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抽屜原理評課稿8篇

抽屜原理評課稿8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評課稿,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瞭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那麼應當如何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抽屜原理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抽屜原理評課稿8篇

抽屜原理評課稿1

這節課不同於六年級的其他課型,與前後知識點沒有聯繫,比較孤立。抽屜原理很抽象,依靠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教學。對於師生而言,這節課比較難上。

王老師的這節課是起始入門課,並未講複雜情況。而且為了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這個原理,王老師除了使用課本的例題外,還增加了三個對比的由易到難的例題,如鴿飛籠就是簡單的,而撲克與花色就是複雜的。通過這種有坡度的安排,使學生通過對比,掌握規律就容易多了。

這節課導入環節是非常有效的。學生對抽屜原理這個題目完全不理解。老師用三支鉛筆放在兩個文具盒裏會出現什麼現象,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拉近了與課題的距離。

新課部分,王老師安排了兩次小組合作探究。第一次是對例題進行交流。學生通過擺一擺的實驗法和推理的辦法對結論進行驗證和闡述。由此引出了列舉法和假設法。然後老師,順勢拋出了“餘2的情況”,將這一規律的'應用範圍進行了擴展。之後順理成章的推出了抽屜原理的模型“把M個物體平均分到N個抽屜裏……”使學生對抽屜的原理的認識得到了昇華,上升到了理論層次。這個理論在書中是沒有的。但在講這節課中若沒有了原理的理論表述是不完整的。

整堂課也有瑕疵:

1、當學生經過操作、討論得出結論後,教師應儘量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將結論總結出來,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當學生經過討論得出“總有一個抽屜要放“商+餘數”本書時,老師又及時通過實例推翻了這一結論,在此,如果能留給學生更加充分的時間,引導學生自己通過尋找實例來推翻剛才的結論,這樣,教師做到的不僅是教給學生數學知識,更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結論的嚴謹性,不能通過個別例子就總結倉促的總結出結論,同時也交給了學生學習數學、思考數學、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真正的做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3、當學生的見解獨特時,教師應給與鼓勵性評價,更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當然瑕不掩玉,課是一堂好課。以上僅是就課論課的一點分析,並不全面。

抽屜原理評課稿2

今天我們在培訓中心大廳聽了來自滑縣的袁連省老師的一節錄像課《抽屜原理》。抽屜原理這節課不同於六年級其他課型,與前後知識點沒有聯繫,比較孤立。抽屜原理也很抽像,對於師生而言,這節課比較難上。袁老師是通過幾個直觀例子,藉助實際操作,向學生介紹“抽屜原理”的,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並會用“抽屜原理”加以解決。

袁老師上的《抽屜原理》一課雖然樸實,但是結構完整,過程清晰,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測、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初步瞭解“抽屜原理”,並學會了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點:

1、本節課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採用自己的方法證明:把4支筆放入3個杯子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杯子中至少放進2支筆。然後交流活動,為後面開展教學活動做了鋪墊。此處注意了從最簡單的數據開始擺放,有利於學生觀察理解,有利於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在有趣的類推活動中,引導學生得出一般性的結論,讓學生體驗理解最基本的“抽屜原理”:當物體個數大於抽屜個數是,一定有一個抽屜放進了2個物體。這樣的教學過程,從方法和知識層面對學生進行了提升,有助於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2、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在抽屜原理的推導過程中,至少是商+餘數,還是商+1個物體放進同一個抽屜裏。讓學生互相爭辯,在由學生驗證,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抽屜原理。

3、注意滲透數學和生活的聯繫,並在遊戲中深化知識。課前教師設計了一組簡單真實的生活情境:讓一名學生在去掉了大小王的撲克牌中,任意抽取5張。老師猜,總有一種花色的牌有2張。學完抽屜原理後,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這一現象,有效的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換源於生活”的理念。

建議:

1、3個杯子放4支筆時説的基本原理在後面不適用,教師應該強調。

2、在得出抽屜原理後應該讓學生多加練習並加以説明。

3、應該不斷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魅力。

“抽屜原理”的建立是學生在觀察、操作思考、推理的基礎上理解和發現的,學生學的積極主動。老師上的比較紮實,是一節好課。

抽屜原理評課稿3

今天聽了唐老師上的《抽屜原理》一課,深有感觸,我一直認為抽屜原理是在奧數書上出現的,因為國中也一直沒把它列入必修項目,沒想到在國小六年級的數學廣角里出現了,而且國小生也能聽明白,看來我們有時多瞭解一下國小課本,也可以為國小知識再現時多一份準備。我對唐老師這堂課有下面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內容充實、層層引進

唐老師整堂課給我的感覺就是內容較充實,知識一層層地加深,一環連一環。這可見唐老師的教學功底確實很紮實。他先是出了三顆棋子放兩個杯子,幾種放法?然後再四顆放入三個杯中,再五顆放四個杯子中,都有幾種分法?進一步引入了平均分,得出了“抽屜原理”,並由一個知識鏈接介紹了創始人狄利克雷。緊接着唐老師又把數字改變,5顆放入2個杯中,7顆放入3個杯子,9顆放入2個杯中,6顆放入4個,讓學生充分應用了平均分的方法計算,總有一個杯子中至少放幾顆?後面又是撲克遊戲、請你判斷、實踐應用等習題的運用,讓學生把做這類題的算法深深印在腦海中,而且在每次的練習中都能讓學生用數學語言去説,去學。

(二)動手操作,實踐性強

唐老師整堂課都貫穿了讓學生“擺一擺”,兩同桌通力合作,共同探究,找出擺棋子的多種方法,並把方法記下,這樣答案就不言而喻了,一目瞭然。學生在“擺一擺”的過程中去慢慢體會平均分所得出的“抽屜原理”。

一點建議:唐老師這堂課肯定也花了不少精力去準備了這麼多道題,但我覺得整堂課學生似乎真正思考的時間並不多,學生擺棋子也只是匆匆忙忙的,因為我都有點應接不暇了,更何況初學的.學生。所以我覺得唐老師可以在習題上、變化不大的題方面減點,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一下為何要這樣分,變老師的為自己的,這樣才會記憶深刻。另一方面我覺得在“擺一擺”方面,可以先出二道有變化的習題讓學生同時擺,擺完這題再擺下一題,這樣學生可能在操作方面不會疲於應付,而會去更多一份思考,從而更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抽屜原理評課稿4

今天上午第三節課,代老師執教的《抽屜原理》一課,給我整體的感覺是教師教得紮實,學生學得有效。抽屜原理很抽象,依靠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教學,對於師生而言,這節課比較難上。數學廣角主要是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提升思維水平。雖然國小階段的抽屜原理的內容比較簡單,但是學生建立抽屜原理的一般化模型是比較困難的。

本節課代老師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採用自己的方法“證明” 。本課最大的亮點是簡化了知識結構,梳理了教學內容。教師首先出示:“把3本書放進兩個抽屜裏,可以怎樣放?”讓學生敍述分法,感知:不管怎麼放,至少有兩本書在同一個抽屜裏。本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初步感知抽屜原理的特點,至少等關鍵詞非常重要,同時也滲透了解決抽屜原理的.可行性方法——枚舉法。本環節初步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

接着出示:“把4枝鉛筆放入3個文具盒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文具盒裏至少放進2枝鉛筆”這正是本課的難點內容。代老師用導學提綱,引導學生學生動手實驗,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和理解“抽屜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然後交流展示,為後面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做了鋪墊。此處設計注意了從最簡單的數據開始擺放,有利於學生觀察、理解,有利於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在有趣的類推活動中,引導學生得出一般性的結論:當物體個數大於抽屜個數時,一定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2個物體。這樣的教學過程,從方法層面和知識層面上對學生進行了提升,有助於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在評價學生各種“證明”方法,針對學生的不同方法教師給予針對性的鼓勵和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體驗成功,獲得發展。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比較優化,讓學生逐步學會運用一般性的數學方法來思考問題。

抽屜原理評課稿5

上午,再一次聽了明xx的課,總體來説,她的課有了很大的進步。不管是教態、教法、評價語言還是對整堂課的流程設計,進步還是滿喜人的。因為我從來沒有上過高段,對高段知識不是太瞭解,所以昨天問來了上課內容後,臨陣磨槍找來教本和教師用書熟悉了一下教材。《抽屜原理》一課,是六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的內容。本課與課前後知識點沒有聯繫,比較孤立,惟一可以聯繫的是有餘數的除法。抽屜原理很抽象,依靠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教學,對於師生而言,這節課比較難上。雖然不是很瞭解內容但是整體上説明xx的課在以下幾方面做的很好。

1、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課始明xx通過學生比較熟知的撲克牌入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當明xx説如果我拿出5張牌,我不用看也可以肯定其中至少有兩張牌的花色是一樣的,其實這個對於學生來説也是有經驗的只是無法用數學的語言來描述罷了,這個時候明xx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説:王老師為什麼能做出如此準確的判斷?道理是什麼?這其中是不是藴含着一個有趣的數學原理?引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慾,為學生學習抽屜原理作了很好的鋪墊。

2、用具體的操作,將抽象變為直觀。

本節課明xx組織的教學結構緊湊,實施過程層層推進上的紮實有效,教師通過4支鉛筆3個杯子,先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把所有情況擺出來,運用直觀的方式,發現並描述:理解最簡單的“抽屜原理”,舉例後學生感知理解“鉛筆比杯子多1時,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杯子至少有2支鉛筆”。再讓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簡便方法,即“平均分”的方法,在這節課中,由於明xx提拱的數據較小,為學生自主探索和理解“抽屜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間,特別是教師設問:到底是“至少數=商1”還是“商餘數”?引發學生思維步步深入,並通過討論,説理等活動,得出“至少數=商1”。使學生經歷了一個初步的數學證明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魅力。

“抽屜原理”這一知識點,明xx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觀察、思考、推理的'基礎上理解和發現的,整堂課在她的精心安排和指導下,學生學的積極主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當然,不管是誰上的課總是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更何況是一個剛走上工作崗位不足一年的新教師。整堂課下來,看起來氣氛非常的好,學生討論積極,發言大膽似乎都已經理解了這個抽屜原理,但是深究一下,不難發現其實這堂課的難點還是沒有突破。學生對“至少”一詞的理解還顯得有些欠缺,學生僅僅理解了字面上的意思,對“至少”一詞的指向性還不明確,就我理解,“至少”應該是指的在每一種情況中出現的最大數中的最小數,而學生對這個詞語的理解非常的模糊不清。所以感覺孩子們對所學的知識像是沒有根的浮萍不是很紮實,那麼如何讓學生的理解更準確,更深刻,還需要我們共同去探究的。

抽屜原理評課稿6

上午,再一次聽了明敏的課,總體來説,她的課有了很大的進步。不管是教態、教法、評價語言還是對整堂課的流程設計,進步還是滿喜人的。因為我從來沒有上過高段,對高段知識不是太瞭解,所以昨天問來了上課內容後,臨陣磨槍找來教本和教師用書熟悉了一下教材。《抽屜原理》一課,是六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的內容。本課與課前後知識點沒有聯繫,比較孤立,惟一可以聯繫的是有餘數的除法。抽屜原理很抽象,依靠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教學,對於師生而言,這節課比較難上。雖然不是很瞭解內容但是整體上説明敏的課在以下幾方面做的很好。

1、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課始明敏通過學生比較熟知的撲克牌入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當明敏説如果我拿出5張牌,我不用看也可以肯定其中至少有兩張牌的花色是一樣的,其實這個對於學生來説也是有經驗的只是無法用數學的語言來描述罷了,這個時候明敏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説:王老師為什麼能做出如此準確的判斷?道理是什麼?這其中是不是藴含着一個有趣的數學原理?引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慾,為學生學習抽屜原理作了很好的鋪墊。

2、用具體的操作,將抽象變為直觀。

本節課明敏組織的教學結構緊湊,實施過程層層推進上的紮實有效,教師通過4支鉛筆3個杯子,先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把所有情況擺出來,運用直觀的方式,發現並描述:理解最簡單的“抽屜原理”,舉例後學生感知理解“鉛筆比杯子多1時,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杯子至少有2支鉛筆”。再讓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簡便方法,即“平均分”的方法,在這節課中,由於明敏提拱的數據較小,為學生自主探索和理解“抽屜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間,特別是教師設問:到底是“至少數=商1”還是“商餘數”?引發學生思維步步深入,並通過討論,説理等活動,得出“至少數=商1”。使學生經歷了一個初步的數學證明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魅力。

“抽屜原理”這一知識點,明敏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觀察、思考、推理的基礎上理解和發現的,整堂課在她的精心安排和指導下,學生學的'積極主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當然,不管是誰上的課總是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更何況是一個剛走上工作崗位不足一年的新教師。整堂課下來,看起來氣氛非常的好,學生討論積極,發言大膽似乎都已經理解了這個抽屜原理,但是深究一下,不難發現其實這堂課的難點還是沒有突破。學生對“至少”一詞的理解還顯得有些欠缺,學生僅僅理解了字面上的意思,對“至少”一詞的指向性還不明確,就我理解,“至少”應該是指的在每一種情況中出現的最大數中的最小數,而學生對這個詞語的理解非常的模糊不清。所以感覺孩子們對所學的知識像是沒有根的浮萍不是很紮實,那麼如何讓學生的理解更準確,更深刻,還需要我們共同去探究的。

抽屜原理評課稿7

我聽了覃老師的《抽屜原理》一節課後,受益匪淺,本節課覃老師着眼於學生的發展,凸顯數學學習的生活化;注重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通過課件演示、動手操作、遊戲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同時,還注意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體現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主動探究過程。

這一堂課中有以下幾個亮點,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一、營造良好氛圍,自主合作學習。

1.在新課的學習中,覃老師着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全體同學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並給予學生上台操作演示的機會。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覃老師並沒有完整地小結公式之類的規律,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懂得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從“無序”走向“有序”,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參與熱情,真正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2.努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做到讓數學生活化,使學生從生活開始、在生活中學、到生活中用。同時又不乏情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此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聯繫生活實際,創設學習情境。

根據學生生活經驗,教學中選取了學生熟知的身邊的實例活動,密切了數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繫,調動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探究問題的強烈慾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並延伸到課堂外,讓學生繼續探尋知識,感悟了新知,發展了數感,體驗了成功,獲取了數學活動經驗,真正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三、巧用網絡技術,設計生動課件。

根據教學設計多媒體課件應用恰當好處。教學中,覃老師通過演示形象生動的課件,讓學生理解6只鴿子飛進5個鴿舍,至少有一個鴿舍裏有2只鴿子。既成功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在應用規律解決問題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不足之處:課堂中對學生的評價不夠,這樣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所打擊。

抽屜原理評課稿8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謝兩位執教的老師,給我們帶來了兩節非常精彩的教學觀摩課。聽了這兩節課,我受益匪淺。接下來,我想對廖老師執教的“抽屜原理”這一節課,談談自己幾點初淺的體會和一點不成熟的看法。

我認為本節課較好地體現了以下幾點:

一、教者善於找準教材切入點,從學生熟悉的“搶凳子”遊戲引入,讓學生初步體驗不管怎麼坐,總有一張椅子上至少坐着兩個人。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師開門見山地揭示出課題,又較快的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疑而不惑,又欲解之”的強烈願望,這是進入本節課學習的良好開端。

二、教者注重讓學生在操作中,經歷探究過程,感知理解抽屜原理。本節課中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結構緊湊,實施過程層層推進,在學生一次次的操作、觀察、猜測、總結、歸納中一步步地探尋規律,建立數學模型。整堂課,教師不是直接將公式拋給學生,讓學生套用公式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經歷了數學學習過程,上得紮實有效。

三、教者能注重學生“説課”過程,能充分的.讓學生來説,提高了學生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數學觀點的能力,也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語言的邏輯性與嚴密性,感受了數學的魅力。

四、能深入挖掘教材,拓寬了知識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如鞏固練習部分“撲克牌”、“生日”那兩題的設計。

最後,提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在得出結論“商+1”時,是否再簡要地強調説明一下為什麼是“商+1”,而不是“商加餘數”,那將會讓學生更清楚探討的問題是“至少數”,因此,當有餘數時,應再將餘數一一分配。

標籤: 評課 抽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oq63j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