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五年級語文《厄運打不垮信念》評課稿

五年級語文《厄運打不垮信念》評課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評課稿,所謂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並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為作出正確的解釋。那麼優秀的評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語文《厄運打不垮信念》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語文《厄運打不垮信念》評課稿

五年級語文《厄運打不垮信念》評課稿1

課文記敍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困境中前後兩次撰寫明史《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了談遷在厄運中堅不可摧、不屈不撓、持之以恆的意志和毅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談遷在厄運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堅不可摧、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學會正確對待生活的困難和挫折。這是理解這篇課文的中心工作,韋老師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圍繞這個重難點展開,各個環節的設置也是為了對這個重難點進行抽絲剝繭,最後讓學生有一個明確地認識,對談遷的精神世界有更深的感悟,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在上課的過程中,發現韋老師的教學有很多亮點。

一、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

韋老師的教學目標抓得準。從課題入手,確定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思想感情,學習談遷在逆境面前的人生態度”這個目標,為後面有的放矢的教學做好鋪墊。重點詞句抓得準。這篇課文由“信念”開始,到遭受“厄運”,再到“打不垮”的信念,所以在教學中老師採用了循文教學,平鋪直敍,韋老師從整體思考抓住“厄運、信念、打不垮”三個關鍵詞總領全文的學習,再逐詞逐句有所側重的引導學生品讀。人物情感體會得準。韋老師能緊緊圍繞着“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這一主題入情入境地把學生帶到談遷的內心世界,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人物的高大形象進行深透理解,讓學生有切身的體會和準確把握,把學生帶入文字的情境之中,讓讀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韋老師能用生動的語言去薰陶學生,用濃濃的意境去感染學生,用充沛的激情去打動學生,用深刻的哲理去啟迪學生,

二、讀中體驗、讀中感悟。

教師注重讓學生在讀中體驗、讀中感悟,體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韋老師引導學生品讀得較深入,如對第一自然段幾個數據的研讀,經過韋老師的品讀引導,讓學生髮現了簡單數據的背後,隱藏着如此豐富的東西。緊扣“厄運打不垮”“信念”這課題關鍵詞,前後聯繫,在多樣的閲讀中感悟了談遷這一人物形象。如第3小節中的引讀,在對話中深入地解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讀文本,體會談遷在厄運中堅不可摧、不屈不撓、持之以恆的意志和毅力。

三、營造氛圍,打開思路。

家境貧寒並沒有動搖過談遷要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的信念,就在他大功告成的時候,他的內心不知道有多喜悦,簡直是難於言表。可就在他沉浸的喜悦之中時,他遭受到了怎樣的厄運?談遷又是怎麼對待這個致命的打擊的?韋老師這一問,激發了學生閲讀興趣,喚醒了閲讀期待,營造了閲讀驚訝,在這極具召喚力和涵蓋性的問題的誘惑下,學生開始走進文本的字裏行間,去搜尋、思考、確認,於是,對厄運才有了多元而又真切的體驗和認同,才能夠和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和諧共振,為下文的教學做了較好的鋪墊。此外,文中數字的表情達意的作用應引導學生體會,讓學生認識談遷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五年級語文《厄運打不垮信念》評課稿2

有幸聆聽了韋紅媚老師帶給我們的一節有深度、有廣度的閲讀課《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聽後心靈受到震撼。課堂教學中,韋教師堅持“以讀為本”,努力踐行着於讀中體驗,於讀中感悟,於讀中入情的新課程理念,引領學生體會人物的情感經歷,使聽者感受到讀悟結合,昇華情感的理念無處不在。

一、緊抓整體品讀——牽一髮而動全身。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本文的情感主線清晰、明朗,教學環節中韋老師設計的導言、問題等都能緊緊抓住文章的主線,以讀為主線,輔之説、寫、悟,讓學生對課文的文字經歷了一個由“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全課緊緊圍繞課題——“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展開教學。

先讓學生細讀課文1至2小節,找出“厄運”的表現。在品讀過程中,緊扣詞句,層層設問,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厄運帶給談遷怎樣的痛苦?在學生自主多元的感悟中,在老師畫龍點睛般點引下,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看到了一位不被厄運打垮,有堅定信念的光輝形象。於是,老師趁熱打鐵,引導學生默讀第3小節,促使學生對談遷堅定的信念,執着的精神再次揣摩。

二、珍視多元解讀——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該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百家爭鳴,暢所欲言的氛圍。如:在品味什麼是厄運時,老師質疑:為什麼一本書稿被偷走了,對談遷來説是厄運呢?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思想與思想的碰撞中,學生智慧飛揚,各抒己見:有的説談遷是花了20多年的心血才完成的,而且此時談遷已年老多病,家徒四壁;有的從文中的“20多年”、“6次修改”、“500多萬字”等找到了有力依據;有的則用上了“嘔心瀝血、毀於一旦”之類高度概括的詞語來説明……無論是誰,都説得入情入理。老師不僅首肯了不同的.理解,而且還為學生創設情境,播放委婉、哀怨的樂曲,讓學生帶着用朗讀讀出談遷的痛苦。學生將自己獨特的感受融入了琅琅的讀書聲中,感受着主人公的不幸,享受着閲讀的快樂。

三、重視朗讀——一詠三歎,蕩氣迴腸。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人文性強的文章更要重視朗讀,在讀中感悟體會。韋老師教學重點段時,很好地藉助於文本語言,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朗讀,讀出意境,讀出情味,讓學生充分感受談遷的厄運和信念。朗讀層次分明,層層推進,漸讀漸悟,高潮迭起:一讀讀出談遷的厄運;二讀讀出談遷的決心;三讀讀出談遷的艱辛。

在體會談遷創作第二部《國榷》所付出的艱辛時,韋老師用語言創設情境,如“一個漫天飛雪的早晨,談遷在幹什麼?一個飛雪交加的晚上,談遷在幹什麼?夜已很深了,談遷又在幹什麼?談遷病倒了,談遷依然在幹什麼?”

在老師的層層引讀下,學生的心靈一次次受到碰撞,思想一次次得到昇華,使學生真正走進談遷的內心,深切體會談遷不顧一切、奮筆疾書、孤燈夜戰、與時間賽跑的飽滿、清晰而又高大的形象,教學高潮推到極致,幾近白熱化,“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學生的情是飽滿充盈的,學生的意是蕩氣迴腸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65d26e.html