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異分母加減法》的評課稿

《異分母加減法》的評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評課稿,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評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異分母加減法》的評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異分母加減法》的評課稿

《異分母加減法》的評課稿1

温端峯老師課堂教學中有幾個亮點:

1、直接導入,師問看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個題目大家想想這節課我們要掌握什麼知識,引起了學生的有意注意,喚起了學生學習新知的強烈慾望。

2、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自學法,自學有助於學生温故知新,通過自學,學生可以複習、鞏固一些已有的知識,初步形成知識網絡,還有助於學生明確課堂學習目標。通過自學對新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將一些簡單易懂、自己有興趣的內容進行了內化;同時,自學又有助於學生找到困惑和疑問,確定在課堂上參與討論的重點。這樣既能給學生更充分探討的時間,又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慾望,使聽課具有針對性,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精講精練的高效能課堂教學目標。更有助於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3、本節課的教學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自學中發現問題,並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探索,發現分數單位不同,無法相加,想辦法變成同分母分數再相加。上述過程,完全是學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這一過程中,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在進行合作,每一個學生都在主動的探究,異分母分數相加要先通分這一知識點完全是由學生自己發現的。而且,在整個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主動探究的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培養。在整個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沒有以知識權威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中,而是以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體現新課標的理念。

本節課周老師注重學生書寫格式的強調,讓學生養成認真仔細,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但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情況,我覺得在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方面做得不太夠,仍然停留在教師讓學生做什麼,學生就做什麼的層面上。而且有些教學環節的設計,顯得沒有深度,太淡薄,沒有達到本堂課索要培養學生探索,歸納能力的目的。還要多關注學困生,努力使它們當堂達標。在增加一些有層次的練習題,俗話説“熟能生巧”。善用激勵性語言調動評價學生。

《異分母加減法》的評課稿2

張老師執教了五年級數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本節課張老師能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情境中讓學生髮現問題,並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動手操作,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分數單位不同,無法相加,於是他們通過操作,把兩個分數重新平均分,使他們的分數單位相同,再相加。上述過程,完全是學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這一過程中,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在進行合作,每一個學生都在主動的探究,異分母分數相加要先通分這一知識點完全是由學生自己發現的。而且,在整個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主動探究的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過程既是一個探究過程,同時也是學生主動參與的一個特定的數學活動過程,作為一個活動過程,那就要特別關注學生的體驗,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中,讓學生在直觀中理解算法,用圖例説明從算理到算法的演變過程,很好地落實數的運算的要求“算法直觀與算法抽象”。注重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引導進行信息的處理,培養學生的素養。更形象去體驗、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增加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充分地讓學生經歷了探索問題的過程。

幾點意見:

1、引入環節不恰當,用《曹衝稱象》的故事導入,教者的意圖是讓學生通過故事知道“轉化”的策略,但時間控制不夠好,長達8分鐘,與本課學習的知識雖有聯繫,但影響了練習的時間。

2、計算方法提煉出來後沒有及時讓學生説説其中的關鍵,這樣一部分學生會做但容易出錯。

3、學生聽課習慣不好,課堂上積極發言的同學不多。

《異分母加減法》的評課稿3

今天聽了葛老師的同課異構課,通過與靳老師的教學設計相比較,我總結了以下幾點不同之處:

1、導入新知的不同。

同樣是複習舊知導入,葛老師在舊知鋪墊時複習比較全面,先口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然後再指名交流,發現問題後及時解決,接着進行總結,最後複習了通分的方法,但是浪費了很多的時間;而靳老師是由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直接過渡到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簡單自然,而且節省時間。

2、資源利用的相異。

葛老師在教學新知識時,從生活垃圾統計表入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列出算式,然後提示運用轉化的思想,經過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數進行計算,學生理解了方法,會説該怎樣去做,但是在練習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不會通分的,不會寫格式的,不化成最簡分數的,説明在計算時,不是光靠説就行的,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去實踐,去發現學生的不足。在靳老師的課堂上,學生的練習量比較大,出錯率也比較少,所以做題多一點還是很有效的'。

3、注重了算法的總結。

兩位老師對於計算的方法都給予了語言總結。在這方面葛老師做的比較全面。她設計了表格去總結,然後填空,最後用“化異為同”,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的去理解如何計算。

建議:

在課堂上教師説的再少一些,讓學生在練習中去體會算法。這樣他們的印象會更深刻一些。

《異分母加減法》的評課稿4

今天聽了靳老師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一課,感受有以下幾點:

1、數學來源於生活;教師創設了吃蛋糕的情景,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展開探究活動。這樣的問題便於方法講解是的演示。

2、在學習方式上力求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一理念。教師不急於交給學生計算方法或是讓優秀的學生講解方法,而是讓學生在自學提示的引導下思考交流解決的方法,問題的.設計很精練,便於操作。

3、注重讓學生獨立練習後交流,教師將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展示,讓學生髮現計算應注意的問題。如計算3/4+1/6時學生未找到最小公數。

4、練習注重基礎,有層次。先是嘗試練習,然後出現分母不為1的異分母加減和被減數是1的計算,逐步練習,一一訂正。

建議:練習中判斷練習可先判斷,爭取展示學生的聰明才智,從不同角度很快發現錯。如分母先加了等,然後再讓學生改正。

算理的講解環節是不是有點簡短?如利用課件演示會印象深刻。

《異分母加減法》的評課稿5

新課程倡導人人都學有價值的數學。數學課堂要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關注數學知識的發生過程,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提高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天聽了葉老師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一課,感覺他的教學設計條理清晰,重難點明確,樸實之中閃着亮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學習。

這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心中有正確的學習方式。疑問,使學生帶着問題進入了有序的思維境地。上課一開始,葉老師將問題拋給了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地探究。針對學生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又有了對同分母分數的計算的基礎,對異分母分數的計算沒有充分的認識。葉老師採用了直觀的導入:出示一些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學生很快解決了。但是葉老師加以提問,為什麼可以直接相加減?教師這樣的問題雖然看上去很平常,卻是很好的將學生的新舊知識做了回顧複習。接着,葉老師出示一組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式子,緊接又發問:“那怎樣計算1/2+1/3呢?”“為什麼要通分?”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人入勝的問話,強烈的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學生進入了學習的最佳境界。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學生能主動地將已學知識聯繫到新知識,促使對新知識的學習更加活躍,在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構建的過程,就形成活學活用的立體知識體系。明白同一單位的前提下才能進行加減。同時也進一步讓學生明白整數、小數加減計算為什麼數位要對齊的道理。此外,這也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了要提有價值的問題,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2、心中有過程。王老師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過程獲得對法則的掌握,關注知識發生的過程,不壓縮或省略學生思維過程,不讓學生造成思維斷層,不讓學生出現“消化不良”,從而實現不加重學生的負擔。學生真正參與了學習的過程,在學習中獲得自信、科學態度和理性精神,同時培養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心中有正確的細節觀念。王老師很重視細節的處理,在專項訓練時找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找得快的好方法的引導、強調,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用大數擴倍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找到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後面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中能正確、快速地通分了。

4、心中有實效。不追求表面熱鬧、花哨,不把公開課上成教具的展示課、遊戲課,不搞教學的形式主義。不盲從,能針對本課時計算課的特點,採用合適的方法和形式紮實讓學生理解算理,學會正確計算。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不浮躁、不走過場,注重有效教學。

不足之處:

1、在説明1/2和1/3不能直接加的時候,葉老師是運用多媒體課件來演示了兩個分數的分數單位不一樣,從而讓學生明白樣通分的原因。我在想這裏是不是可以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一下,折一折或是畫一畫,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主動地感受到這一點,這樣既可以活躍一下課堂氛圍,也能更好地貼近新課程所倡導的人學生在的動手的過程中學習的理念。

2、在鞏固練習的過程中,關注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實現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異分母加減法》的評課稿6

前段時間聆聽了一節《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感受頗深。本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了約分、通分、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的基礎上進行的。其中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最直接的知識起點。本節課的內容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同時又是本單元的重點。縱觀整節課老師教態大方、語言精煉,能夠圍繞教學重難點展開有效教學,主要有以下兩大亮點:

1、利用舊知引新課,為新課導航

上課伊始,曹老師出示6組找最小公倍數和6個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題。在解題的過程中與學生回顧了倍數關係、互質關係和一般關係的數找最小公倍數的方法以及同分母分數加減的計算法則。這兩種題型都與本課知識有着密切的關係。因為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嚴密、系統性強的學科,各個知識並非獨立存在的,彼此之間聯繫十分緊密,前者是基礎,後者是發展。曹老師正是本着這樣的原則精心鋪墊教學,幫助學生檢索與新授內容有關的知識進行復習回憶,做好鋪墊,切實複習好那些在學生知識結構中對學習新知識提供幫助的舊知識,由舊引新,從而促進知識的遷移,使學生做好學習新知識的心理、知識和智能上的準備,使新課不新、難點不難,水到渠成,既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教學中注重算理的理解

在教學中,曹老師特別注重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在列出二分之一加四分之一後,讓學生利用長方形紙探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引導學生從中得出:異分母分數加法要先通分,再計算比較合理。在此基礎上歸納概括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法則。這一環節既突出重點,又突破難點,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此環節中教師將學習的自主權完全交給了學生,使學生最大程度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在這個環節中學生經歷了自主探索,算法多樣化、優化的過程,使他們在體驗中理解、掌握了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的方法,既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又使學生的探究能力、自學能力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異分母加減法》的評課稿7

聽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後,本人體會頗深,淺淡如下:

1、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進一步深刻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數的運算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把單位統一。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以同分母分數加法計算法則為基礎的,作為本課的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異分母的分數計算法則,還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即為什麼要先通分。

2、關注學生的基本事實,着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

在新知的解決過程中,充分調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交流、溝通的基礎上,加深對異分母分數加關法計算法則的理解。以實現學習就是對話的基本理念。在鞏固練習的過程中,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實現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3、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讓每一個人從説的過程中來掌握知識。

整節課中,任課教師分三個點讓學生來説,首先為什麼異分母分數加減要先通分。這是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探討;接着在做了異分母分數加法後,讓學生比較説説異分母分數和同分母分數之間有什麼區別。最後,讓學生説説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並總結出計算法則以及注意點。通過這三次説的過程,學生基本上對異分母分數計算方法和為什麼要通分有了一定認識和理解。這樣使學生建立了一定的理性認識。並且表達能力也有了很好的發展。

通過聽課,我認為以下幾點是該教師今後教學中應該改進的地方:

一、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方面:

在圖形結合教學時,也可以讓學生知道分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不過,在這個從圖中找計算方法步驟中,教學方法把握的不都到位,如果是我,我覺得可以問“圖1/2+圖1/3等於是一個怎樣的圖?”這樣一個問題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思考碰撞出火花。然後經過學生的回答和教師運用圖形的.講解,使學生對這個為什麼要通分的過程更加清晰的掌握和理解。

二、教學知識性的錯誤:

在解決分數加減法的時候,教師板書的通分的幾個步驟用了遞等式,事實上應該要用連等式,因為計算分數一步加減法時,本身就只有一步,中間部分在以後學生熟練做的時候是可以省略的。還有在練習改錯題的改正時,板書沒有寫出通分的過程,讓學生看了很彆扭,並且學生在指出錯誤的地方時就發現了沒有通分。事實上,本節課是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第一節課,我覺得就必須把通分的過程板書出來。

葛老師在教學新知識時,從生活垃圾統計表入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列出算式,然後提示運用轉化的思想,經過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數進行計算,學生理解了方法,會説該怎樣去做,但是在練習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不會通分的,不會寫格式的,不化成最簡分數的,説明在計算時,不是光靠説就行的,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去實踐,去發現學生的不足。在靳老師的課堂上,學生的練習量比較大,出錯率也比較少,所以做題多一點還是很有效的。

3、注重了算法的總結。

兩位老師對於計算的方法都給予了語言總結。在這方面葛老師做的比較全面。她設計了表格去總結,然後填空,最後用“化異為同”,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的去理解如何計算。

建議:

在課堂上教師説的再少一些,讓學生在練習中去體會算法。這樣他們的印象會更深刻一些。

《異分母加減法》的評課稿8

李實存老師執教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條理清晰,有張有弛,樸實之中閃着亮點:

一、引入巧妙、新穎。

首先由摺紙活動引入,整個活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兩張紙的塗色部分合起來,塗色部分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利用數形結合,使學生認識到分數加法意義與整數加法意義相同,體會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繫。通過對算式的分類,巧妙地複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並且自然地引入新課內容“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二、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這個過程中,教師給出嘗試提示:

①可以用紙折一折,塗一塗。

②可以用以前學的知識嘗試算一算。

③把你的想法與同桌交流一下。

在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索的同時,又給學生提供了學習的線索,還注重了學生學習間的交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轉化的方法,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使學生理解了把異分母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算理,加強了知識之間的聯繫。

三、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本堂課中,學生經歷了“獨立探索,交流,嘗試練習,總結算理算法,運用練習”的學習過程,這就是一個學生親身經歷,親身體驗,發現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在交流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後,教師沒有急於給學生總結計算方法,而是讓學進行嘗試練習,在有了更深的'學習體驗後,再引導學生總結算法。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掌握知識,更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於這堂課我還有小小的一點意見:但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情況,我覺得在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方面做得不太夠,仍然停留在教師讓學生做什麼,學生就做什麼的層面上。還要多關注學困生,努力使它們當堂達標。在增加一些有層次的練習題,俗話説“熟能生巧”。

標籤: 評課 加減法 分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peodj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