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胸有成竹的來歷和成語典故

胸有成竹的來歷和成語典故

胸有成竹,比喻熟練有把握。"胸有成竹"和"心中有數"都是"心中已有打算"的意思。但"胸有成竹"偏重於事前對問題已有全面的考慮和解決辦法,或者因心中有了主意而辦事神態鎮定、沉着;"心中有數"偏重於對客觀情況已有所瞭解,十分有把握。胸有成竹的來歷和成語典故,歡迎閲讀

胸有成竹的來歷和成語典故

詞彙信息

拼音:xiōng yǒu chéng zhú

成語:胸有成竹

出處:宋·蘇軾《文與可畫??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解釋:成竹:完整的竹子;胸:心裏。原指畫竹子時要在心裏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後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盤的考慮和謀劃。

結構:主謂式

近義:成竹在胸、勝券在握、心中有數、輕車熟路

反義:心慌意亂、驚慌失措、心中無數、茫無頭緒。

燈謎:個個記在心【歇後語】心口窩生筍子

示例:◎革命大家庭的暖暖春意更加反襯出在嚴重態勢下我軍指戰員胸有成竹、從容不迫的氣概。

◎畫竹要求落筆之先,成語"胸有成竹"的意思就是指作者畫前要有充分的謀劃,不要想一筆,畫一筆,勉強湊成。

◎胸有成竹,指的是在藝術創作中,動手作畫之前,應先在心裏構思出要描繪的完整的形象,當審美意象在胸中孕育成熟,呼之欲出時,必須抓時機"振筆直逐"。

◎唯有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完全自發地、胸有成竹地玩弄繪畫技巧,像魔術師似不斷變幻招數,畫出無數傑作。

◎胸有成竹者自然對竹子認識深刻,能夠落墨不多,而雨態風姿,各得其妙。

成語典故

版本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①耳,而節葉具焉②。

自蜩腹蛇?③以至於劍拔十尋④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⑤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⑥,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與可⑦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於中⑧而操之不熟者,平居⑨自視瞭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蘇軾《文與可畫??谷偃竹記》,??,yúndāng,一種大竹。)

晁補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畫??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原文註釋

①萌:芽。

②而節葉具焉:但節、葉都具備了。具,具備。焉,句末的語氣助詞。

③蜩(tiáo)腹蛇?(fù):蟬的腹部、蛇的腹下。蜩,蟬。蛇?,蛇的腹下。蟬的腹部是分節的,蛇的腹下分節、有鱗片,這些特徵都與竹筍有些相像。這裏形容竹出生的'狀態。

④尋:古代八尺為一尋

⑤成竹於胸中:在胸中醖釀成熟竹子的形態。成:成熟的,完全的。

⑥急起從之,振筆直遂:這裏用了互文的手法,意即"急起振筆,從之、直遂",就是急忙起來揮動畫筆,依照、跟隨(心中的竹子形象)。遂,通"隨"。

⑦與可:文與可,名同,北宋梓州永泰(近四川監亭人),曾任洋州知州。文與可是蘇軾的表兄,宋代畫竹名師。

⑧見於中:心中有了構思。心裏明白。

⑨平居:平常,平時。

⑩豈:哪裏。

⑪熟視:仔細查看

⑫逝:消失。

⑬累:堆積。

⑭為:畫。

⑮自:從。

⑯生而有之:這是一生長就有的。

原文今譯

竹子初生時,只是一寸高的小芽而已,但節、葉都已經具備了。從像蟬的腹部、蛇的鱗片一樣,到劍一樣挺出高達十尋的,各種形態都是天生就有的。如今畫竹的人一骨節一骨節地來畫它,一片葉一片葉地來堆砌它,哪裏還會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啊!所以畫竹一定要心裏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提筆來仔細的觀察,就會看到他所想畫的竹子,急起揮筆,依照心裏竹子的形象,一氣呵成,以再現心中所見到的(竹子)。(這個過程)好像兔子跳躍飛奔、鷹隼俯衝下搏一樣,稍一遲疑,機會就失去了。

我不能做到這樣,但心裏明白其中的道理。既然心裏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又不能做到的原因,是由於想法和動作內外不一,心與手不能協調一致,沒有學習的過錯啊。所以凡是心裏明白而操作不熟練的,平常自己以為明白,可事到臨頭就忽然忘記了,難道只有畫竹是這樣嗎?

來歷

竹子在我國南方生長很多,它生命力旺盛,耐嚴寒、酷暑。四季常青。它挺拔瀟灑,樸實無華,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它也是畫家作畫的題材之一。人們把竹子與梅花、菊花、蘭花合稱為“畫中四君子”。

北宋時期,有一位同蘇東坡同年代的畫家,叫文同,最擅長畫竹,畫中雖沒青枝綠葉的蒼翠,但淡雅的墨色更能突出竹子的清逸瀟灑。《墨竹圖》是文同的傳世之作,畫面上一枝垂竹,主枝彎曲,呈上揚之態,側枝堅挺,枝繁葉茂,有一種蓬勃向上之勢,畫面飽滿用筆灑脱,竹葉正面向背,俯仰曲直,勾畫得出神如真,用濃墨描繪的竹節蒼勁逼真,用淡墨描繪的新枝嫩葉,顯得非常滋潤,是一幅難得的藝術珍品。文同之所以把竹子畫的這樣自然生動,是以為他特別喜愛竹子,為了觀賞方便,他還專門開闢了一個竹園,在園中還搭建了一個亭子,稱之“竹塢”,一有空閒,他就去觀賞竹子,從竹子萌芽到生長的各個細節,反覆查看,把竹子在春夏秋冬陰晴雨雪時的不同形態都銘記在心。這樣,他畫出的竹子姿態秀雅,神韻生動。好多喜愛畫竹子的人都競相模仿,但都畫不出那種充滿神韻的竹子。

蘇東坡是文同的好友,非常崇拜文同的竹畫,經常於文同一起觀賞竹子,探討竹子的畫法。故此,蘇東坡寫了一篇散文,文中精闢地談論了文同畫竹的方法,即“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從此,文同 “畫竹必先得成竹在胸”的創作方法,對後世繪畫影響很深,後來文人們把它演變成了一句成語“胸有成竹”。意思也不再單純指繪畫了,而是指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先有充分準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pmq1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