了烙一張餅和二張餅的方法,重點與學生探討了三張餅烙的方法。講清合作討論的要求,進而學生展開討論,構成烙餅的方案,展示學生的方案,比較區別兩種方案的不同點,從而到達方案的優化。之後,老師打破課本常規,不是先求1張,2張,3張,這樣一向求下去,而是求完2張之後,之後求的4張、6張、8張、10張雙數的張數,再求的3張。3張在那裏是重點也是難點,把這個問題放給學生討論、合作、探究,解決了問題,再之後求5張、7張、這些單數的餅數的時間。這樣處理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題目的難度,有利於學生思考、解決問題。

二、合作式的學習韻味很濃,到達了預期的課堂效果。

透過合作、學生動手操作想一想,説一説,擺一擺的過程讓學生真正動眼、動手、動腦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透過想一想充分感知,在説一説,擺一擺中建立表象,在動手操作中展開思維,帶給學生嚴謹求實科學精神啟迪。透過一系列的練習活動,學生動手操作,探索嘗試,豐富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潘老師講清了合作的'資料、要求,學生不僅僅討論烙三張餅的烙法,而且讓學生烙餅的方法記錄在作業紙上。對於學生來説比較難,但潘老師進行了大膽嘗試,並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潘老師在烙餅的紙上編了號、並且註明了餅的正面、反面,無非是讓他們的學生講述起來更清楚一些。

三、課堂評價多元化,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感。

從多元智能的角度而言,課堂上教師透過對學生所展示出來的強項智能的肯定、進一步激發和引導,能夠帶動和喚醒其他智能相應的發展,從而,有效的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自我的認識水平。新課程,給我們更大的啟示,要關注學生,給學生一個寬鬆的氛圍,給一個合理的、恰當的、鼓勵的評價。潘老師很好的注意到了這一點。整堂課,潘老師始終面帶燦爛的微笑,對於學生漂亮的發言,總是,給予學生掌聲和讚揚聲,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對於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學生,潘老師總是耐心的加以啟示、引導、點撥。讓學生感受到回答不出或是回答錯了也不要緊,讓學生處處、時時感受到老師的温暖、班級大家庭的融洽、和諧。這也是我們教師努力改善的地方。

總之,這天的這堂課很成功,給予我們很多學習的借鑑,更又一次的學習到了新課程、新教材的機會,課堂中一些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思想會充實到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去。

語文評課稿範文5

《雨後》是一篇反映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詩歌。詩中運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對小兄妹雨後踩水嬉戲的有趣情景,準確而又傳神地刻畫了鵝兄妹倆不同的個性特點及喜雨愛水的心理特徵。閲讀了許紅琴老師的教學設計,我受益很多,我決定教學中從孩子們的生活入手,喚起他們的生活與情感體驗。

首先,聯繫生活,喚起生活體驗

對於農村的孩子們來説,夏日雨後,外面空氣更加清新,天氣更加涼爽,到外面玩水是不陌生的。所以,在課始,我就提出了讓孩子們精神振奮的'話題:夏天,一場暴雨過後,你最喜歡幹什麼?學生們都津津有味談起了玩水的事情,由此引出對課文的學習。生活場景的回憶,詩文的描述,把孩子們帶入了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學習興趣。

其次,朗讀感悟,激起情感體驗

為了讀好兄妹倆踩水的有趣情景,我採用了表演讀的方式,讓孩子們在表演中進行回憶,設身處地揣摩兩人的心理,激起孩子們心理和情感體驗的共鳴,在身臨其境中,在邊回憶邊朗讀中感悟兄妹兩踩水時的興奮與歡樂。同時,引導孩子們抓住關鍵詞語,使得朗讀更到位。

再次,啟發想象,描繪童心童趣

在學完全詩後,我問孩子們:除了兄妹倆,這一羣孩子玩得多快樂?這一問,孩子們好像也來到了那個廣場,紛紛張開想象的翅膀,描述起曾經體驗過或想象中的孩子們玩水的快樂情景。最後,我讓孩子們將這首詩抄在晨誦本上,並配上畫。孩子們興趣盎然,任由想象馳騁,用畫筆描繪自己的心情,充分體驗享受到了童心童趣。

語文評課稿範文6

《女媧補天》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神話傳説的特點,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於奉獻的精神。這天有幸聽到但老師執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是這樣,聽課也如此。咱們每個人聽完課後也都會有自己的看法,觀點,我覺得,但老師這堂課,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讀中悟,悟中導

隨着新課程的實施,讀在語文課堂上也越來越熱。這比以前的閲讀教學多分析,少朗讀的情形,實在是一大進步,但也不難發現重視讀這一理念在有些課堂實踐中產生了一些偏差。如:為讀而讀,朗讀無目的;讀悟分家,朗讀少思考等。可但老師的這節課讀貫穿始終,但不是沒有目的的讀,每次讀都有具體的目的如:女媧為什麼要補天帶着問題自由輕聲地讀,避免了學生漫無目的,又能使學生更快地圍繞問題,解決問題;又如:看到這山崩地裂的一幕,能説説你的感受,能讀出那種可怕嗎這是感悟邊讀;

老師對學生讀課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讀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羣眾讀,個別讀,老師讀,學生讀,大聲讀,默讀等等。不同形式的讀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讀有利於對文字的揣摩;出聲朗讀能加強感受,增強記憶;指名朗讀能夠給對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學生施展個性的空間;自由朗讀能夠讓學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語言。羣眾朗讀有增強氣勢,激發共鳴的功能;教師範讀對學生不僅僅有示範作用,而且有激勵作用但老師對每種讀法的作用掌握很清楚,什麼時候該用什麼形式用得十分準確:如,體會女媧補天真辛苦,真偉大時,讓學生在默讀中找出具體的詞句,學生透過細心揣摩都能找到有關句子,產生體驗;再比如,女媧決定冒着生命危險,把天補上這句,老師採用了羣眾讀,在氣勢中學生再一次體驗了一把女媧當時補天的的勇敢和堅定。

為了更深入,準確地體驗情感,老師指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指導朗讀,使學生在課堂上積累了更多的語言文字,學生也在細節中獲得情感,昇華情感,比如,學生從找啊找啊,最後看出了女媧補天多辛苦;從五天五夜中體驗到了女媧補天過程的辛苦與偉大;但是有一點小遺憾就是,老師沒有將這些重點詞作為朗讀指導的重要道具來使用,如果能將這幾個詞語再進行朗讀上的重點推敲,是否效果會更好些呢朱熹曾説:讀得熟,則不待解説,自曉其義也。老師很得巧用了讀的藝術,無論從讀的形式還是讀的次數,該什麼時候讀該怎樣讀都把握得當,行雲流水。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參與到讀中,實現讀和思考的有機結合,使學生親近文本,走入文本,進而對文本產生富有個人好處的理解感悟,自然地到達一個文本,多種聲音的個性化朗讀的境界。

如果説讀是走進語言文字的基本途徑,那麼這堂課的語言文字的訓練更能體現語文課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這也是我要説的這堂課的第二個特點:

二,語言文字的訓練紮實,到位

課堂中,有多處讓學生進行文字訓練的活動。如:用首先之後然後最後的句式來説説女媧是怎樣補天的這樣的訓練,能使學生學會如何有條理的把一件事説清楚,訓練了思維,同時也為學生能複述故事資料奠定了基礎。再比如:這些描述動作的詞語能夠打亂順序嗎由此引導學生了解寫作時也要有條理的敍述。這樣的訓練,對於三年級正開始學習習作的學生來説是很有必要的第三處訓練點:女媧用盡全力把天補好了,你能用一句話或者一個詞來讚美女媧嗎這樣的訓練,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也給學生帶給了一次與文本對話,與人物對話的平台,既訓練了學生的表達,也使情感得以昇華。

另外,我們看到教師的板書設計精美,書寫漂亮,體現了她個人紮實的功底。課後作業的佈置,讓學生選做作業,也獨具匠心,學生也很感興趣。

我的一點推薦:課文後小夥伴吐了一個泡泡:女媧真了不起。這實際上是引導學生感悟故事的神奇。的確,課文寫得夠神的了!那麼學生有沒有體會到故事的神奇,由此喜歡上神話故事。如描述天塌的情景,透過一連串疊詞的運用(轟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逼真傳達出人間的慘狀;還有女媧冶煉五彩石和補天的一連串動詞的運用(找挖放煉化裝端潑等)十分生動傳神;又如課文結尾段,此刻,人們常常看見天邊五彩的雲霞,傳説那就是女媧補天的地方。看似寫得隨意,實則十分抒情,流暢,餘味深長,值得好好朗讀和積累。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粗淺的看法和體會,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語文評課稿範文7

田老師剛才給大家展示了《樹和喜鵲》這課的閲讀教學。對於低年級的閲讀教學該如何開展,下面我就結合田老師的這節課來説説我們的想法和做法。

在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師教學用書》中,本學期的閲讀教學目標是這樣的:閲讀目標

(1)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

(4)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閲讀。

(5)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6)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7)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閲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歎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我們教研組通過教研,根據學段目標和文本與學生的特點,擬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孤單“鄰居”“招呼”等詞句的意思,在

閲讀中積累詞語,並學會運用。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養成良好的聽説習慣。

一、為了落實第一個教學目標,在精讀教學時,我們是這樣做的:

這節課複習詞語導入後,精讀第1、2自然段時,抓住“孤單”這個詞,讓學生結合第1自然段讀一讀想一想:你從哪裏看出樹和喜鵲很孤單。讓學生在語義的層面理解“孤單”就是隻有一棵、只有一隻,“孤單”就是“一”。

然後老師問:生活中,你有沒有孤單的時候,你的.心情怎樣?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來感受孤單的情感。這樣,學生從語義和情感兩個層面對“孤單”進行了理解,與樹和喜鵲的情感有了共鳴。

這時,讓學生:你能讀出樹和喜鵲的孤單嗎?學生在理解了孤單的基礎上,讀好第1自然段就比較容易了。理解語言是讀好書的基礎。

在精讀3—6自然段時,我們也是這樣做的。讓學生抓住“鄰居”“快樂”“招呼”等詞語,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詞語的意思,在理解語言的基礎上,讀好文本,讀懂故事。

文本故事只是個語境,是理解語言的載體。通過這個載體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訓練中促使學生掌握理解詞語的方法。我們老師們要強調語言的理解,而不是文本內容的理解。讀好文本故事、理解文本內容是為了理解語言,落實低段閲讀教學的訓練重點。那我們為什麼理解詞語,學習這些詞語是用來幹什麼的?

理解是為了積累,積累是為了運用。所以,在這節課的最後環節:讓學生用上黑板上的詞語説説故事內容。這就是把這些詞語,從課本中搬到學生的口語中去。這樣,搬的次數多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就提高了。

二、關於第二個教學目標“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的達成

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不僅是把字音讀正確,更重要是讀出標點符合表達的語氣,讀出語義,讀出詞句表達的情感。

這節課是第一課時的延讀。第一課時重在讀準字音,本節課重在讀出語義。學生在理解詞句的上,就比較容易讀出語氣、語義和情感,讀出自己的理解。但不是理解對了,就能讀好了,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當學生需要幫扶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範讀。低年級的學生善於模仿,讓他們多模仿,多讀幾遍,在讀中不斷提升讀書水平。

田老師在這節課中就是這樣做的,在引導學生理解語言的基礎上,給學生範讀課文,讓學生讀出語義,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學生聽説習慣的養成

在這整節課中,田老師還注重了學生聽説習慣的養成。“大家聽他説”“你讀給大家聽”“誰聽的最認真”“大家都往這看”“你是聽的最認真的”“你們是這樣想的嗎”,田老師像喊號子一樣,不斷地説,不停地講。

語文評課稿範文8

眾所周知,識字是閲讀的基礎,識字的多少、快慢,直接關係到讀寫,個性是閲讀開始的早晚和閲讀潛力的強弱。郭老師在教學《恐龍的滅絕》時,充分體現了識字與閲讀的有機結合,做到了閲讀中不忘識字的積累,下面就郭老師的這堂課,談談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合理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識字,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夠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止為活動、變枯燥為生動,如果運用得當,能夠豐富語文教學的資料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在揭題時,為了讓這遠古的恐龍時代,真切的出此刻學生面前,郭老師透過視頻動畫,一下子讓這龐大的恐龍鮮活起來,使學生很快地進入了課文的情境,激起去探求恐龍為什麼會滅絕的興趣。

二、透過多種途徑,採用多種形式識字,識字教學體現了必須的層次性

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使識字由原先枯燥無味的機械記憶變得生動而搞笑,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認識。郭老師在教學中,透過指名讀、開火車讀、當小老師讀、男女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識字教學;透過恐龍生蛋、恐龍媽媽出難題等低年級學生易於理解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識字情感。個性值得一提的是,郭老師在學生會認詞語的基礎上,讓學生選幾個自己喜歡的詞語,連成一句話。這樣,使識字活動由單一變得豐富,不僅僅讓學生再一次鞏固了詞語,還在連詞成句中,巧妙的理解了詞意,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潛力,真是一舉多得呀!

但在課堂上,我們也不難發現其存在的一些困惑:

一、有專家提出語文教學要倡簡,務本,求實,有度,倡導簡簡單單教語文,簡簡單單學語文。識字教學是否也該如此呢?單編的識字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識字、寫字,我們是否能夠在理解、感悟、拓展等方面再簡略一些,媒體的運用再精當一些,節省出必須時間,再多給學生一些自主識字、認真寫字的時間,在識字、寫字方面做得再紮實、有效一些呢?

二、識字教學如何科學劃分教學課時的問題。如寫字量大的教學資料,老師們一般分散在兩課時進行,以便分散難點、減輕負擔、有效指導,觀摩教學時所展示的課時內只寫一、兩個字的分配方式是否適宜?參賽課、觀摩課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尚可理解,常態下的識字教學如何科學而合理的安排寫字環節,值得思考。

語文評課稿範文9

《穿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透過一個個片段的截取,表達了海峽兩岸割不斷的血脈親情。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到達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高老師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現思想感情。

1、情景創設,激情導趣: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透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設備營造氛圍,透過觀看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公路斷裂、一片廢墟等圖片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地震的危害,引導學生對餘震中仍堅持抽取骨髓的李博士和青年人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透過緊張的畫外音,配以流程圖,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李博士十幾個小時辛苦奔波、跋山涉水為了海峽彼岸的錢暢,進而更進一步地感受到這種血脈親情以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質。

2、注重感悟,以讀悟情:朱熹曾説:讀得熟,則不待解説,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

在高老師的帶領下,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感悟文本。配樂朗讀,以語言烘托渲染氣氛,將學生帶入課堂;重點突破時,高老師巧妙地利用師生接讀的方法,將地震的危險與他們在地震中的做法進行比較,連續三句,讓情感遞升,三次朗讀,兩次感悟,悟後再讀,讀中感悟,讓學生的感情到達高潮,自然地明白到從台灣青年身軀中涓涓流出的生命之泉的來之不易,為後文瞭解生命橋的含義埋下鋪墊。

3、抓住矛盾,發揮想象:在對教學重點理解台灣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品格的'處理中,將天崩地裂的現實環境與他們的從容表現相比較,又將青年神清氣定的表現與其內心的萬千思緒相比較,利用這樣看似矛盾的對立,巧妙地運用了本課的句式也許但是讓學生髮揮想象,説一説李博士莊嚴地站着,他想:也許但是;青年人靜靜地躺着,他想:也許但是。讓學生在這一系列的矛盾中感受到他們的勇敢、負責、有愛心,水到渠成。

語文評課稿範文10

徐老師對學生技術知識掌握的教學非常有一套。做到了情景引入,步步深入。他首先通過讓學生看地圖,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學生認識了中國地圖,還認識了五角星表示了中國首都北京。這些看似最平常的知識,但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感知能力十分有限非常需要老師的指導與講述,我想這樣學生能更深刻而有效的瞭解知識。緊接着交流北京的`一些資料,勾起了學生想去看看的渴望,順水推舟的引導課題《我多想去看看》。

低段就是一個不斷積累文字知識的階段,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是首要的。徐肅波老師在生字教學環節,能讓學生自主學習,回想曾經學過的一些識字方法進行認字。比如用比一比,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來認識新字。再接着找朋友,説句子,層層深入,更好的落實字詞的運用與表達。

可在指導朗讀環節,還是不那麼盡人意。儘管老師很強調,但是學生還是不能掌握。主要問題在於老師沒有更好的重視朗讀,表達句子的情感,進而朗讀無味,沒有情感的層層遞進,因而朗讀出來總是那麼的平凡,甚至是呆板。比如在指導句子:沿着彎彎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彎彎的小路”,老師進而突出“彎彎的”教學,但學生還不能在讀中悟出“彎”字,缺乏的就是讀的量,讀的形式,有層次的指導朗讀會更好。還有一處:媽媽告訴我,沿着彎彎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這句子應強調哈哈哈説話語氣。

在生字書寫的教學中,非常紮實。做到:看、記、想、説、練等步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心態。

在徐老師的這節課中,讓我學到了紮紮實實學知識的課堂教學。

語文評課稿範文11

《掌聲》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以小英自卑感激樂觀的情感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藴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飽含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故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完美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瞿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他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情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段讀悟體會。透過自主閲讀,研討交流,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個性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一、評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瞿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1、緊扣關鍵點,突出內涵

所謂關鍵點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關鍵部位,能夠是一個詞或一個句、一個過渡段等。本文的關鍵點是同學們的兩次掌聲。瞿老師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同學們的兩次掌聲,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的重點段第二至四自然段,體會同學們的兩次掌聲給小英的鼓勵和讚揚,給小英帶來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聲的內涵。

2、轉換主角情,領悟內涵

當學生閲讀文本時,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體會不到真切的情感。瞿老師就發掘學生善良天性,引導學生轉換主角,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想透過掌聲告訴小英什麼?如果你是小英,你聽到同學們熱烈、持久的掌聲,你會想些什麼?學生變成文中的人物,產生聯想或幻想,激發出情感,走入人物內心世界,就更真切地體會到了掌聲給小英變化,領悟掌聲的內涵。

3、抓住掌聲義,延伸內涵。

同學們的掌聲給了小英鼓勵、讚賞,給了她生活的信心,掌聲的內涵就是給人的尊重、鼓勵和關愛。瞿老師並沒有讓學生停止在對掌聲內涵的理解,而是之後問:你想給同學或朋友送去勇氣和自信,除了給他掌聲之外,你還有什麼辦法?學生的回答延伸了掌聲的內涵,能夠直接説,能夠寫紙條,能夠豎起大拇指等等,都對別人的鼓勵和關愛。

4、出示《掌聲》詩,昇華內涵。

讀完最後一節,瞿老師出示了一首小詩《掌聲》,掌聲的內涵都融化在這首短小精悍的詩中,一連串的比喻不僅僅讀來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地昇華了掌聲的內涵,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和鼓勵就是陽光、春風,温暖了我們的心,給了我們力量和信心,這就是一份真愛。學生在輕柔的音樂聲中品讀着這首小詩,會再次被感動,昇華內心的體驗,並將這暖暖愛意融人到他們的生活當中去。

二、評教學特色

本節課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幾點:

1、教學思路清晰嚴謹

《掌聲》一課的教學緊緊圍繞這四步進行:

(1)讀第四自然段,找出課文寫的兩次掌聲。

(2)品讀小英上台演講前的表現,體會兩次掌聲給小英帶來的變化。

(3)結合小英演講後變化,進而理解掌聲的內涵。

(4)拓展閲讀小詩,昇華掌聲的內涵。

這一教學思路,比較清晰地反映了文章的脈絡,圍繞掌聲的內涵設計教學環節,自然而合理。對於教學目標的實現,不僅僅僅定位在知識與潛力上,更多的表現為對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感態度的昇華,價值取向的引領。

2、教學語言優美工整

最後瞿老師出示的是一首自己寫的小詩,能夠看出瞿老師的語言功底優美而工整。在整堂中我們能夠聽到瞿老師優美工整的`過渡語與小結語:只有短短的幾步路。但是要走完這幾步路,對於小英來説該有多難啊。每走一步,小英的內心都在痛苦地掙扎。這是期盼的掌聲、這是安慰的掌聲,這是鼓勵的掌聲!我們有太多太多的話想對小英説,此時,千言萬語都匯成了熱烈、持久的掌聲,他們什麼也沒有説,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小英的鼓勵、支持、理解這是多麼的神奇的掌聲啊!在小英最需要的時候,是掌聲給了她勇氣和力量,是掌聲給了她自信的微笑。掌聲能給我們帶來温暖,帶來力量,帶來自信,帶來關愛。在生活中,我們的要給別人帶來温暖、帶來力量,帶來自信,帶來關愛,除了鼓掌,還能夠用什麼方式呢?

3、教學細節紮實有效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朗讀的指導。因為,我們此刻的朗讀指導趨於一種虛化,目標也不明確,好像練讀的目標就是讀好這一段,而瞿老師的朗讀指導紮實有效。學習第二到四自然段時,瞿老師讓學生找出演講前小英的三處表現,在練讀這三處表現時,不只是從朗讀技巧上讀好,更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物的感情,讀是為了促進悟,悟是為了提升讀,朗讀與感悟相結合。如:練讀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來。這段話。

師:讀讀這句話,體會她的情緒,你能讀好嗎?

指名讀

師:你認為這樣讀比較好。

指名讀

師:上一堂課我們明白小英是個自卑、憂鬱的孩子,平時,總是默默地走向那個角落,她不願別人看到她走路的樣貌,她害怕別人注視的目光,而這時全班同學把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誰再來讀。

語文評課稿範文12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陶庵夢憶》的一篇精品。它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典散文的奧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説是表現西湖雪景的千古絕唱。

本節課採取了“文本細讀”新教法,引發學生興趣,課堂節拍張弛有道,知識體系由淺入深,由讀促學。 羅老師的這堂課整體安頓井井有條,層次明確:對文本重視全面細密,從字詞的疏通,到朗誦的指導,寫景句子的咀嚼及內容主旨的明白等等。正如朱光潛説的一句話“徐徐走,欣賞啊!”在課堂導入時,讓學生在文中找到一字來概述張岱的形象——痴,並引導學生去文中搜羅哪些方面展現出張岱的“痴”。羅老師抓住文中的一個要害詞“痴”解讀全文以及張岱所要展現的愛國心情。即由“人痴”延伸到文章的主旨——亡國之思,祖國之痛。整篇文章圍繞一個“痴”字展開,由情入理,逐層展開。

接下來,我談談自己對本節課的.理解:羅老師主要扣住“準、清、活、實”四個字。

一.教學目標立足一個“準”字。

根據課標要求,上好一堂課,要凸顯這堂課的“三維”價值,謀求“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

這節課,我認為羅老師確定的教學目標,應該有如下三個:

1.誦讀課文,積累本課的文言詞語。

2.學習白描手法,感悟雪後西湖的意境之美。

3.體會作者曠達的志趣和故國之思。

羅老師將教學目標分散開來,比如,誦讀課文後,由學生獨立完成目標一;學生理解課文後,進入課文重點問題的教學階段,師生共同學習白描手法,感悟雪後西湖的意境之美,完成目標二;在男生讀、女生讀之後,通過對兩個問題的探究,體會作者曠達的志趣和故國之思,從而完成目標三。

二.教學思路講究一個“清”字。

葉聖陶先生説:“教學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教學如同寫文章一樣,有一條思路,講究思路教學。

我覺得這節課課堂教學思路:品痴景,近看張岱(感受)——遇痴人,近看張岱(領悟)——還原痴遇,演繹情景(展示)——辨痴,回望張岱(觸發),最後順利到達終點。

就《湖心亭看雪》而言,這篇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語言上幾無難點,而作者高超的素描技巧及其景中情、事中情卻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本堂課羅老師先走進去,教學生積累詞語,疏通文意;再走出來,教學生感悟雪後西湖的意境之美;再走進去,重點教學生如何理解白描寫法;再走出來,在難點處設置疑問,

巧妙引導,終於讓學生走進一類特殊的知識分子的心靈世界,感受一種別樣的審美情趣和人生抉擇。

三.教學方法注重一個“活”字。

把學生盤活,把教材教活,把課堂搞活??那麼,這些都取決於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活”。俗話説“千個師傅千個法”。羅老師本節課運用了講授法、提問法、討論法、誦讀法、啟發教學法等。其中孔子創造的啟發教學法,是古今中外最好的教學方法。“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1.啟發教學法的運用。本堂課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學生的一大難點,因此,羅老師的“導”顯得十分重要。課堂上,她注意啟發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誘導學生在討論中提升層次和境界。幾個設疑,深入淺出,突破了難點,解決了問題,“得來全不費功夫”。

2.朗讀法的運用。有道是:學文千法,朗讀為本。就學習文言文而言,朗讀毫無疑問地應該也必須成為解讀文言文的最重要的一把鑰匙。整個教學都是由“讀”引領的。圍繞着解讀痴人之“痴行、痴景、痴遇”,採取了豐富多彩的誦讀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的內核。這其中有範讀、有齊讀,有男生讀,有女生讀,整個教學過程的推進和難點的突破都是以“讀”為載體完成的。從這次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出,只要應用靈活恰當,朗讀完全是有能力承擔起解讀文言的重擔的。

四.教學有效要強調一個“實”字。

課堂教學要做到實,還必須認真準備。記得有位教育家説過:“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説來,我都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

這節課羅老師經過精心準備的。小到一個字的讀音,大到與本課相關的各種背景資料,都認真對待,絲毫不馬虎。

文無定法。教,亦無定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無論哪種風格,都應該以認真解讀文本為基礎,在充分備課的基上,設計出最佳的課堂教學方案。然而,語文課堂就像電影一樣,是個遺憾的藝術。當然,這堂課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沒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同學生一道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感受問題情境,從而生成問題,提高他們探究質疑的水平。還有教學時間處理不妥當,前鬆後緊。

以上是本人的拙劣之見,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語文評課稿範文13

聽了黃老師執教《我多想去看看》一課,整堂課,黃老師創設了多個學習情境以及環節,使學生不知不覺認識了許多漢字,學習了課文。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力求做到入情入境。黃老師在課的開始,創設情境,藉助畫面,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猜想、帶着嚮往進入課文,引發學生和文本的對話,來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本堂課有以下兩個方面優點。

一、抓住細節識字教學落實比較到位

一年級是學生識字的重要開端。因此,識字能力的培養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在這節課中,黃老師的識字字教學抓得紮實到位。他將本課要學的字分散在句子中,避免了單一識字的疲勞。讓學生在句子中識字,避免脱離課文。再讓學生讀準字音,通過不同方式朗讀,培養了學生認真細緻的識字能力。

二、抓詞語理解課文

黃老師在教學“天門廣場的升旗儀式非常壯觀”一句時,問題設計的非常好,激起學生的情感。黃老師拋開抽象的解説壯觀的意思,而是讓學生一起觀看天安門廣場莊嚴的升旗儀式的壯觀場面圖片,對於大部分沒有親眼見過升旗場面的孩子們來説,此時,他們和山裏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神情專注看完圖片,黃老師借情續情,問孩子們,你剛才看到了什麼?然而請孩子們把剛才看到的壯觀場面讀出來,孩子們在反覆誦讀中,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熱愛北京的情感在無形中得到昇華。同時也讓學生領悟“壯觀”的意思。遙遠的意思理解落實的很到位,通過地圖演示,以及列數字來説明遙遠的意思。

幾點建議: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現在備課備什麼?備了教學重點、教學環節、備了課件,卻忽略了“備學生”。這班學生還只是一年級,可整堂課的內容含量卻那麼多。因此,造成一些環節的操之過急了。看來今後,對學生還得倍加關注,備課一定得備學生。教師也應針對不同的教學環節,不同的學生採取的不同評價方式。

語文評課稿範文14

《北風和小魚》是一則搞笑的童話,寫的是肆虐的北風雖然能夠使許多動植物害怕,但是小魚卻不怕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弱者應對強者時毫不畏懼的情景。

王老師整堂課充分挖掘了教材的語言價值,着重於語言文字方面的訓練,培養了學生在語言方面的基本功。老師設計了多處運用語言文字的訓練,如:讓學生聽了北風的聲音後,讓學生説説他們都聽到了什麼,以及聽了這些聲音有什麼感受;再如:讓學生觀察北風向梧桐樹、草地、鳥兒吹一吹,梧桐樹、青草、小鳥發生變化的畫面,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所看到的情景,透過看圖不僅僅訓練了學生運用語言的潛力,同時也幫忙學生理解了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又如:北風氣急了,它怎樣想,學着北風的口吻來説一説等等,像這樣的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訓練,王老師課上還有多處。能夠看出,整堂課學生所表現出來的高於一般一年級孩子的語言表達潛力,也是平時王老師這樣不斷訓練的結果。

王老師整堂課十分善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且十分善於煽情,善於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化解學習過程中的難點,並抓住學習重點。老師積極地參與學生的討論,用自己投入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因此,整堂課上自始至終學生臉上都洋溢着學習的熱情,如:一開始,由呼呼地吹去體會北風的凜冽,王老師不僅僅僅讓學生聽了北風的聲音,説了自己的感受,還讓學生也模仿北風的樣貌來吹一吹,當學生吹得不夠用力時,老師引導學生北風吹得還不夠大,再大一點,全班學生跟着老師一齊用力地吹一吹,很自然地體會了北風凜冽,不僅僅化解了難點,課堂上讓學生參與,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如:為了幫忙學生理解北風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王老師讓學生來演一演北風的樣貌,模仿北風的樣貌來説説北風的話,學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再進行朗讀指導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只是,一年級的孩子學習課文還就應多給他們一些讀課文的時間與空間。課堂上應是書聲朗朗。還有,對於朗讀的指導不僅僅僅是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還就應注重學生的朗讀感悟。有些地方,如北風氣急了,猛吹一口氣等處,就應不僅僅僅是因為讀就是讀,得有感情,老師能夠進行範讀,讓學生試着比較一下怎樣讀更好。

語文評課稿範文15

早上,劉彬主任找我:“你今天上新課吧。聽你課。”

“好”。

和劉彬太熟,所以被她聽,不緊張,也沒壓力。平時怎麼上,就怎麼上。上完,好的大力讚揚,差的毫不留情,覺得意見不同,也爭起來,兩人絮絮叨叨講了一個大課間,直到下面一節課的老師進教室,才作罷,上的和聽的,都挺愉快,她説下次還聽,嘴上説:“別來了。”其實,心裏還是很歡迎的。原生態的課,才能反映出真正的教學,好的和不好的,兩人討論才明白,才更清楚。只是一上公開課,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化化粧”,不以完全的真面目示人。

今天上的是《快樂的節日》第一課時。

被表揚的地方:

1、送詞。

雖然是第一課時,但沒采取帶讀,幫教的過程。把所有的生字都直接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在自學、熟悉的基礎上,採取兩人小組合作的方式,一個把所有的生字讀出來,另一個直接給生字組詞。檢查的時候,先問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什麼地方打頓了,施改明之説:“我不知道健康的康組什麼詞語?”我説:“哈哈,其實你知道呀!就是健康呀。這樣,王老師再送你幾個詞,安康,小康之家,康莊大道,康復。”孩子聽得很認真,嘴裏還默唸着。

其實,如果換一個人來聽,學習生字詞的流程,我應該不會這麼上,這樣一上來,就直接檢查,沒有標註拼音就讀,拔高了。但我平時上課,就這麼上,覺得學生也能接受下去,作業的反饋也沒什麼問題。這樣省事,時間用得也少。

2、畫詞。

進入課文的學習,我問學生願意自己讀,還是聽我讀?孩子的意見不統一,我説:“那我讀,願意聽的人,豎起耳朵,願意讀的人,跟着我小聲讀。”

讀完了,我説:“這裏有個詞用得多好呀,鮮豔的紅領巾,紅領巾的顏色這麼漂亮,戴上它,多自豪呀!我要拿筆畫下來。”我從孩子的桌上拿了一支筆畫下了來後,接着説:“這課裏還有很多的`好詞,快找找,畫下來吧。”

劉彬説,她觀察到學生在看我畫詞的時候,很多孩子就拿起了筆,後來在畫的時候,也很投入,這樣用做的方式來引導孩子,他們的興趣濃厚。

3、彙報詞語

每個小組活動地兒不一樣,有的在教室前面,有的在後面,分小組彙報的時候,大家都站着,好幾個孩子聽得不認真,跳來跳去的,我説:“在聽的過程中,我注意觀察了同學們,都馮弋珂、彭澤文、韓蕊,她們一邊聽,一邊看着書,找到對應的詞語,特別要表揚張靜娟,她聽到有的同學找的好詞,是自己沒畫的,就隨即拿筆畫出來。”劉彬説,我説了這段話後,那些小調皮們,很快就約束了自己,知道改怎麼做了,效果比批評他們還好。嘻嘻,其實我看到他們的那個樣子,也想批的,但畢竟有人聽課嘛,只能換個方式了,看來這個方式得常用。

寫到這兒,我使勁想了想,這節課,哪兒上的有問題來着?沒前面記得清楚,被表揚的記得牢些,被批評的,轉過身我就忘了,和俺們班的學生一樣,哈哈。

挨批的:

最後的五分鐘,我安排了學生查字典,完成課後的第四題。學生對“希”的偏旁認識模糊。劉彬説,這就是我在前面的生字教學中,遺漏的地方,應該在學字的時候,順帶就把字的部首提出來,不花多少時間,學生記得還牢。結果,我在學生產生了問題後,再講,又浪費時間,還容易混淆。其實,這反映了一個問題,説向課堂要效益,課堂就那麼多的時間,老師把課堂的前後知識點聯繫起來,多思考,合理佈局,才能去談“效益”。課前,多想想,比課中,課後,去補,要有效的多。

標籤: 範文 評課 語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y5y19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