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宇宙與人解説詞

宇宙與人解説詞

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宇宙與人解説詞,歡迎閲讀!

宇宙與人解説詞

宇宙,星光燦爛,其中深藏着物質運動的偉大力量,它最不可思議的是,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自從人類發現了這種叫做基因的結構之後,就可以相信,哪怕是塵埃,只要經過特別精緻的編排,就能締造出像生命這樣高級物質形態,並且只要給它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它就能化演出智能。

物質的宇宙能夠演化出生命,目前我們唯一所知道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但準確地説,生命很吝嗇地只選擇了它的第3顆行星——地球,生命在這顆星球上誕生並且改造這顆星球長達近40億年。從生態上看,地球的美麗是獨一無二的,然而今天的地球因為有了人類,就不僅是生態星球,同時還是一顆文明星球。

地球上唯一直立行走的智能生物——人類,今天已經非常輕鬆地生活在這顆行星上,但是,從古老文明走到現代文明,人類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二者之間的跨越的關鍵,恰恰要取決於人類認識宇宙的深度。

望遠鏡的原始創意

儘管有很多史前文明都顯示了人類認知宇宙的興趣,但在中國四川西部三星堆發現的3000多年前的青銅器,大概是表現得最執著的了。這是一個嚮往飛翔的古老集體,鳥是他們普遍的偶像,鳥的眼睛被深深地崇拜着,而他們自己的眼睛,更被誇張地塑造了。這可能是人類最早的期望通過眼睛這個器官的延長,而求索宇宙的嚮往,這也許是望遠鏡的最原始的創意。

事實是,這種願望終於在400多年前得到了實現。人類的眼睛真的延長了,望遠鏡給人類文明所起的作用,可以説超過一切其它單件的工具,因為沒有它,就沒有可能瞭解天體的基本運動,也就沒有對神的勇敢的否定,就沒有可能在天體的觀察中得到的牛頓定律,也就沒有以這個定律為基礎的現代工業社會。人類在400多年前通過望遠鏡在宇宙中獲得了駕馭物質的法則,於是,我們的生活就從此日新月異。

太陽是我們擁有的一顆恆星

今天,人類對宇宙已經看得更遠,理解得更深刻,這種理解使我們已經能夠認識宇宙作為一個整體的物質運動,並且更加明確地認識到我們是物質運動的結果,而宇宙中的星辰,就是全部物質運動的最重要的動力。

我們把自己擁有的一顆恆星叫做太陽,它的光輝對地球的生命是最根本的,陽光在地球表面已經掠過了40多億年,今天的生態就是純粹陽光的塑造,這種塑造使得地球擁有了一個長達40億年的生命鏈,這個鏈條其實就是固體的陽光,因為生命的本質的含義就是把光能變成物質的新陳代謝。

現在,我們可以精確地知道,這顆價值非凡的發光體非常的巨大,它的直徑相當於110個地球,它的表面是6000度的高温,經過一億五千萬公里空間的傳輸,地球只得到它的光輝的5億分之一,但這已經足夠了。

它的質量相當於33萬個地球,但儘管這麼大,如果全部是煤,發出同樣的光和熱只能燒幾千年。然而,它穩定地燒了50億年,是什麼東西這麼經燒呢?

人類的燃燒概念是火,用一堆樹枝燃燒幾個小時,這就是我們的獲取能量的概念。這個基本的方式一直主導着人類的文明,但這種燃燒根本沒有使用宇宙中真正的能量寶庫———原子核,在本質上,木頭的燃燒只是原子們互換位置放出一些化學能,燃燒後,原子核的質量一點沒有減少。

而太陽的燃燒和篝火原理完全不同,它在讓原子核燃燒。愛因斯坦用著名的質能轉換的公式計算出,核能量能達到普通化學能量的2000萬倍。宇宙中最高效的核能是氫聚變成氦,也就是4個氫原子聚變成一個氦原子,這個過程可以有千分之七的物質轉換成能量,雖然只有千分之七,但物質的能量太大,如果把1000克氫原子中千分之七的物質轉換成能量,就相當於4000噸石油和6000噸煤。

在一節只能燒幾分鐘的樹枝中所藴藏的核能,足以把一盞100瓦的燈泡點亮100萬年。

太陽就是一個奢侈的使用核能的天體。

宇宙的物質結構

那麼,怎樣才能燃燒原子核呢?這就要看我們宇宙的物質結構了。物質本身沒有行為,而物質中藴含了4種力卻決定了宇宙的一切。其中最強的是強力,它存在於強子之中,核能就是靠它產生的,但這種力只在原子核的直徑範圍起作用,所以,產生核能就必須讓它們相互接觸,也就是核聚變。

核聚變必須有中子,而另一種弱力,能使質子衰變成中子,並釋放出射線,這個力是核聚變不可缺少的。

而能否使核聚變發生,關鍵卻在於電磁力,它比強力弱100多倍,不過它延伸得比強力遠,所以一般情況下強力被電磁力封閉着,如果突破不了電磁力,就不會有核聚變。其實電磁力是一種非常温和而美好的力,它天生就有正和負,永遠不會過分,所謂陰陽生萬物,因此它就構成了宇宙中最豐富的物質演化,包括生命。

引力是最弱的力,在單個原子中比電磁力弱幾萬萬億倍,但宇宙對它幾乎沒有限制,因此它將會以多勝少,最終統治宇宙。

構成我們生命的主要是電磁力,強力和弱力被封閉着,而引力在我們身體中可以被忽略,但我們的身體卻能感覺到地球的引力,因為引力會隨着物質的增大而顯示出來。我們舉起重物時,就是肌肉中的電磁力在和地球的引力做抗衡,人們很多的鍛練方法,就是用地球的引力來增長我們肌肉中的電磁力的能量。

是引力最終打敗電磁力,是當一個物體變得像太陽這麼大的時候,這不僅能控制地球圍繞它旋轉,同時它的每個原子的引力都向中心塌縮並輸送壓力和熱量。而由於太陽的質量巨大,因此它的引力就可以積累到極高的温度,温度越高,原子核運動速度越快,當達到1000萬度時,原子核的電磁力將無法阻擋高速奔跑的原子核相互碰撞的力量。於是原子核的強力終於在瞬間的結合並讓物質釋放出巨大能量,這就是核聚變,是太陽以及宇宙中所有恆星誕生的方式。

人類非常羨慕這種能源,但是目前只能破壞性地使用,這就是氫彈,一朵這樣的核聚變雲能輕易地抹平一座幾百萬人的城市,也許宇宙中所有的智能文明都要經歷這樣的考驗:道德水平是否可以達到安全地使用宇宙中最強大的能源的程度。人類正在嘗試能夠把核能的破壞性變成建設性。

坐吃而不山空

這是在四川樂山的一尊唐代大佛,是一個一改休閒裝束而神態莊嚴的彌勒佛。按照佛經的解釋,它被授予主管光明和未來的責任。巧合的是,就在它視線的前方,一座中國的核動力研究院正在研究未來的能源———核聚變。這裏要解決的難題,是如何約束温度極高的核反應。由於地球上任何物質都不能承受熱核反應所需要的1000萬度以上的高温,於是人們試驗用能量約束能量,用強磁場來懸浮聚變的核能。目前,“核老虎”的籠子正在和“老虎”較量,這些複雜的管道,也許不久就要編織出人類最輝煌的夢想。這一天也許真的不太遠了。

太陽的引力所造成的塌縮,不僅引發核聚變,而且塌縮的壓力還是約束核能的極好的容器。在巨大壓力下,太陽每秒鐘使用5億噸的氫原子參與聚變,其中有400萬噸的物質轉化為能量。這些數字聽起來挺大,但和太陽的總質量相比,就微不足道了。太陽自存在以來,只損失了萬分之一的物質。能量在它的大約70萬公里的深處的核心產生,要經過1000萬年才能上升到表面,光在太陽的肚子裏走得比蝸牛還慢,正因為這樣,這個能量的“億萬富翁”才能從容地使用自己的存款,坐吃而不山空。

寒武紀生物大爆炸

的確,我們需要一個如此長久的能源,因為地球上的生命存在了將近40億年,而太陽一定要比這個時間更長的存在,至少在沒有找到另一個宇宙生命模式之前,我們無法證明這個進化的時間能夠縮短。不過,人們卻發現,整個的進化史似乎被耽誤了很多的時間,真正的大型生命的進化歷程實際上只有5億年左右,而大部分生命史都是在海洋中以微生物的形態消磨時光。這段時間居然有30多億年。人們發現生命的大型化和多元化全部集中在5億4千萬年前的寒武紀的地層裏,而且它們似乎是突然的出現,非常整齊地站在了同一條進化的起跑線上。這就是寒武紀生物大爆炸。

寒武紀是一個偉大的時代,而中國雲南澄江地區的帽天山更是這個時代的聖地,因為在這裏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寒武紀多細胞動物的化石。

大爆炸是生物學家們感到困惑的地方,因為動物的大型化和多元化來得十分突然,而進化的複雜性似乎被寒武紀藴藏的神奇力量給簡化了。究竟是什麼力量突然把微生物變成了大型的多細胞的動物呢?

在古老的年代,土壤中的含氧量很少,而寒武紀地層中的含氧量,隨着年代的走近而丰度增高。也許,正是這種氣體引發了地球生命的輝煌。

現在,地球的大氣中充滿氧氣,但是它們在天地之間一刻不停地循環,氧氣是最活躍的氣體,它總是很快地和其它物質氧化,因此氧氣只能是保持流水作業。如果地球上的植物現在停止製造氧氣,那麼地球上的氧氣很快就會枯竭。正因為氧氣的這種活性,它才能貫穿在大型生命的體內,從而產生劇烈的體能和高級神經的活動。

不過,陸生植物製造氧氣的歷史非常短,只有幾億年,它們對地球氧氣的貢獻是錦上添花,而真正從零起步製造氧氣的,是寄居於海洋中的藻類,它們通過一種叫做葉綠素的細胞間複雜的分子的運動,逐漸地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轉換成了氧氣,地球上的氧氣全部都是從綠色毛孔中分泌出來的。這種分泌持續了幾十億年,才讓地球充滿了自由氧。這個過程如此漫長,是因為地球上存在着巨大氧消耗,大量的無機物都在被氧化,至今海洋中還藴藏着大量的氧化鐵礦脈。相信有一個時期,地球上的海洋都被鐵鏽染成了紅色,那是鐵元素在呼吸。

很可能,寒武紀是一個收穫氧氣的時代,因為這個時候的氧氣一定是生產大於消耗。當海洋充滿氧氣並持續穩定到一定的時間,使用氧氣的大型動物才能沒有後顧之憂地改變自己的形態,去充分地利用更好的能源。這種能源使得一部分動物身體結構擴大並且功能增多,就好像有了汽油才有汽車一樣,可以説,有氧才有生命的運動。

運動是寒武紀生命的重要進步,就像新司機剛剛上路,寒武紀的祖先們動作都很慢,它們小心翼翼,笨拙但絕對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大爆炸到現在大約5億年,在這之後生命進化的效率應該是很高的,因此一個星球的生命能否縮短它進化的歷程,關鍵是看多細胞生命誕生的時間表。當然,寒武紀的地層還隱藏着許多的祕密需要去思考,但首先我們應該感謝它,因為如果某種現在還不知道的因素再推遲生物大爆炸的啟動,那麼,我們的命運也許就是另一個樣子。

太陽不是永恆的能源

太陽終究不是永恆的能源,慶幸地球在5億年前啟動了多細胞生命的進化,使我們對太陽沒有任何危機感。然而,太陽畢竟在燃燒中衰老,它的氫不斷地變成氦,最終,隨着核心温度的增加,氦原子核將會再度突破電磁力的屏障而碰撞,發生新的核聚變。

根據太陽的質量計算,在大約40億年之後,太陽的氦聚變將開始啟動。這就是説,在太陽的核心,又誕生了一個新太陽,而這個温度更高的太陽會把外面温度低的太陽推出去,它的體積將會因此而膨脹一百萬倍以上,宇宙中恆星在衰老的時候將會顯得非常輝煌,但這種輝煌將毀滅地球,恆星的臨近熄滅不僅不會減少熱能,恰恰相反,一個百億歲的太陽將會把幾億公里的範圍都變成火海,地球的一切生態構成都將崩潰,並最終被它吞噬。

太陽只有2次核聚變,90億年的氫聚變和大約10億年的氦聚變。當氦燃燒完的時候,太陽的引力會繼續塌縮而且將沒有抵抗,此時,它的力結構將會出現一些不穩定而噴出一些外圍的物質,然後這些物質會形成豔麗的光環。在宇宙中有許多這樣的氣體光環,這些都是類似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的死亡符號。如果它們之中有被孕育過的生命,不知它們有沒有足夠的時間進化到智能,並且在它死亡之前尋找到新的居住地,幸運的是,人類有至少40億年的時間來做準備。

死亡太陽的大部分的物質依然被引力牢牢控制着,但因為引力不足以引發比氦元素更重的碳元素的核聚變,所以這顆星球只有忍受塌縮,成為一顆和地球直徑差不多,但比地球重幾十萬倍的白矮星。儘管它模樣改變了,但它的引力仍然能夠控制太陽系剩下的天體。

宇宙演化最重要的動力

在宇宙中,恆星的分類是按照它們死亡的方式,一類像我們太陽這種,最終安靜地成為白矮星,另一類是比太陽大8倍以上的恆星,它們的死亡是爆炸。恆星越大,壽命就急劇地縮短,質量差3倍,壽命就差750倍。也就是説,一個比我們的太陽大3倍的恆星,它的壽命就只有1300萬年。所以,生命的進化是不可能託付給大恆星的。但是,宇宙的物質的豐富和流動,卻全靠它們。

宇宙在過去有過一個非常單調的開端,只有氫元素和少量的氦元素,然而宇宙在成長,而成長的標誌就是重元素的增加,這種增加使宇宙越來越豐富。宇宙的所有的奇蹟,都是在有了完整的元素製造之後。而製造元素,就是把氫元素以不同的數目聚合,而要完成所有元素的聚合的場所,就是擁有巨大引力的大恆星。

從豐富物質角度來説,大恆星是宇宙中的精品,它們不僅能生產所有的元素,而且由於恆星越大,壽命越短,因此週期也短。所以,恆星的巨無霸是宇宙製造元素效率最高的工廠。不過,宇宙中最大的恆星的質量極限是一百個太陽,如果再大,就會因為自身的核反應過猛而解體。

引力製造元素,但也束縛元素,小恆星大約能製造出十來種元素,但這些元素最終不能在宇宙中流動。

大恆星能製造更多的元素,一般超過太陽質量8倍以上的恆星就能使聚變一往無前,其核心達到幾十億度的高温不斷地創造不可思議的聚變,每次聚變所產生的能量都使恆星膨脹得更大一些。於是它就像洋葱一樣形成令人吃驚的多層核聚變的巨大空間,這個空間可以達到100億公里,裝下整個的太陽系。

在聚變的深入過程中,恆星變得越來越危險了。因為元素越重,聚變提供的能量越少,而巨大的恆星又必須靠不斷釋放的核能支撐,然而,當聚變到排列第27位的鐵元素時,搖搖欲墜的恆星遭受到最致命的破壞———因為鐵元素的結構極其穩定,它在聚變時不釋放能量。於是,巨大而膨脹的恆星將會因核心失去支撐而倒塌。

因此,恆星粉碎性的爆炸,能量的狂飆掃蕩天庭,這就是超新星爆發。此刻它的能量相當於正常恆星的100億倍。在這個超能量的瞬間,宇宙中所有的元素都被聚變出來了。

像金銀首飾這種重元素,就是在超新星的爆炸中誕生的。當我們佩戴它們時,要記住宇宙製造高檔產品確實是代價很高,它需要報廢一顆至少比太陽大8倍以上的恆星,才能使我們披金戴銀。

太陽系的構造

超新星的爆炸使物質擺脱了引力的束縛,但鐵元素的核卻墜入引力的深淵,巨大的塌方把電子都壓進了質子,於是質子全變成了中子,而中子之間沒有電磁力的排斥,原子核可以相互緊緊地挨在一起,這就形成了最緻密的物質———中子星。它1立方厘米的質量能達到10億噸,而它引力強大到讓光都要成拋物線才能掙脱。

把一個幾百萬公里直徑的物體壓縮成只有30公里的直徑,就是中子星,而同時被壓縮的還有磁場。這是一個匪夷所思的超高能核電站,它可以把表面附着的電子像高壓水柱一樣噴射出去,它們所具有強烈的方向性可以成為宇宙定位的燈塔。十幾年前,人類尋訪外星生命的一艘飛行器上所攜帶的人類的自我介紹,就是用多顆中子星為地球做定位。

一些大的超新星爆炸之後,將會產生引力的奇蹟———黑洞,巨大的引力把物質化為無形,因為連光都要被吸回它的表面。如果把地球壓縮成一個核桃,就是黑洞,因為地球其實是一個強力和電磁力支撐的物體,如果把原子核都毀滅了,地球就將成為幾釐米直徑的濃縮引力的載體,黑洞的存在已經被證實。

超新星是宇宙中4種力配合的傑作,它們共同建造一個巨大的原子鍋爐,然後以鍋爐的崩潰所激發的能量完成所有元素的製造,並且在最後的瞬間把元素都徹底地拋灑出去。正因為有這種拋灑,物質才有可能演化,否則,就像有錢不去投資,再多的財富也將沒有任何意義。恆星以自身的毀滅,造就了宇宙中最偉大的新生。

在超新星的物質瀰漫之後,引力將會再次把這些物質凝聚成天體,大的塌縮成恆星,小的形成行星,如果這顆恆星有較長的壽命,而它的周圍有若干合適的行星圍繞,那麼這個長壽的核能和比較靠近它的行星上豐富的宇宙元素的光和熱交流,就可能最終產生宇宙中最複雜的物質形態——生命。

不過,恆星遠不是一顆完全慈善的能源,它是核能而不是簡單的火爐,它的光輝中有一半以上都對生命有嚴厲的傷害,一些高能射線會破壞生命的分子結構。因此,生命必須生存在一顆既能得到恆星的能量,又能排除它的傷害的星球上。

這就要求行星有一個氣體的外殼,因為氣體分子所產生的振盪,可以把許多高能射線攔截住。

太陽系一共有9顆行星,其中有4顆巨大的行星,它們都是氣體的,這證明宇宙中星球越大,氣體越多。因為氣體是宇宙的主要物質,但又是活躍的物質,星球小了就抓不住它們。

於是,儘管像水星這樣的重元素的星球已經在一顆非常好的恆星的附近,但它質量太小,因而抓不住任何氣體,所以就不能對恆星的光輝有所篩選。因此在水星這樣光禿禿的星球上,生命將遭到無情的殺戮。

火星比水星要大一些,它有一層極為稀薄的大氣層,但是在火星上生命依然不能裸露。因為這層大氣不能阻擋肉眼看不見的高能射線對地表的轟擊。我們看到的火星的橙色天空,其實是一個假像,這不是大氣,而是被風颳到天上的塵埃。由於火星引力小,自轉快,所以風特別大。如果這些塵埃落地,火星的天空就是黑暗的。目前,火星沒有任何確證為生命的信息。

在巖石行星中,只有金星和地球非常相似,它在這個位置,似乎就是宇宙讓生命在太陽系的孕育有一個雙保險。金星的質量只略比地球輕一點,因此它的物理條件幾乎和地球完全相同。當然,它有足夠的大氣層,但是,令人困惑的是,金星沒有藍天,而是二氧化碳加硫酸的濃霧。它的温室效應制造了一個普遍達到500度的高温世界,非常遺憾,金星沒有成為另一個生命的搖籃。金星的狀態表明,一個和地球相似的星球,也不一定有生命。

得天獨厚的地球

因為太陽對生命的威脅,不僅在它的'光和射線中,它本身還是一個高温的等離子旋轉體,它會產生極強的磁場,在太陽附近的行星都在這個磁場的籠罩之下,這個磁場將會把一些帶電的粒子像風暴般甩出來,形成太陽風。由於它們能量極高,將會穿透大氣層殺戮生命。

對付附帶電粒子,則需要一個磁場,而磁場的產生要靠星球的內部熱核和自身的旋轉。在巖石行星中,火星內部的熱核不夠大,金星有足夠大的熱核,但自轉太慢,因此它們幾乎沒有磁場。只有地球,同時具備足夠大的熱核和較快的自轉,從而形成了完整的磁場。這個磁場使太陽風無法侵入地球表面。或許,這就是地球優越於金星的原因。

不過,生命在地球上誕生,並不説明地球早期的環境多麼好,而大氣層和磁場也不會自動地把地球變成天堂。實際上,地球的美麗要靠生命的拓荒。早期地球的二氧化碳比今天多20萬倍,也有嚴重的温室效應,但生命卻把二氧化碳當作食物吃掉了,把地球從遠古地獄般的情形改造成藍天白雲,二氧化碳變成了它們的屍骨,今天就混合在這些碳酸鈣組成的山體當中,被它們自己製造的濕潤的氣候切割成喀斯特地貌。實際上,動物的骨骼,裏面融入的碳酸鈣,都是固化的二氧化碳,它們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喀斯特風景。地球可以説是一個非常出色的處理二氧化碳的生態工廠。

如果把金星放在地球的位置上,也許會和地球一樣幸運,然而它今天就像一個火窯,沒有生命的大氣層反而是一個更大的災難。由此也許證明,生命能夠忍受極為苛刻的星球地表環境,卻對來自太陽的能量非常挑剔。而正是這種挑剔,使得即便在地球這樣完美的行星上,生命大部分的時間也都躲在海洋裏,對陸地望而卻步。和40億年的海洋的生命史比起來,陸地的生命史只有4億年左右。

生命的登陸

如果説海洋動物登上陸地歷史不長,是由於生物大爆炸在5億年前才發生,是可以理解的。但植物也很晚才來到陸地,這似乎就不好理解了。一種解釋這仍然是因為氧氣,氧氣所形成的臭氧層能屏蔽可以穿透其它氣體的紫外線。有了臭氧層,生命才能離開能防護紫外線的海水在陸地上直接面對太陽。地球大約在4億年前形成了臭氧層,於是生命就在這個時候大規模地轉移到陸地。

陸地和海洋的進化銜接,可以用今天仍然活着的古老的總鰭魚來演示。一個純粹的深海魚類,卻長着類似陸地動物的腿,顯然,當時有很多魚用腿走上了陸地,而這條魚的祖先因為勇氣不夠又退回去了。我們就是那些勇往直前者的後代。我們身體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

不過,生命真正的登陸,不只是靠魚長腿,還依賴於地球核心的動力。因為生命星球上的充滿水分的氣候,必然要侵蝕地貌,如果沒有造山的機制,那麼地球上有過的山脈早就被磨平了,平地就意味着沒有河流。而沒有河流的陸地,生命是不可能深入的。然而地球有一個造山的發動機,這就是轉動的熱核。核心的巖漿通過層層地幔向上傳導熱量,由它而引發的造山運動從來沒有停止。這種造山運動,幾乎每隔一億年就把地球的面貌徹底地修改一次。最近的一次最大規模的造山運動,離我們只有4000萬年,它造就了地球上最高的喜瑪拉雅山脈和遼闊的青藏高原,同時也影響了至少半個地球的生態和人類文明的佈局。

地球上的山脈和河流都是年輕的,生命的氣候對地球表面的磨損要求地球不停地去修復,保持地表上永遠的高低不平,從而使生命在使用地球的陸地之後,還能享受到由河流所貫穿的通向陸地深處的生命鏈。我們的地球在40多億歲的高齡,依舊藴藏着滄海桑田的生機。

從地心傳遞的整個地球的活力對生命的存在、進化,都有着其它的和我們類似的星球不可比擬的優勢。金星上也有高山,甚至比地球上的山脈還高,但它們是幾十億年前形成的,只是氣候乾燥沒有被磨損掉,其它的巖石行星也都是這種蒼老。不知這是一種巧合,還是必然。總之一個沒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它的表面物理動態也近乎於停滯。

地球的活力不只是製造山脈和河流,它甚至改變整個大陸的形狀。當地心的熱核一旦覺得熱散得不舒服,就會把陸地拱開,就像一個嬰兒踢被子一樣。這個踢的過程,就是大陸漂移。在最近的2億多年中,地球的大陸曾經從遠古的3塊,在1億年前合成一塊,接着又分開成今天這樣。

這種漂移不管是分,是合,都給生命的進化模式帶來巨大的影響。今天的大陸,據考察是自有生命登陸以來板塊分割得最多的狀態,而每塊大陸顯然都有不同的生物種類,實際上,由孤立導致的生物多樣性似乎比其它因素導致的多樣性更加明顯。而我們的祖先——靈長類,就是在大約6000萬年前,相繼在大陸板塊相互漂移得最遠的時候誕生的。

月球的撫摸

地球充滿活力,是因為地球的旋轉。這種旋轉,保護生命自遠古存在並一直推動生物進化到智能文明。但是,今天的智能文明,卻並不需要地球旋轉得太快,因為過快的旋轉所引發的太多的地震、火山或者狂風都會給人類帶來災害。

我們運氣很好,地球有一顆衞星———月亮。它的質量只有地球的八十分之一,但它的引力足以成為一個給地球這個轉輪安置的無形剎車,不斷給地球的自轉減速。在以往的40多億年裏,月球至少使地球自轉速度減慢了一半,而月球也隨着地球的轉速減慢放鬆了對它的束縛,逐漸地離地球遠去,遠到當人類出現之後。從地球上看它的表面直徑和太陽的表面直徑正好吻合,這給人類觀測太陽的活動規律,帶來極大的方便。

由月球造成的海洋潮汐每時每刻都撫摸着陸地,正是這個把小小貝殼推動的力量,億萬年來,億萬次的摩擦,終於使地球的轉速逐漸地從每天10個小時的晝夜交替,減慢成24個小時。

月亮留給我們足夠做美夢的温馨長夜,它贈給人類的最珍貴的禮物是地球有史以來最穩定的地殼。

月球離地球只有38萬公里,因此人類可以看到它的表面輪廓。但無論人們怎樣想象月球上的神話,月球卻是一顆死星球,月球和地球在同樣的距離得到太陽的光輝,然而由於月球比地球小得多,它們的命運就完全不同。

類似月球的衞星

但宇宙是複雜的,像月球這樣的小天體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外在條件,它們的表面會發生難以想象的事情。在太陽系大行星的周圍,有很多類似月球這樣的衞星,它們雖然離太陽很遠,但卻由於它們靠近引力巨大的行星,於是它們出現了和我們的月亮完全不同的情況。

木星是太陽系裏最大的行星,質量比地球大300多倍,擁有16顆衞星,其中有4顆和月亮差不多大。它們應該和月亮的表面狀態相似,但情況完全不同。其中的木衞1離木星最近,於是,木星的巨大引力攪動了它內部的熱能,這些熱能源源不斷地從核心噴出,形成火山,火山的巖漿早已多次覆蓋了這顆星球的表面,從現在的情形看,火山依然在猛烈地噴發,不知道它已經噴了多少歲月和將要再噴多久。然而,一個天體上有複雜的物理和化學動態,對於我們研究生命起源是非常寶貴的。

而木衞2則是一個在零下170度的寒冷太空中,居然可能擁有液態水的天體,———外面是冰,裏面是水,它的冰層有被木星潮汐力撕扯後重新凍結的痕跡。這也許會證明除了核聚變能以外,引力能也可以創造液態水。那麼這也許意味着在遠離恆星的地方也會有生命,因為液態水被認為是生命存在的最直接的條件。

木星的成份基本都是氫氣,超新星製造的重元素在宇宙所佔的比重畢竟很少,所以大部分還都是像氫氣這樣的古老物質。土星是最典型的氫氣的產品,因為它的比重比水還輕,但它的美麗的光環卻是重元素。土星的光環基本上是由巖石和冰塊組成,巨大的土星和它的稀薄的光環的物質比例,大概就代表了太陽系裏宇宙的原始物質和超新星製造的重元素之間的比例關係。

冥王星是太陽系最遠也是最小的行星,卻使我們對它充滿興趣。它和一個叫做查戎的衞星相互圍繞旋轉。當它們的軌道靠近太陽時,在它們引力相交的空間,會出現一些蒸發的氣體,光譜分析可能是有機物質。也許,這個小小的怪誕的另類天體,會給生命的地外存在和起源帶來新的解釋。

在太陽系的外緣,還飄蕩着幾萬億顆髒雪球——彗星,它們在更加遙遠的空間圍繞太陽緩緩旋轉,但有時其中的某些個體會脱離原有的軌道,向太陽衝去,其中的大多數,我們不知道它們什麼時候會衝到什麼地方,因為它們經過大行星的軌道時常常被改變方向。由於太陽系的大行星很多,所以地球作為小質量的星球就有它不招惹是非的好處,可以儘量地避免對彗星的影響,減少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碰撞。

1994年,人們目睹了彗木相撞的壯觀場面,21塊直徑10公里左右的碎片連續在木星上爆炸。這種撞擊的每一下,據計算,都可以使地球的生態鏈崩潰。

恐龍時代

有人説,恐龍時代就是因為彗星撞擊地球而結束的。但是,恐龍的滅絕並不是一瞬間,從第一批恐龍的死亡到最後一個恐龍種族倒下,其間經歷了上千萬年,而且即便有重大的災變,也是地球上所有的生靈都在劫難逃。所以,任何偶然事件都難以解釋在各個角落都統治着地球的大型動物的徹底滅絕。但天體撞擊事件依然是很多人願意接受的地外因素對地球生命的一種干涉,不過也有觀點認為,恐龍帝國是被花朵埋葬的。

恐龍有巨大的身軀,它們的食量很大,而食譜卻非常單調。它們吃的是靠孢子繁殖的不會開花的低級植物,而當更具競爭力的擁有花這種新的繁殖器官的植物把恐龍喜歡的食物逐漸擠出了大地時,固執的恐龍只能在繁花似錦的新世紀忍飢挨餓。當然,不能説,花是恐龍的唯一殺手,但它們肯定比恐龍喜歡吃的植物更有生存的競爭優勢。今天,我們還能在熱帶雨林的角落裏,偶然看到不會開花的孤零零的恐龍時代的蕨類植物。我們應該慶幸它們的脆弱,否則吃得飽飽的恐龍,也許今天還會漫步在我們星球上,那人類也許永無出頭之日了。

引力保護傘

總之,的確我們更應該感謝大行星們的引力保護傘,我們倖存到今天和它們的存在是有關係的。

其實,對生命而言,最危險的是和其它恆星為鄰。雖然能夠成為超新星的大恆星並不多,但宇宙中的成雙結對的恆星卻很多。當這些雙星中的一顆成為白矮星,而另一顆恆星又演化為膨脹的紅巨星時,就可能出現白矮星把進入自己引力範圍的紅巨星的物質吸到自己的表面。當吸到一定的臨界點,白矮星將會整體作為一顆核彈爆炸。這種爆炸所穿透的宇宙空間和造成的破壞是難以估量的。

幸好,我們很孤獨。我們存在的位置離其它的恆星很遠,離最近的恆星也有40萬億公里。這種孤獨,導致我們很晚才能看清恆星也是動的,並使人類一直推遲到400年前才發現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使哥白尼臨終前才哆哆嗦嗦地發表他的日心説。可以説,由於看不清天上的星辰,人類在黑暗中摸索了很長時間,但為了給地球生命創造40億年的安全空間,我們寧願人類的文明進程走一些彎路。

今天,人類真正在大尺度上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現在我們知道,我們肉眼看到的滿天的星辰都和我們的太陽一樣,共同屬於一個巨大的物質集團,叫銀河系。星系是太陽們的搖籃,也是它們的墓穴。或者説,星系也是一個巨大的核工業體系,億萬顆恆星在這裏聚變和生產元素,物質就在這個存在着巨大引力資源的地方生生滅滅地循環,包括生命所需要的所有原料、技術程序,都在這兒完成。

銀河系有4條物質格外稠密的懸臂,我們的太陽系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在懸臂中穿行,大約2億5千萬年轉一圈。這其中,它平均6000萬年在懸臂中,8000萬年在懸臂外,恐龍是在懸臂外滅絕的,而我們在懸臂中誕生。這或許讓我們對懸臂充滿好感。

我們在銀河的赤道圓盤上旋轉,這使我們正好看到銀河系最稠密的那個角度。這對我們觀察這個星系的確不方便,但也許正因為這樣,使那些危險的星際大爆炸由於被恆星們相互遮擋而減少了一些呢!事實是,近400年來,也就是人類在有了望遠鏡以來,儘管在宇宙中發現了幾百顆超新星。但卻還從沒有發現過自己星系裏的超新星,的確這個概率不正常,不過,在古代人類卻看到過銀河系的超新星,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元1054年由中國宋朝天文官員記錄的那顆,當時它照耀了22天,到今天經過將近1000年的擴散,已經成為一朵美麗的蟹狀星雲。它的高能射線是否激發了古人的靈感還不能肯定,但中國人的確在那個時期完成了包括指南針在內的四大發明。

宇宙大爆炸

星系並不是宇宙最大的物質集團,它們有更大的組織,我們的銀河系就同大約20多個星系組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大星系團。在這個星系團中,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是其中的最大的兩個星系,它們各有幾千億顆恆星,相距3000萬光年,就是説每秒30萬公里的光,在它們之間旅行一趟都要3000萬年。

在星系之外,似乎有無窮的星系,目前觀測到最遠的星系離我們有130多億光年。

人類看到的宇宙是有限的,然而,人類驚異地發現,即便不看到整個宇宙,也能判斷宇宙究竟有多大,在幹什麼。

人們依據的是多普勒原理,聲音會在運動方向不同時發生變化,高亢代表靠近,低沉就是離遠。

光也是一種波,因此也有這個特徵。只不過光是以顏色來表現:當一個天體向我們運動時,光譜中的顏色向藍色端移動,而近之,顏色向紅色端移動。

一個叫做哈勃的美國人,發現了所有星系的光譜的共性,這就是在大尺度上,光譜都無一例外地向紅端移動。於是,他宣佈,相互遠離是宇宙的基本運動,宇宙像氣球一樣在膨脹。

發現宇宙在長大,其實也就是發現了宇宙曾經很小,並且也能判斷它的年齡。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則論證,宇宙的全部物質,大約在150億年前全部濃縮在一個無限高温的奇點中。

現在,人類能證明宇宙開始於一個大爆炸。然而人類更確信的是,一個對萬有引力特別優惠的宇宙,必須從一個大爆炸開始,一切才能有秩序。

人類計算出的爆炸大約在150億年前,一個温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在它瞬間膨脹中,温度開始下降,能量演化出物質,包括所有的基本粒子和4種力。在這個過程中,唯一不受限制的引力一直收縮,而膨脹的宇宙力量就抗拒着這種收縮,從而使物質渡過了極危險的階段,也就是從引力的魔爪下逃生的階段。

正由於大爆炸和引力的抗衡,物質才被和諧地分佈在宇宙的各個角落。如果沒有這個爆炸的原動力,宇宙將無法支撐起一個結構,引力將毀滅一切;因此,我們的宇宙必須膨脹,所有物質力量剛好在一種恰到好處的抗衡中實現最充分的物質演化。這是一個真正充滿公平,公正的奧林匹克精神的宇宙。

人類誕生和未來

人類的出現,可以説是最終實現了宇宙由物質向精神的飛越。由大爆炸推動的4種力的相互作用,導致了我們幸運地成為宇宙物質運動的最大受益者,擁有這樣一個組合得非常完美的體態。

人類的最終誕生,是我們星球上最重要的一件事。也許,這也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人類進化證明了40億年的生命史為人類的出現,作了全部生理上的準備,而這一進程的最後衝刺是在大約開始於500萬年前。這時,有一些靈長類放棄了動物的本能而以智能的方式去求生存。這當中,許多嘗試都遭到慘敗,那些介乎於人和靈長類之間過渡狀態的生物滅絕了很多,但,我們的祖先仍舊義無反顧地踏着失敗者的屍骨前進。它們堅持用工具代替生理器官來使自己生活得更好,而工具的使用使它們的口腔逐漸精緻,並最終進化出了語言,顯示了一個可以相互説話的動物在這顆星球上一定是最終的成功者。

人類的大腦這個超級信息處理器是目前宇宙中最完美的智能結構。到現在為止,人類對自己大腦的瞭解,還只是初級階段。宇宙贈給我們的東西似乎很超前,以致於人類甚至還沒有來得及在生理上做好接受的準備。

腦容量的快速增加顯然是給人類的生育帶來很大的痛苦,人類的分娩因為嬰兒的頭顱太大而在哺乳動物中是最艱難的。智能生命和生理器官的不匹配,幾乎完全是由人類的女性默默地忍辱負重地承受了,或者説,人類的進步,是因為我們有堅強的母親。

人類已經生活在一個快速節奏的現代文明之中,智能生命比以往任何時刻都展示出更優秀的生存風采,正是這種不斷趨於完善的智能文明的社會結構,使人類贏得了整個星球,並且正進入對地球以外空間的開發時代。

人類已經飛向其它星球,顯然,人類把智能生命的崇高使命和對宇宙的不斷進取聯繫在一起,也許,不久太陽系就會注入更多的智能生命的標識,但我們用傳統的時空概念不能想象可以到太陽系以外的區域活動,因為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是4.3光年,大約40萬億公里,就連光單程跑一趟都要4年多,而我們現在發現的最遠的星系是130億光年,這些數據讓我們對宇宙的浩瀚望而生畏。

然而超越了經典物理學的愛因斯坦用相對論告訴我們,宇宙的時空是可以改變的,一切的前提是因為宇宙中質量和能量以及速度可以轉換,宇宙速度的極限是光速,就是每秒30萬公里,也就是説,無論光在任何運動狀態的物體上發出,它的速度都不會超過每秒30萬公里,因此,當物體運動接近光速時,其它的物理條件就會發生變化,超越常識的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會發生,物質的質量會變得無限大,而時間也會趨向無限慢,也就是時空會縮小。

在中國古代,有兩位僧人有一個晦澀的對話。一位僧人問另一位僧人,天上的雲在飛,是雲動,還是風動?那位高僧回答,既不是雲動,也不是風動,而是你的心動。

這裏似乎就有相對論的宇宙觀。

一般來説,電子以接近光速在圍繞原子核運動,而決定時間刻度的是電子圍繞的速率。其實不管是蠕動的螞蟻還是飛馳的汽車,它們的原子核運動的速度相對於電子運動都可以忽略,對電子圍繞原子核的運動沒有任何影響。但是當原子核接近光速時,電子會逐漸達到它的速度極限而越轉越慢,這就意味着電子的振盪變慢。生命是由電子控制的,因此生命過程將被延緩,時間自然變慢。

這就意味着人類可以通過提高速度使生命的進程變慢,如果我們能把一萬年當作一天來過的話,宇宙旅行當然不在話下。人類長壽的祕訣,居然存在於速度之中。

宇宙,一個偉大物質演化的史詩,它一個沒有知覺的物質系統,創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能夠理解它的生物。

從人類用笨拙的手在巖壁上用簡單的圖形記錄自己的生活,到創造輝煌的史前文明,最後穿越宗教的黑暗,迎來科學的曙光,只用了幾萬年。今天,人類更加強大,這種強大連人類自己都為之振奮。的確,宇宙已經把物質智 能交給了我們,但是精神的道德準則卻要靠我們自己來建設,否則,文明的級別越高,毀滅的概率也就越大。我們相信,一個還擁有40億年太陽光輝的智能生命,將不會辜負如此厚愛我們的宇宙。

標籤: 解説詞 宇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vej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